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的目的(合集7篇)

时间:2023-12-06 11:20:22
智慧教育的目的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1篇

对智慧教育的解读也至少有两种方式,一种偏重于人的思维方式,即如何辩证的、平衡的、包容的看待身边的人、事、物,并正确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关系。第二种解读偏重于技术角度,即通过技术方式,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率。本文中的智慧教育是第二种。

远程教育是智慧教育的雏形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一个社会议题。首先,顶级优质教育资源数量稀缺。其次,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地域性,往往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均导致了社会“上升”机会的不平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探索能够有效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老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在同一地点,由老师进行讲授,学生学习。这种教育模式的缺点就是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这段时间里面只有有限的学生接受了教育,如果错过了这节课,没有办法补上。因此提出了远程教育的概念,学生不必去学校学习,而是利用电视广播网、互联网自主学习。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老师上课的视频、课件、作业和推荐阅读书目都上传到存储服务器并对外开放,学生只要能连接到互联网上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自主学习,那么就可以打破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程教育还打破了受教育人数的限制,允许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接受教育并获得学历,有效配置了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可以说远程教育是智慧教育的萌芽。

数字校园更近一步

数字校园和远程教育相比离智慧教育的概念更近了一步。数字校园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科学规范的管理规律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强力的泵,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肢体末端。服务器就像是心脏,对读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展示再通过校园内的网络基础设施把信息传递出去。数字校园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首先建设了校园内网络基础设施(血管),其次把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了数字化(血液),最后按照科学规范的管理规律对业务和流程进行再造(心脏),使得智慧教育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日本政府从2009年开始着手推进“教职员工每人一台PC终端基础配备”的目标,强化校园ICT环境建设。北九州市响应政府号召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推动文档电子化,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2012年4月,北九州市教委为210所幼儿园、中小学,6000多教职工提供的校务支援云服务开始陆续启动,业务效率提高后,教职员工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和陪伴儿童、学生。

智慧教育仍在探索中

硅谷的一项新技术正在帮助教师“监视”学生读书。由CourseSmart公司开发的一项技术可以让教师跟踪学生阅读电子教科书的进度。通过CourseSmart提供的数据,教授可以挖掘学生成绩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发现了一位总是在深夜读书,打了两份工且成绩为“C”的三个孩子的父亲。但是这些数据也不总是准确,因为学生可以打开书,但是干别的事情。

目前智慧教育还无现成的模板可言,无论是政府和厂商都正从尝试开始。至少智慧教育应比数字校园更具有开放性,打破学校间的壁垒让信息资源自由流动。比如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一个区域乃至全国的教育资源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的获取名师的讲课视频、教材、课件。

对于还未具有足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未成年人,智慧教育的参与者不应只包括老师和学生,还应该把家长包括进来,使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老师、学生、家长都能登录的平台,老师可以在平台布置、批改作业并反馈意见以及推荐读物,学生可以在平成作业、留言提问,家长可以在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老师沟通孩子近来的表现。还可以对孩子的历史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当了解到孩子做某种类型的题目总是正确率很低的时候,就证明他没有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老师和家长应多花心思引导。

此外,共享教育资源的途径不应只局限于互联网,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尤其是近年来,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智慧教育相关应用程序开发应从个人电脑向智能手机迁移。如果担心现有的存储设备存放不下这么多的教学资源,而扩展机房费时又费电,可以采用云存储架构和虚拟化技术,把分散在学校各处的存储资源变成一个大的“资源池”,再从这个“资源池”里面动态调配资源。学校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学校里面安装收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数据的传感器,打造绿色校园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另外,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校园枪击案,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加强安保力度,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学习环境。

总之,智慧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有机整体,任何想法和技术,如果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应该被包括进来。

怎样做好的人做对的事

尽管智慧教育有种种好处,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类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创新和进步更是来自于质疑和否定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仅仅来自于教室的知识是不够的,人们需要家庭的关怀、社会的认可和自我的反省才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未成年人还未具有独立人格,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完全,承受能力较差,很容易因偏激而犯错误,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第一个老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Ultranet”平台为家长进行儿童早期教育提供多项计划。以0-12月儿童为例,家长可以在该平台交流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获得如何和这个年龄段儿童玩耍和沟通的小贴士,并在玩耍和沟通中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对于有身体缺陷的儿童,幼儿园会提供一系列的支持计划,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此外,“游戏乐园”项目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家长也可以通过参加游戏活动互相认识。

而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的认知自己则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此外,判断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如果没能正确预测事态的发展方向,南辕北辙,试问又怎么能达到初衷呢?

