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专业课培训(合集7篇)

时间:2023-11-22 11:02:38
音乐专业课培训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1篇

关键词:音乐;技能课程;培训模式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真抓实干,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农村短缺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集中培训项目、村小艺体教师市级培训项目等培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就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来看,音乐参培学员分别来自重庆的綦江、北部新区、长寿、丰都、武隆、云阳、万盛、北碚、江津、九龙坡、渝北、双桥、秀山、永川、南岸、潼南、梁平、璧山、江北、垫江、石柱、沙坪坝、开县、大渡口、彭水、巫溪、奉节、荣昌、城口、大足、合川等县(区);平均年龄30岁;教龄10年;职称为小学一级37人、二级3人、高级8人、3人未评;本科学历25人、大专25人、中专1人;专职音乐教师21人;过去参加过有组织的培训(研修)12人;有钢琴(电子琴)等常规教学设备的学校18所。

鉴于参培学员基础薄弱,背景差异大,加之培训的时间又短等多重因素,如果采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达到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

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目的,必须在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运用“理论+案例”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

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要,

我们安排了《做一个智慧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专题

讲座。

在充分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安排了一线教师重庆九龙坡区实验一小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案例教学与研究》、垫江桂溪小学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唱歌课》两场既有理论、又有案例的讲座,有目的、多层次地提高了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

重庆教育科学学院的教研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观摩教学录像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与学员互动交流。这些都创造了一种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使学员沉浸其中,深入研讨,进行思想碰撞,逐步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二、运用“一对一个人课”“小组课”“集体课”“课程交汇”提高学员“唱、弹、编”能力

1.一对一

这种授课方式主要解决学员声乐、钢琴学习中的个人技能问题。教师针对学员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在“一对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能够确保在教学中抓住学员歌唱(演奏)问题的关键与特征。这有效地贯彻了“音乐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这一原则,充分保护了学员们在音乐中的个性。

2.小组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电脑音乐作曲软件的使用等。

(1)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比如,声乐小组课在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钢琴(电子钢琴)小组课和电脑音乐小组课,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

(2)教学实施。集体练习,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等,举一反三,学员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把学员歌唱(演奏)当中原本较大的技术缺陷,不断地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样,问题变得更简单直观了,学员也更容易分辨,解决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3)反思及讨论。这一组的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的简短讨论。

3.集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加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电脑音乐、合唱与指挥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员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歌唱生理学、声乐基本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演奏心理学、如何正确读谱、合唱的声音训练、合唱音准训练、合唱声部平衡和配合技巧、合唱演唱咬字吐字技巧、各种拍子的指挥图示和介绍音乐大师风格等。向学员介绍名家音响资料,推荐优秀音乐书籍,以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

4.课程交汇式(声乐+钢琴)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会唱不会弹、会弹不会唱的问题。能唱、会教,而且还能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根植于新课标的要求、采用重庆市通用的音乐教学用书中的作品,包括各种伴奏音型的选择,简单的和弦连接,使用民族音乐特征节奏的编配。加强钢琴弹奏与伴奏的联系,基础和声与键盘和声的联系,声乐演唱与范唱的关系,活学活用。通过互相伴唱、伴奏,自弹自唱,使学员能活学活用钢琴弹奏与键盘和声知识,提高演唱与即兴伴奏能力。

三、运用“院+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与优质中小学合作的新模式,把培训班从大学校园下移至中小学。

1.聘请专家负责课程方案设计等,与承担教学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

2.专家、学员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解决教学中很多实际问题和困惑,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高。

