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合集7篇)

时间:2024-01-16 16:21:35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1篇

论文摘要:谈心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法,有效谈心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总结有效开展谈心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及常用策略技巧,以期指导辅导员谈心工作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谈心;原则;策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与学生谈心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及班级管理的常用工作方法和主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在《谈谈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中曾有专门论述,谈心也称谈话,往往指单独的个别交谈或小范围内的集体交谈,这种交谈一般比较深入,旨在通过它达到某种明确的思想目的。谈心是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方法,是我党长期政治思想工作的宝贵经验,是一种思想上的动员。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谈心工作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实际需要等,使育人、管理和服务都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概述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教育效果。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生理上已经成人,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的特点。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对生活充满美好愿望且勇往直前;发散思维不断发展,逐渐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及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自尊心强;逐渐能够驾驭正常的人际交往;消极性表现也很明显:精力充沛但容易蛮干;对事物有很大希望,遭受挫折时情绪体验强烈,容易沉溺于低落情绪,不能进行良好自我调节;强烈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导致轻信片面的社会舆论和观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效开展谈心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效开展谈心工作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当今社会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会舆论及各种思潮日趋自由和多元化,并经由各种传播媒介,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已不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是经受着来自社会公众的各种舆论、思潮的撞击,对受教育者的思维与判断形成巨大挑战,而由于他们心理发展尚不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负面舆论和不良政治企图思潮的影响,也时刻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问题。高校辅导员及时开展谈心工作,掌握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状况、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及视角,掌握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增强时效性,有效防止受教育者受到不良舆论及思潮的侵害,形成片面、偏激的看法与认识。

2.有效开展谈心工作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共性,也各自具有独特性,而且由于成长过程、家庭经济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位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及需要和兴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普遍性要求,也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个别教育。普遍性教育主要采取班会、民主讨论会、思想政治课等形式,个别教育则须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谈心方式。有效开展谈心工作能够了解受教育个体的思想困惑及心理健康状况,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直接帮助其解决个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针对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谈心工作,帮助其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需要,掌握其思想及心理状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增强自立、自强意识,鼓励其在学习、集体活动方面展现特长,激励其成长成才。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个别问题需要开展谈心工作,如学生不适应宿舍集体生活、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人际关系危机、入党动机教育、个别学生心理困扰等,因此有效开展谈心工作有助于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有效开展谈心工作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受教育的主体,并且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视角初步确立,有着强烈感情和情绪体验,这些都是对高校辅导员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先与受教育者成为朋友,有效开展谈心工作提供了师生深入交流的平台,了解学生所认知的世界和各项事物,缩短心理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说教大道理,而是朋友间对于同一事物、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的沟通与交流,动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效开展谈心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预先准备

在谈心之前,全面而准确掌握谈心对象的背景资料是有效开展谈心工作的基础。通常来讲,背景资料主要包括谈心对象的求学成长历程、家庭主要社会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及其目前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情况。根据具体的谈话预期目的,还应事先有所侧重的掌握个别具体情况。预先掌握背景资料可以使辅导员事先对谈话过程有所预设,有助于拉近与谈话对象的心理距离,并针对预期目的寻求合适的切入点,预见可能出现的不易被说服的难点,从而掌控谈话过程,顺利达到预期目的,有效开展谈心工作。

2.态度明确

每一次谈心都应有明确的预期目标,由于谈心对象是逐步具有独立思维、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因此要达到预期目标有时并不容易,但辅导员又不可以生硬地将预期目标强加于谈心对象,所以有时谈心需要采用迂回战术、以情动人、旁敲侧击、循循善诱甚至“威逼利诱”,或是持久的拉锯战,但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漫长,辅导员都要有明确态度和观点,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谈心工作才算有效。

3.平等尊重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地位始终是平等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具有强烈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的成年大学生,更应该是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谈心工作更要求辅导员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语气展开谈话。笔者所提出的平等尊重原则还有一层涵义,即平等对待每位谈心对象,无论是学习努力、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还是违反校规校纪、成绩较差的后进生亦或是有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辅导员都应该以真诚、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用心倾听,以事论事,理解和尊重他们,有效开展谈心工作。