培养孩子的试错精神

创新来源自人类的不断尝试和摸索,尝试和摸索的勇气则来自于家长和学校的不断鼓励,鼓励孩子敢于犯错误,从错误中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品格。通过对已经形成的认知的否定,形成新的更加广博的认知。当人具有了创新精神,科研机构、商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具有创新力。美国的教育学家已经提出了未来大学生不是“找工作”而是为自己“发明工作”的说法。

在3D打印已不陌生的年代,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里,一场技术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这里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个类似激光打印机的机器,能精确地将几万乃至几十万个微型芯片准确地放在一个平面的正确位置上,这种技术可以取代现在需要工厂才能组装的电路板,将对目前遍布全球、需要雇佣成千上万工人的供应链进行大幅压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到,美国政府计划未来4年在1000所美国学校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2篇

关键词:大学教育;最高目标;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42-05

我们生活在一个问题不断的时代,如暴力、冲突、贫困、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自我中心等。人类的历史越来越成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竞赛。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读大学的目的是要获得知识。但知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知识社会也不是我们的终点,知识社会必将向智慧社会演进,而大学教育是推动这个转变的主要力量。在这演进过程中,对大学教育而言,将意味着什么呢?什么是最好的回应呢?为此,就需要更清醒地面对自己和认识自己,寻找一个支点来追寻生命意义更高的境界,即大学自身对自身的觉悟。这个“支点”就是智慧。

一、何为大学教育持久性的共同客体

大学的主体是人。“大学人”包括教师、员工以及学生。大学教育是大学基本活动的概括,即“大学人”逐步丰富自身知、情、意、行,彰显“大学人”求真、向善、趋美的生命属性过程,也包括“大学人”以自身的理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及其知识积累引领自身及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大学教育不单单包括教学,还有研究,还有学校的管理,还有与全球社会的互动等,更有对人类和社会未来的引领。本文中的大学教育主要指大学及其“大学人”的整体活动。

我们必须自问,对于大学教育,不论就哪种意义来说,是否有一个具有某些内在性质的东西,或许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也继续存在着呢?尽管不同的人可以有差异地来看大学教育,但是人们看大学教育的时候所看见的总还是有一些类似的东西,而且人们所看见的种种不同的变化也大致是服从大学教育的某种发展规律的。可以说,有一种持久的客体构成了所有不同的人的感觉材料。这种持久性的共同客体到底是什么呢?

高等教育哲学中的学术自治、学术自由、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问题与矛盾等都与高深学问存在着结构化的联系,因此,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通过对诸多文本旁征博引和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为高等教育的各种问题寻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高深学问”。

然而“高深学问”抑或高深知识能否担当这种持久性的共同客体呢?知识是一个中性词,有好的知识,也有不好的知识。说到底,知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于不断累积之中,不会成为人或大学自身的全部目的。对于“高深学问”,大多数学者实际上已把它当作研究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然而起点不一定就是终点。人们为什么要研究“高深学问”呢?对“高深学问”的追求最终会指向何处呢?“高深学问”的归宿在哪里呢?

智性须与德性相伴,德性为智性的发展保驾护航。德性能否担当这种持久性的共同客体呢?德性是大学自身特质的重要体现,但不是大学教育自身的最终目的或指向。

与纽曼的观点相反,安东・契诃夫(Anton Chekhov)说:“知识是没有价值的,除非你把它付诸实践。” [1 ]纽曼认为知识本身是善的,而安东・契诃夫则认为纯粹的知识如果不分善恶,不付诸实践中检验,就没有价值可言。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说:“智慧的功能是区分善恶。” [1 ]而对知识的善恶进行区分并付诸实践正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可见,智慧本身是融知识、德性于一体的,但又不限于知识与德性。

鉴于我们面临的各种威胁以及由此进一步引发的冲突和更大更多的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学习比迄今所做的更明智的办法或方式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如果现有的所有机构都要为此做出努力的话,我们所拥有的最先进的教育机构――大学,在这个问题上无疑应起带头作用。

大学教育有非常实际、真实、充分的目的。关于大学教育,涉及两类目的:一为师生个人活动的目的,一为大学教育整体活动的目的。

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或止于至善可说是每一个大学师生的本性和目的,但这些目的不能概括和代替大学教育整体的目的,因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这些目的的简单叠加,它还有更高的目的,即追求大学实践活动合规律合目的的实现。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在目的与目的的实现中逐步削除目的主观性,追求目的与客观规律性的动态统一。在这个动态实现过程中,求真抑或求善都只是其中的目的性因素之一。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认为,“智慧是达成完美目的的最佳途径” [2 ]。这个动态实现过程即是智慧。智慧是大学教育自身的目的和目的达成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自身对自身的觉悟。

洛克把教育归结为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4件事,其中智慧最为重要。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学习了什么内容,甚至不在于获得什么能力,它是一种心灵的习惯或者思维方式的养成,是智慧的养成 [3 ]。怀特海认为,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智慧。只有融知识、德性于一体的智慧才能担当大学教育持久性的共同客体。

二、智慧作为一种珍宝是任何数量的学问不能保障的

对世界观哲学的价值以及对世界观哲学的追求价值“首先是由智慧的价值以及对智慧之追求的价值所决定的” [4 ]。赫钦斯坚持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智慧” [5 ]。胡塞尔甚至提出,“对完善性的有意追求预设了对全面智慧的追求” [4 ]。

