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乡村音乐文化探析

时间:2022-12-08 15:05:14
乡村音乐文化探析

乡村音乐文化探析1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1.1教学观念陈腐,忽视音乐教育从1986年中国正式在《义务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后,国家一直在深入和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志愿者们到达三湖镇管桥村支教时才发现,管桥小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音乐课程。志愿者从孩子们口中得知,高年级是没有音乐课的,低年级偶尔有音乐课也经常被文化课程尤其是语数科目侵占。当时参与支教的除了衡阳师范学院的高校大学生之外,也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他(她)们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在衡阳市上小学,除了学校每周正常的音乐课程之外,校内还有各种活动社团如:合唱,舞蹈,古筝,钢琴等。有的家长还会在周末时把孩子送去专门的音乐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学习。相比之下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显得如此单薄。

11.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单一据多方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是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的。一般是由语文老师或者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音乐课。志愿者们从管桥小学三年级学生处调查得知,她们的音乐课是由数学老师兼任,多半时间是用来上数学课的。偶尔上音乐课,但是从来不用电子琴或其它乐器伴奏,音频也没有。就是老师带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由于没有音乐教材,教唱的歌曲一般由老师来定,选择的歌曲风格不一,有时候也会是一些很老套的歌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音乐课也不再充满期待。

11.3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脱离笔者第三次到管桥小学支教的时候正好赶上母亲节,便教学生唱了一首歌曲《妈妈格桑拉》。以手语动作配合歌唱的形式,教会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并要求她们回家唱给自己的妈妈听。在后来的回课中,孩子们纷纷表示,妈妈觉得很高兴。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堂。因此,把音乐教学融入生活实际中,音乐课堂才能换发生机和活力。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是阻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弊端。

11.4音乐教学设备紧缺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教具的使用紧密相关。想要把一堂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不仅要求音乐教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更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教具和设备来支撑音乐课堂教学。现在的音乐教学早已不是老师带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纯清唱教学模式。音乐课堂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音乐教学中这些设备因紧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有关乡村音乐教育的思考

22.1音乐教育课程的性质与价值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修为,更能帮助人们形成开朗豁达积极乐观的性格态度,构建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不仅仅是声音和听觉上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学生的技能学习应该要始终贯穿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其中,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审美的教育,实现其审美价值。

22.2高校师范生的教育观教师观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现代化脚步加快,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的“功利化”心理日益严重。这是导致农村地区师资队伍落后和教师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教师岗位得不到青睐,从而师资队伍无法建设起来。教育首先以育人为本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若只偏重社会经济政治功能而忽略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农村地区将继续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地区与外界思想教育观念的融合吸收度。新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的建设,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带进农村,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22.3乡村音乐支教的意义下乡支教活动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社会实践中的一股清流。通过赴中小学支教,真正的去切实了解教育事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日后走出校门向社会过渡打下良好实践基础,且在偏远地区的支教,对志愿者而言更是一种历练。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探讨出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通过支教实践,可以良好的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3进一步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建议

33.1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和师资强化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欠缺的根源问题在于工资太低,教学环境艰苦。许多大学生毕业不愿意下乡认为没有前途。国家和当地政府也可在师资引进上给与一定的财政物资倾斜,鼓励高校音乐类毕业大学生走进农村,服务中小学教育。同时应该多给予当地在职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与外界进行交流,提升专业素养。

33.2将志愿者服务落入实处许多高校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不能够解决的难题时,心理上往往无法承受打击。很多高校志愿者没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坚持下去。高校于此可设立一定的激励评价机制,给与适当的社会实践加分,评定优秀志愿者,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服务热情调动其积极性,使支教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

