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合集7篇)

时间:2023-12-26 15:21:20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考试作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1-02

考试是学校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考试成绩对学生评优、入党、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就采用了作弊的手段。考试作弊不但有悖于考试的初衷,达不到考试的目的,造成部分学生对考试意义的曲解,同时违背了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学校的考风、学生和校风都有不良影响。基于此,对高校考试作弊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全面分析、查找原因,并尝试提出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此种现象,是整顿教学秩序、治理育人环境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想作弊、能够作弊和敢于作弊,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考试作弊不仅是一种校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有联系。假冒伪劣不仅涉及到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中。如各种盗版书籍、盗版光盘、论文造假及社会上组织的各类考试中的作弊行为,都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事情考虑简单、盲目跟从、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基础。

2.教学模式陈旧。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还实行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统一时间毕业离校。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得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其考试作弊。这与现行教育制度有关。

3.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表现为考试更注重于考书本知识,不注重于考能力。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考试形式单一,试卷覆盖面窄。闭卷、笔试等形式的客观题较多,而开卷、口试、答辩、论文、技能操作等形式的综合性的思考题、分析论证题及体现动手能力的考试形式较少。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不科学的,尽管整个社会在呼吁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着深厚的土壤。奖励层次少,主要鼓励学习冒尖的学生,其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较少得到表彰,较少为他们的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部分学生就产生了通过考试作弊获取高分的想法。

4.考试监督机制不完善。监考不严和巡查不利,给有考试作弊倾向的学生以可乘之机,从而助长学生作弊之风。这是学生考试敢于作弊的原因。以上因素为学生考试作弊创造了客观条件,特别是现行教学模式的陈旧和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考试监督不利所造成的考试作弊问题,学校和社会是有责任的。

(二)主观原因

1.自我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与道德观。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薄弱,依赖性强,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认为作弊是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没有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对考试作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投机心理。少数学生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再加上学校对考试监督不利,使得部分学生到了期末考试就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作弊,以达到坐享其成的目的。

3.盲从心理。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通过考试作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学习努力,反而考试成绩不如作弊的同学,因此会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不平衡心理,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4.应付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好,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试图用考试作弊的方式来应付过关。

5.虚荣心理。有些学生考试作弊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总之,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还有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负面教育现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预防独立学院考试作弊的对策及思考

1.加强诚信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高校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着眼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学校要经常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等,营造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诚信新形象的文化氛围。教师要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品质言行的教育。通过诚信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性质及其危害的认识,使学生明白考试作弊并非一般的纪律问题,而是关乎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的问题,是一个人不诚实、不道德的具体反映,也是对其他参与同一考试者实际利益的侵害。要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律,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学生勤勉求实的学风和诚实正直的品格。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是学生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知识的内化活动,是个体的一种自主行为,单方面使用任何强制性的方法都难以奏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发言,运用所学原理、方法解答实际问题;或者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准备的辩论或临时即兴的争论;或者要求学生当堂做一些探索性和创新型的作业练习等。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和学生接触,进行思想沟通,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其学习信心。

3.增加评价手段。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综合、全面,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总结性评价,弱化学生对卷面成绩的关注度。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全面表现的评价,强调的是过程性、全面性、综合性。例如,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程度、参与系或院学生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参与学校或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特长或优势的发挥如何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参考因素。适度降低学科成绩在入党、评优中的作用,减轻学科成绩在评价学生中的权重,既弱化了诱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为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肯定和展示,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考风得到根本好转。

4.深化考试改革。一是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试方法,灵活应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论文写作、实训实习等多种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考试要以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二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在命题上尽量减少客观题、现成题,少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应适当增加主观题、综合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动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果考试的内容在书本和笔记上找不到,无形中就减少了学生作弊的机会。三是考试前严禁各种形式的针对考试的辅导、划重点、出复习题等。四是重视形成性考核。如:平时的课堂提问、书面作业、实验报告、教学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成绩的参考。五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实行教考分离,充分利用试题库,随机组卷,流水阅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5.强化考试管理。规范的考试管理对考纪考风建设起极大的推动作用。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考试中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考前召开动员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从思想上否定考试作弊的“合理性”。二是加强监考教师的选用、培训和考核工作。选用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监考老师。建立考场责任制,明确树立监考是考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采用不同科目的教师、不同院系教师交叉监考;将监考教师工作情况与考核相挂钩。三是严格考场纪律。考试期间监考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严格遵守监考制度,不准学生携带任何与考试相关物品进入考场;对有作弊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并予以警告,对无视考场纪律、已形成作弊事实者,监考教师要如实上报学校,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考试作弊者进行处理。四是加强对考场的巡视。院级和系级管理人员进行分别巡视,加大巡考的力度,不给考生作弊提供条件。