作为以“大学问”、“大道理”、“大德行”安身立命的场所,大学存在的根本理由是求真、求善、求美,知识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将它们融为一体并坚守之。而如何求知、崇善、趋美,如何达成对知识和社会的责任,如何达成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何达成大学教育相关生态的合理性追求,则预设了对智慧的追求又考验着大学教育的智慧。

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和有意义的,以及在道德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如何应用知识,以提高自己和他人生活的福祉?马克思认为人要有道德才能获得精神自由,人们只要充分发挥意志的作用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取得幸福 [6 ]。这需要智性与美德的结合。智性与美德相结合乃是构筑智慧的前提。智慧不仅是认知能力,或在人们头脑里的知识宝库,也是一个道德的概念,即美德的应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智慧可以说是知识的道德应用,纯粹的知识只是智慧的重要来源和重要部分。

关于什么、谁、何时、何地等的描述、定义等都属于信息。单纯的信息的集合也不是知识。“知识不仅用于通过研究、调查、观察或者经验收集到的事实群体,而且也指从这些事实中通过推理获得的,或者依据确切的理由当做真理来接受的理念的群体。” [7 ]知识包括策略、实践、方法或办法,即如何或怎么样。信息与知识的区分,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意味着其在教学或研究之中,必须力求超出信息范围走向知识。因为信息只告诉我们其然,而知识告诉我们其所以然。

“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对于铀元素和相对论所做的研究的实际成果已经重新塑造了整个世界。”“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基本原理的力量、科学的力量。” [7 ]知识告诉我们其所以然,然而,何以其所以然呢?这又涉及到“科学中的科学”了,也即哲学。哲学,从希伯来圣经到希腊思想家们以来,一直是智慧的领域。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信息、科学、知识、哲学是相互交织的,但从总体而言,是依次递进的,并最终通向智慧。

单纯的知识集合不是智慧。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知识,满腹经纶,相传他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然而,最终他感叹自己于事无补:“如今,唉!哲学、法学和医学,遗憾还有神学,我全已努力钻研。可到头来仍是个傻瓜,并未比当初聪明半点!枉称硕士甚至博士,转眼快到十年,牵着学生的鼻子左右东西原地打转――最后却发觉一片茫然。” [7 ]“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追忆他在大学全部四个传统的系科里学习过,但是在任何一个系科里也没有找到他对智慧的探索的答案。” [7 ]“大学为了保持健全,要依靠各式各样的测试,不仅考查学生,也考查教授。” [7 ]所有这一切都可归纳在知识一词之下,“实际上是多于信息,却又少于智慧” [7 ]。

知识与智慧之间是存在着鲜明的区别的。威廉・詹姆士的才智“可以说是以关于过去的东西的学识为基础,但他的伟大本质上是由于他对当代的观念有惊人的敏感” [8 ]。他的敏感来自于他对生活的了解、体验与研究。我们毋须怀疑我们所继承的知识,但是“有一条伟大的原则经常被我们所遗忘了。为了获得知识,我们首先必须使自己不受知识的束缚” [8 ]。智慧体现的是原则、深入的洞察或见识、道德和事物的原本。智慧根植于博学之中,但“这种智慧作为一种珍宝是任何数量的学问也不能保障的” [7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本身即目的”,限制了大学教育的特质,没有表现出大学教育超越知识走向智慧的潜质。

对于智慧来说,知识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智慧的产物,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被动性。而只有智慧,才是主动的,才是创造的源泉,才是创造力的根本,具有生命的活力。

三、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人类获得更多的智慧

观察家们指出,当代社会充满3种相对的力量。一是维持现状的力量;二是怀旧的力量;三是洞察力:对我们的生存状况有高于一般的更深的了解,认识到上述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着重于新的道德规范和整个社会的福祉,倡导人类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以及公平正义,主张建立公共文化机构,让人们发展自己的先天身体素质、智力、情感和精神潜力,促进人们深刻地理解我们的生存状况,引导人们自愿发展以关怀他人为基础并与我们的生存状况相适应的个人道德,促使未来的愿景成为现实 [9 ]。

威尔斯(Surely H.G. Wells)断言:“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知识与灾难之间的竞赛。” [1 ]但是,大学如何才能帮助人类学习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何才能在这种竞赛中取胜呢?在这种条件下,大学设想过他们的任务和他们的理由吗?我们迫切需要上面提到的第三种力量。

在最近3个世纪,社会的演变速度惊人,从农业社会依次经过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工业化、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又迅速发展到现在的知识社会。在此互动背景过程中的人,从城镇、乡村、全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知识社会不是我们的终点。

