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旅游的优势(合集7篇)

时间:2024-04-08 17:44:55
智慧旅游的优势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1篇

一、智慧旅游及其优势

(一)智慧旅游

通过大量的参阅文献和田野调查我们发现,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在学习并无定论,一般而言是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城市的理念而提出的。在这里谈到的智慧旅游,多数指的是在,地区旅游路径的规划过程当中,引入信息技术的理念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来助力旅游城市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总体提高,当前在我国,旅游业正在面临着升级换代和转型的当口。与传统的参观市的旅游业相比,新时期的旅游者更关注旅游过程当中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加关注旅行的过程当中能够为自身的成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做作出的有益贡献。以此为前提,市场的转型为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和旅游市场的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思考课题。

(二)智慧旅游的优势

相比于以往的偏向于实体产业的旅游方式智慧旅游的优势体现在智慧性和舒适性两个层面。

1、智慧性,指的是智慧旅游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结合信息技术,开发出适用于客户使用的流线型前端,让用户通过网络搜索app下载等方式获得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规划和相关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指引,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来帮助用户获得更多更好的旅游体验。

2、舒适性,强调的是在只会旅游实行的过程当中,游客能够通过下载和使用旅游周边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来获得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能够大大提高游客的舒适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对于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有着更加深刻的要求,在这样情况之下,唯有改革以往的粗放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更加关注旅游者个人的内心需求,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升级发展。

二、基于智慧旅游优点和特点的创新分析

由上可知,在新时期,智慧旅游能够为旅游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的可能,也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新的增长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面临调整转型的当口,正视过智慧旅游的意义和价值,针对智慧旅游发展过程当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应该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去着力解决。

(一)重视互联网平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将实体经济发展与互联网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要义。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当中,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对于旅游业的助力应该被列入核心的发展计划,重视互联网平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1、应该重视与旅游业相关的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围绕用户在旅游过程当中的种种需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基于良好用户体验的实现,应该着眼于用户在旅行过程的当中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需求,来进行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在APP、客户端的等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用户在旅游过程当中的需求的一过性的,因此应该从提供服务的时效性等方面着眼,以适应用户的需求。

2、应该在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强调旅游地方品牌的建立。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商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试图功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来进行商业版图的扩展,依托于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包括“去哪儿”、“携程”等旅游网站正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智慧旅行服务,这些公司也由此成为了智慧旅游商业化运营过程中的受益者,不过应该认识到,政府和地方旅游品牌才是这些商业旅游线上运营的实体依托,政府和相关的旅游主管部门因该考虑在这个过程当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出去,务必要防止“为别人做嫁衣裳”情况的出现。

(二)强调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应该认识到,发展智慧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游客服务的,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周边配套设置的开发问题上,应该重视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服务的增值增效作出有益的贡献。

1、应该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里谈到的智慧旅游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是依托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有机配合来实现的。在智慧旅游的整体建设构架和计划当中,应该着重考虑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考虑到智慧旅游的实现过程当中需要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无线技术的有机配合,因此可以考虑在旅游地实现wifi全覆盖,以保证游客在进行旅游的过程当中能够时时接受互联网服务。

2、应该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的总体设计。应该着眼于用户旅游过程中生活品质的提高这一中心,重视和强调旅客在旅游过程当中的主体感受,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智慧旅游服务。具体而言,在智慧旅游设计构架的当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省钱经济为目的的景点的设置,而是要着眼于用户自身享受的需求。这也是着眼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的现实情况所作出的结论

三、结语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2篇

[关键词]大连; 会展旅游; 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55-03

一、相关概念阐释

1.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会议、研讨、论坛、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招商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经贸合作、沟通信息、观光旅游及进行文化交流,带动交通、旅游和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产品角度分析,会展旅游是在城市框架支撑下,以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互动为基础,把会议展览作为主要吸引物,依托旅游资源,吸引会展参与者前往会展举办地通过吃、住、行、游、娱、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获取一定收益,同时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

2.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将云计算、物联网、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把旅游物理资源、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智慧旅游的本质是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以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高标准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经过有针对性的开发,为消费者和相关产业提供一个应用新型服务及产品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从应用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运用智能技术将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优化旅游资源、完善行业行政监管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集群。

二、大连发展会展旅游业的优势

1.旅游交通条件优越

大连是东北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的会展中心,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航线总数达163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75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是中国主要集装箱海铁联运和海上中转港口之一。大连优越的旅游交通环境推动了大连会展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给大连会展旅游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旅游资源丰富

大连城市环境绝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并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使其拥有美丽的滨海风光、独特的广场文化和时尚浪漫的城市风格等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3.具有丰富的办展经验