4.保护隐私

谈心过程中,辅导员敞开心扉与谈心对象真诚交流,谈心对象把辅导员当成师长也是知心朋友,因此愿意谈到其自身的一些平时不愿为外人知的秘密,这是对辅导员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向同事或其他学生透露,时刻注意保护谈心对象的隐私,从而获取每一位谈心对象的长期信任,努力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增强谈心工作的长效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效开展谈心工作的策略

1.灵活选择谈心方式

信息化社会,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趋于多元化,通过网络的交流逐渐增多,尤其是QQ、MSN、Email等聊天工具,使人们的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快捷。辅导员部分工作内容也借助于网络开展,便捷而高效,相应的谈心工作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网络和面对面谈心两种方式各有所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网络谈心过程中,谈心对象更少顾忌,更容易说出真实想法,而面对面谈心更有利于达到预期教育目标,因此可根据谈心对象和预期目标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一或结合使用,有效开展谈心工作。

2.灵活选择谈心场所

面对面开展谈心工作的场所应根据谈心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对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动机教育的谈心,可以选择在办公室,一方面积极分子多为学生干部,与辅导员工作上的交流、沟通较多在办公室,因此他们对于办公室的环境比较熟悉,不会有紧张压抑的感觉,有利于其表达真实想法,实现有效谈心;对性格较为内向、人际交往能力稍欠缺的谈心对象,选择其自身较为熟悉、容易适应的宿舍等场所比较好,相反选择办公室,会使他们感到紧张和压抑,而且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等和距离感,把辅导员更多看作是老师而非朋友,不利于有效开展谈心工作。

3.灵活把握谈心时机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谈心对象普遍具有较强的情绪体验,选择谈心对象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头脑清醒、需要帮助的时候沟通,效果会比较明显,当谈心对象身心疲惫、心情烦躁时,往往会事倍功半,没有成效。同时注意把握谈心时间长短,在有效时间内交流适当的信息量会事半功倍,相反过于冗长的谈话,繁杂的交流信息均不利于有效开展谈心工作。

4.善于把握学生心理

有效谈心应该能使学生从内心认同和接受预期目标,因此善于把握谈心对象的心理状态可以掌握主动权,如针对谈心对象的防御心理、对立心理或是期望心理等,采取以交友式、迂回式或激励式为主的谈心方式,有效达到谈心预期目标。

5.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2篇

关键词:幼儿;谈话;表达能力;培养

谈话活动是在教师间接引导下,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谈话活动,其基本条件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相互注意和引起注意。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一再要求幼儿倾听,却不太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参与者发出的有效语言信息。在围绕话题谈话时,也是教师总结得多,幼儿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有的教师更不太关注幼儿运用语言交谈的规则,导致幼儿交往水平总是得不到提高。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在谈话活动中,谈话的氛围比较宽松自由。这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围绕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要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通过提高自己对口语交流规则的敏感程度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谈话,在活动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观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心情愉悦,说话时不会紧张、担心自己出错,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谈话的积极性,也有效地维持了幼儿的注意力。其实,谈活活动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众多的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从而使幼儿能经常地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经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不断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幼儿交谈的兴趣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多方、自由的交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话题呢?从实践来看,这个话题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新颖的,大家都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教师在选择谈话内容时可以基于以下三个途径:第一,预设的话题。在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个谈话活动。如“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帮助幼儿交流各人对城市看法的一个活动,如果平铺直叙幼儿看到的城市,幼儿会不知从何讲起,渐渐也会失去谈话的兴趣。教师若从幼儿听过的故事着手,从幼儿熟悉的标记引导谈话的方向,或把幼儿感兴趣的场所作为重点的谈话内容,幼儿就会投入到活动中去。第二,源自幼儿生活的话题。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发生,教师只要稍稍加以调整、筛选,就能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如小班的幼儿喜欢妈妈,对妈妈非常熟悉,开展“我的好妈妈”这一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妈妈的记忆和了解,继而让幼儿乐意进行谈话。第三,偶发性的话题。幼儿往往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有时还会因此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时教师不能轻易遏制幼儿的行为,而应耐心地把幼儿的困惑解释清楚,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进来,顿时引起了幼儿的兴奋。小鸟受到惊吓后一直横冲直撞没能飞出去,教师发现已经不能让幼儿回到数学活动中去,就和幼儿谈起了小鸟。“你们说,小鸟怎么会飞到这里来的?”幼儿一边看着小鸟一边猜测着。教师说:“一定是小鸟看见你们学得认真,才飞进来看你们的。可是,你们却把它吓坏了!”幼儿这才意识到要安静下来,一瞬间只听见小鸟扑腾的声音。有几个反应快的幼儿,立刻打开了几扇关着的窗户。小鸟总算飞出去了,幼儿也都高兴地拍手笑了。这样的随机谈话活动,只要引导适宜,幼儿既能很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拓展相关的经验。

