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乡村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5 15:32:13

序论:在您撰写乡村产业发展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乡村产业发展建议

第1篇

根据宁化县獭兔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2010年獭兔产业工作意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2010年度我乡发展獭兔产业工作意见。

指导思想

按照“乡抓村、村抓户”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为保障,以培育獭兔养殖大户、创建獭兔养殖专业示范村为主攻目标,做大做强做优獭兔产业,使其尽快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新兴产业。

工作目标

全乡年度养殖獭兔种兔1200只,出栏商品獭兔21600只,培育2个獭兔养殖专业村(标准为养殖獭兔种兔达5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5户以上),力争发展养殖獭兔种兔达100只以上的规模大户4户。(各村任务详见附表1)

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一要采取召开獭兔产业工作现场会,进村入户指导,交通要道设立广告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发展獭兔产业的宣传力度。

二要大力宣传发展獭兔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做强做大做优獭兔产业的有效措施、方法。树立“农民养獭兔多赚钱”的新理念。

2.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政策扶持。乡政府根据本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协调各部门制定扶持獭兔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如国土、村建、林业等部门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按最优惠收费或减免优惠;金融部门对獭兔养殖户给予更多的贷款方便和优惠,以保证养殖户有足够资金投入发展獭兔产业。

二是资金扶持。乡政府对养殖獭兔种兔100只以上(含100只)的养殖户给予每户2000元扶持经费;同时,乡政府设立獭兔产业发展专项经费,用于獭兔产业工作宣传、技术培训、先进奖励。

三是技术服务。建立长期有效、运行合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依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广獭兔养殖先进技术、獭兔疫病防治综合措施,帮助养殖户解决獭兔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升质量,增加效益,有力地推动獭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2篇

关键词 脱贫;发展原则;规划内容;保障措施;四川万源;庙坡乡大坪溪村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09-02

为了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技术扶贫工作,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派科研人员对万源市庙坡乡大坪溪村技术扶贫点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村支两委对接,与村民座谈,详细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明晰了该村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建基地、育主体、促发展”,破解发展瓶颈难题,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脱贫攻坚的建议。

1 大坪溪村基本情况

大坪溪村位于花萼山北麓,西与梨树乡相连,南与曹家乡相接,海拔750~1 650 m,距离万源市城区57 km,是万源市极为偏远村之一。全村幅员面积为17 km2,有耕地170.67 hm2,林地1 400 hm2,辖6个村民小组215户881人,其中精准贫困户62户214人。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 335元。主导产业为玉米、洋芋、红苕、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蔬菜种植为辅;自家养的猪、鸡、羊以自给自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大坪溪村有富余劳动力150人,长期外出务工,务工收入成为经济的主要来源。农村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少数富余的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补充。

2 导致贫困的原因

2.1 交通不便

大坪溪村距庙坡乡集镇较远,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交通难”导致农民种植成本增加,销售途径不畅,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参与市场销售积极性不高,农民增收难。

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该村可耕土地面积严重不足,缺粮问题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耕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70%。该村山多田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山坪塘、蓄水池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防涝抗旱能力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

2.3 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

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红苕等传统农业为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方式大多仍是小规模经营,过度分散经营的农户、过度零散的土地、过度分散的产品,加上日益老龄化的农业从业人员、日益老化的农田基础设施、日益老化的传统农业技术,不符合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严重挑战。

2.4 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该村还没有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上缺乏科技支撑,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

3 产业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该村生态气候条件,结合农民的种植习惯,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筛选确定主导产业。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1]。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注重发展循环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指导,面向市场,充分预见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向市场要效益、向市场要发展[2]。四是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保障农民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技术服务等途经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既要在短期内保证农民收入能迅速增加,增强农民致富信心,彰显帮扶效果,又要通过帮扶活动,给当地农民留下一个能长期持续增收的产业。

