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务业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18:44
服务业工作思路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临颍县“两城一区一基地”建设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快速发展为引领,持续实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临颍县服务业增长不断提速、占比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打造豫中南有影响力的市场物流和电子商务基地。

二、主要指标目标

2020年计划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4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预计同比增速5%;服务业税收达12亿元,实现由负转正。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项目带动作用。一是强化招商引领作用,重点盯住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旅休闲、休闲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争取引进一批较大规模、较强带动效应的服务业项目。二是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坚持以问题导向,不断强化项目协调力度,强力推动特色商业区、现代物流园区、木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尽快实现效益。三是结合上级扶持政策,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政策导向、成熟度高的的服务业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二)强化目标导向。一是按照市定目标要求,着力抓好服务业及特色商业区目标运行监测,对照各个指标考核体系,加强目标运行分析监测和沟通协调,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二是加强和工商、税务、乡镇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工作,加大对新达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小升规”企业的排查力度,积极协调企业完善相关资料和手续,持续提高规上企业的质量和数量,实现应进必进,切实发挥新增限上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特色商业区围绕昌建城市综合体、城市中心广场、滨河风情商业街、新区商业中心四大商业板块为重点深入推动产业集聚、业态升级,着力打造县域高档商业服务圈。二是抓好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大力支持发展电商、冷链物流、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推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2篇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施的转折年。我处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新政策为主线,以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精心组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1—11月份的工作任务。现就我处1—11月份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政策,关系到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我处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在5月中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生动活泼、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明白、讲透彻,使广大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新一轮政策的意义和内涵,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06〕100号)就业再就业配套文件。

2、广开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多方位地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竭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新岗位,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并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在泰顺稳定就业,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到目前为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33人,完成下达指标8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9人,完成下达指标79%,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7人,完成下达指标84%;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194人(包括有新开办的绿色食品培训和评茶员培训),完成下达指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版权所有的下岗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全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75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53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3、积极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根据就业服务“新三化”工作要求,我处今年加大资金的投入,每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进一步规范就业和失业保险业务流程,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县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

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程。在完善社区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借台唱戏”,依托城关9个社区开展实名制入户调查,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状况、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培训意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基本档案,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实行动态、有序管理。

二、努力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为使更多的职工失业后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县加强了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版权所有自2004年起,失业保险委托地税部门征缴。原以企业失业保险逐步扩大到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的失业保险行列。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5月,失业保险征缴工作移到社保服务中心窗口办事,便于参保人员“五费合征”。同时管好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做到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无差错,严把失业基金关。至11月底全县共有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75人,完成下达指标99%;失业保险基金收缴233.9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基金25.03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基金人数达83人次。

三、加强劳动事务工作。

随着求职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形成,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劳动保障事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所本着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人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着为用人单位降低人事管理成本。组织了一支既理论又具多年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各企业和个人提供系列劳动事务服务。2006年,我处加强劳动事务宣传力度,劳动事务工作以扩展到全县事业单位临时工和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现为供电系统电管员、村电工129名和公安局协警员4名及电信公司员工14名等单位办理合同,邮政局60多名员工之事正在商谈中。做好劳动事务后的各项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用工单位需求为对象,适时开设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今年先后举办了绿色食品、评茶员、美容美发等培训班3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1人,外来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6人。今年1—11月份,共为147人办理合同和档案管理,共收费88840元。

四、积极为劳服企业服务。

劳服企业作为我县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县劳服企业底子薄,技术落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条件下,我县劳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发展举步艰难。为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今年1—11月份,劳服企业创工业产值405万,税利达40多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1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好职业介绍工作。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县农村新增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给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我们着重从加强信息咨询入手,积极同外界就业信息的联络沟通,收集职业需求和空岗信息,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我们本着“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认真做好求职者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推荐、职业指导直至上岗就业等“一条龙”服务。截止11月,在我们直接与间接的指引下,为我县输送了一批退伍军人和农村优秀青年达40多人次,介绍到温州海运公司当船员、瑞安保安公司当保安、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当缝纫车工、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地勤公司当装卸和客舱清洁员,都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方便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监督和管理,我处还推选了优质服务监督卡的举措,卡上印有服务项目、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等内容,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文明、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至11月份止,我处还办理就业卡、就业证达103人次。

