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17:50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1篇

一、**农业基本情况

 **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630万,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张部级名片。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64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2492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8.9%。聊城是农业大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平畴沃野,气候适宜,光照充足,灌溉便利,自古就以其优越的自然禀赋,出产各种名优农产品,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优质粮食和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全市耕地面积85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24万亩,乡村从业人口493万人,是著名的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鸭梨之乡、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黄河鲤鱼之乡、中国油用牡丹之乡。粮食产能保持在百亿斤以上,达到“吨粮市”标准;蔬菜年产1700多万吨,其中,设施蔬菜年产1000多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肉蛋奶产量达166万吨,占山东省的12%,水产总产值达到42.39亿元。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4.67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5元,同比增长9%。

二、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作情况

党的召开以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聊城农业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旗帜和总抓手,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抓好“三进三提三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乡村产业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聊发〔2018〕1号)和《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示范行动的意见》(聊发〔2018〕29号),编制了《聊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方案。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农业领域成立了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班,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为首席专家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智库,组织编制了《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市农委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全体领导班子分别带领调研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把关、献策,形成了推动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的初步思路。目前,各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为聊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自2017年起,建设蔬菜温室规模化基地600余处,新建改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10.1万个,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一处蔬菜高标准示范园。启动了粮食生产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了5个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平台建设项目,示范、辐射面积58.21万亩。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2.13万亩,增加青贮玉米、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面积20.68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黑头羊、黑毛驴、兔“两黑一白”产业独具特色,东阿黄河鲤鱼、丁马甲鱼、高唐锦鲤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

 三是严把质量安全。在全省率先提出了自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市政府令颁布了《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创新农业投入品管理模式,每县(市、区)成立了1家以农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集中配送中心,推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统一标识、全程追溯的管理模式。在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建设了聊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暨产销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所有县(市、区)均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农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四是培强农业品牌。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全市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108个,创建全国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处,“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88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75.8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新增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推出“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整体品牌,提出“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品牌宣传口号,旗下已拥有18个重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品牌形象店、105个授权使用品牌标识的产品品牌。开启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成功打进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与北京市海淀区商委、上海市商委签订了农产品直供直采协议,与北京首农集团、北菜集团、新发地市场、上海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十余处大型采购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平均每天直供京沪的可追溯蔬菜达到200万斤。

 五是融合产业发展。全市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1万多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80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616家,其中部级示范社发展到20家,省级示范社13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49家,创建省级示范场22家。创建东阿县、莘县两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处。筛选了30个“新六产”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集中力量打造了东阿黑毛驴、临清丁马甲鱼、东昌葫芦、莘县蔬菜、高唐锦鲤、阳谷凤祥肉鸡等几个富有聊城地域特色的齐鲁样板。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创建了以莘县为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年组织1000余名农技人员在农业关键时节、关键环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培训农民30万人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已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571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成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方智远在我市设立院士工作站。成立了由省首席蔬菜专家担任团长的蔬菜专家顾问团,并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农业部专家顾问团、省蔬菜创新团队蔬菜专家来我市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七是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临清市、高唐县顺利完成省级试点任务,6320个村已完成清产核资。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并设立了担保基金。目前,全市县级财政共设立抵押贷款担保基金6900万元,开展“农地”抵押贷款2671笔,贷款金额46013.8万元。规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8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9.35%。 

三、绿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工作,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认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自觉践行“四减四增”行动。先后下发《聊城市生态型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聊城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聊城市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聊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市政府第29号令)等方案、规定。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及绿色防控工作。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大田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融合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融合面积200多万亩次。支持统防统治队伍发展,全市统防统治队伍已达520余支,经工商注册农业部门备案的队伍有127支,从业人员达到4600多人,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到28万亩。2018年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了700余万亩次,其中直升机防治面积为178万亩次,无人机防治面积为37万亩次,结合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对新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训5800余人次。推广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1.7万亩。大力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累计推广300余万亩。 

(二)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17年以来,组织东阿县、冠县、临清市申报并实施了山东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争取国家资金3000万元,实施了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化、秸秆有机肥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9%以上。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2篇

一、**农业基本情况

 **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630万,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张部级名片。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64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2492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8.9%。聊城是农业大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平畴沃野,气候适宜,光照充足,灌溉便利,自古就以其优越的自然禀赋,出产各种名优农产品,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优质粮食和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全市耕地面积85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24万亩,乡村从业人口493万人,是著名的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鸭梨之乡、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黄河鲤鱼之乡、中国油用牡丹之乡。粮食产能保持在百亿斤以上,达到“吨粮市”标准;蔬菜年产1700多万吨,其中,设施蔬菜年产1000多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肉蛋奶产量达166万吨,占山东省的12%,水产总产值达到42.39亿元。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4.67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5元,同比增长9%。

