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程分享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1-16 07:21:19
课程分享总结

课程分享总结第1篇

关键词分享式教学;经管类课程;高效课堂;应用

1问题的提出

1.1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虽然有关推动高职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环顾周围,在我们的高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灌输的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被学生消化掌握。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问题,往往也是一讲而过,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一手包办”;一些本可以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权威而被扼杀。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1.2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论基础较弱,但是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其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海量的最新资讯均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获取,课堂上,学生倦于教师生硬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堂上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对于玩手机这样的现象,不能单纯地靠“堵”的方式来解决,要善于用“疏”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该怎么样来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呢?笔者作为一名经管类专业教师,在致力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中,发现分享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2何为分享式教学

所谓“分享”,从字面上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它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人们为什么乐于分享?我们认为人主要有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人们对未知世界是好奇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总希望能够一探究竟。那么,这种探究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感到世界在一个统一的秩序中,自己能够解释并与他人分享,内心也得到了慰藉,这体现了人们的求真、求善、求美。而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个人都是乐于分享的,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在传统的课堂上表现比较被动甚至消极,但是只要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设计,生动进行教学展示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令人惊喜的精彩表现。

3经管类课程与分享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经管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其理论基础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理工类课程。经管类课程知识,是对千千万万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现象及活动的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而往往这些经济管理活动就来自学生的生活,这就决定了其始终是和个人、企业、政府等各种市场与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的。正因为经管类课程理论知识大多来自对周围经济管理现象的总结,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所以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举一反三,迁移升华。基于以上的特点,经管类课程适合开展分享式教学。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课堂上花小部分时间指出理论的一个“点”;学生则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大部分时间用来分享,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见解带动基于理论的延伸拓展并形成一个“面”。

4分享式教学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教师讲解阶段正如高职教育中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将课程第一阶段的理论讲解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提炼,将更多的有关理论的作用、原则、特点等放在授课第三阶段进行总结归纳。进入课堂讲授,教师则简要将该知识点抛出,结合身边案例加以适当讲解,接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此知识点应用的各种疑问,并布置学生执行有趣的、操作性强的分享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铺垫。4.2学生分享阶段接下来,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在分享形式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以团队或者个人形式开展分享。个人分享:如果是简单并且随处可见的经济现象类分享,则可以以个人“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鼓励每个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在上《渠道管理》这门课时,有关于“大众渠道与特殊渠道”的知识点,简要介绍该知识点后,笔者会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身边的经济现象,从不同角度抛出三个问题:“观察身边,走商品大众渠道和特殊渠道销售商品分别有哪些?大众渠道为主的商品有没有开发特殊渠道的案例?特殊渠道的商品可以开发大众渠道吗?”其中有学生分享:“血压计原来走医院的特殊渠道,现在开始走大众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了。”这样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找到鲜活的案例,学生既深入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又能在分享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团队分享:如果是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和挖掘的方法、实践的分享,则可以以团队探究的方式进行。一般团队分享,笔者都会选取一些可模仿性强,具体可行的任务要求学生来分享。比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有关于电子商务网站逻辑结构设计的知识点,笔者会在讲网站的逻辑结构时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让大家找到网站结构的共性与个性,进而安排团队分享任务为:为自己团队网站设计出有特色的名称、LOGO和逻辑结构图。并且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及彩色画笔,要求学生将最后设计的网站结构呈现在纸上,然后上台展示分享。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利用手机等工具查询相关网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具备团队特色的网站,顺利完成任务并愉快地与其他团队分享。分享过程中,各团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4.3师生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教师要继续扮演好课堂的引路人角色,学生依然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对分享过程中的正确或错误表述进行思辨、总结,实现理论的升华。比如,对于学生分享中的错误表述,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而对学生分享的闪亮点、创新点则要及时予以鼓励支持,再次将创新之处予以强调,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能够实现围绕学生的分享,最终回到教学内容上,进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甚至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

5分享式教学对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5.1分享中学生的高度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分享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少部分时间是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谈论,实战演练,分享观点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高。5.2分享中学生的思想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享环节,通过对某一现象、某一成果的分享,每个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在相互碰撞。总结环节,分享中的正确或错误内容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思辨和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认为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开始学会质疑,学会思辨,学会独立思考,产生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被动接受书本知识。5.3手机也将成为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也得以普及。因为分享任务的需要,需要收集各种案例及观点,学生们就会利用智能手机有目的地检索相关信息。原先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也可以变“堵”为“导”,让学生不再视手机为娱乐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检索资讯、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郭海亮,刘艳.“三环一链”分享式教学模式[J].学园,2015.16:80-81.

课程分享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分享式教学 经管类课程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las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CHENG Hanhua

(HuBei Water Resource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primary concern is how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in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low degre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sharing teach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students' main position and arous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re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shared teaching.

