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5-17 06:48:09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 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长期分散训练 全程教育实践法

笔者这几年一直教授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有种现象一直让笔者感到困惑:有一部分学生各科专业成绩都还不错,可为什么试讲一节小学音乐课总是一塌糊涂呢?有的学生站在讲台上不敢抬头,语无伦次,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表达不出来;有的学生教学中姿态倒是很自然,可是教学过程没有头绪;有的学生教材内容很熟练,可是歌唱教学不会弹伴奏;有的学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不知如何处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本身对自己“准教师”的身份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教学法的重要性;二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帮助他们做好当教师的准备;三是各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渗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教学法课程是培养学生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一门关键性学科。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进来”,还得要“讲出去”。

可是长期以来,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作主要任务,而忽视了教学法的重要性。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的是音乐教师,而不是表演人才,弹得再好,唱得再棒,却不知道怎样把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就不能胜任音乐教师这一职业,如果是这样,我们学校的师范性又体现在哪里?所以,作为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必须很好地加强从教能力的培养。

因此,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把教学法的传授、学习放到跟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核心地位,最终形成教师注重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致力于音乐教学能力掌握的局面。

二、改变旧的课程设置模式,实施全程教育实践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着这场改革,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顺利推进,而新课程的实施正落到了我们这一代师范生的肩上。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新音乐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目的是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个实施新课程的有益思路和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教学实践范例。

一直以来,大多数学校都把教学法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年,其中上学期学习教学法理论,大约40课时,中间有1到2周的见习;下学期自己找地方进行教育实习,大约10到12周。这样的课程设置把小学音乐教学法安排在最后一年进行“短期训练”,无论是教学法课程的理论学习还是教育实践都比较仓促,学生难以消化,对提高学生的实际音乐课堂水平来说,是不太理想的。如果能长期分散训练,把教育实习的战线拉长,把它贯穿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效果会更好。因为师范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进校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所以要尽早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就必须“实施全程教育实践法”,使学生能尽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从一进校门到毕业,心中始终怀着“教师”这一崇高信念,从而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创新和教师人格的完善。

全程教育实践法实施如下:

一年级进行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训练,主要包括教学仪态和教学语言。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增强向师性,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所以,作为“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表情姿态都要充分展示教师的审美修养。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设计,音乐课堂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要端庄秀美,设计要精巧,布局要合理。而这些要求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很难做到。二年级进入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和掌握以及听课和见习阶段。上学期用足够的时间系统学习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小学音乐教材,选择具体内容编写完整的教学设计。下学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小学观摩课堂音乐教学,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到小学实践音乐课堂教学若干次,体验“准教师”的角色感。三年级上学期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音乐教学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模拟试讲训练。可以贯穿小组试讲、全班试讲、学生各自评讲、教师听课评讲等环节。下学期是教育实习和教学总结研究阶段,让学生到小学进行实际课堂教学、音乐课外活动辅导、排练节目、担任班主任等,返校后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总结和研究。

三、把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包揽在专职任课教师一个人身上,可是教学过程中许多专业内容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性。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全体专业教师都能认识到所教学生“准教师”的角色,把专业技能训练和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授课,大家共同完成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辅导,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比如,钢琴教师在辅导学生熟练弹奏各种钢琴曲、解决弹奏技巧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为儿童歌曲弹即兴伴奏;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发声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儿童歌曲;舞蹈教师在纠正学生舞蹈动作的同时,多讲一些舞蹈的编排知识;等等。这样,我们的“准教师”就能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并通过“全程教育实践模式”逐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师范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如果能朝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发展下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性音乐教育,我们培养的一批批小学音乐教师才能担当起新世纪、新课改赋予他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2篇

一、学科水平与教育技能相结合

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科能力基础,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作者:李笛 单位: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第二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3篇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音乐教学模式单一

学前音乐教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教学模式,部分高师的学前音乐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方式,依然通过教师课堂灌输来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口传心授来传授声乐技能。[1]传统的学前音乐教育方法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常常是考什么内容,学生就练什么内容,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学生一直处于枯燥的练习和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开展。

