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合集7篇)

时间:2024-01-23 15:05:21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1篇

【关键词】新疆 网络新闻媒体 现状

中国媒体上网已有十五个年头,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新疆网络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优势和发展中的瓶颈也逐渐明朗化,认识和解决网络新闻媒体在发展进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对新疆重要的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其寻找到一条特色化的长远发展的道路。因此,那些由中央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开办的网站(如“新华网新疆频道”等)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本文只研究以依托新疆本土的媒体资源和人才等创办的网络新闻媒体。

一、新疆网络媒体兴起的背景

新疆的网络媒体建设始于2000年左右,2000年4月18日,新疆建起了第一个具有广播特色的网站――“新疆新闻在线”。2001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合作建设,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区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天山网正式开通。此后,自治区内主要的新闻单位相继把传统宣传载体延伸到网络,逐步实现网报、网台互补。历经8年,新疆的网络新闻媒体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较大的起色,形成以天山网、亚心网、新疆日报网、乌鲁木齐在线等为代表的网络新闻媒体,基本形成了一个本土的网络媒体群。

二、新疆网络媒体的几个发展阶段

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历史仅仅10年,但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迅速,本文只是做一个初步观察和判断。

(一)起步阶段(2000―2002)

21世纪初期,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在全国各地网络新闻媒体纷纷兴起的浪潮中诞生了,新疆的主要媒体――两报两台,还仅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办了“新疆新闻在线”网站,其他传统媒体还没有自己的网站,相比较内地省市而言,新疆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是滞后的。

2001年12月18日,“天山网”正式开通标志着新疆的网络宣传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起步阶段,受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这些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的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二)成长、初具规模阶段(2003―2006)

在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在新疆得到较快发展。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的“网络版”、“电子版”形态。《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的网站已经运营,《新疆日报》的网站也已经运行。一些新闻媒体网站加大投入纷纷改版甚至一改再改,在新闻和信息内容、网络服务功能、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和自身机制调整、网站公司化运作和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天山网新闻品牌已具雏形。

(三)快速综合发展阶段(2007至今)

这一阶段,新疆网络新闻媒体进入了快速综合发展的阶段,各个网络新闻媒体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多个“首次”。疆内网络新闻媒体首次派记者参加报道全国两会、首创网络现场直播先河,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还表现为一些媒体网站积极探索新媒体业务(手机短信、彩信、WAP等),拓宽和延伸了报道方式。2007年新疆还出现了首张数字报纸。2008年,新疆网络新闻媒体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的报道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8月份,新疆经济报系建立了以“亚洲中心―新疆”为特色的、覆盖新疆、中亚五国的新闻触角的“亚心网”,新疆基本形成了以天山网、亚心网、新疆日报网等为主体的网络媒体群。

三、新疆网络媒体现状

目前,新疆网络媒体发展较为迅速,较有影响力的几家网络媒体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各地州地市级新闻网站在近几年才逐渐建立,发展良莠不齐,有一些新闻网站还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在本土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新闻媒体为:

(一)中央驻疆新闻媒体主办的新闻网站

新疆新闻网、新华网新疆频道

(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支持的新闻网站

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龙头――天山网

(三)新疆传统新闻媒体开办所属网站

放眼中亚的后起之秀――亚心网(新疆经济报系);隶属党报以党务工作报道为主体的――新疆日报网(新疆日报社),具有广播特色的多媒体综合网站――新疆新闻在线(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四)地州主要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

定位服务市民生活的――乌鲁木齐在线(乌鲁木齐晚报)、自治区地州中唯一具有独立新闻权的――伊犁新闻网(伊犁日报社)

四、新疆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网络媒体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网络媒体产业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由于资金有限和从企业的运作考虑,网络新闻媒体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必须积极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疆各个网络新闻媒体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新闻采编能力和日更新量不足

新疆新闻网络媒体起步较晚,普遍存在着新闻资源相对匮乏、成本压力较大等困难,在新闻宣传中,时常存在着盲目跟风、追逐热点、内容同质化、操作手法单调、用户体验不佳等不足。在一些新闻网站中,新闻大多转载自各大网站,转载来的新闻报道角度没有必要的转换,日更新量不足,缺乏自采新闻,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不够。

2、网站设置栏目不够合理,网页制作的美感不强

新疆网络媒体大多对目标受众的市场细分不够精准,缺乏互动栏目,缺少品牌精品栏目,流量、人气规模偏小等一些问题。大部分新闻网站的网页制作和版面布局上都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网页色调单一或杂乱;(2)网页排版未能有效突出重点,(3)网页太长,不方便阅读;(4)两侧广告占用版面太多。

3、资金缺乏,技术滞后

目前,新疆网络媒体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传统媒体资金投入和国有企业资金投入三种。网络媒体大多只能在本土或地区内发展,知名度、点击率、受众认知度较低,吸引不了广告客户,很难寻找到盈利渠道。

在技术上,打开速度慢,链接不到位,多媒体应用程度低以及文字版本开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报业集团的网站基本上是报纸的电子版,在采编上也没有按照网络技术和网络受众的需求来做。

4、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

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时间不长,其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一方面这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作为新媒体,网络新闻媒体又不等同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在内容创新、赢利模式建立以及运营管理方面,明显异于传统媒体,因而对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创新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有着较强的需求,天山网总编辑朱建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西部尤其新疆,网站的新闻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都相对的匮乏。”

(二)对策

1、集纳整合传统媒体新闻资源,注意新闻的本地角度化

新疆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成立时间早,发展较为成熟,采集力量强、信息资源丰富,且相对容易集中起来。在从事重大主题新闻的网上宣传和制作有关地域性新闻专题时,可以整合传统媒体的采编资源,策划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传统媒体采编资源充实网站内容。

新疆网络媒体要注意新闻当中的本地元素,重大主题新闻对本地的各种影响,发掘本地网民对于重大新闻的特殊兴趣点、关注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解读。尽量避免在重大主题报道上出现千网一面、重复转载所造成的令人生厌的媒体内容同质化和信息垃圾化,从而在网上宣传工作中实现“新闻同质化下的差异化竞争”。

2、设置合理的网站栏目,注意网页版面的美化

1)改进网页设计。让网页时尚一些,给人活泼之感。例如,天山网设有的换肤功能,蓝绿粉橙四种不同颜色风格的皮肤可随意更换,供受众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进行个性化选择。

