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1-26 12:08:35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1篇

1.宣传范围广。

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具有宣传范围广的特点,由于传统的市场营销主要就是在某个地区进行营销活动,营销范围非常有限,进而导致企业的产品出现在某个地区销售量比较高,而在没有进行市场营销的地区销售量就低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网络营销方式,其面对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客户,通过在网络上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企业的产品也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进而产品的销售量也会更大,企业也会获得更大的利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成本支出小、收益大。

网络营销具有成本支出小、收益大的特点,相比较传统的市场营销而言,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需要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面对的客户群非常狭窄,从总成本支出以及长期受益上看,网络营销更具有优势,企业通过采取相应的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快速的打开网络市场,进而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例如,苏宁电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其他的电器品牌相比,苏宁电器开展的网络营销要晚于其他的品牌,进而导致苏宁电器在几年内的销售额大范围的减小,影响到苏宁电器的收益,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他的电器品牌抢占网络市场,对传统的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进而抢占网络市场的电器品牌的收益要更大一些。

3.宣传方式灵活多变。

网络营销的宣传方式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具体可以在某个视频网站中进行产品的宣传,也可以进行百度推广,或者是在某个大型网络购物平台中建立互联网销售店等。例如,淘宝、京东商城等等都是大型的网路购物平台,其具有很大的消费群体,通过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中进行宣传,能够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可见,网络营销的方式在宣传中非常的灵活,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经济实力、企业的产品以及产品的预期收益等选择不同的网络宣传方式,进而在网络市场中抢占先机,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比较分析

1.网络营销改变了市场营销的环境。

由于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进而网络营销也具有全球性的特征,网络营销环境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相比,其范围更大。网络对时间、地点没有任何的限制,在网络营销中,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而传统的营销市场,需要在白天工作时间进行,因此,网络营销改变了市场营销的环境,在时间以及地点方面更加具有随意性。另外,从营销的环节方面来看,网络营销环节比传统的市场营销环节要简单一些,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客户,不需要通过层层的代销商进行代销,能够给客户以实惠,企业也会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从支付手段上看,网络营销一般是通过电子货币进行交易,这既为国家发行货币节省投资和开支,又为顾客订购商品和支付货款比其它商业模式更加节省成本,并实现了实务操作的无纸化和支付过程的无限进化,大大方便了交易的进行,能够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

2.消费者的行为在逐渐改变。

在过去,消费者要想购买商品需要到商场中、到实体店中去购买,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平时的工作日也无法进行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而随着网络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时代已经到来,消费者只需要在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产品,能够实现不出门就能够货比三家,消费者可以大范围的进行选择和比较,以求所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最有个性,使商家想通过不法手段获利的概率几乎为零,进而消费者买的实惠、买的方便,也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营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3.营销理念在不断变化。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其主要的营销理念就是,锁定目标人群,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进行产品的宣传,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但是,由于网络营销主要是在互联网上开展的,使产生与消费更加的贴近,消费者的个性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同种产品互联网上有成千上万家销售商,消费者可以进行对比和选择,而对于企业来说,在营销理念上,不仅是要确保价格最低,让利给消费者,还需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做好营销服务工作,并且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实现网络营销的成功。可见,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与网络营销理念相比,逐渐的从卖家市场转变成为买家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的进步,也能够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4.技术支持手段在不断变化。

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需要具有高超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持,因此,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像,在网络营销中,包括客服服务、售后服务、电话营销、商业智能等功能,而要实现多种营销功能,就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支持。而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主要是进行的是实体营销,不需要技术支持手段,进而也无法全面的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营销的效果。技术支持手段的不断变化,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内,网络营销方式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并且会对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带来冲击。但是,企业在选择何种营销方式进行产品的营销时,还需要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

三、结语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2篇

一、产品策略(product)

房地产产品策略是房地产营销中的首要因素,房地产企业必须开发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才能生存。按营销学中产品的概念及内容,房地产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产品。它是购买者实际上要购买的主要服务,对购房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家庭感和安全感、成就感。

2.有形产品。指构成房地产产品的品牌、特点、式样、质量等。

3.延伸产品。它是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如物业管理、保证公共设施的提供等。

目前的市场情况表明,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使得房地产产品营销不能单靠一个概念、一个点子,而真正需要的是产品本身。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楼盘时就必须注重包括产品三个层次在内的所有的东西。由于购房者的家庭感、安全感是所有房地产开发商都能满足的,所以在核心产品上,各房地产商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真正能够吸引消费者,即房地产产品营销能够产生独特作用的方面还在于有形产品和延伸产品上。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房地产产品营销真正倚重且有所突破的也是这两个方面。

首先,给房地产商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样不仅能给人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能引发美好的遐想。比如,大宏公司开发的“九鼎雅苑”,其名称就是追求一种的浪漫和古典的高雅。其次,提高物业质量,赶超时代潮流。在当前房地产商品供大于求的状况下,消费者看重的是房屋外观、内部布局、装饰装修。为此,开发商要采用现代化的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业具有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格局。最后,房地产开发商要注意通过高品位会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温馨祥和的邻里中心、设施齐全的幼儿园与中小学来营造小区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房地产商在文化营销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尝试。

二、价格策略(price)

房地产价格营销策略是房地产营销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制定房地产价格以及灵活地运用定价策略和技巧,对项目成功及开发商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定价方法。在市场营销定价策略中,定价的方式主要有成本导向的定价、竞争导向的定价和需求导向的定价。总之,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应根据成本、楼盘情况、顾客能够接受的价格、同类楼盘的竞争因素、房屋设计、装修、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地定价。

