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艺术社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0-11 10:46:23
艺术社会论文

艺术社会论文第1篇

社会艺术论文

一、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注释2]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艺术社会论文第2篇

艺术社会学观念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塑造

(一)充分认识到艺术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研究意义

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有艺术品、创作者与欣赏者和社会,它们是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由社会决定和影响创作者及欣赏者,再由创作者及欣赏者决定和影响艺术品。简而言之,艺术和社会是通过创作者和欣赏者这根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著名艺术史家岑家梧在《论艺术社会学》中提出“百数十年来,艺术社会学者在着重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研究,指出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使艺术学的研究,逐渐脱离了玄学的范畴,这是这派学者重大的灾献。”他还充满信心地说:“现在艺术社会学,不管它的本身怎样的幼稚,在将来,它终必能采取史精密的科学方法,吸收史进步的学说的精华,而成为真正科学的艺术学,这确是一种趋势!”[3]蔡仪认为,包括艺术社会学在内的艺术学是以美学为基础的,没有美学便没有完全的艺术学;而美学的领域应当包括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和美的创造,也就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因此,“艺术学和美学的关系,好像内切的两个圆,艺术学是内切于美学的。”由此决定,艺术社会学的意义“是考察艺术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的相对应的关系,和其随社会基础的发展而变化的相关联的规律。”[4]据此可知,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以想教好和学好艺术,就必须重视艺术社会学的指导作用,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严格区分社会学批评与艺术社会学

社会学批评与艺术社会学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该严格区分二者,不要混淆二者。一方面,社会学批评,是指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考察和研究的批评方法,即是一种艺术批评模式。与社会学批评不同,艺术社会学是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讨论的,是用社会学的先进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对艺术的产生、创作、传递等艺术现象进行考察研究的。另一方面,社会学批评是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对艺术现象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关系来考察研究艺术现象,从艺术作品、艺术家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来考察研究艺术作品,从而在揭示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依存的联系关系中体现出的社会学批评的广阔视野。艺术社会学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艺术进行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由此可见,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中,高等美术教育应当立足于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从社会生活的视野对所学习和创作的艺术作品和一系列的艺术现象进行宏观、综合地学习研究。

(三)摒弃“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中国艺术理论界由于对庸俗社会学缺乏清醒的辨析能力,曾一度错把庸俗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家弗里契视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之指导者”,庸俗社会学在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中国艺术发展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干扰和影响是相当严重的。我们所说的艺术社会学立场与庸俗社会学是有根本区别的。艺术社会学是建立在一种综合和包容的立场上,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研究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如何摒除庸俗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如何正确加强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社会学视野下的高等美术教育改革对策

(一)注重学生关注生活,加强生活体验的培养

艺术社会学认为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例如艺术与经济、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等的关系。在进行高等美术教育改革时,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艺术现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背景,艺术现象的社会功能,艺术现象的艺术价值的标准和取向,艺术社会过程中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的完整整体的各个环节。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关注生活,加强生活体验的培养。高等美术教育应当以对生活的切入来极大地丰富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离开了生活,体验就无法生成。如果高等美术教育中,老师对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得不到学生个体经验的认同,那么学生在这样的高等美术教育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就只能停留于技术层面本身,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就会相应地缺乏艺术生命力。

(二)注重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

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在其著作《后现代课程观》提出:教育和文化两个方面,前者可自然称之为教育联系,指课程中的联系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模体或网络,后者也可自然地称之为文化联系,指课程之外的文化或宇宙联系,这些联系形成了课程赖以生存的大的模体,两者相互补充。[5]艺术社会学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在揭示艺术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关系时,把艺术活动当作多种因素的复合整体,重在宏观研究和整体性考察。这就要求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中要注重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不但是指教育内容、方式和类型的繁多,而且也包含着“求同存异”、“包容并蓄”等教育理念和思想。高等美术教育应当是一种综合的教育,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主要以综合性为原则,从传统的分科走向综合的发展,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建构起综合的学科门类。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还应当注重美术学科内容的综合,将“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的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老师在高等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点出发多点结果的多元或从多点出发以多点结果的多元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三)注重高等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艺术的理想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于形式,而是期望艺术作品的形式能够体现和表达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人生意义。艺术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如果不是结合着社会现实而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创新,那么其就很有可能流于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所以成功的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的。艺术社会学的转向就是从对形式技巧的讲究转向对内容意义的追求。简而言之,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完成了的内容,内容是具有形式的社会。综上所述,在对高等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时,我们应当注重高等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即在进行高等美术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既要注重艺术的形式创新,又要注重艺术的内容丰富的思维。