三、耐心指导让幼儿会表达

在谈话活动中,虽然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这并不表示谈话是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在设计、实施谈话时,教师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谈话活动的进程。教师的间接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如在“我喜欢的糖果”谈话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糖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种糖果,为什么?”“谈一谈自己觉得哪种糖果最有趣,为什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都组织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谈论。

(2)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给幼儿做隐性示范。这种看似无心的渗透恰恰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有利于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迈向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语言的发展。仍以“我喜欢的糖果”谈话活动为例,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总是沿着“我喜欢的糖果”这个话题,逐层开拓、发展着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了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总之,通过谈话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谈话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太散容易造成放任自流的局面,太严又不符合谈话活动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谈话活动的特征,灵活组织谈话活动,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参与谈话,激发幼儿参与谈话的兴趣,才能增强幼儿的交谈能力,促使幼儿更加自如地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1]韩冰;栗艺文.开展多元化谈话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2].谢仁华.让幼儿在谈话活动中发展语言[J].教育艺术,2011年12期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3篇

关键词:“一对一”工作法;有效沟通;企业党建

长庆油田公司采油四厂自2007年3月以来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对一”工作法,成功地发挥了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实践探索出的一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机制,明显提升了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运行机制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为了解决用工严重不足而将单井的看护工作委托社会劳务公司承担。由于劳务公司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极强,地处深山,单井看护,导致员工孤独寂寞,思想波动,导致看护工流失,队伍不稳,个别看护工动机不纯,出现与当地不法分子勾结倒卖原油的现象。2007年3月,采油四厂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综合治理实践中,尝试开展支部书记与看护工定期不定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的活动,深入了解看护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工作实际困难,并及时加以引导和支持,化解思想波动,稳定队伍。“一对一”工作法试行半年后,成效显著。2007年末,“一对一”工作法受到油田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推动了采油四厂不断推广、深化和拓展“一对一”工作法,提升管理绩效和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进程。目前,采油四厂一方面对“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内容、运行机制、谈话要求做出统一的基本要求,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方面与基层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拓展了“一对一”谈话的参与主体和沟通内容;同时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探索拓展“一对一”工作法的应用领域。部分作业区出台了《“一对一”谈话共性问题汇总表》《“一对一谈话”问题整改表》等管理工具。至此,“一对一”工作法不断发展,其工作机制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一对一”工作法形成初期主要是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定期地与看护工交流和沟通,谈话对象主要是看护工;谈话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一对一”的走访;谈话内容主要围绕“护油”主题。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谈话内容逐步走向多元化,向工作状况、企业管理、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扩展;谈话主体由原来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拓展到各级党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谈话对象则拓展到基层全体员工;沟通模式逐步从下行沟通,即由上一级沟通主体向下一级沟通对象单一传送信息为主,转变为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流通;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逐步从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向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征集员工意见建议方面拓展。同时对谈话时机、谈话内容等做了基本的规范性要求。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作用与效果

(一)有助于强化沟通,推动信息交流

调查显示,60%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36.5%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基本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6.5%。在细分类别的信息传递效果评价中,满意度较高的依次是工作问题、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信息、厂务民主管理信息、党务发展信息、家庭生活信息和个人发展信息。

(二)有助于凝聚队伍,增进感情融合

通过干部与员工“一对一”的交流,增强了干部对员工的了解,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调查显示,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对情感交流作用效果非常好的占比为22.42%,认为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比较好的占比为41.59%,两者总计占为64.01%。30.15%的员工对“一对一”工作法的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持中性评价,持消极评价的仅为5.85%。