Keywords sharing teach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 efficient class; application

1 问题的提出

1.1 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

虽然有关推动高职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环顾周围,在我们的高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灌输的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被学生消化掌握。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问题,往往也是一讲而过,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一手包办”;一些本可以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权威而被扼杀。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

1.2 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论基础较弱,但是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其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海量的最新资讯均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获取,课堂上,学生倦于教师生硬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堂上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对于玩手机这样的现象,不能单纯地靠“堵”的方式来解决,要善于用“疏”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该怎么样来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呢?笔者作为一名经管类专业教师,在致力于改善n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中,发现分享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2 何为分享式教学

所谓“分享”,从字面上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它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p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

人们为什么乐于分享?我们认为人主要有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人们对未知世界是好奇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总希望能够一探究竟。那么,这种探究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感到世界在一个统一的秩序中,自己能够解释并与他人分享,内心也得到了慰藉,这体现了人们的求真、求善、求美。

而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是乐于分享的,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在传统的课堂上表现比较被动甚至消极,但是只要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设计,生动进行教学展示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令人惊喜的精彩表现。

3 经管类课程与分享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经管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其理论基础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理工类课程。经管类课程知识,是对千千万万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现象及活动的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而往往这些经济管理活动就来自学生的生活,这就决定了其始终是和个人、企业、政府等各种市场与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的。

正因为经管类课程理论知识大多来自对周围经济管理现象的总结,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所以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举一反三,迁移升华。

基于以上的特点,经管类课程适合开展分享式教学。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课堂上花小部分时间指出理论的一个“点”;学生则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大部分时间用来分享,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见解带动基于理论的延伸拓展并形成一个“面”。

4 分享式教学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教师讲解阶段

正如高职教育中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将课程第一阶段的理论讲解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提炼,将更多的有关理论的作用、原则、特点等放在授课第三阶段进行总结归纳。进入课堂讲授,教师则简要将该知识点抛出,结合身边案例加以适当讲解,接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此知识点应用的各种疑问,并布置学生执行有趣的、操作性强的分享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铺垫。

4.2 学生分享阶段

接下来,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在分享形式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以团队或者个人形式开展分享。

个人分享:如果是简单并且随处可见的经济现象类分享,则可以以个人“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鼓励每个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在上《渠道管理》这门课时,有关于“大众渠道与特殊渠道”的知识点,简要介绍该知识点后,笔者会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身边的经济现象,从不同角度抛出三个问题:“观察身边,走商品大众渠道和特殊渠道销售商品分别有哪些?大众渠道为主的商品有没有开发特殊渠道的案例?特殊渠道的商品可以开发大众渠道吗?”其中有学生分享:“血压计原来走医院的特殊渠道,现在开始走大众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了。”这样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找到鲜活的案例,学生既深入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又能在分享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团队分享:如果是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和挖掘的方法、实践的分享,则可以以团队探究的方式进行。一般团队分享,笔者都会选取一些可模仿性强,具体可行的任务要求学生来分享。比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有关于电子商务网站逻辑结构设计的知识点,笔者会在讲网站的逻辑结构时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让大家找到网站结构的共性与个性,进而安排团队分享任务为:为自己团队网站设计出有特色的名称、LOGO和逻辑结构图。并且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及彩色画笔,要求学生将最后设计的网站结构呈现在纸上,然后上台展示分享。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利用手机等工具查询相关网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具备团队特色的网站,顺利完成任务并愉快地与其他团队分享。分享过程中,各团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4.3 师生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继续扮演好课堂的引路人角色,学生依然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对分享过程中的正确或错误表述进行思辨、总结,实现理论的升华。比如,对于学生分享中的错误表述,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而对学生分享的闪亮点、创新点则要及时予以鼓励支持,再次将创新之处予以强调,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能够实现围绕学生的分享,最终回到教学内容上,进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甚至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

5 分享式教学对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5.1 分享中学生的高度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分享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少部分时间是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谈论,实战演练,分享观点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高。

5.2 分享中学生的思想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分享环节,通过对某一现象、某一成果的分享,每个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在相互碰撞。总结环节,分享中的正确或错误内容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思辨和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认为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开始学会质疑,学会思辨,学会独立思考,产生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被咏邮苁楸局识。

5.3 手机也将成为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也得以普及。因为分享任务的需要,需要收集各种案例及观点,学生们就会利用智能手机有目的地检索相关信息。原先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也可以变“堵”为“导”,让学生不再视手机为娱乐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检索资讯、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课程分享总结第3篇

关键词:分享;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指的是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受训者心理素质的一种训练方法。目前,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逐渐重视并陆续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也被称为素质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和心理训练等。为了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该课程标准的教学流程为:组建团队――具体训练科目的训练――回顾总结。而对于具体的训练科目,完整的教学流程为:介绍训练科目的名称及意义――布置训练任务,明确规则和注意事项――学员操作,与此同时,教师观察典型行为――分享。分享方法应当是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实现课程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受到课时量、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分享方法运用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阐述当前课程实施时运用分享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分享方法使用不当的弊端,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分享方法作用的对策。

1 当前运用分享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重操作轻分享

重操作轻分享是公安院校乃至一般院校的心理行为训练课程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一个高空训练科目的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一个地面训练科目的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如果操作时间控制得当,一个训练科目用于小组分享的时间大约在5-10分钟。以一个小组15-20名队员计算,一个人只有不到一分钟的发言时间。这样的分享常常是在浮在表面而难以深入的。况且有时综合考虑各小组训练进度,一些小组因为操作时间过长,分享不得不被取消。

1.2 重教师说教轻学员表述

这是在小组分享时所表现出的另一个特征。教师往往具有传授某些知识的倾向,在某一学员开始分享时,教师就习惯性地使用某些知识、规律对其进行点评。这导致教师说的比较多而占用了学员发言的时间。当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还应当是话题的引导者,带领学员自然而然地获得感悟,要让重要的话由学员想到并说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输某种观点。

1.3 分享的内容不全面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员的分享多集中在经历了当下的训练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没有结合生活、工作实际来谈今天的学习对今后的启示。二是分享时多集中在自说自话,缺乏学员之间的互动。