4 发展思路及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围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坚持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总体发展思路,完善产业投入机制,创新产业开发手段和方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培育壮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高山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中药材、蜜蜂养殖两大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布局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真正达到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的目的。力争到2018年,全村实现“五个一”的产业发展目标:即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66.67 hm2,高山蔬菜基地6.67 hm2,中药材、经果林种植66.67 hm2,蜜蜂养殖100桶,建立专合社1个,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全村人均可增加收入5 000元以上,达到全乡平均水平,实现与全乡、全市同步达小康的目标。

5 规划建设内容

5.1 发展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66.67 hm2

该村海拔750~1 650 m,植被覆盖率高、生态条件好、无工业大气污染,适宜发展优质马铃薯。按照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与万源市萼山薯类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万源市华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在第1、2、5、6村民小组实行订单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66.67 hm2,配套建设沟渠池路等基础设施;实行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推行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统一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年产脱毒马铃薯种薯 1 750 t,产值350万元。

第3篇

关键词: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城乡一体化;资源开发;地域旅游

作者简介:王义杰(1976—),男,山东济南人,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5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12-03

把农业和旅游业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的日益提高,给这种旅游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前进,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人心冷漠、心理压抑等问题。工作日人山人海的城市和节假日拥挤的公园、景区让城市居民变得越来越浮躁,乡村清新自然、心旷神怡的环境让人们极度向往,很大程度上为乡村休闲旅游开拓了潜在的客户源,使游客在享受自然气息、民族风情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乡村休闲旅游及其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乡村旅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它建立在乡村这个物质基础上,乡村自然优美、心旷神怡的环境是大家放松、休闲的好地方,让城市居民感受乡村风情、田园农作的乐趣,同时为他们提供娱乐、参与生产、游玩、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的服务。旅客可以在体验乡村生活中提高情操,熏陶自身的文化内涵,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这种旅游模式的推广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它是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标志之一。

1、带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乡村旅游给农村地区带来很多好处,充分利用了当地天然的优势,帮助其开始农业转型,把不起眼的农业资源凸现出来,把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节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促进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大多数乡村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可以增加农业资源的价值,把单纯的农业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交通、旅馆和饮食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当地政府提高经济实力。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乡村休闲旅游这种方式,农民在和各地游客的交流沟通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精神追求,渐渐抛弃一些传统的思想,接受和实施先进的理念,同时,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可以带动外地资金对农村投资的热情;项目公司或旅游管理公司带来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可以提高农民从业的水平,帮助他们学习正规的经营模式知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方式。加大乡村发展的脚步,进一步降低城乡距离,形成城乡共同发展、前进的局面。

2、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工群体的壮大,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迫于传统劳作低廉价值的情况,农民成批的到城市工业园区就业。虽然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城市人口过多等问题。大力倡导乡村旅游业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带动建筑、交通、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农民可以重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能够在所在地区工作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很多的劳动力,需要为游客提供吃、住、行等服务。这对减少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巩固农村地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改善乡村民风,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塑造农村新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所需时间长、阻碍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农民所受文化教育程度决定了这点。有些迷信、粗俗、消极的文化思想还在农村盛行,他们束缚了农村居民的思想,给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对发展和谐社会都带去了负面的影响。乡村旅游带来了一股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城镇居民较为自由开放的思想和言谈会潜移默化到农民身上,与此同时反思和改变自身传统、腐朽的观念,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

4、有利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民俗古迹等

乡村休闲旅游的模式势必会带动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也是吸引游客游玩的途径之一。道路、房屋、通信等方面的建设都要越来越现代化,这对促进游客消费和农民增收都有正面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扩大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追求更环保、美好的生活,对国家推行的公共服务工作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不过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关键,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4篇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形式和特点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户群体、以乡村农业生产、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民俗娱乐和乡村地标农产品销售为旅游依托来满足城市旅游人群休闲、娱乐、观光、体验、购物等一系列需求的特色化、质朴化和地域化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形式

乡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旅游类型丰富多彩,旅游地理标志性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乡村旅游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受季节性影响较小,即旅游环境和风格稳定。

乡村旅游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第一,生活体验式乡村旅游;第二,农业园采摘式乡村旅游;第三,生态花卉园观赏式乡村旅游;第四,畜牧观赏与狩猎式乡村旅游。

