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3-03-06 16:04:19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1篇

一、主要工作

(一)明确行业发展规划,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依照国家局张保振对“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二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三要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依照区局(公司)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配合区局(公司)进行了新疆烟草十二五规划信息化现状摸底调查工作的行业调研;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基本现状和未来规划,制定了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年部门工作计划》主要对未来一年市局(公司)信息化发展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规划。

(二)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管理力度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市局(公司)党组的具体指示,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按照市局(公司)《乌鲁木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在今年建立、健全本科室相关制度,加强信息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今年市局(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关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并对市局(公司)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信息安全的巡检,努力从细节上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努力做好网上配货工作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党组的要求,积极配合营销管理中心开发、研究网上配货工作。截止到6月份,已经解决网上配货通讯问题、网上配货上传数据的技术、网上配货软件开发研究相关数据结构的问题等问题。通过这些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进一步完成了网上配货工作的基础研发工作,为网上配货工作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现网上配货工作已经开始进入试点阶段。

(五)用心服务,讲求实效,努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持续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多发的问题汇总,制订故障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市局(公司)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

严格按照机房管理和数据备份的要求,做好对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为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做好了基础;做好对各职能部门提供内部数据及各种决策分析管理数据报表;为国家局一号工程数据上报做好技术支持;做好接收、调整各类价格信息的批零变动、人员及岗位的变动等一系列工作,做好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防护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对公司所有计算机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系统进行及时升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做到不因系统问题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

(六)严格执行制度,合理进行采购,做好设

备管理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配合使用部门和监督审核部门,做好了各项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所采购的所有信息化物资,均遵循“合理计划,经济适用,力求满意”的原则,做好了每一次的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年的固定资产采购工作,我中心系统管理员持续对各中心、科室、市区局(营销部)等所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进行了梳理,对设备的采购时间、基本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核对,并配合财务科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为后期的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七)严格规范做好统计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局、区局(公司)、市局(公司)各项的管理制度与规定,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截止到6月份,我中心统计工作未出现一次漏报、迟报、未报的情况。

(八)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将自身的价值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中。今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实施规划,努力将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为员工行为,努力为市局(公司)打造已“感动”为核心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干部职工队伍贡献力量。

(九)学习,知识的积累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相关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各种相关文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成员对国家、行业、企业新的发展规划与方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知,使全体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结合自我的认知更好的结合本职进行工作。

二、改进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应该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

(二)有效的技术支撑不足

现今行业信息化技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员工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行业信息化技术的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消化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创新合作意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加强内部整合,使市局(公司)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法探讨

一、目前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计划生育一直是煤炭企业工作的难点,也是职工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1.考核过高与实际工作低水平的矛盾

一是考核指标定得高。计划(符合政策生育率)是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中的一个核心指标,直接反映一个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水平。而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各级,完不成目标任务,就要受处分――罢官免职。

2.依法行政与职工落后的思想的矛盾

现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要求。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由过去的暴风骤雨到和风细雨,到现在的春风化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逐步在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头脑中扎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些措施,如计划生育“七不准”,使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现在只有说服教育,做好育龄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采取强硬措施,提倡以人为本了。

3.现代规范化管理与传统工作模式的矛盾

HNWIS的运用,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手段全面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手段的改进提醒我们:WIS系统是一个痕迹记录系统,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信息,反映一个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貌和水平。民政婚姻、、医疗、公安户籍等人口信息网应运而生,且均与WIS系统信息并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企图通过瞒报、虚报人口信息方式来蒙混过关,现在已成为历史了。加之目前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新的《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人员的调动、人口的流动、工作机制的转变等,给计生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对计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知识与专业结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队伍建设与职工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的矛盾

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维权意识和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企业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不仅局限单一的孕情监测服务,而是向节育知情选择、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多样化发展。这对企业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严峻挑战。

二、做好煤矿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淮北矿业从构建和谐矿区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新任务的要求,矿区计生工作人员在素质和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少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够强;有的计生工作人员的人口计生知识需要更新,有时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有些计生工作人员重管理轻服务,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加之矿区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中,大部分人员兼职多,计生专干少,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少,又要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任务,新形势下要求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方法。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矿区计生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强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领会关于人口理论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展“争当学习型计生人员”活动,以提高全体计生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记笔记、写心得,将学习理论与抓好工作紧密结合,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其次要深入学习计生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各项计生宣传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再次要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决策能力,增强自己的工作水平。最后要向实践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不断增强观察、思维、决策、应变等方面的能力,以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计生工作需要。此外,还应该多举办基层计生工作人员计生知识专题学习班,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坚定做好计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工作。

