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策略(合集7篇)

时间:2023-11-16 10:56:24
图书管理策略

图书管理策略第1篇

摘要:建立优质化服务的管理理念;实施优质化服务、管理策略;搞好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完善用人制度,提高馆员素质。以上诸方面都是实现优质化服务的保障性因素。

关键词:思想策略;服务策略;管理策略;建设策略

图书馆优质信息服务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是构建现代图书馆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拥有高素质馆员、开发网络应用技术、实施优化管理策略、深层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等都是图书馆优质服务的保障性因素。

一、思想策略

(一)建立优质化服务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基本职能已经不能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在信息时代,只有提高所有馆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才能满足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

馆员在提供知识信息和检索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文化知识、检索技术的传授过程;另一方面是素质修养、服务质量的展示过程。一方面读者要求获得具有相当质量的文献信息;另一方面馆员要充分掌握更高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技能,在这一动态交互过程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相互教育与被教育、服务与被服务的特殊关系。其中,馆员起着主导作用,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所以要加强对馆员业务的针对性培训。

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因为在同样条件与环境下,由于馆员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不同,在工作效果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 开发人才资源,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高等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 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 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 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 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 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 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 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 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二、服务策略

(一)实施个性化服务。

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由于其知识背景、职业背景、环境背景等等的不同所形成的,人们带着个性化的需求利用图书馆,图书馆便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这种需求。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它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网上功能及其他网上服务方式等,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从其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显性含义:根据个性化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也即服务的针对性;同时它也具有隐性含义:并不停留在用户所需要的直接信息上,而是同时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户可能需要但其还没有意识到的,可以说这是服务的拓展性。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它必将成为图书馆与用户相互交流的有效渠道,用户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交信息需求,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导航员通过网络传送用户所需求的信息,在多次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二)实施精品化服务。

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信息污染现象严重,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难度,延长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时间。因此,人们借助于网络寻求所需信息时不再象以往那样关心信息资料的数量而是关心信息资料的价值量。因而如何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使用户感觉自己所支付的信息费用物有所值,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以精品化服务打动用户,从而产生名牌效应。

三、管理策略

(一)实现民主管理, 重视馆员参与。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 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 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 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 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 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 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 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 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 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实行柔性管理, 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是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 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 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 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 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满足, 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 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 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 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 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知识管理源于管理学,现已被图书馆学者广泛用于图书馆领域,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

(三)实施知识管理,处理好各因素关系。

虽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在目前来看处于信息服务阶段,但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人、信息资源、技术、创新,如何把这四种因素融为一体,就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妥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扩散效应。需要提及的是知识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人是创造知识的智能体,图书馆人不仅创造知识,而且经营知识,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图书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谋求更好发展的主动状态,从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环境影响机制等。

四、建设策略

(一)建立特色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服务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了图书馆服务的能力,这些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能够提供全新的个性化服务。

(二)开发优质服务的网络应用技术。

优质信息服务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现实表明一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很可能开辟一个新的信息服务领域,最为典型的就是搜索引擎技术的诞生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随着网络的广泛引入,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除了原有的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有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图书馆毕竟不是专门的计算机公司,可以运用“拿来”策略,对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技术加以改造,形成便于图书馆环境利用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馆员基于本馆实际开发出适合本馆的实用技术,这一技术应充分支持基于虚拟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充分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服务。这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便有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平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三)完善用人制度,优化馆员素质。

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便是提高馆员素质,其中增强其信息意识最为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除此之外,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因而提高馆员素质已是一个图书馆谋求发展不争的事实。图书馆一方面应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抬高工作人员进入的门槛;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采取馆内培训、委托培养或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的方式优化员工知识结构,不要害怕人员的流失,而要为馆员提供完善自我的土壤和环境,以“馆格魅力”吸引住自己的馆员。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尤其要重视培养员工的信息敏感意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信息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读者,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所以,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才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创新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武继山. 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 ]. 情报资料工作, 2005 (2)