6.加大对作弊者的处罚力度。一是和学生家长共同实施教育。学校要把学生作弊的事实及对作弊者的处理意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减少学生作弊机会。二是区别对待因作弊补考者和其他补考者。作弊者不得参加正常补考,并取消当年入党、评优资格。三是建立诚信档案。在学生入学时就为每名学校建立诚信档案,并标明诚信基点。入学初学生诚信基点都一样,然后根据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来增减诚信基点。学生诚信档案应计入学籍档案。

参考文献:

[1]张洪武.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9).

[2]江涛.杜绝高校考试舞弊行为浅议[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对策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的方法,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不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评估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检测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就是考试,但是自从建立考试制度之日起,考试作弊现象就伴随考试一直到现在。在各种考试场合,特别是在大学生的课程结业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是禁而不止、杜而不绝、作弊花样层出不穷、作弊手段也“与时俱进”。考试作弊不仅影响着学生考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干扰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还破坏了学校教风,影响了学风,严重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有效防止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当成大学生思想观念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弯曲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一,社会诚信的下滑,假冒伪劣泛滥,文凭的真真假假等现象。由于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了新近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同时也接受了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不诚实观念和行为,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利益问题,所以考试作弊的现象也会越演越烈。第二,社会对学生评价体系的错位。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每年都会有几百万的毕业生,而市场的需求数量远远小于毕业生的数目,因而在用人单位选拨人才的时候,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各类资格证书,但是对于就业者的内在素质比如信誉度、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问题很少加以考核。社会基本不关注个人的品质和学习的过程,而仅仅是要一个结果。于是很多人为了这个结果,在社会激烈竞争中,不择手段,靠作弊来达成目标。第三,学校周边的环境。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带来, 许多高校附近出现了相似的情景,就是网吧一个接一个,娱乐场所遍地都是。这种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现象,正好迎合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吃喝玩乐的需要。这些现象,既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考试,又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第一,家庭教育的偏差。一些传统思想,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过高,而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子女,为了逃避家长的训斥和惩罚,他们不惜通过作弊来提高成绩,以迎合家长的心理。第二,家长教育方法有问题。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和骄纵孩子,使得他们变得自私、任性、不合群,不会考虑别人,这些都不利于养成诚信品质。而另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孩子一犯错,就立刻打骂,使得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之下。一旦孩子放错,就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欺骗家长,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挨打而考试作弊。第三,家长自身不良行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些家长当面教育孩子要诚实诚信,但是自己却常常弄虚作假;孩子也会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很多功利主义思想,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所以一些学生也会模仿家长行为,在考试中作弊以实现目标。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首先,教育目标的偏差。目前,教育的新形势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实处,只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他们了思想道德品质。很多高校将道德教育政治化,却没有德育化。德育教育内容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诚信教育,理想化色彩导致人们习惯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相对忽视规范层次的道德教育。再加上社会对学生评价体系的错位,以及高校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至于造成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淡薄。第二,落后的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当今的时代下,作为教学主要实施主体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使用多年来一直未变的教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于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当代大学生,要适应这种一成不变的课程教学是很难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类课程失去兴趣而产生抵触情绪,但是考试又是必不可免的,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们可能会作弊来通过考试。第三,监考不严。在通常情况下,监考人员大都是本学院的老师,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总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于是在监考中,一些教师就睁只眼闭只眼,结果是学生就有恃不恐了。第四,对考风考级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后果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作弊的侥幸心理。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