3.参培教师自我反思、修改教育教学案例、撰写听课评课

感想。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2篇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鄂州市音乐教学现状调查,总结鄂州市音乐教学现状及师资需求。 二、调查对象:鄂州市336所中小学、2所音乐培训学校、6所音乐培训琴行三、调查内容:音乐教材,教学设备,师资等。四、调查方式:采用调查调研和访问。五、正文: (一)、鄂州市中小学目前教学状况。 1、音乐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 1)学校鄂州市城区中小学音乐课上课时间基本正常;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课形同虚设:按课程计划要求音乐课应该是每周2节,可实际上音乐课时间通常在上其他课程,使学生们整月都没能上音乐课,因为老师们都觉得这门课可有可无;2)培训机构鄂州市有音乐培训学校2所:馨雅艺术培训学校、高新艺术培训学校,培训对象是音乐高考学生,其教师来源于鄂州职业大学艺术系和各高中专业音乐教师;带培训的琴行6个:银可可、浪屿、博士、惠珍等,培训对象是中小学生、教师主要来源于鄂大艺术系学生。这些机构中的音乐课可以得到保障,但它们涉及面不广,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学到相关音乐知识,要提高中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还必须通过学校教育。 2、音乐课教材和参考资料情况 经调查,鄂州市农村中小学所用的音乐教材,是采用轮换方式使用。教材由音乐老师保管,上课发放,下课回收。这种教材使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多问题:①、学生认为这门课无关紧要,学不学也无所谓。②、这是技能课,由于课本回收,学生课后无法练习,也就无法很好掌握课程的要求。 3、师资力量 鄂州市有中小学336所,其中高中10所、初中49所、九年一贯制2所、小学27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学生16万人、教师10933人,其中音乐教师193人——小学106人(音乐专科以上0人)、初中66人(音乐专科以上0人)、高中21人(音乐专科以上10人)。4、音乐教学设备状况据调查统计,城区中小学都有一间音乐教室,多半都有电钢一台,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音乐教室。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 1、对学生进行“教材适用度”的调查:60%学生认为,现在所用教材的知识太深听不懂;30%的学生勉强能接受;有10%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适量,难度适中。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们从小接触音乐少,音乐课的教学又不是很正规,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对所用教材并不感兴趣,到高中后,虽然有少数专业教师,但因为老师太少,学生学习又过于紧张,除准备参加艺考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对音乐课的内容根本就不关心。 2、对教师进行“是否开设音乐课”的调查:70%的老师认为音乐课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益,应该开设;20%的老师认为音乐课不用考试,开不开设无所谓;10%的老师认为,开设音乐课耽误学生的正课学习,没必要开设。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老师都觉得要上音乐课,而实际上音乐课的时间都被其他课程占用,可见在老师们的思想中根本就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 (三)鄂州市学校音乐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专业教师太少。解决办法: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将现有的兼职教师送入音乐高校短期培训,便可提高音乐教师的水平。 2、学生用书不适用。解决办法:教材是学生能否对音乐感兴趣的基础,教材难度要适中,农村小学最好用教师自编,并让学生留用,从而更好配合学生进行音乐教学。 3、硬件设施不够。解决办法:配备一间音乐教室、一台钢琴,以维持正常音乐教学。 4、没有保证规定的教学时间。解决办法:保证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各种音乐课外兴趣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 (四)调查结果分析结果显示: 1、鄂州市音乐培训机构中,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专业过关率很高,但培训机构学生涉及面不广; 2、鄂州市中小学学校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教材量少而且内容、难度都不适合学生要求,音乐教师比例失调,且专业水平很低; 3、鄂州市中小学没有按照音乐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教学。结果分析:我国音乐教育蓬勃发展,音乐学院大量扩招,综合类院校中音乐专业也不断增多,因此能接受高等音乐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已经为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储备了大量的师资力量。目前只要鄂州市教育管理者们改变观念,重视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按师生比例引进音乐专业教育人才,再增加部分音乐课必备的教学硬件设施和适量的教材,就可以改变鄂州市目前的音乐教育的非正常现状。 总结: 1、鄂州市音乐教育的现状:音乐培训机构硬件设施齐全,教学时间有保障,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获奖率和高考专业过关率很高,但培训机构学生涉及面不广;农村中小学教学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弱小。农村学校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专职的专业音乐教师和专门的教学用琴;城区虽部分有专职音乐教师,但音乐专科以上的只有10名。 2、师资需求:鄂州市有中小学336所、学生16万人、教师10933人。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全民素质,根据学校和师生比例,鄂州市中小学共需要专科以上音乐教师300余名。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3篇

[关键词]教学练赛 一体化教学模式 音乐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牛志华(1976- ),女,河南安阳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艺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与研究。(河南 鹤壁 45803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15-02

在高职院校新一轮改革浪潮中,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探索音乐教育的改革路径,使其稳中求发展求突破,在就业大舞台上尽现活力,这是音乐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套“教中学”“学中练”“练中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音乐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练能力,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践证明,这套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练赛”合一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教室与排练场地和演出场所融于一体、教师与师傅融于一体、学生与徒弟融于一体、作业与排练和演出作品融于一体、知识与技能考核融于一体。使教师从讲授知识为主,变示范训练为主;学生从听讲为主变实际训练为主,从作业为主变技能比赛为主。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学生实际音乐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二、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和岗位要求对接不紧密。高职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为地方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要符合高职音乐职业课程的基本要求,要体现高职音乐专业职业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真正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准岗位设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是高职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目前,多数高职音乐专业教学虽然采用了模块化教学,依靠学校、企业、文化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组成有关组织机构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的编排和课程的设置,但仍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音乐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再加上实训基本条件、实训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实训的需要。

