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群众体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9 09:24:21
群众体育论文

群众体育论文第1篇

本文作者:张晓春工作单位:菏泽学院体育系

阳光体育运动是理论诉求的一面旗帜学生,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其体质对于国家的强盛起到重要作用,在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向社会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青少年体质的状况与建设群众体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存在较大的反差,此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震动,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2007年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钟南山等15位各界知名人士就增强青少年体质问题的上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三部委共同发起阳光体育,旨在促进2.7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面旗帜引领中国青少年群众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小康体育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体现和谐是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中国30多年的改革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体育而言,坚持举国体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体育发展特色道路更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各方面迅速发展,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及有力支撑,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举办,青奥会的申办成功、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和举办等为我国群众体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难得的体育环境和强有力的体育精神支撑。当然,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和游泳共90枚金牌,中国仅获得1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群众体育中的区域体育发展、城乡体育发展、青少年体育等都存在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也不能以偏概全来否定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国群众体育的业绩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群众体育道路的经验将为我国实现从群众体育大国到群众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奥运会后,体育界有关人士提出这样的观点:要想加快发展群众体育,在竞技体育的发展降低重视程度,这种观点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小康体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近三届奥运会,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取得了骄人的奖牌成绩,但是在影响巨大的单项国际大赛中,如篮球世界锦标赛、足球世界杯、网球世界巡回赛等。另外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田径和游泳,这些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项目对于衡量国家体育水平,对于体育强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竞技体育发展[2]。

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全民健身活动项目的国际交流意识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体育项目不仅特色突出、种类繁多,在国际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项目有:武术、秧歌、舞龙舞狮、太极、气功等数项目。全国农民运动会从第一届农运会上的7个比赛项目增加到第六届的15个项目、180多个小项的比赛,是农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在项目设置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此外,各省(直辖市)、市县区综合运动会以及单项体育比赛,突出了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我国的这种群众体育特点体现了为自娱自乐和自给自足,但是规则意识和国际交流意识存在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和推介意识,本质说缺乏健身体育强国的动机和意识,致使我国群众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略显无力。而从国外传入我国的一些大众项目如:瑜珈、跆拳道、门球、轮滑等项目相比较来说,中国群众体育项目的宣传度还存在很大欠缺和不足,因此,建设体育强国不仅认真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中一系列的相关体育法规政策,更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就如何强化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的国际意识、传播意识进行认真的思考。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发展农村体育的政府工程和系统工程在小康体育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更是重点工程和难点工程,在建设中要统筹体育与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和综合利用,做到共建共享。在保证向农民开放并方便使用的条件下,可以与附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相结合。在着重抓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让他们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方面,起到重要的组织和管理作用。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的黄金季节,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下乡活动,切实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3]。坚持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是理论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30多年的改革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体育而言,坚持举国体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体育发展特色道路更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然,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和游泳共90枚金牌,中国仅获得1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群众体育中的区域体育发展、城乡体育发展、青少年体育等都存在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也不能以偏概全来否定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国群众体育的业绩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群众体育道路的经验将为我国实现从群众体育大国到群众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平和效率是理论诉求的关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也是评价社会制度的基本尺度,在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过程中,公平和效率在群众体育强国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注重公平。公平包括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占有状况、对劳动成果分配状况、社会规范及其适用状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就体育来说,首先,是权力公平。体育权是教育权和健康权的一部分,无论家庭出身贫穷与高贵、无论男女、不管属于那个种族、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富有程度如何,都能公平拥有这种权利。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应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得到保障,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为人们体育权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物质体育保证。其次,是制度公平。政府颁布实施的各种体育政策应尽可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在制度面前公平,享有平等的体育发展权。再次,推进体育服务和机会均等化。所谓体育均等化是指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育均等化是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现代政府应尽的公共服务职责;政府应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体育资源,保证社会成员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体育。第二、兼顾效率。效率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投入产出的比率。效率反映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状况。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在群众体育强国建设中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兼顾效率说明我们要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实施体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4]。在小康体育建设实践工作中,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把握公平、效率的真正内涵,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力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遵循体育发展规律,做到科学决策,为建设全面小康体育提供理论支撑。

群众体育论文第2篇

规划机制是整个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城市群众体育环境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机制.通过对规划机的探讨,为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为实现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本研究基于对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构建了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主要包含5个阶段.