2)整合版面。新闻排版要突出重点。在大分类下面突出一两个重点新闻更多的是用新闻标题来放置,既能使版面更整洁也能有效抓住受众。同时把主动权交给了受众,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3、加强内容建设,凸显新疆地方特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新疆网络媒体要围绕本地各项发展建设工作当中的热点,在新闻报道上积极配合各项重大活动,做成本区域举办各类重大活动的网络平台,积极为各类重大活动、会展做推广、宣传。立足独特的新疆文化,以挖掘整理新疆文化资源为己任,着力打造“西域文化”品牌,对外宣传新疆,把“魅力新疆”推介出去,制作一批有份量、网民关注的专题。不断加强原创新闻报道,把新疆的信息传向世界。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新闻事件的专题资源。

4、注意吸纳和培养人才

新疆网络媒体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扩展领军人才方阵,完善用人机制,能够培养人才、吸聚人才、留住人才。

5、拓展资本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

目前,各级财政对新疆各个门户新闻网站投入了大量资金、物力积极支持各级新闻网站的建设,但“输血”只能使网站维持在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它们面向市场,新疆网络新闻媒体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只有努力拓展资本的渠道,引进投资,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完善造血环境才能培育出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朱建华,《有效配置纸质与网络媒体资源》[J].《传媒时代》,2005年4月

②隋洪波、邱士民,《质量:地方网站的新闻竞争力》[J].《网络传播》,2008年第9期

③徐小刚,《地方网站培育新闻核心竞争力》,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9年1月

④刘星星,《地方新闻网站突围的瓶颈与对策初探――以湖南新闻网站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⑤杨柳,《河南重点网络新闻媒体――大河网发展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4月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2篇

一、新疆网络媒体兴起的背景 

新疆的网络媒体建设始于2000年左右,2000年4月18日,新疆建起了第一个具有广播特色的网站——“新疆新闻在线”。2001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合作建设,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区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天山网正式开通。此后,自治区内主要的新闻单位相继把传统宣传载体延伸到网络,逐步实现网报、网台互补。历经8年,新疆的网络新闻媒体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较大的起色,形成以天山网、亚心网、新疆日报网、乌鲁木齐在线等为代表的网络新闻媒体,基本形成了一个本土的网络媒体群。 

二、新疆网络媒体的几个发展阶段 

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历史仅仅10年,但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迅速,本文只是做一个初步观察和判断。 

(一)起步阶段(2000—2002) 

21世纪初期,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在全国各地网络新闻媒体纷纷兴起的浪潮中诞生了,新疆的主要媒体——两报两台,还仅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办了“新疆新闻在线”网站,其他传统媒体还没有自己的网站,相比较内地省市而言,新疆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是滞后的。 

2001年12月18日,“天山网”正式开通标志着新疆的网络宣传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起步阶段,受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这些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的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二)成长、初具规模阶段(2003—2006) 

在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在新疆得到较快发展。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的“网络版”、“电子版”形态。《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的网站已经运营,《新疆日报》的网站也已经运行。一些新闻媒体网站加大投入纷纷改版甚至一改再改,在新闻和信息内容、网络服务功能、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和自身机制调整、网站公司化运作和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天山网新闻品牌已具雏形。 

(三)快速综合发展阶段(2007至今) 

这一阶段,新疆网络新闻媒体进入了快速综合发展的阶段,各个网络新闻媒体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多个“首次”。疆内网络新闻媒体首次派记者参加报道全国两会、首创网络现场直播先河,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还表现为一些媒体网站积极探索新媒体业务(手机短信、彩信、WAP等),拓宽和延伸了报道方式。2007年新疆还出现了首张数字报纸。2008年,新疆网络新闻媒体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的报道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8月份,新疆经济报系建立了以“亚洲中心—新疆”为特色的、覆盖新疆、中亚五国的新闻触角的“亚心网”,新疆基本形成了以天山网、亚心网、新疆日报网等为主体的网络媒体群。 

三、新疆网络媒体现状 

目前,新疆网络媒体发展较为迅速,较有影响力的几家网络媒体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各地州地市级新闻网站在近几年才逐渐建立,发展良莠不齐,有一些新闻网站还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在本土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新闻媒体为: 

(一)中央驻疆新闻媒体主办的新闻网站 

新疆新闻网、新华网新疆频道 

(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支持的新闻网站 

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龙头——天山网 

(三)新疆传统新闻媒体开办所属网站 

放眼中亚的后起之秀——亚心网(新疆经济报系);隶属党报以党务工作报道为主体的——新疆日报网(新疆日报社),具有广播特色的多媒体综合网站——新疆新闻在线(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四)地州主要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 

定位服务市民生活的——乌鲁木齐在线(乌鲁木齐晚报)、自治区地州中唯一具有独立新闻权的——伊犁新闻网(伊犁日报社) 

四、新疆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网络媒体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网络媒体产业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由于资金有限和从企业的运作考虑,网络新闻媒体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必须积极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疆各个网络新闻媒体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新闻采编能力和日更新量不足 

新疆新闻网络媒体起步较晚,普遍存在着新闻资源相对匮乏、成本压力较大等困难,在新闻宣传中,时常存在着盲目跟风、追逐热点、内容同质化、操作手法单调、用户体验不佳等不足。在一些新闻网站中,新闻大多转载自各大网站,转载来的新闻报道角度没有必要的转换,日更新量不足,缺乏自采新闻,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不够。 

2、网站设置栏目不够合理,网页制作的美感不强 

新疆网络媒体大多对目标受众的市场细分不够精准,缺乏互动栏目,缺少品牌精品栏目,流量、人气规模偏小等一些问题。大部分新闻网站的网页制作和版面布局上都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网页色调单一或杂乱;(2)网页排版未能有效突出重点,(3)网页太长,不方便阅读;(4)两侧广告占用版面太多。 

3、资金缺乏,技术滞后 

目前,新疆网络媒体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传统媒体资金投入和国有企业资金投入三种。网络媒体大多只能在本土或地区内发展,知名度、点击率、受众认知度较低,吸引不了广告客户,很难寻找到盈利渠道。 

在技术上,打开速度慢,链接不到位,多媒体应用程度低以及文字版本开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报业集团的网站基本上是报纸的电子版,在采编上也没有按照网络技术和网络受众的需求来做。 

4、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 

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时间不长,其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一方面这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作为新媒体,网络新闻媒体又不等同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在内容创新、赢利模式建立以及运营管理方面,明显异于传统媒体,因而对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创新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有着较强的需求,天山网总编辑朱建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西部尤其新疆,网站的新闻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都相对的匮乏。” 