布拉西(Paolo Blasi)指出,为妥善面对新的世界形势,知识社会也应该演变成为“智慧社会”,而这需要我们有一个深刻变革的心态并付诸实际行动 [10 ]。

这里所说的“深刻变革的心态”,是指我们既应该认识到知识对我们的伟大意义,更应该明白现代知识的无限扩张,客观上造成了一种“知识对人的控制与压迫”的现象,整个知识教育的价值倾向愈来愈走向了科学化、客观化、工具化和实用化,而这种状况在大学教育中比比皆是,人人皆裹挟其中,又似乎身不由己。对于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有所改变。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3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育评价;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由于教育具有长期性、潜在性、滞后性等特点,在当今技术迅速变革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很容易成为制约国家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短板"。智慧教育是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的延伸,目的是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整合和运用,为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当前智慧教育评价理论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理论指导,智慧教育建设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曲折。

一、智慧教育评价现存问题

"智慧教育"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与响应。例如,美国教育部在2010年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g计划2010》的规划战略,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也在2011年了《推进智慧教育战略》。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随后以宁波、杭州、上海等为代表的国内多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推进智慧教育的规划与实施。

评价是衡量智慧教育标准与水平的关键。纵观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评价一直是薄弱环节,"重建设,轻评价"、"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在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较为突出。对智慧教育评价的不够重视,会导致在教育智慧化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例如,评价理念落后、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方法和技术上存在缺陷等。为了突破上述现实困局,有必要对教育智慧化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真实反映智慧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而通过评价促进智慧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1.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

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的测量过程(闫冉冉,2014)。评价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领域(赵晓声等,2014)。当前有关智慧教育评价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例如,焦宝聪等(2004)将教育信息化评价定义为根据一定标准,通过系统、科学的整合、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评判教育信息化价值的过程。张晨婧仔等(2015)指出智慧教育评价就是包括评价人员、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等评价内容在内的动态评估过程,其目的是充分优化教育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本文认为,智慧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全面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各要素,运用评价指标对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智慧教育评价的特征

智慧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慧教育评价的特征是其内在技术载体特点的释放。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整合下,智慧教育评价也呈现如下特征:

(1)评价内容的广泛性

郑燕林和柳海民(2015)指出,虽然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状态的评价,但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环境与资源现状、教育投入与产出等也是教育评价的内容。由于智慧教育涉及的面广,因此对智慧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例如,可以考察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以评价智慧教育建设的效率与效果;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正是因为智慧教育评价的维度多,所以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也更为复杂。

(2)评价方向的正确性

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结果,智慧教育评价既强调教育过程的智慧性水平,也考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程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发现智慧教育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进而保证智慧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3)评价过程的智慧性

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点。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由于难以收集评价依据或限于技术等因素而导致评价信息收集的不全面,容易导致主观评价或过于依赖经验判断(郑燕林、柳海民,2015)。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智慧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评价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能更加客户、形象地了解智慧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4)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智慧教育的涉及面较广,其相关主体包括政府、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等。由于智慧教育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传统的评价方式要么限于技术水平,要么限于评价主体的不明确,导致在评价过程中难以全面反映智慧教育建设的真实情况。

三、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施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全面的、可靠的评价依据(郑燕林、柳海民,2015)。目前智慧教育的推进和建设主体主要是政府,智慧教育服务的提供商一般是企业,在中间缺少对政府项目推进过程合理性和供应商产品和服务有效性的评价与监督。

1.智慧教育评价相关主体的剖析

智慧教育涉及的主体较多也较为复杂,智慧教育评价的核心虽然是对学生学习绩效与成长状态的评价,但又并不限于此。一般来说,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主体包括项目建设的规划者、发起与组织者、教育技术提供者、教育资源提供者和教育资源使用者,包括对教育投入合理性、教学资源质量、教学设施设备的先进性与运行的可靠性、智慧教育使用者满意度等。图1是智慧教育各相关主体的关系图。

根据图1,可以按照角色将智慧教育的相关主体分为战略层、业务层和使用层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规划者、业务层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发起者和教育技术的提供者、使用层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

(1)战略层面的相关主体。战略层面的智慧教育主体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规划者,通常指教育局等政府单位。由于智慧教育是事关国家未来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政府一直在其发展上扮演着规划者和主导者的角色,跟踪智慧教育发展动态、研究和出台智慧教育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文件是教育事业主管部门的义务。目前,政府对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介入程度是非常深的。以宁波市的"人人通"空中课堂项目为例,政府不仅是项目的发起人和承建人,而且直接组织教学资源并且确定教育资源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方式。

(2)业务层面的相关主体。业务层面的智慧教育相关主体主要指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者和教育技术的提供者。通常来说,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者是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是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开展的教育信息化推广工作。与智慧教育规划者相比,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拥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权,也更注重当时、当地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关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计划也更加详细。教育技术提供者的主体是信息通信(ICT)企业,如IBM、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包括拥有教育技术资源的其他单位,如大学的电化教育中心、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装备中心等。

