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8-03 16:10:18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1篇

关键词:可行性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办公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学校图书馆也要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做出相应的调整。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由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管理上的实际需求,基于B/S模式开发的办公用品管理系统实施后,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①图书管理信息化,可随时掌握图书的使用状态和流向。②提供快速、准确的图书的最新统计信息。③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易行,查询灵活方便。④通过系统实施,可提高学校人员的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⑤系统可维护性方便可靠,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满足实用性、先进性的要求。

1 经济可行性

软件经济可行性是指软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开发设计所需要的投资相比是否相适宜,同时还要看此软件能否真正给用户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经济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包括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估算开发成本是否会高于项目的全部利润。开发此系统主要是为了减轻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和加强学校在图书管理财务上的管理而进行设计的。例如:此系统运行后可以提供那些以前无法及时提供的信息,各类图书的库存和使用情况提高多少,效率增加多少,对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多少帮助等。所以本软件的开发会在市场经济上占有相当比重的份额。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系统初期投资 计算系统初期投资是为了估算开发项目要花费多少经费。本系统采用的费用估计方法为任务分解技术,这种方法首先把软件开发工程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确定每项任务的工作量和估算需要的人月数,找出每项任务相对应的劳务费数据,再分别估计每个单独的开发任务的成本,最后加起来得出软件开发工程的总成本。

1.2 系统货币的时间价值 成本估算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投资。但投资在前,取得效益在后。因此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用利率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设年利率为i,现已存入P元,则n年后可得到的钱数为:F=P(1+i)n。这就是P元在n年后的价值。反之,若n年后能收入F元,那么这些钱现在的价值是:P=F/(1+i)n。

1.3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衡量一个开发工程价值的经济指标,投资回收期就是积累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1.4 纯收入 工程的纯收入是衡量工程价值的另一项经济指标。纯收入就是在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与投资之差。如果累计经济效益与投资之差大于等于零,则可以投资该项目,否则不值得投资。

2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最难决断和最关键的问题。根据客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从技术的角度研究系统实现的可行性,看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否支持这个系统。本系统属于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其在组织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就整个系统的技术构成上来看,它还是属于一个数据库应用类的系统。其基本操作还是对存在的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删除、查询、编辑等。就单纯的数据库应用来看,暂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问题。考虑到系统实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本软件开发思想采用三层架构设计思想,基于B/S开发模式,并且开发工具选择了目前比较流行的 2.0来进行开发管理平台的设计,后台数据库采用安全可靠的SQL Server 2005来存储数据。从软件技术开发角度来讲,由于 2.0和SQL Server 2005都是非常成熟的开发工具,无论在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还是可扩展性都是毫无疑问的;从硬件技术角度来讲,其选择空间更大,PentiumIII系列及以上的计算机,内存在128M以上,硬盘在1G以上,都可以满足系统的开发需要。所以,在目前软、硬件技术条件下,该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 操作可行性

运行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新系统规定的运行方式是否可行,如果新系统是建立在原来已担负其它任务的计算机系统上的,就不能要求它在实时在线状态下运行,以免与原有的任务相矛盾。

由于本系统遵循实用性、系统性、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原则;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相结合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以 2.0作为前台界面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并且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C/S运算模式,使其既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高效稳定的性能,又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

本系统具有图书编目、典藏、流通、查询以及读者管理和报表生成打印输出等功能,基本实现了图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并且操作简单,让人们可以在浏览网站的同时借阅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简单方便具有操作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成家言.图书馆管理存在问题及提高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0).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可行性;需求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产生了文字,因此用来记录文字的载体图书也随后应运而生。它的存在记录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世界上珍贵的文献资源。而图书馆的功能之一,便是要收集、整理、加工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资源,方便广大的读者阅读使用。图书馆是保存人类知识财富的机构,而保存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典籍便是图书馆是最古老职能。当今的社会发展迅速,产生的文献数量也同时增长;形式多样,类型复杂,传播速度块,而且部分文献时效性强,使人感觉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如此重要的知识机构没有便捷、快速的管理方法肯定是不行的。随着现今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程序运行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它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处理的结果也是信息,因此计算机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迅速的进行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控制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其数据安全性,因此高效而快速的图书馆管理方法由此而生。