1.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包含规划提出的背景,前期准备以及组织分工.城市群众体育环境规划是涉及社会、区域、经济、群众体育等各个方面的重大规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必然需要缜密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分工.由于该规划涉及范围广泛,规划设计队伍需要具备包含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体育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该阶段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文献整理法.

1.2调查研究阶段该阶段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地收集与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规划编制有关的信息资料和数据,经过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了解其历史、现状,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环境体系、群众体育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资料.该阶段的技术方法主要有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3分析诊断阶段通过对城市的政策法规、经济条件和群众体育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诊断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从而对未来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并通过多种渠道对《纲要》进行广泛的意见征集,最终确定形成《纲要》文本,为规划报告的起草奠定方向.

1.4报告设计阶段依据《纲要》的基本思路,起草《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规划》报告,拟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措施步骤等多种方案,并通过有关信息平台将报告草案予以公布,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形成规划报告,提交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1.5报告评审阶段对规划报告进行审核,并将修改后的报告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公开,接受社会公众以及有关体育社团组织的监督,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规划内容.

2城市群众体育环境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整个发展机制的主体,涉及要素最多,机理最为复杂.要营造良好的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必须完善各种运行系统,各环节协调发展,确保整个体系健康运行.

2.1理顺和完善筹资模式资金是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资金,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城市群众体育的资金筹集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因此,城市群众体育筹资管理必须寻求新的模式,推进资金筹集市场化.

2.2完善政府调控形式过去,政府的调控形式主要是直接管理、包办代替、具体操作,导致管得太多,管得太死,没有起到真正的调控作用.因此,今后政府的调控必须处于核心位置,重在营造凝聚力.政府调控要注意高度、把握方向、统领全局,确保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目标的实现.

2.3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城市群众体育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至关重要.监管机构实施分层次管理:(1)政府监督.在政府中建立专门机构,对体育社团或民间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监督;(2)专业监督.组建各类具有咨询功能的协会,协会由专业人员构成,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及专业指导;(3)民主监督.在民间发展一支民主监督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收集公众对群众体育发展的意见.

2.4建立评估管理模式政府通过评估体育社团、组织的工作业绩、工作效果等,形成政府间接评估管理模式,对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行为和工作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长远发展.在科学性与适用性基础上建立可量化的评估标准,使民间体育社团、组织能够明确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

3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主要是指对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的认知,包含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为之后的系统运行调控和优化奠定基础.由于城市群众体育环境的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同时,政府是政策指令的主要发出者,所以,本研究将政府界定为信息反馈的接收方.对于体育社团和群众,它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反馈信息的发出方,又是反馈信息的接收方.因此,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中的信息反馈方式主要有:“社团-政府”、“公众-政府”、“社团-社团”、“社团-公众”以及“公众-公众”等五种方式.在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过程中,处理和利用反馈对象之间信息流的水平体现了整个反馈机制的运作水平.城市群众体育环境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该平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对象间直接交流”为目标,构建的一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对城市群众体育环境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评价、和管理等,从而实现反馈对象之间信息流的高效利用.基于反馈对象的视角,将城市群众体育环境交流平台划分为共用信息交流平台、政府信息交流平台、体育社团信息交流平台、公众信息交流平台等四个信息交流平台.其中,政府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针对“公众-政府”、“社团-政府”而构建,体育社团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针对“社团-社团”、“社团-公众”而构建,公众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针对“公众-公众”而构建.下面以共用信息交流平台和政府信息交流平台为例进行阐述.