六、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素质。

一支良好精干的就业服务队伍是为民服务的保证。2006年,我处每位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开拓创新,维权维稳,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组织纪律性和敬业爱岗的自觉性,建立制度化的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勤廉型”队伍。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漏洞与失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以就业服务为天职,以就业服务为己任,以良好的就业服务取信于民,使我处工作在今后取得新得进展,为我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县就业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泰顺”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就业局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有效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主线,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加快劳动事务步伐,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就业环境。主要工作要点:

一、制定和完善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文件,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泰顺县就业再就业资管理办法》、《泰顺县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

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为导向,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会同工商、个协和规划建设等部门合作,举办超市类、食品烟酒类的商品服务员、酒店宾馆类的餐厅服务员、客户服务员、建设行业的砌筑工、木工、抹灰工、油漆工、混凝土工等技能培训班8期;举办3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

三、着重建设网络平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实现与市就业局信息联网,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第一时间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信息咨询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四、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覆盖及捆绑工作。在认真做好失业保险收缴及发放工作的同时,在非公企业参保问题上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完成全年非公企业扩面任务;要严格把审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和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五、继续做好劳动保障事务工作。目前已做好了县供电局系统电管员、村电工和县公安局协警员及县电信公司员工的劳动事务工作,随着新业务员的增加,将对国有企业如水电站、邮政、烟草、移动、联通和各大银行争取劳动事务工作。

六、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和管理,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行为。

七、继续依托城关9个社区平台,通过入户调查,定期走访,摸清各自辖区内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等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八、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在许可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办事流程,推行办事公开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政务公开制度,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办事,实现管理服务公开化、规范化、高效化。

九、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学习型机关”创建和全省业务素质考试为契机,抓好就业处经办人员业务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并要求局党组同意选调人员到我处工作,能更好的完成网页制作、档案包装存档等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3篇

1、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政策,关系到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我处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在5月中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生动活泼、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明白、讲透彻,使广大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新一轮政策的意义和内涵,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__〕100号)就业再就业配套文件。

2、广开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多方位地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竭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新岗位,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并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在泰顺稳定就业,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到目前为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33人,完成下达指标8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9人,(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百度直接输入“大秘书”第一个网站便是)完成下达指标79,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7人,完成下达指标84;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194人(包括有新开办的绿色食品培训和评茶员培训),完成下达指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全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75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53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3、积极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根据就业服务“新三化”工作要求,我处今年加大资金的投入,每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进一步规范就业和失业保险业务流程,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县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

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程。在完善社区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借台唱戏”,依托城关9个社区开展实名制入户调查,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状况、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培训意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基本档案,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实行动态、有序管理。

二、努力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为使更多的职工失业后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县加强了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自20__年起,失业保险委托地税部门征缴。原以企业失业保险逐步[此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扩大到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的失业保险行列。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5月,失业保险征缴工作移到社保服务中心窗口办事,便于参保人员“五费合征”。同时管好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做到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无差错,严把失业基金关。至11月底全县共有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75人,完成下达指标99;失业保险基金收缴233.9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基金25.03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基金人数达83人次。

三、加强劳动事务工作。

随着求职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形成,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劳动保障事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劳动 人事管理方式,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所本着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人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着为用人单位降低人事管理成本。组织了一支既理论又具多年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各企业和个人提供系列劳动事务服务。20__年,我处加强劳动事务宣传力度,劳动事务工作以扩展到全县事业单位临时工和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现为供电系统电管员、村电工129名和公安局协警员4名及电信公司员工14名等单位办理合同,邮政局60多名员工之事正在商谈中。做好劳动事务后的各项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用工单位需求为对象,适时开设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今年先后举办了绿色食品、评茶员、美容美发等培训班3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1人,外来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6人。今年1—11月份,共为147人办理合同和档案管理,共收费88840元。