2.音乐教育设备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

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乐教学不但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还需要音乐教学专业设备和设施做支撑。近年来,由于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设备设施与教学使用需求之间呈现较大的不匹配现象,现有的音乐教学设备与设施难以满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需要。学前音乐教学所需的乐器、琴房、学生教室以及多媒体设备等短缺,影响音乐学前教学的正常开展。

3.教育生源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扩招等原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文化素质偏低。音乐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一些考生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使得音乐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水平差异,专业技巧的学习也是仓促之间对付高考,基础较差,高师院校很难从高中毕业生中招到相对优秀的学生。[2]一些高师音乐院校被社会各界称作低分考生的收容所。文化素质偏低的生源使得音乐学前教育的后劲不足,给高师学前音乐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4.师资队伍建设不够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师队伍中高学历师资较少,本科及专科教师占有较大的比例。全国高师院校中,硕士以上学历的音乐教师占19.7%,而本科以下学历的音乐教师占了80%以上.[3]师资队伍的音乐素养横向看视野需开阔,纵向看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需进一步提高。现有的高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等影响自身进步及教学质量的工作作风。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师德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形势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学前音乐教育人才,加强高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师的师资建设,打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

5.社会需求与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有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高师学前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就对高师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了更远的目标。然而,目前有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培养内容与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滞后于社会对学前音乐教师素质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理论课与教师技能课、实践课结构不合理现象。不同院校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课程设置除少量的课程变动外,主干课也基本相同。经统计,国内许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中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相关的理论课约占总课时的67%左右,美术课时约占总课时7.5%,舞蹈课时约占总课时7.4%,钢琴课时约占总课时7.4%,声乐课时约占总课时2.8%,音乐理论约占总课时7.7%,音、体、美的实践课课时包含在各课约占总课时的百分比之中。显而易见,钢琴及声乐课时太少,对专业技能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学实践课太少,培养的学生音乐技能不可能高,难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人才要求。

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摆在主置上,强调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4]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以往音乐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以讲授代替体验的方式,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以枯燥练习代替探究的倾向,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注意音乐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征的传递,采用实践课和理论课相互交替的方法开展音乐教学。鉴于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音乐教学中,要灵活采用问题式、情景式、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其次,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化教学,在教师中模拟音乐实习场,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未来音乐教学中将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同学之间通过研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驾驭未来的音乐教学,胜任学前音乐教学工作。

2.加大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没有一定的教学设施设备作为支撑,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满足教学需要,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音乐教学硬件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现有条件,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器材、乐器、教室等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为高效开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资料室藏书建设。丰富音乐教学相关资料,收集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料,统筹规划,组建面向师生、多类型、多层次的音乐专业文献共享系统,提供音乐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师生视野,提高音乐信息化资料的利用率,为教学科研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5]

3.提高生源质量

强化新生入学面试环节,提高生源质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中学时期多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而在音乐知识、技能方面往往都比较欠缺,进校后很难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任务。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学前教育的教学任务,在招生环节要杜绝只看高考成绩,不通过音乐面试和音乐技能测试就录取的做法。要本着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入学招考工作,公正严明,严格考纪,严禁滥竽充数,严把生源质量关。坚持文化课考试和艺术面试相结合的招生方法,文化考试分数占50%艺术素质占50%,按一定分数比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进行筛选。提高入学生源的质量,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师资作保证。

4.加强音乐教学师资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师学前音乐专业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应组建科学的师资结构,促进教师队伍职能结构的均衡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但需要一线教师,也需要专家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科学搭配教师队伍,促进教学及科研工作有效开展。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业务能力。打造教人不厌、诲人不倦,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富有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荣,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加强业务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时掌握音乐前沿新动向,丰富学识,开阔眼界,改进音乐教育知识结构,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纳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做支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完善教师培养制度。采用在职学习与短期轮训等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技能培训,协调好教师学习与工作以及职称晋升等关系,为教师进修提供条件和保障。经常开展各类教学评比竞赛和展示活动,给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平台,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与技能与个人发展的同时,为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修养和教学水平提供保证。