1996年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落成,标志着大连会展业正式起步。大连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1996―2000年短短四年间,培育出十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专业性国际展会。近年来,大连会展业着力于会展品牌建设,进一步向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了“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大连国际工业展览会”“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一系列品牌展会。大连也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新锐城市”“中国会展城市最佳管理奖”“中国会展业会展城市最佳办展环境奖”“中国会展业十佳会展城市”等称号。

4.基础设施完善

大连目前拥有不同规模的展览场馆5个,室内展览面积127900平方米。作为大连主要承办展会的世界博览广场与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位置相邻,共同坐落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大连星海金融商务区。其中,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是集展览、会议、旅游、餐饮和商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展馆,配套设施完全采用智能化管理,功能齐全。在会议场馆方面,2012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是大连最大的会议中心,座落在大连东港商务区,占地面积4.3公顷,总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共有大小会议室34个,能够满足20人―2600人不同规模的会议、宴会、演出、新品和公司活动等多功能服务需求。

5.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1996年以来,大连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会展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大连市共举办展会92个,展出面积107万平方米。2014年大连举办各类展览会95个,全年展出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都略高于2013年。目前,在会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连会展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呈快速发展趋势。2007年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成功举办后,使大连会议产业的层次大幅提升。截至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已在大连连续举办4届,大连酒店、交通、电信等相关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高,加快了大连与国际会议经济接轨的步伐。

6.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

对于大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大连政府一直给予有力的扶持。2010年,大连首次将会议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2月,大连确定“以东港中央商务区、星海湾会展商务区、普湾新区国际会展城、小窑湾商务区为核心,积极承办大型高端国际会议,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会议经济和展会经济。同时,大连市政府一直保持与国际会展名城的合作,积极对外宣传并着力打造大连的国际化会展旅游城市形象,显示出大连政府对会展旅游经济的高度重视。

三、大连会展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会展旅游品牌建设滞后

近年来,大连会展旅游品牌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展会存在主题雷同、缺乏创新、展会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弱。目前,大连品牌展会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但存在服务单一、互动性不强、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大连会展品牌对发展智慧旅游的条件利用不充分,通过“互联网+”模式加强展会信息服务功能的意识薄弱,使得大连会展旅游品牌信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吸引力和影响力降低,使大连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和市场化道路阻碍重重。

2.综合配套服务落后

大连的城市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健全、交通便利、会展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良好,并且早已开始了“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大连旅游服务资源,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旨在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智慧旅游服务,同时带动大连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大连的展览会或是会议将参展商、观众和与会者推向旅行社、酒店、商场和航空公司等服务企业时,相关企业往往被动接待,没有体现出会展服务企业应有的行业敏感性和主动性,缺乏对智慧旅游平台的重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导致会展旅游配套服务跟不上,这直接影响到会展旅游中游客的消费范围和消费水平,从而最终影响到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大连市政府虽然就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至今未出台关于会展旅游的法律法规,导致有关部门对办展资格审批、展会质量监管、参展商诚信度调查等工作力不从心。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出现举报和反馈渠道不畅通,以及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出现监管漏洞。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现代化监管模式,排除各种不正当干扰和竞争,是会展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4.缺乏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大连拥有25所高校,其中不乏像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的院校。据调查,截至目前,大连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只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所,会展专业毕业生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会展专业资格认证培训机构少、培训费用高,使得大连一直未能有效开展会展资格认证培训。会展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大连智慧旅游建设和会展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大连会展旅游业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开发专业会展APP,创新会展旅游信息服务

目前,“互联网+”模式逐渐在各个行业开启,会展品牌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进而提升影响力。展会活动参加者有五个基本需求:了解市场信息、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结识业内人士、达成交易和寻求合作机会,这五个需求都要求获取有效的信息。而展会主办方的目标则是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有效信息和建立高效率信息传递渠道。传统的展会模式对信息的传递能力有限,使展会作为信息传递平台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进而使展会质量大打折扣,失去对展会参与者的吸引力,降低展会的影响力。

APP具有便携、使用普遍和多媒体的特点,进行信息交流时可中断或留存,信息传播时空范围大。开发会展APP,利用其信息集散功能和沟通拓展功能,可以实现展会现场线上线下双层沟通,弥补展会现场信息传递有限的缺陷,提高办展质量。另一方面,在展前和展后可以利用APP了解客户具体需求,维持客户关系,推送展会有关信息等,展会活动的效益将不局限于展会期间,展会影响力会持续扩大。大连会展旅游品牌要做大做强,不仅要创新展会主题,还要利用互联网创新成果,开发专业会展APP,在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优势,创新展会服务,提高展会质量及参展满意度,提升大连会展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2.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会展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大连自2011年申请成为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后,就开始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针对会展旅游配套服务落后问题,除加强与有关企业合作之外,更应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添加会展旅游模块,通过数据共享,加强会展场馆、旅行社、酒店、景点、票务、文化娱乐和支付等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提高操作效率。同时,通过智能终端对游客进行精准营销,并重点加强票务、支付和预定等电子商务方面的互动服务。通过智慧平台和智能终端,积极引导游客进行游览观光、餐饮住宿和交通等消费,既能够增加相关企业的收益,又有助于提升会展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促进会展旅游业发展。

