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3-11-22 11:02:29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 温室效应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8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极大的物质文明。对物质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无止境贪欲,使得人们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疯狂地掠夺和索取。目前,地球环境已经恶化到岌岌可危的地步了,如果再不对人们行为加以制止,那么人类离地球毁灭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近几年来频发的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正是地球向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

一、人类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

(一)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地球上只有小部分是陆地,而在这小部分陆地上,除了山体、沙漠、冰川覆盖着的陆地、沼泽,所余下的能适合耕种的土壤面积可以说是少得可怜。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破坏、被侵占,加上过度的开发和放牧,土壤的剥蚀和流失十分严重,基本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二)气候变暖和能源浪费产生温室效应

大型工业的建设向空气中大量排放气体,使得大气的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温室效应,全球的气温变暖,许多地区的海平面升高,一些地方将被大水淹没。另外,气温的变化也对农业和生态产生严重的影响,改变了生物的生长周期,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化学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由于过度的开矿和对木材的需求,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减少,地球失去了森林的保护,进而影响到淡水资源,很多地方长年干旱,河水几近断流。加上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数不清的化合物混合在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

(四)混乱的城市化、沿海也难逃厄运

无限制、无序的城市化后,地面都被钢筋混凝土覆盖,人们生活在道路拥挤、空气中全是汽车尾气、水被严重污染、卫生条件恶劣、城周围满是垃圾的一个环境之中,而且这样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影响到了自然区,使得自然环境不复存在。城市的无序发展,使得一些近海城市为了扩城采用填海造城的办法,严重的还把城市垃圾填到海里,使得海水也被污染,一些地方的鱼类体内能检测出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对于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五)空气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科学数据显示,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这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讲都是致命的威胁。

二、我国做好环境保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一)政府主管部门要严管

首先国家在政策制定上要详尽规定出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不能只是采用一些粗线条的框架条文作为执法依据,这样就会给执法者带来很大的自由空间,而失去法规应有的效力。再有是赋予环境执法部门特殊的执法权力,有法可依,有权可施,这样才有执法的威力,凡破坏环境者,必要严管严限。政府部门除了严抓狠管环境问题外,还要做好大力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环保的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同时也要针对企业大力宣传环保法规,使企业不敢去做破坏环境的事。

(二)工业企业要严格自律,减少污染

大型的工业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巨大,对于空气、污水、废弃物的排放量都是巨大的,所以也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这样的大型企业要严格自律,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排放,利用现代的高科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工业, 强制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 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2篇

关键词:农业环境;环境污染;农业生态;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4.002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农业环境不断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其严重程度已经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制约。农业资源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土壤、水体污染,农业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减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而且对气候也有不利的影响。

1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三废”污染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三废”污染也日渐加重。工业和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直接向周边环境排放,“三废”中含有大量对土壤、水体、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有的甚至有毒,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导致大气质量变差,水质败坏、土壤中酸碱度变化及重金属超标。

1.2 化肥农药施用过度

多年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不科学,不能做到测土配方施肥,而且有机肥不足,导致地力下降。为了追求产量,种植户往往会加大化肥的用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土肥流失严重,造成一些农田硝酸盐积累,而且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的对地下水和空气产生了影响;农药的使用。种植结构的不科学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增,从而导致农药的用量和种类都比以前增加许多,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在水中和土壤中残留,使得农产品中的残留情况比较严重,造成农药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1.3 畜禽粪便污染

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畜禽粪便,如果处理不好,便会产生污染,这在城镇化发展的时程中十分明显,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源。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成硝酸盐和磷酸盐,使土地失去生产功能,另外一些病菌也会随着粪便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污染,在空气中散播,对周边水体产生影响。

1.4塑料等废弃物污染

地膜是近些年一种常用的农业生产设施,其在节水、促苗、保产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地膜的残留问题已经对农业生产环境有了严重的影响。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能腐烂分解,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一方面造成耕作的不便,另一方面对土壤的物理结构产生影响,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不利于发芽、生根,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而减产。

1.5 秸秆的无序焚烧

大量的秸秆在作物收获后无法利用,一些种植者只好在田间进行焚烧处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造成大气的污染。另外在焚烧时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死掉,使土壤结构破坏,造成土壤中的氮、磷、钾的损失,使农田质量下降。