2.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脱节。目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大都沿用本科师范院校的模式,本科师范院校又长期沿用的是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艺术院校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学科专业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得过于细化。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科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难以真正做到素质综合,相互兼容。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这显然忽视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这一区别于艺术院校的主要特点,本科师范院校尚且不适应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可想而知专科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了,自然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脱节,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不到位。高职音乐专业教学要求有一支“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既要有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基础课教师,又要有来自小学、文化、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的专业人才和高级音乐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课教师。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不到位,学校自身双师素质教师不足,又缺乏来自各行业的音乐专业人才和高级音乐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使“教学练赛”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口号。

4.实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高职音乐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是高职学校建设的重点。近年来,部分院校强调规模扩张,专业越办越多,招生越来越多,在校生人数逐年膨胀,但实验实训建设没有同步跟进,无法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求。有些学校采用实验实训基地如琴房、舞蹈训练室、排练厅全天开放,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教师把实训课在教室上成演示课,学生缺乏真正实际训练和表演的机会,基本的训练都得不到满足,更不要说实现“教学练赛”合一了。

5.教学方法和方式单一。高职音乐职业教育侧重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需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来实现。部分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方法和方式单一,教师满足于在教室用讲授法、演示法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能准确展示实际的技能训练过程,更不能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赛,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学生技能的需要,学生学习兴趣低没有积极性,教师感觉学生素质差授课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近些年来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各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所以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练习和技能比赛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6.考试考核方式不能有机结合。考试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考试考核应注重实践的考试考核,积极采用“知识+技能”考试方式。当前,许多高职音乐专业学校考试考核的重要形式还是单一的考试,对实践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让学生拿训练技能交作业,拿技能作品交考卷,不能正确发挥考试考核的导向作用。学生会考试,但不会操作;有高分,但没有真正掌握技能。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深化岗位技能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各个行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的技能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吸纳各个跟音乐专业有联系的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与评价,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科学构建“教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带动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合一。对准岗位设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文化事业单位、小学、文艺团体和各企业宣传部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工作,确定适应各用人单位就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2.以课程改革带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合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高职音乐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求课内讲授与课内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赛。

3.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带动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与师傅一体化培训。每年寒暑假派音乐专业教师参加省级、部级或国外进修培训,到国内各高校、文化单位和文艺团体实地学习。每月有针对性地选派带队教师,组织学生到相关校外实训基地蹲点实习,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提高技能。提高高职音乐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既能够当教师,又能够当师傅。通过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

4.以推进和完善“双证书”考核制度带动知识与技能考核合一。把高职音乐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计划,推行“双证书” 制度,如考取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演员证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实践、实训教学的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跟着教师学理论,跟着师傅学技能,既是学生又是徒弟。

5.以技能比赛带动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音乐专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强力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对传统教室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上理论课时是教室,上实践课时是训练场地,让教师既能够进行理论传授又能够进行实践教学,教室和学生排练比赛一体化建设。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改变过去教室只能教授理论,实训室只能训练的格局。高职音乐专业90%的课都在实训室完成,教室和琴房、排练厅相邻,进行全面系统的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的音乐课程完整体系,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学生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基础,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讲台。当然,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也不可忽略舞台,应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艺术实践课(可把各艺术团队的排练演出活动定位必修的艺术实践课)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素质,定期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学生要举办汇报演出,提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并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技能大赛来展示学生们的风采和专业技能成果。通过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技能比赛与教室实训室合一。

6.以改革考试制度带动作业与作品成果合一。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实行作业与作品成果合一,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对学生作品成果的评价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把学生在实际技能训练中的成果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测,突出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在强调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今天,作为高等院校的新生力量音乐专业,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高等音乐技术人才,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而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音乐艺术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也应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4篇