3.完善会展旅游法律法规,实现监管智慧化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使其健康发展,首先要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其次需要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智慧平台的建设,建立基于政府背景的智慧化共享体系,一方面游客通过外网可以共享会展、旅游和酒店等会展旅游相关企业及工商、从业许可等信息,另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网络窗口对参会参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违规现象及时进行举报。政府可利用智慧平台进行审批和备案等工作,既可节省办公成本,又可提高办公效率。

4.加快培养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无论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还是会展旅游业发展方面,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始终是制约大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大连应在高校中选择合适的学校增设会展旅游相关专业,加快会展策划管理和会展服务人才的培养。会展企业要重视对会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外派职员到国内外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学习,也可以聘请会展旅游方面的专家开展相关讲座,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水平。其次,大连要重视导游、酒店管理、会务、翻译、营销和物流等会展旅游配套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三,大连要努力创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会展人才来大连发展,以促进大连会展旅游业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大连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6):100-101.

[2]高欣.大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5):137,139.

[3]樊蓉.物联网催生智慧会展新模式[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60-61.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3篇

2095-3283(2015)12-0055-03

一、相关概念阐释

1.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会议、研讨、论坛、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招商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经贸合作、沟通信息、观光旅游及进行文化交流,带动交通、旅游和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产品角度分析,会展旅游是在城市框架支撑下,以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互动为基础,把会议展览作为主要吸引物,依托旅游资源,吸引会展参与者前往会展举办地通过吃、住、行、游、娱、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获取一定收益,同时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

2.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将云计算、物联网、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把旅游物理资源、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智慧旅游的本质是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以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高标准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经过有针对性的开发,为消费者和相关产业提供一个应用新型服务及产品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从应用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运用智能技术将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优化旅游资源、完善行业行政监管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集群。

二、大连发展会展旅游业的优势

1.旅游交通条件优越

大连是东北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的会展中心,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航线总数达163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75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是中国主要集装箱海铁联运和海上中转港口之一。大连优越的旅游交通环境推动了大连会展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给大连会展旅游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旅游资源丰富

大连城市环境绝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并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使其拥有美丽的滨海风光、独特的广场文化和时尚浪漫的城市风格等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3.具有丰富的办展经验

1996年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落成,标志着大连会展业正式起步。大连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1996―2000年短短四年间,培育出十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专业性国际展会。近年来,大连会展业着力于会展品牌建设,进一步向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了“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大连国际工业展览会”“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一系列品牌展会。大连也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新锐城市”“中国会展城市最佳管理奖”“中国会展业会展城市最佳办展环境奖”“中国会展业十佳会展城市”等称号。

4.基础设施完善

大连目前拥有不同规模的展览场馆5个,室内展览面积127900平方米。作为大连主要承办展会的世界博览广场与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位置相邻,共同坐落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大连星海金融商务区。其中,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是集展览、会议、旅游、餐饮和商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展馆,配套设施完全采用智能化管理,功能齐全。在会议场馆方面,2012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是大连最大的会议中心,座落在大连东港商务区,占地面积4.3公顷,总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共有大小会议室34个,能够满足20人―2600人不同规模的会议、宴会、演出、新品和公司活动等多功能服务需求。

5.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1996年以来,大连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会展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大连市共举办展会92个,展出面积107万平方米。2014年大连举办各类展览会95个,全年展出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都略高于2013年。目前,在会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连会展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呈快速发展趋势。2007年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成功举办后,使大连会议产业的层次大幅提升。截至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已在大连连续举办4届,大连酒店、交通、电信等相关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高,加快了大连与国际会议经济接轨的步伐。

6.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

对于大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大连政府一直给予有力的扶持。2010年,大连首次将会议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2月,大连确定“以东港中央商务区、星海湾会展商务区、普湾新区国际会展城、小窑湾商务区为核心,积极承办大型高端国际会议,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会议经济和展会经济。同时,大连市政府一直保持与国际会展名城的合作,积极对外宣传并着力打造大连的国际化会展旅游城市形象,显示出大连政府对会展旅游经济的高度重视。