(3)使用层面的相关主体。教育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师与生的关系,所以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是智慧教育的直接相关者。没有教育者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则智慧教育就只是一种口号;缺乏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即使教育资源再丰富,智慧教育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如何有效对接两者不仅直接影响智慧教育的推广和扩大,而且影响使用者的使用粘性。目前来说,教育资源提供者的主体是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人员,主要是学校的老师,但是智慧教育技术让任何人都有机会可以创建教育资源,例如教育研究专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

2.智慧教育评价内容框架的构建

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发起者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教育机构。尽管信息通信(ICT)企业在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和推广上居功至伟,智慧教育建设进程的真正启动还是始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对概念的认可和采纳。但是,由于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项目实施通常要外包给ICT 企业完成。当然,在特定情况下项目发起者也可以自己完成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投入应用以后效果如何,则主要和项目使用者的感受有关。从第三方的立场评价项目的发起、实施以及应用效果,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合理而充分。ICT 企业提出"智慧教育"概念,主要出于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参与智慧教育建设项目,不仅是配合新技术的推广,更是要借助新技术的运用,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具体而言,合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立项是否出于对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防止把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演变为"口号化"、"虚幻化"的政绩工程,结果有了"面子"、却没"里子";其次,立项是否基于对智慧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但却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利用,教育环境智慧化、教育资源智慧化、教育管理智慧化、教育服务智慧化都是其目标。

(2)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科学与规范。从第三方角度考察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应主要关注三方面问题:接包方资质、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日常管理。

①接包方资质。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涉及高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最合理的选择是外包o专业团队(如ICT企业、教育机构)实施。那么,就需要考察是否形成了公开的遴选机制,确保最优秀的团队获得项目。此外,政府在某些项目中既是发起者也是承接者,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也是值得评估的。

②项目财务管理。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切实评价资金来源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是否恰当。由于是关于"教育"的投资,国内的实践通常是政府出资。但是,国外的做法通常是政策性投融资和商业性投融资相结合。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资金筹集办法;不同类型的资金,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③项目日常管理。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具有创新性、复杂性、探索性、和专业性等特点,良好的日常管理是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必备条件。良好的项目日常管理首先需要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其次需要有力的执行和监督。

(3)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具体项目在智慧教育建设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效果评价。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类的项目,应主要考察定量指标(如覆盖程度、先进程度)的完成情况;而教育应用类项目的建设,则不仅要考核定量指标(如某一应用的点击率和平均打开时间),还要考察定性指标(如某一应用是否对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预期的改变)。

3.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当前,系统构建智慧教育的评价体系不仅是智慧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智慧教育实际建设推进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智慧教育不同主体的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评价体系。由图2可知,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评价体系涉及规划者、实施者和使用者三个主体,不同主体的评价内容以及不同评价内容的评价标准都不一致。

(1)对智慧教育规划者的评价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智慧教育的规划者通常是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一般是指国家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规划者来说,通常涉及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划的制定,往往是把握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不能做到全面、细致地开展一个项目,因此政策导向的准确性、现实与理论的差距、可行性、投入与可预见性回报等都是对规划者政策制定及其效果的评价。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和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理解是影响智慧教育规划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也是对智慧教育规划者的评价内容。其中,对教育发展现状把握的评价标准是项目的可行性,而可行性的内涵比较广泛,包括技术的可行性、设备的可靠性、资金投入的可行性、接受能力的可行性等;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理解的评价标准是定位的准确性,包括发展方向定位、目标群体定位、预期效果定位等。

(2)对智慧教育实施者的评价

由于智慧教育项目实施的主体包括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对实施者进行的评价包括接包方资质、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日常管理三个部分。由于智慧教育实施的主体包括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和教育技术提供者两类,因此对不同的实施者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既是资金投入者,也是项目的管理者、监督者和持续跟踪维护和改进者,通常是市区县的教育局,少数是资源条件比较丰富的学校。正是因为项目发起者这些特殊的角色,所以在智慧教育项目的推进和改进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只是关注于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显著性建设水平的评价,而忽视了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的重要角色地位。

由于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和教育技术的提供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对项目发起者和技术提供者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项目建设和推进中的财务情况和其他日常管理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对智慧教育项目实施者的评价包括接包方的资质评价、项目财务管理评价和项目日常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其中,接包方资质评价包括遴选机制健全性评价、遴选过程公平性评价;项目财务管理评价包括资金筹措能力评价、资金使用透明性评价两个方面;项目日常管理包括管理制度严谨性评价、管理实效实现性评价两个方面。

(3)对智慧教育使用者的评价

智慧教育使用者是智慧教育建设与推进的直接受益者,对智慧教育的建设水平有着直观感受。通过对智慧教育使用者的评价,不仅能发现现有智慧教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对技术提供者进行客观的评价,也能了解他们对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并期望他们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建议。

整体而言,对智慧教育评价者的使用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外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是指智慧教育的技术先进性、内容的丰富程度等,这此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感受和使用的频繁程度,建设内容覆盖程度和建设内容先进程度是最主要的两个评价标准;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使用者思维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积极有效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行为方式的影响和行为结果的影响三个方面。