四、积极为劳服企业服务。

劳服企业作为我县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县劳服企业底子薄,技术落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条件下,我县劳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发展举步艰难。为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今年1—11月份,劳服企业创工业产值405万,税利达40多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1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好职业介绍工作。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县农村新增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给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我们着重从加强信息咨询入手,积极同外界就业信息的联络沟通,收集职业需求和空岗信息,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我们本着“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认真做好求职者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推荐、职业指导直至上岗就业等“一条龙”服务。截止11月,在我们直接与间接的指引下,为我县输送了一批退伍军人和农村优秀青年达40多人次,介绍到温州海运公司当船员、瑞安保安公司当保安、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当缝纫车工、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地勤公司当装卸和客舱清洁员,都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方便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监督和管理,我处还推选了优质服务监督卡的举措,卡上印有服务项目、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等内容,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文明、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至11月份止,我处还办理就业卡、就业证达103人次。

六、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素质。

一支良好精干的就业服务队伍是为民服务的保证。20__年,我处每位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开拓创新,维权维稳,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组织纪律性和敬业爱岗的自觉性,建立制度化的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勤廉型”队伍。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漏洞与失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以就业服务为天职,以就业服务为己任,以良好的就业服务取信于民,使我处工作在今后取得新得进展,为我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县就业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泰顺”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找材料到文秘站网-文秘站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全面落实省、市就业局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有效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主线,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加快劳动事务步伐,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就业环境。主要工作要点:

一、制定和完善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文件,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泰顺县就业再就业资管理办法》、《泰顺县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

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为导向,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会同工商、个协和规划建设等部门合作,举办超市类、食品烟酒类的商品服务员、 酒店宾馆类的餐厅服务员、客户服务员、建设行业的砌筑工、木工、抹灰工、油漆工、混凝土工等技能培训班8期;举办3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

三、着重建设网络平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实现与市就业局信息联网,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第一时间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信息咨询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四、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覆盖及捆绑工作。在认真做好失业保险收缴及发放工作的同时,在非公企业参保问题上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完成全年非公企业扩面任务;要严格把审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和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五、继续做好劳动保障事务工作。目前已做好了县供电局系统电管员、村电工和县公安局协警员及县电信公司员工的劳动事务工作,随着新业务员的增加,将对国有企业如水电站、邮政、烟草、移动、联通和各大银行争取劳动事务工作。

六、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和管理,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行为。

七、继续依托城关9个社区平台,通过入户调查,定期走访,摸清各自辖区内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等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八、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在许可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办事流程,推行办事公开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政务公开制度,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办事,实现管理服务公开化、规范化、高效化。

九、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学习型机关”创建和全省业务素质考试为契机,抓好就业处经办人员业务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并要求局党组同意选调人员到我处工作,能更好的完成网页制作、档案包装存档等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4篇

一、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政策,关系到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我处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在5月中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生动活泼、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明白、讲透彻,使广大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新一轮政策的意义和内涵,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0*〕100号)就业再就业配套文件。

2、广开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多方位地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竭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新岗位,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并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在泰顺稳定就业,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到目前为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33人,完成下达指标8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9人,完成下达指标79%,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7人,完成下达指标84%;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194人(包括有新开办的绿色食品培训和评茶员培训),完成下达指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全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75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53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3、积极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根据就业服务“新三化”工作要求,我处今年加大资金的投入,每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进一步规范就业和失业保险业务流程,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县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

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程。在完善社区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借台唱戏”,依托城关9个社区开展实名制入户调查,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状况、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培训意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基本档案,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实行动态、有序管理。

二、努力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为使更多的职工失业后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县加强了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自200*年起,失业保险委托地税部门征缴。原以企业失业保险逐步扩大到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的失业保险行列。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5月,失业保险征缴工作移到社保服务中心窗口办事,便于参保人员“五费合征”。同时管好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做到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无差错,严把失业基金关。至11月底全县共有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75人,完成下达指标99%;失业保险基金收缴233.9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基金25.03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基金人数达83人次。