三、大连会展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会展旅游品牌建设滞后

近年来,大连会展旅游品牌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展会存在主题雷同、缺乏创新、展会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弱。目前,大连品牌展会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但存在服务单一、互动性不强、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大连会展品牌对发展智慧旅游的条件利用不充分,通过“互联网+”模式加强展会信息服务功能的意识薄弱,使得大连会展旅游品牌信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吸引力和影响力降低,使大连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和市场化道路阻碍重重。

2.综合配套服务落后

大连的城市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健全、交通便利、会展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良好,并且早已开始了“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大连旅游服务资源,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旨在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智慧旅游服务,同时带动大连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大连的展览会或是会议将参展商、观众和与会者推向旅行社、酒店、商场和航空公司等服务企业时,相关企业往往被动接待,没有体现出会展服务企业应有的行业敏感性和主动性,缺乏对智慧旅游平台的重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导致会展旅游配套服务跟不上,这直接影响到会展旅游中游客的消费范围和消费水平,从而最终影响到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大连市政府虽然就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至今未出台关于会展旅游的法律法规,导致有关部门对办展资格审批、展会质量监管、参展商诚信度调查等工作力不从心。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出现举报和反馈渠道不畅通,以及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出现监管漏洞。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现代化监管模式,排除各种不正当干扰和竞争,是会展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4.缺乏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大连拥有25所高校,其中不乏像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的院校。据调查,截至目前,大连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只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所,会展专业毕业生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会展专业资格认证培训机构少、培训费用高,使得大连一直未能有效开展会展资格认证培训。会展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大连智慧旅游建设和会展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大连会展旅游业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开发专业会展APP,创新会展旅游信息服务

目前,“互联网+”模式逐渐在各个行业开启,会展品牌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进而提升影响力。展会活动参加者有五个基本需求:了解市场信息、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结识业内人士、达成交易和寻求合作机会,这五个需求都要求获取有效的信息。而展会主办方的目标则是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有效信息和建立高效率信息传递渠道。传统的展会模式对信息的传递能力有限,使展会作为信息传递平台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进而使展会质量大打折扣,失去对展会参与者的吸引力,降低展会的影响力。

APP具有便携、使用普遍和多媒体的特点,进行信息交流时可中断或留存,信息传播时空范围大。开发会展APP,利用其信息集散功能和沟通拓展功能,可以实现展会现场线上线下双层沟通,弥补展会现场信息传递有限的缺陷,提高办展质量。另一方面,在展前和展后可以利用APP了解客户具体需求,维持客户关系,推送展会有关信息等,展会活动的效益将不局限于展会期间,展会影响力会持续扩大。大连会展旅游品牌要做大做强,不仅要创新展会主题,还要利用互联网创新成果,开发专业会展APP,在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优势,创新展会服务,提高展会质量及参展满意度,提升大连会展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2.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会展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大连自2011年申请成为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后,就开始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针对会展旅游配套服务落后问题,除加强与有关企业合作之外,更应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添加会展旅游模块,通过数据共享,加强会展场馆、旅行社、酒店、景点、票务、文化娱乐和支付等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提高操作效率。同时,通过智能终端对游客进行精准营销,并重点加强票务、支付和预定等电子商务方面的互动服务。通过智慧平台和智能终端,积极引导游客进行游览观光、餐饮住宿和交通等消费,既能够增加相关企业的收益,又有助于提升会展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促进会展旅游业发展。

3.完善会展旅游法律法规,实现监管智慧化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使其健康发展,首先要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其次需要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智慧平台的建设,建立基于政府背景的智慧化共享体系,一方面游客通过外网可以共享会展、旅游和酒店等会展旅游相关企业及工商、从业许可等信息,另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网络窗口对参会参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违规现象及时进行举报。政府可利用智慧平台进行审批和备案等工作,既可节省办公成本,又可提高办公效率。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4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对策

1引言

自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后,江苏、北京、厦门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目前,支撑智慧旅游的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相关政策环境日益优化,打造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秦皇岛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的7%左右,要实现“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秦皇岛市务必要走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前列,全面提升秦皇岛旅游的信息化水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对于提高秦皇岛市的旅游管理水平、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营销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2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优势分析

2.1秦皇岛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业完善

秦皇岛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集中了山、海、关、城、湖、温泉、湿地等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4家(36处),星级饭店56家,全市共有旅行社201家,拥有各语种导游人员2346人,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化试点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等一系列称号。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备,秦皇岛已逐步成为京津、东北、俄罗斯、日、韩等旅游市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2.2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客源丰富

秦皇岛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紧邻北京、天津、唐山、辽宁等城市,交通非常发达,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京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承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秦沈客运专线、京哈铁路、津山铁路、大秦铁路、津秦客运专线五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并有多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为游客选择自助和自驾旅游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2.3政策支持,技术助推