(三)有助于稳定队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通过“一对一”谈话,干部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去感染和促动员工,有效激励员工的斗志和士气,鼓舞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奉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一对一”工作法中领导干部的对员工的工作感染作用很强或比较强的员工比重为67.29%,这说明干部在“一对一”工作法中确实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感染、促动员工。

(四)有助于消除误解,释疑纠错

在“一对一”工作法中,干部针对员工提出的厂务管理、薪酬、企业文化、工作等各种提问进行解答和释疑,多半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在释疑纠错,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方面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其中22.01%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的释疑纠错作用效果非常好,37.29%的员工认为其释疑纠错作用效果比较好。

(五)有助于了解情况,推动问题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

座谈发现,在“一对一”工作法的直面交流中,干部能够根据员工个别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深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影响员工工作的问题。18.68%的员工认为通过“一对一”工作法能够非常好地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43.6%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两者合计占62.28%。可见,“一对一”工作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比较明显。谈话中员工反映的问题63.36%都能得到解决,近三成的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都及时得到了反馈处理意见。

三、“一对一”工作法对企业党建机制的创新

“一对一”工作法在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了领导机制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加强了各级党组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提高了企业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与同级行政组织和技术骨干的协同互动,增强了企业党建的党政互动能力;强化了上级党委与下级党组织的及时沟通,增强了企业党建的上下联动能力。“一对一”工作法用人文关怀团结员工、凝聚员工,初步建立了多管齐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强了工作责任机制建设

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一样,“一对一”工作法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界定了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组织(作业区综合管理组)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一对一”交流工作的完善和落实状况认真进行考核。在“一对一”工作模式下,党务工作者、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三种力量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发挥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与员工开展谈话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

(三)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通过交流实现了解员工思想状况,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实现思想政工作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员工队伍凝聚力,传播企业文化,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同时,“一对一”工作法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考核管理机制,把刚性制约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之下努力工作,实现了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四、“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科学的沟通原则

1、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平等性是指沟通主体与沟通对象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沟通的主导性,是指沟通主体应该对沟通系统内容要素及沟通的发起和发展速度、模式、信息等做出适时的调节和必要的控制,使双方交流向预期方向运转,最终达到教育者所预期的沟通目的。

2、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及时性是由思想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要求沟通主体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与沟通对象交流。沟通的经常性强调沟通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沟通要保持一定的频率。经常性原则要求及时发现员工矛盾、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要求沟通主体经常性与员工进行“非正式沟通”,在不拘泥形式的条件下增进感情沟通,增强理解和信任。

3、坦诚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坦诚是沟通的基础。沟通作为双方心灵的交流,离开了坦诚,交流也难以继续。坦诚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在沟通过程中,沟通主体首先要投入真感情,讲真心话,绝不讲假话。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把谈话上升到谈心乃至交心的境界。保密是坦诚引出的要求,是爱护他人的表现,也是实现坦诚沟通的保证。要把“一对一“工作法引向深入,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二)完善沟通运行机制

1、构建全方位、完善的沟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继续加强领导机制与工作责任机制建设。建立多管齐下的思想交流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明确“一对一”工作中各级领导与干部(作业区、井区)的沟通职责,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形成定期的沟通交流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工作监督机制建设。应该继续完善“一对一”工作法中“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委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及基层组织在“一对一”交流工作中的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覆盖,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沟通要素,创新沟通模式。一要拓宽沟通对象。“一对一”工作法沟通实践中,沟通对象扩大到公司正式员工。随着发展的需要,沟通对象还将进一步扩展。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员工进行群体划分,以便实施差异化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二要推进沟通主体的分工与专业化。根据沟通主体的专长和岗位对沟通主体进行适当分工,可以从制度设计上要求技术骨干、行政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分别负责技术沟通、管理沟通、生活沟通等。三是继续拓展沟通内容,实现沟通内容的细分与专题化。“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内容包括厂务管理、企业文化、个人工作、技术培训、生活等各方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有必要将沟通内容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的沟通主题,选择合适的沟通主体进行专题化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多样化的沟通需求,又可以保持一个沟通中心,防止话题过散。四是推进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与差异化。在“一对一”工作法中要实现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有会议、走访、座谈等传统沟通方式,还要有网络、手机等现代沟通方式;不仅有口头,书面交流,还要通过文娱活动沟通;不仅有庄重严肃的正式沟通,还要有轻松活泼的“非正式”沟通。五是保证沟通环境(氛围)的轻松自由化。