2.创新工作方法 适应新形势

在实际工作中,矿区计生工作人员应注意从自身做起,团结职工,增强协调能力,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首先,应经常主动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计生工作,积极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人口计生宣传,使计划生育知识普及到每个职工。其次,关心矿区计生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结合“关爱行动”,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提高矿区计生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发动职工群众为计生工作献计献策,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突出整体效应。第三,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建设。计生部门应把“正人先正己”的古训作为行为准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加强新时期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人口计生信息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人口计生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突破,加快推进。近年来,随着淮北矿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矿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如果不加快信息化步伐,将难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1)围绕中心,加快网络化建设。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党委、科学决策,转变人口计生部门职能,提升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始终把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确立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资金保障上畅通无阻,网员配合上畅通无阻,确保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

(2)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建立数据质量控制的长效运行机制。为保证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工作的运行效果,要求计生网员必须建立工作日志,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发生、变更情况,在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的时间上也作出了明确要求,对重要信息,要做到当天发现、当天反馈、当天处理。坚持每月信息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对当月人口迁出、迁入、出生、怀孕、结婚、死亡等基本信息进行汇总统计。登记和变更服务管理动态信息,分析和研究基础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各信息渠道的畅通情况和信息采集的效率,每月计生网员提供的信息进行量化考核。

(3)全员个人信息采集做到“三个保证”。保证职工个人信息采集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首先设计、制定与微机信息网络统计系统内容一致的采集表,以基层单位为基点,基层计生网员全面负责个人信息采集表的填写和初步审核工作。采集工作完毕后,由矿计生办实行二次审核,保证采集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定“以本、证为主,入户核实为辅”的采集方式,要求全员职工携带户口本,生育证、光荣证到计生网员处填写个人信息档案。对于二孩、多孩的登记必须出具二孩证或计生处罚文件(单)。在登记采集过程中,发现有人口数不符、地址不详、人员信息有疑问等问题时,基层计生网员把这部分职工的信息标上记号,再把名单交付矿计生办进一步摸底核实,保证信息内容的直观性和信息管理的严谨性。要求单位每一位男职工和育龄妇女的信息首页必须张贴本人两寸近期照片,把附有个人照片的信息档案交各单位计生网员手中,对育龄妇女的信息、照片逐一核实,为下一步妇检与微机同步操作打下良好基础。已婚男职工每一次的反馈卡都要和系统资料核对。

(4)信息系统动态管理要做到“五个及时”。 职工个案信息录入全部完成后,必须体现信息化管理的动态特点和便捷优势。基层计生网员及时变更职工内部调整和其它信息内容。矿计生办要及时变更本矿职工外调和外矿职工调入的信息情况,做好同级单位信息沟通工作。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传送信息,精确统计数据。生殖健康检查与微机同步操作,及时输入育龄妇女信息变动情况,确保检查过程的规范性,检查情况的透明性和信息添加的准确性。已婚男职工信息反馈卡及时发放,反馈内容及时录入。

总之,每位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一丝不苟,以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如实上报好每一例计生信息,要避免“人情”统计现象的发生,坚持依法统计,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特别是计划外出生人员信息上报,一定要核查准确,坚持如实上报,不得瞒报、漏报、错报的情况发生。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3篇

一、“*”成效与问题

“*”期间,*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十分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做到信息安全与规划、建设和发展“三同步”。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论证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应急建设等工作。要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规范,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逐步推广应用网络资源安全证书认证系统工程,保证政府信息网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同时,切实抓好各级人员的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4篇

一、“*”成效与问题

“*”期间,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十分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做到信息安全与规划、建设和发展“三同步”。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论证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应急建设等工作。要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规范,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逐步推广应用网络资源安全证书认证系统工程,保证政府信息网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同时,切实抓好各级人员的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字: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计划生育 促进

1、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工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这一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另外信息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也渐渐地得以应用,应用得很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都信息技术,因而得以飞速发展。就连我们非常熟悉的计划生育工程,也在逐渐踏入信息化的领域当中,科学地管理计划生育工程,也是很多相关人士的期待,而信息化的管理相对于传统工作方式,到底有怎么样的优越之处,传统的工作方式又有怎么样的不足从而不得不进入淘汰的队伍。

1.1传统工作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普及之前,计划生育工作早就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与预期的结果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其在工作开展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传统工作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涉及的过程有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又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量巨大,所以让人工操作起来,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这样漫长的过程下来,或许最终得到的结果又会因为数据不可捉摸的变化,而使其失去了当初研究的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工作方式未必适合计划生育这种工作量大、程序复杂的工作,而对于信息化管理,在这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1.2信息化管理在计划生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为此,信息化管理是人们寻找到管理这项特殊工作的另一出路,它是结合相应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领先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实际误差;另外一方面减少工作人员的投入,提高工作的效率。总的来说,信息化管理,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促进作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管理,这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使其在计划生育这一特殊工作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使用信息化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这是时展的趋势。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工作效率高、质量高地完成,促进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正是它的优越性所决定的。