四、智慧教育评价的实践建议

评价是为了智慧教育的更好发展,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智慧教育的关键。为提高智慧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智慧教育评价。智慧教育评价是智慧教育推进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智慧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进行全面的智慧教育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所以,应在充分理解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局部试点、重点推进的方法,为进行全面的智慧教育评价做好铺垫。

(2)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评r标准的统一性与规范性是开展智慧教育评价的基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不仅有利于智慧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也有助于约束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不良现象的产生。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标准制度并出台相关法规细则,进而对智慧教育建设实践进行指导。

(3)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结果能否反馈以及反馈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智慧教育评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评价结果作为了解智慧教育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的直接依据,只有反馈至相关主体那里,才能及时做出修正、查漏补缺,进而保证智慧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前,我国智慧教育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的个体层面来看,智慧教育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长期以来,智慧教育建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面子轻里子"、"重口号轻实际"等不良现象。为了使智慧教育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进行智慧教育的评价十分必要。智慧教育的评价不是目的,通过积极合理的评价使得智慧教育真正"智慧化"才是评价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闫冉冉. 中学信息化教育装备效益评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晓声,卢燕,袁新瑞.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14(6):51-57.

[3]焦宝聪,柳少军,陈兰平. 对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智能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2-16.

[4]郑燕林,柳海民. 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25-31.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4篇

一、聚焦内涵发展,构建“智慧传递”目标体系

教育智慧,即学校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它包括教育者的智慧、受教育者的智慧和教育内容的智慧。“智慧传递”的目标体系必须聚焦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善于发现、选择教育智慧,通过“传递”搭建平台,凝聚、传送、辐射教育智慧,构建区域教育的智慧生态。

“智慧”源于实践,“传递”旨在智慧增值。如今,闵行区正处于教育转型期,在教育“体量”大、内涵发展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下,要解决教育发展变革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需要有教育智慧来应对发展形势的要求,来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闵行区各级各类学校近年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学校管理智慧和成功的办学经验,需要将这些教育经验提炼、凝聚成教育智慧,并且通过有效的传递、辐射,使智慧“增值”,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这两大思考,闵行区教育系统进行了广泛研讨后,达成了共识,明确提出以“智慧传递”为载体,深入探索和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

闵行区的教育目标定位于创新区域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发展机制、课程建设机制、教学行动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该区通过“智慧传递”项目的实施,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构建学校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共同体,形成管理有序、实施有力、务实创新的教育内涵发展项目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围绕“为了闵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全力打造“幸福校园”,在解决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方面有明显突破,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产生持续的效应,使区域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智慧传递”推进策略

闵行区地处上海西南城郊结合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大量集聚、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对闵行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面对地区居民教育需求多元化、学校发展差异化的现实,区域教育改革必须选择“智慧传递”为载体,整体规划“智慧传递”的目标系统、内容序列、推进策略、操作流程、效能评估和组织管理,形成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管理有序的区域“智慧传递”平台,以加大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激发教育发展的生长力和生命力,打造智慧的教育生态,促进闵行教育内涵发展。

闵行区明确“智慧传递”的价值追求,整体设计发展路径,加强区校联动,明确实施“目标导向、项目推动、区校联动、前移后续、场线结合、评价激励”六大推进策略。

目标导向——确立区校两级“智慧传递”研讨展示活动目标,实行目标导引下的任务分解与组织实施,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的成功案例、宝贵经验,通过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教学论文等形式或成果揭示教育教学规律。

项目推动——以项目化推进为主要路径,按照“智慧传递”项目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选择八个子项目进行具体设计和实践,形成区域“智慧传递”框架,创新教育内涵发展机制。

区校联动——区级层面,即根据重大项目、特色工作,优选项目学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区域“智慧传递”的展示和研讨,以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学校层面,即参考区级“智慧传递”内容,结合本校实际,优选典型案例,进行校本或校际的展示研讨,以解决学校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辐射宝贵的经验。

前移后续——在区校两级“智慧传递”展示活动中追求全程效应,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环节设计、效益评估等方面追求参与的最大值,在精心组织好当天的展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参与该“智慧传递”活动前后的日常化学习、研讨、实践与反思活动。

场线结合——区校两级的研讨展示活动,既进行适量的现场研讨展示,又充分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场互动和网络互动两个平台,拓宽传递通道、丰富传递载体、扩大辐射范围,让更多的学校、教师交流经验,实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与分享。

评价激励——建立政府督导、第三方评估、学校共同参与的创新区域内涵发展机制的评估体系,设立学校内涵发展综合奖和单项创优创效奖,对区校两级的“智慧传递”研讨展示项目和活动,实施过程性质量评价激励。