(三)提高沟通主体沟通能力

要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沟通作用和效果,沟通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16.84%的员工认为作为沟通主体的干部综合素质对沟通效果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关于沟通效果的首要影响因素,10.96%的员工选择“主动热情性”,7.8%的员工选择“谈话艺术性”,6.7%的员工选择“地位平等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交流主体的沟通能力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少兰.浅谈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2、高智勇.人际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党政干部论坛,2003(2).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4篇

【关键词】聋儿语言康复谈话活动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它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幼儿倾听行为和表达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谈话是需要听觉、语言和思维同时参与的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从个体角度讲,谈话能够促使幼儿对话形式进行与他人的语言交流。根据聋儿的特点,采用正常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模式,从中吸取有利于聋儿语言发展的一面。因此,我们把谈话活动放在聋儿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因为日常生活是聋儿学习、运用语言的基本环境,谈话则是口语交际中发生最多的语言现象,它贯穿在人们的整个生活中。所以,聋儿的早期语言康复应重视日常的谈话活动。

一、日常谈话活动对聋儿语言发展的独特作用。

1、日常谈话活动可以随时随地丰富聋儿词汇。

聋儿的一日生活中,如进餐、游戏等,语言多是与事物、动作同时出现,所以词语己经形象化了,容易为聋儿所接受。如和聋儿玩医院游戏,从分配角色、设计地点、采购药品到整个游戏过程,都需要各类词来表达,要使用“医生、生病了、看病、打针”等词汇。通过聋儿平时积累的一些对医院的已有经验,教师充当医生或病人,运用与看病有关的词,向聋儿提问。游戏后,教师根据游戏情况,与聋儿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谈话,了解聋儿的词汇掌握情况,如用词是否恰当,词义是否理解,或教给聋儿词语,启发聋儿运用新词。例如:“小朋友,刚才咱们做了什么游戏?小朋友生病了怎么办?”等,根据聋儿已有的医院游戏经验设计问题,一方面帮助聋儿回顾游戏过程,另一方面要求聋儿在一问一答中学习运用语言及明白词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谈话可以及时交给聋儿新词或理解词义,有利于聋儿语言的发展。

2、日常谈话活动可以发展聋儿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聋儿的思维活动与健全儿童一样,都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但聋儿的思维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需要借助有声语言进行的抽象思维活动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而发展缓慢,落后于同龄儿童。而谈话教学能弥补聋儿语言上的不足,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谈话活动中对聋儿语言方面的要求伸缩性很大,可根据聋儿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不同程度地提出要求。可以多谈也可以少谈,但和他们的谈话应是具体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最好富有情趣,能吸引聋儿注意力,从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来激发聋儿的谈话兴趣。如“这是什么?你喜欢吃什么?”等。与他们交谈,不能要求太高,让他们对问题做出完整回答,但一定要用语言对答,不能以点头、摇头、手势或表情来回答。这时就可以促使聋儿运用储备词汇,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忆或思考,然后选择恰当的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日常谈话活动可以满足聋儿实际交往的需要。

日常生活的谈话为聋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通过日常交往,激发聋儿说话的欲望,巩固和强化学得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聋儿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后,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看到自己曾经喜欢的事物,经历过的情境时,会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并告诉老师和家长;当看到动人、精彩的场面时,会大声感叹或叫好。有时,随着人物或情境的变化,聋儿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也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家长或老师应抓住这些机会,与聋儿进行谈话,例如:“你看到了什么?这么高兴?”等。在学校中,聋儿接触很多人与事,但由于词汇贫乏,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需要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聋儿只能借助表情手势来进行简单表达。如:小朋友在写字,要借橡皮。教师应及时针对该情景进行谈话教学,利用问句方式教他运用语言表达需要,进行交往,“把橡皮借给我,好吗?”在聋儿理解词义,掌握词语的基础上,通过谈话形式进行交往。