[2]阮盂禹.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J ]. 图书馆论坛, 2005 (2)

[3]殷黎.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理念[J ].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3)

[4]王悦.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刍议.图书情报工作,2002,(8)

[5]赵建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图书馆论坛,2002,(8)

图书管理策略第2篇

一、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文献资料信息管理

资料信息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它存在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今图书馆,,除了保存传统的纸质资料外,还必须要储存大量的网络信息化的电子资料,并要把这些资料信息及时的提供给读者,随时更新资料信息,使它们成为读者容易接受的信息资料,所以对资料的整理要从传统的纸质文献的整理扩展到电子信息文献的整理,改变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纸质资源信息化,对电子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建立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库,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二)文献资料组织管理

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是有效的管理其馆内的丰富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管理资料主管,成立管理小组来管理各类知识的流动;

2.完善管理的硬件设施;使图书馆内的各种资源有序的为读者服务,使读者能灵活方便的查找资料,以获得自已有用的知识。

3.随时更新资源,将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和知识作为管理的对象,使他们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

4.信息传播管理;图书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信息传播管理:

(1)不断建设和开发图书馆的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的文献资源;

(2)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并保障信息的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实施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一)文献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用的扩大,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给它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也给它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现代图书馆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现代图书馆,只有将其内部的资料信息转变为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并充分挖掘其最大价值,才能做到创新知识、技术和网络化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使图书馆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文献资料管理是图书馆发挥职能的重要部分

图书馆的作用就是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提供给读者阅读。也就是说,在图书馆工作中文献资料的管理是它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发展,读者需要质量较高的资料和信息,这就需要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并要很好的为读者服务,读者对资料信息的获取从以往的纸质文献深入到网络信息化的层次,这就要求图书馆应将其内部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集中整理,以便于为读者提供和传递有序的文献资料。

三、图书馆文献资料管理的方法

(一)在当今知识经济形式下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文献资料结构的要求

1.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图书馆管理人员除掌握传统的文献资料管理外,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知识。

2.知识管理,包括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对资源信息的管理,由于工作人员是文献资料的创造者和载体,所以,只有管理好工作人员才能管理好馆内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及时地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研究能力,才能使图书馆有更好的发展。

3.加强服务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服务,图书馆文献资料管理也不例外,主要包括:

(1)深化知识服务,改变图书馆以传统馆藏为主的服务模式,将读者要求同信息资源、技术结合起来,以网络化的搜集、组织为基础,根据读者的要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优化服务、调整管理策略,管理策略包括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如何将馆内文献资料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读者重复使用,可以采用显性文献资料管理策略,而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检索服务、题目定位跟踪服务。而对于调研和读者教育,则采用隐性文献资料管理的策略比较合适。

(二)引进营销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文献资料的创新和传播对于读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文献资料的创新者并不是资料的使用者,他们没有时间去寻找使用者,虽然文献资料使用者人数较多,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直接从创新者手中获取新的文献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充当中间人,为读者寻找新的文献资料,为文献资料寻找读者,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其它渠道推广新知识,图书馆作为储存文献资料的仓库和智能搜索引擎的服务机构,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为全社会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而形成社会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的良性循环,推进图书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

图书管理策略第3篇

电子图书馆的战略及标准规范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用户管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构成了电子图书馆集成管理的核心要素。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是电子图书馆管理的基础,根据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促进了图书馆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图书馆的大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通讯网络与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各地连接,多个图书馆的合作和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研究,信息技术正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网络上每个节点的图书馆必须要顾全大局、识整体,使电子图书馆理念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电子图书馆的管理中要具有创新管理理念,应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手段,要运用企业过程再造管理技术,打破原有的业务工作框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即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馆藏是再造一个虚拟图书馆的过程,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和检索的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应建立新型、高效的运行机制。而电子图书馆运行机制典型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基于ERP管理思想的图书馆资源计划管理机制,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最优化;分布式业务机构机制,数字化资源建设部门应一并承担起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整序、维护的功能,实行采——分——编一体化的作业流程。融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用户培训等服务于一体,保证图书馆网络的畅通,做好数据的迁移工作;放射状网络信息资源机制,由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工作站——局域网——互联网三级版权管理机制,将不同的版权内容分割成不同的管理模块,分级进行管理,读者可以根据合理使用原则阅览版权作品,在信息使用和版权约束之间起到了一种协调作用。