二、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

首先,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定位存在偏颇,且缺少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其次,在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上,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不仅加剧了乡村环境的破坏,降低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还拉低了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定位和品质;最后,乡村旅游产业缺乏文化内涵,对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品牌辐射的作用。

(二)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特色仍需完善

首先,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落后,且对农村区位优势和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其次,对乡村旅游目标群体定位不准确,从而难以在有效的目标市场扩大消费人群基数;最后,部分经营者存在重建筑投资,轻特色服务的理念,从而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建设。

(三)乡村旅游产业在开发力度和体验产品的拓展上缺乏动力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开发力度上显得后劲不足,虽然旅游形式以“体验+休闲”为主,但仍然缺少特色化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其次,过于追求初级农产品所构成的农业园项目的开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民风民俗的体验与深度开发;最后,乡村旅游产业缺少体验式文化传播,游客的参与行为仍停留在观赏、拍照和采摘层面。

(四)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规模较小,且营销力不足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多媒体宣传上策划力度不够,且缺少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促销策略;其次,乡村旅游产业数量发展较快,行业竞争激烈;最后,部分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由于宣传不到位,面临着资源闲置、运营不利的窘态。

(五)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由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因此,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上;其次,由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旅游景区内的环境较好,但周边外部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的特点,所以难以有效的留住“回头客”;最后,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都是当地村民,由于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服务意识低下,从而致使乡村旅游业的客户流失率大幅增长。

三、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建议

(一)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结合乡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制定一系列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其次,充分汲取、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融合、内化和改进,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战略计划;最后,加强古镇名村游、民俗游等乡土特色项目的开发。

(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特色化设计

首先,在ο绱迓糜涡枨蠼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游客的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从而为打造适宜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创造条件;其次,要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细分,依据游客的差异性消费特点推荐匹配的旅游项目;最后,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既要突出民族风情,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又要巧妙的进行旅游产地的宣传。

(三)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

首先,扩大媒体宣传规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渠道扩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其次,通过积极地参与各地的旅游交流会来增进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先进宣传经验的学习;最后,分层次、分群体的实施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旅游产业营销和宣传。

(四)重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积极培养乡村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利用网络、实地交流等多元化渠道吸引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其次,调整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加速高校旅游专业人才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才对接创造条件;最后,加大对乡村道路、通讯、水电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从而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提供硬件保障。

(五)加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理念的转变,积极学习先进的旅游管理方法

第5篇

>>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河北省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河北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优化升级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刍议 台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以经营模式的创新引领中国乡村旅游升级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路径研究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研究 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分析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地域特征影响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潍坊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10-28.

[7] Sharpley, P..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233-244.

[8]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200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R].旅游调研,2000(49).

[9]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10]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336-339.

第6篇

>>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澜沧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析制约河南动漫产业的因素及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浅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郯城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农合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制约通江革命老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4]张军杰,杨铸.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NO.13.

[5]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02-10.

[6]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3-01.

[7]杨永志,高建华.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2期.

[8] ITU.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12.

[9]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EB/OL].http://

[10]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4-25.

[11]倪一鸣.浅析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科技信息.2012第3期.

[12]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4月

[13]袁国智,董毅明.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第4期.

[14]程元栋,陈巧莲.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及应对策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3期.

基金项目

第7篇

【关键词】葡萄采摘旅游;旅游产业;葡萄产业;敦煌市阳关镇

采摘观光旅游是以当地农民为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果园、菜园、花园、花圃等自然资源为特色,让游客在园内摘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同时以满足城市居民追求绿色,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为目的,给游客以奇、异、野、土、尝、购等吸引力,并拥有观赏、参与、科考、休闲、健身、求知等多种旅游功能的一项亲身参与收获、娱乐于一体的较高层次旅游消费。

一、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一)环境优势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 246.7 h,年总辐射量为6 882.57 MJ/平方,日平均辐射量为18.86 MJ/平方,属于光能富集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仅为42.2 mm,而蒸发量高达2 460 mm,是降水量的59倍。高温、干燥、日照长、温差大的自然条件对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和生存极为不利,是我国无公害葡萄产品生产的最适区域之一。二是由于境内的土壤多为沙质壤土,质地均匀结构疏松,通透性好,酸碱适中,四周被“瀚海戈壁”包围,形成了天然的生物隔离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为敦煌阳关镇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产出的葡萄含糖量高,品质优良,色泽艳丽,酸甜适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二)旅游资源优势

阳关镇有阳关、玉门关、渥洼池、寿昌城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并投资兴建了野麻湾度假村、新工坝游乐园、高老庄度假村等现代观光景点,重点打造文物古迹游览和乡村旅游.