关键词 国培 小学音乐 课程 教学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此项目是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提出并实施,意在通过短期集中模式培训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以此培养区域专业学科带头人,有效发挥“种子”作用,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针对小学音乐学科的培训共包含“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三个项目,其整体培训目标都是为帮助不同地区地域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而制定。然而,不同项目的参训群体具有城乡差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和教学需求等方面,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上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本文主要以“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参训教师自身情况和需求出发,探讨培训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措施方法。

一、全面解析“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内容

培训课程是整个培训项目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是建立承办培训单位良好口碑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其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特别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以此进一步规范“国培计划”的项目管理,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课程标准》以学科发展为前提,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三方面对培训单位提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和要求。此外,《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内容,进一步确定课程设置的指导方向、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课程目标定位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群体基本来自国内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地市级以上单位,通过教育部层面从当地学校选取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突出业绩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针对这部分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需要注重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前沿性和科学性,以此区别于其他两个培训项目。同时,该培训项目还将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让来自不同省市的优秀骨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若要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氛围,培训目标一定要定位准确、具体和客观,这既是在充分考虑培训需求基础上所要达到的前期成果,又是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的有力依据。

首先,树立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师道德观。《标准》里明确提出“提高音乐学科教学中践行师德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了“模范教师师德报告”、“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等专题。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学员对教师职业的深入理解,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落实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培训过程中可开设“国学与教育”等相关专题讲座,对于整个培训将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完善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与教学科研知识四方面。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需要加强音乐常识的理解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可开设“中西音史知识”、“当代音乐感知”等相关专题讲座;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可针对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专业技能进行专题培训,如合唱、课堂器乐等;在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应该灌输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学员了解学科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这将对教学带来莫大启示;在教学科研知识方面,强调“教研相长”、“科研兴教”的理念,引导学员将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

第三,培养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习惯。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就建立在“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中重组知识结构,才能得出对教学有帮助的心得经验和方式方法。设立此目标可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开始,以论坛交流的形式针对某个典型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学亮点及失误进行讲解,让学员形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习惯,以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最后,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找准专业发展方向。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注重个性发展”五个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从职业意识观念、自身业务水平、教育教学反思三方面寻求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通过此目标的设立,帮助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使小学音乐学科建设逐渐走向强势领域。

“国培计划”并非单纯在于培训教师,而是参训者经历培训之后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课程目标定位需要紧扣《标准》,这对培训成效和教师培训后的辐射作用具有很大影响。

2.课程模块与维度分析

课程设置必须在课程模块与维度的框架下安排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占整个培训的60%以上,此外,还可参照《标准》自主设置教学专题。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展开,在明确课程目标之后,需要对课程模块与维度做出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使培训课程具备涵盖面广、结构性优、针对性强的特点。

(1)优化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及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并表达出来,其宗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标准》中“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与“学生发展知识”教学模块正是为优化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育思想所设定,参训教师均具有一线工作经验,根据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已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育理念。三类模块意在对参训教师现有教育思想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得小学音乐专业与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2)强化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基本教学技能、整体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情趣三方面。具体说来,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即声乐、钢琴、合唱排练、指挥等,舞台表演能力――即歌唱表演、乐器演奏表演等,教学创造能力――即歌曲创作、器乐编配等,现代化设备应用能力――即电脑音乐制作、网络搜索等;整体音乐素养需要通过紧跟前沿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语言、均衡专业发展等方面得以提升,这与基本教学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有一定关系;音乐审美情趣分别指音乐审美情操和音乐审美趣味,教师的音乐审美经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取向。

(3)提升研修水平

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均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针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综合改革等具体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成效。《标准》中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三大课程模块便是基于这方面考虑而设定,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之后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引导。

通过以上解析,能够清晰认识到课程模块是为课程目标设定,二者是整个培训计划的关键要素,其设定既要考虑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又要关注教师自身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小学音乐教师需求的课程构思

“国培计划”作为引领性、示范性的部级大规模培训项目,特别重视培训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为了构架高效率、高质量、高规格的培训课程,使参训教师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需求调查。从各地市选的学员大部分是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演唱、演奏、创作等专业技能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自2011年版《音乐课标准》实施以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到教学方法陈旧、综合教学能力较弱等因素导致的教学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科研水平以及掌握实际培训能力。总之,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需要注重培训主题鲜明、课程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践。

