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知识监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30:11
知识监管论文

知识监管论文第1篇

如果你是一位监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抑或是项目监理部一名普通的监理工程师,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报告或资料.在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新员工加入组织.常因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而很难入手在项目运行中,员工需要向具有专长的专家咨询时,却发现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这些问题其实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企业员工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等手段便捷地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隐性知识.最终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监理企业的知识是指从建设领域信息和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一是显性知识,是指监理企业以管理制度汇编,台账.技术标准.项目档案等形式记载于文件、电脑等媒体中的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二是隐性知识主要是指监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创造性知识.是从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从经验教训中积累得到的它只存在员工的大脑中不能直接输入到记载媒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内涵:其对象是组织及个人的知识,其工具是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利用获取的知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并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其职能是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运用。

2、知识管理的理论模型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学术界极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系统阐述了知识转化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nralization)、整合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nralization)等四个螺旋式的转换过程。这是目前知识管理研究比较权威的模型。SECI模型的实施步骤包括: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审核知识、知识、利用知识、更新知识、淘汰过时知识。基于以上的SECI模型.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可划分为以下模块。

2.1清点和编目

知识库中存储的是企业显性知识的载体——文档。因此考虑知识的分类时,实质是对知识载体的分类。知识清点和编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公司文档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

2.2知识的采集

知识的采集可以是显形知识的直接输入.也可以是隐形知识的转换。在系统中我们将知识的采集和项目管理充分结合起来,从项目管理的日常流程中直接提取知识,进而沉淀为企业知识库的一部分。

2.3知识的利用

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不具独占性.知识同货币一样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不断丰富.才能使企业的知识增值。知识利用的方式有查询,邮件,推荐.网络刊物等形式。知识的搜索可采用全文检索的方式。将常用的知识作为索引保存起来,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全文检索。

2.4知识的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领先。员工论坛,内部黄页,企业群提供了一个让所有员工共同交流的网络空间。员工通过沟通,交流,辩论获得了从一般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另外可提供在线音频视频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反馈,从员工中得到创新的知识。

2.5知识的保护

一个企业的知识库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对于知识要在充分共享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知识库的保护。通过权限验甚至可以对客户.竞争对手也提供分部门知识但是如果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通过购买等方式来实现,当然核心的知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严格限制其流转。

3、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构建

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项目地域分散的问题.使项目部之间以及项目部与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更便捷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考评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进而完善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由员工自行选择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逐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从而更好地实施建设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本文在参考SECI螺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建设监理咨询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当前企业信息平台开发的技术,提出适合监理企业现阶段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此框架基于intemet/intranet,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无论员工在什么位置.使用何种上网终端.均可快证的方式,分不同级别,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数量的知识。速访问企业的知识资源并可相互交流。

3.1文档管理

这里的文档管理是对规范化的文本文件和用文字表述的经验知识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显性知识的管理。它包括:程序性知识、科研性知识、监理项目知识、项目管理知识、法律规范性知识和行业技术动态等模块。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载体——工程项目案例的管理,来部分实现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3.2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辅助员工进行快捷、准确知识定位的工具。(1】快速搜索。对知识时所带的附件进行标题正文、附件进行全文搜索,可以搜索附件名称和附件内容.支持常见的office文档pdf等图文处理文档格并实现附件的html格式快照.打开快照可以预览附件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范围。(2)精确搜索。通过建立文档的摘要和索引信息,可以实现对早期纸质文档的搜索,同时根据索引信息搜索者还可以便捷地搜索到与此文档某个主题相近的文档。系统将按文件匹配程度向用户提供搜索结果.从而提高搜索大量知识库使用效率。