三、加强劳动事务工作。

随着求职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形成,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劳动保障事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所本着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人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着为用人单位降低人事管理成本。组织了一支既理论又具多年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各企业和个人提供系列劳动事务服务。2006年,我处加强劳动事务宣传力度,劳动事务工作以扩展到全县事业单位临时工和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现为供电系统电管员、村电工129名和公安局协警员4名及电信公司员工14名等单位办理合同,邮政局60多名员工之事正在商谈中。做好劳动事务后的各项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用工单位需求为对象,适时开设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今年先后举办了绿色食品、评茶员、美容美发等培训班3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1人,外来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6人。今年1—11月份,共为147人办理合同和档案管理,共收费88840元。

四、积极为劳服企业服务。

劳服企业作为我县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县劳服企业底子薄,技术落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条件下,我县劳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发展举步艰难。为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今年1—11月份,劳服企业创工业产值405万,税利达40多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1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好职业介绍工作。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县农村新增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给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我们着重从加强信息咨询入手,积极同外界就业信息的联络沟通,收集职业需求和空岗信息,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我们本着“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认真做好求职者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推荐、职业指导直至上岗就业等“一条龙”服务。截止11月,在我们直接与间接的指引下,为我县输送了一批退伍军人和农村优秀青年达40多人次,介绍到温州海运公司当船员、瑞安保安公司当保安、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当缝纫车工、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地勤公司当装卸和客舱清洁员,都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方便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监督和管理,我处还推选了优质服务监督卡的举措,卡上印有服务项目、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等内容,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文明、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至11月份止,我处还办理就业卡、就业证达103人次。

六、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素质。

一支良好精干的就业服务队伍是为民服务的保证。200*年,我处每位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开拓创新,维权维稳,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组织纪律性和敬业爱岗的自觉性,建立制度化的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勤廉型”队伍。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漏洞与失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以就业服务为天职,以就业服务为己任,以良好的就业服务取信于民,使我处工作在今后取得新得进展,为我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0*年工作思路

200*年县就业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泰顺”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就业局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有效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主线,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加快劳动事务步伐,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就业环境。主要工作要点:

一、制定和完善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文件,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泰顺县就业再就业资管理办法》、《泰顺县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

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为导向,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会同工商、个协和规划建设等部门合作,举办超市类、食品烟酒类的商品服务员、酒店宾馆类的餐厅服务员、客户服务员、建设行业的砌筑工、木工、抹灰工、油漆工、混凝土工等技能培训班8期;举办3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

三、着重建设网络平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实现与市就业局信息联网,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第一时间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信息咨询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四、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覆盖及捆绑工作。在认真做好失业保险收缴及发放工作的同时,在非公企业参保问题上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完成全年非公企业扩面任务;要严格把审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和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五、继续做好劳动保障事务工作。目前已做好了县供电局系统电管员、村电工和县公安局协警员及县电信公司员工的劳动事务工作,随着新业务员的增加,将对国有企业如水电站、邮政、烟草、移动、联通和各大银行争取劳动事务工作。

六、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和管理,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行为。

七、继续依托城关9个社区平台,通过入户调查,定期走访,摸清各自辖区内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等等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5篇

2008年我市服务业工作在市委市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制定鼓励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重点推进服务业重大支撑项目建设,努力破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短缺和土地瓶颈等疑难问题,使服务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8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7.89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市GDP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3%,对经济的拉动率达到4.8%。

1、研究制定政策。一是制定出台了《*市振兴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唐字【2008】78号)》和《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唐政函【2008】52号)》文件,为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制定下发了《*市2008年市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唐政办函【2008】185号)》,大力推进和规范市场建设工作。三是在*劳动日报、环渤海新闻网刊登了《*市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责任单位》,促进了*市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2、编制发展规划。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市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发展规划》,经过几次修改和多次召开十几个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目前已完成第九稿。《*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进度,目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已完成第七稿。

3、谋划重点项目。全市谋划了《*市振兴服务业108个重大支持项目》,这是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示范和带动项目。这其中有省、市领导关注的重大项目,有根据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前谋划的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和批示,重点抓好政策落实,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市主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全市*市服务业重大支撑项目调度会,有针对性的帮助项目单位解决资金短缺、项目用地和跑办手续等疑难问题。2008年108个项目已有51个开工。