(一)侥幸投机心理,功利虚荣心理。投机、虚荣心理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对作弊考生的处罚都是十分严厉的,同时由于大部分考试的监考教师都是自己本学院的,所以在面对学生作弊时,不免心生慈悲,担心学生因考试作弊被退学或者是给予留校察看等处分而影响其一生,所以部分教师采取发现而不上报的态度。这些态度,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侥幸逃脱的心理。学习是一件艰苦而且漫长的过程,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自认为没有用途的课程,就不学习,逃学。但是期末考试时,又想取得好的成绩,在明知道考试作弊是违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仍然用自认为高明的作弊手段来作弊。目前,在大学里,考试成绩成为大学生在评优、评奖、入党、保研、就业等参照的主要因素。虽然学校对考试作弊有明文的处罚规定,但是仍有学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铤而走险。

(二)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部分大学生虽然都知道诚实守信,也可以讲讲大道理,但是到自己的行为上,这些道德显得那么无力,知和行不统一,自律意识差。一些学生在校规校纪的监督下,会约束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但是在考试中,为了取得好成绩进行评优、评奖等时,就会立即把诚信丢一边。如果没有被抓到会讲,考试作弊是撑死胆大饿死胆小之类的;抓到了,会说自己的手段不高等,严重缺乏自省意识。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律和自省,使得他们在某些情况下,牺牲诚信而换取自身的利益。

(三)义气心理、从众心理和冒险心理。在大学里,由于对于考试及格以上者并没有名额的限制,所以一些大学生对同学或者朋友抄袭自己的答案并不介意,相反还会得到抄袭者的感谢。所谓从众是指个人由于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与个体所在群体趋于一致的行为。在考试中,一些学生并没有想参与考试作弊,但是在看到其他同学作弊时,特别是平时不努力复习的同学,就会觉得作弊不是吃亏的事情,于是就参与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对于面临被退学或者被留级的学生来讲,在考试中,会有考试作弊的冒险心理。

(四)轻视学习,厌学心理。由于部分学生的专业不是自己所选的,是被调剂不得不学习的专业,他们就会轻视学习,平时旷课、逃学而不努力学习,考试时只有寄希望与作弊来通过考试。部分学生有上了大学就松口气之类的思想,平时不学习,将时间花费在网络、谈恋爱等事情上,日积月累,对学习见见失去信心,厌学情绪增强,畏惧考试,从而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作弊。

三、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把诚信作为大学生人生理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真正明白诚信是对于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和维护诚信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其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试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考核,也是对人格品质的考核。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明确考试的目的,认识到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从思想上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同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使其认识到帮助别人作弊害人害己。最后,公平竞争教育和自律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心态和自律意识是很重要的。在大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杜绝投机取巧,是大学生提高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良好的教风可以有效地促进学风的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走进学生的世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不同的考试方式。

(三)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课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可以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数量,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同时,要开设一些反应学科前沿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考试管理。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要求监考教师考试前要宣读考场纪律,清理考场,加强巡考力度,营造公平考试的环境。同时要求广大监考老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科学的面对考试。严格考试纪律,使学生清楚考试作弊的后果以及危害性,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治力度,震慑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梁其健,葛为民.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3篇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合作风险

