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交易的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4-01-08 15:12:33
网络交易的特点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1篇

关键词:复杂网络;相似度;全局拓扑特性;技术交易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9.004

0 引言

复杂网络即具有白组织、白相似、吸引子、小世界、无标度中部分或全部性质的网络。对于复杂网络相似度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以相似度研究为基础来准确进行链路预测、有效检测社团网络以及探索复杂网络的演化机制等,例如Chao S.根据节点之间的相似性来判断两节点之间建立连接的可能性,即链路的演化预测;社交网络中也经常使用复杂网络技术进行用户挖掘;基于相似度的算法也经常用来进行社团检测,它基于全局或者局部网络特性来计算节点之间的相似度,结合一般聚类算法来进行社团划分,此外,Girvan和Newman也曾基于边移除的算法来实现社团检测,即GN算法;赵伟艇等也基于节点相似度特性和三角结构提出了一种复杂网络演化算法,以上都是当前对于复杂网络研究比较热门的领域。

目前,关于复杂网络相似度的研究主要是自身局部相似度以及复杂网络节点间的相似度研究,例如王林等通过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相似度的K-means谱聚类算法,计算节点间相似度,达到对网络中社团进行检测的目的;李佳佳提出一种自相似复杂网络,其主要根据通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的共有邻居数目的指数来描述节点相似度的局部相似度。

以上文献所研究的相似度均为节点或局部的相似度,并没有对全局拓扑特性的相似度进行研究,所以,为探索复杂网络整体拓扑结构的相似度算法,本文主要基于提取全局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特征来计算不同复杂网络的相似度并进行研究与实证。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算法研究结合实证分析验证,通过对技术交易复杂网络全局拓扑特征的选取以及计算提取,构建表征复杂网络全局特征的特征向量,对比常见的距离计算方法,得出对本文相似度计算最为有效的距离度量方法,最后通过对网络进行层次聚类可视化地展示相似度计算效果,并根据数据的实际意义来分析不同类别的复杂网络具有何种特征以及网络的演化发展趋势。

本文接下来安排如下,第1节是数据的描述;第2节为复杂技术交易网络拓扑特征的选取以及相似度方法的阐述;第3节是算法的仿真分析;第4节是相似度算法的实证研究及结果论证;最后第5节为本文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1 数据描述及研究背景

本文实证采用的数据为技术交易数据,技术交易即技术从卖方到买方的流通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涉及的企业数量巨大,企业之间的交易情况复杂,所以适合于用复杂网络来进行表征,技术交易可相当于复杂网络中两节点之间的连接行为。本文使用统计分析工具R语言中的igraph包对2006年到2014年共9年的技术交易数据进行网络构建,数据的主要字段包括:项目名称和领域,合同时间,买卖双方信息等字段,本文利用卖方名称、买方名称以及合同时间来进行技术交易复杂网络的构建,得到的网络模型(以2008年复杂技术交易网络为例)如图1所示。其中复杂网络的节点代表技术交易主体,包括技术卖方、技术买方以及技术中介等;复杂网络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交易。技术交易网络的节点和边描述了技术交易活动最主要的部分,除了边和点之外,复杂技术交易网络的某些拓扑特性也可以反映实际技术交易行为的特点。

2 网络相似度计算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网络相似度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对复杂网络的全局拓扑特征进行提取,所选特征需可以表征复杂网络的全局特性;然后根据拓扑特征建立复杂网络的特征向量,通过选取合适的距离计算方式计算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即可映射为复杂网络之间的相似度大小。

2.1 拓扑特征的提取

在如上一节所描述构建复杂技术交易网络后,需要对网络的全局拓扑特征进行提取,本文结合技术交易的实际行为特点主要提取了七种拓扑特性指标,如表1所示。

对每年的技术交易复杂网络提取以上七种拓扑特征后,建立由这七种特征取值组成的网络特征向量,进而建立不同年份复杂技术交易网络的特征矩阵。

2.2 距离计算方法的选取

本文所用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另一个重点是不同复杂网络的特征向量的距离计算方法,计算距离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以及余弦距离等,本文通过计算方式及实际意义对比来进行选取。

2.3 可视化展示

通过对不同复杂网络的特征向量进行距离计算,得到不同年份复杂技术交易网络的距离矩阵,根据该矩阵进行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方法得到复杂网络的相似度结果,类标号一致的复杂网络相似度高,若同一类的复杂网络确有相似的生成模式,那么证明本文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3 算法仿真分析

为了证实本文对于复杂网络相似度研究的可行性,笔者采用对无标度网络生成模型进行仿真的方式来验证。无标度网络是一种度分布呈幂律分布的复杂网络,其明显特征即具有择优连接特性,即度大的节点被连接的概率较大。因现实中大部分网络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无标度特性,所以本文选取无标度网络进行仿真实验。

