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气氛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7 16:46:21
课堂气氛论文

课堂气氛论文第1篇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1、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

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2、以趣开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狼和羊是怎样的动物,狼和羊会发生什么故事?狼会不会摇尾巴?课文为什么以《会摇尾巴的狼》课题?一石激动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讲究提问的方法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课文讲了童第周两次争气的事,一次为自己,一次为国家。我表扬后学生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给自己争气?他又是怎样给自己争气的?结果怎样?从童第周为自己争气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三、注意处理课堂的冷场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时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意思,为此,在备课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问得巧,问得妙。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我问学生:你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思考中活跃起来。

课堂气氛论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73-02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教师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二、学生要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

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

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三、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四、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五、通过创设悬念来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学生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课堂气氛论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展现自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54-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现代学校的多数活动发生在课堂,课堂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现代教学的组织单元的组织单元。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是构成课堂的基础,目标是课堂存在的价值基础,课堂规范是课堂的组织基础,知识信息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时间是课堂延续的基础,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是课堂的特点,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课堂气氛目前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参照《辞海》对气氛这一词的解释,可以这样认为:所谓课堂气氛是指洋溢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调和气息。也就是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的意趣指向,以及在活动中表现的喜,怒,哀,乐,惧等各种情绪体验给课堂教学奠定的基调,或活跃或沉闷,或散漫或严谨。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个别同学的态度和情感并不构成课堂气氛,但多数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就会组合成占优势的综合状态从而形成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课堂气氛,即使同一堂课,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当然,这不否认课堂气氛的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即: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点枯燥而乏味,怎样让学习的环境活跃起来,怎样让学生们能更自主地去学习,并且展现自己个性,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想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活跃课堂。教师要把握感情基调,找好切入点,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引入竞争,让学生活跃起来,展现自我。

那么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个意义:

(1)可以激发学生的总体兴趣。学生对该课程有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很难想象学生对一门毫无兴趣的课程会学得好,而实践证明,活跃课堂气氛最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连求知欲最差的学生也能在这活跃的气氛中得到转变,“环境往往能改变一个人”。

(2)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由众多活跃思维所引起的,学生若长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思维能力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

(3)易于达到教学目的。一般的教学目的,不外乎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兴趣高,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心情愉快,故正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时候,加上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往往跟着教师走,这样教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以技能性知识、表达性知识、问题性知识为基本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把“活动”引入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式教学方法,无疑也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摆脱应试教育,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必须得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就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积极性、饱满的热情,调动起自己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体验学习的快乐。个人认为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②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③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成绩相对弱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周作人 小学语文教育[A].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2]叶圣陶等.活跃小学课堂气氛[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9.

[3]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泉根.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课堂气氛论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气氛;外在环境;学生积极性;教师引导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每个学科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在众多学科中,语文作为文学性较强的学科,更加讲究情境气氛,只有为学生营造好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可以这三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②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

课堂气氛的形成受到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客观的,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主观的,受人的因素影响。首先,客观的外在环境包括教室环境、自然环境、校园整体的人文环境。教室环境是距离同学最近也是最容易影响学生情绪和感受的一个环境因素,它包括教室的卫生条件、课桌的摆放是否整齐、教室墙面的布置、窗帘的收放等等。试想,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明朗、卫生、美观的教室学习和在阴暗、脏乱、单调的教室学习,哪一个更有利于教学气氛的营造呢?毫无疑问,是第一个教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室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并加以充分利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实践证明外在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建有利条件,例如,有时天气阴沉昏暗,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心情低落或者学习情绪不高,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从恶劣的环境中发现美。如果下着滂沱大雨,有的学生可能会心不在焉,在语文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雨的诗词,既温习了课程知识,又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便于接下来课堂教学的开展。校园整体的人文环境也可以用来营造课堂气氛,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环境,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师生之间平等尊重、人人爱护学校公物、有的学校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学校注重学生自由独立意识的培养等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大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入课堂,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营造中的主观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气氛的营造中,教师虽然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但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营造出激发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教学气氛。初中生的性格还在塑造之中,没有形成属于自己完整、独立的性格,因此极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那么老师就可以让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做好带头作用,发挥影响力,来带动内向甚至孤僻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掌握适度的原则,兼顾班级内所有的学生,以积极带动消极,与此同时兼顾那些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态度,随时加以引导和规正。