二、电子图书馆的集成管理

电子图书馆标准规范管理:电子图书馆标准要采用遵循内容编码、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标准体系要实现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数字化信息组织与存储标准、信息检索标准、网络及网络资源标准、信息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标准以及其它标准。针对一般数字资源加工和有关专门数字资源加工,建立基本数字对象和专门数字对象元数据规范,建立资源集合元数据规范,建立数字资源搜索、检索、调度和使用的标准规范。电子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与电子图书馆知识创造、组织、应用与服务有关的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电子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知识创新工程,为21世纪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流通环境;电子图书馆是一种知识型组织,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化数字资源体系;电子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开放式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其知识管理分为信息与知识源、基础设施、信息与过程管理、组织知识分类、知识门户和知识应用六个层次。在当前充满变化的信息化环境下,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实现知识检索管理;另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即实现知识信息导航、知识信息评价、知识信息咨询和知识营销。

三、结语

图书管理策略第4篇

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策略

1.“自我管理”理论

管理就是要让人力资源产生生产力。在过去的100年间: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纷纷进入组织工作,员工以工人阶级为主,对于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的考核只需数量为标准,但普通工人式的工作者,其生产力有一个极限,因为人的体力增长是有限的。而如今,知识工作者阶层的崛起,从客观上改变了组织中人员结构和力量的对比,而且知识劳动者本质上不同于体力劳动者,他们拥有“生产资料”——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绩效难以衡量,但知识层面上的增长是无限的,因此继续按照管理工人的一套方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管理已经力不从心。在当今知识型社会,如何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自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针对此议题,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来的“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学理论。自我管理理论就是个人,尤其是知识劳动者通过对自身进行有效地管理,使个人的潜力和优势得到最大可能的激发和利用,获取自我发展和职业目标的自我实现。其实质是对自我人生目标的管理。同时,知识劳动者自我管理实践中效能的提升将极大的促进用人组织的竞争力。早期研究的“知识劳动者”这个术语是指企业界、商业界的经理或者执行经理,今天这个术语已经被扩展到大多数白领以及所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管理和规划的职业工作者。

2.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意义

A.图书馆员自我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知识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是自我管理得以凸现和发展的根源。跨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迎来了崭新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经济和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单一的纸质资源转变成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共存;以图书馆员为主的被动单一服务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主动服务。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强,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不断数字化,职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对馆员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具有知识劳动者特质图书馆员群体,如何发挥最大的效能,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不适用,馆员的自我管理就成为必然。自我管理就是要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馆员为了获得自我发展,会自愿的认同图书馆的价值观,以更好的姿态为读者服务;会自觉地在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以赢得他人的肯定;会自发的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可见自我管理理论实践中的图书馆员正是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B.图书馆员自我管理是馆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人的真正存在不在于他是某种既成固定的东西,而在于他要不断地实现他要成为的某种东西,并不断更新自己,使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也只有通过自我管理才能实现。然而图书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仅是使馆员置于被管理状态,馆员之所以遵守制度或对工作负责起来,是因为管理制度与个人经济利益的直接关系。也就会出现部分馆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前与晋升后,工作态度判若两人,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个人的发展陷入“阻滞状态”。而自我管理可以唤起馆员个人的主体意识,会自觉的思考自身的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为自身的发展打下了每一根坚实的基石,个人发展的责任完全由馆员自己承担。