仿真所使用的工具仍为R语言的igraph包,其中barabasi.game函数可用来生成无标度网络,对无标度网络生成控制采用两种属性参数:每时步网络新增连接数m和无标度网络择优连接的强度power,其中power的数值越大,表示网络的择优连接特性越明显。

所选参数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12种m和power的组合,即仿真生成12个无标度网络,序号为l到12。根据事先定制的无标度网络生成模式,我们预期根据本文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可以将这12个无标度网络分成4类:{l,2,3},{4,5,6},{7,8,9},{10,11,12},即生成模式相近的网络之间相似度较大。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发现,使用本文所使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可以将具有相似生成模式的无标度网络聚到同一类中,证明了根据本文提取的复杂网络拓扑指标建立特征向量可以比较准确的表征复杂网络的全局特征,此方法具有可行性。下面采用该相似度研究方法对实际的技术交易复杂网络进行实证分析。

4 相似度算法实证分析

上一章算法仿真分析是以无标度网络为实验网络的,为了证明算法可以应用于复杂技术交易网络,我们先证明复杂技术交易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即可。而这一点可以通过网络的度分布来反映,复杂技术交易网络的度分布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左图为度的长尾分布,右图对横纵轴取对数结果近似一条直线,可知复杂技术交易网络的度分布呈现幂律特性,证明其具有无标度特性。

由于技术交易的合同通常为若干年,所以数据预处理时先将每条交易记录的合同年份跨度标出,然后遍历数据,选取合同年份跨度中包含当前时间的交易加入到该天的复杂技术交易网络中,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持网络中节点和边的生存周期。实证分析所取数据以月份为单位构建复杂网络,对每月内的特征数据进行取平均值的操作。

复杂网络拓扑特性的提取使用的是R语言igraph中的封装好的函数,包括度计算(degree)、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path.length)、直径(get.diameter)、聚集系数(transitivity)以及介数(betweenness)。将得到的特征向量组成特征矩阵,对特征矩阵每一种特征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计算向量之间的距离,得到不同年份复杂技术交易网络的距离矩阵,根据距离矩阵使用hclust函数进行层次聚类,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使用“complete”距离参数。

由于聚类结果中月份较多,使用层次聚类图展示不方便观察,所以笔者将每个复杂网络所属的类标号及日期绘制成图如下所示:

由图4圆点代表第一类网络,三角表示第二类网络,方块代表第三类网络,可见,根据本文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将不同年份的复杂技术交易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相似度聚类到一起,总体来看效果较好,没有出现异常的单独月份,从拓扑结构来看,月份相近的网络确实在结构上相似度较高,使用本文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将技术交易的发展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交界处存在着模糊阶段可忽略:其中2006到2008为第一阶段,2009年到2013年为第二阶段,之后为第三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指标归一化平均值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见,复杂技术交易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平均路径长度以及直径都在减小,而度、介数和聚集系数这三个指标都在增加,很清晰地说明了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效率逐步提高,技术交易整体具有技术集中化、合作多元化的趋势。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全局拓扑特性的型相似度计算方法,即提取复杂网络的全局拓扑特征建立复杂网络的特征向量,通过计算特征向量的距离来对复杂网络进行聚类。方法的验证是通过使用无标度网络进行仿真分析以及基于技术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结果对该相似度计算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证明,该方法在计算复杂网络之间的相似度中具有可行性与可信性,根据该相似度计算方法将技术交易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阐述了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工作包含以下4点:

1、对技术交易数据进行预处理

2、构建复杂技术交易网络并提取拓扑特征

3、对复杂网络特征向量进行距离计算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2篇

[关键词]网络商品交易 监管 策略

网络商品交易是指现代人们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方式,也是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延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易行为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给广大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并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费趋势,但是伴随着网络商品交易过程的违法行为也在逐年增加,严重侵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不得不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这对于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

网络商品交易,俗称电子商务,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广大消费者在整个商品买卖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并且这种交易方式还包括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安全的支付交易系统等等。网络商品交易与传统商品交易最大的不同就是网络商品交易双方不再是那种直接的、面对面以实物进行交易,也不是依靠相关单据或现金进行支付,而是未知双方以满意的商品直接通过网络交易。网络商品交易方式不但极大地提高商品交易效益,节约时间、空间,而且降低企业成本,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增加利润的需要,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实惠。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便利性。这是网络商品交易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网络商品交易方式使消费者无需直接去商场购买,只需保证计算机网络通畅就能完成商品的交易,买到的商品也都是直接送货上门。因此,网络商品交易对消费者来说既省时又省力。

2. 及时性。网络商品交易的及时性体现在网络商品交易没有任何时间限制,消费者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段内进行商品交易。而且网络商品的更新速度要远远快于实体店中的商品。因此,消费者就能通过网络商品交易更加及时地购买到最新的商品。

3. 风险性。它主要是指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所依赖的相关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的特性,而且这些电子数据都是虚设的无形物。如果有人对其进行改动、伪造监管部门就很难去追寻痕迹,这些都是网络商品交易风险的重要体现。