5.努力满足社会需求

首先,明确学前音乐教学培养目标。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综合分析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明确教学行为,确定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在课程设置中,合并一些课程、减少一些理论课总课时量,理论总课时量由原来的67%左右减为30%左右。音乐理论课由总课时7.7%增加到8%左右,美术课时由总课时7.5%增加到8%左右,舞蹈课时由总课时7.4%增加到8%,钢琴课由总课时7.4%增加到15%,声乐课时由总课时2.8%增加15%,实践课由包含在各课中单列出来增加到总课时的16%左右。

其次,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加大技能课学习及实践力度,提高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避免实习流于形式。近年来,由于高师院校不断扩招,学前教育专业人数急剧攀升等现状使得人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良莠不齐,眼下实习基地也已难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一些高师院校开始采用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的方式开展工作,以缓解实习学校的压力。在分散实习中,要保证做好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工作,必须建立完整的实习评估体系,以学院组织突击实习检查、电话联系实习基地等方式,做好学生的跟踪与实习基地的反馈工作。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4篇

我校升格定位后,通过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运作过程,小教专科的音乐教学打破了以往中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个人素质,结合我校的实际,走出一条适合于我校客观条件的师专音乐教学之路。现将教改后所取得的成绩归纳总结如下:

一、普通班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了学生的任可,取得了成功。对于普通班的音乐课堂教学,我们采用了重广而不求深的教学理念。对于全班学生的集体琴法课,做到民加强琴法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求过深要扎实,知识面拓宽,注重培养学生对琴法课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钢琴、电子琴的演奏的一般常识,掌握弹琴的正确演奏方法,做到能为一般简单的小学儿童歌曲伴奏;非音乐专业班的声乐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音高、节奏及情感把握,在歌曲的接处面上多下功夫,拓宽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视唱练耳课,做到了不求高深,五线谱与简谱共同学习,结合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我们对部分学生测重简谱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必备的音乐素质,有助于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应具备的音乐基本能力。

二、通过加大课外钢琴、电子琴小组、声乐小组的辅导工作,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钢琴、电子琴好的学生在参加全国业余钢琴、电子琴考级中,分别获得6~8级的部级考级证书,声乐、器乐方面在参加市级音乐比赛中,也多次取得良好的成绩。掌握了一技之长。

三、通过实行音乐上小课,大大加强了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单独辅导而使其弹奏、演唱水平超出了集体授课时的水平。00级音乐专业班已有5名学生考入本科音乐院校。

四、音乐教师队伍,实行分专业授课后,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钢琴教师、声乐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专修自己的业务,乐理教师、视唱练耳教师、舞蹈教师也大大提高了各自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出每位音乐教师的专长,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法

音乐教师是艺术美的表现者,是教育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园地的实施者。音乐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功底以及审美施教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挥与提高。因此,培养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及综合、师范类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它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 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从总体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应当包括四大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由于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教育部和各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课)都有统一规定,所以,各音乐院(系)主要关注的是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其中的部分课程包括如: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合唱指挥、歌曲写作、基础和声、作品分析、音乐教学法、心理学等等。然而,各大高校之间也存在少许的不同,例如,各个学校间的教学形式及所学课程的课时长短与深度不同等等。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则是由于各个高校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学科课程。

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思想在根本方面缺乏创新。它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内容、形式以及具体实践等等,从而以此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运用新的思维方式

新的教育思想的实施需要一些大胆的创新。在二十一世纪大教育环境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为了能够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付诸实践,新思维必须集系统性、开放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新的思维手段来推动音乐教育在各大高校中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在实践方面的运用。

新思维的改革首先针对的是我国高等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充分关注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与其相互交叉的种种课程。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系统性、时间性与实践性的高效结合。

新思维的改革思路主要应体现在教材的编制方面。教材的内容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适当地补充基础知识,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补充和创新一些富有时代性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才可以掌握和懂得当前所学专业中先进的知识与信息。在当代,我们应对一些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进一些新形式的教学法,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在更好、更新的教学中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这是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学生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把教学能力与未来将要终身从事的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大学毕业之际成长为一个“现代型”的音乐教师。