(三)旅游产业基础优势

2011年阳关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龙勒村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以乡村观光休闲、农家餐饮、采摘体验为特色的葡萄农家园十余家,人均年收上万,接待游客过十万,农家园极大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

二、对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于2013年7月选取阳关葡萄产地阳关镇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份《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优化升级政府游客调查问卷》和100份《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优化升级游客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各为18份、92份,有效率各为90.0%和92.0%。基本覆盖阳关镇政府及来此游客日均量的三分之一。通过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使用a信度系数分析及相依样本t检验、分层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与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评价的一致性,当地政府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分层聚类分析等进行量化分析,定量研究游客和当地政府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分析。

(一)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调查分析

1. a信度系数评价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评价的一致性。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以1-5代表“较差”到“很好”的表述来评价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评价及敦煌市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前景评价。通过a信度系数测量累加李克特5点量表,经spss19.0 计算量表的a信度系数为0. 754,表明量表中各个研究变量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比较评价结果的均值,反映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前景评价均值高于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评价均值,说明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前景评价好于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2. 游客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的吸引力评价与游客对旅游促进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产业发展评价相依样本t检验。本次调查选取了游客对阳关镇葡萄产业的旅游吸引力评价与旅游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评价,各用a、b表示,以“1”-“4”代表“一般”的表述到“很强”。为了反映被调查者对于这两个变量评价的差别,使用spss19.0相依样本t检验比较两个变量的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原假设H1:游客对阳关镇葡萄产业的旅游吸引力评价与对旅游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评价总体上没有差别。经spss19.0 计算变量“游客对阳关镇葡萄产业的旅游吸引力评价”的均值为2.59,小于变量“游客对旅游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评价”的均值为2.85。因为p-值0.160>0.05,所以接受没有差别的原假设H1,说明被调查者对这两变量的评价近似,较多的游客评价为“强”。

3. 游客对旅游促进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产业发展方面分析(多选)如图1所示,在游客对葡萄旅游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方面分析中,有83.72%的被调查者认为葡萄旅游在扩宽销售市场方面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81.4%的被调查者认为葡萄旅游在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方面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65.12%的被调查者认为葡萄旅游在推广品牌营销方面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的58.14%被调查者认为葡萄旅游在优化产区布局方面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的32.56%被调查者认为葡萄旅游在创新开发葡萄产业方面促进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4. 游客对旅游促进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产业发展建议分析(多选)如图2所示,在游客对推动当地葡萄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分析中,有73.9%的被调查者建议为规范葡萄观光市场,有69.77%的被调查者建议为扩大宣传,有69.6%的被调查者建议为尝试开发葡萄高端旅游产品,有60.47%的被调查者建议为深度开发葡萄周边商品。

(二)当地政府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1. 如图3所示,在当地政府对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评价分析中,有75%的被调查者评价为成立各类葡萄后加工龙头企业,同样有75%的被调查者评价为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有66.67%的被调查者评价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58.33%的被调查者评价为品牌化发展,有33.33%的被调查者认为葡萄观光旅游产业规模初具,有28.33%的被调查者评价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

2. 当地政府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分析。如图4所示,在当地政府对阳关镇葡萄旅游产业发展评价分析中,有91.67%的被调查者认可将葡萄旅游纳入全镇旅游体系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可发展集观赏采摘餐饮休闲葡萄观光园,有58.33%的被调查者认可开发葡萄酒相关旅游产品,有41.67%的被调查者认可开发葡萄相关旅游产品。