3.1共用信息交流平台共用信息交流平台是城市群众体育环境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主要提供公用信息查询和后台支持服务.Web网站和数据库是共用信息交流平台的主要载体,其中Web网站主要包含BBS讨论系统、与其他信息交流平台的网络链接以及城市群众体育环境的基础数据查询等模块;数据库主要包含群众体育活动信息、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及主要图件资料等模块.

3.2政府信息交流平台政府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针对“社团-政府”、“公众-政府”而构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存储系统,Web网站和专家系统是它的主要载体.信息系统以Web网站为载体,主要功能是即时信息,提供历史数据查询等.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存储系统主要服务于管理系统,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对体育社团和公众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诊断、存储与公布.

4城市群众体育环境调控机制

调控机制是指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整理、筛选和诊断,发出明确的指令促使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生综合改变,从而实现对城市群众体育环境系统的调整和控制.调控是城市群众体育环境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无论是驱动、规划、运行还是反馈,都离不开调控.调控也是体现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控的具体形态及其作用时段,调控可以划分为事前调控、即时调控、事后调控、全程调控四种类型[2].事前调控主要是针对规划机制而言,它是指通过规划,实现城市群众体育今后发展的预调控;即时调控主要是针对运行机制而言,它是指针对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即时指令,以保障系统的健康运行;事后调控主要针对驱动机制而言,即在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变驱动力的形式与作用过程,实现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目标的部分调整或改变;全程调控主要是针对反馈机制而言,即依据反馈信息,将调控贯穿于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的全过程,对其进行全时段的调整和控制.

5结语

群众体育论文第3篇

一、新形势下体育工作的内涵

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体育。人的健康素质是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对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任务,更与体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体育应当成为基础性的民生工程,深入到社会各阶层,融入到大众社会生活中,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形式。社会各界应注重体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生活化发展,把体育上升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的高度,大力提倡体育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体育是全民共享的体育。如同公民的受教育权,体育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体育健身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无论阶级、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残疾与否,公民都应当享有体育的权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是人民共享的体育,不囿于少数人或者是小圈子,使体育真正成为人民自觉自主的实践活动和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惠及全体人民。

体育是和谐发展的体育。体育是人类最广泛和最具有多样性的社会实践之一,除类型、功能具有多样性之外,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人们出于自身条件和工作生活需要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不尽相同,从而使体育活动群体多样化。开展体育工作不但要注重各种形式体育活动的和谐发展,还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科学统筹、和谐发展、综合平衡,指导体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优势

北京奥运会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京奥运会我国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更为我国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筹备和举办奥运会,为全面展示竞技体育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人民群众把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全民健身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认识后奥运历史机遇,乘势推进社会体育的跨越发展,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运动本身,享受运动和健康的乐趣。这无疑将快速地推动群体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众体育意识的增强为群体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观念决定行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们的健身习惯是决定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场地落后的局面可以逐步解决,大众体育的发展更多地将关注如何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和习惯。体育运动限制于场地等硬件设施无法进行的陈旧观念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运动理念而迅速转变。“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全民崇尚运动,关注健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观念已悄然形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群众体育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人的需求变化是推动事物发展消亡的根本动力,群众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大众体育文化潮流即将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体育进农村成为可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将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人们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体育的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这些都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建立新形势下全民健身的长效机制

全面小康必须全面健康。体育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体育的核心是要努力顺应群众的新期盼,更有效地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群众体育论文第4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作基础,政治文明作保障,精神文明作支撑。其中,精神文明包括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体育的支撑。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群众体育以实践人文体育、人文奥运为目标,全民健身,就是最大的以人为本。一、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群众体育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群众体育工作,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起点较高,启动较快,推进迅速,发展顺利。目前,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的建设阶段,新时期新任务给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体育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任重而道远。