(二)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总体设置应做到创新。以往,各大高校中的音乐教育的专业分布没有跟上当今的时展,原始的课程结构与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课程的结构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增减,教材的内容应该实现创新。在这些方面,多元化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得到广泛的推广。

过去,钢琴系、声乐系、音乐教育系的教学内容和科研形式都较为单一。此外,钢琴以及声乐是相对独立的两大专业,这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当前时期,钢琴以及声乐的教学和科研的组合结构需要进行改革。我们可以把钢琴和声乐两部分的教学和科研内容有机地集合到一起。这种集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种集合结构能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在不同课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与融会贯通。

二、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一)交叉学科和学科渗透

首先,我们要理清跨专业不同科目间的关联,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到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当进行跨专业的学科渗透时,教师应分享各地高校教学中已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果与成功的教学经验。例如,为了提高自身的即兴伴奏能力,学生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外,更应多付诸实践,同时认真学习其他的学科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的组合、简化与添加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过去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合并和简化。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些联系紧密的课程合并到一起,创建一门新的课程。在这方面,瑞士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就系统地把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创立了通过身体的律动即时学习和体验音乐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当进行课程组合时,我们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尽量简化并强调关键点,这是因为音乐教育专业中有相对较多的课程,如果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改革和简化,那么教师会很难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就很难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基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即兴弹唱”这门课程。这是一门结合了多种学科的课程,如钢琴、声乐、和声与即兴伴奏等。然而,“即兴弹唱”不是这些课程的重复。即兴弹唱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它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基本技能。

(三)教学实习改革的意义

教学实习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坚实基础。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科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较为深厚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教学理论与相对坚实的教学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实习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进行改革和探索,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因此,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从而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6篇

 

艺术教育是造就人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既是人文科学又是感性科学。艺术教育能使学生人格更加完善,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音乐专业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学生的个性突出、个体综合素质不一,偏重于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教师的授课形式多为个别课与小组课,所以,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音乐专业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

 

一、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的背景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过度偏重专业训练与实践,学习态度会过于感性,学习内在动机偏弱,也因此导致了艺术类音乐专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独立意识的形成,这种意识倾向会使学生过分关注自我,在学习动机上会因为过分追求自身需求,而导致学习动机带上了功利性色彩,学习动机持续性短暂。

 

本研究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之上,将学习动机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音乐学习任务,进行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初步研究。通过对高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并探讨个体变量的不同在学习动机中是否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依据测量的结果,剖析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分析的结果提出适用于培养音乐专业大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策略的建议与途径。

 

二、国内外动机研究现状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论题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默瑞(Murray,1938)就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概念,也就是成就需要。默瑞提出,人格的核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作为其中之一“成就需要”,具体过程表现在:首先是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努力追求,其次是要完成过程中的困难任务,最终表现是竞争并超过其他人。1953年,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揭示了人们对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在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中,发现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发人们的成就感,并增强人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而成就动机越强烈,其内在学习动机越强,外界环境的影响就相对较弱。人们通常把成就动机看成是对个体的需求——成就、权力、亲和的一种高层次上的需求。这一研究推出之后影响较大,20世纪70—80年代,阿特金森指出,制约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期望、动机水平和诱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2003)。

 

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又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有益补充,他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以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将被试学生分为避免失败者、过度努力者、失败接受者和下定决心成功者等四类,卡文顿对动机理论及其研究的这一思路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学习动机理论体系,历经20世纪后半叶的各界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学习动机深入的研究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为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当前国内外研究状况来看,研究者们已经对关于学习动机和行为,课程形式与内容和教学组织等给予了相当的注意。

 

我国研究学习动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落后于西方许多国家。近几年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分析,虽然量不多并且观点和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这些足以表明音乐学术界对音乐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关注,与此同时也说明有关研究有待于展开。不管怎样,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好的了解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并为今后的教育心理实证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三、调查工具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史琼,2010)是借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史琼编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在兴趣爱好、艺术情感、艺术成就的追求(成就动机),目标动机、外部动机及消极动机的调查来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计分。克伦巴赫α系数0.875,表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

