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专题的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7-12 16:27:26
网络专题的特点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1篇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以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一. 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1. 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5•12》汶川大地震,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深度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优势。

2. 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专题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3.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比方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二. 对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思考

我国网络新闻专题伴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而显现出了多个特点,但是如何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需要我们进行一定层面上的探讨。

1.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新技术进行创新。网络新技术是影响网络专题发展的重大因素。网络新技术作为网络专题的表现手段,能更好的反映专题的内容。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

相比传统媒体中纸质媒体只有版面有限的文字和图片、广播电视媒体只有时间段有限的声音和视频,网络媒体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它除了有无限的网络传播空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传播方式。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之外,它还有着flash、模拟动画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还有更多的传播方式会运用到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当中。

2. 统筹联动,加强品牌战略实施。自从网络媒体出现以来,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在我国,目前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直接采访权,这就造成了其信息来源方面的缺失。而在网络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传统媒体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都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使彼此更加强大,即: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

这样有利于在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不同媒体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多家媒体力量叠加的“1+12”的传媒效应。通过内容交换,取长补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体竞争力。由于统筹联动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舆论强势,因此,它能使媒体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使自身的影响力波及到合作媒体覆盖的范围之上。

3. 网络新闻专题要注重策划。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单纯的将新闻报道在网络媒介上进行“堆砌”,而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着重增强策划意识,提升新闻专题的竞争力。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要求能够对各种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网络新闻资源,办出网站特色,提供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的策划。网络媒体在应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上有着先天优势,因此,对于专题选题的策划,应根据新闻事件性质的不同来灵活应对。一方面,对应急性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或其它媒体报道后形成热点的事件等,需要网络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长久关注的热点、政府的工作重点、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等问题也需要大力的关注。

其次,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策划。数字时代,新闻依然是“内容为王”。然而,在今天获得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网络新闻专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精心的策划,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2篇

>> “两会”专题 网民的两会 变平的“两会” 我的“两会” 古代的“两会” “两会”专题实战演练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2011年两会新闻的特点 “两会”话题新闻大平台 图片新闻・两会表情 浅谈两会新闻采访创新 细品两会网络盛宴 “两会”上的青联委员 “两会”上的青联人 海洋――“两会”的“热门词汇” 今年两会新的看点 发自“两会”的声音 未被采用的两会提案 两会的企业信号 两会之后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两会”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两会”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周次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海量信息,分栏梳理,信息的数字化压缩和存储技术使得网络媒体具备了无限的容量,而且如今,分栏梳理已经咸了新闻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方式。在这次“两会”报道的专题中,各大网站围绕会议、报告议题、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反映等方面,设置了常规栏目(相同或类似的)和自己的特色栏目(独特的、具有不替代性)。

即时刷新,全程跟踪,网络新闻的近乎零时差传递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人民网、新华网和南方网都在专题首页上采用了滚动条即时播报新闻的方式。网络新闻专题还采取“跟随”式的报道策略,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贴身”报道,并着重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性和连续性,试图呈现和还原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即时情景,从而使受众获得完整的信息认知。

文图声像,立体传播,网络新闻专题的“超文本结构”颠覆了传统报道中相对单调的新闻表现形式。“超文本结构”能使文字、声音。图片、表格、动画和影像等多种文本交错互连,并将这些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构成全新的信息网络形态。运用这种超文本结构,网络新闻专题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技术限制,让新闻内容图文并茂、视听共赏。在央视国际的专题里,仅“视听两会”这一个栏目就有50个视频文件,提供给受众在线观看。新华网开设了特色栏目――“互动FLASH闻”。

传受互动,媒体联动.除了选择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受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与网络形成互动,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新华网和人民网都采用了手机短信的互动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网络新闻编辑可以知晓受众反馈回来的意见和要求,并加以权衡,适时有明确目标受众群的信息,考虑暂时微调新闻编辑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最新信息的欲求。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3篇

【关键词】新闻专题 版面编辑 深化

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常用到的新闻资源整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一个网站的新闻制作水平。几乎每一个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各个主流新闻网站都会推出自己的专题。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新闻专题追求的是客观性、全面性,而另一种新闻专题则追求更有针对性,并带有一定的主观评价,它们可以分别称为客观性专题和主观性专题。①其中,我们认为新浪网的新闻专题属于客观性专题,这种客观性新闻专题的制作更需要网络编辑把握全面、客观、平衡的原则。