3.3信息交流

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和共享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对于员工头脑中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尤为如此。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使隐性知识在企业中广泛传播,并不断完善优化,经过沉淀,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1)信息。可以使员工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企业的重要信息和最新信息,如会议通知,近期重大事项安排等。(2)知识论坛。信息交流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论坛功能.其拥有的电子社区、讨论群组、家园广播等功能可以在那些寻找知识和拥有知识或能够访问相应知识的人之间建立联系,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在BBS上贴一个有谁知道的帖子,知道的人在回复时就完成了知识传递的任务。(3)网上调查。网上调查是企业与员工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方式,是企业及各个职能部门以便捷的方式了解员工对某个事件或某项提议的态度和意愿征求员工的反馈意见.为企业决策和判断提供理论依据。(4)知识问答。知识库中不可能存储全部所需知识.当用户遇到知识库中找不到的知识时,可通过积分悬赏问答的方式发起提问。在所有回复的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选择完成后可将该问答转化为知识纳入知识库,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挖掘。

3.4专家地图

对于一些隐性知识.有时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有效的方法是找到掌握这类知识的个人,进行直接交流这就将直接检索知识的问题转化为寻找掌握相应知识的个人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工程经历、专长等的确定.建ProjectMaltagei118t7t吾焉畚通’一一篷谗芏疆~2014年第8期(总第182期)立企业的专家数据库,使企业知识和个人相对应,方便员工按图索骥,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3.5培训考试

培训是企业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组织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员工的个人知识。通过把过去培训的视频录像和PPT上传.开展网上教育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知识的共享率,减少重复性工作,又能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网上培训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在线考试等功能模块.员工可以参照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进行网上培训,并在培训之后通过在线测试模块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6移动客户端

目前,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知识管理也不例外。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监理工作的特殊性,一线监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工地,并无充裕的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PC版的知识管理系统,所以很有必要同步开发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本移动客户端基于HTML5CSS3和Ja~caScript等技术的HybridApp混合模式开发,具有开发速度快和运行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流行的移动客户端开发技术。通过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信息回复、收发站内信等基本的社区操作,以及知识推送及社区互动。手机客户端功能亮点在于现场拍照上传以及语音发帖等个性化服务.可帮助现场员工针对现场工程疑难问题随时拍照上传,通过语音发帖.寻求公司技术专家的解答.该功能有利于员工方便快速地获取现场监理所需知识。在流量上移动客户端是绝对的精简,对于图片进行压缩传输,方便用户在信号不好和节省流量的情况下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版本能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企业知识资源抢占用户的碎片时间;用户在现场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能够通过移动客户端快速找到相关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增强用户的黏性.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培养用户协作和知识分享的理念。

4、结语

知识监管论文第2篇

如果你是一位监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抑或是项目监理部一名普通的监理工程师,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报告或资料.在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新员工加入组织.常因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而很难入手在项目运行中,员工需要向具有专长的专家咨询时,却发现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这些问题其实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企业员工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等手段便捷地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隐性知识.最终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监理企业的知识是指从建设领域信息和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一是显性知识,是指监理企业以管理制度汇编,台账.技术标准.项目档案等形式记载于文件、电脑等媒体中的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二是隐性知识主要是指监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创造性知识.是从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从经验教训中积累得到的它只存在员工的大脑中不能直接输入到记载媒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内涵:其对象是组织及个人的知识,其工具是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利用获取的知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并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其职能是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运用。

2知识管理的理论模型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学术界极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系统阐述了知识转化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nralization)、整合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nralization)等四个螺旋式的转换过程。这是目前知识管理研究比较权威的模型。SECI模型的实施步骤包括: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审核知识、知识、利用知识、更新知识、淘汰过时知识。基于以上的SECI模型.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可划分为以下模块。

2.1清点和编目

知识库中存储的是企业显性知识的载体——文档。因此考虑知识的分类时,实质是对知识载体的分类。知识清点和编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公司文档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

2.2知识的采集

知识的采集可以是显形知识的直接输入.也可以是隐形知识的转换。在系统中我们将知识的采集和项目管理充分结合起来,从项目管理的日常流程中直接提取知识,进而沉淀为企业知识库的一部分。