2.定价策略。房地产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试探性”定价策略。指售房者根据销售情况不断地调整定价的一种方法。这是房地产经营者综合分析同类商品房价格情况后,先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少量的商品房,然后根据买房的人多或少的情况适当地提价或降价的一种方法;

二是折扣优惠。房地产公司为了加速资金回笼,常常会给予客户一定的价格优惠,可以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来实现。例如,如果分期付款房价要付全额,而一次性付款,房价可给予5%~10%的折扣优惠;

三是分期付款。为了避免让购房者一次性支付过多的金额,有的公司允许购房者分期付款。常用的方法是,购房者在签定合同时付1/3的房款,房屋施工过半时再付1/3,完工时付剩下的1/3。有的公司采取预付定金的办法,然后余额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分几次付清;

四是楼宇按揭。随着金融资本介入房地产业,一些房地产公司和银行开展了楼宇按揭业务。所谓的楼宇按揭,是指由购房者交纳房价30%的首期款,取得购房合同,然后凭购房合同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支付70%的余款,以后,购房者定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直到付清本息时才能收回产权。这是目前国际上房地产交易中通用的一种付款方式,值得借鉴和探索。

三、促销策略(promotion)

房地产促销的目的是刺激或增加消费者的购买。目前我国常采用的促销有以下几种:

1.人员促销。它是一种传统的推销方法,是指房地产促销人员根据掌握客户的信息,向目标顾客面对面地促销方式。此种促销方式的优点在于,目标顾客明确、促销力量集中、互动性强等。同时人员促销这种方式所面对的顾客范围小,对于促销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2.广告。房地产广告的突出特点是广告期短、频率高、费用大。房地产广告可供选择的形式有印刷广告、视听广告、信函广告等,另外还有样板房展示,这是一种实体广告,看得见摸得着的广告。房地产广告诉求的重点有地段优势、质量优势、环境优势、教育优势、交通优势、开发商的声誉等。每个开发商都应根据自己楼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广告类型和广告策略,以收到最好的宣传、销售效果。

3.公共关系。房地产公关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传播沟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实现其宣传或销售的目的。比如搞好和买房者、金融公众、媒介公众、社区公众、社团公众、政府公众、内部公众等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如召开新闻会、进行奠基和封顶仪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通过危机公关化不利为有利,从而达到公关的目的。公共关系是一种不花钱的广告,而且传播面广,所以其效果很好。

4.营业推广。这是一种利用短期诱因诱导消费者购买、鼓励房地产商和企业推销人员销售的促销策略,效果比较明显。比如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某个时间段可享受买房送空调、送冰箱、或者送书房、送储藏室、室内设施、地下室、花园等。这也是价格策略中的优惠折扣。

四、渠道策略(place)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营销渠道大致可以分为直销、委托以及近几年兴起的网络营销。

1.直接销售。它是指房地产企业利用自己的销售部门对房地产商品进行直接销售。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采用这种销售渠道。最常见的形式是派出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现场售房。这种策略的优点是销售渠道最短、反应最迅速、控制也最为有效。

2.委托销售。它是指一般开发商委托房地产商寻找顾客,顾客经过商中间介绍来购买物业的销售渠道方式。相对于直接销售模式,委托销售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通过商的服务性质,更易于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地销售房产。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管理;家族式管理;权变管理;激励制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其富有东方个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一番思考。所以,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构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迫切的也是必然要完成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国管理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现代社会中的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科学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人的心理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人文背景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常常与科学管理制度要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很大影响,研究传统文化对我国管理方面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以伦理文化为基础的家族管理思想与西方制度化科学管理理论不同,西方管理强调理性准则,不论亲疏远近,一律用统一的组织制度和纪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伦理型管理是以由已及人来看待社会,把治家的伦理道德准则及管理方法运用于企业及国家管理中,要求企业成员要象父子、兄弟一样相处,结果导致了在管理中讲人情、讲关系,平均主义大锅饭。这种管理方法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比较融洽,但内部交易成本太高,企业对员工饮食起居、生老病死考虑的较多,领导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人的思想工作,结果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是不高,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企业目标变成了社会福利目标。