一、 网络新闻专题的构成和编排规律

一个典型的新闻专题往往是由若干栏目组成。利用栏目,将最新新闻、事件进展、各方反应、事件影响等各类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集成在一起,同时,辅以历史资料与相关知识介绍。而网友评论以及互动调查,也往往会成为专题中不可缺少的手段。②专题版面的设计,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版面的美感。新浪网的专题在页面的顶部标注“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以大字标注在恐怖袭击的相关照片上。再将剩下的版面依垂直方向分成基本上等宽的三个部分;在页面四分之一的部位,用一则广告将新闻专题隔开。版面的前三分之一多用文字的形式,辅以少量的图片;中间三分之一的版面多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其中在大约二分之一的地方用Flas的形式简要地展现了孟买恐怖袭击的主要地点;紧跟其下的版面以图片配新闻的方式,将“9・11”以后全球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做了回顾;剩下的版面则以纯文字的形式刊登了“最新消息”、“视频报道”、“图文报道”、“分析评论”和往期专题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认为新浪网的版式是“日”型。如图1.1所示。其中网络新闻专题的栏头设计,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第一个要素,专题的栏头设计需要遵循几个原则:(1)醒目抢眼;(2)文字表达准确;(3)情绪传达到位。③

版式分割成中规中距的形式,各个栏目之间界限清晰,阅读时视线流畅,容易使受众接受。

重大事件的网络专题版面安排一般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最新消息、图片――各方反应――分析评论――深度背景分析与类比溯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实时全时的报道,辅之以“在线调查”与受众进行在线互动,这是符合受众心理期待的。技术赋予网络的互动特征,使网络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较之于传统媒体更为深入,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

二、网页版面编排的原则

网页版面设计就是要对网页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种配置主要是由视觉元素所决定的。各个栏目要互相呼应,既有利于受众阅读,又能够为受众节约时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如图1.2所示,新浪新闻专题的上部。

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

1、版式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不是要求各个栏目之间仅仅保持版面面积上的平等,而是要在网页版面编辑的时候,给受众以视觉上的平衡感。这种平衡包括栏目版面面积的平衡、版面色彩的平衡、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视频音频报道之间的平衡。版面总体的平衡感可以通过暖色调与冷色调之间的调配和各栏目版面面积的协调来把握。在版面色彩平衡里,新闻专题要体现出一种庄重、理性的基调,体现硬新闻“硬”的感觉。暖色系里主要有红紫、红、橘、黄橘、黄等颜色;冷色系里主要有蓝绿、蓝青、蓝、蓝紫等颜色;中性色系里主要有紫、绿、黑、白、灰等颜色,冷色与暖色调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白色和黄色给人感觉较轻,而红色和黑色给人感觉较重;暖色感觉柔和、柔软,冷色给人坚实、强硬。对于文字一般采用灰黑色为主,只有当受众点击阅读相关标题之后,标题才会变为红色,表示受众已经阅读过此新闻,以示区别,同时与周围灰黑色的标题相对应。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通栏的大标题和下面的新闻图片主要都是暖色调,周围文字版面都是灰黑、蓝色为基调。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冷暖和谐的大版面。

2、重点突出原则。在页面中的众多栏目中必须设置一个或几个重点栏目,吸引受众注意,通过重点栏目的引导将受众引向深入阅读。重点栏目一定要放置受众最急于获知的信息。通常重点栏目要在页面的上部,这样就避免了受众用鼠标向下滚动搜索信息的过程,从而在第一时间就把握住受众的阅读心理。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最新消息”、“视频报道”、重要新闻都放在受众打开专题页面就可以看见的版面位置,随后受众稍微向下滚动鼠标就可以获知“”和“人质解救”的信息,从而将受众的阅读引向深入。

3、合理布局原则。在对版面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在版面上留有空白的余地。但凡版面编辑比较成功的网站,几乎都会合理运用空白。一般来说,在横着的版面中,空白的运用是分阶梯状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版面之间用空白带适当地隔开,或是用两个空白带将整个版面隔出三个部分;在竖着的版面中,用一个或两个空白带作为版面的间隔。如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两个空白带将整个版面分成竖着的三大块。空白的使用,使网络版面流畅明快,布局清晰,冲淡和避免了版面色彩过多可能造成的布局紊乱。如果版面用某种色彩做底色,则一定不是新闻版面;版面底色采用色彩给人一种私人化的空间和休闲的感觉。这是与受众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硬新闻的网络专题则一定会运用白、灰做底色。