艺术社会论文第3篇

高等院校社会艺术论文

一、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注释2]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艺术社会论文第4篇

在进行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先把社会学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的关系搞个明白。首先是艺术创作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能够向艺术家提供对社会的理性认识,艺术创作则能够向社会学家提供反映社会的图像和代表社会趣味和审美价值观的艺术方式。社会学对社会现象进行概念的描述与界定,艺术对社会现象进行图像的描述与界定,即使是使用文字的概念艺术,也只是图像的替代,甚至依然采取图像的方式,不然便不再是艺术的方式,而成了文学或哲学的方式。

艺术批评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与界定艺术作品,就像批评家戴上一块滤色镜,过滤掉所有非社会学因素,只考虑作品的社会学属性,而非套用社会学或社会学概念(在英语文章或标题中,通常只使用socialmeaning、sociologically,以表示社会学角度)。比如从社会学角度看齐白石的虾,虾就只能是水族中的“小小老百姓”,看莫奈的《干草垛》,干草垛就只能是植物中的“平民大众”,看文人画的“四君子”,这四种植物便只能是“精神贵族”,而色彩、构图、笔法等形式要素则被忽略不计。

艺术理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前者成为后者的一个分支,一个专门研究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分支,如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影响,艺术在不同社会形态与历史时期的作用,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等。这是社会学的普遍性所要求的,也就是说,社会学必须解释属于其研究领域的一切社会现象及其内在关系,包括人与艺术的各种关系,否则其真理性便是不可靠的。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学科建设中通常把社会学与人类学放在一个系,因此,艺术社会学与艺术人类学是两个相邻学科。

从以上关系上看,即便中国当代艺术是有方向的,社会学转型也不成立,因为1、艺术不能转化为社会学。2、艺术批评的社会学角度只是艺术批评的方法或曰角度之一,与之并存和还有心理学方法、符号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女性主义方法,等等,而这些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的,不是互相排斥的。十五年来,这些方法都被用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之中,如果说女性主义批评、符号学批评中有社会学的影子,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可交叉性,并不是什么转向。3、艺术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只能是转向艺术社会学及艺术人类学,但如果这样的转向是存在的,那么艺术理论的符号学转向、女性主义转向、语言学转向等等便也是成立的,这么多的转向而且是相互交叉的转向,不是“晕头转向”才怪!

对于熟悉上述方法及其交叉关系的人来说,进一步的解释是多余的。但我知道读者中可能有我的大二学生,估计还有和他们一样的对这些方法不甚清楚的读者,因此举例说明一下这些方法的交叉关系。以女性主义为例,德。波娃的名著《第二性》就是体现的社会学的阶级划分与阶级关系。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菲勒斯中心论中的“菲勒斯”(男性生殖器)就是一个隐喻的男权符号,菲勒斯的派生物笔和炮,则分别是代表男人的文化征服与武力征服的隐喻符号,这又是符号学的东西;同时女性主义对男性和女性本质的界定又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相交叉。此外,菲勒斯中心和与之像对应的他者则具有《第二性》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性”相同的社会学视角。最后,作为他者的女性和作为中心的男性又与结构主义的“标注说”结缘,“标注的”(marked,相当于传统哲学中所说的特殊的)和“不标注”(unmarked,相当于传统哲学中所说的普遍的),man(不标注的)可以代表人,具有包含、遮蔽、无视、贬低women(标注的)的意味。