4. 虚拟性。网络商品交易的虚拟性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商品交易过程的买方和卖方参与的所有交易环节都是虚拟的,包括交易的各种商品、交易所处的环境、交易的票据、交易的合同等等,这些都与实体店进行的交易完全不同。

总之,网络商品交易的各种特点是一个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网络商品交易的独特性。

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难点与问题

网络商品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给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网络商品交易不同于传统的商品交易,使得传统的商品交易监管方式运用在网络商品监管中时存在着许多监管方面的难点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准入制度尚不明确

目前,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并没有明确的准入制度,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买方或卖方。而且,网络商品交易主体是否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在相关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再加上网络商品经营者素质的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给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问题。此外,网络商品交易还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也没有空间物理位置的限制,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交易,这就使得一旦在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要确定该违法行为的发生地就变得非常困难,这也将会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带来极为不便的影响。

2.网络商品交易调查取证难度大

网络商品交易虚拟性与风险性的特点,使得相关监管部门在对相关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调查取证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这也是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中最为普遍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比如监管部门在对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的相关电子数据进行调查取证时,企业常常会以商业秘密或存储介质损坏为由拒绝配合监管部门的工作,这就严重阻碍了监管部门的工作进展。此外,进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对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和要求,然而就目前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队伍情况来看,缺乏大量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影响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部门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3.网络商品的监管范围不全

网络商品交易的广泛性决定了网络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行为类型多种多样,这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范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受相关历史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主要是集中在网络商品广告方面,而对诸如侵犯知识产权、欺诈消费者等方面违法行为的监管就相对涉及得很少了。网络商品的监管范围不全,监管部门的作用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会给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优化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对策

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出现,肯定会对相关监管部门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监管部门改如何采取合理措施对网络商品交易进行有效地监管,已经成为目前监管部门的迫切需求。

1.完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构建完善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长效机制是提高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也是决定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准入机制,即对网络商品交易的主体要有明确的划分,这也是进一步开展相关监管工作的基础。其次,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内容,创新监管方式。网络商品交易不同以往传统的交易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对网络商品交易中的监管内容要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传统的监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创新才能符合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要求,这也是进行后续监管工作的前提。最后,构建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在整个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过程中涉及了多个政府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对各自的工作和责任有明确清晰的划分,还要及时的做好协调合作,这样才能真正使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实现对网络商品交易的有效监管。此外,提高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的工作效果,还需要提高整个监管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监管工作的职能,这也是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证。

2.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过程中的应用

网络商品交易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易方式。因此,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领域中的应用,这也符合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因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监管部门构建有效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系统,实现对各种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的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这些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了这样一套监管系统,监管部门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获取其需要的相关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完整、全面的信息,这样监管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效率也将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此外,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全方位地满足网络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网络商品交易相关监管信息的要求,使他们知道怎样才是合法的网络商品交易行为,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降低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发生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深入地认识了网络商品交易的形式和特点,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重点和难点也有了较为清楚的把握,这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网络商品监管机制也将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京,王少南.新形势下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9).

[2]黄长宇.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运行与监管研究[M].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3]徐枫.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12).

[4]邵明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新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9).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3篇

【关键词】 网络交易; 网络交易税收; 行业生命周期

一、引言

电子商务在美国和欧洲被视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网上交易市场逐渐成为市场角逐的焦点。在我国,网络交易在近几年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0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率为48.6%,网上购物交易总额已经超过5 000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而在2009年底,我国网上购物交易总额仅为1 32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可见,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网民常态的消费方式,网络零售也成为流通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将电子商务列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商务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到“十二五”末,网络零售额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达到18万亿元的规模。

由于网络交易不同于传统行业,其主体难以确认,交易过程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征税十分复杂,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善的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这使得网络交易成为了国家一个越来越大的税收“黑洞”,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对于国外较成熟的研究,我国大部分学者建议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以税收中性、公平、效率和优先发展为原则的网络交易征税体系。

本文不同于以往仅从法学、经济学角度的研究,而是从管理学角度,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我国相关制度背景,对比国际网络交易税收的做法,对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立法的时间及原则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希望能丰富现有文献并对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立法与税收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二、制度背景及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电子商务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于发达国家较短,我国目前对电子商务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国家税务总局《2002—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指出“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贸易和结算方式,并具有无国界、数字化等特点,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产生了较大的税款流失风险和税款转移的可能。因此,还必须在传统的税收征管体系之外,建立一套依托于因特网的电子税收征管体系,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监管,维护国家的利益。”2007年3月6日商务部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然而该意见对于税收问题却没有太多的涉及。国家工商总局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从2010年7月1日起,个人开网店将实行‘实名制’;网购平台和卖家需应买家要求,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也可在买家同意后,出具电子化版本,该版本可作为处理消费投诉的依据”。该办法并未涉及网络交易的税收问题,可见,我国对网络交易税收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理论分析