无论是内地近年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奥、台及东南亚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家族式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华人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以自我奋斗,依靠家庭成员协作,依靠同族、同乡帮助才获得成功的,所以家族成员、同乡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信赖、亲情,管理中也就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家族式管理模式有其优点,表现在:一是企业的员工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稳定且很少流动,因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员工培训成本低,且能确保员工的整体素质高。日本企业的“型组织”及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此。二是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强,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使员工不愿离开企业,一旦跳槽到新的创业,工资福利就重新从零开始。因而将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联在了一起,培育了员工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因此在建厂初期和企业处于困境时,能提高企业的耐久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家族式管理讲求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领导同职位权力较少,用个人权威较多,因而劳资矛盾冲突少,企业的人事纠纷少,不易产生西方企业那种劳资对抗激烈,罢工、示威、成批解雇工人等恶性事件。同时企业领导层大多是老板的亲戚,班子团结,特别是老板具有绝对权威时,因而决策集中,管理效率高,成本低。四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有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能有效地防止企业机密和技术专利的泄露,其内部技术创新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内部的“五小”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五是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老板)和员工(雇佣者)在感情上存在着“主恩图报”的思想。在儒学伦理别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价值理念,家庭人伦观念中的“养育之恩、三生难报”等在东方式的管理理念中就具体化为主恩图报的思想。靠亲缘关系进入企业的员工会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有视老板为衣食父母的报恩心理,非亲缘员工也会有知遇之情、赏识之亲、重用之恩,他们会以加倍的努力去报答,如若某人忽视或违背了这种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则会引起公众的指责,有时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种无形的伦理道德观对社会公众的约束,使家族企业主从中受益匪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家族企业管理平庸、技术低下,但仍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东方伦理型管理模式具有以上优点,使西方许多学者对人际关系近乎裸的商品关系的西方管理提出了异议。在西方颇负盛名的中国问题学者埃德温·赖肖尔指出,中国文明的基本特点是“宽容与友好”,他说在科学技术领域西方文明占据明显优势,在对人生终极目标及最高意义的洞察上中国文明则深刻的多。他特别推崇老子的“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他指出中国文明的思想和精髓在于自我抑制和经济调和,而西方个人功利主义和社会产业主义的“病根”和出路正在于此。另一位“国际智者”阿诺德·约·汤因比则在《历史研究》中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文化时代,他在一次“展望21世纪”的演讲中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粘合剂,特别是人类掌握了可以毁灭自身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营垒中,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宽容与和谐。他指出如果中国文明不能取代西方文明成为人类的主宰,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埃兹拉·沃格尔认为,由个人主义造成的“美国病”应该用“东方药”来治,西方国家及民族应该学习东方国家的团体主义精神。

进企业的能人不能及时公平地提拔重用,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若老板及其管理者凭优越感而滥用权力,亲疏分明,就会造成大多数员工有怨言,因而这类企业当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其弱点非常明显,导致企业不攻自破。家族式管理过分重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融洽,为企业带来和谐的利益,但企业不是家庭而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企业目标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老板及亲属或亲信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用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才能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同时家族企业在领导选择上往往以血缘亲疏为标准,采取子承父业和亲戚总比外人可靠的家族继承制,忽视个人的才干和品行,从而导致企业持续发展受阻,领导更替造成企业破产的事例屡见不鲜。当让位于他儿王安本人被称为慈善的独裁者,他敬业、勤奋,不贪财,为员工谋福利,因而很受员工的爱戴,但他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管理泛泛平庸者”。家族企业领导者的作用非常突出。他们的道德、行为端正,作风严谨,奉公敬业的表率作用,业务素质上也要求有一技之长,他们许多是复合型人才,不仅是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家,而且也是精明的商人,还是公关能手。由于他们的才能而限制了许多下属作用的发挥,压制人才的成长,形成个人绝对权威。因此这类企业经常会出现“成也萧何,败地萧何”的现象,即能人经济现象,当个人决策正确时,不仅决策迅速,贯彻有力,还会提高个人的权威;但当其决策失误时,也得不到他人的及时提醒,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当此人不在或退位,组织会出现人才断档,权力真空现象(继任者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个人绝对权威),造成企业一时期内混乱或无组织状态。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因此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外人为生存也就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形成“你群”和“我群”的派系。有时为保护“外人”的利益他们会团结起来与老板或“自已人”抗争,造成企业内讧。因此家族式管理要么凝聚力很强,人际关系融洽,要么内部四分五裂,派系纷争。家族式企业的管理目标往往是以社会责任和员工福利为第一位的,而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由于这类企业在创业时有亲朋帮助,兄弟打天下才获成功,从伦理道德上讲不能忘了患难弟兄,因而为他们谋福利义不容辞。同时为兼顾公平对全体员工也会一视同仁,企业包揽了员工的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业乃至全家的生老病死,很容易将企业办成福利组织。

“人为邦本”: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见《论语·子路》),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

“人之能群”:关于管理组织,现代管理在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作为组织结构、伦理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国家的管理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儒家所提倡的“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基石,它所包含的家族主义倾向在现代管理中已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其中所追求的亲密型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组织来说,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剂”,有了紧密的组织架构,就会便于人员和机构的密切配合,在工作当会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正己正人”: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如R·布莱克和J·穆登设计的管理方格图和F·菲德勒提出的随机制宜理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贵和持中”:关于协调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用“相济”、“相成”的思想丰富了“和”的内涵。他将其应用在君臣关系上,强调君臣在处理政务时意见“否可相济”的重要性。通过“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综合平衡,使君臣之间保持“政平而不干”的和谐统一关系。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庸》将孔子所主张的持中的原则,从“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理高度。贵“和”持“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精神,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而存小异,成了人们的普遍思维原则。这些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当然,由于贵“和”持“中”的观念说到底是一种否认斗争、排斥竞争和简单协同的道德,在管理上它是有不足之处的。

“自强不息”:关于激励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力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谚,则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会化。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中国现代人本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处于中华文化圈边缘地带的东亚及东南亚诸国,也不同于西方一些新兴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形态具有明显的次生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具有丰富内容并包含许多精华的原生性文化,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本主义哲学并初步建立起了以爱人贵民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体系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和现代人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只能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当然,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抱残守缺,同时也不可连根拔起;既不可背负上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同时也不能走向民族虚无主义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仁”为本、“立德”为先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的和谐精神是具有世界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现代的人本管理,从东方到西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以及员工与顾客的和谐,可以说这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精要。