(二)对策 

1、集纳整合传统媒体新闻资源,注意新闻的本地角度化 

新疆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成立时间早,发展较为成熟,采集力量强、信息资源丰富,且相对容易集中起来。在从事重大主题新闻的网上宣传和制作有关地域性新闻专题时,可以整合传统媒体的采编资源,策划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传统媒体采编资源充实网站内容。 

新疆网络媒体要注意新闻当中的本地元素,重大主题新闻对本地的各种影响,发掘本地网民对于重大新闻的特殊兴趣点、关注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解读。尽量避免在重大主题报道上出现千网一面、重复转载所造成的令人生厌的媒体内容同质化和信息垃圾化,从而在网上宣传工作中实现“新闻同质化下的差异化竞争”。 

2、设置合理的网站栏目,注意网页版面的美化 

1)改进网页设计。让网页时尚一些,给人活泼之感。例如,天山网设有的换肤功能,蓝绿粉橙四种不同颜色风格的皮肤可随意更换,供受众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进行个性化选择。 

2)整合版面。新闻排版要突出重点。在大分类下面突出一两个重点新闻更多的是用新闻标题来放置,既能使版面更整洁也能有效抓住受众。同时把主动权交给了受众,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3、加强内容建设,凸显新疆地方特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新疆网络媒体要围绕本地各项发展建设工作当中的热点,在新闻报道上积极配合各项重大活动,做成本区域举办各类重大活动的网络平台,积极为各类重大活动、会展做推广、宣传。立足独特的新疆文化,以挖掘整理新疆文化资源为己任,着力打造“西域文化”品牌,对外宣传新疆,把“魅力新疆”推介出去,制作一批有份量、网民关注的专题。不断加强原创新闻报道,把新疆的信息传向世界。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新闻事件的专题资源。 

4、注意吸纳和培养人才 

新疆网络媒体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扩展领军人才方阵,完善用人机制,能够培养人才、吸聚人才、留住人才。 

5、拓展资本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 

目前,各级财政对新疆各个门户新闻网站投入了大量资金、物力积极支持各级新闻网站的建设,但“输血”只能使网站维持在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它们面向市场,新疆网络新闻媒体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只有努力拓展资本的渠道,引进投资,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完善造血环境才能培育出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朱建华,《有效配置纸质与网络媒体资源》[J].《传媒时代》,2005年4月 

②隋洪波、邱士民,《质量:地方网站的新闻竞争力》[J].《网络传播》,2008年第9期 

③徐小刚,《地方网站培育新闻核心竞争力》,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9年1月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3篇

关键词:网络广播 媒体 传播

一、中国网络广播的受众

我国网络受众总体结构和特征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网络受众结构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网络受众的数量快速增长,网络受众的性别比例趋于平衡,网络受众的教育程度呈低学历化趋势,网络受众的行业分布渐趋平衡。二是网络受众的个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受众的心理需求趋向多元化。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使得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尊崇“为我所用”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和“尽我所需”的多层次心理需求。另一个是网络受众的行为选择趋向多样性。网民上网的基本动因是需求,它不仅推动网民进入网络,而且始终支配和指导着网民的行为选择。网民的行为在多元化的心理需求下呈现出选择的多样性。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传统媒介传播无法比拟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它打破传统媒介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羁绊,融合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的传播特征,冲破传统媒介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形成点点链接的网状传播模式。因此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受众,单纯属于传播者和传播媒介所指向的客体,它处于网络传播的中心位置,在网络传播中起到核心作用。把握网络受众的新变化,需要树立新的网络媒介服务观念,是我们占领网络高地的迫切需要。

我们的传统大众传媒的受众有如下特点:

1、数量多,分布广。现代社会的媒介都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同时又各具特色,其受众叉纵横,分布广泛。

2、匿名、流动性强。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是“转瞬即逝”的,传播者无法知道每一个受众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完全知道每个听众想听什么样的节目,有一句话叫做众口难调,但是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要知道大部分的听众在这个时段喜欢听什么样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受众并未束缚于传播中。

3、对媒介的依赖性强。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介是手中观看这个世界的主要窗口,虽然受众会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在组织,但如果失去这个来源,他们会变得无所适从。

二、受众群体的分类

按照社会学对社会群体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受众分为三种类型:

1、基本群体

也称“首届群体”是指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亲密的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学校班级等。这类群体较确定,没有移动性。基本上是群体成员每天要面对的。我们在第一节所提到的网络广播的传播的结构是呈现出的大众化的传播趋势,所以这一部分人群是我们网络广播的固定听众,同时我们的节目的一个趋势也会随着这些大部分人的一个收听喜好会去调整我们节目的变化。

2、参照群体

是一种提供了参考标准的群体,有一定的指向性。他往往是指个人希望加入的某个群体或是虽不准备加入,但对其观念、态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群体。一个人要加入某个群体,必须了解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观点,并接受或模仿他,同时这个群体就成了一种参考群体。例如我们平常可以看到的网络广播群体,这一群体的人们是网络广播的固定收听群体之一。

3、偶然群体

偶然群体是因偶然因素聚合的群体,其特定是流动性不定性,比如偶然打开网站收听到正在从网站中传出的节目,这类群体被我们成为偶然群体。比如通过我们的网络宣传在人人网、新浪微博或一些网站上的宣传看到了我们的电台,打卡我们网站收听节目的这一部分人群的流动性较大。要想把这部分流动的人群留住,我们可以通过主持人在节目中派送小礼物或是抛一些包袱,去吸引这一部分人群。

三、网络广播引发的争议与竞争

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总是会对原有媒介造成冲击。但每一次新媒介的出现,并不以取代旧媒介为前提和条件。新媒介只是推动旧媒介改造自己,寻找更适合的表现形式,以求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生存下去。

广播作为传统老牌媒体,在受众中树立了一定威信,这是和新闻内容同等重要的一个优势因素。另外广播电台拥有众多具有丰富采编和管理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在综合报道、深度报道、前沿性的新闻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和底蕴。因此广播在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只需适当的变换角色,保持新闻职业水准,加强自身的权威性,在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的网络空间依然可以收到受众的信赖。这样传统广播媒介在利用网络传播改善自身信息服务的途径的同时,也可以用自身优势来弥补网络传播的劣势,实现双赢。

竞争是合作的动力,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互联网络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传播环境和竞争压力,也带来了吸引受众、扩大影响的技术可能。网络广播来源于传统广播媒体与网络的合作,它是广播自身的拓展方式,也是广播对自身形态的变革。

四、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

网络广播这一数字化的时代产物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广播的实现,不仅延伸了传统广播的传播空间,扩大了广播的影响,而且,为广播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外延。就信息资源而言,它的实质在于,改变了传统广播的时空界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广播必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丰富精神文化的重要媒体。