4、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的政策、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50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40万元,用于*市商业银行“城市一卡通”项目;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60万元,其中:*冀东物贸乐业铁路综合物流中心80万元、迁西板栗批发市场40万元、滦南姚王庄蔬菜批发市场40万元、丰润和平钢铁物流50万元、荷花坑市场50万元。今年我市共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1300万元。

2008年11月以来,我市按照省发改委的要求,谋划争取国债服务业项目19个,已全部列入省争取国债资金项目库,其中远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已获得国债资金支持共350万元。

二、2009年服务业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服务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将对我市服务业增长轨迹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从不利因素看,世界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和发展,并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我市服务业发展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从产业需求看,我市经济增长所倚重的钢铁等重工业支撑和投资拉动作用有可能减弱,下行压力加大,这将对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特别是我市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企业大多是围绕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发展,目前这些行业已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制约了一些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从居民消费看,二、三产业增长放缓将压缩就业空间,受就业形势和收入预期等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将发生相应变化,在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期缺乏支撑、储蓄意愿较强、消费趋于谨慎的背景下,生活业将面临诸多困难。服务业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为动力,随着动力减弱的影响逐步显现,服务业短期内难以引领整体经济增长。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扩大内需,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将推动各地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增加服务业投入,完善服务业设施,扩大服务业供给,释放服务业需求,服务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二是随着加快城市“三年大变样”和“退二进三”步伐,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置换出大量的原有工业土地,为服务业腾出了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陆续出台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支持和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将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起到利好作用。三是我市已出台《*市振兴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唐字【2008】78号)》和《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唐政函【2008】52号)》文件,这将有力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2009年服务业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发展思路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重点发展生产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努力构建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预期目标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计划比2008年增长13%。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1、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调整和优化物流资源布局,促进物流产业集聚,依托港口及临港工业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尽快形成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空港城等一批物流产业集聚区。二是发展专业化物流,围绕钢铁、煤炭、水泥、装备制造、化工、陶瓷六大行业,谋划建设一批生产业的物流中心。重点抓好远大物流中心、佳源钢铁物流配送中心、大昌货物仓储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三是鼓励大型生产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加快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培育壮大*北方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利用冷链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产品品质,重点推进抓好*鼎晨食品、冀东果菜批发市场等企业的项目建设和物流配送工作。

2、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一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支持发展连锁经营。推广八方、华盛、金客隆等连锁企业的经验,支持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医药、餐饮等优势企业采用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到社区、县镇和农村设立连锁网点,延伸经营网络。年内培育和规范发展农资连锁便民店1000家,农村日用消费品便民超市100家。二是大力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稳步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玉田金玉、荷花坑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上交易实现加快流通、降低成本,达到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目的。年内力争实现部级标准化建设市场3家以上,省级标准化建设市场5家以上。三是积极推进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制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探索推进网上邮购等新兴交易方式。

3、鼓励发展新型高端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际著名银行进驻我市。加快*商业银行与北京银行战略合作,力争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企业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卷。培育发展钢铁期货交易,积极探索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积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大力发展保险业。设立曹妃甸产业投资基金。二是加快建设软件开发园区,推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信息安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完善提高*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功能,为高新科技快速发展创在良好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全力推进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四是加快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抓紧编制*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五是加快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来我市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分拨中心。积极引进国际高端服务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我市高端服务业的加速发展。