(一)商业利益导致网络小说质量下降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合作的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商业性。当今中国网络小说并非纯文学性,而处于文学性与商业性并存混合状态,且商业性大于文艺性。近年来,网络文学在线付费阅读或下载模式的成型,刺激了网络们的创作动机。由于许多网络文学网站通常是按字数篇幅或者点击率量和下载量衡量报酬,故而会有意加长篇幅甚至无完结的继续创作,由此产生的作品可想而知必然语言啰嗦、结构混乱、缺乏文学艺术性。这样的作品即便点击率再高,受众基数再大,改编成影视作品后也必然缺乏生命力。(二)为影视而改,网络小说丧失其文学独立性网络小说即李寻欢所说的“网人在网上写网络供网友阅读”式的写作模式。网络为小说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和平台,借助这个新兴平台,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接受,小说的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应是以小说独立性为基础。为了影视而改的网络文学作品,首先在内容上就比较容易流失。早先以文学经典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如《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围城》《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们的改编不仅最大限度的忠于原着,而且建立在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之上,以影视手段大大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但消费时代的今天,影视被赋予了商业色彩,商业性影片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其次,消费时代下的“快餐”式文化,娱乐性、便利性、消遣性成为主导,艺术性和审美性退而次之。这样一来,“文学走向边缘化,快餐文化抢占文学市场,视听霸权对文字媒介的接收性挤压”③使得网络小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商业的附属品。(三)文学影视化,想象空间的破碎文学作品影视化在使文本更具声色律动的同时,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固有的有待接受主体自己去填充的语义空白,一旦被具体化后,就难以避免的产生了想象与现实对接的问题。网络小说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完美的理想型形象,与现实演员对接时必然会存在差异,甚至引起争议,不仅影响了影视作品质量而且破坏了文本张力。例如,改编自明晓溪同名网络小说《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电视剧,米爱的扮演者李思思和伊堂曜扮演者李承铉,无一幸免都被观众恶批,“李思思纯洁得做作”“李承铉毫无伊堂曜的霸气”,小说中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变成剧中的山地车,别墅则变成了寒酸的小楼一部经典的网络小说影视化后在网友、观众的恶骂声中以失败而告终。《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中杜拉拉的扮演者徐静蕾被批长相不够甜美,电视剧版中的王珞丹则被认为气场太弱。备受欢迎和肯定的网络小说在影视化却不尽如人意。由此看来,网络小说原有的美感在被具体化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读者的想象空间难免破碎。

批评与沟通并重,缓解网络小说和影视艺术矛盾的对策

(一)从文学批评入手,优化网络小说及其产业结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历来都被认为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两翼。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机勃勃,批评却悄无声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论和反馈虽能及时的起到一定作用,但从专业角度而言,网友对于作品的批评大多限于感性层面的体验,“平民批评”还不足以对抗网络文学的弊病。其次,目前网络作家构成多为业余,他们一方面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入门的门槛较低且能获取报酬,而进入网络文学领域。再者,“从创作心态上说,网络写作常见的是‘玩文学’的心态”④,这也影响了文学写什么的问题。显而易见,目前网络小说从创作层面到接受层面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视野小,题单一;趣味低,格调不高;境界小,缺乏深度。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引入专业的文学批评机制,通过专业批评刺激创作的改善。专业批评家“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会是一般意义的接受,而是对作品意义的系统发现与论述,由于他们的存在,阐释才可能上升为批评,从而带上更多的科学色彩”⑤,进而能更有效的提升网络小说的质量。(二)与大众沟通,共同优化“网改”影视作品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联姻”至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趋势,二者间矛盾的解决除了在网络小说上寻求方案外,还应从影视作品入手。首先,针对演员选择问题,可通过网络票选、调查问卷、观众推荐等互动形式让大众选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代表。其次,设专门的BBS论坛、专用网页等讨论平台,接受大众与影视制作单位双方及时就作品问题进行沟通和商讨。再者,通过沟通,制片单位在了解大众心声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的对大众追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避免影片流于形式和低俗。(三)人文关怀为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必须呈现的文化景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价值在于用语言来描绘有意义的人生图景以实现对人的生存及命运的关注和把握,人学意义是文学与生俱来的规定”⑥。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网络文学,其本质依旧在于人学,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依旧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样,新媒体时代下承接文化传播责任的影视艺术,在内容丰富化、形式新颖化、手段科技化的同时,也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基点和重点,承担起不仅仅是丰富大众休闲娱乐生活,而且是为大众提供精神享受和心灵净化平台的责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存与互补,才会保证社会及其人来的稳定发展和全面进步。中国的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大联姻”,若想“蜜月期”更长久,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达成有效和有益的协作,监管部门进一步严格网络文学的改编机制和出版门槛,网络文学和影视艺术双方自觉完善自身建设,为彼此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接受主体的消费大众,在娱乐和休闲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如能在快节奏的消费时代,坚定坚守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的责任,相信未来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不仅会更紧密,而且它们的发展也会在彼此合作促进中越来越辉煌。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4篇

关键词:作弊现象 成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37-01

一、引言

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是目前高校最为严重的消极现象之一,近年来,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各个学校对这些违规行为的管理力度也随之加大,除了平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外,还要严格考场纪律,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进行处罚或者退学。随着惩罚力度的增加,作弊行为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是各种手段的作弊层出不穷,仅凭处罚是无法杜绝作弊的。因此,需要从作弊现象着手,分析作弊现象的成因,找出对策。