既然我们无法逃避迎面而来的网络时代,那就只有积极应对。多媒体的出现使原来抑或不同传媒间竞争的技术鸿沟已经不复存在,不同传媒势必在竞争中充分利用新环境提供的共同技术条件,从而带来了大众传媒的整合兼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出版社,2006年。

[2]包冉主编,《新媒体从被时代到我时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杨继红著,《谁是新媒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志愿者 阳光跟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46-02

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下,志愿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地发展成熟。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是一项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青年网民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公益理念,实现了志愿服务虚拟网络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网络文明志愿者”这个新兴词汇的出现,正是“新媒体时代”志愿者群体网络化的一种具象代表。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此次抽取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为样本,共回收500份调查问卷,在挑选出无效问卷后,得到441份有效问卷。

(二)调研问卷

此次调查以新媒体时代网络文明状况及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服务现状为基准,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对网络文明状况的满意程度;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网络志愿活动的认知;第四部分为网络参与及环境维护。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上网情况

1.电子信息技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

经调查,在上网方式方面:有9388%的人选择用手机上网,6939%选择用笔记本上网,1973%选择用平板电脑上网,1156%选择用台式电脑上网,没有人选择“不上网”这一选项。这说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兼具传统通讯功能(电话、短信等)和各种拓展功能的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手机上网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相较于传统上网方式,手机上网更加轻巧便捷,也更易操作。

2智能手机带来更加便捷的上网选择

在上网频率方面,每天的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人占总数的4422%,占比最大。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或者以下的只占总数的748%。这说明,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智能手机在被人们当作一种上网工具的同时,其被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新时代“低头族”说的就是这种沉迷于手机的群体。网络环境也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必须关注到这一领域的问题。

3网络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在调查主要借助网络做什么比较多时,有8503%的人选择微博、微信、QQ等社交活动,6803%选择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等娱乐活动,6054%选择查资料、写论文等学习任务,6054%选择浏览新闻和时政大事。可以看到,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浏览各类新闻、网站的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巨大,网络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学习生活需要,这也催生了人们网络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二)关于网络文明状况

1.网络文明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有5442%的人认为当今网络环境较不文明,3741%的人认为当今网络环境较为文明,而认为十分文明的只有一个人,占比为068%。这说明,在广大网民心中,对于网络环境文明状况的基本认知,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网络文明状况较差。这就给网络环境的净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2.比较严重的网络问题

在网络问题方面,我们总结了最常出现的几类网络问题,主要是道德绑架、语言暴力、色情广告、盲目跟风、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为严重的网络问题是道德绑架和网络谣言,都占总比例的7891%,其次是语言暴力和网络诈骗,分别占7551%和7483%,接下来是盲目跟风占比6871%和色情广告占比5578%。总的来说,依照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所列举的这几类网络问题都是较为严重的网络问题,是亟须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3.网络环境的优化成为公众期待

基于对网络问题出现状况的思考,在“是否需要优化当下的网络环境”的调查中,有7823%的人认为当前网络环境应该优化,有1905%的人认为需要稍加优化。就是因为网络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网络环境的优化是刻不容缓的。

(三)关于网络志愿服务认知

1大多数人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调查,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有5578%的人参加过志愿服詹⒈硎竞芾钟诓渭樱1837%的人表示虽然没有参加过但也很乐于参加。参加过或者没参加过但不想参加的人占比分别为1156%和1429%。在行动上,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人占总人数的6734%,在态度上,仍然想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占总比的7415%。说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志愿服务仍然很受重视,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且愿意在这上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2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社会认同感不强

在对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认知调查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个概念非常了解的人只占总数的272%,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比最多,有449%,而完全没听说过的也占总数的244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团中央有相关的文件,推广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发展模式,以促进这一群体的发展和发挥作用,但就目前来讲,大家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还不够,了解程度较低,说明其服务效能还是没有发挥出来。

3.网络文明志愿服盏湫突疃――“阳光跟帖”活动的宣传缺失

“阳光跟帖”行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起,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倡导广大网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理性评论、文明跟帖,壮大跟帖评论正能量,改善跟帖评论环境,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根据调查结果,表示没听说过这个活动的人占总数的5306%,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2857%,表示一般了解或者非常了解的只占总数的1565%和272%。对于从属于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的成员或者对网络志愿服务有所涉猎的人可能会去专门了解一下,但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讲,知道这种概念可能也不会专门去研究,生活中没有类似的群体活动宣传,也很难做到对其了解。

(四)关于网络参与及环境维护的问题

1.智能时代推动媒体平民化趋势日益明显

根据调查,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只有2109%的人表示从不发表评论。这表明在人们浏览微博等互动软件或者新闻客户端时普遍会发表意见。这是媒体平民化的一种表现:从纸媒到网络媒体,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的机会增多,各种新闻媒体进行互动的可能性也增大了。这也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必然现象,从博客到微博,从PC客户端到手机应用软件,新闻的实效性和便捷性显而易见,在智能手机和无线区域网络覆盖面逐步增大、各种第三方软件开发的进程不断深入中,人们随时可以浏览新闻,发表看法,表达观点。

2网络言论煽动性、引导性特征显著

在关于网络是否具有引导性和煽动性的调查中,认为极少有和没有的分别只占被调查总数的68%和34%。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网络是具有引导性和煽动性的。在网络时代,网络身份虚拟化、匿名身份等似乎给网民披上了一层“保护膜”,网络言论自由也成为网民想说就说、不吐不快的最大动因。不少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的意见和看法,当然,也有一些人会以网络自由为屏障,一些具有消极因素的内容,给网民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3.大学生网民对待网络问题的普遍态度或做法

根据调查,当被调查大学生看到对网络环境建设有不好影响的虚假、诈骗信息或者网络语言攻击等内容时,有6735%的人选择不理睬,2585%的人选择举报,只有204%和476%选择与之争执或者其他,这可以得出,大多数大学生网民是可以理性、谨慎地对待网络问题的。在遇见网络问题时,置之不理可谓是一个选择最多的策略,另外一个更加直接的方法就是举报,一般情况下,社交媒体软件或者新闻评论互动区都设有举报按钮,选择相应分类,如“垃圾营销、有害信息、色情、不实信息、违法信息、人身攻击、抄袭”等分类,就可以对其进行举报,这也为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4.网络环境维护需要多主体参与