本文的研究引入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从行业所处发展阶段来分析网络交易税收的相关问题。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以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为特点的引入期阶段;以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比较明朗为特点的成长期阶段;以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买方市场形成为特点的成熟期阶段,以及以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为特点的衰退期阶段。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会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电子商务网络交易行业的发展又会影响税收政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行业大的环境,行业所处生命周期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生命周期与行业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将电子商务列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导向下,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网络交易税收问题是可行及必要的。

三、国际经验比较

网络交易的兴起有别于传统方式交易,网络交易营业活动覆盖全球,交易双方匿名化,产品数字化等特点决定了传统税制要素的有关规定难以对其适用,使税收管理失去了法律依据。具体表现为纳税主体认定较为模糊、课税对象性质难以确定、纳税地点的确认失去基础、纳税环节游移不定、纳税时间定夺困难等。这些特点使得各个国家对于电子商务是否应该征税时要综合考虑其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状况及电子商务网络交易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下面主要以美国、欧盟、印度为例来介绍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税收的一些做法。

(一)美国

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最好的国家(全球近80%的电子商务交易发生在美国),认为对电子商务征税将会严重阻碍这种贸易形式的发展,对网络交易应持免税态度。从1998年的《网络免税法》,到2001年和2004年的《网络平等征税法案》,直至2007年的《网络免税法修正案》,将免税政策延长至2014年11月1日,可见美国政府对网络交易在税收层面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不仅在国内,在国际方面美国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98年2月向WTO提交的对电子商务实施“零关税”的提案;同日本联合签署的一项声明“尽量避免在电子商务方面制定不必要的规章与制度,为在全世界维护免税的电子商务环境共同努力。”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4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 权力 网络 效率’

问题提出

经济学家都认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帕累托效率:即资本主义制度是有效率的,因为它们根据交易成本最小化原则而演进。威廉姆森的分析进一步认为,只有交易不受强制,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效率才能得到保证。也就是说,科层制内的权力存在并不意味着其本身无效率,而是因为没有建立决定权力效率的关键因素――“自由”。那么,对于因自愿关系形成的市场交易,其存在的权力关系,是否因满足“自由”而有效率呢?

文献综述

对市场中权力的理解,笔者认为采纳“权力网络”的概念加以解释更为妥当。因为,当组织被看成是一个流动的网络结构时,就可以形成企业网络。企业网络是指由若干个不同的企业作为结点构建的网络,网络中各结点间的相互关系即为企业网络的结构。企业网络的结构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结点间的联系方式,通常以契约为纽带的企业网络是企业间通过签订契约形成的合作关系,如战略联盟就是这种形式。二是各结点间的关联程度,即各结点间是否交错联结。各企业间的联系若是通过网络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某一企业核心结点发生,则我们可以称此类企业网络为平面型网络;企业网络的每个结点相互间都发生关系,这种企业网络则为立体型网络。也就是说,在立体型网络中,各结点在网络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其结构形式更加开放,而这种结构形式的组织更具有生命力。如产业集群就是典型的立体型网络,产业集群不但可以提高区域的生产效率,而且还由于在这样的集聚体内,经济活动主体间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够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这种基于社会网络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分工,有利于维持集群的稳定。网络也意味着制度安排,因此,权力网络就意味着有关权力的制度安排。

边燕杰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提出,权力网络就是通过网络拿到的权力,指在组织生活中通过网络可以获得的权力,并加以维系和运用。在这里,边教授将网络看成为权力的一个指标。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权力网络还需从功能上对其加以分析,其需具备组织功能的三个方面的特征,即:一、资源聚集功能,即促使各种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信息聚合在一起的功能。二、资源转换功能,即促使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形成新的合力,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合”的功能。三、能量释放功能,即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组织的新能量,实现依靠单一资源无法实现的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立体网络结构中的市场交易的最终目标。

电力市场中权力网络的研究设计

基于市场中权力的效率的考察,笔者对省级电力市场中的权力网络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抽取的样本数据不一定符合随机抽样的条件,但是可以说明在这样的市场中存在的两种主要的组织形式――单个发电商的组织形式和发电商联盟两种模式下,权力网络具有的不同功能。

对权力网络的指标分解。稳定的权力需要有一整套制度加以维护和支撑。制度可以分为几种,包括成文规定的正式制度,也包括不成文的非正式制度乃至习惯、信念等,这种由一整套成文或不成文制度所维护和支撑的结构,构成了权力的网络。

南京大学李泽才研究考察了一个小城镇中在正式权力体系与正式权力体系之外的个体之间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隐性权力网络主要有四种类型:为营造社会资本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由于正式权力进行寻租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由于正式权力角色形象扩散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由于正式权力垄断知识和话语权力而形成的隐性权力网络,而且各种类型的隐性权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特殊形式的社会结构。基于此,将结构作为分析权力网络的指标之二。本次设计中,笔者重点选择电力市场的结构,即将电力市场影响较大的经济周期、能源价格、季节性等因素作为衡量电力市场结构的变量。