 

研究中选取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各专业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综合艺术类专业大学,其生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四个专业类别。理论专业(包括作曲,音乐学)100人(24%)、器乐(包括民族器乐、管弦乐)与打击乐(人数太少,归入器乐类)专业158人(37.9%)、键盘专业39人(9.4%)、声乐专业(包括美声、民族声乐)120人(28.8%)。共发放425份问卷,收回42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98.1%。

 

四、问卷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总体状况

 

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19.0专业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收集与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学习动机各维度均值上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兴趣动机、艺术情感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目标动机、消极动机。

 

艺术类高校由于其专业要求和培养方向的特殊性,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中兴趣动机与艺术情感动机的强度比较明显。其中,兴趣动机平均值达到4.07,在李克特5分制的评分范围内属于动机强度较强的,而艺术情感动机平均值达到3.96,接近4分,也是偏强的动机维度。这两个高分维度直接就能影响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走向。其次是外部动机,平均值达到3.79,处于整体学习动机中第三的位置,排在成就动机与目标动机之前,说明外部学习动机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目的动机与消极动机在音乐专业学生总体学习动机中远远低于其他维度,表明其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从以上分析来看,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整体学习态度呈现的是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状态。

 

(二)兴趣动机在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中,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的活动,动机是学习的起因和动因,学生在有足够的学习动机之后,就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发自觉地努力学习,坚持不懈,促使学习富有成效。学习动机作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其具有启动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以及调整功能。在本研究中发现,学习兴趣比起成就动机、目标动机、外部动机来说对学习的正向影响具有更大作用。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它在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推动个体对事物去认知和探求的重要动机,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学生会感受到动听的音乐、美好的歌唱通过外界刺激使其情绪和感官受到吸引,仿佛身在其中,不自觉的想去参与其中进行更深的探求。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天赋”,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将这一项与“喜欢音乐”放到了问卷的最前面,因为喜欢音乐的人不一定有音乐天赋,但是有音乐天赋的人通常会喜欢音乐,而且在接受音乐、学习音乐、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比没有音乐天赋的人容易得多。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动机分值都是非常高的。

 

因此,兴趣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绝对的重要作用,不分性别、年级,无关城乡、家庭和专业。由此可知兴趣动机也会推动和影响其他学习动机的强度。

 

(三)外部环境对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显著影响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沈金荣,1997)容易被音乐所感动的学生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父母家庭的期望、学校环境、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社会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期望等等,都是重要的外部诱因和影响因素。所以,在兴趣动机及艺术情感动机之后,外部动机的平均值也是非常高的。在专业教师的授课模式上,艺术类高校有别于普通高校授课模式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是面对教师的个别授课模式,“因材施教”极大地体现在此。

 

每个音乐专业学生的天赋素质、专业进度、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对于艺术类高校的“高、精、尖”培养要求来讲,专业教师必须面对面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与辅导才可以达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专业上展现个性,挖掘其对艺术的再创造能力的目的。

 

所以,作为教师主体因素从外部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作为一所艺术类高校,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就要为教学和实践提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设施。再次,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和传媒的发展,人们艺术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加强了,各种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与高雅音乐会大量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家对专业音乐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校音乐学生的社会演出活动正在逐步增多。

 

(四)成就动机与目标动机偏弱

 

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与目标动机偏弱。音乐专业的学生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的学习,缺乏对其他学科的求知欲,导致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比例失调。这样会致使音乐专业大学生欠缺一个远景的规划,学习动机就会缺乏使之持续的动力。既然内部因素的驱动力不够,那就要在外部通过给予鼓励、奖励强化成就动机和目的动机,使其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了兴趣学习动机、艺术情感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可能性,有了外部学习动机就会促使学生对成就与目标产生更大的动力。

 

(五)男女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的性别差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以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其中,性别角色划分社会角色的依据是两性之间的差异,主要指在后天学习生活环境中,两性间形成的心理上的差异。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1.在男女生比例上的差异。

 

