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高中课程应用

时间:2022-12-08 15:00:21
高中课程应用

高中课程应用1

一、立德树人与体育精神的完美契合

(一)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奠定了人才培养的总体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从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原则,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的重要作用,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在党中央的引领下,教育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化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基础教育阶段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总体统筹,强化学科的综合育人能力。可以说,正是对于全面人才培养的方针指引下,体育、德育等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课程作用得以凸显,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稳定发展。

(二)立德树人体育德育渗透的理论依据

立德一言,起于《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者为三者先,强调了德行之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树人则发于《管子》,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从字面上释意,就可明确看出词句中表达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综合“立德”“树人”,其中透露的简而明之,即是人才培养,以德为先。除了历史维度上,诸如古代文学巨献所呈述的育人理念外,立德树人在法律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同样存在理论支撑。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学校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思政与德育工作。同时强调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当作根本任务。而在社会主义理论层面,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发展到国家复兴、民族富强背景下的“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祖国建设者,都在围绕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而协同发力,努力奋斗。

二、高中田径课程德育渗透的原则

高中田径课程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还需要通过田径课程这样的介质渠道,来渗透德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从技能项目着手,从身体参与出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增添体育良方。

(一)严于律己,于言行中树榜样

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这是对教师的约束,也是职业的操守。高中田径课程艰苦,需要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教师应当谨记纪律性原则,不仅约束他人,更要约束自己。做学生的榜样,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成长与进步。

(二)拓展创新,于方法中求突破

保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注定不会带来惊艳与成功。在高中田径课程中,应当遵循创新性,不仅在教学主体的方法和手段上,寻求创新。在客体的训练中,也要经常总结,提升突破。要改变传统机械的田径项目教学训练,利用新型教学设备,新的理念方法。在田径的教育教学中,拓展出新的天地,让学生不再枯燥。爱上田径,就是其最大的进步。

(三)润物无声,于情理中传真心

润物无声,留有真情。严厉训练的背后,必定是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不是“永动机”,会有疲惫、厌倦、不甘与愤懑,会出现逆反心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与焦虑,教师应当转换角色,保持感性,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体现真情,从而在感性认知上寻求一致,以帮助学生攻坚克难,努力进取。(四)立足训练,于坚守中证成果坚守底线,立足训练,方能成功。通过田径这一介质,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只有扎实基本,克服惰性,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体育人,不仅要在身体上历练自身,在精神上也要磨炼有为。田径课程训练,需要立足于基础日常,在成绩突破中精益求精。高中田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艰苦奋斗的努力拼搏,更需要教师日复一日陪伴的坚守。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免除浮躁,立足本心,攻坚克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高中田径课程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准之以绳,明确规矩至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叛逆期,在这个阶段,需要以规矩为准绳,给予学生以约束。教师应当明确课堂纪律,强调训练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规范措施,促使高中田径课程开设的平稳运行。在具体操作层面,教学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对学生明确上课纪律,包括考勤、奖惩制度,确保授课、训练正常进行。同时,教师作为纪律的执行者,也需要以身作则,带头履行规矩,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授课、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纪律意识、严谨态度。开好头,扣好第一粒扣子,一切按规矩办,方能有序、有法、有为。

(二)授之以道,创新思维模式

田径课程与其他项目课程不同,需要学生长期的隐忍与坚持。高中教师可以采用“快乐教学”理念,采取“翻转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兴趣,告诉学生,其实田径世界也是大有洞天,别有风情。通过“苦中作乐”的态度,创新多变的理念方法,于蹊径中辟坦途的精神意志,使得学生爱上田径,学会攻坚克难,学会隐忍坚持,让他们相信,其实换一种路径,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三)处之以心,促进情感交流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授予者,同时也是人生的引导者。除了准之以绳外,体育教师也应当承担处之以心的义务。田径课程开展素来不易,高中阶段,学生成长诱惑增多,更容易对这种高强度、重复机械、大训练量的项目产生反感。因此,高中田径教师,应当本着人本主义理念出发,做学生的朋友,用心交流,真心排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因其他原因产生的心情低落,影响学习和训练。

(四)训之从严,强化日常训练

高中,是学生技能定型,成绩进步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田径训练,要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执行,通过强化日常训练,严格纪律,让学生明白,体育生不是差生,体育训练不是躲避文化学习的借口,任何的成功都是汗水浇灌而来的。润物无声胜有声,立德树人教育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中田径课,不仅旨在提升技能,知晓理论,更在于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涓涓细流,在于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在田径的微小洞天中,找寻道德和精神上的升华。田径在于超越,体育存乎修行,希望莘莘学子恪守本心,努力奋斗,在学习进步中感受良知永续。

作者:王兆伟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

高中课程应用2

加强学校以外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适合本校学情的特色校本课程,可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科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兴趣能力[1]。我校生物学组以保护湿地鸟类震旦鸦雀为主线开发了“鸦雀有声———讲述上海湿地的故事”校本课程。