政策支持“旅游兴市”战略为秦皇岛提升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持。2015年6月3日,秦皇岛市政府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及经济转型,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及便利群众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这必将为秦皇岛传统的旅游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我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3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劣势分析

3.1智慧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以通信网落、互联网网络、与计算平台、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他们是智慧旅游海量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的通道。秦皇岛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从2013年初开始,到2014年9月1日,秦皇岛“智慧城市”正式上线,秦皇岛智慧城市第一期项目建设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智慧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市民一卡通等信息惠民领域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还在建设过程中。

3.2中小旅游企业参与程度低

智慧旅游的应用功能涉及到旅游行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在每一方面都涉及到旅游信息的、传输、接收、管理、数据挖掘、辅助决策、信息等多个环节,但是目前秦皇岛市中小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资金短缺,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是秦皇岛市发展智慧旅游的一个障碍。

4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机遇分析

4.1云计算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成熟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是智慧旅游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已经具备,智慧旅游进入建设阶段。

4.2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运用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劲硬件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智能移动终端蓬勃发展。据工信部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其中移动通话业务和短信业务成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手机上网流量贡献超8成。

4.3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秦皇岛市旅游者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尤其是自助游游客和自驾游游客数量增多,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游客需要实时实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也昭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

5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挑战分析

5.1网络旅游信息安全影响游客对智慧旅游的信心

由于智慧旅游需要大量信息来支撑,旅游信息中包含大量有关游客的重要信息(比如位置、身份、消费记录等),这些信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消费信心,也会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发展。

5.2信息弱势群体依然大量存在

由于智慧旅游系统的使用,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信息操作能力和使用能力,但是截止到2014年低,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仅2.17亿,4G用户总数刚刚超过9700万户,达9728万户,虽然手机支付用户增长快速,但是相比于36.3亿人次的国内旅游人数还相差甚远,所以我国在信息获取渠道少,信息化技能低,在使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上处于劣势的群体还是大多数的,这也是智慧旅游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障碍之一。

6秦皇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对策

6.1继续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信息的应用水平

在光纤覆盖密度、移动电话装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下一代广电网络覆盖率、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传感终端与网络建设投资额、环境质量自动化检测率和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秦皇岛市的信息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在互联网普及、数字电视入户、移动终端普及、互联网使用成本和家庭电脑拥有量上进一步提升公众信息的应用水平。

6.2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平台,推进中小旅游企业

对于中小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资金有限、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应投资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平台,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服务,为其节省信息化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吸引中小旅游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参与城市的智慧旅游建设中来。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5篇

一、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理念并开展相关项目建设,随后江苏省各级政府和相关旅游行业将如何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作为旅游产业转型的重点工作。2011年镇江市建立了挂靠国家旅游局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为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率先提供了示范。镇江“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实施建设之后,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7市迅速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并联合其他兄弟城市从城市智慧旅游逐步向城市群、区域性智慧旅游发展,形成点、线、面、网的连接和结合。《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江苏省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5A级景区、半数4A级景区达到智慧景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

截至2012年7月,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

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所取得的成果却相当显著,智慧旅游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无疑将成为旅游业转型的必然方向,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缺陷,但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势必会得以解决。

二、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战略联盟建立。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江苏省以其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智慧旅游是以实现旅游服务信息化,为游客提供品精质优的旅游体验为目标,其基础就是要有多类型的旅游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并整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才能为智慧旅游的开展提供动力。同时,2011年南京、苏州、常州等7市率先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这一战略联盟的形成给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水平、政策颁布,经济支持等方面都一直走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的前沿,为其他城市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供了珍贵参考,成为信息化旅游时代构建的良好范本。

2.潜在市场广阔,信息科技水平高。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为基础的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使人们生活更便捷的重要途径。信息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使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江苏省作为智慧旅游的先行城市也一直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虽然智慧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智慧旅游所拥有的潜在客源市场相当广阔。

(二)劣势分析

1.智慧旅游认知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人们对智慧旅游理念的认识不足和理解偏差对智慧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制约。从旅游者角度来看,如果对智慧旅游缺乏理解以及概念不清,就很难促使人们产生主观能动性。从旅游地方面来看,策划智慧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活动、生产旅游产品的前提就是要对智慧旅游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盲目跟风。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2.产品同类化严重,缺乏相关人才。由于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热点,各城市为快速争取市场,忽视现状,盲目跟风,大量劣质的智慧旅游产品充斥着旅游市场。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无疑成为各旅游城市效仿的对象,智慧旅游产品同类化的现象更严重。同时,由于智慧旅游的科技发展需求,对其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相比于传统旅游活动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江苏各级政府对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等方面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对智慧旅游的一些重要研发还没有给予大力支持,导致相关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智慧旅游发展的脚步。