三、创新传播模式,实现教育智慧增值共享

“智慧传递”力求突破传统的显性传播模式,探索基于主体体验的互动主导式传播,创新传播过程中主体间关系的变化,借助新技术应用,打通现场互动与网络互动的时空拓展,构建教育智慧“凝聚、传送、辐射、共享”的传播模式,实现区域教育智慧的增值共享。

凝聚——选择一些办学有成效、有影响力、有值得推广的经验的学校,通过学校内部研讨、交流与反思,对教育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同时,还聘请区内外专家对所选学校的经验进行实践指导与理论提升,形成学校发展的亮点和教育智慧。

传送——对参加传递的项目通过目标聚焦,形成传递的亮点,再将经验形成过程再现成为可视性的成长环节,最后通过现场展示和网络平台展示等形式展现学校亮点和智慧。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5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智慧教育的概述和特征

1.智慧教育的概念

智慧教育是我国信息化教育逐渐成熟后的必然走向,智慧教育思想最终是由哲学家提出的,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发展智慧的过程。我国著名学者靖国平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为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指的是通过在智慧环境下的智慧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型学习达到期望培养值的教学方式。

2.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实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与现阶段的信息化教育方式相比较,智慧教育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特征。首先,智慧化教育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智慧化教育包含技术与教学、技术与科研以及技术与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其中,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育下的各种移动终端都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载体,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将学习重心从科学技术转移到学习本身,这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

其次,智慧教育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出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公民,为了达到智慧地球的目标,智慧教育是需要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实现的。近年来,在世界各个大学的努力下,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运动和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ees)运动席卷全球,将优质的交易资源通过网络共享传播到全世界[1]。智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共享,使得全世界的学生和社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适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现教育管理的绿色高效这是智慧教育的指导理念也是其最重要的教育特征之一,也是实现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化的全球发展为实现智慧教育以及绿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经费以及学校分布等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教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动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智慧教育在实际应用方面提的比较多,国内外的许多IT行业率先采取了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例如方正、华为以及IBM等。我国从2011年起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尹恩德、祝智庭等学者从不同的教育对智慧教育做出了阐述。祝智庭教授构建了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式,描述了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教育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智慧教育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2]。

目前,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们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对推动智慧教育的云平台建设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除了建设智慧教育的云平台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理念之外,更需要的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健全的智慧教育体系,为智慧教育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三、智慧教育的发展策略

1.智慧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也不喑鱿衷诮逃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教学阶段、电气化教学阶段、信息化教学阶段以及智慧教学阶段[3]。实施智慧教学,就是在智慧教学环境下,通过对现阶段的各种教学设备以及先进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展开教学活动。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在智慧环境下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构建智慧型教学课堂。例如,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备课,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同步教学互动,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等。

2.智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智慧学习是智慧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智慧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智慧环境下进行完全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智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智慧教育的云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习者在智慧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清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3.智慧化评价,为智慧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传统的教育评价较为单一,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率的衡量标准,评价标准显得片面、不真实。在智慧化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教学评价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智慧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等进行教育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将教学档案数据进行云端存储,通过计算机建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四、结束语

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对我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用于探索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行智慧化教育需要对我国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学习制度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发展,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佳佳.教师情感智慧发展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6篇

教育是一种智慧活动,是培养健康人格、智慧人生的活动,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的应用,更应当是智慧的教育。智慧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其薄弱环节。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的实质是,通过进一步扩大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来为教育活动提供最好的智慧支撑,以促进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和智慧水平,让教育溯及其本质,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更有智慧。

关键词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

“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其革命性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1],也在重塑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新格局。现代化的含义里面多了一个全新的内容,那就是“信息化”。面对信息化的强劲动力作用,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关注和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之路,以及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和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也把教育信息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予以推进。《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2]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3]为此,教育部专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行具体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体系、数字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作用初步显现,但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4]可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从设施技术建设到内涵本质拓展的转折期。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其核心价值理念的问题,即关于其核心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推进教育信息化?为了学习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抑或帮助学生全面,形成智慧?正是通过这种追问,我们发现只有智慧教育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核心价值取向,是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所在。

1何为智慧教育

什么是智慧?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智慧是人们“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智慧是一个与知识既联系密切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知识通常是指人们公认并且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有关事物和现象,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信息,是一种静态的对世界的描述和总结。而智慧则是人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或学习知识后形成的一种动态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和形成新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受教育者了解知识,记住知识,提升修养,还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性,追求智慧,完美人生?这是知识教育与智慧教育的分界线。知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目的是授人以知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育的核心,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知识而展开,为知识而服务。教师的职责是生动活泼、完整无误地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他们学习知识,而学生的使命则是通过作业练习、背诵等方式,认真地学习知识,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智慧教育基于对于人的本质、教育本质等问题的追问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的目的是授人以智慧,智慧的养成和应用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在于教会人们学会质疑,教人走向生活。教师的职责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完善自我,弘扬个性,而学生的使命则是在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思考、质辩等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生存智慧。[6]