1.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国培计划”小学音乐学科的各项培训项目都有时间限制,属于集中培训、短期培训,因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活动并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是设置课程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培训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培训主题,突出培训重点,做到高效培训。全面考察小学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针对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加以突破,按照学员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时间通常在十天左右,培训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明确重点解决问题,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扩展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弱的情况,这将制约教师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可拟定以“提升钢琴即兴演奏能力”为主题的培训,以此帮助学员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此外,也可同时关照多个重点解决问题,如“‘创、演、研’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主要强调创作、表演与研究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总而言之,培训主题与重点教学内容需要建立在学员的需求之上,做到“有的放矢”。

2.结构合理、按需施教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结构是指培训课程模块的构成及其内部配比关系;中观课程结构是指课程模块之下的课程专题及其内部配比关系;微观课程结构则是指每门课程专题内部的配比关系。培训课程需要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合理设计,微观层面属于开设课程专家对自己课程把握程度的范畴,因此要重点考虑宏观课程结构与中观课程结构。宏观层面,三大课程维度分别所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根据培训单位的侧重点不同,每个维度的比例应该有所不同,如单一主题培训可在某一个维度上增加课程比重,综合能力培训则需要合理均分每个维度的课程数量;中观层面,三大维度下共包含13个课程模块,培训单位根据学员需求可能选择单一主题培训或综合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要加强课程专题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培训前做好培训内容的分配与协调工作,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相互脱节、重复以及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情况。

3.理论引领、强化实践

教育理论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从中抽象概括出构成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要素及其规律,以指导和规范学科教育和发展的系统性的陈述。“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理论引领的方式让学员开拓专业视野,为学员指明专业发展方向,将科学、前沿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一项学员与专家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以上是设置培训课程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做到理念与专业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员需求出发,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培训的成果,因此,探索出科学、合理、规范的“国培计划”课程模块c内容,能够有效解决学员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小学音乐学科发展的培训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员在“自主、探究、创新”的培训过程中,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保障小学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姣姣.教师培训课程研究的新视角――以11份“国培计划”课程方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5篇

关键词:整合;高师音乐;教学法;改革;教学艺术

一、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定位

现代高师音乐这一专业,在高校中是一个师范专业,师范专业就应该突出其师范性,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是突出其师范性的象征。高师音乐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其任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都终将用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当中。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不管是什么样的乐器的学习,还是舞蹈、声乐、乐理、欣赏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都必须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法。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这最多只是你个人的知识本领,不能“教出去”,不能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所以,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专业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教学法的学习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技能水平,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的教育教学能力技巧。

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中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安排在后面一学期。其中,体现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音乐教材教法课,大约38课时;体现音乐教学实践的教育实习课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大约6周上课时间,但是多数都成了毕业前的应急教育。此外,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存在不足。如音乐教学法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教学大纲;音乐教学法原则;中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征与音乐教学特点;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法;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课外音乐活动;音乐教学设备与电化教学;音乐教育实习;国外著名乐音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音乐教学法教材中没有安排舞蹈教学法这一内容。同时,由于音乐教师是一个多重性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音乐教师除了要求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标准的普通话、精湛的歌唱表演技术、强大的组织能力。但是,这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法课程中都没能体现出来。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具有完善的人格形象、语言形象、职业形象、专业形象、身体形象和社会形象。音乐教学法课程承载着如此之重的历史责任使命,可见其教材的重要性,也能发现其中的很多不足之处。

三、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改革

1.课程设置的改革

将原来的音乐教材教法改为由音乐教学论(50课时)、教材分析与试讲(40课时)、教育实习(6周)、音乐教学心理研究(34课时)构成的四门系列课程。这样,就避免了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单一性,涉及方方面面,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的专业素养。

2.训练模式的改革

其具体设置如下:第一学期是课堂音乐教学基本功演练阶段。主要进行课堂音乐教学的语言形象训练、仪表形象训练、板画板书设计训练、三笔字训练、普通话训练等。第二学期是音乐教学基本环节演练阶段。主要进行音乐课题教案的编写、熟悉和分析教材、组织教学、课堂内容教学和方法的设计等。第三学期是听课、见习阶段。到就近的中学和小学观摩课堂音乐教学;让每个学生轮流到中、小学实践音乐课堂教学,体验“准教师”的角色感,利用假期到家乡所在地的中小学了解音乐教学现状等。第四学期是各种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和掌握阶段。主要熟悉课堂音乐教学常用的方法,创新教学法,国外著名教育体系和教学法的学习。第五学期是课堂音乐教学综合技能训练阶段。主要进行歌唱、音乐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器乐、舞蹈等训练。第六学期是教育实习与教学总结研究阶段。到中学进行实际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外活动、排练节目、担任班主任等。