近年来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美术圈注意力的吸引,主要是由于所谓“后工业社会”决定了“后现代”艺术,对于一个习惯于爱面子、攀比、嫦娥奔月、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社会,“后工业”和“后现代”肯定比“工业”和“现代”更有面子,更值得攀比,更具有嫦娥奔月、的意义。克隆西方“后工业社会”中国没有这个科技水平和物质条件,那就克隆它“后现代”意识形态与艺术形态,从中得到一点自我安慰。在实际运做上,不过是拿来些社会学概念给作品贴标签,这种贴标签的方式,连庸俗社会学的批评方法都不如。庸俗社会学的批评,好歹还有做一翻作品分析和描述,用“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的模式,证明作品的确反映了社会的某一方面,不能贴上“革命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等标签了事,彼时的评论家都知道对事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艺术创作则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而且分析都尽量贴近作品本身,对作品的描述尽量用词贴切。

实际上,“庸俗社会学”只是用扣帽子的方式来否定的词组之一,起产生时间也是之后,或者叫后时期。这时,人们只是否定了,但思维方式还是式,而方式又是中国集体起哄臭人方式延续,的具体运做是扣个诸如“走资派”、“阶级敌人”之类的帽子,然后一堆跟着哄的大字报和批斗会,于是某人就被“斗倒斗臭”了。“庸俗社会学”也是这么被搞臭和被哄下台的,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理性的学术审判,没有任何人负责任地分析不庸俗的社会学方法和庸俗的社会学方法的区别何在,我们只能猜测应当是指那种被用做国家政治工具的社会学。但这并不是社会学的错误,而是使用者的错误。

其实,社会学的方法论是中国美术界应用得最好的方法论,后来引进的方法论,要么飘在空中成为洋派的玄谈,要么生硬地贴到作品上,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与西装成为穿在中国农民身上洋标签没有任何区别,反映的都是中国农业社会为了面子往脸上贴金的集体情结。在社会学方法的应用上,栗宪庭应当是批评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有《重要的不是艺术》理论主张,还有从社会学角度对作品进行相当分析与描述的批评实践。但他的社会学批评方法绝不是“转型”转出来的,而是去“庸俗”的社会学。其实,以时代的“庸俗社会学”时代和至今仍未结束的“栗宪庭时代”的不庸俗的社会学相比,85时期的哲学、文化学热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远不足以作为“社会学转型”的前提条件。

艺术社会论文第5篇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注释2]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五、结语

艺术社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形态艺术教育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2006年3月4日,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对荣誉、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总书记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员,我们理应践履笃行,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障。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国家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处在多样性的社会生活当中,他们选择的自我生活方式更加自由。这种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然产生多样化的观念形态。虽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没变。但我们同时应看到,不知荣辱、不明真假、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甚至这样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将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打着各类旗号、利用各种手段和一切机会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企图西化、颠覆中国。如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殖民性和便捷性直接或间接向中国大量输送文化产品,以中国为幌子输入西方价值观等。美国总统布什说,同中国贸易不仅对农场主、企业家有利,同时也可推行民主价值意识。美国还利用巨资向中国传播宗教,想以“西方基督羊羔征服中国巨龙”等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优秀民族知识和先进文化来教育学生,守住国家文化安全。“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把思想道德领域的是非、黑白、美丑、善恶划分开来,成为社会公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标杆,成为社会风尚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卡尺。我们需牢记“八荣八耻”,决不能让西方那些小小光盘打败。

艺术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之一。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他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艺术是人类一种基本的和经常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成为人类的重要原因。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同样的,艺术促进民族文化的形成,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民族生存之根,没有文化传承,民族很难维系。