4、日常谈话活动可以促使聋儿的语言表达趋于自然。

谈话活动是在宽松自由,毫无拘束的氛围中进行的,不要求聋儿统一认识,允许聋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通过谈话活动鼓励聋儿主动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实际上,我们利用日常谈话为聋儿提供说话机会,让聋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产生相互影响。这样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学会不少词句,并乐于表达,很好运用,使他们在语气、语感的表达方式上都接近于正常人,趋向自然。

二、进行正常谈话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培养聋儿良好的倾听(看话)习惯。

倾听是聋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聋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在聋儿早期康复中,听力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训练培养他们理解倾听内容,连接谈话意思的能力。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聋儿的倾听习惯。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去听,眼睛要注视对方口形变化,以弥补听的不足,通过主动积极倾听去感知谈话信息,以便做出反应,交流自己的见解。

2、用有趣的中心话题,吸引聋儿谈话兴趣。

有趣的话题才能激起聋儿的表达欲望。因此,谈话的话题要包含三层意思:首先,聋儿对所谈的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就谈话主题有话好讲,完全陌生的话题使聋儿难以理解,不可能产生谈话的兴趣。如跟聋儿谈“雨花石”这一云南地区不具备的东西,聋儿便无法就这一话题进行交谈。其次,话题要有一定的新鲜感,使聋儿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是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比如“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聋儿在刚过完节的时候谈话,会有浓郁的兴趣,如果这一个话题反复进行,在节后多天仍提这个话题,便不易引起聋儿的注意。再次,有趣的话题常常与聋儿近日生活中关心的事物有关。例如,每天晚上组织聋儿一同观看《熊出没》,大家都看过,就能使聋儿产生交流愿望,就可以让聋儿边看边交流。

3、要注意为聋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流气氛。

在谈话中,聋儿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无论聋儿原有经验怎样,无论聋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谈话,他们都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例如在“你喜欢吃什么”的谈话中,聋儿根据各人自己的喜好及经验,谈论爱吃的东西,有的聋儿说得出喜欢的理由,有的说不出,有的表达的句子不够完整。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肯定,不挫伤聋儿的谈话积极性,不过分纠正语法句式,并及时提供新词供聋儿表达之需。允许聋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畅所欲言。鼓励聋儿愿意交谈,用语言表达想法。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淡化师生界线,给聋儿以平等的感觉,这也是创造谈话活动宽松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

4、注意帮助聋儿学习谈话信息的反馈,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人并不是生来就会谈话的,作为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一种固定方式,谈话需要聋儿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具备这一点才能使聋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进行“谈话”。帮助聋儿学习信息反馈,实际上是指导聋儿按照中心话题进行交流,聋儿必须在倾听(看)他人谈话的基础上,围绕话题进行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你问聋儿:“你今天早上吃早点了吗?”聋儿答:“吃完了(或没有)。”问:“你吃的什么?”答:“米线”在这两句问答中,就要求聋儿能够听懂问话,然后通过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而这些语言,是聋儿通过学习学会的,再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5、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寻找谈话机会。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活动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聋儿生活,及时捕捉谈话机会,主动、亲切与聋儿交流,以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如前面提到的“借橡皮”的例子,就要求我们细心观察,去发现聋儿表达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另外,教师还要了解聋儿的生活情况,以便在与聋儿单独谈话时有话题。并针对每个聋儿的不同特点及语言发展情况提出适合于他们的话题。聋儿早期语言康复是聋儿康复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常谈话活动又是促进聋儿语言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聋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将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整合在一起作用于聋儿。如果抛开社会知识和认知知识,只是就语言而学习语言,那么聋儿的语言康复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在谈话活动中要注意知识的整合,这样才能促进聋儿语言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5篇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有效策略,选择有趣的中心话题,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幼儿自由交谈,有效拓展谈话范围,幼儿才能在良好谈话活动中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促进语言更好的发展。怎样谈?怎么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才能使幼儿乐谈、善谈、有内容可谈?笔者尝试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运用晨间谈话,做好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为了帮助大班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笔者在晨间谈话活动中通过三类训练积极地开展幼小衔接教育。