2 生态破坏的主要方面

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体的自然生态大大改变,很多都已经极度恶化,不再适合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等方面。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农业资源,使得农业资源衰退速度越来越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且耕地的质量也在逐年下降,已危及到粮食的安全。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在时空分布上极度不均衡,而且水质变差,农业灌溉问题日渐突出。

3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3.1 在政策法规方面进行约束

在农业环境管理方面加强政策法规的制订,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的管理、保护和监督职能,做好对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3.2 做好“三废”污染的处理

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处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做到达标排放,控制污染物进入农业环境,以防止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工业布局和选择厂址时,需充分考虑工业“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开展“三废”综合治理,是防治工业“三废”污染、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3.3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防治农药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使用新型农药,在关键时期适时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开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推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降低农药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污染,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的污染。

3.4 加强农业环境监测,防治重金属污染

对于农业环境进行科学监测,以防为主,结合整治,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尽可能地消除。防治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做好基本农田保护,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采取有效的农业措施,对土壤的理化状态进行调节,使土壤中重金属合理的转移转化,降低重金属的进一步危害。

参考文献

[1] 阿怀念.农业环境污染的途径及治理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2,(8).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3篇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农业环境不断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其严重程度已经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制约。农业资源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土壤、水体污染,农业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减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而且对气候也有不利的影响。

1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三废”污染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三废”污染也日渐加重。工业和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直接向周边环境排放,“三废”中含有大量对土壤、水体、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有的甚至有毒,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导致大气质量变差,水质败坏、土壤中酸碱度变化及重金属超标。

1.2 化肥农药施用过度

多年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不科学,不能做到测土配方施肥,而且有机肥不足,导致地力下降。为了追求产量,种植户往往会加大化肥的用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土肥流失严重,造成一些农田硝酸盐积累,而且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的对地下水和空气产生了影响;农药的使用。种植结构的不科学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增,从而导致农药的用量和种类都比以前增加许多,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在水中和土壤中残留,使得农产品中的残留情况比较严重,造成农药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1.3 畜禽粪便污染

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畜禽粪便,如果处理不好,便会产生污染,这在城镇化发展的时程中十分明显,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源。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成硝酸盐和磷酸盐,使土地失去生产功能,另外一些病菌也会随着粪便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污染,在空气中散播,对周边水体产生影响。

1.4塑料等废弃物污染

地膜是近些年一种常用的农业生产设施,其在节水、促苗、保产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地膜的残留问题已经对农业生产环境有了严重的影响。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能腐烂分解,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一方面造成耕作的不便,另一方面对土壤的物理结构产生影响,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不利于发芽、生根,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而减产。

1.5 秸秆的无序焚烧

大量的秸秆在作物收获后无法利用,一些种植者只好在田间进行焚烧处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造成大气的污染。另外在焚烧时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死掉,使土壤结构破坏,造成土壤中的氮、磷、钾的损失,使农田质量下降。

2 生态破坏的主要方面

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体的自然生态大大改变,很多都已经极度恶化,不再适合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等方面。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农业资源,使得农业资源衰退速度越来越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且耕地的质量也在逐年下降,已危及到粮食的安全。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在时空分布上极度不均衡,而且水质变差,农业灌溉问题日渐突出。

3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3.1 在政策法规方面进行约束

在农业环境管理方面加强政策法规的制订,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的管理、保护和监督职能,做好对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3.2 做好“三废”污染的处理

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处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做到达标排放,控制污染物进入农业环境,以防止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工业布局和选择厂址时,需充分考虑工业“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开展“三废”综合治理,是防治工业“三废”污染、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3.3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防治农药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使用新型农药,在关键时期适时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开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推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降低农药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污染,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的污染。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4篇

关键词:地热水;地质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热资源分布及利用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1] ,遍布30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温泉出露最多的省是、云南、台湾、广东和福建,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辽宁、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河北和四川等省,每省温泉数都在50处以上。

地热水作为新能源中唯一的地下矿藏,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与人民生活。

二、地热水利用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面沉降)

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地面沉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如果超量开采地下热水引起水位下降[ 2 ] , 必然要引起热储层的压缩变形而导致地面沉降。羊八井地热田1983~199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 热田南区地面沉降达276.16mm。天津塘沽、大港的地热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约为6~10mm/a[ 3]。西安、昆明城区的地热开发也引起局部地区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开裂等严重地质环境问题。