1、培养信念。人的成长与进步,需要有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作引导;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需要由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群体共同打造。每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运动员在流泪,中国人在高呼。泪,因激动而流;呼,因激情而呼。体育往往是在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参与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这是体育工作的内在优势。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健康的群众体育活动,对于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锻造灵魂。有了远大的理想,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锻造高尚的情操,这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核心和灵魂。和谐社会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它是以人的由衷的、自觉的行为为根本要求的,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体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是一种物质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体育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所具有的强健体魄、娱乐身心、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3、提供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的持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为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体育工作抓得好,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强,工作局面就容易打开,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总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4、服务大众。同志曾深刻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他进一步论述,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最后离不开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离不开人的体质。这些深刻的认识提示我们,体育工作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首先要关注“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功能和作用;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牢记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殷切嘱托,明确体育工作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体育战线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努力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为大众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体育硬件和软件,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的服务质量。

二、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新时期群众体育的特点

关心人民身心健康,不断增强人民体质是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贯方针。党的三代领导人发展体育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同志要求“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同志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多元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当前,群众体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口,并呈现几方面的特点。

1、观念的大碰撞。体制的转换必然带来观念的转变。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体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上做好“和谐”文章。一是要破除狭隘的体育发展观。要破除体育工作难有作为的思想,破除就体育抓体育的套路,跳出体育抓体育,把体育工作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去把握。二是要破除政府包办的体育发展观。要积极面向市场发展体育,依靠社会办好体育,依托协会激活体育,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三是要破除小而全的体育发展观。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做到有进有退、进退有序、循序渐进。对经营性群众体育活动,凡是能够交给民间去办的一律交给民间去办,凡是能够推向市场的一律推向市场运作。四是要破除等、靠、要的体育发展观。要面向市场,依托市场,依靠市场,借助市场力量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2、主体的大转型。目前,在体育领域有两个方面的动向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国外的名牌体育俱乐部、重大体育赛事纷纷进军我国,在沿海很多地方已经着陆,正在向内陆城市拓展。今年国际高尔夫球大师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一级方程式赛车和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在中国举行,这证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存在巨大商机,人们对体育比赛越来越感兴趣。二是体育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民营资本大量进入体育领域。不仅是体育产业经营主体的民营化、社会化趋向十分明显,包括体育项目承办主体、体育活动组织主体的民营化、社会化趋向也十分明显。对此,我们要认真思考依靠谁来发展群众体育,怎样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问题。

3、功能的大拓展。体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社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反映在体育的功能上,一方面体现为体育对经济的反作用;另一方面,体育,尤其是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基础上,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对健康生活的渴求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体育的发展面临着广阔的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是开放型 经济,需要“中介”资源的牵引拉动,尤其是需要体育的包装,通过重大群众性体育赛事的举办,金牌运动员的代言,以提高知名度。

4、载体的大推动。群众体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才有生命力。在很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群众体育活动一直在“打打闹闹、蹦蹦跳跳”的小圈子里打转转,从而严重地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我们要按照大办体育、办大体育的思路,注重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时,载体的推动,不仅表现在体育的本身,而且推动了社会其他层面的建设与发展,其作用不可低估。

三、拓展思路,把握群众体育发展的着力点

在当前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转变过程,即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相对封闭状态靠行业垄断向对外开放凭实力参与竞争转变;从单纯的事业发展向事业、产业发展并重转变。新的变化要求我们运用新的思路,启动新的措施,开创新的局面。

1、突出主体。体育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体育工作的重点。群众体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将全民健身活动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切切实实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二是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三是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提倡科学健身,完善成年人体质测试;四是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的权利和义务,以《体育法》为龙头,完善配套法规,促使全民健身依法管理、规范管理。