3. 当地政府对敦煌市阳关镇葡萄旅游推动葡萄采摘产业发展分析。如图5所示,在当地政府对葡萄旅游推动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分析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6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推动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58.33%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产销模式推动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扩展市场需求推动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有33.33%的被调查者认为转移吸纳劳动力推动阳关镇葡萄产业发展。三、研究价值

综合以上调查及以往文献,笔者整理出研究农业采摘旅游产业具有以下意义:一是促进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转型。采摘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可形成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的良性结构。农业采摘旅游拓宽了农民致富途径。同时,农业采摘旅游使当地村民重视环境资源的价值,农业采摘旅游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最终使农村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从促进城乡交流来看,乡里人进城,城里人下乡,寻求差异,形成了都市与乡村的一个过渡带、衔接带、综合带。从经济角度看,城乡经济的互补互哺,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文化角度看,城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生活的品位影响了农村。实际上也形成了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的过渡和衔接,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样带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统筹和城市化建设进程。这对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规划始行

敦煌市阳关镇当地政府应对当地葡萄采摘旅游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协调管理,制定当地葡萄采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当地农业采摘旅游纲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充分考虑区域旅游总体发展情况和旅游发展潜力等各方面因素,使规划既切合当前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一定前瞻性,推动当地葡萄采摘旅游快速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与旅行社、酒店等其他涉旅企业的联系合作。为游客提供观赏、品尝、购物、农作、休闲娱乐等多项服务。

(三)丰富产品内涵

敦煌市阳关镇应进一步丰富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内涵,合理搭配品种,分散采摘季节,减弱季节性,同时探索开发主题农业采摘旅游活动,进一步增强农业采摘旅游产业吸引力。增强采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形成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商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采摘旅游规模产业链。

(四)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对敦煌市阳关镇政府葡萄采摘旅游可实行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和个体农庄模式。成立“农业采摘旅游”协会,尽快出台“葡萄采摘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办法等制度。通过管理委员会来规范监督农业采摘旅游经营户的各项服务质量及服务标准,定期进行评价并发放相应的星级证书,构建葡萄采摘旅游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实现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农业采摘旅游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统一收费标准来规范市场环境。

(五)加强人才培训

当地政府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重视农业采摘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选人、引人、用人和培养人机制。通过与相关高校和其他地区的旅游企业合作,提高农业采摘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六)品牌化建设

葡萄采摘旅游产品重复性高,同质化竞争强。因此,当地政府应强化品牌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树立本土品牌,统一品牌形象,利用现代媒介加强品牌营销。

(七)注重营销

当地政府应强化调研市场信息,增强营销投入,注重营销策划,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与其他涉旅企业合作,通过当地葡萄采摘旅游协会、政府组织,举办葡萄节会等方式,整合营销。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全镇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加大打造品牌、塑造形象的力度,不断扩大敦煌市阳关镇葡萄采摘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

(八)加强生态保护

当地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并贯彻实施“农业采摘旅游”发展开发规划。葡萄采摘旅游产业开发应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妥善处理应“农业采摘旅游”开发而产生的垃圾、废水等,保持生态平衡,保证乡村清洁,形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武英,范巍.采摘观光旅游开发之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107.

[2] 张莉,杨建军.敦煌市葡萄产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9):37.

[3] 余生明,陈翠莲,李葆荣,余海正.对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甘肃林业科技,2011(1):60.

[4] 刘洋,刘玉梅.论我国采摘旅游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4):91.

[5] 李海平.从农家乐旅游发展看山区新农村建设--以?报?福?镇?2?0?0?0?年?至?2?0?0?5?年?农?家?乐?旅?游?发?展?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6):232.

[6] 廖军华浅析当前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9):2324.

[7] 陈义彬.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业旅游发展研究--以广东梅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3):442-443.

[8] 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4):33-37.转引自李加林,童亿勤,时媛媛,李菁.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1):92.

[9] 王永强,冯军.海南“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30.

[10] 赵世钊,张洪智,吴羽,等.安顺市农家乐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6):57.

[11] 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等.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