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试者中,男生134人,占总人数的32.1%;女生283人,占总人数的67.9%,数据很清楚地说明了音乐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差异。在音乐教育界,一直都有“阴盛阳衰”的现象,在社会学方面来讲,男女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社会分工也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在教育上和社会地位上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一视同仁”,但是男女在心理学与社会学上的客观差异是不容忽视的。而音乐是作为艺术的重要的体现形式,它需要学习者能用细腻敏感的感官去发现音乐的美,并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艺术之美。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更多的女性偏重于音乐专业的学习。

 

在艺术类高校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选择上,大多数高校音乐专业为了保证男女比例的平衡,都在招生简章中对招生量比较大的专业上对不同性别的招生人数做出严格要求。尽管如此,在整体音乐专业中还是女生人数远远超过男生。

 

2.学习动机中男生的总体学习动机高于女生。

 

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问卷调查中数据分析表明,男生的学习动机普遍高于女生。在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中,男生对回答问题的果断性和自信心明显高于女生,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男生回答“非常符合”“比较符合”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在“比较符合”“不确定”选项上较多。虽然总体看来男女生学习动机都处于中等偏上的强度,但是从回答问题自信心上女生是低于男生的。

 

在心理学中,自信心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主观体验,有引起和维持行动的作用,鼓励学生主体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取得成功。通常女生和男生相比,缺乏自信心,有较强的依赖性,做决定时往往会考虑行为后果,对失败的预计大于成功的预计。而男生相对于女性自信心较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男生在音乐专业学习动机上目的与成就动机比女生更加显著。

 

(六)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高志敏,1997),在对艺术类高校学习动机调查中发现,年级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比较突出的是大四学生的兴趣动机与目标动机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在外部动机上大四学生高于大二大三学生。而在各年级学习动机平均值中可以看出,大二的各项均值低于其他年级。而在成就动机均值比较中大一反而略微高于其他年级。

 

首先,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不同。对于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来说,高中生活可能是最紧张的。大一学生走入大学校门时带着对未来的踌躇满志和对新环境的新鲜感,在众多考生中的脱颖而出都给他们以强烈的自信,因此,大一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抱负相对于高年级的成就动机方面要高。

 

其次,到了大二时,发现原来大学管理比高中松多了,刚进大学的新鲜感也过了,对于生活和学习的动机水平急剧降低,大三时,适应了大学的各种学习生活的习惯和方式,跟专业老师的交流多了,老师对学生的外部动机影响力会逐步加强。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大三以后的阶段演出机会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荣誉和名声也会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目标动机、兴趣动机及外部动机随之增强。大四面临毕业找工作,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的增加,使他们越来越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为了增加自身走入社会的筹码,会自发自觉的有目的性的学习。

 

所以,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动态发展的,受社会环境、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及教育过程的影响。

 

(七)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分析

 

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总体分值较高,在情感动机、兴趣动机、外部动机上有显著差异。声乐专业学生在兴趣动机上明显高于理论专业和器乐专业的学生;在情感动机上,声乐专业、器乐专业、键盘专业学生明显高于理论专业;在成就动机上,声乐专业与键盘专业高于理论专业;在外部动机上,键盘专业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专业;目标动机和消极动机各专业没有显著差异。

 

在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中,声乐专业(也可以称为演唱专业)的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有较大的区别。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性格特质上都是非常有自信的,自我效能感极强,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体现在兴趣动机与艺术情感动机上,在这两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学生。也就是说,兴趣与情感是支配声乐专业学习动机的最大驱动力。

 

同样,作为表演类专业的器乐专业和键盘专业的学生与声乐学生不同的是,器乐与键盘专业的学生对于心理素质这方面要求比声乐专业学生低,因为他们的表演需要依靠对乐器的操控,在舞台上展现的是人与乐器。所以,对于器乐与键盘专业的学生来说,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

 

理论专业的学生,包括音乐创作和音乐研究两种专业类型,他们的专业基础应该是比较扎实的,既需要在某种乐器演奏上有一定的造诣,又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也就是知识、技能、创造思维的综合体。从调查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各维度水平均匀,波动不大。“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当它超越一定程度时,反而效果越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水平是最稳定的,不会像表演专业学生那样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学习成绩上也是比较稳定的。