2、热污染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地热井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多以单一利用为主,没有形成梯级的多次利用,尾水的温度仍然较高。特别是利用地热供暖后的尾水,如果没有采取地热回灌或是相应的处理措施,尾水的温度甚至仍能达到40℃,如北京延庆和天津等地。这些尾水排放后将会促使局部空气和水体的温度升高,改变生态平衡,影响附近生物的生长。热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一是使水中缺氧,水体更易发生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二是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发育、繁殖,改变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北京某大学在地热尾水的排放过程中,由于排放尾水温度达45℃之高,严重损害了该校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处理能力,同时对周围的清河造成了局部的水体污染。三是水温的升高会使水分子热运动加剧,使水面上的大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加强了水汽在垂直面上的对流运动,从而导致液体蒸发加快,使陆地上失水增多,这对缺水地区尤其不利。

3、大气污染

地热水在排放过程中,H2S和CO2气体会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H2S气体对人体危害较大,浓度低时能使人恶心、呕吐和头痛,浓度高时可引起人的肺水肿、神经刺激症状及呼吸停止。较高H2S含量一般发生在高温地热田中、温泉浴室及井口周围。CO2有一定的窒息作用,最主要的是其对气候的温室效应。

4、水体污染

地热水的水质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由于温度对溶滤作用的影响, 地热水中氟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矿化度远比一般地下水高。未加处理的地热尾水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我国地热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在南北方的表现有一定的差别。南方雨水多,河水流量大,有限的地热水排入河水后,经河水稀释后,对河水影响不明显;北方降水和地表水少,受污染程度高。如河北省固安县的霸25井, 由于地热水的长期排放, 导致附近饮用水水源地的井水变为苦咸水[4]。此外, 过量开采地热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会造成浅部污染源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直接进入深层基岩水体, 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海水入侵。

5、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地热水的矿化度一般比较高,渗入土壤后大量的盐类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另外地热水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和污染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氟。使用后的高氟地热水(地热尾水)长期排放,会引起附近地区土壤或农田污染。例如河北省河间县马16井因尾水长期渗入农田,使耕地变成荒地,不得不向农民赔款。土壤中氟含量的增多是否影响农作物的品质目前还不能定论[8] ,但是广东丰顺县研究结果表明高氟地区的农作物、蔬菜中氟含量高于低氟地区。

三、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资源,保障其持续利用,可以采取如下相应的保护措施:

(1)对地下热水资源进行勘查评估与管理。国家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把地热资源作为矿产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采,才能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确保开采活动不带来负面环境影响。

(2) 加强地下热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建立完善的地下热水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对地热井的流量、水位、水温及水质进行每旬监测一次,并对往期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及时了解本区域地热资源的动态情况。

(3)采用人工回灌技术。此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各个国家普遍应用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地热尾水回灌,不仅可以人为地加快地下热水的补给速度或增加补给水量,而且还能保持热储流体的压力稳定,地热井的水量稳定,消除地热尾水对环境的影响,可延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利用。

(4) 对于热污染,控制和解决的方法较多。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采用梯级多次利用热资源来提高地热水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排放尾水的温度。如北京市北苑家园六区采用了地热梯级利用技术,该技术是将高温的地热水分多级利用,地热水经板换换热后的二次测温度能够满足供暖需求时可直接供暖,不满足需求时用水源热泵提升后再供暖。也可以通过回灌的方法,但需对尾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回灌水的水质要求,不造成二次污染。

(5) 在地热尾水排放前进行处理。就目前北京地区而言,有地热井300多口,而现有回灌井仅有50余口,每年有大量地热尾水需要排放,因此尾水处理显得尤为必要。在地热尾水排放以前,应根据其尾水的水质情况,采用经济有效的地热废水处理工艺,净化废水,达到相应的废水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四、结论

地热开发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热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主要环境问题,所以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地热能才能成为真正的“清洁能源”,从而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地热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尚瑶.火山温泉地热能.北京:地质出社,1986,140~141.