二、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作情况

党的召开以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聊城农业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旗帜和总抓手,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抓好“三进三提三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乡村产业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聊发〔2018〕1号)和《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示范行动的意见》(聊发〔2018〕29号),编制了《聊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方案。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农业领域成立了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班,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为首席专家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智库,组织编制了《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市农委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全体领导班子分别带领调研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把关、献策,形成了推动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的初步思路。目前,各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为聊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自2017年起,建设蔬菜温室规模化基地600余处,新建改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10.1万个,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一处蔬菜高标准示范园。启动了粮食生产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了5个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平台建设项目,示范、辐射面积58.21万亩。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2.13万亩,增加青贮玉米、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面积20.68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黑头羊、黑毛驴、兔“两黑一白”产业独具特色,东阿黄河鲤鱼、丁马甲鱼、高唐锦鲤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

 三是严把质量安全。在全省率先提出了自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市政府令颁布了《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创新农业投入品管理模式,每县(市、区)成立了1家以农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集中配送中心,推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统一标识、全程追溯的管理模式。在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建设了聊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暨产销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所有县(市、区)均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农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四是培强农业品牌。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全市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108个,创建全国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处,“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88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75.8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新增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推出“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整体品牌,提出“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品牌宣传口号,旗下已拥有18个重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品牌形象店、105个授权使用品牌标识的产品品牌。开启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成功打进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与北京市海淀区商委、上海市商委签订了农产品直供直采协议,与北京首农集团、北菜集团、新发地市场、上海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十余处大型采购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平均每天直供京沪的可追溯蔬菜达到200万斤。

 五是融合产业发展。全市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1万多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80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616家,其中部级示范社发展到20家,省级示范社13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49家,创建省级示范场22家。创建东阿县、莘县两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处。筛选了30个“新六产”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集中力量打造了东阿黑毛驴、临清丁马甲鱼、东昌葫芦、莘县蔬菜、高唐锦鲤、阳谷凤祥肉鸡等几个富有聊城地域特色的齐鲁样板。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创建了以莘县为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年组织1000余名农技人员在农业关键时节、关键环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培训农民30万人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已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571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成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方智远在我市设立院士工作站。成立了由省首席蔬菜专家担任团长的蔬菜专家顾问团,并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农业部专家顾问团、省蔬菜创新团队蔬菜专家来我市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七是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临清市、高唐县顺利完成省级试点任务,6320个村已完成清产核资。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并设立了担保基金。目前,全市县级财政共设立抵押贷款担保基金6900万元,开展“农地”抵押贷款2671笔,贷款金额46013.8万元。规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8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9.35%。 

三、绿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工作,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认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自觉践行“四减四增”行动。先后下发《聊城市生态型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聊城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聊城市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聊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市政府第29号令)等方案、规定。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及绿色防控工作。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大田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融合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融合面积200多万亩次。支持统防统治队伍发展,全市统防统治队伍已达520余支,经工商注册农业部门备案的队伍有127支,从业人员达到4600多人,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到28万亩。2018年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了700余万亩次,其中直升机防治面积为178万亩次,无人机防治面积为37万亩次,结合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对新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训5800余人次。推广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1.7万亩。大力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累计推广300余万亩。 

(二)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17年以来,组织东阿县、冠县、临清市申报并实施了山东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争取国家资金3000万元,实施了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化、秸秆有机肥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9%以上。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3篇

一、**农业基本情况

 **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630万,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张部级名片。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64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2492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8.9%。聊城是农业大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平畴沃野,气候适宜,光照充足,灌溉便利,自古就以其优越的自然禀赋,出产各种名优农产品,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优质粮食和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全市耕地面积85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24万亩,乡村从业人口493万人,是著名的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鸭梨之乡、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黄河鲤鱼之乡、中国油用牡丹之乡。粮食产能保持在百亿斤以上,达到“吨粮市”标准;蔬菜年产1700多万吨,其中,设施蔬菜年产1000多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肉蛋奶产量达166万吨,占山东省的12%,水产总产值达到42.39亿元。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4.67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5元,同比增长9%。