2 分享方法使用不当的弊端

课程实施时运用分享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能否实现该课程目标。具体而言分享方法使用不当会带来以下不良后果。

2.1 训练游戏化

心理行为训练采取的是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员的体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能够寓教于乐。和传统说教的教学方法相比,它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员的学,即学员的体验。学员通过参与,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判断,获得经历与体验,并从中总结出新知识和新经验,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重塑自我,从而促进个体与团队的进步。心理行为训练不同于一般的拓展训练之处在于:教师更倾向于让学员展现贴近其日常的行为,在行为中感受情绪的变化,而不是强调巅峰体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学员操作的过程中,除非为了确保学员的安全,教师一般指导的比较少。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也必然存在劣势,即并不是所有学员都能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有所悟。有些学员在课程开始时就问“今天我们‘玩’什么”,结束后也只觉得“今天的游戏玩得很开心”。放松心情是心理行为训练的课程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在分享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语言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而不是停留在“好玩”。

2.2 教育资源利用受限

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对该学院该课程大纲进行分析。大纲开明宗义,将训练目的表述为“使参训民警体验到警察工作过程中,自信敢为、步调一致、协作配合、共度难关的重要性,磨练民警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提升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与民警个人的心理素质。” 不难发现,这其中“协作配合”、“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是关于德育目标的表述。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授课时间、教师、学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上更强调团队中的个人,强调团队合作过程中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作用,而忽略了众人组成的团队,忽视了人在一定团体中的行为就必然会受到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首先,操作过程中学员更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第二,虽然完成训练任务需要团队合作,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团队都按照理想的状态进行操作。而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尽如人意”的行为和带来的感受也是该课程的资源,是值得拿来分享和讨论的。分享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员看到他们之间的互动,分享互动时的感受,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2.3 训练效果迁移难

东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在参加过拓展训练的民警中进行了问卷抽查,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得出了结论:警察拓展训练的效果随着训练的持续深入达到最好,但训练结束后,训练效果因脱离了训练环境得不到强化而慢慢消退。 我认为,这与训练内容和教学情境与警察工作现实关联得不够紧密是有关系的。当前的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大多是在校内的户外心理行为训练基地或室内训练场所完成。虽然那些训练器械是充分考虑了警察的职业特征,历经数年研发而成,但与警察的工作现实还是相去甚远。分享缺失或分享时不能联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获得的收获则很难在课后迁移到生活、工作情境中。

3 充分发挥分享方法作用的对策

分享方法一般用于单个训练科目全体队员认为操作过程可以结束时,或是一天的训练即将结束时。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更好地发挥分享方法的作用。

3.1 鼓励每一位学员分享

应当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分享,为每一位受训学员提供及时和充分的表达机会。这种表达一是可以让说者理清自己受训时情绪变化的过程,二是可以让听者看到人的共通性。及时表达中的感谢,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表达更容易让学员感受到人性,从而促进德育功能的发挥。为了确保每位参训学员都有话可说,教师要注意引导发言。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3.1.1顺序法: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照一定顺序要求学员依次发言。

3.1.2情绪激发法:教师在看到学员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找出最激动、最有话可说的那位,让他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在听的时候要兼顾其他学员在倾听时表现出的关注度、是否有共鸣等,以便寻找出下一位发言的学员。

3.1.3事件顺序法:按照团队成员完成任务的过程,谁做了某一步骤,就让他谈谈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也让其他人谈谈对他的行为有什么反馈。

3.1.4典型行为法:结合典型行为,谁当时是怎么一个状况,就让谁谈谈当时是怎么想的。教师要注意抛出的话题应该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

3.2 及时进行分享

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中的分享,即回顾点评,起着渲染气氛,表达和宣泄情绪,挖掘和了解深层次意识,强化训练效果以及总结的作用。进行分享,是状态使然。如果不进行分享,那么具体训练科目或是一天的训练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分享首先必须是及时的。每一个训练科目完成之后,相信学员都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感受,最好能够在每一个训练科目的操作过程结束之后就进行分享。现实中,由于一次参训的是多组学员,考虑到训练器械要相互对调等实际情况,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各组间能够协调,很难做到每一个训练科目结束之后立即进行分享,也必须要确保在一天的训练即将结束时进行分享。

3.3 注重小组分享

小组分享指的是学员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进行分享。小组分享时要求所有师生围成一圈,以便所有人之间都能保持目光的交流。小组分享应当包括引导学员发言,教师点评典型行为和总结等。如果刚才的训练取得了成功,则对成功表示祝贺,提炼团队取得成功的内在、稳定原因,激发大家兴奋的情绪;如果刚才的训练失败了,没有完成训练任务,则根据学员的情绪,对失败进行可控和内在的归因分析,或对团队的努力进行鼓励,提出对下一个训练科目或今后的期望。小组分享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全班进行分享时,由于时间有限,各小组派一至两名代表进行分享就类似于对小组这一天训练的总结。而只有在“小组分享”时才能更多的使用“我……你……”的句式,谈小组内的人际互动和行为,谈“我”是如何感受“你”的行为的,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3.4 引导对典型行为的分享

可以分享的内容很多,对典型行为的分享是一个抓手。在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中,当团队或个人出现了某些值得分享的行为,应当引导学员分享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的情感和观念。通过分享典型行为,可以起到深入挖掘内在思想观点、分析和反思消极的思想和行为、激励积极正面的思想和行为,对瞬间灵感进行深化和进行系统归纳的作用。分享典型行为时应注意:对于积极行为一定要肯定和赞美,对人不对事;对于消极行为一定要分析,促进受训学员深入思考,但对事不对人。受训学员不一定能关注到训练中的典型行为。教师需要在学员进行操作时观察并记录下存在的典型行为,以便在分享时指导学员对某些需要关注的行为进一步深入思考。