2、培育市场。发展体育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市场的开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依托市场,依靠市场,借助市场力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对体育的投入,在市场中拓展发展主体,把体育资本做大做强。当前,拓展发展主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大体育场馆招商力度。要树立发展第一、招商第一、环境第一的观念,通过营造环境、增强磁性、引入资金、借鸡下蛋,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群众体育竞赛市场要打破行政垄断、行业垄断,面向全社会开放;推进协会实体化,组建企业化运作的俱乐部,并着手建立体育经纪人制度。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体育竞赛管理中心。大众健身娱乐市场要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网络。还应开发体育的无形资产,通过比赛的冠名权、专用指定商品、体育名人效应、广告等募集资金,增加票房收入。

群众体育论文第5篇

研究对象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体育心理学、心理学概论、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法规等书籍和文件资料.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体育动机、群众体育,日期选择为“2009至2012年”,查阅了200多篇文献.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凯里市主要群众锻炼场所:万博广场、民族体育场、州老年体协、苹果山公园、小高山、金泉湖广场、罗汉山公园体育人口共1121人,以现场发放并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6份,回收率95.6%其中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97.6%.从参加工作最低年龄算起分3个年龄段,A年龄段:25—44岁,B年龄段:45—59岁,C年龄段:60岁以上.问卷内容效度采用复本信度系数统计计算方法,相关系数R=0.81,该问卷具有内容效度.访谈法就有关问题和凯里市区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当面访谈,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料.

研究结果与分析

群众体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需求;群众;体育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6―0049―04

1 问题的提出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型体育文化项目已经不再陌生,对传统的体育文化也不再感到新鲜。新颖、时尚、潮流、高科技等现代一些文化元素已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平常百姓家”,“尝鲜”、“追新”成为众多市民共同的心理趋势,如果这时还要大家一起来跳“广播操”、进行整齐划一的表演或健身活动,无疑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兴趣与爱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对体育文化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作为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内容与形式之一,更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逻辑法、数理法等对群众体育文化及其创新进行研究。

2.1 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方正数据库,Baidu、sohu等搜索引擎收集、查阅、整理了大量的关于此研究相关的书籍、论文、信息等资料。

2.2 观察法

采用实地观察法,选择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体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现场观察,如:浦东陆家嘴街道的“海派秧歌”、长风街道的“健身手杖操”、沪东街道的“彩球健身操”、南码头的“扁鼓”、松江、徐汇地区的“排舞”等,进一步了解到群众性体育文化及其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2.3 调查法

利用学术会议等机会,课题组访谈了国内社会体育学界知名的学者、专家10余人;选取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共26个社区,发放《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市民问卷600份,回收591份,剔除无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为87.8%,并进行了效度与信度的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众体育文化需求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使得人民群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现有的体育文化内容与形式,为此,我们就此问题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喜欢体育文化”的402名受调人群中对于问及“是否”有“比较固定的体育文化活动项目”时,286名受调者回答“没有”,占总数的71.1%。在对新型体育文化的态度调查中我们分为有固定体育项目和无固定项目两种类型。结果,对于“没有固定体育文化项目”的人群而言,有九成的市民“愿意参加或尝试新型体育文化形式”;对于“有固定体育文化项目”的人群,这个数字也接近二成。说明现在许多城市居民普遍有种“尝鲜”、“猎奇”的心理,只要一种新型的体育文化形式效果良好、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会有一定的适用人群或市场需求。

3.2 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通过文献参考、专家问卷和现场调研,我们将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方法分为四种:原创、整合、重塑和引进。如表2所示,本文以创新方法为依据,并结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对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进行分析。

3.2.1 原创

原创,即创造全新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的过程。相比较而言,它是程度最深、难度最大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活动,具有开拓性的价值同时也是非常稀缺的。根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无疑,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上海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更是国内列前。因此,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老年体育不足的问题,上海复旦大学刘建教授创造出“手杖健身操”,在推广后深受老年男性朋友的喜爱,曾在东方明珠表演过场面宏大的“千人手杖操”,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手杖健身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年男性健身操的一处空白,满足了他们喜欢健身操的需求,体现了原创型体育文化的价值。在2005年10月29日上海市长凤街道在长风公园大草坪上举行的“首届社区体育健身节闭幕式”上,来自各居委会的200名中老年男性朋友表演的手杖健身操成为了沪上一绝,得到上海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同年在参加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系列活动的“我们的家园――群众综合艺术成果展演”的155个节目中被评为12个优秀作品之一,并在东方网“东方新品系列合作活动”栏目中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在上海市首届广场中老年健身舞蹈汇演中获“广场舞表演奖”,并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举行的闭幕式上再次进行表演,获得好评。据统计,目前,在上海已有数万名老年男性朋友跳起了这套手杖健身操。