33.3结合农村地域特色发展音乐教育除了各少数民族之外,汉族也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汉族的民歌种类相当丰富,山歌、小调曲调优美形式多样,劳动号子铿锵有力,节奏感和律动性极强。适当将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带入乡村音乐课堂结合教材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农村地区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而造成音乐课堂形式单一化的现象,使乡村中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33.4学校与文化团体联合增强音乐创新实践能力音乐实践是提高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这些只有融入到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绽放光彩。学校可以适当开展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在元旦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中充分给与孩子们创造和表现的机会。也可适当举办一些校园才艺大赛,给与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作者:王爱红 刘雪妮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乡村音乐文化探析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重视重塑乡村社会环境艺术及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传播职能。尤其是在艺术振兴乡村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国家构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中,随着人们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地区也开始关注公共高雅艺术。其中,钢琴艺术是一种西洋传统古典艺术,自引入中国后经历了从城市到农村的漫长发展历程,大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公共高雅艺术的支撑,钢琴艺术可充分发挥其在乡村音乐文化艺术中的影响力。《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一书对艺术振兴乡村作出深入浅出的阐述,认为钢琴艺术可以激活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创新,也能将乡村长久以来积淀的优秀文化通过钢琴艺术表现出来,让音乐走进普通百姓的心里。《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一书共有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艺术振兴乡村概述,第二部分为振兴乡村途径研究,第三部分为艺术振兴乡村研究成果。其中书中指出,钢琴艺术振兴乡村的主要路径为乡村主题音乐艺术节与乡村音乐教育,沿着上述2条路径充分发挥公共音乐艺术的作用。公共艺术是乡村成熟发展的标志,是一座乡村的精神财富。当然,公共艺术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可以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同时,公共艺术的重塑可发掘乡村当地的音乐艺术瑰宝,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因此,高雅的钢琴艺术,可在乡村主题音乐节与乡村音乐教育中实现创新。一是办好乡村主题音乐艺术节。长久以来,乡村音乐艺术好像只是一小群乡村音乐家“自娱自乐”的代名词。他们的音乐作品虽然是乡村风土文化真实的反映,也很接地气,却被认为是高高在上,与乡村民众的生活完全脱节。

这种乡村音乐艺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常常既不想接触,也难以理解。其实,很多乡村音乐艺术都是从乡村人的普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非常具有乡村特色,不应该只是小部分人的音乐艺术。书中指出,艺术生态也是构成乡村生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有机的载体来宣传和普及优秀的乡村音乐文化,乡村主题音乐节应运而生。音乐是非常具有融合性的,而一些乡村音乐艺术之所以不被大部分乡村人所接受是因为音乐形式过于单一,乐器过于陌生。钢琴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洋乐器,虽然是乡村人眼中的“奢侈品”,但却耳熟能详。钢琴艺术家可将钢琴与民间乐器相结合,创作出能够被大部分乡村人所接受的音乐文化形式,在乡村音乐节上进行呈现。乡村的音乐文化振兴不仅需要依靠乡村音乐家的执著与坚守,同时需要依靠传统音乐家改造和创新乡村音乐。乡村主义音乐节可作为政府行为长期举办,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定期走访,去调查、去发现遗留在乡村角落的优秀音乐作品。

二是加强乡村音乐教育。乡村音乐教育一直以来是“老大难”问题,缺乏载体的乡村音乐教育难于普及。而钢琴作为现代生活的标志性器乐,备受广大家长们的推崇。以钢琴为载体的乡村音乐教育,将丰富乡村振兴的内涵。但考虑到乡村学校因师资、生源方面等问题无法开始更为专业的钢琴辅导,但相关的兴趣辅导班也是可以适当举办,这样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和钢琴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一书认为,在规范钢琴教学之后,便是要解决钢琴教学质量的问题。首先,直接的办法就是引进高层次钢琴人才,当然这也需要适当地提高人才的待遇。其次,对于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也是必不可少,很多音乐教师为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毅然选择放弃了城市优厚的生活条件,所以,学校也应该在专业上予以更大的支持。《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一书坚持认为,乡村是培育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沃土,也是农民对于音乐的情感皈依。钢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不应该只是让乡村人在电视里看到,而是要让钢琴艺术深入民间,与民间音乐艺术相融合,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对接。

作者:陈运东 单位:河池学院

乡村音乐文化探析3

由于音乐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受优良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何等重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音乐教育更是素质教育重要推进形式之一。虽然新时展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乡村音乐教育发展依然缓慢。我们浙江,素来重视文化课,乡村地区的大部分学校音乐课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整个校园没有任何艺术氛围。乡村音乐教育的滞后,使得乡村学校很难开展音乐新课标,导致乡村音乐教育与国家提倡的音乐教育理念存在两张皮现象,我们必须加强乡村音乐教育建设与发展。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它不仅是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了感染人、教育人。在当前学校教育中,音乐课可与其它学科互相融合、共同促进,尤其有利于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近些年来,浙江地区的音乐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乡村地区,音乐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乡村音乐教育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因此,针对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发展乡村音乐教育,提升乡村校园文化的品味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应呼吁全社会关注乡村音乐教育,关注乡村音乐教师,给乡村孩子们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生涯。

一、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音乐教育依然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导致了这些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匮乏,缺少艺术气息。例如在浙江地区的一些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再加上音乐课不被校领导重视,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音乐课虽然出现在课表上,那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经常会被主科所替代。除此之外,家长、学校及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只要上好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就行了,学习音乐那只是一种负担,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以致歧视艺术生的现象频频出现。由于在我们浙江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刻,这对乡村音乐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侵蚀。笔者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前往浙江的一些乡村学校进行采风,发现浙江地区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音乐教学设施是学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方法改进及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乡村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很多乡村学校,只有几间很简陋的教室,教学硬件缺乏,教学环境薄弱,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与教室,从而使得音乐教师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失和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这与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完全背道相驰。