对电力市场的指标分解。市场的核心是交易,是指有一定规模的自由交易行为。这里选取电网交易模式中的合约交易为电力市场自由交易行为的主要标志,这是指市场主体通过签订电能买卖合同进行的电能交易。合约交易包括中长期合同交易、双边合同、发电权转让交易、差价合同交易等。合约交易都是按周、月、季、年或一年以上时段组织,其交易原则上必须满足竞争的条件,由电力市场中的发电商以独立或者联合的形式上报竞价的电量和电价,填写竞价单,完成市场的交易电量。通常在电力市场上,这部分电量是按照转让方申报价格由高到低、购买方申报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由交易系统自动撮合完成的。通过技术交易的手段创造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发电厂在电力市场中有了形式上的自。

利用Amos软件分析调查数据后,通过表1、表2对比发现,行动者联盟是不利于市场自由交易行为发生的,但政策对联盟却起到更大地支持作用;市场结构及外部环境对单个行动者的影响不利,却对联盟行为有支持。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市场结构中,不同的权力网络形成的功能对相同活动领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相关探讨

单个行动者是指市场交易者个体(特别是发电商个体)从事电力电量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特点是不易受交易地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交易双方的意愿,具有很大的自由特性,但是这种自由特征会威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5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信用风险;风险识别;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31-02

菲利浦・科特勒对网络营销最初的定义是“一种使一个人利用电脑和调制解调器建立信息渠道,调制解调器将电脑与电话线连通,从而使电脑用户得到各种网上信息服务。”网络营销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连接方式、用户从网上获得服务的具体内容业已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最初提供单纯的信息服务到通过网络销售实体物品,此时的网络营销较之从前,其特征既包含网络的虚拟易,又要实现实体物品转移。当交易双方(在网络虚拟交易与现实交易之间)信息对称时,就不会因此而产生信用风险;当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时,就会形成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是从信用行为主体寻找风险要素,其前提是交易主体现实数据与网络数据的一致,从而实现网络的虚拟交易约束现实实体物品的按约定转移,而其信用风险管理虽然能解决外国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却不能解决中国网络营销信用风险。中国网络营销的现状是:网络营销中网络虚拟交易与现实交易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我们不易甚至无法正确获知交易双方信用水平相关数据,因此无法实现交易主体现实数据与网络数据的一致性,也就无法通过信用行为主体寻找风险变量,更不能因此形成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及对策。

网络营销全部内容得以实现的前提完全依托信用。对比于传统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可以走入店面、实际触摸或感受所需的商品及服务,信用在现实中得以保证”,网络营销前期买卖双方在虚拟的网络中彼此选择,双方的信用就成了最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了交易过程中双方能否履行买卖行为的各种约定,决定了下一次交易的可能性。因而,中国的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既无法引用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手段,又必须使其具有传统营销的信用保障,这就使得中国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具有特殊的含义,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也要采用特殊的模式。

1.网络营销信用风险识别、分类

当我们无法从网络营销的行为主体上寻找风险变量时,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的特殊性使我们只能从网络营销的行为客体即交易商品角度寻找降低风险的途径。网络营销信用风险产生来源于虚拟交易对应实体物品(货款和商品)的转移过程,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在交易中从买方支出货款直到卖方收入到账。此时,买方主要关注自己的注册及交易信息是否安全,其支付的款项能否顺利进入目标账户;卖方关注的主要问题为能否按照约定从买方获得货款。其二,在交易中商品从卖方发出通过物流渠道直到买方验货完成。此时,买方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自己能否按约定获得商品;卖方则主要考虑发出的商品能否顺利、安全到达购买者。

综上所述,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形成于交易过程:买卖双方的信用形成了交易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了中国特殊的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因此,这里的网络营销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货款支付风险与商品物流风险。

2.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分析

风险=交易概率×损(益)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引起的风险与商品价值含量或储运易损度成正比变化。具体分析如下:(Ⅰ)A区,商品价值含量较大,较易损坏,其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大。(Ⅱ)B区,商品价值含量很小,不易损,此类商品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信用风险小。(Ⅲ)C区、D区,网络营销交易客体由于其价值含量较大(不易损)或储运易损度较大(价值含量低),其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信用风险较大。

依据上述分析,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应从商品价值含量和商品储运易损度这两个因素入手。买卖双方应根据实际交易商品或服务的具体特点,采取两方面分析的方法,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及对策。

从上述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分析图可以将网络交易分以下四种交易类型分别讨论:

1.处于C区的交易客体价值含量大,储运易损度很小

由于其网络营销信用风险主要影响来自于交易客体价值含量,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如何保证支付的安全可靠性,风险规避方法可以考虑提高交易定金,选择相对安全、可信、可靠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以提高交易成功概率即降低虚假交易的风险。

2.处于D区的交易客体价值含量很小,储运易损度大

由于其网络营销信用风险主要影响来自于商品的运输过程及服务过程,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则应置于如何保证商品运送的完全性及服务过程的满意度。此时,物流环节是影响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风险管理的对策应是选择信用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第三方物流,储运此类交易商品,实现商品运送的完全性及服务过程的高满意度,提高交易成功概率,降低网络营销信用风险。