二、考试作弊现象分析

1. 作弊现象普及

由于作弊人数越来越多,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端,甚至已经发展成团体作弊,作弊行为贯穿了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贯穿了各种大小考试,甚至像升学考试、高考、司法考试等大型考试也存在着很多高科技的作弊行为。甚至有越来越多的考生认为考试作弊是正常的观念,不能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性,也不觉得作弊行为是错误的,是在欺骗自己欺骗别人。

2. 考试作弊主体多元化

考试作弊的主体主要有考生本人作弊,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作弊动机单一,表现方式较为简单。除了考生作弊外,教师作弊是近年来产生的较为新型的作弊方式,老师为了谋取私人利益,基于金钱或者其他利益,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给考生透露考试试卷的相关内容或者直接给有关考生传递答案。教师作弊跟考生作弊相比更为隐蔽,并不容易发现。这种监考老师带头作弊的行为,为考生树立了一个毫无诚信,虚伪欺骗的反面形象,让学生无心向学,严重影响了考生的价值观。考试出卷人员作弊的现象较为少见,但考试出卷人员作弊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作弊方式,引起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是最严重的作弊形式。还有一种主体较为特殊的作弊方式,就是招生考试部门,有很多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职权进行作弊,一般是为了人情或是谋取金钱利益,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内部作弊行为。

3.作弊工具多样化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被运用到考试作弊中来,使之渐渐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产业,防作弊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作弊的工具日益现代化,作弊方式日新月异,除了先前的手机外,还出现了像无线隐性耳机、对讲机、针孔摄像头、防屏蔽隐形耳机、还有藏着耳机的皮带、钱包等等。

4.作弊团伙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作弊团伙出现在各大高校中,他们不仅有着专业知识替人考试,而且还具备了职业化的特点。每当到考试周或是大型考试时,他们就会利用中介与学生进行联络、接头,为出钱的考生提供一条龙服务。作弊团伙的逐渐增多与作弊需求的日益增加有直接联系,从而导致了作弊市场化、产业化。如果让其在继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危害我国的考试制度。

三、产生作弊现象的原因

1.缺乏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弊本身带有欺骗性,是诚信缺失的一种最为明显的表现。现代教育之所以会如此缺乏诚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关系。但除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外,我们不得不正视教育本身的问题。诚信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诚信理念,拥有诚信品质。除此之外,教育本身就有责任需要保证诚信,教育必须对受教育者、社会乃至国家保证诚实守信。再次,受教育者必须自觉教授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优良的诚信品质,这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目前学生的失信现象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抄袭论文、随意骗取困难补助等方面。

2.教育机构的放纵

考试作弊风气的滋长离不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推波助澜。社会上通过欺骗从而不劳而获的现象层出不穷,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打击与制止。很多学生看到这些现象也开始效仿,利用作弊从而获得高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腐败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腐败除了渗透到经济政治领域之外,也开始逐步向教育领域迈进。有很多教育机构利用自己的监考权、录用权、监督权等权利,私自收下考生的贿赂,帮助考生作弊甚至与考试一起违反考试管理的规定。

3.考生缺乏是非观念,漠视作弊行为

有很多学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和知识去当,为别人替考。而这类学生往往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另外,由于大学中大多设有奖学金、贫困补助金,这项奖金的发放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成绩挂钩。就有很多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想要不劳而获,导致差生拿到了奖金。有很多学生甚至不认为作弊是错误的行为,反而认为作弊情有可原。

四、防止考试作弊的对策

1.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体制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结果为主,而忽略了培养的过程,重视量而忽视质,把分数看的比学生的能力发展还重要,把学生培育成了一个只会应对考试的工具。这种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十分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导致作弊现象无法根除。因此,想要杜绝考试作弊,就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原有的以一考定终身的观点,推行自主招生的方法。将各种考试与学位证书挂钩,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

2.加强对考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考试包括很多环节,例如命题、监考、评卷等等,这些环节都是紧紧先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否则会影响考试的运行。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坚决打击腐败受贿行为。一旦发现必须从重处理,保证各个环节清晰明了,绝不出现暗箱操作。保证试卷保管过程中不泄露,从源头上杜绝作弊现象。