2.3知识的利用

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不具独占性.知识同货币一样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不断丰富.才能使企业的知识增值。知识利用的方式有查询,邮件,推荐.网络刊物等形式。知识的搜索可采用全文检索的方式。将常用的知识作为索引保存起来,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全文检索。

2.4知识的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领先。员工论坛,内部黄页,企业群提供了一个让所有员工共同交流的网络空间。员工通过沟通,交流,辩论获得了从一般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另外可提供在线音频视频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反馈,从员工中得到创新的知识。

2.5知识的保护

一个企业的知识库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对于知识要在充分共享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知识库的保护。通过权限验证的方式,分不同级别,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数量的知识。甚至可以对客户.竞争对手也提供分部门知识但是如果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通过购买等方式来实现,当然核心的知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严格限制其流转。

3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构建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项目地域分散的问题.使项目部之间以及项目部与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更便捷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考评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进而完善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由员工自行选择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逐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从而更好地实施建设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本文在参考SECI螺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建设监理咨询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当前企业信息平台开发的技术,提出适合监理企业现阶段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此框架基于intemet/intranet,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无论员工在什么位置.使用何种上网终端.均可快速访问企业的知识资源并可相互交流。

3.1文档管理

这里的文档管理是对规范化的文本文件和用文字表述的经验知识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显性知识的管理。它包括:程序性知识、科研性知识、监理项目知识、项目管理知识、法律规范性知识和行业技术动态等模块。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载体——工程项目案例的管理,来部分实现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3.2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辅助员工进行快捷、准确知识定位的工具。快速搜索。对知识时所带的附件进行标题正文、附件进行全文搜索,可以搜索附件名称和附件内容.支持常见的office文档pdf等图文处理文档格并实现附件的html格式快照.打开快照可以预览附件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范围。(2)精确搜索。通过建立文档的摘要和索引信息,可以实现对早期纸质文档的搜索,同时根据索引信息搜索者还可以便捷地搜索到与此文档某个主题相近的文档。系统将按文件匹配程度向用户提供搜索结果.从而提高搜索大量知识库使用效率。

3.3信息交流

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和共享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对于员工头脑中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尤为如此。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使隐性知识在企业中广泛传播,并不断完善优化,经过沉淀,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1)信息。可以使员工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企业的重要信息和最新信息,如会议通知,近期重大事项安排等。(2)知识论坛。信息交流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论坛功能.其拥有的电子社区、讨论群组、家园广播等功能可以在那些寻找知识和拥有知识或能够访问相应知识的人之间建立联系,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在BBS上贴一个有谁知道的帖子,知道的人在回复时就完成了知识传递的任务。(3)网上调查。网上调查是企业与员工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方式,是企业及各个职能部门以便捷的方式了解员工对某个事件或某项提议的态度和意愿征求员工的反馈意见.为企业决策和判断提供理论依据。(4)知识问答。知识库中不可能存储全部所需知识.当用户遇到知识库中找不到的知识时,可通过积分悬赏问答的方式发起提问。在所有回复的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选择完成后可将该问答转化为知识纳入知识库,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挖掘。

3.4专家地图

对于一些隐性知识.有时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有效的方法是找到掌握这类知识的个人,进行直接交流这就将直接检索知识的问题转化为寻找掌握相应知识的个人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工程经历、专长等的确定.建立企业的专家数据库,使企业知识和个人相对应,方便员工按图索骥,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3.5培训考试

培训是企业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组织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员工的个人知识。通过把过去培训的视频录像和PPT上传.开展网上教育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知识的共享率,减少重复性工作,又能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网上培训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在线考试等功能模块.员工可以参照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进行网上培训,并在培训之后通过在线测试模块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6移动客户端