3.处于A区的交易客体价值含量和储运易损程度都偏大

此时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应考虑资金支付安全与商品储运两方面内容。首先,提高交易定金,选择相对安全、可信、可靠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同时应选择信用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第三方物流,储运此类交易商品,实现商品运送的完全性及服务过程的高满意度,提高交易成功概率,降低网络营销信用风险。

4.处于B区的交易客体价值含量和储运易损度都很小

此类商品在网络营销过程的信用风险很小,企业网络营销只需完善交易流程,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下次交易比率。

总之,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应从交易客体价值含量和储运易损度两个因素考虑。其宗旨是保证交易成功概率,降低可能损值,以实现减小网络交易信用风险,从而实现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

本文是在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合理、行为主体信用度低的条件下,通过分析网络营销交易过程,从商品自身特点出发识别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并给予适当分类,进而指出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应考虑交易客体的价值含量及储运易损度两方面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及对策。这种采取管理交易客体、制约信用行为主体、约束其网络交易行为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中国网络营销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由于中国网络营销正处于不成熟发展阶段,其管理制度、机制等各个方面内容仍需进一步摸索。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且曲折的过程,仍需网络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法规,发展、提升网络安全技术,规范网络营销交易主体行为,开拓、完善网络营销渠道等等。规范网络营销主体行为,消除网络与现实信息的不对称性,才是网络营销信用风险得以解决的根本途径。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6篇

【关键词】对等网络;信任度;成本;风险

P2P(peer-to-peer)网络是一种开放、自由地进行文件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网络,广泛用于文件共享、分布式计算、协同工作、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1-9]。P2P网络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P2P网络的节点具有对等、异构和独立的特性,可以随意进出网络,而网络中缺乏强制措施,因此,P2P网络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使得节点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5,8,9]。这严重制约了P2P网络的发展。因此,如何在P2P网络节点间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1 相关工作

目前, P2P网络的信任模型主要分为两类:集中式管理模型和对等信任模型[5,8,9]。集中式管理模型主要是借鉴传统网络管理的模式,将传统有效的方法应用到P2P网络中去;对等信任模型主要是在不改变P2P网络特性的前提下,完全依靠P2P网络节点自身来进行信任评估。对于集中式管理模型而言,其建立的条件是要对P2P网络进行一些改变,而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倾向于回归传统网络。因此,在集中式管理模型下,P2P网络可以建立起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机制,但其代价是丧失P2P网络的特性。对于对等信任模型而言,其难点是如何建立起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其优点是保持了P2P网络的特性。因此,对等信任模型一直是P2P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所研究的P2P网络信任评估模型,就是属于对等信任模型。

在P2P网络中,由于要保持网络的特性,因此,P2P网络必然要存在很多不定因素和巨大安全风险。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机构正进行相关的研究[1-15]。本文希望建立起一种有效的P2P网络安全模型,有助于P2P网络的更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2 信任评估模型

对于P2P网络,节点之间的访问行为可抽象为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交易行为。因此,本文将人类社会的交易评估模型引入到P2P网络中,使之成为解决P2P网络安全问题的一种手段。

2.1 模型相关定义

在交易评估机制中,对个体的信任评估一般由直接信任评估和间接(或推荐)信任评估组成,简称信任度,它是根据个体交易的历史信息,由多重因素综合而成。这些因素包括交易历史、交易成本、交易次数、交易频率、交易风险和诚信度等。这些因素在评估机制中均有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各个因素自身的特点,其作用和影响大小不一。本文由此提出了一种多重因素综合的P2P网络信任评估模型,并在此给出信任评估模型的相关定义。

定义1:令Ω={r1,r2,...,rn}是含节点数为n的P2P网络节点集合,N(ri,rj)为集合Ω中任意两个不同节点ri和rj之间交易的次数,x∈[0,N(ri,rj)]。

定义2:在集合Ω中, 对于

节点的信任评估值T(ri,rj)由直接信任评估T(ri,rj)D和间接信任评估T(ri,rj)R组成。对于直接信任评估T(ri,rj)D而言,任何一种交易行为,信任等级B(ri,rj)、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这三个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信任评估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模型在总结交易节点之间的历史交易信息基础上,以交易节点之间的信任等级B(ri,rj)为主导因素,加入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这两个主要影响交易评估的重要因素,构成了直接信任评估T(ri,rj)D的评估信息来源。在模型中,信任等级B(ri,rj)为正向因素,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为反向因素,符合人类社会的交易评估习惯。对于间接信任评估T(ri,rj)R而言,本文模型在综合其他节点提供的推荐值时,加入了节点自主的评判元素――信任等级B(ri,rj),其目的是对这些推荐节点进行一次甄别,达到越是值得信赖的节点,其给出的推荐值越值得信赖的效果。如此让诚信的节点充分发挥了诚信的作用,避免了推荐节点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激发各个节点恪守诚信的动力,从而使得整个网络形成一套良好的交易机制。