3.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策略

A.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组织必须拥有其价值观,个人也要拥有其价值观。图书馆员要实现自我管理,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情报资料为社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文化机构。服务是图书馆的全部工作价值的体现。馆员个人的价值观与图书馆的价值观虽不必完全相同,但必须相容。“一切为了读者”是每位图书馆员所应具备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为读者服务是馆员个人喜欢、愿意做的工作,为读者服务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但如果馆员的价值观与图书馆的价值观完全不一致,也就是图书馆员这一职业不是个人所热衷的职业,馆员就会表现出消极,不求进取,职业发展也会遭受挫折,也就谈不上为图书馆做贡献。当馆员的价值观与其长处之间存在冲突时,价值观是最终的检验标准。所以图书馆员自我管理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群居动物,维系人际关系是不能缺少的行动,更是自我管理实践者的一种责任。图书馆中的馆员要是“倚才自傲”,那么他就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管理也不会富有成效。人际关系的构建包括两个方面;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

在沟通方面,馆员要意识到沟通需要技巧。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我们应该用别人使用的语言来与别人进行交流。例如:馆员在与人沟通时,要考虑受话人的感情、价值观、期望和观念等因素。这尤其体现在管理岗位的馆员与下一级馆员的沟通。上级在信息时,下级享有了解决策现实、需优先解决的问题的知情权。上级的除了信息外还应有理解和尊重。在图书馆,馆员的职位越高,承担沟通的责任也就越大,因为他们的决策正确性、决策实施的有效性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有效地沟通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采购、分编、检索、流通、阅览等功能)的实现实际上是由知识结构和技能不同的馆员组成的团队完成。图书馆工作离不开团队合作,团队合作需要馆员以团队任务为重,以全馆的整体利益为重,注重贡献。馆员间的交流需强化,部门间的界限需弱化,以谦恭的态度与人交流,营造愉快的团队工作氛围。若每一位馆员能以此作为,假以时日图书馆团队合作精神必会蔚然成风。

C.职业生涯自我管理

图书管理策略第5篇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造成严重的冲击,图书馆管理面现状不容乐观,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使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服务质量的不到位使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陷入了瓶颈。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弊端。一方面是传统文献资源不能迎合社会发展做快速的更新换代,根据我国图书馆管理的相关规定,高校的一些图书只有到规定的年限才能下架,被新资源取代。实质上,一些破旧的图书早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却没能得到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是图书馆数字文献建设不充分。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阶段,而一些普通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尚不健全。二是图书馆管理业务水平较低。图书馆服务内容相对狭窄,服务呈现单一化。图书馆往往只将自己定位为“读者阅读的服务平台”而没有渗入“终身教育”的服务元素。再者,图书馆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官僚化服务依然严重,对待读者的态度极其恶劣。三是图书馆缺乏强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馆员的文献管理与文献检索技能很低,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读者提供高效服务。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工作类型,它需要馆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再者,图书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高校图书馆虽然是人人艳羡的事业单位,但目前待遇偏低,很多高素质人才拒绝来图书馆工作,致使人才严重缺乏。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可行性策略

基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地市公共图书馆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多途径解决目前管理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很有必要,笔者综合多年图书馆管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可行性策略,以飨读者。

1.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管理者需要树立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将各种现代元素诸如网络、文化、社会融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树立“读者为尊,服务至上”的管理原则,将服务质量的提高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完善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使领导和管理人员都形成服务至上的管理意识。毋庸置疑,在创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对管理模式的创新便水到渠成。众所周知,一个图书馆管理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评价来决定的。而传统图书馆的评价方式较狭隘,主要集中在藏书量、阅览室面积,现代阅读设备等方面,要转变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图书馆管理评价应该由传统的注重图书馆数量、规模转变为包括数量、规模在内的读者服务范围、效果、质量等,创新评价方式是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要由对文献资料的管理过度到对读者和文献资料的管理,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管理者要在传统管理机构中增设服务机构,创新管理流程,丰富管理机构。