4、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拓展功能、提升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港口建设。围绕增强港口对我市产业集聚、布局调整、培育新增长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曹妃甸港区重点推进矿石码头二期、LNG码头工程、通用杂货码头工程、煤码头一期第二单元5000万吨项目;京唐港区重点加快10万吨级航道工程、20-22号泊位工程建设进度,推进一港池煤炭功能整合搬迁项目、三港池集装箱工程、四港池10万吨级散杂泊位前期工作。二是以港口集疏通道和快速客运为重点,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津秦客运专线建设,同时,围绕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做好*站综合枢纽改造方案研究和开工准备工作;加快遵小铁路*段建设,确保2009年底与承德段同步完工;扎实做好*北至*客车线、京唐城际铁路和*?曹妃甸?渤海新区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三是以强化通道、完善路网为重点,继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增强通过能力、提高通达深度、提升通过水平、扩大覆盖范围、改善便捷程度。加快承唐二期、205国道改建等9个项目干线公路建设、确保京沈高速迁西迁安连接线、丰津公路等9个项目开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和完善农村路网结构,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快农村公路文明路、示范路的建设。四是加快机场建设步伐,力争*军民和用机场早日通航。

5、加快激活房地产业。根据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结合我市房地产业实际,研究制定出台我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加快震后危旧平房改造步伐,努力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引导房地产商降价促销,满足不同层次住房消费需求。年内开工建设危旧平房19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61万平方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和鼓励居民购房政策,减免住房教育税费,调整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进一步完善住房消费政策,对转让住房个人所得税给予财政补贴,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和发放范围。

6、推进发展旅游业。贯彻落实《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以打造休闲旅游产品、构建冀东旅游区、开发京津客源市场、完善地接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加快乐亭三岛旅游城、丰润红楼寻梦城、遵化福泉新宫度假村、御汤泉旅游度假区、迁西栗香湖、要塞海等旅游项目开发进程;推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陶瓷文化旅游博览园、地震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迁西和乐亭为试点,谋划自驾游基地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旅游开发投入8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1106万人次。

7、积极发展居民服务业。围绕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加快电视数字化进程,切实搞好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供暖等管网的改造升级和服务延伸,加快推进民用天然气入户普及率,扩大城镇居民供热面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以居民小区为基础,建设改造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服务业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养老护幼等各种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建设一批面向百姓生活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智能化居民服务体系。加快*市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力争春节前投入使用。同时要加快向农村扩展,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质量,为老百姓造福。

8、贯彻落实政策。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市振兴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发改委、财政、工商、国土、劳动保障等部门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套细则,继续实施“4881工程”:即突出四大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生产业、创新发展消费业、大力发展新型高端服务业、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构建北方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现代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国家知名旅游城市、建设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建设文化创意和软件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城乡一体服务产业体系)、构建集聚区(*港区、凤凰新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南湖生态城、*空港城、曹妃甸湿地公园商务休闲区、乐亭三岛旅游度假区、北部长城旅游带)、重点实施108个重大支撑项目。

9、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营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舆论环境。通过媒体宣传、行政推动等方式,破除“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能干”的保守意识,鼓励更多的人转变观念,打消顾虑,创办服务业实体。二是进一步营造高效规范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服务业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服务职能,创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务环境。三是进一步营造投资兴业的诚信环境。围绕打造“诚信*”,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以建立商业信用制度为重点,加强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督,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征集系统、市场信誉监督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

10、抓好项目建设。*市服务业重大支撑项目(108个),是我市建设服务业重点领域的示范和带动项目,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到人,把服务业重大项目抓紧、抓实、抓好。同时,紧紧围绕全市建设*湾“四点一带”和“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总体目标,积极谋划建设科技研发、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高档宾馆酒店等一批特色项目,通过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城乡服务体系。要通过科学谋划项目,引领我市服务业蓬勃发展,努力做到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后续项目的不断增加。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经济强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坚持“二三产并举、服务业优先”的工作思路,立足城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上,大力引导发展基础较好、带动性强的三产服务业,从而促使三产服务业成为我区颇具活力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以越城区的实际出发,以逐步建设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为目标,改善和提高城区生活环境质量,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2、协同发展的原则。与绍兴市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相呼应,紧紧依托市区,立足融合和互补,努力寻求互动、互赢的关联点,实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把市、区一体的特点转化为越城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现实优势。

3、优先发展的原则。按照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与特点,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向,走二三产并举、服务业优先的发展之路,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全新引进一批,扩展提升一批,积极推进三产服务业扩大总量,提升档次,优化结构,服务市民,服务城市。