市场经济一旦走出其初始阶段,那种以物质刺激为手段的经济人的企业管理模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便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已经从传统的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技术和文化经济时代,社会总需求和个人总需求已不能再完全用物质范畴来涵盖。换言之,物质的概念已成为过去时,人的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物质消费也越来越变成文化的物质。日本是二战以后最早复兴并迅速跨入经济强国之门的国家。日本的成功恰好在于把中国的伦理人管理模式与美国的经济人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企业的辉煌。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识到它是西方市场经济在机制方面的优越性,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有机结合的产物。由此,可以认为,中华文明遭受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大多的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在于我们缺少市场竞争的机制,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一旦市场经济的闪电射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必然会唤醒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人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一开始就要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老路,尽管它在一些方面还显得很不成熟,但如果把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同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就必然会使中国的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加速发展,并绽放出簇新灿烂的中华文明之花。

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重形式轻效率。传统行政文化中注重形式,导致在行政管理中爱做官样文章,办事拖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迟缓,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目标的实现。2、重人治轻法治。传统文化中重人轻法,人情风盛行,在行政活动中表现为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行政决策和执行缺乏法律约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成为常事。3、重权威而轻民主。传统社会的皇权、官权使权威观念影响极深,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表现为独断专行、专制、集权,家长制,行政民主难以实现。4、重共性轻个性。传统文化中以办事稳健、不出风头为为政的要诀,以致于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思想僵化、保守、不敢开拓、创新,行政活动缺乏应有的弹性和活力。5、追求等级不尚平等。传统社会等级森严,官本位思想严重,在行政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极强的等级性和依附性,严重影响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民主进程。6、注重大一统集权缺乏必要的分权意识。7、注重治国经验忽视制度研究和机构设计。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4篇

关键词 整合营销 城市营销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29.27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营销是指城市的管理者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所拥有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与整合,借以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行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城市营销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城市营销活动中大多还是运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造成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为提高城市营销工作的效能,引入崭新的整合营销理论势在必行。

1 整合营销基本理论概述

整合营销理论是20 世纪 90 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理论,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理论最初表现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拓展为涵盖企业营销活动整个过程的整合营销理论。

1.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对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实行一元化管理,即把广告、促销、公关、CI、包装、新闻等传播活动加以整合,综合运用。这是IMC理论的核心。实行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将统一的资讯正确而有效地传达给目标顾客。其中心思想是基于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取向,通过与顾客的充分沟通,确立统一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协调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对企业的传播活动进行系统整合,降低营销宣传的成本,提高营销传播的效果。①IMC理论强调传播活动中的一致性原则,即:在资讯的传播过程中一是要保证传播活动原则的一致性――在营销传播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秉持企业与顾客双赢的理念,确保营销活动的正确性。二是要保证受众的一致性――在与顾客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其行为特征和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进行精确的市场细分,提高传播的准确度。三是要保证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在营销宣传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具的运用上,做到“用一个声音来说话”,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度。四是把顾客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都看作宣传企业品牌的机会和渠道,并借此开展全方位的营销传播活动。

1.2 整合营销理论

整合营销理论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进一步拓展,这种理论把整合的内容扩展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整个环节,而不仅仅局限在营销传播的过程。整合营销理论强调要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重组和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整合营销理论主张把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公关、产品开发等各个经营环节上紧密协同,达到高度协调一致。基本观点如下:

(1)实行整合营销的目标是实现企业营销的一体化。整合营销理论主张打破以往仅仅以竞争者或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模式,综合利用企业所能获取的所有资源,实现高度的一体化营销。这种整合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内部经营要素的整合、外部环境的整合以及内外部关系的整合,也包括营销过程、营销方式、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和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总之,以整合为手段实现企业经营的一体化、一致化是整合营销最为基本的思路。②

(2)整合营销管理是系统化管理。与传统的“离散型管理”不同,整合营销管理主张整体配置企业的所有资源,将企业中的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和相关合作伙伴都纳入一个统一管理的体系内,以形成叠加竞争优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整合营销的基本原则是协调与统一。一体化、一致化营销的实现要求统一协调的行动。为达到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协调和统一,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工作环节的协调一致,也要求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只有通过企业内外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整合营销,这是整合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一个重要区别。

2 在城市营销中引入整合营销理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城市营销基本上还是运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致使城市营销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的弊端,营销效果十分有限。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主体单一,组织体系缺失。各城市的营销活动基本上都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缺乏城市“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且,虽然参与城市营销活动的政府部门不少,但大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部门自行其是,未能进行有效的组织,根本形不成合力。

(2)营销主题散乱,信息导向不明。参与城市营销活动的各个政府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对外传递的营销信息没有统一的口径和要求,内容凌乱,信息模糊,缺乏导向性。

(3)营销渠道狭窄,营销手段匮乏。大多城市在营销中都仅仅采用电视或户外广告等几种有限的媒体来进行城市品牌的传播,营销手段也多为城市风光片,外加少量的节庆活动,缺乏营销渠道的系统整合及各种营销手段的有效组合。

(4)营销理念落后,传播形式生硬。大多数城市营销还秉持着传统的“宣传”观念,依然是“我说你听”、“我灌输你接受”的“自言自语”模式,缺乏与受众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凡此种种,使得城市营销呈现出散乱的状态,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营销的效率却十分低下,营销效果不佳。为改变目前城市营销中所存在的“散、乱、差”状况,在城市营销活动中引入整合营销的新理论很有必要。

3 基于整合营销理论的城市营销策略

城市营销活动涉及面广,工作繁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营销具有整体性特征,必须整体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城市营销具有广泛性特征,营销的市场既包括本地市场、国内市场以及海外市场,还包括虚拟市场。同时,城市营销还具有多资源性特征,其中的资源有产品、企业、品牌,也有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及至城市形象,等等。城市营销的这些特征是引入整合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客观依据。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的要求,在城市的整合营销活动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营销活动加以整合。