2.加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力度

加大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传统文献建设与现代文献的引进,多途径扩大图书资源规模。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的存在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只有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平衡比例中,合理分配传统与现代文献资源,才能不断创设多元化、高质化,集先进性与方便性为一体的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图书馆传统文献的更新速度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快更新速度,尽可能使馆藏书籍的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除此之外,图书馆要主动开发与购买各类数据库文献,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满足不同读者不同类型的阅读需求,为一流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端功能,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各类好资源通过网络途径实现连接,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部署下,加快资源共享建设。主要通过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交流合作,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对话互动等方式做到资源借鉴与共享。这种合作模式极大促进了图书馆数据文献资源的建设与优化,是加大图书馆文献建设力度的重要途径。

3.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是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不容易达到的目标。主要应做到两点:一是管理人员应扩大业务范围,拓展图书馆服务读者的空间。网络信息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高,它以速度快,价格低、服务广、信息大、操作易等优点迅速入侵读者内心。图书馆也应效仿网络信息服务的某种方式,扩大业务范围,由单一的服务模式拓展为多样化的高质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与质量。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推动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改革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馆员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与服务态度。再者,加强对馆员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服务读者”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久而久之,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便不再是梦。

4.多途径推动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动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多途径推动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主要应做到:一是加强对科学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将更多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吸引到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是阻碍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提倡馆员多劳多得,可有效提高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图书馆。二是加强对馆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考核。确保馆员尽快适应图书馆创新化的管理需求,图书馆管理要求的持续增高,对馆员的各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定期对馆员实行制度化的专业培训,才能使馆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吸取知识,锻炼技能,提高自身素养,为建设高质化的人才队伍贡献绵薄之力。

三、结语

图书管理策略第6篇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都有一整套完善的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当然拥有便捷的操作界面才能称之为较好的管理系统,而且可以满足广大读者和用户的一切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充分运用和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合理化管理流程,使得图书管理更加人性化。此外,需要凭借图书管理系统的优势,提倡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办公,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图书管理效率的提高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内容展开:

1.1有利于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很有人性化的设计的阅读平台,而且可以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这种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使得图书管理员工作更加轻松,使得管理的工作失误控制到最低,甚至没有失误。图书馆由于收集的书籍繁多,所以管理起来非常麻烦,如果没有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那么很难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拥有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1.2有利于提升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科技时代的环境里,而且信息资源已成为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资源,由于信息资源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量,所以它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既有实体的,也有虚幻的信息资源。一个动态开发过程则是信息资源的来源。因此,想要把繁杂的图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就必须具备现代工作的条件,那就是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办公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现代图书馆中会促进更加规范化的管理,而且可以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分门别类来管理,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3有利于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工作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洗礼,更加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信息化的办公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主要从以下几点内容开始提升自己的能力:其一,积累并搜集相关专业知识;其二,对相应的技术能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而且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应该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可以快速地辨别信息情况;其三,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帮助读者解决相应的困惑,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4有利于合理开发与配置信息资源

现如今,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作为图书馆应该为其配置新的观念和方法,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发资源首先需要树立导向观、动态观和虚实结合观,从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对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水平提高。其次,进行全方位的资料开发和整合,收集有用的信息。图书馆系统非常强大,从重视理论性资源开发逐步过渡到重视实践性和生活性的信息资源开发,从而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2影响图书管理效率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普遍应用,为此网络技术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就连图书馆也实现信息化管理,但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其运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还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学习和不断实践。根据我国目前高校的图书管理现状来看,主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还不能够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些数量的规范以及归还书籍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使得图书管理及使用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改变。与此同时,对图书馆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规范化管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首要条件。第二,图书馆管理人员多数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采用简单的技术对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而现代化的图书馆就应该拥有和具备现代化的案例手段,全面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以便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当然在管理方面也会存在很多不符的条件和问题,应对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第三,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主要采用集中化管理,老师和学生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由于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各自的管理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封闭和半封闭的图书馆,而且没有进行宏观调控,数据库和自动化的共享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3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策略