目前,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知识管理也不例外。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监理工作的特殊性,一线监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工地,并无充裕的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PC版的知识管理系统,所以很有必要同步开发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本移动客户端基于HTML5CSS3和Ja~caScript等技术的HybridApp混合模式开发,具有开发速度快和运行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流行的移动客户端开发技术。通过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信息回复、收发站内信等基本的社区操作,以及知识推送及社区互动。手机客户端功能亮点在于现场拍照上传以及语音发帖等个性化服务.可帮助现场员工针对现场工程疑难问题随时拍照上传,通过语音发帖.寻求公司技术专家的解答.该功能有利于员工方便快速地获取现场监理所需知识。在流量上移动客户端是绝对的精简,对于图片进行压缩传输,方便用户在信号不好和节省流量的情况下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版本能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企业知识资源抢占用户的碎片时间;用户在现场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能够通过移动客户端快速找到相关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增强用户的黏性.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培养用户协作和知识分享的理念。

4结语

知识监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化监理知识结构

信息工程监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一种约束机制。它采用“五控两管一协调”的控制模式,对业主、承建单位的项目行为实施监督,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信息资源为基础,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全面整合或再造组织业务流程的过程。知识管理是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知识的管理控制过程。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政府等组织通过知识管理,从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中,挖掘、获取并确定各类知识资源,定位拥有专业知识、经验的个体,将个体的知识、经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知识资源,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承建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中,知识管理是通过公司内雇员、部门、可能的跨国公司合作、与业主的沟通协调,传递、整合、有效利用本单位的知识资源,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设计最优技术方案、控制施工质量,共享和创造知识价值。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组织内各种各类知识进行评估,挖掘、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知识不仅仅是信息,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合。通过评估,区分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应用。

整合或再造业务流程,是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1990年美国管理专家MichaelHammer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关键性的重新设计和根本的变革,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持续改善。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信息(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利用,只有与知识管理结合,才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始终,它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在知识获取、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中,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InformationResourceIntegrating,IRI)的前提是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消除“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规划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础,IRP的基础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I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重建或重构数据环境。信息产业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信息资源系统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储存、处理的资源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及其它显性资源,也存在各种各类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个体等隐性资源。信息资源规划是对实施信息化后产生、控制、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挖掘、获取、共享各类知识;对承载信息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和指导。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是对支撑业务流程的逻辑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致性的共享数据库。分析业务流程重组后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理解数据的共享要求和应用策略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资源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的管理要求。

(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标准。威廉·德雷尔1985年在其《数据管理》专著中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数据管理五项标准,内容如下: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DataElements)是信息资源中最小的信息单位,是抽象的数据对象。它的质量是构建稳定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数据元素标准包括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数据元素识标准和数据元素一致性标准。

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ClassifyingandCoding)的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数据元素,自动处理、检索、存储和传输信息的质量及效率与这些元素紧密相关。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信息分类编码工作要确定每个编码对象的编码规则、码表结构和代码表。

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UserView)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用户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实体的最终解释。用户视图是数据的系统外在表现形式,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和手段。用户视图与外部数据流是同一词,来自某个数据源或流向某个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流。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如图纸、单证、表单、报表、账册等;有电子的,如屏幕格式等。

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ConceptualDatabase)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最终解释。用户的信息需求,应首先界定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综合信息资源用户的数据要求构成的全局数据库,表示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组织状况和逻辑结构。

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LogicalDatabase)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解释。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BaseTable),是从概念数据库中映射出的所需信息。逻辑数据库表示的是局部数据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三)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在定义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依据,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将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因此,信息资源规划是资源的知识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为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转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如果不实施知识管理,将不会产生显著的信息化效益。

(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不仅仅信息整合,也包括各类显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如何在整合各类知识资源中创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在资源规划中,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前期的知识挖掘、分类、整合;也要考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分类、整合,如何有序传递、有效利用;

还应考虑后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将要形成的分散的、孤立的、相互关联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可能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内容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或“信息烟囱”,获得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技术的投资获得增量,将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工程监理