1、可行性分析

1.1技术可行性

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可利用现在的主流的win7操作系统,操作简捷方便。数据库系统与开发工具也均为Microsoft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因为同属于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在兼容性上三者不存在问题。开发语言为C#,不但可以开发基于.net的应用程序,也可以开发基于WinForm的程序。所用软件与语言在开发中已被大量应用,技术上都较为成熟,因此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2 经济可行性

(1)投资成本

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为C/S模式,最终运行需要一台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现在的计算机购买成本并不高,且设备也可使用原有的设备。

(2)收益

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馆的各种管理人员,减少了员工工资的开销;数据保存方便安全,可清楚的知道图书去向,防止了图书未归还或丢失时不知道借阅者是谁而无法索赔的情况。

图书管理系统对涉及各种图书管理的行业均有使有价值,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大大减轻工作人员查找图书信息的工作量,开发此系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都不需要特别的需要,且开发周期短,故在经济上可行。

1.3操作可行性

如今计算机普及度广,大多数的人都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且图书管理系统为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操作简单,界面直观易懂,用户能很快的掌握系统使用方法。因此,能简单的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人员,对系统稍作了解便可进行自己想要的操作。

2 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分析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总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实现对图书资料的集中统一的管理。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馆信息的管理,主要功能为用户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归还管理和查询等。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二方面的需求,这二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用户和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借阅用户可以通过图书名称、作者的名字、类型和出版社来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此查询可模糊查询也可精确查询。借阅用户可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图书管理系统,查看本人当前的借阅情况以及维护部分个人信息(如:修改密码)。同时还能继续馆内图书进行查询。

图书馆管理人员登录系统便可有对图书、用户、借阅和归还进行操作的权限。如借阅时可以通过对当前借阅的图书和借阅用户的用户名的查询来验证信息是否有误,借阅后数据库中产生一条相应的借阅记录;归还时显示借阅信息(如图书编号,图书名,借阅用户编号,借阅用户姓名,借阅日期,是否过期等);根据相应的条件查询借阅信息;对图书和借阅用户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等。管理员同样也可以通过图书名称、作者的名字、类型和出版社来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

2.2功能需求分析

(1)首页:为未登录的用户提供图书信息查询,可按条件来查询相应图书。

(2)登录系统:分学生登录与管理员登录两种用户类型。

(3)用户管理:实现用户对账号的管理,可查看账号信息与修改密码,管理员则可以增加、删除和修改学生账号信息。

(4)图书管理:管理员登录后可对图书进行管理,如增加、删除和修改图书信息等。

(5)借阅管理:显示图书基本信息和借阅人基本信息,进行图书借阅操作。

(6)归还管理:图书归库,显示图书信息,借阅人,以及借阅是否过期,过期天数等。

(7)未归还图书查询:管理员可按条件查询当前未归还的图书的记录。

2.3性能需求分析

(1)数据精确度

当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时,须保证输入数据与数据库数据相匹配,从而保证数据的正确率。

(2)安全性

不同的用户类型应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来保护系统数据。对与学生用户而言,只有查询图书,查看账户信息,修改当前账户密码的操作,学生是不可随意修改自己的账户信息的,需要联系管理员核实后由管理员修改。只有管理员可以对用户、图书进行操作,图书的借阅与归还也只有经过管理员核实信息后由管理员操作。

(3)模糊查询

查询条件不一定是完整的,这就需要系统能支持模糊查询。当用户输入查询信息后,需要根据当前输入内容,查询符合或部分符合的信息。

2.4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分析

可靠性:系统完成后预计将有大量的学生用此系统此查询相关的图书信息,管理员也将添加大量各类图书的信息,因此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便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如果产生了某些损失,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使用者失去对系统的信任。