二、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作情况

党的召开以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聊城农业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旗帜和总抓手,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抓好“三进三提三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乡村产业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聊发〔2018〕1号)和《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示范行动的意见》(聊发〔2018〕29号),编制了《聊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方案。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农业领域成立了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班,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为首席专家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智库,组织编制了《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市农委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全体领导班子分别带领调研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把关、献策,形成了推动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的初步思路。目前,各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为聊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自2017年起,建设蔬菜温室规模化基地600余处,新建改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10.1万个,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一处蔬菜高标准示范园。启动了粮食生产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了5个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平台建设项目,示范、辐射面积58.21万亩。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2.13万亩,增加青贮玉米、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面积20.68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黑头羊、黑毛驴、兔“两黑一白”产业独具特色,东阿黄河鲤鱼、丁马甲鱼、高唐锦鲤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

 三是严把质量安全。在全省率先提出了自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市政府令颁布了《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创新农业投入品管理模式,每县(市、区)成立了1家以农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集中配送中心,推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统一标识、全程追溯的管理模式。在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建设了聊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暨产销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所有县(市、区)均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农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四是培强农业品牌。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全市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108个,创建全国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处,“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88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75.8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新增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推出“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整体品牌,提出“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品牌宣传口号,旗下已拥有18个重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品牌形象店、105个授权使用品牌标识的产品品牌。开启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成功打进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与北京市海淀区商委、上海市商委签订了农产品直供直采协议,与北京首农集团、北菜集团、新发地市场、上海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十余处大型采购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平均每天直供京沪的可追溯蔬菜达到200万斤。

 五是融合产业发展。全市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1万多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80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616家,其中部级示范社发展到20家,省级示范社13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49家,创建省级示范场22家。创建东阿县、莘县两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处。筛选了30个“新六产”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集中力量打造了东阿黑毛驴、临清丁马甲鱼、东昌葫芦、莘县蔬菜、高唐锦鲤、阳谷凤祥肉鸡等几个富有聊城地域特色的齐鲁样板。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创建了以莘县为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年组织1000余名农技人员在农业关键时节、关键环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培训农民30万人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已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571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成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方智远在我市设立院士工作站。成立了由省首席蔬菜专家担任团长的蔬菜专家顾问团,并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农业部专家顾问团、省蔬菜创新团队蔬菜专家来我市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七是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临清市、高唐县顺利完成省级试点任务,6320个村已完成清产核资。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并设立了担保基金。目前,全市县级财政共设立抵押贷款担保基金6900万元,开展“农地”抵押贷款2671笔,贷款金额46013.8万元。规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8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9.35%。 

三、绿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工作,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认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自觉践行“四减四增”行动。先后下发《聊城市生态型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聊城市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聊城市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聊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市政府第29号令)等方案、规定。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及绿色防控工作。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大田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融合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融合面积200多万亩次。支持统防统治队伍发展,全市统防统治队伍已达520余支,经工商注册农业部门备案的队伍有127支,从业人员达到4600多人,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到28万亩。2018年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了700余万亩次,其中直升机防治面积为178万亩次,无人机防治面积为37万亩次,结合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对新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训5800余人次。推广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1.7万亩。大力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累计推广300余万亩。 

(二)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17年以来,组织东阿县、冠县、临清市申报并实施了山东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争取国家资金3000万元,实施了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化、秸秆有机肥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9%以上。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4篇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论述,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决策部署,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乡X种植面积达X万余亩、猕猴桃X亩,户均产业达到X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万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高出近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三个重点,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突出因地制宜谋产业。我们深知产业发展,必须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论证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此,我们邀请川农专家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了X产业发展蓝图,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思路、方向重点、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才形成了今天X村等村以X为主,X村以猕猴桃、折耳根为主的产业布局。

二是突出示范带动强引领。

采取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工作措施,带动村民发展产业。我们集中精力、把握优势,打造了部级专业示范合作社—X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X”利润分成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发展X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产品销售,打消村民后顾之忧。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X省质量·信誉·服务AAA合作社”、“X省绿色健康放心产品单位”,并被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带动群众种植X面积达X万余亩。

三是突出多元保障优环境。

产业发展绝非一朝一夕,尤其是农业产业,需要长期、逐步、大量的投入才能见到效益。为此,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硬件保障,为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环境。目前,X—X、X—X等X条通乡公路全面油化,各村生产便道、便民路、微水池全面覆盖,电网、基站基本配齐,特别是X产业中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X%以上,各项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二)打好三张王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打好质量牌。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编制推广X苗木选育、水肥管理、理沟排湿等X个技术规范,《XX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市第一项地方标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覆盖率达100%。同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为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乡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X万余亩,X脆红李、青X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二是打好科技牌。