在关于网络环境维护的主体选择上,有7619%的人选择社会主流媒体,有6803%的人选择了国家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器层面的角色,有5442%选择网络文明志愿者等优化网络环境的群体。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优化需要各个社会群体、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在大众认知中,社会主流媒体对网络环境的影响最大,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网民能够实时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而信息则是通过社会媒体进行传播,因此社会主流媒体对于网络环境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国家机器使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立法建设、完善政策制度等,也是网络环境维护的重要主体。另外,就是本文中所述的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也是网络净化的重要力量。

5.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服务有待优化

根据调查,对于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服务状况的评价,有4422%认为服务一般好,2109%认为群体服务不好,只有748%的人认为其服务非常好。这说明,在大众认知中,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的服务并不尽如人意,不仅是宣传力度不够,在意识上也没有认识到这一志愿群体存在的意义。而且在实践行动上,由于没有完备的发展计划和规程,也没有确定的发展模式佐以借鉴,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的服务仍有待优化,而这一群体也应该不断完善发展,为维护好网络环境出力。

三、结语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培养机制;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逐渐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普及和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加快促进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如果想实现长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持,因此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新媒体概述

网络新媒体是在近几年快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行业,其基础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指的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据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网络等渠道传播,并以手机、电脑等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的实现信息数据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作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网络媒体以自身的超时空传播、数字化技术以及超大信息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极大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1]。

通过对媒介进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逐渐发展和革新的多媒体技术和无线技术,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媒体也逐渐衍生出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数码杂志、手机报等各种新兴的形式。

二、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处于新整合和大分化的重要时期,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其产业增长规模和技术革新的快速性都极大提高了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和供给平台,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供给现状。

(一)高校规模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报刊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逐步建立自身的独立门户网站,这充分的引起了国内教育机构和媒体研究的广泛关注,各高等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网络媒体的专业教育。1995―2003年间,其整体的数量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中,而在这之后出现急剧的上升。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示,在1996年,我国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共22名本科生;而到了2005年,全国已经有110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的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随着急剧增加的院校数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事实表明,教育市场的泛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环境逐渐恶化,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质量,造成现实需求c所学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虽然市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缺,而人才却相对过剩的现象。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方面

虽然从20世纪末我国就逐渐开始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处于探究阶段。对于专业的院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顾虑,在办学资源方面多是依据学校原本的媒体院系,实施挂靠的方式来办学。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采用逐渐增设的方式。首先采用试设的方式,如果可行的话,才会设立相关的系所和研究中心,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都是采用这种途径来设立的;第二种途径是先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然后开设相应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当发展到一定成熟状态的时候,再设立相应的专业,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立的[2]。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层次方面

就目前来说,高校中培养的网络新媒体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重较小。另外,有些院校还通过专业挂靠的形式,注重对技术性专科人才的培养。这也就表示,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媒体未来发展、新媒体产业运营、新媒体技术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

三、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

针对目前的新媒体专业设置的课程来说,开发规范程度不高,而且种类繁多、专业性不强,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论坛、研讨会等专业活动来实现成功办学经验的相关学习和交流,并广泛讨论和研究教学方式、核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课程的规范性。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网络传播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理论与法规、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实务、网络传播概论、摄影造型技巧、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概论、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采访[3]。为了实现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构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综合能力塑造、新媒体专业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

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来说,一般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再学习与研究过程以及实践教育过程。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指的是能够系统性完成本科教育或者是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创新点主要是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新媒体教育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媒体管理、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等非专业性的课程。为了做好教育工作,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资源的协调和调配,比如举办跨系研讨会等活动。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实习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协助科研活动、实验室教学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新媒体专业的特征来举办相关的推介、成果展览、设计、竞技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快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再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的是在后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参加以及对前沿理论的自我研习,能够有效实现从业技能的提升、知识的更新。但是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当做是创新重点加强重视。

(三)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和较强的技术性,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实践创新方法的探究,以及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践平台的缺失。如果将新媒体的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学术活动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话,是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为了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平台,应该实现内外部的共同构建。内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实践、课堂仿真教学、校办产业基地等,外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等[4]。

(四)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

在会计行业中,由于财务管理技术和相关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变化需求,国家每年都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年检和综合素质继续教育。c会计行业相似的新媒体,也是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想让从业人员能够满足行业内不断变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资质定期审查以及继续教育机制。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都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

结语

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当前的人才供给现状,实现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如果想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就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其次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再次需要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最后是加强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促进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雅文,张语,冯湛,任庆军.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2] 卢迪.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6):141-146.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6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志愿者 网络文明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9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Network Civiliz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GUO Jinxiao, DANG Xin, YANG Xiaowei

(College of Marxism,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s is a new group with the rise of the new media era, its particularity lies in both the virtual network and the service of volunteers.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call of the party and the League organiza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ganize the network of volunteer groups, and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activities. However,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status quo of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s,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activities and systems of the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s. In the face of the deteriorating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s should constantly adjust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Keywords: new media era; volunteer; network civilization volunteers

1 新媒w时代、志愿者、网络文明志愿者定义

1.1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1.2 志愿者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中国网络的普及在90年代后期,所以广义上网络志愿者出现在本世纪初期(约2005年)。

1.3 网络文明志愿者

网络文明志愿者,也称网络管理志愿者,是对传统志愿者的继承和延伸。他们对网页进行管理,过滤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确保网页的清洁;他们通过对页面的管理,为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2网络环境及网络文明志愿者的现状分析

调研组选取华中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就上网情况、网络文明状况、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41份。

2.1 上网情况

2.1.1电子信息技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

在上网频率方面,每天的上网频率在5小时以上的人占总数的44.22%,占比最大。有25.17%的人每天上网时长在3~5小时以内,23.13%的人每天上网1~3小时,而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或者以下的只占总数的7.48%。这说明,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且弥足重要的一部分。

2.1.2 智能手机带来更加便捷的上网选择

经调查,在上网方式方面:有93.88%的人选择用手机上网,69.39%选择用笔记本上网,19.73%选择用平板电脑上网,11.56%选择用台式电脑上网,没有人选择不上网这一选项。智能手机在被人们当作一种上网工具的同时,其被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新时代“低头族”说的就是这种沉迷手机的群体。

2.1.3 网络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在调查主要借助网络做什么比较多时,有85.03%的人选择微博、微信、QQ等社交活动,68.03%选择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等娱乐活动,60.54%选择查资料、写论文等学习任务,60.54%选择浏览新闻和时政大事。可以看到,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浏览各类新闻、网站的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巨大,网络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学习生活需要,这也催生了人们网络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2.2 关于网络文明状况