2.2 滤除伪节点

类似于人类社会,在P2P网络中,恶意节点也会针对P2P网络的特性和安全漏洞,故意制造出大量的伪节点。通过这些伪节点来为其提供良好的推荐信任,隐藏自身的污点,达到欺诈的目的。本文通过将节点交易评估过程和评估值保存下来,采用相关相似性来计算节点之间的相关程度,以此来滤除P2P网络中的伪节点。本文采用的具体计算相关相似性的方法是PCC(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定义如下:

定义6:令矩阵E为P2P网络节点间历史推荐评估转换而来的n×n信任矩阵,n是节点总数,Eij为信任矩阵E中任意一个元素,满足以下条件:定义7:对于

sim(i,j)取值范围在[0,1]之间。sim(i,j)的值越大,表示节点ri与节点rj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本文根据这一性质,通过对节点的历史交易行为进行相关性计算,将sim(i,j)取较大值的节点滤除,从而保证了节点间信任评估值的准确性。

3 实验数据及分析

定义8:网络节点之间判断出所有恶意攻击的次数X与网络节点之间所有访问次数G的比率称为防御成功率ρ,即ρ=X/G。

为了验证本文的信任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实验仿真。仿真环境是采用20台随机安装不同操作系统的PC机,互联组成P2P网。在这20台PC机中,指定其中的10台PC机作为恶意节点或伪节点,随意的去攻击或欺骗其他节点。仿真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通过网络访问模拟节点访问过程。在实验初始化时,每个节点的信任评估值T(ri,rj)均为0.5。在实验过程中,节点间访问的次数、性质、结果及直接评估和推荐评估都将被记录,当节点的信任评估值T(ri,rj)小于0.2时将被禁止访问。

在实验中,节点之间的信任评估值T(ri,rj)取值范围为[0,1],按照公式(3)来计算,通过对公式(3)中的权值λ和μ取不同值来进行多次仿真实验。为了便于实验,本文对信任等级B(ri,rj)和风险等级R(ri,rj)进行了简化,这两个因素均划分为十个等级。对于信任等级B(ri,rj)而言,其取值越高代表信任等级越高。对于风险等级R(ri,rj)而言,其取值越高代表风险等级越高。

在网络访问次数G取不同值时,本文通过比较防御成功率ρ来验证信任评估模型在网络中是否有效。为了使信任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能得到更充分的验证,本文在访问次数G取多次不同值时,做了相同的数据抽取,实验仿真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仿真结果

从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于不同网络访问次数G,不论权值λ和μ的取值如何变化,信任评估模型的防御成功率ρ的取值整体上相差不大,而且在权值λ和μ的比值相近时,信任评估模型的防御成功率ρ的取值处于一处峰谷状态,其取值相对高于权值λ和μ的其他取值情况;随着网络访问次数G的增大,网络的防御成功率ρ总的趋势是提高的。这表明在信任评估模型中,本文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对整个模型来说,是有助于提高网络防御成功率的,这些影响因素是发挥正向作用的。图1是实验仿真结果曲线图,其中纵坐标代表防御成功率ρ,横坐标代表访问次数G。

图1 实验仿真结果

在实验中,节点之间的信任评估值T(ri,rj)是按照公式(3)来计算,而公式(3)中的节点信任评估值T(ri,rj)由直接信任评估T(ri,rj)D和间接信任评估T(ri,rj)R组成。对于直接信任评估T(ri,rj)D而言,本文模型在总结交易节点之间的历史交易信息基础上,以交易节点之间的信任等级B(ri,rj)为主导因素,加入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这两个主要影响交易评估的重要因素,构成了直接信任评估T(ri,rj)D的评估信息来源。对于间接信任评估T(ri,rj)R而言,本文模型在综合其他节点提供的推荐值时,加入了节点自主的评判元素――信任等级B(ri,rj),使得在对这些推荐节点进行一次甄别,达到越是值得信赖的节点,其给出的推荐值越值得信赖的效果。从具体的实验仿真结果来看,本文所构建的信任评估模型的期望基本上得以实现,实验仿真结果与预想的设想基本一致。在本文的信任评估模型中,信任等级B(ri,rj)为正向因素,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为反向因素,这些设计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信任评估模型已经实现。

综上所述,在P2P网络中,建立网络的信任评估模型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的防御能力。通过信任评估模型,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对来访者进行甄别和判断,通过一定的算法来判断来访节点的信誉情况,可以有效地拒绝恶意节点的入侵,保证网络中正常的信息交互的进行。

4 实验结论

本文模型在总结交易节点之间的历史交易信息基础上,以交易节点之间的信任等级B(ri,rj)为主导因素,加入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这两个主要影响交易评估的重要因素,构成了直接信任评估T(ri,rj)D的评估信息来源。信任等级B(ri,rj)为正向因素,交易成本C(ri,rj)和风险等级R(ri,rj)为反向因素,符合人类社会的交易评估习惯。

本文的信任评估模型的思想是越熟悉的、越值得信赖的节点,其推荐的节点就越值得信任,这与人类社会中的交往行为类似。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信任评估模型适用于P2P网络,在防止网络节点恶意攻击方面是有效的,特别是为了防止出现大量伪节点,模型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相关性来滤除这些伪节点。

【参考文献】

[1]Asnar Y, Zannone N. Perceived risk assessment [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CM workshop on Quality of protection (QoP’08). ACM, 2008:59-63.