在所有的创新类型中,原创型体育文化创新的价值和难度无疑都是最大的。作为创作者,刘建教授为了手杖健身操的创作可谓费尽心血,从动作编排、绘制成册到音乐创编、剪辑,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个人进行原创活动,不但要求创作者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需要创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坚韧的意志品质,只有具备这些优良的素质,进行原创型体育文化活动方有成功的可能。单兵作战在创新过程中。不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具有将本人想法完全付诸现实的优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从2003年第一套手杖健身操问世以来,直到2007年,刘建教授才创作出第二套,时间跨度达到四年,从中也反映出“单兵作战”的创新主体在海派体育文化创新中的局限性。

3.2.2 整合

整合,即以某种文化为主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的文化按一定秩序结合起来,在功能上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出新的体育文化内容、形式体系。整合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创新方法,在今天的上海出现了一项深受居民喜爱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海派秧歌,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整合的创新方法是分不开的。

海派秧歌在继承传统秧歌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为秧歌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海派秧歌的音乐是以“茉莉花”、“太湖美”、“紫竹调”等江南名曲为基调和主题,进行多方面的变奏和开展,并以交响手段来取得更为新颖、丰富、立体的音响效果;其中既有最具民族特色的抒情委婉的二胡独奏,又有优雅高贵和轻曼柔和的弦乐发挥。在动作的创编方面海派秧歌既汲取现有北派秧歌的特长精华又增加了江南的婉约秀丽。还兼收了海外的别样风情。如在传统动作“走、摆、扭”的基础上加入了拉丁、恰恰、斗牛等国外体育舞蹈元素,使其中西合壁、南北兼容、刚柔相济;在服装设计制作方面海派秧歌突破了传统服装不是大襟就是肚兜的样式,尝试采用民族与西洋结合的式样和色调,比如喇叭加中袖、掐腰斜襟短衫等更加深受城市居民的喜欢;另外在道具的实用上,尽管沿用了扇子和手绢,但是却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进行适当放大和加长,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种道具价廉物美、易做好买,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不必顾虑花钱太多,更利于项目的推广与普及。从2002年陆家嘴街道成立舞蹈队,到2003年第一套海派秧歌(梅园秧歌)面世,直至承办2007年11月13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泛长三角地区“浦东陆家嘴一梅园杯”海派秧歌邀请赛,经过几年的普及与推广,推进与发展,深受群众喜爱,曾在2007年作为群众文化活动比赛项目登上了享有声誉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

与手杖健身操“单兵作战”相比,海派秧歌的创作则是由一个创作团队组成,包括音乐创作团队,动作编排团队,服装、道具团队等,所有的成员共同组成一个社会体育组织协会――海派秧歌专业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群众文化科科长负责具体的工作。时至今日,由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海派秧歌创作团队已经完成五部音乐创作、三套动作创作,目前计划是一年出两套新品,十年出20套,可谓是年年有新品,年年跳新品。在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海派秧歌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能够满足群众体育文化需求的体育文化项目。