2.2.1 网络环境的优化成为公众期待

基于对网络问题出现状况的思考,在“是否需要优化当下的网络环境”的调查中,有78.23%的人认为当前网络环境非常应该优化,有19.05%的人认为需要稍加优化。就是因为网络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网络环境的优化已经成为一个公众期待,这是十分重要并且刻不容缓的。

2.2.2 比较严重的网络问题

在网络问题方面,我们总结了最常出现的几类网络问题,主要是道德绑架、语言暴力、色情广告、盲目跟风、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为严重的网络问题是道德绑架和网络谣言,都占总比例的78.91%,其次是语言暴力和网络诈骗,分别占75.51%和74.83%,接下来是盲目跟风占比68.71%和色情广告占比55.78%。总的来说,依照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所列举的这几类网络问题都是较为严重的网络问题,是亟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

2.3 关于网络志愿服务认知

2.3.1 传统志愿者与网络文明志愿者对比

根据调查,对于参与传统志愿服务的情况,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人占总人数的67.34%,在态度上,仍然想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占总比的74.15%。说明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志愿服务仍然很受重视,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且愿意在这上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而在对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认知调查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个概念非常了解的人只占总数的2.72%,27.89%对这个概念一般了解,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比最多,有44.9%,而完全没听说过的也占总数的24.4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就目前来讲大家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还不够,了解程度较低,说明其服务效能还是没有发挥出来。

2.3.2 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应当担负起责任

根据调查显示,有44.22%的人认为当前在维护现代网络环境的过程中,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行使职责是一般好的,21.09%的人认为不好,只有7.48%的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并且在针对“环境的忧患主要通过哪个主体比较行之有效”这一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网络文明志愿者排在第三位,紧随主流媒体、国家机关之后。这充分证明网络文明志愿者应当积极称职的履行其弘扬正能量、抵制负能量、自觉增强网络文明素养的责任。

2.4 关于网络参与及环境维护的问题

2.4.1 智能时代推动媒体平民化趋势日益明显

根据调查,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有5.44%的人表示经常对社会问题发表评论,48.98%的人会偶尔发表评论,24.49%的人表示很少发表评论,而有21.09%的人表示从不发表评论。这表明人们浏览微博等互动软件或者新闻客户端时普遍会发表自身的看法。

2.4.2 网络言论煽动性、引导性特征显著

在关于网络是否具有引导性和煽动性的调查中,认为非常有的占比35.37%,一般具有的占比53.74%,而认为极少有和没有的分别只占被调查总数的6.8%和3.4%。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网络是具有引导性和煽动性的。

2.4.3 网络环境维护需要多主体参与

在关于网络环境维护的主体选择上,问卷从国家、社会到个人集体的唯独考虑,给出三个备选方案以及其他选项,有76.19%的人选择社会主流媒体是行之有效的主体,有68.03%的人选择了国家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器层面的角色,有54.42%选择网络文明志愿者等优化网络环境的群体。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优化不是任何一个人或集体的责任,而是需要各个社会群体、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

2.4.4 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服务仍待优化

根据调查,对于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服务羁龅钠兰郏有44.22%认为服务一般好,21.09%认为群体服务不好,只有7.48%的人认为其服务非常好。这说明,在大众认知中,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的服务并不如人意,不仅是宣传力度不够,在意识上没有认识到这一志愿群体存在的意义,而且,在实践行动上,由于没有完备的发展计划和规程,也没有确定的发展模式佐以借鉴,因此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的服务仍待优化,而这一群体也应该不断完善发展,为维护好网络环境出力。

3网络文明志愿者培育的对策研究

3.1 建立一个机构齐全,组织完善的团体

各部分组织分工明确。可以效仿学生会之类的学生组织,将吸纳的成员划分为宣传组(负责运营组织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及时更新组织活动消息,汇报组织活动成果以及在各个高校进行宣讲,宣传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吸纳更多的力量)、外联组(负责与校内外人员沟通,获取更多支持)、技术组(负责网络技术方面)、清朗组(微博、微信、贴吧等不同平台分为不同的小组,负责网络环境的监督净化,积极宣传正能量,与不法分子作斗争。

3.2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我们有必要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争当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进行网络文明志愿服务进行相应的研究,理性对待网络问题,以推进新时代下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进行。此外,以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的转移到网络中,志愿者以身作则,可以对社会其他人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大家正确对待网络问题,在网络世界理性往来。

3.3 从各个环节入手建立高水平高品质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必须从人员选拔、培训、管理、激励等各环节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品质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首先,人员选拔是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第一关,严格选拔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证志愿者的素质。其次,网络志愿者的学习培训要重在实用。集中培训应以技能培训为主,建立必要的业务能力培训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不仅要注重上岗前的培训还要加强上岗后经常性培训,建立合理实用的培训机制。最后,要改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激励体制。即要提升网络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奖励制度、监督、检查等范畴进行规范引导。

3.4 定期组织活动,保持组织的活跃程度

根据调查,部分学校有类似的网络文明志愿者组织,但是活跃程度较低,导致了解或者知道这个组织的人较少,不能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新的组织要周期性地策划集体网络清朗活动,可以以“阳光跟帖”等较大范围的活动为依托,举行有自己特色的活动。

3.5 发挥组织的吸纳作用,吸纳社会力量

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同时吸纳一些网络影响力较大的人物或公众号参与进来。网红现象纵然有它的弊端,但也反映出一种广告效应,可以联系一些在网络界比较知名的人士(要以道德品行为条件),与社会人士构建沟通的桥梁,互相协作,将小范围的力量放大到整个社会。

3.6 突出新媒体平台的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和微博平台在传递信息和网络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微信能够依靠其强大的图文编辑功能制作预设的文化信息产品;而微博由于其传播信息速度快,处置信息能力强,且受众群体具有相对开放性。因此网络文明者愿者应当积极利用这两个平台,例如具体提出图文产品产出或话题设置计划、受众群体规模增长计划、信息审核与规则、信息推送与转发的明确要求、浏览阅读量限时统计规则、在线互动与留言处理规则以及对网络文明志愿者工作的评价规则等,促进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手段多元化。

3.7 积极促进传统志愿者向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对接和转化

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时展的潮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现阶段的高校基本上都拥有一支专门服务与高校学生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心队伍,该组织无论是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还是开展活动等方面都是较成熟的服务队伍。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可以将网络文明志愿者纳入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心,并在校志愿者行又行牡闹傅枷驴展相关网络文明的志愿服务传播工作,逐步实现二者的对接和转化。

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而网络问题总是伴随其中。网络文明志愿者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适应我们新媒体时代的需要。然而网络文明志愿者的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应该看到其中的曲折性和长期性,不断对网络文明志愿者群体进行改进,为网络环境的自由与理性的平衡努力,为和谐社会而努力。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项目B类 项目编号201502082

参考文献

[1] 桂晶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3,66.