(三)机遇分析

1.旅游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各级政府政策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支持,而江苏省旅游经济形势良好,为智慧旅游的全面建设创造了机遇。现今,关于发展智慧旅游的相关政策纷纷出台,很多重要的政府规划文件也将智慧旅游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到2012年10月,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均开展了智慧旅游的试点和建设。目前,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而《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也意味着规划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

2.旅游产业信息化的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旅游者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旅游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智慧旅游的发展要紧抓旅游产业信息化以及旅游者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一机遇。

(四)威胁分析

1.智慧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对于江苏省而言,智慧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江苏省周边省市如浙江、上海、安徽等,这些省份的旅游产业都比较发达,在整个华东地区的知名度也较高,特别是浙江省近几年智慧旅游的发展,其成果相当显著,西湖景区已基本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加上自身旅游资源丰富,信息化基础良好,科技水平较高等优势无疑给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2.技术生命周期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漏洞。对于智慧旅游而言,技术理所当然是核心部分,然而技术存在一定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同时,随着智慧旅游平台的构建,在激烈的竞争中,其核心技术和创意项目势必会遭到竞争对手侵权的威胁,如何强化这种创新型服务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自身的创新速度和能力,防止对手的不良侵权,避免项目产品的轻易复制,也是智慧旅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一)一体化战略

在“智慧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一体化服务宣传平台有利于集中各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一站式的旅游服务模式可以向游客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相关的智慧旅游反馈系统也能及时将游客的意见进行反馈与分享,给旅游者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同时,一体化服务宣传平台的建立可以集中宣传江苏智慧旅游品牌,推广江苏整体的旅游形象,避免信息多而散乱导致旅游者无法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

(二)高品质战略

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今天,各地的旅游特色也逐渐被淡化,盲目跟风、概念炒作导致旅游产品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各旅游地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就要集中力量开发高品质的智慧旅游产品,在紧扣当地的旅游特色,利用资源优势,避免盲目跟风以及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丰富旅游项目类型,积极创新,打造特色智慧旅游品牌。

智慧旅游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这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江苏要尽量加强智慧旅游发展时期的管理力度,各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做好旅游政务信息及建议反馈工作,从政务服务方面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差异化战略

江苏省的旅游项目大多以传统文化旅游为主,基本上是以导游讲解文化历史知识、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为主,游客缺少亲身体验,旅游新鲜度难以提升,而在科技水平较为发达的今天,应该突破这一障碍,运用科技力量丰富游客体验形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在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同时,打造特色项目、特色产品、特色路线,扬长避短,凸显自身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6篇

【关键词】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

一、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

陈传康教授定义区域旅游为“是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点的旅游空间,即各种类型的旅游区以吸引旅游者在一定区域内旅游”。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打破行政体制和区划的限制,包括湖南省西部的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5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管辖区域,国土面积964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5%。大湘西区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总量占湖南省的41%,有70余处被评为部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占湖南省的43%,有张家界、~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门山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据湖南省政府文件《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整合和优化旅游系统各个要素的配置,这种区域旅游合作是提高该区域范围内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以便获取最大综合效益的旅游经济行为。

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是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探寻区域旅游的合作路径。智慧旅游是借助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等在旅游者个人体验、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产业发展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系统化整合和开发了旅游的物理资源和相关信息资源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湖南省已有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县等19个地区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湖南省住建厅还将督促试点城市集中力量完成数字城管、数据平台、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等多项建设任务,总结试点经验并推广成熟技术。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是对智慧旅游的推进。

二、构建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

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就是构建一个将旅游圈内的各个地区基层智慧平台处理过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个地区智慧旅游平台的综合性数据处理中心。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大湘西旅游圈中经济地位较强,在人才配置上也具有优势,所以具有整合各地区旅游资源,并根据各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各自发展旅游的策略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由此提出最适合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旅游线路的能力,选择张家界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基地。如图1。

图1 综合数据处理平台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研究

(一)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指通过建立区域内各地旅游景点的旅游信息数据通道,将大湘西旅游圈内各地的酒店、游客集散中心、交通部门、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各大旅行社等数据联网,实现圈内各地旅游数据信息的共享。在张家界市综合数据中心共享各个地区的服务信息,游客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制定合理的出游计划。例如采取自驾游出行的游客就可以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网实现异地租车还车。此外,各景点在酒店、旅行社、旅游部门等数据信息方面的共享、合作将势必增加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吸引力。