 

五、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提高策略

 

(一)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提高学生成就感,使动机水平均衡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当它超越一定的程度,反而效果更差,因此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优秀成绩的取得。兴趣与情感动机强度过高,会使学生产生过度自信,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动机会发生偏离。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动机不均衡的状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布置作业或任务的时候,给过于自信的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激发该学生的挑战意识,加强其成就感,使学生能够自发、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强化女生性别意识,引导对成败的合理归因

 

要强化女生的性别意识,正视自己性别定位。学校和专业教师一方面要针对男女生性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就业培训,鼓励女生勇于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走向社会;另一方面要注重女生对成败的合理归因,尤其对失败的归因不要放在性别的差异上,积极找出合理的失败归因,正视挫折与困难,增强自信心。

 

(三)科学调整各项外部动机,通过外部因素来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学校要在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上为音乐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学生亲自参与学校的建设,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依恋。

 

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积极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教学音乐会,以身示范,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情绪,激发目标学习动机的形成,要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从外部因素来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四)引导二三年级学生确立适宜的成就目标,并及时反馈成绩信息

 

麦克利兰成就动机论中指出:个体应根据现实情况审时度势,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当大二大三学生的动机强度开始弱化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根据自身能力合理确定及适当调整自己的成就目标,并且对学生每阶段的学习给予相应的信息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和存在的差距,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确切检验自己所确定的成就目标是否适度,从而避免因年级增长,动机衰退带来的不利。

 

(五)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上,重新修订教学大纲,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在大纲中合理的加入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哲学、艺术美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知识以讲座、培训的形式开展,并将课程成绩与奖学金、毕业证挂钩,促进表演专业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第7篇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 专业理论课程 实践教学 改革

黄淮学院作为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音乐表演专业进行近三年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理论教学改革从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态度、兴趣等入手,经过集体讨论,制定实践教学原则,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过程。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经过改革实践,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发展的案例。

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调查显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喜欢技巧课,不喜欢理论课的现象,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相对消极,理论课学习困难表现突出,理论课的逃课率较高,考试不及格率也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讨厌理论课,由于学生不重视理论课、不尊重理论课教师,导致理论课教师教学兴趣不高,给教师安排理论课时教学主任也很为难。理论课不重要吗?回答是否定的。然而,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提高理论素质,是摆在大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运行多年,大多认为理论课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谁都不愿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黄淮学院从2010年开始,为了适应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要求各专业进行改革的探索,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师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思想得到了解放,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应用能力。教师头脑转型,行动转型,经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师生形成共识,共同参与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形成了理论课的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良好局面。

二、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师即是导演,学生即是演员,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践环节及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合作、表演、观赏、评论中获得感性知识,通过讨论总结形成理性知识,从而巩固系统化的音乐知识体系。为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技巧提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后的理论学习克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创设愉快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总结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最后形成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一)“讲+演”模式

“讲”,即是学生当教师给同学讲课,在上课前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定主讲学生提前准备讲课内容,由学生讲课小组学生共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具等。“演”,即是全体或小组学生表演(唱、奏、舞等)以配合讲课内容,通过表演验证讲授的理论知识。比如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的“中国民族调式”备课、上课环节设计:

1.在教师指导下由讲课小组提前备课: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工具、制作教学课件等。(全体学生预习指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准备相关的乐器、各类民族调式的曲目,提前准备演奏练习曲目);

2.指定一名学生用教学课件讲课;

3.分组对学生讲课的内容进行实际演奏、演唱,对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进行归类表演;

4.分讨论小组3至5个,其中一名小组长引导小组学生对演奏、演唱的五声音阶曲目进行归类、分析、总结;

5.小组长发言:大家讨论的结果讲解;

6.讲课学生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讨论结果;

7.教师最后总结: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强调教学重点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课堂上由学生的“讲”和学生的“演”共同组成上课环节,经历完成上课过程。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讲+演”模式的上课环节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主讲―学生表演―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二)“学+练”模式