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信息工程监理的控制目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rgenbau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学科。其深刻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信息化建设监理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控、二管、一协调”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控制是监理的核心,也是在监理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应向知识管理延伸和发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控制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通过知识管理,帮助企业从已存在的信息中挖掘、分析、整合有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提升质量管理的质量。信息化的特征是技术和服务,在知识管理中实现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

(二)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的内涵

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融合个人知识(经验、专业、技术等)积累和企业知识(记录、文档、文化等)积累,使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中,而具有质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监理过程中,促成业主与承建方、业主与监理方、业主与业主、承建方与监理方之间的知识转移。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经验等准备,监理的介入可以帮助业主与承建方沟通,了解承建方的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公司实力、技术服务和支持等;帮助业主与已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规避风险;提供对承建方的评价、解决方案的评价、项目实施方法的评价、项目阶段和完成的评价以及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评价等;提供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等相应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多样性、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转移。

信息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工程中,通过实施零缺陷、戴明环、6σ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对质量、质量管理的认识,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作业流程,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实现信息和知识资产的积累和保存,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达成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

四、信息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一)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

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由5部分构成:⑴监理目标是信息系统工程总体目标和任务,包括五个阶段,即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验收测试和运行维护;⑵监理范围,即监理职能×监理内容;⑶监理实施;⑷监理支撑;⑸系统评测。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由5个维度的知识空间组成:

1.监理范围。这个知识维度是由监理职能和监理内容构成的一个矩阵。监理范围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其它知识元素都是以监理范围为中心,辐射信息系统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包含7项职能:决策与领导、规划与设计、组织与人事、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监督、投资、评测与创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

2.监理目标。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总体架构中监理目标是对应的。这个知识维度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1)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因项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协助用户在目标选择、制定中,考虑系统的前瞻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业务流程重组或再造等。监理的目标就是支持和保证这个总目标成功实现。

(2)信息系统工程的任务。信息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监理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任务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知识产权目标的顺利实现。

3.监理实施。在这个知识维度中,根据工程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进度的安排、资金运用及相关条件等,并参照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划分监理实施各阶段。监理的实施一般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监理规划、过程控制、监理结束。但监理实施的阶段划分并不一定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有对应关系。

4.系统评测。这个知识维度强调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价、风险评估、安全评测等。评测是在监理范围的知识维度内调控。

5.监理方法论。在监理范围内,根据项目特点,为实现监理目标采用的知识原理、方法、设施、工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集合,是实施监理的依据和手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一般是按照各个维度的知识展开,但5个维度的知识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构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空间。

信息工程监理,是我国独特的项目管理约束机制。实施知识化监理,是项目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监理单位应注重信息化过程中,在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中展现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等,注重企业内部外部的知识积累和共享,用知识指导监理。实现监理过程的知识管理,极大提高信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郎庆斌等.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M].人民出版社,2005.7.

知识监管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监理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关键。本文从培养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在监理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监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1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多,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公路工程的质监理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监理在保证优良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监理工作,强化质量管理,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1.1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公路工程监理过程中,除了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严格按照监理工程规范的要求实施监理外,监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存在于各种书籍、文件、电脑等各种媒体的记载之中,如监理所需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性文件、设计规范、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监理规范、施工与验收规范等。隐性知识,是存于人大脑中的经验、直觉,反映的是能力和素质,是从长期的工程监理实践和观察中逐渐得到的,它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直接输人到记载煤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如监理工程师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知识,是蕴藏在各监理工程师中的经验、感觉、洞察力、诀窍、方法等,存放在他们的脑子里,如果这些人员离职或调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监理技术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知识,就会重新积累,不仅成本费非常高,而且降低监理企业的施工监控质量。

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的监理人员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提高监理企业的效率。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由彼得·德鲁克提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要求组织的领导者把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组织的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生产率。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信息加以文档化、分类、传递和再利用。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效率取决于如何把组织所创造的知识加以收集和综合,以供监理人员进行决策。当监理工程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资产,他们就可以根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质控制效率。.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为监理企业构筑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以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为手段,以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监理企业的所有监理都将受益。

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知识管理应以人为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绒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知识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知识管理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享机构中所有信息资源的系统的方法,包括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知识管理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后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它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信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促进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等.