(二)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通过推出可以在大湘西旅游圈区域内通行的旅游一卡通,针对散客开发自驾游的产品,引导游客采用多种旅游方式,积极引导游客开展深度体验休闲旅游。同时,开发具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区域特色的合作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实现在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各景点进行异地租车还车,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游客数量。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是将大湘西旅游圈内较强互补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圈内特有的旅游产品。通过网络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搭建、智慧旅游形成并强化区域优势。通过分析各景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优势和劣势互补的旅游线路。(如:整合湘西旅游资源,立足湘西红石林、芙蓉镇景点圈形成的“第三极”,整合凤凰、张家界等大湘西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集群,以及创意湘西货,并通过旅游带动精准扶贫、开发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主推深度游、定制游、达人伴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使得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能够和谐平衡发展。

(四)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通过整合大湘西旅游圈的线上线下旅游资源,集合信息查询功能、提供旅游促销优惠实时信息、制定个性化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局政务信息为一体,建立大湘西旅游圈旅游资源数据平台,使游客通过平台能快捷方便地查询大湘西旅游圈内各景点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打造成能够及时收集各景点的最新的旅游市场营销信息,并根据游客之前收集信息的痕迹动态分析游客的最直接需求,整合各景点有用的信息,制定出符合游客需求的营销信息推送给有需求的游客。如此,能方便游客在收集信息中节约时间,快速锁定目标,更有助于各景点的旅游产品进行有效地推销,这种整合营销也能达到各景点优势互补,带动相对弱势景点旅游的推销。

智慧旅游的高效率信息收集和传递,满足了游客个性化要求,将智慧旅游运用到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当中是湖南旅游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是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实现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刚,童隆俊,金卫东等.智慧旅游:南京之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06.

智慧旅游的优势第7篇

一、研究背景

(一)“互联网+”概念

2015年两会期间,“互联网+”这个新兴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会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互联网+”指将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改变各元素之间传统的连接关系,创造产业发展新动力。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面对产业发展新路径,各行各业都在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产业结构,突破发展瓶颈,开拓产业发展新模式。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标志着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

(二)“智慧旅游”概念

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等社会群体的交互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地球”扎实落地的基本支柱,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则是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高新技术,主动感知旅游者需求,通过移动终端推送信息,在旅游各个方面实现智慧化。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使旅游业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二、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收入在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据统计,2014年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逐渐被人们认识,改革旅游产业模式、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各地共同的计划和目标。2011年以来,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号召,河南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智慧旅游”建设。在政府的指导下,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我省“智慧旅游”建设初见成效。

(一)智慧政务

河南省旅游局官方网站“河南旅游资讯网”,以“心灵故乡,老家河南”为建设主题,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其中“河南旅游政务”板块,将省内旅游新闻、各地市旅游政务动态、政府规划计划、旅游政策法规等信息及时,保证政务透明化、公开化,受社会各方监督。同时,网站分地市进行导航,方便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市的旅游政务状态。网站设置在线办事、公共服务、交流互动等功能,方便与群众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政府的行为模式,简化了群众办事流程,使旅游政务实现智慧化,同时也便于旅游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二)智慧管理

洛阳市作为国家旅游局确定的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智慧旅游方面走在了河南省的前端。近年来,洛阳市强力推进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先后有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旅游车辆GPS运行监控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15个智慧旅游项目投入运行。旅游管理部门通过云数据平台建设收集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做到“游前预防、游中监控、游后反馈”。

(三)智慧商务

河南省首个智慧旅游网络平台――“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河南省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内容包括景区门票、特色酒店、自由行、游记攻略等。该平台向游客介绍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地市的特色景点,结合旅游者旅游时间、预算、身份等各种信息推荐特定的旅游线路,出售具备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支持在线预订支付景点门票、酒店等,适时推出特价线路,是河南省旅游电子商务的搭建的重要组成部门。

河南省旅游局搭建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鼓励企业通过新媒体进行销售。同时与第三方旅游营销企业紧密结合,推进旅游智慧商务发展。

(四)智慧服务

河南省着力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智慧化设施。以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石窟为例,景区实现免费的无线WIFI、3G信号全覆盖、手机扫码购票、扫码入园、语音导游、景区导航等智慧化功能,使游客免去排队烦恼,实时查询景区内情况。据悉,“互联网+智慧龙门”上线20天,就帮助13000位游客购买了门票,而龙门石窟微信公众号每天增加粉丝9000人,平均每天超过12万次点播语音讲解。

2016年1月19日,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经验交流会暨2016年河南省“旅游创新工程”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的经验和不足,着重强调做好“互联网+”智慧旅游这个大课题。目前,全省上下都把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产业改革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三、河南省智慧旅游SWOT模型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基于对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的了解,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智慧旅游进行分析。