3.5 引导结合生活、工作实际进行分享

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在心理行为训练课上表现出的行为是以往行为模式的表现。这些行为中有一些是需要强化的,有一些是需要改变的。心理行为训练所设置的情境和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同。为了更好地迁移在心理行为训练课中所学,最好能让学员联系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相似行为,谈一谈将来可以做什么样的改变。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学员付出努力,并有了最初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开端。有了情绪体验之后,学员能够与团队中体验过或观察过类似行为的其他人分享他们所体验到的情感的变化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相似或不同的感受相互碰撞,就会引发自己对他人行为的体验以及他人对自身行为反馈的体验等。最后还要谈论如何将这些体验和总结出的经验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研讨如何运用也是一种体验,可以促进学员不断进步。

4 结论和建议

综上,实践证明,分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好的分享使得心理行为训练更专业,也更有效。为了更好地使用分享方法,确保分享方法发挥作用,应当确保心理行为训练课的授课时间,提高授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素养,培养授课教师随机应变、循循善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民警心理行为训

练大纲》

课程分享总结第4篇

分享前的做足功课

1.做好微课的开发

微课虽微,五脏俱全,经典培训书籍《交互式培训》中提出了相关理念,可以参考。

(1)课程设计要符合4个好的培训要素。

首先,课程与学员的关联度非常高,他们会觉得需求被满足了。如学员反馈:这个课程能满足我的需要,我能接触到很多实用的案例,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可以实践学到的内容。

其次,学员的参与和讲师的互动很有意义。如学员反馈:此课程参与性很强,课程很有互动性,有很多双向的交流。

第三,整个课程的结构很清晰。如学员反馈:培训师的讲授清晰简练,使用的学习材料清晰实用。

第四,授课方式可以足够吸引学员参与。如学员反馈:我的表现能得到反馈,我觉得受到了尊重,学习气氛轻松幽默等。

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四个特点做一个总结,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关注学员,或者说以学员为中心;二是课程的结构需要足够清晰。

(2)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的学习关键原则”。 成人教育领导人物马尔科姆・诺斯尔斯提出四个关键原则:自愿,经验,自主,行动。

2.做好微课分享前的准备工作

(1)与群主充分沟通,明确分享的题目,然后将课程结构和PPT发给其过目,让其提供意见,不断修订。确定好PPT后,将PPT导出成图片格式。

(2)找1-2名学委帮忙。在网络上,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交流,对于讲师而言,没人陪伴是很孤独的。学员的支持是讲师分享时的动力,找几个学员帮助讲师在分享前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一是暖场。如个人介绍,分享的海报宣传图片;用文字形式简介内容并重申直播课堂注意事项,如直播过程中学员禁言;必要时让学委帮忙写一份暖场词;

二是让其编写好“搜索词”,如“李海峰你学不会”;

三是分享前进行语音测试,确认网络是否异常;

四是让其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互动,确保学员到位或增强参与感,可以巧妙点名,如“小美在哪里?给大家献个吻呗”、“小C来了吗?给大家送朵玫瑰花吧”或者预告结束可以抢红包。

五是建立异常提醒机制:提前和分享嘉宾确定好异常处理方式;如时间节奏较快或较慢、网络异常时如何处理。

(3)准备好很必要的工具,一台电脑和一个音质较好的耳麦配合使用。

分享中的正确展示

微信群分享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感,开始分享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先录制一小段真人视频,发在群里和大家问好、自我介绍并引出分享主题(此部分也可由学委帮忙完成)。

微信直播的语速不宜太快。比正常语速慢20%,学员比较容易听清楚。

语音、图文结合较佳。PPT图片使用微信PC客户端贴图,注意贴图和语音的协同性(点击看大图和听语音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另外,如果学委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文字跟进方式:建议跟进时严格按照分享者的大纲标明章节序号。

PPT讲义的内容宜精、字数宜少、字号宜大,并且多用图片、图表等视觉化手段,使学员一目了然。

微信语音每条只有1分钟,碎片感强。每条语音的结尾必须是完整一句话,建议使用过渡句铺垫下一条语音,增强流畅度。

微信虽然一对多,而且以语音为主,但仍要努力营造一对一、面对面的氛围,说话拉家常用“你”作为代词、穿插一些提问、必要时停顿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个人觉得,由主持人和分享者采用访谈对话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直播分享的时长30分钟左右为宜,超过1个小时的语音分享,很少有人能坚持用心听完。微信直播不宜安排中场休息;另外,要做好n堂秩序的引导与维护。

直播分享的最后应简要回顾内容要点,加深学员印象,并留出10-15分钟用于互动答疑。如参与人数不多,可让学委带头参与互动。针对回答非常及时、很有特点或回答很准确的小伙伴,可以点赞或文字嘉许。

分享后的持续吸引

课程分享总结第5篇

【关键词】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5―0055―0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远程教育的受益者。远程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各个远程教育机构都建设了大批网络教学资源,为加快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网络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优质资源缺乏共享、资源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长期困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教育部组织建设的“新世纪网络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工程”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等,推动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一些组织也开展了资源的共享工作。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与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之间开展少量课程的共享工作,部分高校间还通过协议交换或购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国内的研究与实践更多地关注资源建设、开发模式和资源标准研究,对其模式与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较少,缺少具体实践运作和分析[1]。