参考文献

[1]徐亚,徐甜甜.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职业圈,2007,22:53-55.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学理论

心理因素是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重要因素。

一、社会学习理论下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该理论强调行为发生的环境,认为模仿和观察学习的过程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他们发现越轨行为可以带来“报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就很可能会采取越轨的行为。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寻求最佳方案和行动,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种理论支撑下,我认为考试作弊这种学业不诚信行为是受到以下原因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感染。

在家庭生活中,学生目睹了家长为升职加薪请客送礼,饭桌上溜须拍马;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进好单位,明明分数相差甚远也要托关系找朋友。在学生看来,家长、长辈们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让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就促使学生们在学校实施了在学业上的不诚信行为,获取自身的利益。

2.学校环境的感染。

指学校内、班级内学风不正,考试作弊成风。考试中不作弊的学生看到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不但没有受到老师的惩罚反而获得了相应的利益。这些学生就开始心理失衡,就会开始尝试也在考试中作弊,获取自身利益。因此,校风、班风、考场纪律与制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机率需要严格的学校环境控制。

3.社会风气的感染。

此为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宏观的外部因素。从经济生活上看,虚假广告,商家任意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法行为随处可见。政治上,官员,豆腐渣工程害人害己。在这些社会现象“熏陶”下成长的中学生,在学校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就效仿社会上的那些不诚信行为尝试了自己学业上不诚信行为。

二、优势视角下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提及优势视角不得不提的概念就是抗逆力(resilience)。抗逆力,是从优势视角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在优势视角指导下,中学生作弊行为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受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特点影响,又受教育制度、家庭学校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1.中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

优势视角下中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就是他们希望自己能在同伴群体和成人群体中获取相当的地位,挣点“面子”。因而,他们通过作弊获取较高分数,因为较高的分数能够给他们带来自我成就感、安全感和尊重,能够减轻家庭和学校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

2.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因素。

首先,中学生考试作弊从客观原因来看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有必然的关系。

第一,中学生课程内容设置脱离中学生生活,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学习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第二,单一的评价手段。中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给了学生考试作弊的理由。第三,频繁的考试。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校组织有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还有省、市有关单位组织的各学科的竞赛。考试多了,学生考试技巧和水平是可以相应的提高,但学生也在这众多考试中身心俱疲。

其次,家长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在父母强大压力下,学生自身能力又有限,不得以选择了作弊。学生好的成绩,可证明自已的水平,也会带来好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教师在重压力下会对学生施加更大压力以求好成绩。

三、对改善中学生作弊行为现状的几点建议

基于本文用社会学习理论和优势视角分析的中学生作弊的原因,现有以下几点改善中学生作弊行为现状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品德不只是靠教的,更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结果。

首先,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学业诚信教育的重要渠道。面对当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树立严谨的教学环境,严格考风考纪,营造良好的学校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其次,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做诚信的榜样。父母亲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作用非常明显,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为此,作为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要为孩子做诚信的榜样。对待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家长要敢于批评、正面抵制,并就这些不诚信行为与中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使中学生从父母身上学到诚信的品质,而且增强孩子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在学习中诚实守信,自觉抵制不诚信的行为。

最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重建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2.优势视角指导下的中学生作弊行为的纠正

首先,重新认识中学生的作弊行为,发掘优势和抗逆力。要认识到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不只是中学生自身原因,不能因此给他们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一味的批评教育。我们应关注到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并非完全是个人的错误,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次,整合环境资源,加大环境支持力度。优势视角不仅强调人发掘自身的潜能,也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因此,在实践中,既要分析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又要剖析其深层的家庭、社会环境及校园环境的影响力,强化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合力作用,形成持续力量,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困境,改变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 蓝维等.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美]丹尼斯.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捷,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6篇

一、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年轻人是流行文化的主体,也是流行音乐的主力军。中学生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中学生的世界观等尚未完成形成,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流行音乐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力是不容轻视的,这对中学音乐教育的顺利展开产生了一些影响。