(一)优势

1、政府主导,尊重市场

河南省智慧旅游工程由政府主导,在政府的推动作用下开展各方工作。从而保证全省一盘棋,有利于统筹安排和整合资源,实现多个领域部分的统一协调,减少重复建设和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为了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河南省旅游局专门召开了智慧旅游营销培训、智慧旅游项目对接会、招商洽谈会等,启动河南旅游公共服务信息联播平台工程的建设,为省内各市提供服务。由于智慧旅游工程涉及面广,资金投入量大,前期资金回报率低,为保障河南省智慧旅游建设顺利进行,我省以政府资助为主,以企业支出为辅。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尊重市场规律,避免过分干涉,以企业参与为主。

2、基础扎实,平善

智慧旅游的技术变革需要运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遥感技术、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在具体应用层面需要建立门户网站集群、手机二维码、电子优惠券等。

为此,我省各市、各旅游部门注重夯实基础,积极与相关的网络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中央管理平台和各项旅游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监控系统,搭建在线智慧旅游云平台等。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之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监管与营销模式,旅游业发展呈良好态势,为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

1、智慧旅游发展不平衡

洛阳市、郑州市作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智慧旅游发展方面起步较早,较其他城市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省内其他地市智慧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无法保持统一步调。这对全省建设智慧旅游大系统、信息采集处理、信息沟通等方面造成了很大困难。只有全省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信息互联互通,并有效避免信息的孤岛化和碎片化。因此,我省仍需以试点城市和试点景区为样板,加快智慧旅游的论证和扩展,最终实现整体智慧化改造。

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河南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缺乏,市场利用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旅游公共场所通讯网络未全面覆盖;游客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状况时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机构反应速度较慢;虚拟体验旅游建设不完善。据调查,截止2015年底,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三家景区将虚拟体验旅游以一种嵌入式的模块显示在景区网站中,使游客能够实现在线虚拟体验旅游;其余景区在其门户网站上只能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或图片浏览。

智慧旅游建设重点不是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而应该体现在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机会

1、政策支持、试点城市

自2011年“智慧旅游”提出以来,业界十分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将2014旅游年主题定为“中国智慧旅游年”,确定一批试点城市作为智慧旅游发展先锋。洛阳市、郑州市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设模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试点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我省智慧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游客“散客化”趋势明显,市场需求量大

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环境每况愈下,旅游需求呈上升趋势增长。旅游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游客对旅途过程中便利性、快捷性的要求不断增加。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明确表示“取消导游必须经旅行社委派”这一政策,要求提高导游执业自由度,降低了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性,游客“散客化”趋势明显,对智慧旅游项目的依赖性增加。

(四)威胁

1、旅游资源知名度低,替代性高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统一整合,特色不明显。知名度整体较低,与周边各省份旅游资源相似度高,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例如: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与西安旅游资源结构相似,容易造成大量客流损失。云台山作为省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项目,近年来受到来自五台山、华山等知名景区的影响,导致客源分流。

2、涉及面较广,难以形成统一的利益整体

智慧旅游建设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种信息数据库、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等建设,甚至包括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虽然其成果福利能够被整体游客和当地社群共享,但是建设经费显然不菲,投资回报率低。这其中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与配合,难以形成统一的利益整体。一旦利益分配不均,任何一方在这个过程中反应迟缓或退出,都会使智慧旅游建设无法顺利开展。

四、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面对日益庞大的智慧旅游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一定要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本文对我省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牵头,推进旅游企业转型

智慧旅游催生着旅游产业的巨大变革,企业转型是否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决定着企业生存。

旅游企业在“智慧旅游”冲击下,正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一些大型旅游企业和景区能够凭借强大的资源实力进行全方位智慧化改造,采用电子门票、APP自助掌上服务、客流量监控等提升旅游体验。但是,对多数中小型旅游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客源流失压力非常大,进行智慧化建设成本较高,自身无法完成。由政府主导,对中小旅游企业进行整合,鼓励企业合并重组,使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进行智慧化建设。鼓励旅游企业进行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变通,提高旅游企业智慧化建设意识和水平。

(二)平衡各地市发展

我省需要尽快编制统一的智慧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为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各地旅游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支持智慧旅游发展政策。另外,各地市要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利用周边旅游企业资源。例如:相近地市旅游企业通过对客流量和景区承载力的分析,对客源进行分流,通过借助其他旅游企业的营销平台进行推广,不仅有利于提升游客出游满意度,同时拉动一片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平衡各城市之间发展。

(三)建立利益共同体

在旅游产业建设过程中,四川省首次提出城市群同城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融合。为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提出要积极培育现服务业――旅游产业,以智慧旅游模式形成区域网络化发展形势,加快城市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省可以借鉴这一发展创新点,在城市群同城化建设过程中,集中各地市优势资源,结为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智慧旅游。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包罗万象的旅游产品,突出特色,进行整体营销;也可以把同类旅游资源归类整合,节省营销费用,形成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