为了实现优质远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2007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一家科技公司联合组建成立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以下简称“资源研发中心”)。该资源研发中心共建了优质的网络教学,并构建了基于云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共享课程40门,6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共计9.8万余人次选课、学习,学生来自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平台运行稳定,资源共享效果良好。本文以这一由我国多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开展远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和实践为案例,主要介绍其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如何设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分析其资源共享的效果。

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机构,促进共建共享的落实

为了落实资源研发中心共建共享资源工作,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合作协议书》,理顺了各自的利益和权责。制定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章程》,按照章程组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机构,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以及理事等,开展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工作。资源研发中心确定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共建共享资源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小学分、小模块、小专题素质教育课程。

(二)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和规范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资源研发中心要求所建设的教学资源要遵循国内外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统一标识和规范。教育部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部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等规定了资源属性标注标准、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等,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质量保证。

(三)建立资源建设整体化技术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源建设技术手段和整体化方案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媒体表现形式、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多元化,使教学资源的类型也变得多元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资源研发中心包含一位特殊的成员――地处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该公司在资源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共建共享资源开发和技术研发,在技术研发中与教师团队配合,根据不同技术手段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模式,选择最优化、最适用的建设方案。例如,课程案例动画的设计开发、移动学习课件的研发等。

(四)建立共享机制,保障资源共享

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出发点。资源研发中心制定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网络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网络课程共享协议》等,确定了资源共享的机制,确保了各成员单位的权益,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

有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顺利推进,资源研发中心各单位共同建成了9门优质网络课程(包括专门教材和网络课件),其中3门课程入选“部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在建设的网络课程3门,还有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小学分素质教育课程40门。

三、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平台是关键。资源研发中心委托成员单位之一的科技公司按照课程共享协议的要求设计开发了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实现学生选课、学习、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以及资源云服务等功能。

(一)资源共享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

课程资源要用于教学,就要求资源共享平台具有选课、学习和管理等功能。资源共享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由教学平台、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库三大子系统组成。

教学平台子系统包括学生选课模块、在线学习模块、作业管理模块、辅导答疑模块、在线测试模块、互动讨论模块、信息模块等,主要实现各成员单位的学生登录平台进行选课和在线学习等活动,以及教师进行课程学习辅导等功能。

教学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资源审查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计费管理模块等,主要实现各成员单位对学生、教师的用户数据进行管理,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资源研发中心对数据的统计、计费等功能。

教学资源库子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库、资源管理等模块,主要实现成员单位上传共享资源和对资源进行管理等功能。图1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框架及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二)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结构

资源共享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各成员单位在全国各地的学生点播共享课件。如果将共享资源放置在网络教育学院各自的资源服务器上,既对现有网络服务器造成更重压力,也不利于资源的及时更新和学习支持服务。云服务具有方便快捷和海量数据存储的特点,建立基于云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资源优质服务的最佳方式。基于云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帮助访问资源的学生寻找提供最优服务的资源库,并自动建立连接,实现快速流畅的点播学习,学生不必知道资源来自何处。

针对资源类型和需求现状,结合云服务的功能与特点,资源研发中心设计了基于CDN(内容分发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平台[2](如图2所示)。

资源共享平台系统主要由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学生用户、管理者用户和各资源节点组成。教学系统是学生访问云端资源与服务的重要接口;管理系统是管理者对学生用户、管理员用户、资源数据等进行管理的系统。学生用户登录教学系统后,进入由各种资源和服务的节点组成的学习资源网络。该学习资源网络以中心资源节点为核心,数个子节点与其相连。平台的资源调度系统根据学生用户的网络信息(如IP地址),通过后台监视系统判断各个节点状态,然后为学生用户选择一个最优的节点,提供资源和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点播的流畅以及互联网带宽资源的最充分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最优访问。

(三)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模型

为理清资源共享平台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方便平台的实现,根据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结构,结合云服务的三个层次,采用分层体系结构,从基础层、管理层和用户层三个层次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模 型 [3](如图3所示)。

1. 基础层

基础层处于该体系模型的底层,包括基础网络支持环境、各种物理基础设施等硬件资源和各类网络课件、素材等软件资源。所有这些资源分布在各个资源节点上,为资源的存储和读取提供软硬件支持。

2. 管理层

管理层处于该体系模型的中间层,也是核心层,包括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连接服务等内容。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对基础层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调度、监测等;服务管理包含安全管理、监控管理、存储管理等,负责提供进程管理、资源分配、存储访问等;连接服务利用通信协议对数据的连接、交换、传输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资源在物理上的连接,通过采用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来支持学生与资源节点的交互,实现资源的有效传输。

3. 用户层

用户层处于该体系模型的顶层,由各种软件系统和学习工具组成,包含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系统等。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系统浏览和播放资源,完成在线测试与互动交流等;管理者通过管理系统对资源和用户信息等进行管理。

该体系模型明确了资源共享体系中资源存储、传输和应用的三个层次,为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理清了思路。

(四)资源共享平台的实现

资源研发中心各成员单位的远程学生总人数约40万人,同时进入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学习的人数和点播视频课件数众多,对平台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存储速度等有较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资源共享平台采用了基于MVC的EXTJS+STRUTS+SPRING+HIBERNATE软件开发架构,同时根据平台用户高并发、大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大量互联网的新技术。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包括NOSQL技术、分布式缓存技术、分布式点播技术等。