[2] 李莲花,张建斌.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分析.地下水, 2004,26 [3]: 194~195.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保障机制

想要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主要就是保证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子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短短的5年之内,环境保护上面的资金投入数量提高了10倍,虽然具有较高的涨幅,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必须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进行系统排查,有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措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及主要环保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与工程项目相比较,自身在环境影响上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首先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影响上面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正常情况下包含整个河段;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不仅仅涉及到生态环境影响,还包含水环境影响;最后水利工程水库运行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但是阻隔及淹没等等因素还是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上面,主要特征为:国家所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措施落实水平要远远优越于地方所建设的中小型项目;发达地区项目水平好于发达地区,水电项目要远远优越于水利项目。水利项目落实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的资金数量有限。为了能够将环境保护措施更好落实到环境保护上面,水利部门颁布了较多的规定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资金归纳到水利水电工程总体投资上面[1]。

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

水利部门在对于水利项目及水电项目落实上面所进行的审批程序不同,正常情况下,水利项目在进行审批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的是核准制,在对于水利项目进行审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就会多一些。本文在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螺丝过程中,主要从资金角度对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虽然水利部门在标准及政策等方面,已经为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了十分完善的保障体制,但是在环境措施落实过程中投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原因是由于:

2.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

工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需要保持一直,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深度与规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阶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不同。工程设计深度要是不够,就会造成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在投资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设计深度要是较浅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资金估算精准性较低[2]。

2.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

按照我国管理体制而言,水利部门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管理及审查;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发改委主要作用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进行审查。这种管理模式也就表示水利管理部门仅仅能够对于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进行审查认定,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需要经过发改委的审核。这三个部门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需要聘请不同专家,不同专家对于环境保护措施认知程度也不同,这样就造成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程度无法得到保证。

3、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3.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我国水利部门虽然已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制定了较多的文件,同时也对于传统文献内容进行了修改及条件,但是还需要对于概算定额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确定,逐渐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体系,将有关规定全部划分到概预算范围之内。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水平与技术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所以就需要将重点放在三个阶段上面,分别是环境保护设计人员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上面,提高环境保护部分内容的深度。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项目建议书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这也就表示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勘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影响评价人员及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充分了解,主要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预算编制进行了解,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于环境保护投资划分及费用编制上面。

3.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从主体工程中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高,这就需要将二者从主体工程内分离出来,将其归纳到环境保护投资上面,这样能有效帮助投资进行审批。将鱼道与分层取水措施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内,所涉及到的投资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上面,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结论: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需要提倡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积极创建鱼道或者是鱼类等等环境保护措施,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作者:周伟东 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6篇

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中,与工业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环境影响的空间范围大,通常包括库区及坝下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河段,以及渣场、料场、施工道路和移民安置区等;其次,主要的环境影响是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第三,运行期不产生污染物,但“淹没、阻隔和径流调节”作用对环境的影响深远且不可逆转;第四,因工程任务不同和建设地点不同,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差异较大,水利工程特别是引调水工程比水电工程影响更为复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并在重要水利工程如葛州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立项论证过程中,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工程建设对水环境、陆生生态、水生态和移民等多方面的影响,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但相对而言2000年以前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环境保护上,且投资相对较小,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3%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与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环评函〔2006〕4号实行以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环境影响报告书更加关注工程运行期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充分注意到筑坝河流脱水断流问题、高坝大库低温水下泄问题和洄游鱼类通道被阻隔问题。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在常规的施工期“三废”处理和防治措施基础上,普遍增加了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坝下埋管或发电小机组布置了最小生态基流泄放设施;对于水温稳定分层型水库,底层取泄水产生低温水影响的高坝均采取分层取水;对于影响鱼类洄游的闸、坝工程,有条件的均布置鱼道,并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对于在水库、河道引水工程的取水口均布置拦鱼设施;对于不适宜建设鱼道的水库、水电站亦在研究建设人工捕捞过坝、升鱼机等措施。近年完工的项目如广西长洲水电站、浙江曹娥江大闸工程均建设了鱼道,吉林老龙口枢纽、新疆恰甫其海枢纽等建设了鱼类增殖站。目前,最小生态基流泄放措施、鱼道、增殖放流站、水库分层取水等设施已经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标准配置。目前在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方面,总体特征表现为,国家立项的大型项目好于地方立项的中小型项目;发达地区的项目好于欠发达地区;水电项目好于水利项目。其中水利项目中落实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保投资不足。为适应环境保护的发展和更好的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2〕116号)规定,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作为工程总投资的组成部分,从主体工程投资中分离出来单独编制,并配套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其后又出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这些规程和规范的实施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投资编制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2环保措施落实过程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水利和水电工程立项审批程序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水利项目立项实行审批制,水电项目实行核准制,水利项目审查环节相对更多一些。本节以国家审查的大型水利项目为例重点讨论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的资金保障机制。尽管水利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与实施建立了较完善的基本保障体系。但是,较突出的问题是环境保护投资难以得到完全保障,其主要原因如下。