[2] 刘玲.高校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4.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1-0136-07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那新世纪的前十年就是注重速度的年代。”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以其传输快、覆盖广、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总人数为4.2亿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1%,高中以上文化的比例占到了53.6%,而学生在其中的比例高达31.5%。在互联网络提供的网络服务中,网民使用论坛、BBS、微博等比例达41%。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包括局域网一校园网)进行沟通和交流,校园网络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主要阵地。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数字化社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u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对广大师生提供了“拉出想要的比特”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园BBS,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比特”推送出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无数“推送”的“比特”加在一起,经过筛选和升华,促成了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载体比较广泛,各类网站上的公共论坛、校园BBS及个人网站、学生网站、博客、微博等为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和传播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平台,“权威”、“中心化”等得以消解,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但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还是校园BBS。校园新闻网、校方微博的新闻信息往往被大学生转移到BBS论坛进行讨论或评述,而学生个人网站和博客网站、校方微博等由于质量、访问人数、阅读的有效性、可控性等问题,只是停留在“浅舆论阶段”。

其一,高校校园BBS的使用人数。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校园BBS的用户数量日趋增多,其影响力也极为广泛。例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平均每天拥有同时在线用户数近14000人;华中科技大学的白云黄鹤BBS,每天拥有在线人数超过30000人;同济大学的同舟共济BBS,己有注册用户近35000人;西南大学的樟树林和稻草人BBS,已有注册用户近40000人;重庆大学民主湖BBS已有注册用户近92000人,平均每天在线用户数近7000人。

其二,高校校园BBS的版块设置。同社会性的网络BBS一样,校园BBS也设有多元化的讨论版块。大学生群体成员虽然具有相近的年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但志趣、爱好、专业等不同要求讨论版块更加多元化。重庆大学民主湖BBS设有“校园信息”、“学术学科”、“文化艺术”、“生活休闲”、“体育竞技”等10个分类讨论区,81个讨论版块。多元化的版块不仅能满足广大学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而且能保证多元化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但也有调查显示,只有6%的校园BBS用户表示版块设置“非常能满足”,31%的用户表示“不太能满足”_2j。因此,校园BBS版块设置有待完善。

其三,高校校园BBS使用频率。一项对成都某高校校园BBS使用频率的统计显示,59%的大学生一个月内上校园BBS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登录所在学校BBS“一天多次”的占5%,“一天一次”的占12%,“几天一次”的占41%,“从来不去”的只占30%。据重庆大学民主湖BBS管理对访问者的统计:以月为单位统计,其中3 7月、9―12月为访问的高峰期,最高达2000多万页面流量;以小时为单位统计,其中10-12点、22-24点为论坛访问的高峰期,最高达5000万页面流量。

其四,高校校园BBS的使用目的。据一项对登录校园BBS目的的统计数据表明,选择“了解学校的情况”占57.3%,“了解学术信息”占32.7%,“人际交流”占36.4%,“娱乐”占37.3%,“随便看看”占46.4%,“发泄情绪”和“其他”占2.7%。对重庆大学民主湖BBS使用用户的调查显示,主要使用目的依次排序为:了解校园信息、了解社会热点、人际交流、情感需求、娱乐、学术讨论、记载网络日志、其他。可以看出,对于高校网民来说,获取信息、人际交流和娱乐占了很大的比例,以BBS为代表的讨论类校园网络文化以其内容之丰富与涵盖范围之广泛而独树一帜。

其五,高校校园BBS讨论话题统计。关于校园BBS热门话题的调查研究显示,BBS话题呈现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感交流占据重要地位,即校园BBS上更多的话题突出情感问题;二是专业性较强,即把BBS作为获取专业信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三是关注焦点有明显地域差别,和广东、上海、北京相比,具有更多开放性和商业性的特色。

笔者通过对重庆大学民主湖BBS一周的讨论热点进行随机抽样,统计结果见表1、表2。

从分类统计结果看,关于“社会热点讨论”、“休闲娱乐健身等”、“校园建设”的讨论话题位居前几位。通常BBS中的帖子都有“点击数”和“回复数”两个功能,这两个数字直接影响了论坛访问者对该帖子的兴趣指数。热门话题的设置,吸引了大量的“点击”和“回复”,即多数人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当中;大量的“回帖”反过来又能增加问题的“热度”,两者互相推动,成为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虽然微博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增加了难度,但是从调研结果看,校园BBS信息交流平台因为贴近学生的优势依然在高校大学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一是能保证校园BBS信息交流平台和解决问题渠道两个功能,二是在发挥校园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负面言论对师生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1 重“控制”轻“引导”

高校BBS是各类焦点问题的讨论场所,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集散地。现在高校BBS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针对学校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负面评价,大多数高校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给学生及时作出回应,而是让BBS管理员强制“删帖”。这种

“重堵不重疏”的做法不仅不会消除负面言论,相反会更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爆发更大规模的负面舆论,导致学生和学校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2 重“平台作用”轻“媒体效应”

媒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阵地,发挥媒体效应是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当前,校园网络还只是发挥着平台的作用,即将社会热点和校园重要事件“贴”在校园新闻网或校园BBS上。但校园网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其重要的功能是发挥“媒体效应”。简言之,校园网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文字、声音、图像等新闻信息的整合、重构和各种信息形态的转换,最大程度地发挥宣传的效果。

3 重“宣”轻“教”

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是“宣传”和“教育”的结合,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的同时,要教育广大学生提高政治水平和网络道德素质。目前,高校往往着重于事件的报道、动态信息的传递,而轻视新闻的育人功能。大学生一般处在18-23周岁之间,还处在心理学所谓的“叛逆”时期,对于学校的硬性宣传多表现出反感的情绪和态度。因此,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舆论的时候,要“寓教于理”,纯粹性的宣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把教育的观念“隐藏”在信息之下再通过校园网络传递出去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应包括道德和实践两个层面。

1 道德层面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一方面,要坚持理性的引导原则。无论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校园BBS版主,都应该坚持理性的引导原则,将大学生网络舆论带人理性的道德层面,否则,“任何高校BBS如果脱离理性追求的目标,最终都会成为道德问题的合谋者,比如黄赌毒、破坏性的黑客等”。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反映在校园网络引导上,就要尊重大学生的价值,保障大学生言论表达的自由和权利,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层面出发,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满足大学生的舆论诉求。