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高师音乐教学法一贯都是“讲授”式教学,即老师在讲台上教给我们上音乐课的方法和理论基础,缺乏思考,缺乏总结创新。教学方法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多独立思考,多假设实际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教室也可以明确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找出答案。

4.教育手段的改革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十分发达,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应该借助这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丰富现有的音乐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前,出于师资方面的考虑,很多专业的课程都无法大量开设,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十分受限制。但是现在借助网络技术,可以运用远程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感受到专家“远在天涯,近在咫尺”。还可以利用网络上大量的视频资源,对学生的各个专业技能技巧进行培养,或利用视频资源纠正学生专业知识中的缺憾。

四、高师音乐教学法与训练模式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对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或者说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教学法课程的训练中下工夫。

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实行全体专业教师任课训练模式。这一模式其实说出来了很简单,那就是各个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一定要通过相关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如钢琴课的训练,由专业的钢琴教师教给学生弹奏钢琴的技能技巧,同时让学生学会钢琴弹奏教学法以及培养即兴伴奏能力,以达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舞蹈的训练,则由专门的舞蹈老师负责专业舞蹈的训练,以及舞蹈教学法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中小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有很多的课外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音乐老师设计编排完成的。所以舞蹈编排的训练在高师教学法(下转第25页)(上接第24页)训练中尤其重要,就和日常教学活动中音乐老师的自弹自唱能力一样是必备的技能。其他的专业知识也应当由本专业的教师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试想,要是给学生上课的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可能就有不着边际之嫌。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问题 教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1-02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格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师范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乡村小学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于小学教育师范生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涉及音乐课教学、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排练等工作,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他们胜任这些工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成为高水平的小学音乐的师资。本文试以乡村小学教师为考察对象,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选择合理的音乐课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熟悉小学音乐教材、加强学生岗前培训、制定考核标准等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教育师范生往往只学过几节简单的音乐课后便上讲台兼任音乐教师,而实际上,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要具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传统的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音乐基础较差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在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师的音乐素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普通音乐师范院校都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才能入学学习,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却不同,该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的考核要求相对较低,有一些学校甚至不作要求。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小学教育专业很多学生甚至从来就没有上过音乐课,受过音乐教育或是学习过某种乐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大部分都偏向流行音乐方面,对音乐课上教授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很大的差异,“集体课”的授课形式使得授课的时间、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技能水平不尽如人意。

(二)课程学时较少

由于专业需求,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包括语文、数学、教学法、心理学等,还有许多通识课程,所以能安排音乐课程的课时非常少,有些是一个学年甚至是一个学期。由于课程学时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都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模式。大班的集体音乐课主要在30到40人,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扩大教学对象的人数,大大减小教师的教学任务压力。然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无法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进度不同,教师上课感到吃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比如大班的钢琴课教学,一堂课9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40多名学生一一进行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有时候都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新课的示范,学生课后只能“瞎练”,不仅教学进度慢,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原来的师范生音乐课程内容基本上是参照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的内容包括乐理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等。学习的内容很多,有些内容比较深奥,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往往是什么都学,但又学得不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教育专业音乐培养目标不是学艺精湛的音乐人才,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通过技术技能的训练,能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特性有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或是师范院校,有很高的音乐技能和很深的音乐专业情结,所以在教学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把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理念搬到小学教育师范生的音乐培养上来,把师范生当成音乐专业学生来培养,忽视了小学教育师范生对音乐针对性的学习和对未来该职业特色的音乐需求。

二、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师范生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很多乡村教师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对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尤为重要。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特点及乡村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对象和硬件环境的特点,可从以下方面采取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

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出台,使得教师创新教学有了更大的舞台,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展指引了方向。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通过学习小学音乐课的新课标,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时期小学音乐课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等,为今后从事音乐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合理的音乐课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很多时候都是用专业音乐师范院校的教材来参考,以至于有时候也会把培养专业音乐师范生的那一套模式运用到小学教育专业来。其实,大多数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认为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演唱歌曲难度有多高,器乐演奏能力有多强,会演奏多少种乐器,往往忽视了音乐的美育功能,忽视了音乐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标中,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上要区别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教材的选择上,更应该强调师范性、基础性、实用性、审美性、创造性与多样性,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学习,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也同样重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是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必须把“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画家不一定会教画,音乐家也不一定就是好的音乐教师,“会”是一回事,“会教”又是一回事。教师要学会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多上台、多试讲、多讨论和多总结,讨论如何设计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环节、如何将音乐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让学生做到与小学音乐教师岗位早接触、早了解、早熟悉。除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比如合唱训练、合唱指挥、歌唱比赛和晚会演出的组织等。