“学”即是学生主动学习,“练”即是学生课堂练习,课堂学习过程即是练习过程,练习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学中练”“练中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时间不能过多,练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比如和声学课程的学习,教师讲授时间要尽可能的少,必须讲的内容讲到即可,主要是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在练习中检验教师所讲的知识,边学边用,把理论变成可听可看的东西,或唱,或奏,避免纸上谈兵,课前做好相关的练习乐器、道具服装等的准备工作。“学+练”模式的上课过程设计是:教师指导―感性入手―小组讨论―技能练习―验证知识―教师总结。

(三)“观+评”模式

“观”,即是学生观察、观看,通过直观地看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评”,即是学生评论或教师评论,通过评论辨别知识的真伪。比如学习中外音乐史理论课程时,由于对历史音乐家没有感性认识,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看教材也是文字记录,不好记、不愿记,学生学习出现困难,为了解决现实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感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查找各个时期典型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相关影视资料,在课堂上观看,增强学生对音乐家的感性认识,避免课堂上的抽象文字的学习与背诵,在观看过程中加以评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评论,发表自己对音乐家的看法或对学生评论的看法,学生课堂学习时不仅仅是一本书,通过观赏、评论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观+评”模式的上课环节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小组讨论―学生评价―师生互评―教师总结。

三、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奇”是引起大学生兴趣的“点”。“新”,可以是内容新、方法新、形式新;“奇”,即是出人意料,很少见的,主要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学习的材料收集展示等。学生需要在愉快的情绪环境下乐学、想学,不断探索性地发现新知识。把已有的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通过设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总结前人的成果,学习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的。实现学生的学习没压力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都要精心设计,达到学生上课愿意提前去、听课积极性高、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课下研究相关的理论课题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趣味性要有连续性,每一次都要有突破、有创新,不能因为一次的教学效果失败而影响下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通过不断自学、互学才能做到实践教学的趣味性。

2.实用性原则

音乐表演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要注重实用性,理论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理论不是为理论而学习理论,费时费力学习后无用或用处不大的理论内容可不学,教学内容要有轻重之分,当前或今后用得多的理论知识要重点学习。非重点的可学可不学,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教材作为课程的参考而不是唯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也要及时补充、更新学习。

3.形象性原则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形象思维较为见长,因此,要把音乐理论课程中的文字与数字变成“视、听”的东西才易被学生接受。如何把一本书变成形象化的材料,要求教师会设计、会创作,利用业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把一本书分为若干大模块,大模块再分为各个小模块,把各个小模块找到对应的视听形象材料。为实践教学做好基础工作。另外,教师上课时的语言也要尽可能的形象化,把书面语言口语化、音乐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一方面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不费劲的情况下记忆,不知不觉中形成对音乐理论知识感性知识结构,经过积累、总结而形成牢固的理论知识体系。

4.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也是落脚点,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在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不仅具有“学”的角色观念,还有“教”的观念。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要有自主的观念,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达到一个目的,让学生形成巩固的知识结构与理论应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教”即是“学”,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并且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科学性原则

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科学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科学性。避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设计的环节要合理科学,不是只要兴趣不要科学的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从集体专业教师讨论开始,经过教师与教师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讨论,课程模块整体设计,从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教学规范,个人在整体设计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个人实施,在次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专业教师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与教学研究中反复进行,同时注重学生对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如果学生评价结果连续较低,将逐步取消该教师的上课资格,以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得到落实。

结语

通过三年的改革与探索,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的音乐理论课程受到多数学生的喜爱。调查显示:95%以上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由原来的逃课变为积极参与音乐理论课程学习,基本上避免了学生理论课不及格的现象。由于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成绩的提高,音乐表演专业的技能课成绩也得到了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受到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注:本文为黄淮学院2012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2XJGLX0914。)

参考文献:

[1]葛玉辉.人力资源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汤百智.杜皓.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职教通讯,2006(02).

[3]邓红珍.刘荣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01).

[4]叶秀玲. 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