2教育信息化何以关涉智慧教育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教育有何关系?这可以从人的本质说起。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7]这种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本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当然,对于人而言,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意义所在。而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既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除了哲学在一直追求智慧外,还有一门学科也在始终不渝地追求着智慧,那就是教育”。[8]对于教育活动而言,知识很重要,智慧更重要。知识只是形成智慧的基础,智慧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所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促进人的智慧发展,培育智慧品质,提升智慧力量,形成智慧人生,即将自然、社会和他人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受教育个体的智慧。[9]知识向智慧的转化,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人类最大的改变和影响之一,便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已经,而且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正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信息化既然是教育的一种全新发展,那么它必然与其他教育方式一样,首先必然要服务于教育的目的,追求智慧,其次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它也应该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慧人生。对此,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4]正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从教育部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追求中有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等诸多方面,但是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还是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即智慧教育。

3教育信息化何以实现智慧教育

当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4]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呢?首先,教育信息化必须体现智慧教育的全新理念。这要求我们必须追本溯源,实现对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本质的充分观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战略,而不是作为信息化战略来对待。教育信息化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教育性和技术性。两者是有机融合的,不能割裂开来。在十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教育与信息化不能有效融合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认识得不够清晰,被酷炫的信息技术迷花了眼,只见技术不见教育,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忘记了智慧的培养。其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教育,而不是信息化。教育是本源,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化不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信息化而教育,恰好相反,应该是为了教育而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培养智慧而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开发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育过程,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启迪学生的智慧,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于教育。可见,教育信息化突出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合。因此,只有更新观念,把教育信息化当作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地融合智慧教育,回复其本来面目。

其次,教育信息化必须着眼于智慧教育的图式建构。在教育教学中,智慧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为了达到“智慧目的”,必须使用“智慧手段”。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这一“现代智慧手段”来构建一个“智慧”的教育环境,使教与学产生“智慧的结晶”。在数字化信息时代,那种我们欲通过教育而达致的智慧被称之为“数字智慧”。它包括几层含义: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而获取的新认知力(超出使用传统技术手段所获取的认知力的那部分)中得到或产生智慧;二是理性反思信息技术而得以完善的数字化生活智慧。数字智慧只有通过人类思维与数字技术的不断交互才能达到。因此,教育信息化要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必然需要一个信息化“智慧教育”图式的建构。信息化“智慧教育”图式的建构的基本思路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撑,通过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库、高效的信息化教与学模式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打造出一种新型的、便利的、自主的、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教学环境,把教师和学生从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为复杂、更有价值、更需智慧,也更能培养智慧的学习、教学任务中去。[10]这也就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所确立的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4]

总之,教育是一种智慧活动,是培养健康人格、智慧人生的活动,绝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实际上是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发展,使教育活动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其薄弱环节。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尽可能地通过扩大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来为教育活动提供最好的智慧支撑,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和智慧水平,让教育回归其本质,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更有智慧。

参考文献

[1]曾虎,王大军.八国首脑发表《全球信息社会冲绳》[N].光明日报,2000-07-2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EB/OL].新华社.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新华社.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6]朱胜爱,陈瑜姝.智慧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走向———关于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研究的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0(6):1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3.

[8]余华东.论智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4.

[9]靖国平.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的演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5.

智慧教育的目的第7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关键支撑技术

1.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就国外智慧教育的一些研究来看,比较注重智慧教育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纯粹的学术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智慧教育是借助于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各项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目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内容、方法及实践上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教育的服务只能,构建以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及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国内学者尹恩德总结了智慧教育的技术架构,他认为智慧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教育行业智能化的表现,其特点是集成化、自由化和体验化。葛红认为要根据区域的差异进行智慧教育云构建,尤其是在构建的方法、技术及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实现教育管理、学校应用及社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最终促进教育资源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2.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与关键支撑技术

(1)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内容。智慧教育构建主要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管理、智慧教育评价体系、智慧科研及服盏龋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及社会公众对教育资源的分享和利用。教育智慧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如图所示。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城市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关、智慧物流及智慧能源等。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除了关键支撑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的建设保障机制和应用推进机制。

(2)智慧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支撑技术。智慧教育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将教育信息智能化,达到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提升教育体系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及实践的高度融合。物联网是借助于互联网形成的连接各类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各类所需信息的网络体系,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借助于物联网进行教育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储存。大数据是核心技术是IT技术,包含海量的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及传感数据,其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可视。云计算是第三次IT技术改革,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目标。无线通信技术是将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的高度协同和融合,将实现跨网络、跨行业、跨应用、异构多技术的融合和协同。

(3)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在进行,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像智慧教育建设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校、社区、家庭及公共区域教育环境的智慧性,实现教育环境的共融和联通。其次,智慧教育产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国家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得以落实。另外,像智慧教育业务的开展,尤其是学校是教育教学环节实施的重心,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管理及评价环节的智慧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最重要的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及智慧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是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并且逐步改善了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有效地改进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