3.1 加强对城市营销工作的组织领导

整合营销理论的精髓就在于“整合”,而要对城市营销活动进行整合,首先必须有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因此,应当成立由城市政府权威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城市营销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对城市营销活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促进,实现统一的组织领导,为城市的整合营销提供组织保障。这是开展整合营销的前提。

3.2 整合城市营销工作的主体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城市营销的主体应当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参与城市营销活动的不应当只是城市的管理者――城市政府,还应当包括城市的企业、其他非营利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等,甚至还应当包括城市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外来投资者、来宾、游客等。作为城市营销的组织领导者,城市政府应当努力拓展城市营销活动的广度,建立和完善城市营销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营销活动中来,并对各方主体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参与者的独特作用,实行“全员营销”,形成城市政府与城市“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城市发展的新机制,借以产生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城市营销活动的持续开展。

3.3 整合城市营销传播的内容

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的一致性原则,城市营销活动应当用一个声音说话,传达统一的资讯,彰显同一个形象。这就要求在城市营销活动中要以城市品牌为核心,对向外传递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信息加以整合,统一口径,变传统的“离散型”传播为具有一致性特征的整合营销传播,克服目前在城市资讯传播中普遍存在的零散、杂乱现象。应根据城市品牌定位确定营销传播要素,制定统一的城市品牌宣传战略,确保城市各类宣传的主要诉求点符合城市的品牌形象定位,向广大受众传递清晰、一致、可感的信息。③

3.4 整合城市营销的渠道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认为,消费者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都是企业品牌的传播渠道,而整合营销理论则对营销渠道等各方面提出了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基于此,城市营销活动应建立全方位的营销渠道,在充分利用传统的大众广告传播(如城市形象广告)和公关关系传播(如各类大型会议、文体活动、节庆会展活动等)外,还应开阔视野,把城市广场展示、城市美化工程、城市边界出入口宣示以及城市道路建设、政府及市民的日常活动、城市企业活动等等与城市形象有关、且城市内外大众可能接触到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城市营销的传播渠道。同时,根据城市营销活动的需要,将各类营销渠道进行系统整合,统一管理,有效发挥各营销渠道的作用,共同为城市营销工作服务。④

3.5 整合城市营销的方式

当前可以运用于城市营销中的营销方式非常丰富。为提高城市营销的效能,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系统化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对营销的各种方式进行整合。城市管理者应当根据城市营销工作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来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在城市营销工作的初期,可由城市政府自行通过印刷品、网络、节会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城市的情况、说明城市的优势资源、提出城市品牌的理念等,初步建立城市品牌形象。在城市品牌成长的阶段,可借助营销专业机构,通过各类广告、软文、公关事件等方式,将受众对城市属性的知觉转移到已经确立的城市品牌上来,强化目标受众对城市品牌的偏好。在城市品牌成熟阶段,则应通过多方机构的合作,整合媒体广告、节庆展会传播、公关事件传播等形式,提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强化城市品牌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地位,保持城市的最高知名度。

3.6 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交流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5篇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市场营销,具有六个层面上的指导意义:

第一:营销理念。

经典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是竞争。以需求导向,以发现和满足需求为动力,以竞争为手段,以利润为目的。为了扩大需求,赢得竞争,获取利润,现代市场营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鼓励消费,奖励花费,甚至不惜浪费。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杀人放火都屡见不鲜。在天然资源日益缺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过去那种无节制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快要走到尽头。现在营销大师们纷纷提出,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考虑,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这与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越来越接近了。现代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是和谐。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动力,以合作为手段,以幸福为目的。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现代市场营销必须努力创新,从红海战略转向蓝海战略,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基准,在为大众服务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一旦思想理念发生转变,市场营销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从而不会陷入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等低端竞争,而是开辟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顾客既不是企业的奴隶,也不再是企业的上帝,而是与企业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顾客不能无限制地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企业不顾原则和公正,牺牲生态环境和大众利益,对企业提出不正当的过分要求。因此,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可以休矣。经典市场营销的口号是:竞争,超越,自由,极限。现代市场营销的口号是:和谐,平等,合作,创新。关于和谐营销的具体阐述,请看本人原作《和谐营销——理论与实践》。

第二:营销战略。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经典市场营销的道路越走越狭窄。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矛盾上。1 过剩的生产力与有限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2 无节制的欲望与有限量的资源之间的矛盾。3 极端的利己倾向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精美绝伦却销不出去的“废品”;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极少数人却消耗最大部分的资源;各类工业和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将很多城市包围起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商品,转基因、激素、化肥、农药无处不在。因此,现代营销理论纷纷提出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知识营销等新战略。市场营销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如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全球营销,形象营销,互动营销,定制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在营销战略的创新的广阔空间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大有作为。有句经典的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庞大丰富,里面可以用来增加商品和服务附加值,提高品牌含金量的元素,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于这一点,人们普遍都认识到了。这也是当前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现实价值的主要观点。