三、网络专题内容的编排原则

网络新闻专题中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各种形式的新闻,因此,怎样合理安排它们出现在受众视觉里的顺序,需要仔细考量。

1、文字和图片为主原则。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波伊特(Poynter)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读者首先看的是文本。整个测试的结果是,新闻提要的注目率是82%,文章本身是92%。网页上出现的图片64%受到注意。④笔者认为新浪的“孟买恐怖袭击”专题制作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研究成果。专题将最重要的动态新闻消息和重要图片放在版面的最上部,充分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视频和Flash是动态的、转瞬即逝的,对于硬新闻的受众来说,他们愿意对硬新闻有更多的思考,文字报道依然是引导受众思考的主角,视频和Flash只是对文字和图片新闻的补充和装饰。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的Flash新闻制作就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袭击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等主要信息。但是Flash新闻的制作,也弥补了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素材缺乏的遗憾,更好地突出表现了主题。

2、人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而下”。根据这一习惯,我们把最吸引受众的内容放在左上角,例如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左上部就是孟买恐怖袭击现场的系列照片,在受众浏览网页的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这些照片应该是反映专题报道的一个重要基调。首屏的左边部分是视频或焦点照片,它们共同构成第一屏中的视觉冲击中心(CVI)。⑤再按照递减性原则,安排有充裕时间或对该新闻有兴趣的受众继续向下阅读较为次要和背景性的新闻。尽管网络媒体具有超文本的特征,但对于受众来说,依然需要遵循纸媒的阅读习惯。美国学者艾德蒙・阿诺德指出,读者的目光大致从左上往右下移动,好像一个“Z”字。版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叫做休闲角。设计时对这两个地方要特别关注,因为读者的视线不会自动地移到那里。⑥

3、实时化和全时化。在追求“即时”、“实时”的同时,网络新闻的“全时”化观念也逐渐建立起来,那就是:网络新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别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一切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同时保证对新闻事件的全程关注。⑦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完全颠覆了时空的概念,在信息传递极为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要24小时关注世界各大媒体对某些重要突发事件的最新报道。漏报、缓报会使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失去竞争力。“孟买连环恐怖袭击”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袭击事件不断发生,此起彼伏;发生地点呈现出多点散布状;恐怖袭击在时间上不分白天黑夜,其持续时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恐怖袭击。这样持续的、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对于国内媒体而言,几乎需要大量转载西方媒体的信息,如何保持报道的及时和准确,对国内网络新闻编辑是个巨大考验。

4、避免新闻报道“碎片化”和“瞬时化”。网络新闻为追求时效性往往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容易造成新闻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片段,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单从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第一级页面来看,这些现象还不是很严重,但是到第二级页面的时候,视频、文字等新闻数量大增。网络的时效性,也给受众带来信息消费的快餐化。全时化新闻也会造成不易于新闻的过滤,虚假有害信息易于传播;而且更新的速度之快易于淹没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造成信息泡沫。⑧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的重要信息,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其他网络媒体上。

四、网络新闻专题版面的不足

以新浪网的新闻专题编辑为例,其版面长度占到了接近9个电脑屏幕,也就是说,其整个网页从上到下的长度有9个电脑屏幕的长度。这样的长度对于一部分受众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并且专题最后的“最新消息”、“视频报道”和“图文报道”显得与版面上方的新闻有重复;同时这三个板块的左侧和右侧都留有大量的空白,从而使版面显得比较单调,三个板块连接起来的长度也显得过长。这都需要在将来的网络版面设计中有所改进。■

注释

①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205页

②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89页

③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272页

④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⑤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274页

⑥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77页

⑦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83页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4篇

【关键词】 新浪网 传播策略 公共事件

一、事件

一直以来是中日争端的重要因素,2012年4月17日日本右翼分子宣布购买,争端再次升级。网络媒体利用其快捷、迅速的优势先于传统媒体对事件做出及时报道。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都大量转载有关争端的新闻,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了信息。对于此类重大政治事件,网络媒体如何设置议程,采用何种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之所以选择新浪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新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是全国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信息量大,用户数量多,在网络媒体行业有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新浪网是商业门户网站,与其他依附于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或数字报相比,新浪网具有独立性,能真正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第三,事件升级后,新浪网开办事件专题报道,内容详尽,涉略面广,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新浪网专题报道的典型个案分析,研究网络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特点。