3.1规范图书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老师和学生为主,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才是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就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出现有借不还、丢失、损坏以及借用时间较长的现象。因而,对于上述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限制借用时间、丢失和损坏赔偿制度的建立,这样才可以保障图书资料的有序管理,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还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当图书馆出现丢失、损坏以及借用时间较长的读者应该耐心地教导和监督,而对情节严重者应采取惩罚手段,从而减少图书馆的资源浪费和流失,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

3.2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其本身的工作重点,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主要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对工作负起相应责任,对工作内容了如指掌,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意识,则对信息和学生智力的开发有一定作用关系。为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要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刻的研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些几点技能,如有资料分编技术、掌握文献资料技术以及对信息协调的技能等,管理员的工作是用户和资料的纽带,需要把信息资源传送给用户,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料;最后,还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图书馆的情况来进行管理,划清界限,职责分明,针对有学术研究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细心为每一位读者或学生解读,传授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烘托图书环境氛围。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技能,同时也为读者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

3.3改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首先,作为图书馆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创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并根据图书管理原则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图书管理模式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构建有特色的资源共享平台,剔除独立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用户;第二,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图书管理体系,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作为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善于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并总结问题,有必要时还可以与读者进行沟通,以便帮助更多的用户解决困惑。目前,网络技术成为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现代化发展所需的重要技术。信息化的办公可以大量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想要实现现代化信息办公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信息化办公制度,取代传统管理模式,迎接网络化管理,并将文献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共享,让更多的用户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第二,以网络信息为指导方向的服务形式,而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更需要网络系统来服务,便于用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料,与此同时,只有不断对网络服务进行创新和改革,才会使图书管理模式迈向专业化的方向。

3.4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各行各业都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其中图书馆管理作为育人之地更是需要信息化的办公环境,因为信息资源太丰富,所以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对此,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就很有必要了。以下则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所在:第一,现如今,建设数字图书馆对高校的发展很有必要。我们步入知识经济性社会,很多技术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替代传统管理模式的所有工作量,不但准确无误,还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强大的信息技术帮助管理人员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信息的收藏、运用和推广等问题都通过信息化系统完成。使得信息化更加迅速,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需求,这样更有利于图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进。第二,知识经济时代里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就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越来越多,使用好信息资源就是对物质的节约,并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信息资源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是促使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第三,信息时代当然少不了网络的存在,而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它是对全国文化素质基础的提高和改进。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考验,强大我国的科技力量,就必须制定相关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战略目标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要想实现就必须完成更高的要求和条件,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提升我国的物质文明生活的指标,将教育事业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是提高国人素质的基础条件。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即为数字图书馆管理,打破传统的管理思想,提倡现代化技术,以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就是建设数字图书馆。

4结束语

图书管理策略第7篇

【关键词】 图书情报 管理策略

图书情报工作怎样适应市场趋势,是我们图书情报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市场的影响,给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带来一些管理上的不利因素。但从大体上来看,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是好的,笔者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怎样让图书情报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

1 建立适应社会的系统化管理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就是要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根据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及其发展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调控等手段,从整体上合理使用文献资料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之产生最大效益。现代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既不是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管理,也不是传统的行政管理;它是一个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诸多管理学科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综合性科学,在管理方法上体现的是管理的系统化。系统化管理不是把图书情报工作看作互不关联、彼此分割的个体,而是把它们的一切活动,都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图书情报工作内部的各部门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也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它们都处于一个最佳的运行状态之中。所以,运用系统化管理也是图书情报管理科学发展的手段之一。