3.2.3 重塑

重塑,是将原有体育文化的核心要义加以重新阐释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使原有体育文化发生质的飞跃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达到一种新境界以便更能深刻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更能强烈反映实践和时代的要求。重塑是通过修正、完善和改造原有文化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理论和价值体系,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自我超越,使之能与时偕行,与世界潮流同步从而保持这种体育文化形态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古代中国是个典型的农根国家,在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风调雨顺,舞龙便是人们为达到这一目的而祈求神灵保佑的一种方法。于是,舞龙与祈求丰年联系起来成为民间舞龙的主要文化内涵,而时至今日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舞龙运动传统的信仰价值变得毫无意义,要使流传千年的舞龙运动重新散发生命力,必须对舞龙运动的核心内容重新加以诠释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使舞龙运动在表演上、内容上、价值上发生质的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中国龙狮运动之乡”的上海浦东三林龙狮为例,在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塑方面就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上海三林龙狮在继承传统民间龙狮文化的基础上集舞蹈的优美肢体语言、戏曲的定格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技巧的腾挪翻腾等多项文化艺术于一体,并辅以现代科技手段加以丰富想象和精心的安排,为古老的龙狮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如他们采用现代“光、电”技术使古老的龙狮运动散发出青春、时尚的光彩。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上海三林龙狮队敢于突破传统,打破自古“女子不舞龙”的习俗,成立了女子舞龙队,使专业、民俗味道很浓的龙狮运动真正变成了一项现代全民健身运动,而领命或受邀赴国外进行表演或传授技艺,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另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体育文化产业的运作则是上海三林龙狮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的又一典范。上海三林镇大胆探索舞龙文化的产业化运作,逐步形成竞技、表演、游戏、龙具制作、知识授课和培训等产业链,同时还将申请舞龙知识产权、出版画册及音像制品、吸纳企业赞助冠名等。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并进行各种演出,上海三林龙狮运动走上了一条改事业型传统体育文化为半事业半产业性质的现代体育文化产业之路,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上海三林有男龙、女龙、奶奶龙、娃娃龙、少儿龙、中学生龙等共20多支队伍,其中男子竞技龙20人,表演龙60人,学生龙8支,教师龙1支,幼儿园娃娃龙2条,每个中学各有男、女龙队,共青团干部有一条50米长女子龙、4条8米长的5人龙,舞蹈队有两条小手龙。参加舞龙队的人员年龄从4岁到60岁。全镇汇演时,一次可以出现十几条各色龙,接近200人参加,按照男、女性别、年龄的不同,各种龙都有自己的舞法。可以说,龙舞已经成为三林全体人的精神象征。在进行舞龙运动的同时三林人也不忘舞狮运动的发展,“三林舞狮运动在明清时就比较发达,最初的舞狮动作只有10多个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动作,期间经历了多个演变阶段,极具本土特色”。近年来,三林舞龙舞狮培训了3000多人次,现在镇上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舞狮队,形成了一群娃娃龙,舞狮队的成员也有梯形结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都喜欢这项特殊的运动,龙狮运动已经成为上海三林地区的全民健身运动。

3.2.4 引进

引进,即是吸收、采纳外来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体育文化先进形式与内容的主要部分,为我所用,被我消化,同时根据本国或地区的特点和民族特色进行少量的、必要的创作和改进,从而达到使之能够很好地适合本地居民进行运动的一种创新方法。对于一切外来的体育文化形式和内容在进行引进的时候都要抱着辩证的态度进行辨别和甄选,看其是否适应我国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准。当前流行于上海等地区的排舞运动(Line dance),就是一种典型的引进型体育文化项目。它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因其简单易学、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不需要特定舞伴等优点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2004年传人国内后很快就受到许多市民的喜爱成为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众性体育文化项目,成为引进型群众性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上海的排舞运动开始于2004年,在上海市体育局社会体育中心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使其流行于申城并成为居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文化项目。

3.3 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评价

“创新”一词带有中性的含义,即不论是促进人类历史进步的体育创造性活动(在此姑且认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中性的)还是阻碍人类历史进步的体育创造性活动,都应视为创新。因此,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文化活动,从宏观上看,判断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主要尺度应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文化需求,能否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城市的发挥。从微观上看,评价的内容应该更加具体化。表3是我国体育界专家