二、新浪事件专题报道的特点

1、多元面向——突发政治事件中的全方位视角

从4月份到11月份,新浪网对事件的报道共计2748条,其中4月份报道25篇,5月份报道6篇,6月份报道17篇,7月份报道132篇,8、9、10、月为事件报道的集中期,每月报道数量均在500篇以上,日平均报道数量至少15篇,11月份报道150篇。事件虽是政治事件但其影响波及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新浪网在报道过程中体现了全面、多元的特点。

首先,从报道主体来看,既有中方声音,也有日方声音,还有其他各国政府、媒体、专业人士对问题的态度报道。例如《外交部:日本都政府“购买”非法无效》、《日本东京都拟本周正式申请登陆》、《专家称日本公众不了解真相被利用》、《美国公开称为“尖阁诸岛”》、《澳大利亚华侨华人谴责日购岛行为》,对的报道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多视角、多元声音的表达。

其次,从报道内容来看,新浪专题报道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政治新闻报道,而是全面充分地报道事件的影响,并没有将角度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扩展了其外延,关注了争端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维度,例如《日媒称日本大阪政府取消参加上海旅游节》、《部分旅行社赴日游团队撤销》、《初中地理修订可能细化内容》、《中方决定调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招待会时间》、《日美举行夺岛联合演习 模拟抢回被占岛屿》。通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新浪网报道的主题多样化。

第三,从报道手法看,既有历史回顾式的叙事框架,又有现实解剖式的传播模式。基于事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网络媒体报道多采用了新闻背景加新闻事实的报道手法。既有历史性地看待问题的视角,例如《国际法专家:历史可证明非无主地》、《日本老地图证实是中国领土》、《考证:多证据表明属中国》,又有真实地体现事件进展的跟踪报道。新浪专题首页的“中方动态”、“日方动态”栏目及时跟踪事态,“争端背景”栏目从历史的角度为事件提供历史佐证,对于受众而言既便于了解历史,又利于认清事实。

2、图像战略——视觉时代的强大传播工具

技术的发展引领社会进入了视觉图像时代,图像成为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传播策略,图像的视觉冲击性、可读性、形象性使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此次新浪专题报道中,新闻照片和新闻视频成为独立的传播形式。

对于事件的报道新浪专题设置了“最新消息”、“视频播报”、“分析评论”“新浪图解新闻:保钓从未停止”、“图辑:民间保钓行动40年”、“微话题:联合保钓”、“网友观点”等版块,其中图解新闻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提供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其能创造新型的报道方式。“图解新闻”版块以跨越历史的主线——穿越六百年的问题追寻为主题,运用文字、图表、批注、地图等多种元素串起中国六百年的保钓历史线索,形式活泼新颖、表达清晰明确。图解新闻形式简洁,事实清晰,便于传播,突破了受众的文化、知识、学历等限制因素,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因而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专题的“滚动图片”版块中共使用了1249张新闻照片,其中包括新闻照片、视频截图、历史资料图片等,完整地再现了的历史争端。“视频播报”版块共提供视频资料1181条,既有我方权威媒体的代表性观点,又有日方动态,视频资料大多来自于CCTV官方权威机构。在“视频播报”版共设置9个类目来呈现“事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共推荐视频新闻660条。

由表1可看出,660条推荐视频新闻中,反映中方态度和行动的占据一半,在“视频播放”版块,视频新闻明显倾向于中方视角,对日本动态报道的视角较少。但这并非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报道倾向造成的,而是由于国际传播的局限性,不能及时采集到关于日本动态的视频新闻,而从日本官方媒体取得的第一手视频资料由于语言差异,并未被专题采纳。

运用独立的图片和视频新闻报道,新浪专题报道并非特列,而且也并非单独使用于事件,然而由于事件的重大性和特殊性,具有纪实作用的新闻照片和视频资料更具客观性。视频和图片比文字更能引导受众认清事实,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另外,事件中,新浪专题的图片和视频使用规模大,数量多,这也是报道“事件”的一大亮点。

3、互动传播——网络媒体独特的新闻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报道的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线性传播模式,形成了非线性的多中心扩散型传播模式,基于“事件”的全民参与性,新浪专题报道更加注重民众视角,而且报道主题与公众关注的话题相一致,也就是说,新浪专题的议程设置与网民议程设置相互建构,媒体与公众共同设定公共讨论话题,这体现了一种双向传播模式。