(5)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1.3知识管理的实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监理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知识管理:

(1)转变“知识就是权力和价值的体现”观念,在监理企业内树立起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理念。

(2)建立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团队型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以便使组织更适合员工的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适合监理的团队工作。

(3)设立首席知识管理主管,统揽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其任务就是要管理知识的获取、创造和应用。

(4)实施基于inet nr eti/ ntrante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化平台上,监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毫无障碍地进行知识的获取、交流,知识的自我评测,向企业提供有助于创新的各项建议、改革方案。

(5)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配套机制:①结合日常工作及业务流程来加强知识固化和共享机制。②知识培训机制与知识测评机制。③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机制。创造监理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真正主人,每个人在分享与创新知识上是完全平等的,让所有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自愿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

知识监管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监理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关键。本文从培养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在监理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监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1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多,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公路工程的质监理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监理在保证优良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监理工作,强化质量管理,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1.1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公路工程监理过程中,除了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严格按照监理工程规范的要求实施监理外,监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存在于各种书籍、文件、电脑等各种媒体的记载之中,如监理所需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性文件、设计规范、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监理规范、施工与验收规范等。隐性知识,是存于人大脑中的经验、直觉,反映的是能力和素质,是从长期的工程监理实践和观察中逐渐得到的,它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直接输人到记载煤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如监理工程师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知识,是蕴藏在各监理工程师中的经验、感觉、洞察力、诀窍、方法等,存放在他们的脑子里,如果这些人员离职或调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监理技术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知识,就会重新积累,不仅成本费非常高,而且降低监理企业的施工监控质量。

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的监理人员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提高监理企业的效率。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由彼得·德鲁克提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要求组织的领导者把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组织的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生产率。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信息加以文档化、分类、传递和再利用。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效率取决于如何把组织所创造的知识加以收集和综合,以供监理人员进行决策。当监理工程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资产,他们就可以根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质控制效率。.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为监理企业构筑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以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为手段,以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监理企业的所有监理都将受益。

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知识管理应以人为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绒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知识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知识管理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享机构中所有信息资源的系统的方法,包括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知识管理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后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它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信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促进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等.

(5)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1.3知识管理的实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监理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知识管理:

(1)转变“知识就是权力和价值的体现”观念,在监理企业内树立起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理念。

(2)建立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团队型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以便使组织更适合员工的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适合监理的团队工作。

(3)设立首席知识管理主管,统揽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其任务就是要管理知识的获取、创造和应用。

(4)实施基于Inet nr etI/ ntrante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化平台上,监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毫无障碍地进行知识的获取、交流,知识的自我评测,向企业提供有助于创新的各项建议、改革方案。

(5)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配套机制:①结合日常工作及业务流程来加强知识固化和共享机制。②知识培训机制与知识测评机制。③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机制。创造监理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真正主人,每个人在分享与创新知识上是完全平等的,让所有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自愿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

知识监管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监理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关键。本文从培养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在监理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监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1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多,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公路工程的质监理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监理在保证优良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监理工作,强化质量管理,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1.1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公路工程监理过程中,除了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严格按照监理工程规范的要求实施监理外,监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存在于各种书籍、文件、电脑等各种媒体的记载之中,如监理所需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性文件、设计规范、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监理规范、施工与验收规范等。隐性知识,是存于人大脑中的经验、直觉,反映的是能力和素质,是从长期的工程监理实践和观察中逐渐得到的,它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直接输人到记载煤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如监理工程师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知识,是蕴藏在各监理工程师中的经验、感觉、洞察力、诀窍、方法等,存放在他们的脑子里,如果这些人员离职或调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监理技术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知识,就会重新积累,不仅成本费非常高,而且降低监理企业的施工监控质量。