第三:营销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在制定具体的市场营销规划时,也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作用。以大型医疗器械市场营销为例。在和谐营销的理念指导下,采取与医院合作,成立产-研-医三位一体,进行临床科研和产品研发的模式越来越常见了。在这种合作模式当中,一切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如4P,4C,4R,细分,定位,整合营销等都失去意义。这种模式生动真实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重要原则。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从来没有对立竞争,零和游戏,你死我活,损人利己的概念。相反,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利人就是最大的利己,助人就是最好的助己,行善积德必有善报,作恶损德必有恶报,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在成就他人同时自然就会成就自己。即使在经典市场营销活动中,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发挥指导作用。如设计产品时采取中庸之道,制造产品时务必保质保量,在选择渠道时重视诚信道义,在开展促销时注意文明礼节。选择市场目标人群要照顾弱势群体,产品定位要兼顾小微购买力,满足特殊功能需求。只要怀着一颗仁爱助人的行善之心,不要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以为天下造福为大众谋利作为最高宗旨,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那么在制定具体营销策略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胸坦荡,思路宽广,游刃有余,财源广进。因为这样,信誉就跟着品德而来,市场就跟着信誉而来,利润就会跟着市场而来。关于这一点,请阅读本人原作《开心营销法则——从顾客满意到顾客乐意》。

第四:营销技巧。

有了市场信誉和形象口碑,营销技巧的来源就会很宽广。无论是上门推销,电话营销,直复营销,电子商务,门店坐堂,甚至根本就没有市场营销部门和人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不愁没有市场。中国古话里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为现代市场营销创造新的销售模式,中华传统文化本身也提供很多思路。如举办各种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在活动当中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吸纳人群,将产品和服务自然融合到活动当中。比如在祭祖朝拜活动中,在节日庆典活动中,在论坛讲座活动中,在养生保健活动中,在书籍音像出版中,在旅游观光活动中,都可以找到宣传吸引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就必须具备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功底,否则就只能望洋兴叹,临渊羡鱼了。因为不能与人找到共同话题,相互之间缺乏共同语言,甚至无法与顾客和经销商沟通。未来中国社会里,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强盛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自己还是一个门外汉,无形中自然会错失很多商机。在商务谈判过程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还要学习领悟古圣先贤的大智大慧,从易经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生克中吸取力量,树立全局求胜谋谈判的大眼光大格局,赢得谈判的权力战、博弈战和心理战三大战役。关于这方面的讲解,请看本人原作《全局求胜谋谈判》系列讲座。

第五:个人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利益,在于对市场营销人员自身的成就。这是最关键同时又是最被忽视的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有非常丰富深刻的做人处世行事道理,孔子给仁的定义——恭宽敬敏慧,就足够人一生去学习领悟。简单的几本书如《孝经》《弟子规》《了凡四训》《二十四孝》《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就可以让销售人员一生受用不尽。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如果这方面没有做好,前面的一切都如同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一个人如果连启蒙的《弟子规》都不知晓,就不要妄谈什么中华传统文化。销售人员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穿着打扮,气质形象,名声信誉,都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恩惠。良好的人品不仅对工作有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朋友交往也有很大好处。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销售人员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拒绝社会上一切不良诱惑,避免杜绝违法乱纪的可能,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范围。每个从业者要以这十个标准时时衡量自己——爱国,守法,敬业,护家,健身,合作,团结,公正,平等,创新。这十项标准,代表当代人的大善大德。中华传统文化里的许多典故传说,都为销售人员成长具有启发意义。如十二生肖故事里面,鼠代表善于沟通,牛代表长于坚韧,虎代表富于激情,兔代表谦于言行,龙代表志于高远,蛇代表敏于行动,马代表勇于担当,羊代表勤于学习,猴代表智于应变,鸡代表严于自律,狗代表忠于职守,猪代表仁于内心。这十二生肖动物性格,就是销售人员必备的十二种基本素质,而且其顺序排列也非常符合销售人员职业特点。关于这个方面,请看本人原作《销售人员现代圣经——十二生肖演义》。

第六:团队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伦常关系,强调团队集体作用,强调领导对下属的示范带头作用,这些都为营销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确立的做人道德标准,对销售人员招聘选拔培训也有指导意义。忠孝节义应该是考核的首要标准,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能只强调业绩说话,不看过程只看结果。这种重能力轻品德的选人用人,在实践中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品德修养的锤炼。要求市场营销必须在仁义礼智信的前提下进行。选拔团队领导,应该按照智信仁勇严五德标准。要在营销管理中贯彻中华传统文化,不是按照古圣先贤的经典制定条条框框,实施严刑峻法围追堵截,关键还是要依靠个人的修心养性,包括从领导到员工所有人。只要每个市场营销人员都能做到《弟子规》,营销管理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6篇

笔者目前所知的主要质疑者就有:杜拉克咨询执行总裁、工商管理博士郑文斌先生,著名实战销售专家俞雷先生,著名实战营销专家刘威先生,著名医药保健品策划人何坊先生,著名策划人何慕、张德明先生,等等。在中国企业界,许多人的营销实践已经突破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框架,向传统市场营销理论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和发展的挑战。

纵观中国本土营销管理专家对营销理论的论述,我们可以对他们的共识归结为以下基本观点:

一, 以科特勒、特劳特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营销实践,原因是西方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主要以美国市场情况及市场制度为背景,而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的总体市场情况与美国确实不太一样,因而断然否定西方经典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和美国拥有同样的市场实践基础这一错误观点。

二, 西方市场营销理论研究更多的是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即市场经济中营销行为的共性这一面,但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经济制度背景,及不同市场发育状况下的个性化营销缺乏关注和深入研究,是可供学习参考的“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市场营销所需要的可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活生生的完全切合中国市场营销需要的独特理论“毛泽东思想”。

三, 对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的理性人基础和均衡市场假设提出质疑,认为传统营销理论忽视了非理性人和非均衡市场的存在和它们对市场营销的巨大影响。