1实施方案

震旦鸦雀是中国的珍稀鸟种。古印度称中华大地为“震旦”,而该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地在中国,故定名:震旦鸦雀。由于它们的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中,且数量过于稀少,人们常常叹之为“鸟中大熊猫”。在上海,震旦鸦雀隐居在各处的芦苇荡中。结合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教师可将室内教学内容集中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上海故事”和“生态万象”的两个展区,户外实践活动可选在崇明东滩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和杨浦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中开展。同时,需要针对上述学习实践内容设计符合学情的“学习单”,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2]。上海自然博物馆除实体场馆资源外,还有一套以导览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网上博物馆应用系统,线上资源丰富多彩。在信息化背景下,既丰富了馆校合作的活动形式,又拓展了教育活动的空间。该校本课程的第1—2课时:观看上海自然博物馆线上资源“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震旦鸦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震旦鸦雀翼、喙和尾羽等形态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目前震旦鸦雀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上海的芦苇荡的分布与现状等。把学生分成5—6人的学习实践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并做好预习。校本课程的第3—8课时是让学生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开展探究实践活动的阶段;第9—12课时是带领学生在新江湾城生态走廊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活动;第13—16课时是组织学生在崇明东滩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走访调查和探究活动。

1.1学习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节,是教材选修2中第1章第1节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在“学习单”中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震旦鸦雀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形成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可带领学生进入“上海故事”展区,利用展区“泥畔天堂”中大量的标本、模型、电子讲解和展板等资源,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单包括6部分学习:①找出所有的震旦鸦雀。通常将栖息在东滩的全部震旦鸦雀个体称为一个震旦鸦雀种群,请尝试为种群下定义,培养归纳与概括的学习能力;②至少找出并写下8个物种的种群,加深对种群概念的认识;③请比较震旦鸦雀和东方大苇莺种群的大小,用何指标表示种群大小呢?引导认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④如果要对震旦鸦雀进行种群密度的估测,用什么方法呢?如果是在芦苇荡中进行种群密度的估测,用什么方法?引导区分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⑤芦苇荡中的震旦鸦雀种群是如何维持种群密度稳定的呢?引导运用种群的基本特征指导和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⑥找一找影响震旦鸦雀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震旦鸦雀生存的。

1.2学习群落是多物种种群形成的复杂空间结构“群落是多物种种群形成的复杂空间结构”一节,是教材选修2中第1章第3节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在“学习单”中引导学生分析群落中各物种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生命意识。可带领学生进入“上海故事”展区和“生态万象”展区,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单”问题,基于“泥畔天堂”“走进非洲”和“极地探索”的标本、模型等资源,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单包括7部分学习:①在“泥畔天堂”中既有水生生物又有陆生生物,一起构成湿地生物群落,请概括出群落的定义,引导认识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种群组成的有机整体,提高归纳与概括的能力;②在湿地生物群落中,震旦鸦雀的栖息地在哪里,湿地中的其他各物种种群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比较水域、光滩和海三棱藨草带及芦苇带这四段生境中的各种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差异,认识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均影响生物的分布;③比较“泥畔天堂”中的湿地生物群落与任务单中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照片的生物群落有什么差异?引导分析两种湿地生物群落差异的原因,认识群落中物种的分布受环境因子的限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随环境条件的差异相应地存在规律性变化;④观察“走进非洲”“极地探索”展区,比较湿地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和极地生物群落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除物种组成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衡量、比较不同群落的特征?在影响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中,哪一种环境因子影响最大?引导归纳物种丰富度的概念,以及分析判断气候是影响群落组成的最重要影响因子;⑤在湿地生物群落中,震旦鸦雀与芦苇、昆虫和其他鸟类等不同种生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在非洲草原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分别举例说明并归纳概括,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阐释群落中不同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共生;⑥观察并解释震旦鸦雀在芦苇荡的主要活动空间以及原因,概述湿地生物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分层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总结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⑦观看任务单中拍摄于东滩芦苇荡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的斑块状镶嵌结构远景的照片,分析群落出现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总结水平结构是多种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导致的。