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的监理人员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提高监理企业的效率。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由彼得·德鲁克提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要求组织的领导者把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组织的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生产率。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信息加以文档化、分类、传递和再利用。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效率取决于如何把组织所创造的知识加以收集和综合,以供监理人员进行决策。当监理工程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资产,他们就可以根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质控制效率。.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为监理企业构筑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以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为手段,以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监理企业的所有监理都将受益。

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知识管理应以人为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绒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知识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知识管理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享机构中所有信息资源的系统的方法,包括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知识管理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后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它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信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促进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等.

(5)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1.3知识管理的实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监理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知识管理:

(1)转变“知识就是权力和价值的体现”观念,在监理企业内树立起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理念。

(2)建立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团队型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以便使组织更适合员工的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适合监理的团队工作。

(3)设立首席知识管理主管,统揽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其任务就是要管理知识的获取、创造和应用。

(4)实施基于inet nr eti/ ntrante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化平台上,监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毫无障碍地进行知识的获取、交流,知识的自我评测,向企业提供有助于创新的各项建议、改革方案。

(5)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配套机制:①结合日常工作及业务流程来加强知识固化和共享机制。②知识培训机制与知识测评机制。③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机制。创造监理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真正主人,每个人在分享与创新知识上是完全平等的,让所有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自愿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

知识监管论文第7篇

【摘要】本文分别对国内外关于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讨论有关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理论渊源、发展情况及存在的挑战与演化博弈论在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监管激励 演化博弈 研究综述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竞争和区域竞争的到来和加剧,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但是,就目前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即如何监督、激励等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正是基于此,我们选择“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监管激励演化博弈分析模型”作为研究方向,针对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以及这三方均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期望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制定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和特征

2.1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即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概括来说:知识型员工是凭借自己所受教育,实用脑力劳动创造价值,与一般员工相比,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拥有知识资本和创新能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

2.2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1)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他们往往更加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往往更加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展示自我价值。

(2)对权威的蔑视性,知识型员工由于渴望展示自己的价值,往往表现出权威的蔑视。

(3)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由于知识型员工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本,因此往往主观上不愿受制于人。他们更强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引导和自我发展。

(4)学习愿望强烈,富于创造精神。他们喜欢做前沿性、挑战性的研究,在易变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发挥个人的资质和潜力,创新是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 关于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状况

3.1 国外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状况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2001)提出了知识工作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此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适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型、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拿大的著名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比(2000)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员工监管激励在管理界已经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早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出,企业界和管理界就对监管激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2 国内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张伶,张正堂(2008)认为虽然双因素理论和工作特性理论都说明与工作有关的内在激励因素对于员工行为重要的激励作用,但是,双因素理论因素中关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划分是模糊的,而不同学者对于工作特性唯独的划分也是模糊的,因此,他们基于知识型员工的特性分析,提出内在激励特性包括工作自主权、晋升机会、上级支持、人与组织匹配等4个方面,并建立了这些内在激励因素对知识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影响关系的假设模型和以苏北地区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工作自主权、晋升机会、上级支持、感知的人与组织匹配通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郝敏怀(2009)从如何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和薪酬激励等方面针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这一典型的知识型员工的人才激励策略进行了探讨,同时认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各个层面的需求还必须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实现多渠道激励。余莉(2009)通过阐述激励的机制和基本理论,在分析研发人员个性特征和主导性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方法策略,其指出在物质激励中的薪酬激励的设计上,既要注重刚性工资的竞争性、成本性,更要突出激励性因素的作用,加大基于绩效的弹性工资力度,并且在这方面拉开差距。