[2]Singh A, Lilja D. Improving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 statistic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approach [C]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s (SIN’09). ACM, 2009: 21-29.

[3]COSTA C,SOARES V,ALMEIDA J,et al. Fighting pollution dissemin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C]//Proc of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 Seoul: ACM Press,2007:1586-1590.

[4]Wang Xiao-feng. On the policy description and quantification model for trust management [D].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09.

[5]XIONG Li, LIU Ling. Peer trust: supporting reputation-based trust for peer-to-peer electronic communities [J]. IEEE Tra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2004,16(7):843-857.

[6]Lua E K.Crowcroft J. et al.A Survey and Comparison of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 Schemes.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 and Tutorial,March 2004:1-22.

[7]BETH T,BORCHERDING M,KLEIN B. Valuation of trust in open network [C] //Proc of European Symposium on Research in Security.1994.

[8]WANG Y,VASSILEVA J. Bayesian network trust model in peer-to-peer networks [C] //Proc of the 2nd Int’l Workshop on Agents and Peer-to-Peer Computing. Berlin: Springer-Verlag,2004:23-34.

[9]常俊胜,王怀民,尹刚.一种P2P系统中基于时间帧的动态信任模型[J].计算机学报,2006,8(29):1301-1307.

[10]HUANG C L,HU H P,WANG Z Y. Modeling time-related trust[C]//Proc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ooperative Computing. Wuhan: [s.n.], 2004: 382-389.

[11]Wang Y, Lin F. Trust and Risk Evaluation of Trans action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in Peer- to-Peer E-commerce Environments [C]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 Business Engineering( ICEBE’06) . IEEE, 2006: 102-109.

[12]王勇,云晓春,李奕飞.对等网络拓扑测量与特征分析实例[J].软件学报,2008,19(4):981-992.

[13]韩正平,蔡凤娟,等.网络安全信息关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10):93-100.

网络交易的特点第7篇

一、网络经济概述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1)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2)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纪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3)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4)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6)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技术和互联网。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创新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发挥,则要求从有序中冲刺出来,产生适度的无序。

二、传统贸易和网络贸易的内涵及特点

(一)传统贸易的内涵及特点

传统贸易方式是对外贸易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交易方式,包括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展览会、边境贸易、国际贸易博览会、世界商品交易中心等方式,就是用户通过电话,传真,信函和传统媒体来实现商务交易和管理的过程。

传统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交易场所固定。同网络贸易相比,传统贸易交易地点固定,而不是象网络贸易那样虚拟化。(2)交易成本、交易费用比较高。(3)交易局部性。传统贸易的范围比较局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完成其交易活动。(4)安全度相对较高。传统贸易通过面对面交易,可信度比较高。

(二)网络贸易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网络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几乎所有程序都在网络上进行。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使传统贸易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网络贸易的特点:(1)网络贸易将传统的贸易流程电子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了效率。(2)网络贸易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3)网络贸易使企业可以以相近的成本进入全球市场,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4)网络贸易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可能直接交易。(5)网络贸易一方面破除了时空壁垒,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网络经济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使支付过程更便捷

网络贸易的发展和应用创新了国际贸易方式,实现了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信息产业的深入发展,使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资源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二十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不到十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实现了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二)网络贸易使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多元化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的市场不同。传统市场受到国界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扩展。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扩展了市场范围。

(三)网络贸易使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而网络贸易则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通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由进出口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贸易方式受到挑战,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改变。

(四)网络贸易增大了交易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网络贸易的发展,使现实各种经济贸易行为虚拟化,从而增大了交易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货币从有形走向无形,交易可以在双方不需见面的情况下完成,财富从可见的物质形态走向数字化,价值与价格分离,财富的聚集速度大幅提高,风险也随之增大,任何的失误或对信息的把握不当即可造成交易的失败,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使财富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和破灭更加成为可能。

四、网络时代对贸易企业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国际贸易信息系统

面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能力的差别越来越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上,因此,有效信息的即时获取将对企业的发展存亡至关重要。建立一套企业自己的完备的国际贸易信息收集体系,广泛收集国际市场最新需求信息,准确研判行业发展方向成为了企业的重中之重。

(二)搭建网络营销平台,开拓新的经营方式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思考开拓新的经营方式,利用网络优势,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销售工具,使商品提供者和消费者可以更快更方便并以极低成本获取企业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