2.1技术因素对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影响

2.1.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各阶段环境保护设计深度均要求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但一般设计深度与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深浅不一。

(1)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设计深度不够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仅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没有独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开展环境现状的实际调查。因此,环境影响篇章中环境保护目标不明确、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性差,甚至漏项。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往往类比其它工程或按工程总投资比例计列环保投资。现状情况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一般偏少,“包不住”可行研究阶段的环保投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提高本阶段的设计水平;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展环境现状调查,基本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初拟环境保护措施。

(2)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要求,但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掌握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也不能正确估算环保投资。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采用较多的方法也是照搬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保投资,这样即便环保措施合适,投资不一定合理,同样会在审查或评估时被取消或大幅核减。

(3)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环保工程选址大部分落实不了,无法进行工程布置,设计方案空泛。初步设计阶段环保设计仍停留在可研阶段深度,致使工程量和投资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概算投资以照搬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投资的情况较多,这就不能将可研阶段漏计的投资找补回来,也就失去了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落实环保投资的作用。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空泛,投资误差大。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2.1.2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体系不完善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的依据是《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规程划分的环境保护费用包括工程措施费、非工程措施费、独立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但是没有相应的概算定额,使得投资编制人员仍然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一规程。此外,无论是水利水电设计院的环境保护设计人员,还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专业人员,大部分人缺乏概预算方面的专门知识,不熟悉投资概估算的编制方法。也正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过程中常常采用类比方法,类比其他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而得到相应的环保投资概估算。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具有因工程建设位置不同,环境影响也不同的特点,类比的环保措施和投资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按主体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估算环境保护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拍脑袋”性质,更加不切合实际。由于环保投资编制中存在的这些技术问题,在工程管理部门评估及批复时,很容易误导评估及批复人员,认为措施必要性不大,或投资不合理而被大幅度削减或砍掉,进而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完全落实。另外,过鱼设施和分层取水的投资通常列入主体工程投资中容易被忽视而不利于落实。

2.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

根据我国的管理体制,水利部门承担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管理与审查工作;环保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和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管理;而发改委负责环境保护措施设计评估与投资的批复。这种管理体制意味着经水利管理部门审查认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保护措施,都要经过发改委的批复。在三部门的审查中,不同的审查部门聘请不同的专家,不同专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认识不完全相同,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查为例,有的工程在水利部门预审后,环保部审查时认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而发改委审查时又认为不必要。表2列出了近年来不同部门审查的部分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变化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部门审查对环境保护投资有一定的影响,投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部门管理职责的差异。这种不同部门审查影响环保投资的现象是由我国管理体制所决定,也是必然和客观存在的。

3环保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3.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

水利部于2007年2月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11年1月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修订后也即将。但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概算定额,尽快完善概估算编制体系,将SL359规程纳入概预算范畴,首先让各部门都认同该规定。三阶段编制规程是规范各阶段设计深度的标准,建议尽快实施。同时要加强环保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使得专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范。针对目前环境保护设计深度普遍达不到相应阶段的技术要求,重点培训环保设计人员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阶段的环境保护部分内容和深度。通过培训让工程设计人员提高环保意识,了解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影响篇章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开展环境现状调查的必要性。对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和环保设计人员,还应宣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重点培训环保投资项目划分、费用组成、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及独立费用编制方法等。鉴于部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属于水利水电行业,环境保护投资编制的培训可委托水利工程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要提高设计质量,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还需加强环境保护设计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各设计阶段的深度进行设计,准确计算工程量和投资,为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批复提供依据。

3.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

从主体工程中分离投资较大的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从主体工程投资中分离出来,列为环保投资,有利于其投资的批复。首先,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作为环境保护措施按规定其投资应该纳入环保投资,这样做也可提升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其次,对于主体工程而言,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为小规模措施,隐藏在庞大的主体工程中,在进行投资审查时,容易被忽视而被砍去。