(二)音乐教师的素质层次不齐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少在广大乡村小学出现,即便有想配套的音乐教师,这些老师身上会身兼数门课,音乐课也只是挪用来上语文、数学等主课。很多音乐教师没有经过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培训,没有专业知识,所谓的乐理、乐器、创作等都不懂,在教唱歌曲时只是简单示范唱一遍,具体学唱方法没怎么教,缺少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方法。即便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在这样的学校氛围影响下,再加上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学校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也没有与各学校进行专业交流,因此无法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更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这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家长潜移默化教育中形成的,家长对音乐教育认识的偏失,只是把音乐放在一种副科的层面上,认为学习音乐是学习中的一种负担,尽量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上。再加上很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这些学生家长更是不愿意把金钱投入到音乐上,而是把金钱投入到考高分目标上。家长都是以一切为了高考为信条,把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

(四)学生重视音乐及实践操作的意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教育目标就是考高分,从而导致学生也不愿意去上音乐课。甚至把音乐课当作一种课外活动,在课堂上没有一点上课的样子,毫无纪律可言。很多学生内心还是喜欢音乐,但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学生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大家一味在做自己的事,一点也不顾及音乐教师的内心感受。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兴趣小组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自愿参加,除非是老师严加疏导并教育,通过与家长的紧密沟通,才能完成兴趣小组的各项任务。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学校、家长的无形灌输下,造成了对音乐教育认识的偏差,无形中也造成了音乐教育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理应积极地参与到发展乡村音乐教育的浪潮之中,为进一步实现我国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的灵魂,对教师教学行为起着导向性作用,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杆,教育过程要遵循并实施教育理念。中小学要提升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乡村学校更要灌输这种教育理念,把音乐放在与语文、数学、语文等主科同等重要地位上,不得随意剥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更是要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支持与鼓励广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主要依靠于广大一线教师的付诸实践,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有音乐教养的优秀青年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乡村音乐教师短缺问题,应聘请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乡村教学,不断充实乡村音乐教师师资。同时也可以从社会中聘请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及音乐专才到乡村小学进行教学。为了合理调整城乡音乐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我们要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农村音乐教师参加成人高考函授学习,针对性进行音乐专业训练。学校也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聘重要指标依据。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校内外教育资源是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缺重要渠道,合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可以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保障。在中国广大乡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办学效益差等现象,为此,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育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广大音乐教师才华,为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前提条件。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开发课程资源,弥补教学器材与教学场地的不足,拓展音乐教育范围,进而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四)建立音乐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从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标准。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仅仅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音乐经费、音乐教学设备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建立符合乡村实际的音乐教育质量标准。同时,针对当前乡村音乐教育质量标准比较单一,我们要优化当前音乐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专门的音乐教育评估机构,从而加强对乡村音乐教育质量监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音乐教育发展困难比较多,需要广大优秀音乐教师和社会群众的大力支持,需要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前往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支教。那些奋斗在乡村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正孜孜不倦地将自己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之中。许多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正蒸蒸日上地发展着,它们已有了正常的音乐课,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及音乐设备,音乐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课外的音乐活动也陆续开展起来,引起了广大在校生的兴趣,如浙江某所乡村学校成立了星星火炬军鼓队、百灵鸟琴歌社等;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文艺演出,像元旦汇演、“六一”活动展演等。学生们从这些艺术活动中不仅学得了有关音乐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也收获了不少快乐。此外,不少乡村学校已有校歌进校园,建立了自己独有的音乐氛围。音乐溢满乡村,不仅让孩子们开心,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笔者迫切希望乡村的孩子们能够接受音乐的洗礼,坚信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能增强乡村孩子的自信,能为他们的学业增色,能让他们收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生活。“让音乐走进每一个乡村孩子的心里”,是全社会的热切期望,山间花园,不仅要溢满书香,同时,也要让美妙的歌声传遍,让乐声悠扬!

[参考文献]

[1]彭琰.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03:76-77.

[2]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97-98.

[3]王楠淏.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选择及效果分析[J].戏剧之家,2018,15:162-164.

[4]白俊卿.乡村音乐教育关键在教师[J].黄河之声,2006,08:23.

[5]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六年制”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重构[J].江淮论坛,2017,04:186-189.

[6]刘勇,孙如林.金海观音乐教育理论探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3:94-100.[7]吴春薇.美育视角下的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15,12:277-280.

作者:王静霞 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