新时期下的流行音乐发展成功起步于70年代末,流行音乐在当时还是不被音乐教育者所重视,可以说是轻视流行音乐发挥的作用,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作为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进入了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大众的审美文化深受其的影响,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也深受其的影响。新时期下的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涉及领域很多。改变了建设中学音乐教育法规涉及到学生的美育教育问题,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课时问题,但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音乐形同虚设,音乐教育薄弱,学生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流行音乐在教育中也不被重视。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其实侧面反映了大众的文化需求,音乐的美不在于一定的创造规定,而是在于曲词的优美,歌曲可以反映心声,音乐具备的真实性,不同于古典与民族音乐,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中学生这个群体,十分喜欢新颖和别致的事物,喜欢表现自我,而传统的中学音乐教育过于僵硬,授课内容单一,自然引起中学的轻视其实流行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素材,某一些流行音乐作品其实有一定的音乐水准的,艺术、文学价值不低于传统的音乐,具很强的可听性,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选用一些艺术性、文学性不错且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学习。但流行音乐自身的局限性也引起了音乐教育者的轻视,流行音乐水准的良莠不齐会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打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热情,这个举动会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严重的影响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学生展开的美育教育事业严重受到打击。

二、中学音乐教育在新时期下应该何如发展

音乐教育在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的培养发挥着重要性作用,通过因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音乐自身具备的节奏可调动人体的机能活动,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在新时期的流行音乐影响下,中学音乐应该何如发展,下面将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结合流行音乐的利与弊

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老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宣传流行音乐的弊端,而是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流行音乐的利与弊,音乐教育结合流行音乐的利与弊,适度取舍。流行音乐存在良莠不齐的局面,这是一种文化发展必然存在的问题,身为中学老师,不能单纯的打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追求。流行音乐的代表例子,周杰伦,他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潮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他的哼唱方式很明显不符合传统的音乐要求,但细心去听他的音乐,你可以发现他的词曲内容其实是十分优秀的,文学性,艺术性很高。那么老师身为音乐的转播者之一,就很有必要在教育上结合流行音乐的利与弊,去对中学生展开适合的音乐教育。

(二)中学的音乐教育应该多元发发展

传统的中学音乐教育只涉及古典与民族音乐,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自然不高,而流行音乐具有一个多元化的特点,音乐类型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摇滚乐、电子乐、爵士乐等,不仅内容新颖且节奏感强,艺术性也不错,深受中学生门的喜爱。流行音乐下的潮流领导者周杰伦的音乐曲词就不错,曲词结合新时期的文化需求,也一定程度把音乐的中国风格发挥得很好,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高。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利弊并存,这也要求着中学音乐教育也该朝着一个多元化发展,课堂歌曲类型不可单一化,内容力求新颖,结合时代流行文化的需求,适当的引进一些艺术性、文学性好的流行音乐,也适当的询问学生的需求,给予一定的对应性教育。

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与弊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教学管理;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简介:刘西(1989-),女,贵州盘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李佳孝(1949-),男,四川宣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 南充 63700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23-02

一、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研究概况

1.研究文献的分布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文献颇多,笔者于2012年9月1日在CNKI上,对2008~2012年有关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期刊论文进行查询,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大学生作弊”为检索词,共有期刊文献472篇;以“篇名”为检索项,以“高校作弊”为检索词,有165篇。检索结果按年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2011年后,更是出现了研究的热潮,这与教育部更加重视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治理,下发有关制止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法规有一定关系。笔者根据相关性原则,从中选取3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把握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2.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关于“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视角大多为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管理学视角。如《大学生作弊动因及应对路径分析》一文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教育策略;张春娟、卢愿清的文章《“坦然”作弊:大学生作弊的道德心理研究》则从心理学视角探讨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因;《浅谈大学生作弊与高校考试改革》是从教育管理改革的视角研究应对措施。另外,周海涛、蓝石的《中美大学生对作弊态度和看法的比较分析》还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来讨论高校大学生作弊。在研究方法上,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为主,其中使用问卷调查、进行量化研究的有12篇,其余18篇论文都是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质化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研究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考试作弊也呈现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考试作弊队伍不断扩大,用考试作弊的方式以求得好成绩是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2008年,浙江大学的冯利君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5所不同层次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5.4%的大学生有过作弊经历。”[1]二是考试作弊手段隐性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主要有打小抄、利用电子通讯设备、雇佣“”替考等多种方式。[2]三是考试作弊环节渗透性不断增强,以及考试作弊监督呈现放松的趋势。[3]尽管教育部已经出台多部法令来遏制考试作弊,但是考试作弊行为仍然层出不穷。[4]四是大学生不同的年级、专业、性别,考试作弊的频率也会不同,[5]特别是对待考试作弊的观念发生转变,由原来认为作弊可耻到现在能够接受,这是极其危险的。