可用性:图书管理系统的潜在用户群是各个系的学生具有的身份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图书管理系统应能让任何用户除管理员外都不必借助任何操作手册或相关的系统帮助就能顺利地进行各种操作。

小结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7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发展初期、单向业务系统阶段和集成系统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成了部级的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并互相连接成国际性网络。而我国计算机网络也日渐成熟,数字数据网可满足多媒体通讯和组建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的需要,各类专业广域网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如教育科研网CERNET主干网已经连通并投入使用。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设计,给广大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助学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024-02

1 概述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图书馆读者到馆率快速增长,各部门工作量剧增,使得图书馆本身具有增加工作人员的迫切需要。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及受学校规模、编制等因素限制,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正好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有活力,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强,熟悉业务快。因此,很多图书馆愿意请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协助完成一些工作。

2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对图书馆来说:1)充当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而作为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管理员来说他们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能了解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一些意见要求,并能及时向图书馆反馈,使图书馆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下传给读者,取得读者的理解、配合。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同时图书馆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想法,加强互相的理解和信任,真正提供“以读者为本”、以馆藏资源为纽带的全方位服务;2)缓解管理员的工作压力。随着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为此,我馆通过不断加大图书的采购力度、扩大阅览面积、增加阅览桌椅、延长开放时间来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迫切愿望。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却相对增长缓慢。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增长,工作强度增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了图书馆的一些具体困难,使图书馆在不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开展某些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3)监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时刻呈现在读者的监督下。一方面,作为老师,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

对于大学生来说:1)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学生们天天与图书、期刊打交道,对其进行清扫、整理、上架,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爱惜图书馆的资源,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思想素质;2)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服务的需要。来馆参加管理与服务的学生可以把这些岗位看成是增长才干、培养能力、自我提高的“练兵场”,通过图书馆这个窗口,获得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机会,达到学会管理,学会服务的目的;3)减轻经济负担,有助完成学业。相关报道指出,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不能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剥夺他们这来之不易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阵地。让贫困大学生帮助图书馆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贴补生活,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安心完成学业。

3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

3.1勤工助学

鼓励贫困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参加图书馆的有偿劳动,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多给他们接触电脑和操作的机会,激励他们学生和生活的上自信心。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家境贫寒的家庭,他们朴实、能干、肯吃苦。2005年,我校西区图书馆新落成,搬馆工作复杂而艰苦。勤工助学的学生是搬馆队伍中不可忽视在生力军。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书刊的整理,打包等工作,为西区图书馆的顺利开馆做出了重要贡献。

3.2进行读者调查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可以更好的深入到读者中间,直接获取读者的需求信息和读者的反馈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图书馆,为图书馆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3.3进行馆藏宣传

利用学生管理者贴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馆藏资源的宣传。学生自己宣传图书馆,更具说服力。通过宣传,感受图书馆氛围,扩大了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影响,让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心中温暖的家。

4 如何实现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4.1规范选人制度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大学生必须是关心图书馆工作的热心读者。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选拔出思想品德好、具有较强责任心、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参与管理。勤工助学的岗位应优先考虑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正常完成学业。

4.2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应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的训练。参与工作的学生应牢固树立服务读者的观念,具备良好的道德质素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工作规程,了解书刊分类和简单的书刊制作流程。在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学生还要学习计算机、电子数据库等知识。只要做好了这些前期培训工作,他们今后才能顺利开展管理工作。

4.3加强学生管理

对于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必须加强管理。我馆制定了相应的劳动纪律,建立了岗位签到、岗位考核制度。对于工作不努力、劳动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图书馆要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者,坚决辞退。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图书馆应该给予学生管理员相应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对参与管理的大学生,图书馆也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如让他们享受教工的借阅数量。