通过对专题报道的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的报道侧重点不同。4月至7月报道集中在日本政府及右翼分子狂妄的购岛言论及行为上,这也是4月份以来民众非常关注的话题。8月份,报道主题集中在港、台、大陆以及政府的保钓行为上,有关香港、台湾的保钓行为和我国海监船的行动以及大陆民间保钓行动成为报道的重点,这也是与民众议题相一致的。自从中日矛盾加剧后,爱国志士积极组织保钓,外交部也在上明确表态,这期间我国海监船在附近巡视,香港保钓人士和保钓渔船达到,保钓人士被日扣留,这些事件不断上演,成为的焦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充分尊重民众视角的基础上网媒构筑了报道主题。

9月份报道集中在专家解读、国际声音以及民众反日行为上。这一时期中日争端继续上演,成为国际关注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言论,表达个人在问题上的见解及对中日争端的解读。由于日方的过激行为,民间反日游行行为出现,新浪适时报道了民间行动和多方声音。随着事件的发展,对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不断显露,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10月份的报道稍微倾向于“事件”后续影响的报道。专题首页“日企在华现状”栏目着重呈现争端的后续影响。11月,争端的激烈程度有所回落,加之“十”的召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重心转移,“十”后,媒体和受众的重心重新回到“事件”上。

从“网友观点”版块可以看出,网民对事件的参与度极高,共有12865049人参与,有1035767条跟帖留言,专题还收录11585619条微博评论,并列出事件相关微博一周转发榜,这将网民认可的观点呈现给受众,从网民的关注点中寻找新闻线索,在信息传播上体现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浪专题报道体现了多元视角、多种声音,呈现了国内国际不同观点,为受众提供了宽阔的视野。视觉图像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在问题上真实的图片事实,更能唤起民众的共鸣。在传播过程中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体现了双向传播视角。

网络媒体在报道事件等重大政治事件时,不仅要完整的报道事实,更要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网媒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在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能兼顾民众的声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认为媒体在报道事件时,一则要为事件进展提供及时、准确的资讯。二则要搭建公共讨论的平台。三则要成为国情教育的课堂。而新浪专题的报道从多元视角提供了事件的及时信息,互动传播中为网友搭建公共讨论的平台,从保钓历史图辑和事件回顾为民众普及历史知识。新浪对事件的专题报道基本上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媒体也在重大事件面前充分发挥报道优势。

参考文献

①张涛甫,《媒体该如何让报道事件》[J].《青年记者》,2012(27)

②刘艳丽,《浅议突发事件的报道特点》[J].《新闻传播》,2012(9)

③王代强,《国际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J].《青年记者》,2011(14)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5篇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专题 智利地震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其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破坏性、持续性、刺激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的标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新闻报道也由此成为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新闻专题,指的是网络编辑基于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某一新闻主题价值大小判断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挑选出来并将其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使之作为一个特设栏目在线驻留,供网民浏览、阅读、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①。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选题与角度,出色的专题制作,是网站原创能力的重要体现”②。在目前互联网的采访权还不够放开的情况下,很多网站都把网络专题作为其发挥新闻报道原创性的中心环节,而重大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新闻价值较大更是成为各大网站国际专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仅以2009年国内商业门户网站新浪和网易国际新闻专题报道为例,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专题分别占国际专题的59.6%和58.6%(表一)

表一 2009 新浪和网易国际突发公共事件新闻专题统计

鉴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国际专题中的显著地位,本文以新浪2010年“智利地震”网络专题作为个案,针对国内网站对国际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时的操作特点做出以下分析和探索,以期为实务操作提供借鉴。

一、时间要素:第一时间抢占、实时表达、全时跟踪,以最快速度介入事件,对事件进行即时、密集、持续的报道。

新鲜及时是新闻的基本特征,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使受众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爆发方式、程度等难以预料和准确把握,受众在求快和自危心理的驱使下,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对人类生命、精神和财产的破坏性,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危机处理的“3T”原则,强调了危机爆发时期信息的重要性,即Tell it your own (告知你所知道的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③。因此在事件初发期受客观因素的限制,网络媒体的首要报道任务不在求全而在求快。至于求全,则是进入持续期后,再对事件进行实时表达和全时跟踪,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事件的详细进程,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