四, 普遍感觉到有创建中国及东方发展中国家本土化市场营销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认真仔细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并且承认这一切只不过是所有庞大理论创新工作的一个开端。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本土营销专家的理论创新工作存在以下几个大的特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不得不引起中国营销理论界和实践人士的注意,因为它们既说明了一些好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不容乐观的一面:

一, 所有的旧的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批判者和新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创建者,都是来自中国市场营销实践第一线。如,我本人及俞雷先生、刘威先生、何坊先生、何慕先生、张德明先生均在各大企业中,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实践达十年以上,而且均做过市场与销售总监以上职位,多年在中国市场上的爬摸滚打,使这群人真正了解中国市场营销的实践实战情况,亲身的体验帮助他们体会和总结出了多年实战营销的精华。

二, 除我本人在上海同济大学研修后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之外,其他理论创新者都没有专业研究所需要的高学位和真正理论研究功底,我本人也仍在继续研习,不敢以市场营销专家自居。这就造成了中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主观上很想创建一些新理论,但客观能力上不足:包括我本人在内,由于理论视野和理论研究水平有限,导致中国本土实战营销专家无法客观评价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成就和不足,也没有能力将自己个人和其他人的营销感悟和强烈体验,从灵光一闪的思想火花状态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论家层次。目前为止,只有我亲自本人撰写的《超限营销理论纲要》具有较完整和坚实的理论架构,内容包括了实战、战术、战略和哲学四大层面。但该理论文章也不完美,缺少丰富案例,语言过于理论化,失之冗长。

三, 包括我本人在内,许多中国本土营销专家在营销理论创新上存在着一个致命的误区,那就是其创新初衷都不完全是为了“追求营销真理”,科学严谨地探讨营销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个人旗帜”,为了在商业上争取咨询与培训定单。这也赞成了两大恶果:A,由于出发点和“动机不太纯”,导致急功近利,无法对传统理论的光辉成就做出适当评价,因此在研究过程和结论上都有偏执和过火之嫌。往往一味攻击旧理论,但对攻击成不成立则不管。因而颇给人以故弄玄虚、故做姿态、哗众取宠之感,结果是把本来十分出色彩的真正创新观点给淹没了。B,新理论、新概念满天飞,但缺乏比较实心实意、实事求事的功夫扎实的理论批判和理论构建。一个新理论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许多专业人士的长期努力来逐步完善,需要研究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并且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但基于商业目的的人们迫于生存压力,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营销理论真正的热爱,根本不愿也不能做到这一点。

四, 学院派在市场营销理论中国本土化研究中的缺席,导致其研究和营销教育工作越来越远离实践,其研究水平、成果和前景均不能不让人忧虑。更为可惜的是,学院派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和高超的理论功底,留在那不去参与实战派的本土理论创新,实在是一种整体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也延缓了中国市场营销理论本土化的速度和质量。这也是我们市场营销界人士不得不引起关注和思考的大问题。美国的市场营销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中国的学院教育至今还停留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情况确实让人担心。如果学院派能加入实战派理论创新的队伍里,那他们的合作将是绝配,真正成形的理论成果的出现就没有了问题。

任何的理论绝不是绝对真理,而必须与日俱进,与时俱变。对旧有经典理论的创新,是一种所谓的“扬弃”,即发展完善或自我重生,即“凤凰涅磐”。我个人认为,从严谨科学的学术角度来分析,以科特勒、特劳特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确实存在一些真正的缺点或理论空白,而这些缺点与理论空白,无疑正是中国营销理论本土化建设的真正创新点,我个人认为,只要中国本土营销人才不断在以下方面去深入拓展,中国本土化营销研究必能为世界营销理论做出真正贡献:

一, 市场营销理论的哲学理论基础研究

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完全以理性人假设和均衡市场背景假设为其基本哲学基础,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个假设并不总是可以信任。中国本土营销人士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的是:

A, 在市场营销中,理性人因素和非理性人因素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在市场营销中又各自发挥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B, 理性人因素和非理性人因素要在市场营销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什么;

C, 均衡(文化、消费能力与结构差异很小)市场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论如何转化为非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论;即本土化问题。

D, 非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论框架和核心理论原理是什么,以及非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论完整理论体系的建构;即建设本土化理论。

二, 市场营销的战略战术超限研究

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的另一大缺陷是只研究市场营销系统的完整过程,而忽视对市场营销总体思维局限及市场营销过程局部重要性的研究,因此而导致传统市场营销理论在实践中采取的更多的是,在营销的各个环节全部平均用力的战略战术。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好,在竞争性的战略战术理论上也好,平均各个环节用力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和理论前提。脱离了这些理论前提,“平均用力”原则就是成了一个错误。中国古代田忌赛马之所以能在总体劣势下成功取胜,就是利用了对方的“平均用力”错误。而田忌本人采用的则是一种超限(超越传统思维、战略战术限制和局限)理论,即以采取组合策略,“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毛泽东语),从而巧妙取胜。

我个人认为,超限营销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通过中国许多专家的努力,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市场营销理论。我本人只是有幸成为众多创立者之一,相信在众多优秀同行的积极推进之下,在短期之内,该理论就能取得突出成果。在战略战术上,我认为中国营销人士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取得突破:

A, 如何在营销的总体思维方式即战略思维方式上突破原有局限和限制,从而提出新的营销战略方法和模式;

B, 在营销要素的构成上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和各地市场的要求,在传统4P、4C、4R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营销要素,并改变各种营销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和组合结构;