1. NOSQL技术

资源共享平台面临着大量学习数据的存储,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会产生查询复杂、系统响应慢等问题。在平台中使用了分布式的基于Key-Value结构的非关系型数据库Cassandra。Cassandra是一个网络社交云计算方面理想的数据库,以Amazon专有的完全分布式Dynamo为基础,结合了Google Big Table基于列族(Column Family)的数据模型,同时支持P2P去中心化的存储[4]。

2. 分布式缓存技术

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上线人数很多,单纯依赖数据库无法保证响应速度,而传统的缓存技术又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需要缓存的数据。为此,平台引入了分布式缓存系统Redis,保证缓存数据的可靠性。

3. 分布式点播技术

资源平台需要同时看视频课程的人数众多,为了保证用户能够快速利用CDN网络进行点播,平台内采用了分布式点播技术。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来源,通过IP侦测和智能DNS技术,自动对播放软件进行优化,使用户能够就近访问。如果遇到视频卡断等情况,自动进行服务器的选择和跳转,保证用户的视频观看效果。

通过整合相关技术对业务进行代码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与各个网络教育学院教学教务平台的无缝对接,学生可由学习平台直接进入资源共享平台选课、学习、测试等,教学资源库子系统实现了资源的上传、管理等功能,教学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学生用户管理、选课数据统计、学生成绩统计等功能。资源共享平台的教学系统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和各单位管理的需要。

资源研发中心在北京租赁多台服务器用于搭建平台系统,其中包括均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备份服务器、资源中心节点服务器等。在全国各地租用了多台网络服务器作为资源节点,由两个资源中心节点服务器通过CDN方式将资源定期分发到全国22个资源节点,从而实现学生就近访问学习资源,解决了网络拥塞问题,提高了学生访问资源的响应速度,提升了学校远程教育的服务能力。

资源共享平台硬件基础设施由资源研发中心统一租赁,各成员单位共享使用。每个成员单位只需要根据学生的使用量支付5-8万元的使用经费,即可享用优质的资源服务,与各单位自行租赁服务器建设资源云平台相比每年节约近30万元的教学成本。

四、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资源的共享工作,制定政策和措施落实学生的选课。资源共享平台于2013年3月上线运行,6所高校的学生在平台上顺利进行了选课学习,资源共享工作实施效果良好。

(一)各校资源共享实施现状

4所高校已经按照资源研发中心要求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了课程选修政策,积极推动素质教育课程共享工作的开展。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正制定相应政策,逐步推进实施。西南科技大学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工作,在政策、经费和人力方面都予以积极支持。为推进素质教育课程的共享,学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素质教育课程实施办法》,适当调整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远程学生在第一、第二学期分别在资源共享平台选修1学分的素质教育课程。学院安排了技术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与科技公司协调教学教务管理平台与资源共享平台的对接,并于2013年春季开始素质教育课程的选修工作,推进共享课程工作的实施。学院在素质教育课程选修过程中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及时做好支持服务工作,定期通知或短信督促学生选学课程。

(二)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课程现状

当前,资源共享平台已经共享6所院校建设的小学分素质教育课程40门,课程以视频为主,每门课程0.2、0.5或1学分,每门课程时长1-3个小时,每讲5-10分钟。40门课程中包含文学素质类课程15门、家庭生活类课程11门、工作技能类课程9门、科技类课程3门、心理情感类课程2门。其中,福建师范大学11 门、华南师范大学10 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7 门、西南科技大学5门、北京交通大学4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门。资源研发中心近期计划将共建的9门优质网络课程上传到资源共享平台,供中心各成员单位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学习使用,进一步发挥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三)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课程选课及学习现状

资源共享平台自2013年3月运行以来,选课人数和选课数都不断增长。到2014年12月,6所院校远程教育选课学生人数达98,161人,选课 104,568课次。其中,2013年选课37,590课次,2014年选课66,978课次。各高校年学生选课数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2013年有4所高校学生选课,2014年有6所高校学生选课,而且各高校学生人数及选课数都有明显增加。

目前,学生在资源共享平台学学时累计达到415,151小时,人均在线学习时间4.23小时。人均学习时长与一门小学分课程的视频课件平均时长+在线测试时长之和基本相当,说明远程学生基本完成了视频课件学习和在线测试。资源共享平台学生累计登录834,558人次,人均登录资源共享平台8.5次,最高并发数达到3,500。近期平台日均访问量658人次,日均学时数2,447小时。

西南科技大学的远程学生选课人数及选课数比其他院校高很多,而且学生选课比例也较高。以2013年春季入学学生选课为例,学生13,922人,目前完成选课27,885课次,选课39门,获得26,11分,93.8%的学生完成了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比较满意,认为这些课程既提升了个人素养,又有利于自己的工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课程选课分析

笔者统计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享的公文写作课程和西南科技大学共享的音乐欣赏课程的选课数据(如表1所示),两门课程分别为1学分和0.5学分。从表中可以看出,6所学校都有学生选学这两门课程,但公文写作课程的选课总人数是音乐欣赏课程选课总人数的10倍,说明学生选课时更看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课程的学分多少也有一定关系。两门课程中,西南科技大学选课人次远远大于其他高校的选课人次,主要原因是该校推动资源共享的政策措施得力,学生选课积极性较高。