另外,语文教师要注意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受,因为学生从小接触语文学习,可能觉得不需要很努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课堂上出现走神或者不用心听讲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差。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办法来转变这种消极的现状呢?有几点意见可以采纳,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着眼。一是,可以在课堂伊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因为学生在比较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利于其精力的投入和集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要经过细心的筛选,不能不加选择地利用,不仅要注意故事的教育意义,还要注意故事和这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故事内容只具有娱乐性质,那还是不讲为好,如果故事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反而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开场的故事要经过语文教师的细心甄选之后才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再就是要善于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如果一堂课没有互动,只是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语文教学难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吗?答案是明显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及时提出具有讨论性又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想象力的问题,例如《海燕》一课,可以建议同学分组找出海燕的动作,并且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体现了海燕的什么特点,并且比赛哪个小组找得最快又找到的最多。在既需要阅读能力又需要学生想象能力参与的问题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营造好的教学气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气氛营造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将众多因素聚集在一起并且加以适度、合理利用的角色。但是,语文教师不要只看到外在客观环境的因素,也不要只想到学生对于课堂气氛营造的重要性,还要明确自己作为教书育人的师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担负重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初中生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老师好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觉得老师不好,就会厌倦其教授的学科,初中生处于一个性情不定的阶段,不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及时调整,因此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把学生往正确的方面引导。其次,老师上课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再者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身的个人情绪,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教学中来,要保持一种亲近的态度,和蔼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自然也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近感,愿意按照老师的引导一步步投入到学习中来。

还应该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要注意讲课时自己的语音语调,讲课时通过声音把学习信息或者指导信息传达给学生,发音要准确明朗、抑扬顿挫、有感情,并且音色要洪亮有度,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当学生觉得听老师说话是一种享受时,自然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形成好的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论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 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课堂气氛论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和谐氛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C

一、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对调,把自己想象成课堂中的学生,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目标,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农村场景不熟悉,无法感受作者所营造的那种欢快的气氛,对作者向往有一天能到瓜田去的美好憧憬自然无法产生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到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中去,可以想办法组织一次郊游,带着学生到农村去看,这样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好场景就很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农村的纯朴、自然,以及文中“我”这样的城市少年为什么对农村生活如此向往,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完成这一目标和要求,对广大老师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做好“学生”。只有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不错,觉得这门课有意思,才会进行关注,也才会付出精力和时间去学好它,这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彼此尊重、合作信赖。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才能焕发独特的魅力。

二、肯定学生的想法

如果把学生比作驰骋千里的良驹,那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和识别良马的伯乐。其实无论是谁,不管是在课堂上表现好的还是差的,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被赏识是每一个人所想要得到的。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讲了赞扬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奖励,但是也不能无限地夸学生,奖励也应适度。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分析和考虑问题时更全面。在课堂上,无论是同学们的掌声,还是老师的一句赞扬,还是得到的一件小小的奖品,这些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荣誉的象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走向胜利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尽情说出自己对课堂问题的看法。语文教学不像数学、物理等答案是固定的,语文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思索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以优雅的态度吸引学生

教师给自己的定位是教育工作者,平时着装时应注意整洁,既要时尚端庄,与时代接轨,也要搭配得当,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既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要注意自己的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堂上用无形的文化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美的人文的殿堂。对多种教学方式加以灵活运用,可以轻唱浅吟,也可以激情朗诵,可以组织课堂小组活动,也可以以自己为主导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将学生引入其中,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文字的一次文化审美旅行。例如,在讲《黄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当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课,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时时给学生以肯定和奖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打击学生,不挫伤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代言人,真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课堂气氛论文第7篇

关键词:灵活多样;主动参与;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84-01

平时上课时往往是老师热情饱满,可学生在听课时总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低,所收获的知识也不是很多,长期以来,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厌恶语文,那将是最可怕的结果。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呢?本人有几点浅见。

一、让课堂多些情感的沟通

课堂上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语言、神态、手势等方面。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滞涩,神态紧张,情绪低落,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安、沉闷和懒散,使课堂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此外,他们还会利用课前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行简短的“攻心战”,以加深感情融洽。

二、在课堂上增加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就是身临其境地接触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说出课文中的语言。据此,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有更直观地感受。经常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样,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情境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缺乏儿童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鲜明生动的形象不见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论化的概念。说教和训斥即便对于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却常常施加在儿童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喜欢?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变的活跃?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把课上得好懂、有趣,学生真正喜欢。

三、在课堂上注意朗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课堂教学很大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所以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朗读课文,反复品味,可使学生进入一种情与景、意与境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从而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朗读的方式很多,有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要视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的文体灵活掌握朗读的方式。诗歌、散文抒彩浓厚,越读学生情绪越高涨;戏剧、寓言、童话、小说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也会被激动而进入角色。

四、适当地开展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手段

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竞赛的方式和内容可多种多样。个人竞赛,如朗读比赛,一名学生读完第一小节后,教师说:“读得声情并茂,真好,谁能比过她?”另一生读后,教师评价说:“读得如行云流水”,这样,学生再读时,一个比一个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