C, 研究在特定的个性化市场情况下,企业如何创造性地重点用力某一个或几个营销环节,而不是全部环节上,在市场营销与竞争中取胜;

D, 丰富和发展具体的营销战术,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市场营销战略战术组合策略。

三, 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研究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第7篇

超限营销之所以引起中国众多专业营销人士的注意与共鸣,主要是因为传统市场营销理论无法解释在中国已经成功的许多营销实践,许多营销人士都在寻求和期待一种营销上的创新理论,来解决现实提出的新营销问题。

因此,许多营销人都已经从实际观察中获得了某些新的发现和见解,并且已经先后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概念和理论建议。另一方面,中国两位军事专家分析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军事名著《超限战》的广泛传播,又为正在四处寻求适当表达概念的营销人士们提供了一套极其吻合和适切的系统理论工具。

再加上最早意识到中国本土营销理论创新需要的中国营销人士们百分之一百都是中国各大企业中身经百战的实践精英,他们对于实践极其了解,并且由于不断进修,一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对于理论批判的敏感性,三个因素加在一起,终于导致真正理论高度意义上的营销理论创新成为必然事件。

超限营销完全突破了以往的把西方经典营销理论当作教条的陋习,它不仅在具体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上存在创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营销的战略层面和营销的哲学基础层面均存在真正的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思想创新。

营销哲学基础层面:

传统经典营销理论基本上是一种普遍真理性质的一般营销理论,它成熟的背景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成熟了的经济和市场背景。这些成熟了的经济体系和市场环境基本上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

一, 市场的静态和动态环境基本上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均衡状态是指总体市场中的区域差异或细分差异不存在过大的落差,市场分布和市场变化平稳;

二, 消费者已经接受完了足够的市场教育,消费习惯或观念日趋“理性”化,即消费者基本上是“理性人”,社会的消费和购买心理具有十分明显的理性特征,非理性因素日趋减少;

三, 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的市场竞争状态基本上处于较理想的“充分或完全自由竞争”状态,政府和官员也只是市场主体中的一个平等角色,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过多隐性的“垄断”特性,非“自由竞争”成分较少。

而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社会和市场,恰恰不具备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所具备的三大基本特征;典型中国经济和市场状态,具有的恰恰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相反的三大特征:

一, 市场的静态和动态环境基本上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是指,中国经济和市场由于地大物博,总体经济发展和商品市场中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或细分差异,各省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文化、市场差异,;同时市场分布和市场变化也由于处于高速变化而变成缺乏平稳性;

二,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信息上的限制,消费者中至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未经受完足够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于市场操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免疫力”,其消费习惯或观念容易被催化或催眠,社会的消费和购买心理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跟风、盲从、不理性特征,理性因素不足;

三, 中国市场基本不具备传统经典市场营销理论所要求的的较理想的“充分或完全自由竞争”状态,政府和官员更不但不只是市场主体中的一个平等角色,政府和官员更是一种另类垄断资本家,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过多隐性的“垄断”特性,非“自由竞争”成分很大。

正是由于中国市场具有以上三大特性,从而使中国市场成为了限超营销实践和理论的肥沃土地,中国一批有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杰出人物,理所当然地充当起了营销理论创新中的生力军。

营销战略层面:

超限营销的实质是突破原有陈旧的营销观念和方法体系,从思想、战略到战术、技术、技巧都提出全面创新;其实质了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局限性很强的片面性的局部观照的营销思维。

在战略上,超限营销存在五大创新:

一, 化“企业营销”为“社会营销”。传统营销理论强调营销必须充分调动起本企业所能拥有的营销资源,眼光只停留在自己企业能力内部;而超限营销则放眼全局全社会,思考和提倡的是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好企业自己所有的资源,更是强调要拓宽思想,思考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充分调动起企业外部的全社会的资源,共同为企业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目标服务;从而使企业的营销能力和营销效果有可能产生“乘数”效应而放大无数倍。

二, 化“无限目标”为“有限目标”。传统经典营销理论强调市场营销要全面全过程均衡用力,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境界的“平衡全能营销”理论,即要求企业在所有营销环节“全面推进”;但在中国,事实上许多企业仍然只是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平衡营销”所要具备的全面营销能力。而中国企业能力的不足却导致了中国企业在营销战略思想上的创新。超限营销理论强调的是缩小并聚焦于核心目标,集中企业所有优势资源重点攻击某一核心或局部目标,“以点带面”,“点燃星星之火(营销关键点、环节)带动营销大局”,从而以较小的营销成本,获得较大的营销业绩。

三, 化“有限手段”为“无限手段”。正是由于以往营销思维的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或市场背景下,许多可用的营销手段一直被排除在传统营销视野之外,间或有人运用也不能引起人们充分的注意,因此大大缩小了营销策略和技巧的丰富性。而超限营销则恰恰相反,它提倡的是大胆突破、大胆创新,只要是不违背基本商业道德的营销策略,都可以纳入正当营销武器的范围,从而大大拓宽了营销策略的深度和广度,以已经僵化了的市场营销注入了新活力。

四, 化“整合营销”为“全维营销”。整合营销谈的中企业如何将所有营销活动纳入或形成一个整体,其目光主要集中在企业如何整合内部资源和企业营销行为上;而超限营销则超越其“整合”概念的狭隘性,提出企业不仅应该整合好企业内部资源和所有营销行为,更是应该整合好“所有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和活动”,将其转化为为企业所用的“社会营销资源和行为”,从而把营销的维度发挥到极致:所有可用于营销的东西全部被“营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