2 实践层面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一是要坚持正面的原则,即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当大学生对某一校园事件或问题形成网络舆论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面地对此问题作出解答,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循循诱导,以切实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适度、恳切的语言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二是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即对不同形态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对于事实信息,传统媒体主要是事前审查把关,但网络媒体的“把关人”相对缺席,因此,对于传播于校园BBS上的事实信息,必须坚持事前审查、信息过滤和事后追查机制并用。对于意见性的信息,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尽量采取“两面说”的方法。因为对于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一面说”未必能达到说服的效果。要敢于将两面道理都放在校园BBS上,让大学生自己去甄别与思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1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04年8月2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十七条规定:“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因此,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新的教育模式。

一是要加强校园网络媒体建设,提高“硬件”水平。首先要建设一批“红色网站”和校方微博,提升其影响力,使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武器。“红色网站”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网站的各个栏目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应在“红色网站”上开设互动性的栏目,如心得交流等,进一步开发红色网站的育人功能,通过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传播真、善、美,提升网络道德,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其次,拓展网站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开通基于校园网的校长信箱、学生工作咨询系统、勤工助学在线等校园管理网络功能,使网站成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再次,构筑网上文化精品库,通过网络进行名著点阅、名片点映和名曲点播等,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结构。最后,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重庆大学通过民主湖BBS开展校庆标识设计征集、民主湖文化衫征集、Flas设计等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使用网络与利用网络的能力,又为引导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使广大师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

二是要开展网上舆情分析,增强网上评论力度,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首先,应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队伍。掌握舆情动态,了解具体的舆情信息,才能全面把握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思想动态,在引导舆论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广泛收集校园新闻网学生的评论信息以及校园BBS上的各类信息,对其作出整理和分析,以内参的形式提供给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为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其次,培养网上评论队伍,增强网络评论力度。这支队伍应由校领导或专家、辅导员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校领导或专家主要负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学校大政方针的评论,这种评论有着很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辅导员兼任网络评论员,主要是针对教育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撰写有深度、说服力强的网上评论文章,引领网上评论导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学生主要担任校园BBS讨论区各个板块的“斑竹”,对学生的关注问题给予及时的评论,文风更贴近学生,评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读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是继续利用校园传统媒介给予网络舆论引导辅助和补充。传统校园媒介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对于校园网络上的正确舆论,应积极深化报道,逐步放大加强;对于不正确或不健康的舆论要果断严厉地进行批评和疏导,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媒介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龙头”作用的同时,将校园网络与传统校园媒介结合,整体联动,开展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增强舆论力度。对于校内新闻事件,网络新闻媒介(比如新闻网、博客、校方微博等)发挥“及时迅捷”的优势,在第一时

间发出报道,把握话语主导权,抢占舆论先机;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正确的信息,避免小道信息的流传。

2 加强对校园BBS的管理

校园BBS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来源,是校园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因此,加强校园BBS的管理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重要途径。目前校园BBS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论者指出:“压迫与反抗永远共生共存,当管理员剥夺发帖人话语权的同时,发帖人内心也一定产生了反抗的期望,当发帖人具有突破管理员权限的能力时,这种硬的监管方式就形同虚设;这种以技术为基础的监管方法是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实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技术上的竞赛,而我们无法保证在这场竞赛中取胜”。因此,加强对校园BBS的管理十分重要。

一是高校要建立一套BBS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校园网络舆论的正常发展。从整体上应完善或建立《校园网络BBS站管理规则》和《校园网络BBS站安全运行条例》,从具体操作上应制定《校园网络BBS站信息准入条例》《校园网络BBS站信息条例》《校园网络BBS站监察和管理办法》《校园网络BBS站版主管理说明》《校园网络BBS站违纪违法出发条例》,等等。

二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BBS管理队伍,包括BBS专管教师、BBS纪律委员会、BBS站长及副站长、版主等。高校BBS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校园BBS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BBS专管教师应由思想政治素质相对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良好的政治鉴别力,是BBS专管教师的最佳人选。其次,BBS版主等要做好“议程设置”,把握热点话题的主动权。如果设置多个舆论“兴奋点”,就会引导舆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如果议题设置不当,就会招致BBS成员的反感,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议题设置上,BBS版主要主动积极营造校园BBS的热点信息,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建构,在工作上还要注重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络热点话题的建构当中。再次,BBS版主要当好“把关人”,确保校园网络舆论的健康和积极向上。对于在校园BBS上传播的不良信息要坚决抵制,采取信息过滤技术,维护网络纯洁及秩序。最后,舆论引导要讲好“两面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在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中,一面理的宣传策略往往难以奏效,宣传效果远远不及“两面理”。很多高校在对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候,回避一些有争议、有矛盾的问题,这往往使大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让大学生对“两面理”都有所认识,从而自己找到正确的观点。

综上,建立一个从高校到BBS站长,再到各个讨论区的版主的校园BBS监控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如图1。

三是要完善高校BBS技术监控。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高校BBS技术平台大多采用Firebird(火鸟系统)及其修改版本KBS(由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修改开发),而Discuz、PHPW ind、Dvbbs等商业软件也是高校BBS的常用技术平台。由于BBS软件易于在网络上免费获得,而且运行成本及其低廉,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加上一个BBS软件包程序,在任何一台可以免费获得一定网络资源空间的服务器上,就可以方便地开通BBS服务。这样的BBS很容易逃避控制和管理。因此,采取更高端的技术,从源头上断绝网络漏洞显得非常必要。此外,运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管理和过滤。随着信息过滤技术的发展,能够控制网络信息的技术和软件已经产生。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BBS都采取了信息过滤技术,即先制定一个包含有害信息或诽谤、侮辱他人词汇的“黑名单”,该帖子将被拒绝,无法在网页上出现。以技术的手段保障校园BBS的纯洁和健康。

3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包括道德认知出现偏差、人际情感日益疏离、信息污染问题严重、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首先,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加大高校网络文明理论教育力度。理论教育法一直都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主要方式有讲授讲解、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理论培训、理论探讨等,然而,传统的理论教育比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普及了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教育,但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因此,开设一些“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等课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教育十分必要。

其次,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做好相应的教育规划方案,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再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目前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看,主要是盲目从众心理、孤独感、逃避现实、麻痹自己以及诚实信用感缺失等,因此,应开设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与大学生心理协会的活动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抵制消极信息,提高信息的识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就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对环境的独立意识,对信息进行鉴别和取舍,而不是被各种信息流所埋没,丧失自主能动性。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是要大学生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地遵守网络活动的有关法律法规,接受网络道德宣传教育以及自觉地宣传相关知识,接受网络活动心理素质训练,做一名守法守纪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