5 结论

实践证明:让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既是新时期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又能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既对大学生日后就业搭建的理想的平台,又是加强和促进图书馆建设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蔡焰辉.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2005(5).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4篇

关键词: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一、 科学的的管理

随着图书管理系统不断扩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图书的藏书、管理人员、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图书资料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如果用手工来完成庞大的数据处理,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为了满足图书管理的需要,急需制定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成为图书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是对图书、读者的管理,也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

同时还要注意下列几点:

1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如人员不够、技术缺乏等原因,开发时应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开发。

2 要注意信息的准确、及时、适用、经济,只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3 从全局出发注意系统开发的整体优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延伸性。

二. 制定详细的借阅规定

图书管理涉及图书信息、系统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借阅等多种数据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可将图书分为三类: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包括图书征定、借还、查询等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类别和用户数据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包括读者类别管理和个人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经过实际考察与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应具有以下功能:

1、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室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等。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2、图书管理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利,图书管理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图书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图书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所以要经常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三.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进行初步调查后所进行的对系统开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究,所以也称为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也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三方面来论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我认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经济可行性分析。作为社会各个阶层科技人员的图书查阅,其经济成分比重相对较少,主要是支出的费用: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用、管理和维护费等。由于各个图书馆实行统一操作,系统共享,其设备购置。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购置图书上。建立信息中心,可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管理,提高图书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快速地反馈市场信息。

(2)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现有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件、软件配置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相互沟通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计算机特点,通过网络internet技术,发挥计算机的信息传输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3)社会可行性分析

社会可行性有时也称为操作可行性,主要论证新系统在机构开发和运行的可能性以及运行后可能机构的影响,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更新是科技图书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采用这样先进的管理技术。它对图书查阅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到:

(a)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冲击,可能引起管理层的变动和人员的调整。

(b)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使图书借阅系统在一定的可能下进行机构精简,迫使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新知识,拓宽图书馆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空间。

(c)图书与读者之间业务方式的转变和扩充。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5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图书馆;管理应用

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逐渐应用了各种信息系统,这种背景也就直接的导致了管理的数据的增长,传统模式的图书管理在开展数据管理过程中经常集中在一些信息的备份以及查询之中,无法有效的对这些信息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数据挖掘技术

1.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在实践中又可以称之为数据采掘以及数据开展,就是一种通过一定的技术以及算法开展工作,在实际中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可以对于一些具有模糊性以及不完整的信息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进而提升对人们各种知识的筛选,获得较为各种有用的知识。

2.数据挖掘体系结构以及过程

(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就是通过数据的清理以及数据的集成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数据的清理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对于数据中存在的不一致性以及噪音进行系统的消除,而数据的集成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对于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进行集成。

(2)数据变换以及选择。①数据变换,预处理之后的数据在实践中不适合数据的挖掘以及应用,对此在实践中要对数据进行系统的转换,让其可以在数据挖掘中直接应用。在实践中应用的数据变换的主要技术以及手段就是属性构造、规范化、数据概化以及平滑等技术手段。②数据选择就是在实践中对于一些通过变换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检索。

(3)数据挖掘。就是对算法库中的相关挖掘算法处理选择应用的相关数据,最终生产的一种具体的模式与手段。

(4)模式评估以及表示.①模式评估,就是在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挖掘之后,综合实际的业务需求等相关内容,对于一些与既定条件相吻合的模式进行系统的识别。②表示,就是通过知识表示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对于契机的挖掘结果进行系统的展示。

3.数据挖掘方法

(1)聚类分析,就是对于一些现有的数据通过群组类模式的分类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操作中是无法预先了解既定的分组规则的,群组主要就是基于其自身的特征对其进行划分的。

(2)序列分析,在实践中就是基于时间序列的方式对于模式进行提取,其提取的主要依据就是重复产生的相关概率。

(3)关联分析,就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通过依据其内在的关联规则对其进行分析,而相关关联规则的筛选在实践中则是利用阈值设定的方式开展。