2 加强图书馆情报人员的管理

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体现在对人与对事的管理两方面。对人员的管理,关键是用好人。要因人施用,因事求才,使人能用其当,事能得其人,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各得其所,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实现图书情报工作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譬如说,可以要求馆长把一定期限内的主要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如馆藏、设备、队伍、经费等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完成的好坏,作为评定部主任的业绩综合标准。再如,有些图书馆在工作人员中实行了聘用制,改变终身制,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局面,从而调动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馆内的各项工作、每个人员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做到职责分明、权利一致,使工作有标准、办事有程序、考核有指标、奖惩有依据,因而能够保证馆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能够促进各个人员密切合作,各负其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 加强图书情报工作专项经费管理

图书情报部门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经费紧缺,客观原因是由于文献资料价格的连年上涨,而学校给图书情报方面的专项拨款很少,总赶不上文献资料上涨幅度,这只是浅层上的原因。究其深层原因,是我们图书情报人员受传统观念、习惯方法的束缚,思想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在经费的来源、使用、管理的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与当前实际不适应的地方,造成经费管理上的不少失误,致使经济价值得不到最大发挥,导致经费的浪费,最终影响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

目前,在经费的管理上存在哪些与当前实际不适应的地方呢?第一,重视经费的数额,忽视经费的管理。多数图书情报部门的领导,对经费的数额是重视的,他们积极找主管领导要求多一点拨款。但对这些经费如何合理使用,怎样做到少花钱多买书、买好书,使经费发挥更大效益,却比较忽视。第二,重买资料,轻用资料。只注重每年的购资料的数量,而轻视发挥馆藏书刊的作用。书刊资料一入库就无人问津,造成大量书刊资料在馆内长年闲置,发挥不了书刊本身的作用。第三,只支出,无收入。图书情报工作由于自身的性质和职能,经费主要依靠拨款,但也要求图书情报工作进行有偿服务,以弥补经费的不足。而当前,我们大多数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经济意识淡薄,坐等上级“救”,图书经费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经济意识还没有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这种守旧性、懒惰性与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很难适应的。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的经费紧缺,更主要是我们没有做到合理使用、科学管理,使有限的财力不仅没充分发挥效益,还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加强经费专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经费数额和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地合理发展,就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化管理的中心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成立经费管理小组,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重点检测使用效益。(2)加强经费监控力度,实行馆长一支笔审批,重视民主理财,定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3)积极开辟财源,求助企业和个人的多途径、多形式赞助。开展信息开发等创收活动,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4)优化馆藏结构,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观念,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4 加强文献资料的管理

图书情报部门收藏着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本身就是我们工作的物质资源。如何建立适合本地、本单位特点的馆藏文献物资资源,发挥这些文献资料的作用,以及满足各类读者对这些资源的需求等,这些都是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图书情报部门本身也是一个管理系统,它是由文献采访、分类、编目、流通、整理、咨询和开发利用等各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组成一个文献资源的母系统。我们要开发这个母系统文献资源的作用,就要在它的各个子系统上采取科学管理办法,使馆藏的文献更好地符合生产和教研的需要,分编质量好,能广、快、精、准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这些子系统,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配合不好,就势必影响图书情报母系统的效益。因此,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密切配合,增强母系统的整体功能,这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任务。图书情报部门对文献资料的管理,还有一个对馆舍和设备的管理问题。如果馆舍设计布局不合理,设备管理不得当,使用不科学,也会影响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因此,在馆舍的管理方面,要做到馆舍地址、建筑设计、布局结构、空间利用都要有利于文献的保藏,易于读者的使用,便于文献的开发。在设备的管理方面,要跟上现代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发展,有计划购置先进设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力求使设备低消耗高效益,发挥文献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冰.信息服务业大背景下的图书情报机构[J].情报资料工作,1995,(1).

[2]刘阳.现代图书馆与现代信息服务业[J].文献工作研究,1997,(3).

[3]胡昌.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战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