(四)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

受专业课程开设的限制,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时设置得比较少,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音乐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学生在课后的音乐技能训练就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本身的音乐技能水平较差,大班教学的人数众多,教师不能一一顾及,课后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学生制订了一系列课后训练计划和措施,并根据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训练,以“优生”带“差生”的方式来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此外,还要合理运用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对训练内容进行录像、录音,保证学生课后训练的质量。

(五)熟悉小学音乐教材

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要从事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小学音乐课,所以要求学生对近几年来小学音乐课使用的音乐教材要很熟悉。为此,在进行音乐技能训练时,可以参考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学要求,编写一些视唱训练的教材供学生练习,也可以进行儿童歌曲表演唱训练。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也对小学音乐教材更加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儿童歌曲量的积累,要多学、多听、多唱,丰富自己的曲库。还要对新出的儿童歌曲或是动画片的主题曲多留意、多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曲库得到及时的更新。

(六)加强学生岗前培训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培训,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得到巩固。根据实习学校情况的考察,为学生创造情景教学或是试讲,同时,还加入一些音乐教具的制作等,为学生站上教师岗位提前做好准备。

(七)制定考核标准

音乐教学技能的考核,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课程教学掌握情况最直接的评价。应根据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音乐技能考核标准。这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更加重视,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音乐课教学与训练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还要合理调整音乐课程的比例,使音乐课程的结构得到完善。当然,在培养模式上要具有灵活性,要根据学校与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与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丽娟.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师从教能力结构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周晓露,刘霄.小教专业(本科)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践途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孙作东.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状态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音乐专业课培训第7篇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科 音乐专业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冯继(1976- ),男,山东临朐人,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徐州 221116)汪广华(1973- ),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江苏 连云港 222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33-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往高校人才培养的精英化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人才培养不再仅仅依靠制度内的需要,而是越来越体现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敏感性。这必然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策略上进行改革。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才能跟上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动态发展。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大学的转型首先是大学的基层发生变化。”而高校应对人才需求的市场化趋势,正是人才培养策略的变化依据。

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连云港师专”)音乐专业在近十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队伍结构布局的失衡、学生的专业性不足、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音乐专业近年来出现招生热现象。大众化教育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原来精英教育的招生格局,2012年江苏省音乐专业的招生人数达到了1745人。招生数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迅速为将来的社会需求奠定了供应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录取的学生艺术素养差异度增大,为有效开展艺术教育增加了难度,使得教师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必须从学生差异性层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调整,以达到对各层次音乐类学生的有效指导。

2.音乐专业学生专业训练条件严重不足。专业技能的训练是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前提。然而由于学生数的快速增长,在琴房、钢琴、舞蹈房、表演厅、各类器乐等硬件设施上,生均占有率逐年下滑,甚至个别指导性很强的音乐类课程只能集体授课。此外,音乐专业训练设备还存在着“老、旧、差”的状况,设备的更新速度慢、损耗大,这种由于硬件条件不足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学生的专业指导频次下降,师生之间的艺术互动水平降低,导致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

3.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在音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长期以来课程体系沿用的是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专业训练课程体系。该体系注重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强调基本功的培养与考核,强调音乐理论的学习以及音乐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这种课程体系存在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之前、音乐人才培养还依赖“体制”分配的格局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大众化发展的逐步推进,这种课程体系越来越体现出人才培养的“泛化”与“僵化”,使得音乐专业学生在走向人才市场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难以应对各类音乐专业团体、专业组织对于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需求,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在连云港师专音乐专业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这种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如同一架老旧的列车,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期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从而造成音乐专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究其原因,课程体系改革的滞缓正是专业发展越发艰难之症结所在。