4、统筹城乡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依托城市开发市区大商贸、社区(居住区)商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城郊的商贸空间,引导建设若干个集镇商业中心和市场体系,以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努力形成层次清晰、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块。

5、整合资源的原则。针对我区地域有限,资源调控手段不足的特点,充分利用市区的商业潜力和现有的市、区三产税收分成政策,借壳招商,把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引入我区投资三产服务业。

(三)战略定位

通过统筹城乡、整合资源、招商引资、培大育强,优化三产服务业结构和布局,提升三产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到20__年形成开放统一、竞争高效、业态新颖、结构合理的现代三产服务业体系。

(四)具体目标

到20__年实现: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年均增长14.3;

2、三产服务业销售额356亿元,年均增长20;

3、三产利润8.5亿元,年均增长20;

4、三产税金4.7亿元,年均增长20;

5、商贸投资额10亿元;

6、家私城成交额11.8亿元,年均增长25;

7、理顺关系,积极做好基础性工作,力争尽早启动吼山风景区和宋六陵的规划和开发;

8、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方面有新的突破。引进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大型三产企业3—5家,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大型三产企业5—1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大型三产企业10—20家。新增规模商贸企业80家。

(五)工作思路

对于越城区而言,着眼全局、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谋划,围绕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经验、提升认识,是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促进中心城区向中心商贸区转变的必然选择。总体来看,主要是围绕三句话开展一系列工作,分别是:科学谋划促发展、围绕关键抓落实、总结经验上台阶。

1、科学谋划促发展

一是着眼全局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着眼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联动器,促进为一产、二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相关业态的发展;着眼于扩大就业、增收富民,通过发展服务业,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开发利用周边物流、仓储等资源作为城市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以生态休闲旅游的效益支撑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二是结合实际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从发展阶段看,越城区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加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中心城市的潜力在进一步发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许多服务行业都进入大众消费时代。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资源禀赋看,越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把发展三产服务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

三是根据产业特点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把握三产服务业的本质特征,遵循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是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三产服务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的特点,要把发展三产服务业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促进三产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根据三产服务业竞争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将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第三产业中。

2、围绕关键抓落实

在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围绕关键环节,强化措 施,抓好落实,努力促进中心城区向中心商贸区转变。

一是实施“两大战略”。为了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招商战略和精品发展战略。实施政府主导招商战略,要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和“一号工程”,把招商重点与产业特点、城市特色有机融合,以产业选项目、以项目选地块、以建设促环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结构升级换代、城乡环境面貌的根本改变。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就是在原先重点企业发展和招商选商基础上,坚持把打造“品牌经济”作为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行业政策,制订行业标准、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并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大胆实施“一企一策”,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框架,扶植培育行业的品牌。

二是抓住“两条主线”。要紧紧抓住园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条主线。一是继续保持对家私城建设、培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深化市场服务内容。致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行错位经营,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产业园商贸配套项目开发。二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围绕农村三产经济产业化、集聚化,结合越城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

三是夯实“两点支撑”。要夯实批零贸易和专业市场两大传统支撑。批零贸易要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综合商业广场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总、总经销、连锁配送等现代销售经营方式为目标。主要引进外资零售企业,引进颇具竞争力的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引导本土企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等。专业市场则要加强与区域支柱产业相互结合,促进市场朝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扩建一批”着力优化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调整市场总体布局,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市场网络。

四是完善“两个配套”。要完善社区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两个城市配套产业。完善社区服务业就是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快社区服务由公益性向产业化转变,福利性向经营性转变,建立起若干个服务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社区服务中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社区服务经济体系。完善休闲旅游业,一是围绕吼山这一龙头,在继续做好景区开发的同时,把市场开拓摆在重要位置,以整体形象宣传为重点,以主要客源市场开发为突破口,努力开拓省外、市外两个市场。二是以田园风光和山林风光为载体,初步形成以森林观光、避暑、度假、科研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尤其是发展以“农家乐”为品牌的乡村旅游,开辟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三是做好旅游产品文章。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塑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精品。