的看法。

3.3.1 坚持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实际上是创新主体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指导下基于对群众体育文化发展规律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而进行的文化创造,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以体育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促进体育科学的发展、创新和体育知识的普及等为使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反对迷信反对各种反科学、伪科学的活动,因而它是一种具有高度创新性的文化。以价值尺度判断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实践,就是看这种实践能否实现人的价值诉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看创新成果是否具有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文明、健康、娱乐、和谐以及审美无疑就是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社会价值;而形成体育文化产品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则充分体现了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经济价值。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应该是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体,两者合力才能保障创新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3.3.2 坚持历史尺度与时代尺度的统一

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活动应承担的历史责任之一是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尊重原有体育文化本质”则是历史尺度的重要标准。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毕竟只是适应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产物,发展至今难免会有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在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时尚的文化元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出来.则会为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与重塑时,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超过人民群众可接受的情感范围,不能丢缺传统体育文化的神韵,否则就会使创新过程迷失方向,因此,坚持历史尺度与时代尺度的统一,是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的又一尺度。

3.3.3 坚持群体尺度与整体尺度的统一

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要坚持群体尺度和整体尺度的有机统一,就是坚持体育文化创新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群体尺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为某一类人群进行重点服务,使创新更具有针对性,容易突出重点,弥补空白;坚持整体尺度,则会使创新主体具有全局观,能够全面的看待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活动,从而为整个人类的体育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因此,群体尺度与整体尺度都是城市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活动中应该坚持的尺度,两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样才能形成群众性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与整体性,从而有利于整个人类的体育文化健康全面的发展。

群众体育论文第7篇

群众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利用周边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学校公共设施,然而由于学校不能完全对外开放,所以使群众可利用和体育设施资源大大降低,因此群众体育的开展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场地。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兴隆镇群众体育的开展和发展。

2.镇群众体育新型发展模式构建

2.1组织管理模式

镇群众体育组织管理组织的组建应由镇政府牵头,在县一级体育局的资源支持下建立体育文化工作站,文体站的建立,统筹本镇基础体育设施资源。文体站有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开展,引导体育运动爱好者组建体育协会,指导各协会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文体站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群众体育开展的项目及爱好进行调研,向体育用品经营者提供科学依据,使商品满足群众所需,经营者资金流通加速,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加强服务意识镇政府倡议成立或借鉴先进的非营利性组织,例如:社区发展合作组织(CommunityDevelopmentCorporation)简称CDC,它的作用是争取捐款、搞好社区关系、游说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建设方面,做出贡献。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简称NGO,它通常是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私人捐款,它的原动力就是志愿精神。

2.2群众体育投资模式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镇政府不仅要充分使用县级财政体育设施的专款投入,还要把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经费列入政府工作的财政预算,同时协调镇上四个村委会筹备部分资金,对村委会的公共设施进行维护、更新,镇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对投资大的进行政策的支持,使政、企合作亲密。建立BOT共赢模式(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建设基础设施并管理经营该基础设施及其相应产品与服务。鼓励集体、个人或NGO对群众体育开展捐款、筹款,同时政府对其进行表彰和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特别是在群众体育项目建设上在贷款、土地使用费、营业税等,给予大力的优惠和帮助,以此扩大体育设施规模和数理,更好保障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在镇文体站的科学管理下,各团体组织建立会员机制,以交会费的形式促进会员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合理利用付费开展更多有益的体育活动。

2.3群众体育资源整合模式

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下,镇群众体育的开展应当做到资金、专业人才、公共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开发四位一体。以镇政府为主导,四者之间相互协调,统筹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镇政府及文体站的体育工作者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出、利为民所谋。政府不仅要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的体育基础设施专项拨款,而且要把开展群众体育体育活动经费列入政府工作的财政预算中,特别是全民运动会的经费投入,保障全民运动会的顺利举行。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