4.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类型单一。连云港师专音乐专业主要分为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两类,师资绝大多数毕业于本科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随着学生数不断增长,师生比不断下降,教师队伍类型单一,这种状况导致音乐专业下的师范类人才与非师范类的专业人才培养产生趋同的结果。并且由于师资队伍主要倾向于传统的音乐师资人才培养,造成当前音乐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需求的反应敏感度不足,无法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师类型,进而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动向,从而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5.学生就业呈现重心下移、多元化发展趋势。2012年8月,笔者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届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连云港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原先为初级中学培养音乐师资下移到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音乐师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专科音乐学生面临着来自本科音乐学生的巨大竞争压力,同时由于幼儿园的整体教师素质偏低。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在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并非像公办教师一样拥有编制,而以聘用的方式开展工作,其工作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此外,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进入艺术培训中心及琴行,部分学生进入文化站、传媒公司以及服务行业等。这种多元化的就业发展趋势是当前人才就业竞争的真实反映(见134页表)。

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1.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健全发展。艺术素质的提升不能仅仅靠艺术技艺的训练,艺术素质来源于学习者对艺术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奥尔特加・加塞特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讲,大学是为了把普通学生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因此,音乐人才艺术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各类艺术技艺的训练,更要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角度,使学生在广泛接触音乐各门类知识、各种艺术知识、各类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将艺术素质的提升放置于人文综合素质的整体进步之中,让学生在体验艺术技艺精妙的同时,充分感受艺术内涵之精深。这要求在音乐人才艺术素质的培养中,应当努力营造宽松、灵性、专注、自由的艺术教育氛围,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2.不断改善学生专业训练条件。专业训练条件的改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音乐专业设备如钢琴、小提琴、琵琶等专业设备的添置上,应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音乐厅、录音棚、琴房等场地建设上,应当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在具体建设施工中,应当由专业人才参与决策。在有限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满足音乐专业教学以及学生专业训练,必须精细安排专业设备与专业场地的使用。同时,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器材的维护也是保证学生专业训练的必要环节。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进音乐专业人才扩大就业面,更好地面向多元化的人才就业市场,在专业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充分利用专业音乐团体的实践实训场地,让音乐专业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各类社会音乐艺术团体、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这就必须要求在音乐学生专业训练中,办学主体要与社会用人单位充分沟通,搭建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平台,形成音乐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共建的格局。

3.加强实践类、应用类课程的研发。课程设置的变革是人才培养变革的基础。从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中不难发现,课程体系的僵化是导致人才培养的瓶颈。只有积极应对用人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才能不断找到人才培养的动力和依据。加强音乐专业实践类、应用类课程的研发成为培养音乐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具体课程改革过程中,连云港师专音乐专业一方面加强音乐专业课的教学,努力夯实学生音乐理论与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针对社会用人的标准,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突出了音乐理论、器乐、声乐与舞蹈技能以及电子音乐和实践排练等课程模块。这些实践类、应用类课程的推出,有效提升了学生音乐实践综合能力和音乐领悟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当及时转变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积极鼓励教师加强业务进修。其次,积极“引智”,通过外聘音乐行业专家、吸收社会音乐人才参与学生培养,形成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产生良好的互补效应。只有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态度,才能以开放的态度把校外的优质师资引进校园、服务教学,使学生增长社会阅历,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状况。

5.加强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活动。音乐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计划内既定课程的学习,还应当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需求角度,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例如从职业从业资格的角度出发,可以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努力向调音师、钢琴调律师等音乐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这需要在具体办学中,不断加强音乐人才需求的社会状况调研,了解音乐人才需求的市场走向,将这些新的信息融入音乐专业课教学当中。此外,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绝不能仅仅遵循既定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以积极灵活的态度对待社会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开展适时的社会办学调研活动。

6.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音乐人才的培养是社会艺术人才培养的一方面。从目前音乐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看,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中小学的比例是偏低的。究其原因,主要与这些年来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所受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音乐教育与当前的中考、高考的关系不强,不在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中,这导致了各级各类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校忽视了音乐师资的引进与培养,进而造成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需求比例的下降,但是这种出于升学目的所配备的师资结构与学生综合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本质上是冲突的。因此,要打破这种师资结构队伍配置的现状,就必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在具体学校的音乐师资配备上,必须严格按照师生比的要求落实到位;在具体音乐教育的开设科目上,必须严格按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开好、开足相关的音乐类课程。只有从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施行相关举措,才能确保艺术教育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排斥当下的教育功利性,才能让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在制度层面拿出具体的措施,让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寻找到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内生性角度出发,音乐师资人才的培养积极争取国家教育政策层面的支持是必需之举,更是必然之举。

连云港师专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音乐专业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更需要得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只有综合上述诸多因素,才能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为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使音乐专业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