智利在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发生8.8级特大地震,针对这起突发国际公共事件,新浪在当日14时53分转发了《环球时报》的一条快讯,稍后就以每几分钟一条滚动新闻的速度,实时报道事件的最新情况,截止3月17日共各类消息700余条,对地震进行了即时、实时和全时的报道,从时间要素上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对于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站要始终凭借网络的迅捷性,凸显报道中的时间优势。在确定事件属于重大事件后,应该在第一时间新闻后迅速组织第二波专题报道,快速组织人员和资料,用网络技术的快速特点保证专题报道的内容充实丰富,同时又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专题报道形式上的丰富和快捷。

二、内容要素:形式多样、内容多面、层次丰富,多元化呈现事件。

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当事件进入持续阶段后,受众往往不会满足于最初的获知基本新闻要素,而是需要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甚至需要针对事件的相关方面观点、评论。这时候如何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是摆在媒体面前的迫切问题。

新浪网“智利地震”专题在传递事件最新消息的时候,按信息传递的符号形式,在首页设置了三个版块:文字滚动报道、图集报道、视频集报道,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全方位呈现事件的面貌。

在三大版块之下按照内容又细分为头版头条、“最新消息”、“关注华人华侨”、“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等具体版块。头版头条挑选出当天最重要新闻,放在专题最显眼的位置,有重点地呈现。“最新消息”根据时效性排序,报道事件最新进展。“关注华人华侨”挑选跟华人相关的新闻报道,发挥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原则,在这个已经是“地球村”的时代,任何一个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与你和身边的人相关联,这些人的安危到底如何,也是国内一大批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所共同关心的。因此,把远方的事件拉近,就是让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增值。“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四大版块各自围绕自己的报道主题进行新闻组合,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关注。在新闻叙事视角上,宏观和聚焦相结合,专题标题栏用新闻要素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让受众对于地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避免网络新闻的碎片化,同时又有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即把目光聚焦于灾难的受害者身上,以人为本,两者做到有机结合。

该专题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提供了背景知识,做到告知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结合。从人的本性来说,人们会下意识地关注灾难发生后如何自救的一些具体实用的知识。新浪网“智利地震”专题中“相关信息”版块,专门提供中国驻智利大使馆的联系方式,另两版块“震中周边城市介绍”、“地震海啸知识”则提供周边一些城市情况的介绍和有关地震海啸的知识,便于人们了解这种地质灾害,同时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

在整合了客观的信息和知识之外,该专题还提供权威观点以供受众参考,注重事实和观点的结合。“权威观点”版块刊登了相关专家对于此次地震的解读以及对于地震趋势的预测,为受众提供了专业角度的分析,让人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对于重大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应运用全息式的开放报道框架,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掘新闻,强调信息内容层面的开放,信息维度更加丰富,信息层次更加深入,事件的“新闻富矿”被充分挖掘。

三、传受关系: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发挥受众的主动性

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和旁观者,他们可以更多的加入到传播过程中,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对传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宣泄自己的情感。即使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在国外,但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内心深处都存在同情、同感和共情能力。因此网络应该运用其互动性的特点,为受众参与传播提供技术基础,也为受众宣泄自己的情感提供平台。

新浪网“智利地震”专题中的“博友关注”版块,提供了受地震影响的普通网友的相关博客,以普通人的视角传递最新情况。通过“向遇难者献花”、“悼念”版块,网民可以发送电子、留下悼念词表达自己的同情、同感和共情之心。在“微博关注”版块,广大网民对地震相关情况进行探讨,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本文从新浪网关于“智利地震”专题报道的时间要素把握、版面安排、编排思想等方面入手,管窥当前网站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专题报道的编排特点,希望业界在了解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以优化网络传播效果,使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专题报道更有针对性、更到位,以服务大众需求。■

注 释

①朱宝奇,《网络新闻专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②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

③ 郎爽,《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分析》[J].《新闻传播》,2008(8)

参考文献

1、董天策、蔡慧,《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模式的转变与突破――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 (12)

2、陈友良、邓如,《灾难新闻的叙事策略》[J].《新闻窗》,2008(3)

3、王蕾,《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J].《新闻大学》,2008(4)

4、田中初,《如何报道国外灾难新闻――从对日本东北部地震的报道说起》[J].《新闻记者》,2003(7)