1.3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紧密联系成一体“生态系统各组分紧密联系成一体”的一节,是教材选修2中第2章第1节的内容。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上海故事”“生态万象”展区,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单”的问题,利用展区“泥畔天堂”“自然之窗”的标本、模型、电子讲解和展板等资源,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单包括7部分学习:①上述各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物与生存环境具有怎样的关系?请为生态系统下一个定义。引导认识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决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②尝试为上述生态系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包含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等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包含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培养归纳与分类的能力。③将震旦鸦雀所在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对应的生物进行连线。引导比较三者差异,认识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紧密联系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生态系统。④根据震旦鸦雀的食性和天敌等因素,写出一条包含震旦鸦雀的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并标出震旦鸦雀属于第几营养级,引导认识食物链和营养级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⑤在学习④包含震旦鸦雀的食物链基础上,画出“泥畔天堂”中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引导认识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⑥通过“互花米草对崇明东滩近海生境的影响”展板,尝试推测学习⑤的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如果互花米草的生物入侵未得到有效控制,将对震旦鸦雀的种群密度产生怎样的影响,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稳定产生的破坏性,树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和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⑦将湿地生态系统与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以及食物网分别作对比,引导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4拓展学习的空间“调查城市常见鸟类生态位”一节,是教材选修2中第1章第3节的探究活动。杨浦区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是上海市首块试点综合生态养护的公共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环境适宜,吸引大量鸟类来此栖息觅食。教师可通过在“学习单”中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学的事实和证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和规律。该学习单包括两部分学习:①分别观察黑水鸡和白头鹎的栖息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种群?黑水鸡和白头鹎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何特点?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引导学生基于实例认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②设计黑水鸡和白头鹎生态位信息表,观察并记录栖息地和食物两个维度的生态位信息,注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引导比较两种鸟的生态位差异,从种间关系等角度分析不同鸟类生态位差异对于维持鸟类群落稳定的意义。

1.5开展震旦鸦雀等湿地鸟类的调查研究“震旦鸦雀等湿地鸟类调查研究”是对探究活动“调查城市常见鸟类生态位”一节的拓展探究。该学习可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崇明东滩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是上海最大的滩涂湿地,教师可通过“学习单”中引导学生实地走访调查探讨震旦鸦雀引入城市绿地的可行性,形成生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由于东滩湿地环境复杂多变,且震旦鸦雀行踪隐秘,教师需邀请当地鸟类专家共同带队进入保护区芦苇荡中进行调查。学生围绕学习单中的提问,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单包括两部分学习:①通过对震旦鸦雀等湿地鸟类的调查研究,了解湿地鸟类的生存现状,从多种角度分析震旦鸦雀引入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可行性和引入方案,引导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科学全面地分析、探讨生物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②通过实地考察互花米草对震·2·生物学教学2023年(第48卷)第1期 旦鸦雀赖以生存的芦苇荡的影响情况,以及目前治理互花米草取得的方法和成效,提出更多的治理意见,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2汇总和交流开展宣传环保活动在第17—18课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学习单”进行汇总、交流和分析,展开震旦鸦雀能否引入城市公共绿地展开交流和辩论。在第19—20课时,发动学生基于学习考察后的体会,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相关文章,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崔欣 薛纯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高中课程应用3

英语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英语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应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高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中学生而言,繁多的单词和复杂的语法导致他们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当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会降低,有些同学甚至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1]。基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英语教学缺乏创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活动缺乏生机,这导致英语教学效率较低。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包含多个板块:词汇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等,各板块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教学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张子燕(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效果不佳。以单词教学为例,部分教师并未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聊,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不高。

二、创新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思维方式的培养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人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拥有理性、科学思维方式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好的发展[2]。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其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创新教学方法时,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积极性也会提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主动思考,其学习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进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3]。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大类。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当教师讲到某一共通知识点时,应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进行思考、比较。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对听、说、读、写等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协调推进教学,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升高中英语课堂实效的策略

(一)借助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升课堂实效。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学生可提前按照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准备,之后结合文本在小组内深入探讨。当学生收到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便开始借助准备好的资料进行自学,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授课”,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解题思路。学生讲解完后,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客观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其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创设教学情境,教授阅读技巧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生动的课堂情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应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文本。在授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先讲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生活实例,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题。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问题的设置要科学,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师生互动、生生讨论的场景,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知识点,进而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提升学习效果。

(三)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教师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将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融入教学,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文本反映出的文化传统与我国不同,如果学生缺乏对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很难真正把握文章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先介绍相关知识。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中涉及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的认知。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也应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介绍,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四)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依靠课堂学习,还要注重课外阅读。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书籍,扩大阅读面,并通过持续的练习,提升语感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可定期组织英语阅读比赛。学期开始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推荐英文阅读书目,组织全班学生统一阅读。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共同探讨,一同完成阅读任务。完成阅读任务后,各小组可相互检查阅读完成情况。小组应对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文本内容组织情境演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形式演绎文本。学生也可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进行主题演讲,选择典型的故事片段排演情景剧,也可选择有感染力的片段进行朗读。教师在观看完学生的表演后,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五)尊重学生差异,创新教学方式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都不一样,统一的教学方案往往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难易适中,使各类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收获,并从学习中体会到进步和快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按照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类型:针对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进行深层次阅读,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针对英语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均适中的学生,教师要选择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实现自主学习,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重,选择难度较低的学习材料,使学生能够厘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观点即可。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五、结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创新,通过开展小组学习、创设课堂情境、实施分层教学、组织阅读活动等措施创新英语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3][4]罗建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29):17.钱琴.刍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2):69.韩晓娜.以学生为本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及其实践模式[J].学周刊,2014(23):109.陈敏.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30.

作者:张子燕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