3、总结经验上台阶

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在深化认识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市民满意为目标,努力打造都市型经济。树立精品理念,按照高标准打造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精品,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实现存量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永续利用作为促进三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要适应三产服务业结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局面。把完善政策法规作为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其规范、引导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服务业工作思路第7篇

关键词: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学生社团组织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在不断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途径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尽可能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实现就业目标,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于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大学生就业有了一条新的纽带—学生就业服务社团。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传达双方的理念,促成双方的共识。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学生本身的所有热情、职业趋向和就业理念。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以下简称职协)是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集学术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职协围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展了许多活动,被校方看作是“延伸的手臂”,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参谋”。

一、职协的宗旨及其开展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职协以“启蒙职业规划意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为宗旨,以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就业。

1、大型活动—校“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职协组织策划了以“规划人生,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规划节历时两个月,开展了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大赛、职业测评、播放系列视频讲座、问卷调查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全校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

2、常规活动。职协的常规活动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日常招聘会、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就业讲座及培训等。职协拥有一批招聘助理,实行轮流值班的制度,在职协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接待用人单位来校进行专场招聘。他们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提供的热情而周到的招聘服务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好评。此外,职协还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人士、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和培训,并负责校内的宣传、场地的安排与现场的组织工作。

3、定期学习交流。职协成员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分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

4、构建协会网站与维护学校就业信息网。协会开通了“职协在线”,使协会工作网络化,通过网络向在校学生传达职业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宣传着协会的服务理念。他们把“职协在线”作为校就业信息网的辅助渠道,校内就业新闻,人才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就业政策的最新动向,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负责开展和管理网上职业测评项目等等;同时,职协的信息部也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对校园就业信息网进行维护与管理。

二、职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影响力小。该协会于2006年成立,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社团规模不够大,在校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当然更谈不上社会上的认知度。

2、社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这是许多学生社团的通病,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3、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社会资源比较薄弱。社团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对社团活动的专项拨款是十分有限的。而目前该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有限,加上学生的经验与精力也有限,因而得到的社会资源也很有限,拉到的赞助经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费的不足,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社团活动的场地也很有限,再加上目前我校存在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也给社团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社团的社会资源比较薄弱还表现在目前社团的指导力量薄弱,仅仅依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无法联系到社会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

4、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不足。一个学生社团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目前,职协拥有一批优秀的社团干部,他们曾在系里担任过学生干部,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但社团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略显不足,再加上目前社团成员的专业训练还比较缺乏,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问题比较严重。

5、社团工作网络化建设不足。尽管协会建立了“职协在线”的网站,但是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网站的功能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在校生浏览该网站。

三、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实际情况,在坚持学生社团“五个一”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1、积极扩大社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社团可以利用每年纳新的机会及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可以在每年新生人学的时候,组织社团中高年级的学生深人大一新生班级和宿舍,主动服务于新生,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指导大一新生规划大学生活、明确目标。这样在向新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新生加人到社团中来,在学习为他人提供就业指导的同时,树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努力奋进。另外,社团活动的精品化,也是扩大社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原有“职业规划节”这一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与认知度。

该社团在逐渐扩大规模与影响力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具体做法如下:(1)与企业、公司、行业、协会、人才市场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投人来充实社团资源;(2)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就业指导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就业社团组织的指导力量;(3)与兄弟院校相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社团工作的思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内涵,增添发展“势能”,最终达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当然,在实现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其自身的社会资源,促成各方的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社团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建立健全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社团纳新、干部产生、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和目标。规章制度的健全可以杜绝社团在管理及运行中的无序混乱状态。

3、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使社团发展可持续化。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有重要的联系。在选拔与培养社团干部的过程中,要对其及时指导,经常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还要总结检查,定期考核。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社团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价奖惩机制,健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评定措施,努力将优秀社团骨干列为党团组织的“推优”对象,并和学生会干部一样,在评定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相结合,逐步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与学校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4、要为社团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上的支持,可以考虑从就业指导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帮助该社团的发展。当然,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社团更应广开渠道,争取社会各方的赞助资金,为社团的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