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依托院社合作平台,千方百计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2015年以来,先后与X大学、省农科院、省食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成功培育了“X牌”脆红李,研发了干红李子酒、李子醋等系列产品,集成X“一冷二熏三包四恒五回”适用贮藏保鲜技术一套,解决了X储藏保鲜的技术难题。

三是打好名气牌。

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成功注册“X”牌商标,X乡于2017年6月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把好三大方向,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一是推动X加工。争取对口帮扶资金X万元,再自筹部分资金建立起X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可年产年发酵型李子酒X吨,且实行X利益分成模式。目前生产的李子酒已上市开售,其散酒市场价约X元/斤、瓶装将达X元左右/瓶。接下来,我们将在X市区、县城区开设专卖点,同步在京东等线上平台进行售卖。

二是推动产品营销。

建成水果冷链集配中心1个,实现错峰销售,拉长销售周期。组建经营团队,通过网络+微商、电商、众筹、认养(订单农业)等途径全方位销售X等农特产品。2019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外销X600万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0元。

三是推动农旅融合。

依托X产业优势,围绕环X产业园,修建骑游步道、露营基地、观光亭台,打造户外运动、婚纱摄影等产业基地;赴X、X等地考察学习农旅融合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农旅深度融合成功经验,深度挖掘X文化,打造脆X,修建XX,提升XX文化内涵;整体规划提升改造X村古村落,打造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经营类项目,让游客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带来的“乡愁记忆。定期举办李花节、采摘节、美食节、摄影展等活动,全力宣传X、推介X,吸引更多游客游览X。2019年全乡农家乐仅餐饮休闲一项的户均收入就达X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是把握好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我们根据辖区内实际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交通等因素,以跳出X看X的站位、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思维,按照全域统筹、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和市场主导的原则,谋划好产业布局,切实做到发展思路清晰、视野开阔。

二是把握好基础配套与人文内涵的关系。

我们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加强硬件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挖掘历史、赋予文化内涵,推进产业“接二连三”,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5篇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重要论述,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决策部署,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乡X种植面积达X万余亩、猕猴桃X亩,户均产业达到X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万元,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高出近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三个重点,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突出因地制宜谋产业。我们深知产业发展,必须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论证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此,我们邀请川农专家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了X产业发展蓝图,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思路、方向重点、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才形成了今天X村等村以X为主,X村以猕猴桃、折耳根为主的产业布局。

二是突出示范带动强引领。

采取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工作措施,带动村民发展产业。我们集中精力、把握优势,打造了部级专业示范合作社—X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X”利润分成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发展X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产品销售,打消村民后顾之忧。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X省质量·信誉·服务AAA合作社”、“X省绿色健康放心产品单位”,并被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带动群众种植X面积达X万余亩。

三是突出多元保障优环境。

产业发展绝非一朝一夕,尤其是农业产业,需要长期、逐步、大量的投入才能见到效益。为此,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硬件保障,为产业发展打造优质环境。目前,X—X、X—X等X条通乡公路全面油化,各村生产便道、便民路、微水池全面覆盖,电网、基站基本配齐,特别是X产业中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X%以上,各项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二)打好三张王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打好质量牌。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编制推广X苗木选育、水肥管理、理沟排湿等X个技术规范,《XX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市第一项地方标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覆盖率达100%。同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为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乡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X万余亩,X脆红李、青X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二是打好科技牌。

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依托院社合作平台,千方百计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2015年以来,先后与X大学、省农科院、省食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成功培育了“X牌”脆红李,研发了干红李子酒、李子醋等系列产品,集成X“一冷二熏三包四恒五回”适用贮藏保鲜技术一套,解决了X储藏保鲜的技术难题。

三是打好名气牌。

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成功注册“X”牌商标,X乡于2017年6月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把好三大方向,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一是推动X加工。争取对口帮扶资金X万元,再自筹部分资金建立起X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可年产年发酵型李子酒X吨,且实行X利益分成模式。目前生产的李子酒已上市开售,其散酒市场价约X元/斤、瓶装将达X元左右/瓶。接下来,我们将在X市区、县城区开设专卖点,同步在京东等线上平台进行售卖。

二是推动产品营销。

建成水果冷链集配中心1个,实现错峰销售,拉长销售周期。组建经营团队,通过网络+微商、电商、众筹、认养(订单农业)等途径全方位销售X等农特产品。2019年,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外销X600万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0元。