2.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研究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考试作弊对高校教学管理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一是考试作弊导致评价信息失真,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考试作弊影响了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教师不能根据考试发现的问题改进教学,学校不能根据评价结论监控教育质量,从而给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6]二是考试作弊违背教育公平,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三是考试作弊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社会诚信建设。

3.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

(1)大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是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大部分学者认为,一些不正当心理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考试作弊这种不良行为,是众多的心理原因作用的结果。”[7]如投机心理、侥幸心理等。“有些学生成绩本来很优秀,但是看到周围同学通过考试作弊超过自己,心理极其不平衡。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在考试时也进行作弊。”[8]无论大学生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受到不平衡心理等的影响,可以看出,大学生作弊心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外部原因。《大学生作弊动因及应对路径分析》等6篇论文的作者都认为,由于社会欺骗、造假行为等不良风气四处蔓延,使大学生诚信观念也受到社会大环境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高校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与社会上的投机钻营、贪污受贿相比,根本就理所当然。此外,还有学者提到“基于青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大学生考试作弊不是先天所赋,很可能是后天的环境氛围在青年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没有获得较好的影响所致。”[9]所以,社会的不良风气对考试作弊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4.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研究

(1)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荣辱感和诚信观念。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诚信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本措施。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和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失范行为。加强诚信教育,一是要“把诚信当作一种信仰,加大诚信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比重,并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开展宣传,让整个社会都重视诚信教育,都来开展诚信教育。这样,长时期量的积累就一定能达到我们所需求的质的改变。”[9]二是要把诚信教育与平时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三是要发挥我国诚信教育的传统优势。卢愿清、侯晓晖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强项与优势。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资源,让其在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10]

(2)转变考试观念,改革高校考试制度。转变考试观念,改革考试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一是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考试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发现教学活动的不足,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因此学者们特别强调要科学解释分数,淡化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考评中的比重。二是要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就要确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导向功能,改变当前考试内容多为记忆知识能力考察的倾向,使考试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理性、健康思维品质的形成。”[11]三是要创新考试方式,提倡考评方法多元化。除了笔试外,可以采用讨论、答辩、操作性测验等方式。如《浅谈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及对策》、《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防治》中都提到过。

三、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尽管五年来,在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对考试作弊的理论研究、追问考试作弊的深层次原因、对考试作弊进行系统治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是要寻求治理考试作弊的理论支撑。现有的关于考试作弊问题的理论研究文章比较少,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主要是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对策的研究,即使个别文章涉及到理论问题,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本身的介绍,没有将这些先进理论与我国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治理很好地联系起来,使得目前的研究理论高度不够。二是要挖掘考试作弊的深层次原因。已有研究大多只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表面原因,如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客观原因等,缺乏对大学生作弊的深层次追问。正是由于对考试作弊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不够,才使得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治理成效甚微。三是要探讨考试作弊的系统治理策略。已有的关于高校大学生作弊对策的研究有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某一个侧面来探讨应对策略,缺乏对考试作弊的系统思考;其次提出的对策太过理想化,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加强对考试作弊问题的理论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去挖掘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认识综合治理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规律,探索建立“教育—监督—惩处”为一体的治理机制,通过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增强治理效果,逐步消除到最终根治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玉虎,卢旺.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2]张艳萍.大学生作弊动因及应对路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3]牛欣欣,桑艳艳.管理视觉下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

[4]杨帆,王健,尹景玉.浅谈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5]王嘉毅,卫士军,邵青山.西部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调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2).

[6]李金苹,苗一梅,廖常规.大学生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1).

[7]汤小红,孙银莲,邓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8]胡胜良.如何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9]韩岁娟.大学生作弊现状分析与对策——以西部某高校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