3.3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保障措施的落实

鉴于目前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多部门分管制度,水利部、环保部、发改委在加强本部门的职责外,需要建立沟通机制,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发改委在评估与批复过程中充分吸纳水利与环保部门的意见,保障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的批复和落实,使水利水电工程以最小的环境和生态代价而健康发展。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在提倡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形势下,建设鱼道、鱼类增殖放流站,分层取水等环保措施,已成为闸、坝等拦河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必备措施。

(2)在技术上,相关部门需尽快制定水利水电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定额,完善概估算编制技术标准体系;尽快三阶段编制规程。加强已有规程规范的宣传,系统开展环境保护人员环保设计与概估算编制的技术培训。环保投资概估算应有理、有据、翔实可信,经得住各部门的审查。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第7篇

对于水温分层型水库应建设分层取水设施,减缓低温下泄水对作物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在有鱼类洄游的河段筑坝,应建设过鱼设施。回顾环评函〔2006〕4号文之后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在逐渐形成,但是,目前出现的一个现象是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普遍不足,这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如何保障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就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实质上是环境保护投资资金保障的问题。我国在短短的5年内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增加了10倍,这样的增长幅度很大。但事实上,在发达的欧美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已经占到工程总投资的6%,比我国目前平均3%的比例高出一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比例其实并不高。落实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必须在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做好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估算,使投资审查人员和部门充分认识到这些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性,给定较为充分的建设资金,才能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水利水电工程,实现人水和谐,体现水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因此,本文针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这一问题,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各个技术环节,以及不同管理部门审查职责和衔接方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资金保障机制。

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及主要环保措施

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中,与工业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环境影响的空间范围大,通常包括库区及坝下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河段,以及渣场、料场、施工道路和移民安置区等;其次,主要的环境影响是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第三,运行期不产生污染物,但“淹没、阻隔和径流调节”作用对环境的影响深远且不可逆转;第四,因工程任务不同和建设地点不同,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差异较大,水利工程特别是引调水工程比水电工程影响更为复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并在重要水利工程如葛州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立项论证过程中,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工程建设对水环境、陆生生态、水生态和移民等多方面的影响,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但相对而言2000年以前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环境保护上,且投资相对较小,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3%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与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环评函〔2006〕4号实行以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环境影响报告书更加关注工程运行期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充分注意到筑坝河流脱水断流问题、高坝大库低温水下泄问题和洄游鱼类通道被阻隔问题。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在常规的施工期“三废”处理和防治措施基础上,普遍增加了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坝下埋管或发电小机组布置了最小生态基流泄放设施;对于水温稳定分层型水库,底层取泄水产生低温水影响的高坝均采取分层取水;对于影响鱼类洄游的闸、坝工程,有条件的均布置鱼道,并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对于在水库、河道引水工程的取水口均布置拦鱼设施;对于不适宜建设鱼道的水库、水电站亦在研究建设人工捕捞过坝、升鱼机等措施。近年完工的项目如广西长洲水电站、浙江曹娥江大闸工程均建设了鱼道,吉林老龙口枢纽、新疆恰甫其海枢纽等建设了鱼类增殖站。目前,最小生态基流泄放措施、鱼道、增殖放流站、水库分层取水等设施已经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标准配置。目前在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方面,总体特征表现为,国家立项的大型项目好于地方立项的中小型项目;发达地区的项目好于欠发达地区;水电项目好于水利项目。其中水利项目中落实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保投资不足。为适应环境保护的发展和更好的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2〕116号[2])规定,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作为工程总投资的组成部分,从主体工程投资中分离出来单独编制,并配套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其后又出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这些规程和规范的实施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投资编制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3环保措施落实过程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水利和水电工程立项审批程序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水利项目立项实行审批制,水电项目实行核准制,水利项目审查环节相对更多一些。本节以国家审查的大型水利项目为例重点讨论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的资金保障机制。尽管水利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为环境保护措施设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闫俊平计与实施建立了较完善的基本保障体系。但是,较突出的问题是环境保护投资难以得到完全保障,其主要原因如下。

3.1技术因素对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影响

3.1.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各阶段环境保护设计深度均要求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但一般设计深度与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深浅不一。

(1)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设计深度不够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仅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没有独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开展环境现状的实际调查。因此,环境影响篇章中环境保护目标不明确、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性差,甚至漏项。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往往类比其它工程或按工程总投资比例计列环保投资。现状情况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一般偏少,“包不住”可行研究阶段的环保投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提高本阶段的设计水平;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展环境现状调查,基本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初拟环境保护措施。