2.1促进计划生育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人工作业的方式一直使得计划生育效率低下,而又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却没能理想地得到预期的结果。花费的成本、时间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无疑给计划生育工作笼罩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开始普及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使得工作的进程有了起色,开始了新的研究之路,有效地从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收集、整理的进度,也迅速地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便可及时地获得分析结果,从而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2.2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使得传统工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计划生育工作往往需要人工收集、统计,再由人工进行对数据分析,可以说都是人工完成的一系列操作。由于人为因素存在的不足,势必会让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一定的问题,而现今信息化管理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模式,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高效性、准确性。当然,相关人员也从原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新的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处理工具的操控,以保障工作的持续进行。可以说,信息化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3、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计划生育方面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流,当然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也需要及时留意一些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在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可能还不成熟,还不够完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下面提出两点建议。

3.1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无疑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员去实施信息化管理,那么计划生育将无法正式进行,而传统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进一步地推动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发展。

3.2 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

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必然要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然而这些数据又怎么样保证其完整、安全?数据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由于系统故障而致使数据丢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所以增强数据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的正常运作。

4、结束语

利用信息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这在计划生育的未来里,应该是一个必要的路径。计划生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往往都是人为难以解决的,所以有必要对信息化管理的引入,既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率,又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重复使用,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推动各方面工作的进行。实行对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5、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 客户服务中心 无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230-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散杂货码头企业中的逐步深入应用,散杂货码头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纸质单据流转向数字化、系统化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向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安全、高效、方便、灵活和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及时性和透明度,实现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节约成本的目标。

2 系统简介

曹妃甸钢铁物流码头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管理提升的要求,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的一套基于工作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其核心思想是计划、派工、调度和监控完成物流管理,同时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将上述技术与码头作业实际相结合,实现完善的业务流跟踪与控制。该系统通过与财务系统、计量系统、集团管控系统、海关海事系统等其它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共享,实现对企业合同受理、计划编制、作业调度、人员派工、现场作业、结算管理的全流程跟踪与管控,为客户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 系统流程

本系统引用现代物流理念,力求打造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计划(船舶计划、库 场计划、作业调度计划、人员分配计划、机械分配计划)为主线,将港口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单证、计划、调度、现场作业)纳入系统的管理范围,将各个生产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的优化作业流程。

以卸船流程为例:(如图1)

4 系统功能设计

(1)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是以客户为核心,提升服务水平为宗旨,各个物流环节为支撑的客户业务统一办理窗口。它由商务受理、单据打印、财务结算和作业信息实时查询组成,通过消息机制和信息共享将各个物流环节贯穿,实现客户订单签订、相关单据打印、客户缴费、客户作业信息查询等功能,简化客户业务办理程序,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2)商务管理。商务管理是在客户信息管理、作业类型管理和费用信息管理基础上,以客户为主要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它由客户信息管理、费目信息管理、费率信息管理组成,通过客户化的费率维护和现场作业信息的实时反馈,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客户费用信息的自动统计分析与反馈。(3)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在合同受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库场利用情况、泊位利用情况、现场机械配备情况、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企业作业计划编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它由库场计划、泊位计划、昼夜作业计划、潮汐计划等组成,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计划编制的可视化,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同时为码头调度作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4)调度管理。调度管理是在计划管理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对船舶靠泊作业的指挥、对码头人员的调度和对现场船舶动态的实时监控。它由工班任务单管理、员工出勤管理、作业单配工管理、船舶动态管理等组成,通过对人员信息和机械信息的精确调配,以确保码头生产作业的高效有序进行。(5)现场作业管理。现场作业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射频技术,通过现场手持终端的数据录入、条码扫描等将现场作业实时数据利用无线网络传回服务端,实现对现场作业信息的实时收集与统计,为生产调度和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支撑。它由现场作业、进门管理、出门管理、衡重管理等组成,通过对进出门信息的管理实现对在场车辆的控制,通过对现场作业信息的实时收集实现作业资源的及时调配和客户服务中心的实时反馈。(6)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是设计的一个重点,考虑系统各个方面的功能和配置,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和定时备份机制。两台数据服务器通过磁盘阵列连接成为互为备份的双机系统,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上所运行的进程及服务可以自动地由另一台服务器接管,保证网络用户的工作不受影响。权限控制方面,系统将用户权限控制到按钮级别,可以保证不同用户在相同界面具备不同的数据操作权限。