艺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纵观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最早被主观追求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功能。早在《左传》就有“使民知神奸”来强调其道德教化作用。这一重要思想,被古代先贤们承袭下来并发扬光大。后汉王延寿认为其功能是“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南齐谢赫则要求绘画“明劝戒,著升沉”;唐代张彦远则也明确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诸如此类见解,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屡见不鲜。近代,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影响深远,鲁迅先生更是深刻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翼道德以为治。”可见,艺术教育自古就有教人明真假、辨善恶、分美丑的教化作用。因此,我们今天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培养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人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社会主义价值观,始终追求真善美理想,努力创造体现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和智慧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青年。即我们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仅要使学艺青年成才,更要使其成人。然而,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艺术教育因为一些教育者没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自身正经受着“病魔”的侵袭。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在别有用心的蓄谋下,对我们艺术界不断进行影响和干扰,致使许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跌落,并逐渐臣服于他国文化,走向“主张绝对张扬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价值和秩序,追求病态扭曲的内心叙事和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怀疑和嘲笑真善美的理想,对生活、生命和人类的未来失去信心,最后只有无奈地沉沦于颓废和皈依的消极精神境界。”①“知耻者为荣”“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等等,这些是先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如古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铮铮傲骨就是源于中国文明的耻感意识。可惜,今天我们诸多世人面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对社会主义审美原则的背叛与反动,面对反文化、反艺术、反审美的艺术陷阱。他们麻木不仁,竟以它为“先进文化”进行效仿。美国多年来一直注重在中国扶持政治波普艺术,扶持破坏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系统的行为艺术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是美国文化(转第39页)(接第33页)殖民策略下的一个后现代艺术陷阱。2005年中国某艺术院校就出现四十几位男女学生集体,进行“行为艺术”,2006年出现美院女生自拍下体作某艺术作品展等。可悲的是我们一些艺术教育者对此没有批评,反倒颇为赞同。我们不禁发问,本该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院校,你们在如何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何让幼稚无知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把学生引向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耻感不在,何以为荣?一个民族的伟大繁荣,不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彰善瘅恶”的民族精神。良好的道德传承是中华文化之宝,是中华社稷之基,是民族精神之魂。可见,我们真该坐下来认真反省思考中国今天的艺术教育了。

我们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艺术教育实行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的科学艺术教育体系,“因为它符合人性和艺术发展的规律”。但是,“这些最基本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问题,现在被搞得很混乱”,因此亟待振兴。

我们认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艺术教育,有实效性和紧迫性,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要求中国艺术教育工作者既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又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艺术教育优良传统;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力求找回中国艺术教育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它要求我们积极吸收世界民族文化艺术精华和当代优秀艺术成果,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探寻一条符合中国艺术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之路。随着广大艺术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我们深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需要我们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与追求。

注释:

①《美术》2001.7.P30.王仲语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本书编写组编红旗出版社2006.3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艺术方向》曹桂生《美术》2006.4

艺术社会论文第7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事业需要,帮助学生长才干、长见识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有效的社会实践尤显重要。艺术类高校对待社会实践应当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统一部署,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不断完善组织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打造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稳定专业实践基地,并及时交流总结评价,引导社会实践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扎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

完成相关制度保障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突出艺术专业特点,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度,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的有效配合,比如,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评优的参考依据,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

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高认识,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统筹学校整体资源,统一制订社会实践方案,如,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从而做到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构建起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

1.结合专业、需求策划

社会实践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增强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首先在于课题的选择、计划。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

2.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

学校还应积极为社会实践搭建平台,联系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魅力,加深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是保证活动实效性、长期性和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学校和学院必须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团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形成文化氛围,实现稳定性、长期性。

3.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

教师队伍建设在艺术类教学中仍然以“师徒传授,手把手教学”为有效形式,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也具备艺术学科理论的前瞻性,理应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围绕着艺术专业和社会需要展开;同时他们的科研优势和艺术敏感性也使得实践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实践内容的丰富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发挥艺术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同是达到提高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支持,学校必须完善制度认真加强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4.做好评价激励和交流总结

进行交流总结,完成评价激励,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长远效果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总结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与推广,鼓励更多老师、同学注重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实践成果,形成文化氛围,提高大家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和失误,保证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