5、黄朔、唐智奇,《网站财经新闻专题编排操作特点――以腾讯和新浪“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专题为例》[J].《新闻世界》,2009(11)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6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 网络新闻 表现 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其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破坏性、持续性、刺激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的标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新闻报道也由此成为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新闻专题,指的是网络编辑基于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某一新闻主题价值大小判断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挑选出来并将其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使之作为一个特设栏目在线驻留,供网民浏览、阅读、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选题与角度,出色的专题制作,是网站原创能力的重要体现”。日在目前互联网的采访权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很多网站都把网络专题作为其发挥新闻报道原创性的中心环节,而重大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新闻价值较大更是成为各大网站国际专题中重要的一部分,仅以2009年国内商业门户网站新浪和网易国际新闻专题报道为例,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专题分别占国际专题的59.6%和58.6%。

有鉴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国际专题中的显著地位,本文以新浪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网络专题作为个案,针对国内网站在对国际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时操作特点做出以下分析。

一、时间要素:第一时间抢占。实时表达,全时跟踪,以最快速度介入事件。对事件进行即时、密集、持续的报道

新鲜及时是新闻的基本特征,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使受众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爆发方式、程度等难以预料和准确把握,受众在求快和自危心理的驱使下,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对人类生命、精神和财产的破坏性,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危机处理的“3T”原则,强调了危机爆发时期信息的重要性,即TeU it your own(告知你所知道的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a11(提供全部情况)。因此在事件初发期受客观因素的限制,网络媒体的首要报道任务不在求全而在求快。至于求全,则是进入持续期后,再对事件进行实时表达和全时跟踪,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事件的详细进程,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

智利在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发生8.8级特大地震,针对这起突发国际公共事件,新浪在当日14时53分转发了《环球时报》的一条快讯,稍后就以每几分钟一条滚动新闻的速度,实时报道事件的最新情况,截止3月17日共各类消息700余条。对地震进行了即时、实时和全时的报道,从时间要素上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对于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站要始终凭借网络的迅捷性和便宜性,凸显报道中的时间优势。在确定事件属于重大事件后,应该在第一时间新闻后迅速组织第二波专题报道,快速组织人员和资料,用网络技术的快速特点保证专题报道的内容充实丰富,同时又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专题报道形式上的丰富和快捷。

二、内容要素:形式多样、内容多面、层次丰富,多元化呈现事件

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当事件进入持续阶段后,受众往往不会满足于最初的获知基本新闻要素,而是需要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甚至需要针对事件的相关方面观点、评论。这时候如何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是摆在媒体前的迫切问题。

新浪网“智利8.8级地震”专题在传递事件最新消息的时候,按信息传递的符号形式,在首页设置了三个板块:文字滚动报道、图集报道、视频集报道,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全方位呈现事件的面貌。

在三大板块之下按照内容又细分为头版头条、“最新消息”、“关注华人华侨”、“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等具体板块。头版头条挑选出当天最重要新闻,放在专题最显眼的位置,有重点的呈现。“最新消息”根据时效性排序。报道事件最新进展。“关注华人华侨”挑选跟华人相关的新闻报道,发挥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原则。在这个已经是“地球村”的时代里,任何一个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与你和身边的人相关联,这些人的安危到底如何,相信也是国内一大批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所共同关心的。因此,把远方的事件拉近,就是让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增值。“现场目击”、“灾区现状”、“伤亡救援”、“震后民生”四大板块各自围绕自己的报道主题进行新闻组合,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关注。

在新闻叙事视角上,宏观和聚焦相结合,专题标题栏用新闻要素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让受众对于地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避免网络新闻的碎片化,同时又有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即把目光聚焦于灾难的受害者身上,以人为本,两者做到有机结合。

该专题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提供了背景知识,做到告知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结合。从人的本性来说,求生是一种本能,是从动物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东,由于潜意识的自危心理,害怕这种灾难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人们就会下意识地去关注灾难发生后如何自救的一些具体实用的知识。

专题中“相关信息”板块,专门提供中国驻智利大使馆的联系方式,另两板块“震中周边城市介绍”、“地震海啸知识”则提供周边一些城市情况的介绍和地震海啸的知识,便于人们了解这种地质灾害,同时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

在整合了客观的信息和知识之外。该专题还提供权威观点以供受众参考,注重事实和观点的结合。“权威观点”板块刊登了相关专家对于此次地震的解读以及对于地震趋势的预测,为受众提供了专业角度的分析。让人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对于重大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应运用全息式的开放报道框架。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掘新闻,强调信息内容层面的全息开放。信息维度更加丰富,信息层次更加深入,事件的“新闻富矿”被充分挖掘。