对选课人数排在前9位的课程进一步统计分析(这9门课程的选课人次数占总选课数的85%),对学生的选课情况便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选课人数排在首位的课程是“羌族文化”,说明成人学生对少数民族比较感兴趣,希望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等,提升自己的个人文化修养;“公文写作”课程选修人数次之,说明学生希望提升自己工作公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接下来是与家庭生活相关的课程,如“旅游出行指南”“家庭汽车安全驾驶及维护与保养”“葡萄酒品鉴”和“家庭理财”等,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人们旅游出行的时间增多,购买私人轿车的家庭增多,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当前的社会现状十分吻合。同时,“心理课堂”和“幸福的艺术”选课人数也不少,说明成人学生工作、生活的压力比较大,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能源技术概述”选课学生数也名列前茅,说明这部分学生喜欢科技类课程,关注新的技术发展。平台被选课程的内容及数量折射出了当前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真实状态。

以上9门课程在5所学校学生选课课次中基本都排在前9位,只是课程排序稍微有所变化。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选课与其他5所高校差异较大,其选课课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教师最需要什么”“世界遗产”“漆画十美”“物业管理”和“大牛市为什么不赚钱”。选课不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5门课程学分都是0.5学分,符合所在学校对课程所选学分的最低要求;另一方面是该校成人学生基本上都是中小学教师,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及文学素质类课程较多。

(五)资源共享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

资源共享平台设立了“在线客服”,为学生提供7x24小时的非学术支持服务,学生可以随时就课程、平台相关问题向资源研发中心服务人员咨询。针对学术性问题,客服将问题返馈给各单位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在48小时内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予以回复。

(六)资源共享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资源共享平台自上线运行至今,为各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选课、课件学习服务,学生反映良好。服务器未出现数据丢失、服务异常等情况,这一切都依赖于云服务的网络服务和数据双备份机制。

五、总结与反思

课程资源共享数据及各校实施情况显示,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因素可以从四个主要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各校推进课程资源共享的政策措施和力度,这是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核心因素。各高校有必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措施,推进政策的落实,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共享课程资源内容类型。该平台中共享的是素质教育类课程,共享课程选课数据显示,成人学生更喜欢与个人素养和家庭生活相关的课程。资源研发中心可继续组织各联盟高校建设或购置个人素养类和管理类的素质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共享课程的学分大小。多数单位要求学生每学期选学1个学分的素质教育课。由于成人学生学习时间紧,学生更愿意选择1学分的课程,而不是0.2或0.5学分的多门课程。资源研发中心应建立资源的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标准等审核机制,统一课程的学分标准;四是平台的易用性、流畅性。学生登录资源共享平台后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并学习,选课、学习是否操作简便、课程播放是否流畅等都直接对课程资源的共享产生影响。资源研发中心应在技术上对资源共享平台的云存储和云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丰富资源共享平台与各学院平台对接接口功能以及完善数据统计功能等。同时,也需要在运营机制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和学院参与的积极性,使资源共享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起了普遍关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将是资源建设未来发展的必然,不仅能弥补资源缺乏共享、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还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带来的高成本和严重浪费。高校间自发建立联盟开展远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对推进我国远程教学资源的有序建设和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推进我国构建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姚同,王岳寿,马国刚. 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2] 杨思炜,高东怀,宁玉文.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研 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

课程分享总结第6篇

一般来说,学员在刚接触培训时,为了开阔视野,听讲授式的公开课是很有效的。但一旦学员结合讲师的内容,开始思考时,就会面对大师的观点,和自己问题之间的距离了。于是就想上内训。内训是针对学员问题的,所以一般来说不能讲授,讲师如果经常举宝洁公司怎么怎样、可口可乐如何如何,学员会怎么想?那关我们什么事?我们是个小公司!讲师要针对学员的问题,说他的那个问题,有几种思路,也就是要引导,那如何来引导呢?下面是引导式授课的框架,引导、研讨、分享、总结、关联。

讲师先要引导一下

每个课程单元,讲师最好不要直接进入课程讲授阶段和互动阶段,因为此时学员的思路可能在别的地方,可能在评价讲师、可能在观察别的学员、可能在想昨天的事、可能在抱怨培训耽误了工作、也可能在回味上个单元的内容。学员可能还没有做好思考问题的准备,更没有做好接受讲师观点的准备。所以此时讲师可以用问题引导、故事引导、案例引导等,总之是一个可以激发学员思考的东西,让学员思考。把学员带到学习的气氛中来。你引导的方式,太简单了不行,学员没有思考的兴趣,太复杂了也不行,学员会产生畏难情绪,没有争议也不行,结论确定了,还研讨什么?怎么能有思维碰撞呢?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引导,总之要激发学员思考。

讲师的引导可能花了三五分钟,这时已经引发了学员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这时,讲师要把问题抛给学员,让大家来研讨。例如:刚才我们说了企业的目标是利润,你在企业工作也是为了个人利益,也就是说,公司的目标好象和员工个人目标,是不同的,那其中好象是有矛盾的。你拿钱多了,公司的利润就少了,公司利润多了,你的钱就少了。那你们怎么看待公司目标和你个人目标的关系呢?你到公司工作是为什么?为公司还是为自己?给大家时间来研讨。

这时的研讨,可以让学员之间的观点碰撞,有人认为老板要以员工为本,首先满足员工的需求,然后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有人认为,先要干出成绩来,完成公司的目标,得到老板的重视,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有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更有人提出要学习雷峰式地为公司奉献,公司自然会考虑个人目标等结论。

讲师此刻关注不同学员的观点,促进大家交流,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直到小组有了一个或两三个经过大家研讨的,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