1.利用晨间谈话,发展语言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班开始,笔者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幼儿语言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打破一贯的传统“一问一答”方式。让幼儿自由尝谈。在开学初,笔者带幼儿去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在第二天的晨间谈话时,以参观小学为话题,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想法。欣欣小朋友说:“我去了小学之后,看到小学里的哥哥姐姐认真读书的样子,觉得自己要像他们学习。”接着,琛琛又说:“我看到小学里的学习生活跟我们幼儿园不一样。”这样一说,其他幼儿也纷纷举手,抢着来说。看来,孩子们对参观小学的话题非常感兴趣。通过此次晨间谈话内容,幼儿能够敢说,爱说,会说,而且说得有声有色,头头是道,振振有词。而且,敢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善于与同伴交谈、互换意见,敢提出问题,敢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个性想法或独特见解。

2.利用晨间谈话,合理利用时间

小学有课间十分钟,从现在开始,让幼儿形成“十分钟有多长”的时间概念,培养幼儿支配时间的能力。让幼儿懂得什么时间应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在晨间谈话中,笔者说:“假如你是一名小学生,你该怎样利用十分钟呢?可以做些什么事?”田田说:“看书。”阳阳说:“做游戏。”慧慧说:“喝水、小便。”……孩子们在十分钟内想做的事情很多,从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孩子们发现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和我们的并不一样,不但要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还要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3.利用晨间谈话,调动幼儿潜能

任务类训练 培养大班幼儿主动做事、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首要任务,我利用晨间谈话活动对幼儿进行有关的训练。我开展的话题有:“今天我是值日生。”请幼儿交流今天如果你是值日生,你会怎么做?图图说:“我会帮老师分发餐具。”成成说:“我会擦桌子。”文文说:“我会扫地、拖地。”……通过今天的谈话内容,让幼儿们了解自己如果是值日生,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还要怎样把它做好。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助于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适应能力。

二、寻找生活话题,拓展知识经验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放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看,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内容,生活中的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

1.小小新闻播报员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小新闻播报员”晨间谈话,我都留下几分钟让幼儿自己来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闻。刚开始时,有的幼儿胆子小不敢讲,只有几名幼儿上来讲,而且讲的内容也很局限,范围很小,后来,我就鼓励幼儿每天晚上和爸爸一起观看新闻联播,采取每周一次评“最佳播报员”等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积极性,慢慢地班里大多数幼儿都能上来了,就这样,形成人人争先恐后的局面,在幼儿的新闻中,他们了解了前几天为什么空气会出现雾霾天气;知道了现在为什么不能吃鸡肉类的食物;知道发生水灾时,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还懂得了如何预防禽流感……等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在谈话中幼儿不仅有了勇敢大胆的精神,还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更可贵的是幼儿具备了责任感和爱心。

2.好看的动画片

例如:讲“我喜爱的动画片”,幼儿都各抒己见,讲出自己喜爱的动画片。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看《聪明的一休》,因为一休很聪明;另一位说我也喜欢看,因为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一休。再来一个小朋友说:我比较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 小鲤鱼很棒,能克服种种困难;“对的,对的,我也看过,小鲤鱼不怕险,勇敢直往前。一个晨间谈话活动变得十分精彩,幼儿谈得不愿休息。动画片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也给幼儿一个发散的思维,让思想也能够天马行空。这对于将来学习或者搞创作既有好处。不单单是这些深层次的教育好处,就连一些小小的好习惯好观念也能从动画片里面学出来,而且这种学习的效果往往比家庭式的说教和学校里的填鸭来的更有效果。还能从这种动画片里受到良好的教育,来学到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观念、以及一些礼貌等等。所以与其禁止他们看动画片,不如合理引导他们好。

3.节假日的教育

我们会适时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如:元宵节时介绍我们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我们鼓励孩子陪着爷爷奶奶去爬山;母亲节让孩子们学会感激我们的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及培养孩子用行动去表达对妈妈的爱。由于幼儿对接触过、感知过的事物印象较深,我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引发幼儿有目的谈话。使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下敢说、想说、喜欢说。