(2)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要求,但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掌握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也不能正确估算环保投资。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采用较多的方法也是照搬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保投资,这样即便环保措施合适,投资不一定合理,同样会在审查或评估时被取消或大幅核减。

(3)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环保工程选址大部分落实不了,无法进行工程布置,设计方案空泛。初步设计阶段环保设计仍停留在可研阶段深度,致使工程量和投资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概算投资以照搬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投资的情况较多,这就不能将可研阶段漏计的投资找补回来,也就失去了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落实环保投资的作用。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空泛,投资误差大。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3.1.2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体系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的依据是《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规程划分的环境保护费用包括工程措施费、非工程措施费、独立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详见表1),但是没有相应的概算定额,使得投资编制人员仍然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一规程。此外,无论是水利水电设计院的环境保护设计人员,还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专业人员,大部分人缺乏概预算方面的专门知识,不熟悉投资概估算的编制方法。也正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过程中常常采用类比方法,类比其他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而得到相应的环保投资概估算。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具有因工程建设位置不同,环境影响也不同的特点,类比的环保措施和投资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按主体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估算环境保护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拍脑袋”性质,更加不切合实际。由于环保投资编制中存在的这些技术问题,在工程管理部门评估及批复时,很容易误导评估及批复人员,认为措施必要性不大,或投资不合理而被大幅度削减或砍掉,进而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完全落实。另外,过鱼设施和分层取水的投资通常列入主体工程投资中容易被忽视而不利于落实。

3.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根据我国的管理体制,水利部门承担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管理与审查工作;环保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和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管理;而发改委负责环境保护措施设计评估与投资的批复。这种管理体制意味着经水利管理部门审查认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保护措施,都要经过发改委的批复。在三部门的审查中,不同的审查部门聘请不同的专家,不同专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认识不完全相同,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查为例,有的工程在水利部门预审后,环保部审查时认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而发改委审查时又认为不必要。表2列出了近年来不同部门审查的部分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变化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部门审查对环境保护投资有一定的影响,投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部门管理职责的差异。这种不同部门审查影响环保投资的现象是由我国管理体制所决定,也是必然和客观存在的。

4环保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4.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水利部于2007年2月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11年1月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修订后也即将。但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概算定额,尽快完善概估算编制体系,将SL359规程纳入概预算范畴,首先让各部门都认同该规定。三阶段编制规程是规范各阶段设计深度的标准,建议尽快实施。同时要加强环保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使得专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范。针对目前环境保护设计深度普遍达不到相应阶段的技术要求,重点培训环保设计人员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阶段的环境保护部分内容和深度。通过培训让工程设计人员提高环保意识,了解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影响篇章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开展环境现状调查的必要性。对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和环保设计人员,还应宣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重点培训环保投资项目划分、费用组成、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及独立费用编制方法等。鉴于部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属于水利水电行业,环境保护投资编制的培训可委托水利工程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要提高设计质量,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还需加强环境保护设计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各设计阶段的深度进行设计,准确计算工程量和投资,为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批复提供依据。

4.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从主体工程中分离投资较大的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从主体工程投资中分离出来,列为环保投资,有利于其投资的批复。首先,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作为环境保护措施按规定其投资应该纳入环保投资,这样做也可提升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其次,对于主体工程而言,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为小规模措施,隐藏在庞大的主体工程中,在进行投资审查时,容易被忽视而被砍去。

4.3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保障措施的落实鉴于目前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多部门分管制度,水利部、环保部、发改委在加强本部门的职责外,需要建立沟通机制,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发改委在评估与批复过程中充分吸纳水利与环保部门的意见,保障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的批复和落实,使水利水电工程以最小的环境和生态代价而健康发展。5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在提倡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形势下,建设鱼道、鱼类增殖放流站,分层取水等环保措施,已成为闸、坝等拦河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必备措施。

(2)在技术上,相关部门需尽快制定水利水电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定额,完善概估算编制技术标准体系;尽快三阶段编制规程。加强已有规程规范的宣传,系统开展环境保护人员环保设计与概估算编制的技术培训。环保投资概估算应有理、有据、翔实可信,经得住各部门的审查。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