这个过程是研讨。

学员已经有结果了,讲师可以请学员来分享,可以请一个小组分享,其余补充,也可以请大家轮流分享。可以把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也可以起立口头分享。可以讲师指定发言人和小组,也可以看学员的意图随意分享。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要看内容深浅和关联程度而定。如果内容很浅,一个小组口头分享就可以了。如果比较复杂,就需要多小组分享。如果大家有很多话说,那每组分享也是可以的,如果每个小组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要限制分享的组数。

学员在分享时,讲师在不断地思考,总结,提炼,反思,关注其它学员的反应,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在学员分享完,进行总结,和学员一起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就是授课的目的。

这个过程是分享。

最考验讲师功力的时刻出现了。那就是在学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以后,讲师要进行总结,以前都是“挖坑”的动作,现在学员已经走到坑边了,但各自的观点不一致,讲师此时要把学员的观点进行总结。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结,总结成几个模式等,引导到一个结论上来,这个结论是学员和你一起达成的,当然也是你课前就“策划”好的。也就是我以前文章说到的三点式的总结,讲师要不比学员分析的深一点、要不比他们宽一点、实在不行就重复学员的话,说的有趣一点。总结很关键,它是整个课程的精华。它是讲师功力的综合体现。它是检验专业讲师与初级讲师的重要标志。没有总结的互动,那是浪费学员的时间,那是伪互动,你不妨问一下这样的讲师:老师,你的观点是什么?我们想知道。

表面上看来,结论是讲师课堂上总结的,实际上,讲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学员在研讨阶段,会有什么问题,学员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怎么才能知道学员会有什么问题呢?这就要求,讲师有过相关工作的经验,了解学员现在的问题,对于学员研讨的问题,讲师进行过深入地思考,讲师有自己的观点。

所以引导式授课,要求讲师除了高超的授课技巧以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放出去,收不回来,就麻烦了。讲师到此已经总结完了。这个单元就结束了吗?还不够,结论有了,在学员的日常工作中怎么样呢?接着要进入下一单元,关联。

所谓关联是解决结论的使用性问题。讲师此时要把结论和学员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关联,深入到学员的工作中去。关联可以是研讨如何来应用,也可以是角色扮演如何来应用,具体要用什么方式关联,要看课程内容而定。总之,学员来听课时是带着问题来的,离开时,是带着结论和工作的关联离开的,他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时就方便了很多,培训的效果就达成了。

以上就是引导式授课的五个步骤,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引导学员学习。在授课过程中,讲师要时刻关注学员的感受,确定这些环节是拆开来使用,还是全部使用。一个大单元结束了,下一个引导的单元又开始了,于是课程在八卦掌中继续,学员在无形中学习。

课程分享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68-01

笔者通过对本校教学资源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一、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对已有教学资源利用的现状

在提出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这个观点之初,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基础部、交通运输系、电子信息系的学生及老师就现有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摸底,大致情况如下:

(一)教学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不高。通过对三个系部的调研结果显示,现有教学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通过深入了解,造成教学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学资源内容陈旧,类型单一,大多数是随书附赠的关盘,难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造成了这部分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第二,虽然本校开发了精品课的建设,但是由于对教学资源库的宣传力度不大,有很多师生没有选择使用网络上开发出来的相关教学资料。第三,教师上课大多使用自己搜集到的教学资料,难以实现共享。

(二)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存在“重量轻质”的现象。调查显示有过半的师生认为现有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并且质量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点、视频,随书附带光盘等方式收集教学资源。第二,缺少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管理技术人员去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三)教学资源素材类型较为单一且专业性针对不强。通过个别访谈显示,以视频或者文字为主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绝大部分师生需要的教学素材类型需要多样化。造成教学资源素材类型单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投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少。第二,现有教学资源库是在原有的简易视音频教学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发展搭建起来的,所以存在视音频类素材多而其他类型媒介资源少的现象。

二、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

(一)资源共享库的建立有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实现校企结合,开创高职教育的新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学了就能用,资源库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课程间的共享,专业间共享,节约教学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校企共享,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加扎实的教育支持,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是一劳永逸的事。

(二)资源共享课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三种模式:一是读课,照本宣读,上课的内容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这是不够的。二是讲课,这是面向学生的一般形式,能通过讲课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愿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则是高层次的高水平,它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三是说课,面向教师,用10分钟能把45分钟的课如何讲的问题说清楚。资源共享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的使用除了能够给老师备课带来便利,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师师互学、生生互促将有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三)资源共享课有助于实现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库共享体现了不同课程之间的协同、不同专业的协同、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学校与企业的协同。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没有围墙”的大学或许也将成为可能。资源共享库让我们有所期待,让我们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设想及建议

(一)基于共享模式的教学资源库的总体框架。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顶层将与相关合作企业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分析企业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依据行业发展及标准、专业规范进行建设,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包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地方特色课程。

整个教学资源库可以分为4个步骤,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第一:紧密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并分析相关龙头企业的人才标准和定位、对各类从业人员的要求,制定行业标准,在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基础上制定应用各专业规范。

第二:在进行行业需求调研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跟随行业及其专业发展实时更新。

第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地方特色课程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将继续依托相关专业强大的院校及行业、企业社会资源完成。

第四:确定了各部分课程后,进一步建设各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虚拟实训室,建设丰富系统全面课程资源。

(二)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投人,雄厚的资金投入是建设好教学资源库的前提和基石;

其次,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成立一支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管理队伍,认真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总体规划,拓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并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购买、下载、自制和剪辑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它不是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