三、巩固行为习惯,争做文明之人

1.文明礼仪习惯

注重行为训练有计划地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如在晨间谈话中,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

2.生活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在教师的一个口令或一段音乐下,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将玩具收拾好并摆放整齐了,可辉辉却坐在自己的位子一动也不动。看到此情景,教师马上可以在晨间谈话中告诉孩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也有助于建立自己今后的秩序感。

3.勤俭节约习惯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6篇

为什么会出现交谈话题展不开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意识不强烈,交谈是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语言交谈活动,因此,无论是正式交谈还是非正式交谈,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参加者或互有成见,或别有心思,或情绪不好,或自卑怯场,都会影响和挫伤交谈对方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交谈话题的深入展开。第二,交谈话题不理想。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伙感兴趣,爱谈;交谈有所得,有益。如果话题不符合参加者的兴趣、爱好、心理以及当时心情,或过于艰深,超出了大家的知识范围;或容易惹是生非,制造矛盾;或涉及参与者个人的隐私;或无聊,低级下流,一般来讲都会破坏交谈的兴趣,甚至压根儿谈不下去。第三,不了解展开方法。话题的展开不可能有固定的不变模式,但从交谈实践来看,对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毫无了解或知之不多,势必会影响交谈话题的进一步展开。

只有情况明,才能方法准。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要使话题谈得下去,而且谈得有意义,参加交谈者首先要端正态度,即交谈者首先得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大力合作的精神,要善于调控自身情绪和抑制孤傲、猜忌、不屑一顾等不健康心理。其次,交谈者自身平时要不断加强知识修养,交谈时要尽可以选择大家喜欢谈而且能够谈的话题。此外,在现实的交谈活动中,交谈者则要特别讲究展开话题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讲,展开话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激励法诱导法

抓住对方谈话的内容,顺水推舟,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交谈深入进行。这类引导语很多,如:“你这话很关键,如果大伙就此能取得共识,问题恐怕就容易解决了”。若深谈不下去了,也可以直接提出有关话题的某方面问题,引出大家的交谈兴趣,比如说:“事出有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补充法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的谈话有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之处,可以抓住机会予以巧妙的补充,从而促使交谈话题得到全面深刻的展开。此方法在交谈实践中是经常被使用的。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显示自己的地位显要和见解高明而没有什么补充也要“补充”一通。

谈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第7篇

为什么会出现交谈话题展不开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意识不强烈,交谈是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语言交谈活动,因此,无论是正式交谈还是非正式交谈,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参加者或互有成见,或别有心思,或情绪不好,或自卑怯场,都会影响和挫伤交谈对方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交谈话题的深入展开。第二,交谈话题不理想。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伙感兴趣,爱谈;交谈有所得,有益。如果话题不符合参加者的兴趣、爱好、心理以及当时心情,或过于艰深,超出了大家的知识范围;或容易惹是生非,制造矛盾;或涉及参与者个人的隐私;或无聊,低级下流,一般来讲都会破坏交谈的兴趣,甚至压根儿谈不下去。第三,不了解展开方法。话题的展开不可能有固定的不变模式,但从交谈实践来看,对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毫无了解或知之不多,势必会影响交谈话题的进一步展开。

只有情况明,才能方法准。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要使话题谈得下去,而且谈得有意义,参加交谈者首先要端正态度,即交谈者首先得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大力合作的精神,要善于调控自身情绪和抑制孤傲、猜忌、不屑一顾等不健康心理。其次,交谈者自身平时要不断加强知识修养,交谈时要尽可以选择大家喜欢谈而且能够谈的话题。此外,在现实的交谈活动中,交谈者则要特别讲究展开话题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讲,展开话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激励法诱导法

抓住对方谈话的内容,顺水推舟,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交谈深入进行。这类引导语很多,如:“你这话很关键,如果大伙就此能取得共识,问题恐怕就容易解决了”。若深谈不下去了,也可以直接提出有关话题的某方面问题,引出大家的交谈兴趣,比如说:“事出有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补充法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的谈话有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之处,可以抓住机会予以巧妙的补充,从而促使交谈话题得到全面深刻的展开。此方法在交谈实践中是经常被使用的。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显示自己的地位显要和见解高明而没有什么补充也要“补充”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