3.3 对国内外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评价

纵观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监管激励的研究主要是沿着监管激励的作用机理展开,在分析诸如专业技型员工,科技研发人员这些典型的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激励因素和激励过程,建立监管激励模型,监管激励模型基本上是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以主客体的博弈研究各种监管激励机制。但目前对于监管激励模型的构建大多都是基于传统博弈论 ,传统博弈论假设行为主体都是具有完全理性即行为主体始终以自身最大利益为目标,具有各种环境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具有在存在交互作用的博弈环境中完美的判断和预测能力,不会发犯错,不会冲动,没有不理智。很显然,现实世界中这种假设通常是得不到保证的。同时,纵观国内外研究,我们发现,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的情况下,学界对知识型员工监管演化博弈机制尚不多见,因而本课题采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行为主体采取有限理性的假设,即行为主体被假设为程序化地采用某一既定行为,他对于经济规律或某种成功的行为规则、行为策略的认识是在演化过程中得到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的,成功的策略被模仿,进而产生出一些一般的“规则”和“制度”作为行为主体的行动标准。在这些一般的规则下,行为主体获得“满意”的收益,这与现在情况更符合。因此,我们在考虑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以及这三方面均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构建知识型员工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对企业和知识型员工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分类讨论,找出政府、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三群体类型比例变化复制动态关系,对如何有效监管和激励企业知识型员工提出对策和建议。

4 基于演化博弈论对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通过基于行为主体有限理性假设的演化博弈理论,打开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新思路。

4.1 演化博弈论基本理论的概述

在传统博弈理论中,常常假定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且参与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的,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参与人来讲,参与人的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的条件是很难实现的。在企业的合作竞争中,参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经济环境与博弈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信息不完全和参与人的有限理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与传统博弈理论不同,演化博弈理论并不要求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也不要求完全信息的条件。有限理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西蒙在研究决策问题时提出的,它是指人的行为只能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达到”。威廉姆森在研究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时,对有限理性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人的有限理性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感知认识能力限制,它包括个人在获取、储存、追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人的有限理性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语言上的限制,因为个人在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通过语句、数字或图表来表达自己的知识或感情时是有限制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到所必需的词汇,或许是因为这些词汇还不存在),不管多么努力,人们都将发现,语言上的限制会使他们在行动中感到挫折。从这两个方面而言,完全理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是近年来博弈理论的新发展,最初产生于生物学领域。它放弃了传统博弈论的充分理性假说,将生物体视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的当局者,它们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完成自身的进化,合理解释了某些生物习性的形成。随后,经济学家将之引入经济分析中,将人也视为有限理性的生物体,认为社会制度并非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是大量有限理性的个人在相互博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均衡态,它们不断被保存下来,又不断向前进化,即在所谓适应性进化(Adaptive Evolution)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演化博弈论的产生、发展在本质上就是起因于博弈论中关于理性行为人的假设与经济应用中行为人“试验——失误”(即试错法)学习过程相偏离的事实而引发的。

4.2 基于演化博弈论方法的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思路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的情况下,学界对知识型员工的监管博弈机制研究尚不多见。正是基于此在考虑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以及这三方均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构建知识型员工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对知识型员工的监管激励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的监管激励措施,从而能最大程度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期望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制定监管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5 结语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简要概述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理论渊源、发展情况及存在的挑战与演化博弈论在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演化博弈理论摒弃了博弈论完全理性的假设,比博弈论能更好的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因此,期望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制定监管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从而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监管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上迈出更加深入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弗朗西斯·赫瑞比:Managing knowledge workers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约瑟夫M.普蒂.海茵茨.韦里奇.哈罗德·孔茨著.丁彗平、孙先锦译.管理学精要(亚洲篇) [M].机械出版社,2005:363.

[3]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1-92.

[4] 余莉.研发人员个性特征与有效激励方法研究[J].中国钼业.2009.33(1).53-56.

[5] 胡恩华.刘洪.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监管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4).53-55.[J].2009.23(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