三、传受关系: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发挥受众的主动性

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和旁观者,他们可以更多的加入到传播过程中,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对传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宣泄自己的情感。即使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在国外,但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内心深处都存在同情、同感和共情能力。因此网络应该运用其互动性的特点,为受众参与传播提供技术基础,也为受众宣泄自己的情感提供平台。

网络专题的特点第7篇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所依附的载体是互联网,因而网络新闻专题所表现的特征也有着与传统的新闻专题不同的特点,本文分述如下:

1,多媒体与超容量

与传统的媒体方式相比,网络新闻专题能够通过同步的现场信息,多元化的信息反馈等诸多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的对新闻专题进行深刻的追踪报道。多媒体所具有的综合、直观及形象的特点在网络新闻专题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新闻传播所具有的综合效果。

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容量相比,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特点是其能通过主体网络所提供的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能够对题材进行深度的挖掘,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超容量的特性,能够在确保新闻专题内容丰富性的前提下进行全媒体性的传播,从而体会到一种类似于与读者日常生活体验相似的传播环境。

2 即时远程化

网络新闻专题在时效上突破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非同步进行的模式。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媒体传播,网络新闻媒体通常是对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同时还能够对与此相关的专题进行一系列的追踪报道。同时,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远程化特点,还能够实现在传统新闻专题中无法实现的远程化交流。缩短了人们与新闻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差距。从根本上来说发挥了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3 集成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载体所具有的容量小及即时远程性,因而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集成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通过其网络载体实现其对新闻专题的动态连载,同时还能够实现与该专题相关主体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集成。形成了新闻专题所具有的集成特征,集中了新闻所具有的表达特性,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受传媒技术及传媒容量等限制的诸多特点。

4 双向交互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载体的特定性决定了其所具有的双向交互性。与传统的新闻专题相比有着在时间及空间上的优越性。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动态的交互传播模式。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双向交互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闻信息所具有的各类选择需求。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双向交互特点的作用下,网民实现了与新闻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者。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

1 及时的反映社会热点

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即时远程化及双向交互的特点,使社会热点及时的在网络新闻中得到反映。

网络新闻专题所反映的社会热点,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及经济环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映,从而让人们能够及时地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矛盾。以随时提醒相关政府部门或者行业进行有效的应对。

2 扩大了社会舆论空间

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发展。从目前网络新闻专题来看,都同时设置问卷调查和发表评论两种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方式。网络新闻专题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集合意识及社会舆论空间的发展。

从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将自身的意识演变为社会意识并进行公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网络新闻专题的存在缩小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网络新闻专题模式的出现促使把本来影响较小的局部意见演变为极大的社会反响,不断的促进社会舆论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

1 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和发展与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新技术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影响涉及到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是网络新技术应用的结果。网络新技术所拥有的互动、声音、视频及模拟动画等多种技术的出现及发展,给网络新闻专题带来了与传统新闻相比之下极强的互动性及集成性等多种特点。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必然会是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趋势之一。新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不断应用必然会给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2 网络新闻品牌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其竞争态势也越来越严峻。在竞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加入到网络媒体中。从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专题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同时网络新闻品牌在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促进下不断的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我国网站目前的经营来看。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获得直接的采访权,因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将呈加强的趋势。只有这样,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才能够通过联合的方式共同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新闻专题的发展上不断进行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不断的为开创网络新闻品牌铺路。

3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涉及到包括新闻专业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同时新闻专题自身所具有的特点都决定了网络新闻必然会呈现对专题策划的关注的不断提高。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作用决定了网络新闻专题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的。网络新闻专题如果想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对新闻信息的资源进行挖掘,加强对新闻专题策划的关注力度。只有良好的新闻策划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新技术发挥新闻专题报道的作用,从而不断地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四、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策略

1 选题的选择策略

网络新闻专题成功与否,与确定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专题联系密切。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简而言之。需要网络编辑在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的选择上不断地加深对网民所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新闻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对网民可能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新闻具有敏感性,才能确定好网络新闻专题。

2 提高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

从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获得有价值的网络新闻专题,网络编辑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需要,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做到有独到发现。网络新闻专题所体现的深层次问题需要网络编辑通过自身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来体现。网络编辑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才能与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做到同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