三是推动农旅融合。

依托X产业优势,围绕环X产业园,修建骑游步道、露营基地、观光亭台,打造户外运动、婚纱摄影等产业基地;赴X、X等地考察学习农旅融合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农旅深度融合成功经验,深度挖掘X文化,打造脆X,修建XX,提升XX文化内涵;整体规划提升改造X村古村落,打造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经营类项目,让游客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带来的“乡愁记忆。定期举办李花节、采摘节、美食节、摄影展等活动,全力宣传X、推介X,吸引更多游客游览X。2019年全乡农家乐仅餐饮休闲一项的户均收入就达X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是把握好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我们根据辖区内实际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交通等因素,以跳出X看X的站位、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思维,按照全域统筹、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和市场主导的原则,谋划好产业布局,切实做到发展思路清晰、视野开阔。

二是把握好基础配套与人文内涵的关系。

我们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加强硬件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挖掘历史、赋予文化内涵,推进产业“接二连三”,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6篇

 

一、基本情况。X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下辖X个自然村,X户,X人,耕地面积X亩,林草地面积X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为主,其中村种植业主要以谷子、小杂粮、玉米、土豆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等为主,X年农民人均收入达X元。

 

该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民搬迁、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全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情况。今年,我镇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四大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全面实施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该项工作,利用X年时间,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标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引领村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第7篇

X镇地处X市西北部的X河畔,与X地区X、X两县隔河相望,北接X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X个村民组,有X户X万人,主要经济作物为……等。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决不辱光荣使命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践行“两个维护”的根本体现。自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之后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制定了《X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村(社区)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凝聚全镇合力,坚决抓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力量

不断强化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宣传舆论力量,大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利用接地气的方式做好宣传。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小组会、坝坝会等形式,以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村容村貌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相关惠农政策的切身感受等为主题,和党员干部群众畅聊乡村振兴中群众的期盼和愿景,激发起党员干部群众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自觉性和荣誉感,并将其转化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二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宣传。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抖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再通过张贴标语横幅等手段,大造舆论声势,对实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报道,形成立体式宣传攻势,切实营造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度关注、普遍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三、上下联动,深化落实,精准推进五大振兴

(一)夯实基层党建基石,加快实现组织振兴

按照“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指示,筑牢基层组织基础。一是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学习乡村振兴政策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伟大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引导全镇各支部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落地见成效的思想基础,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二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断加强镇党委对各村(社区)支部指导,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强化各村(社区)党支部的“火车头”、“带头人”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发展年轻、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党员,切实避免软弱涣散党组织出现,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三是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督促各村(社区)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规法宝,提高党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锤炼党员党性,不断增强各党支部积极作为的自觉,促进全镇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实现产业振兴

按照“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促进产业更优更强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主打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完成全镇X亩猕猴桃园和低产园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争取在2023年前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三个5+3”建设(X亩猕猴桃提质增效、X亩低效果园改造、X亩绿色认证有机高粱种植、X亩标准魔芋种植)。二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致力打造“X特色产业名片”,争取在2023年前打造X个农产品优势品牌、创建X个猕猴桃产品品牌、X个蔬菜产品品牌、X个李子品牌。三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产业路覆盖、灌溉沟渠建设及山塘治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强农作物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增加农产品产出和农业经济效益。2021年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X亩,力争到2023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四是加快农旅商业化探索。打造X观光旅游度假产业,争取在2022年建成X樱花、樱桃网红打卡点X个,配套X公里采摘观光步道;建成X、X采摘型休闲果园;完成特色商贸小镇商业布局,建成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X个。

(三)抓住本土关键少数,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按照“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指示,组建一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我镇发展实际需要,建立本土人才库。根据人才振兴的工作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术培训班,让本土人才为我镇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二是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X、建设X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田、回报X的人更有信心。同时,积极争取相关人才政策,激励人才各尽其才,施展所能,大显身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精通农业、热爱农村、争当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加强新乡贤优势发挥。进一步树立、推崇和聚拢新乡贤力量,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通过支持组建理事会,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治理,把知名乡友的力量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我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中,让他们成为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四)培育乡风文明之魂,加快实现文化振兴

按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一是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加强各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讲习所、道德讲堂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壮大群众文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让群众“兴趣爱好有队伍、活动演出有场地、休闲娱乐有条件”;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二是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提高群众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村民乐于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让村民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三是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完善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提高服务群众意识,注重为群众办事的态度和效率,继续推进领导接待和领导包案等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稳控力度,实现“无信访、无发案”。四是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家庭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同时加大送科技、图书、电影、体育和政策法律进村的力度,充分用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我镇的文明乡风培育。

(五)推进环境提升整治,加快实现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