5 应用效果

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通过对码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控,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射频技术等实现了多个系统的整合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与可靠性,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企业管理,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通过本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实现了对钢铁物流码头的业务流程梳理,形成了集港、疏港、装船直取、卸船直取、倒垛作业五个标准化业务类型。针对相同的业务类型建立统一的流程控制,实现企业的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建立一站式客户服务中心,提升企业服务水平。通过本系统的应用,钢铁物流码头建立了统一的客户服务中心,极大的方便了客户的业务手续办理,提升了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可视化计划编制,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系统实现了企业作业计划的可视化编制,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人员、设备、泊位、库场利用率,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作业管理实时调控,提高作业效率。通过无线技术和射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作业数据收集的及时性,确保了作业人员和机械的实时调度,提高了企业的作业效率。

6 结语

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实现了服务的窗口化、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的透明化、决策的智能化,有利于码头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营收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军队审计; 信息化; 发展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25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60- 03

1 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1.1 网络建设得到尝试

军队网络审计目前以已建成的全军综合信息网为依托,正在建立军队网络审计系统,并使其满足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界面友好、技术先M的总体要求;组建审计内网、审计专网和广域网接入网的网络构成,利用军队保密通信网构建审计内网,利用军事综合信息网络构建审计专网的组网模式。现阶段,军队网络审计系统已初步具备系统管理功能、网络审计功能和综合业务功能。

1.2 软件开发与应用取得成效

目前军队审计软件包括军队审计事业系统、军队审计作业系统和军队审计专业平台等功能模块,具有测试会计软件、业务统计比较、打印、审计预算安排、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费决算、审计家底经费、工作记录生成、报表汇总生成等功能,既满足了审计工作的需要,又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既规范、合理、符合规定,又适用、高效、易于操作。军队审计软件服务于军队审计目的,体现军队审计条例和各项审计规定的要求,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不仅是“军审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军审工程”完善发展的关键。

2 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当前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很低,硬件资源无法实现整合。比如,军队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全军联网并没有完全实现,使审计结果仅仅是存储在个人办公电脑里或者局域网中,造成审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军队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单一信息设备终端的 “信息孤岛”现象是我们所时常探讨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各级军队审计机构的纵向和横向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外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还很低,甚至是空白。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需要从局部的、区域性的转变到能在全军审计系统总体范围内实现共享。当前的审计工作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不灵、资源不活的状况已经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数据资源规划较为落后

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审计相比,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明显落后,已取得的成果也不够科学。目前数据中心仍停留在“军审工程”一期建设水平,硬件性能已经过时,由于软件研发和数据归集滞后,署机关和两个样板单位的数据中心均处于“有硬件、无数据”的状态。而且,当前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还没有形成规划体系,现阶段的规划探索主要是在基本规划领域,缺少全方位全流程规划,对军队审计数据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共享等方面的规划少有探索。这些问题暴露了当前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不够严密、人才严重缺乏、需求分析不够全面准确、顶层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

2.3 审计信息化人才短缺

多数审计人员不能准确运用技术手段对信息化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缺少信息化条件下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控制知识。同时,由于审计信息化系统是―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和程序等有机结合的“智能型”群体,单纯依靠个别审计人员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是不能实现的。当前,我军各级审计机构中的绝大部分审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如何进行经济活动与会计业务处理;尚未真正掌握和有效运用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缺乏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复合型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掌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知识。但是军队审计系统一直缺乏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员。

3 军队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资源共享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对审计单位现有的审计成果、审计资料、审计证据、审计结果等资源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集成与调配,将现有分散、自成一体、本地化的网络平台转变成为一个由具体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统一的资源共享空间,避免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归集、处理、存储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的中枢,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军委审计署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各个审计机构在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电算化审计业务上的交流与宣传,通过实现审计机构的网路联通、建立审计经验库、定期召开计算机审计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实现审计信息化整体推进。也可由各级军队审计机构提供共享信息,共享的信息区分相应的权限管理和配置策略,通过审计机构人员直接访问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分析系统完成,以构建高低搭配、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军队审计信息数据体系。

3.2 推进数据资源规划

加快推进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必须提高对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广泛开展数据资源规划的教育动员;加强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组织领导,在军委审计署的统一领导下,由综合局牵头组建数据资源规划团队,制定数据资源规划工作各阶段的详细实施计划;抓好数据资源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引入经验丰富的数据资源规划团队,提高数据资源规划的效率和效果;全面准确掌握军队审计数据需求,做好军队审计组织结构、各种业务活动以及军队审计信息系统的调查分析工作,并重点做好职能域和业务过程的分析;完善军队审计信息化顶层设计,根据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和军队现代审计特点,提出具有我军特色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想和实施路线图,为推进军队审计信息化长远发展和“军审工程“后续建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