(4)统计回归分析,在实践中借助一些现有的数据数值开展未知变量的预测。在常规状况之下,通过标准统计的可以利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开展。

(5)分类预测分析,分类预测分析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利用分类函数的方式开展,在实践中其可以对于具体的数据项目以及数据集进行映射,实际的树形结构是应用相对较多的分类模式的有效表现,其想相关数值的搜索,都是基于数的根部开始,在实践中综合数字的节点以及分支相关内容,进而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1.图书管理中数据的特征

(1)信息的隐晦性特征,也可以称之为潜在性,主要就是指一些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这些信息中蕴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分析才可以有效的发掘其实际的价值与内涵。

(2)关联性特征,在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工程中涵盖了一些借阅记录以及记录信息查询,这些数据在不断的累积中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特征。

2.图书管理中数据挖掘的实际需求

院校图书管理业务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其大多数的服务主要就是体现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图书咨询、图书借阅以及归还等相关内容,其缺乏个性化的服务,对此要想真正的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发展,就要转变传统的图书服务理念,加强对读者实际需求的重视,综合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了解读者的实际检索习惯以及各种需求,进而为其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1)借阅行为模式以及读者群的分析。①孤立点分析,主要就是基于读者群对其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此种分析的主要依据就是读者的实际借阅习惯以及其特殊性需求,在实践中通过对于借阅历史的相关信息的有效分析,通过对图书的借阅次数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②聚类统计,在实践中综合读者的相关资料信息以及借阅记录等相关内容对于读者的借阅行为以及群体的特殊性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于读者的相关行为规则以及模式进行深入的挖掘。

(2)个性化服务工作。①关联规则分析,就是在实践中对于读者的实际借记录内在的关联性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明确读者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在为不同的种类的读者提供各种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推荐。②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对于读者的不同种类图书的实际借阅时间以及顺序进行分析,进而对于读者的实际借阅习惯进行了解,在合适的时间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通过时间序列的分析在实践中可以有利于图书馆对于图书进行合理的安排。

3.图书管理中数据挖掘的相关层次结构。

通过图书管理中数据的挖掘分析可以了解,图书管的挖掘主要就是对于借阅行为方式进行分析、个性化服务进行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在实践中图书管理中数据挖掘的主要层次结构具体如下:

(1)就是数据预处理模块层次,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基于院校图书馆管理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于数据进行转换以及相关数据的有效集成,在实际的处理之中,可以将数据保存到图书馆的相关数据挖掘库之中;

(2)就是管理规则挖掘算法模块层,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对于各种数据进行系统的选择与处理,通过调用与实际需求相吻合的挖掘算法对于图书馆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处理;

(3)就是模刑可视分析模块层,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图书馆管理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其主要涵盖了图书馆的借阅行为有效分析,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分析等相关内容中的挖掘信息,在实践中必须要通过此层对图书馆进行系统的挖掘任务参数的有效设定,在完成相关数据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可视模式规则的方式对其进行输出操作。

三、结Z

在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图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应用信息越来越多,这样海量的数据必须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实践中利用图书管理数据中的系统分析以及相关行为模式的方式对其进行输出管理,进而为院校图书馆提供更加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在根本上提升现代图书管理的整体服务质量以及水平。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6篇

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基本上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最根本的服务,主要包括借书、阅书、还书以及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不能为读者提供主动性的服务。要想使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者主动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必须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对读者以往的阅读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为读者提供更加科学的、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要分析读者群与其借阅行为,用到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叙述统计分析。就是说利用叙述统计的形式分析数据库里的数据,查找出借阅率最高的书籍和读者,并且对其所代表的意义进行分析。

第二,孤立点分析。也就是说,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信息,找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读者,进而为他们提供特殊性的服务。也可以查阅图书借阅的历史信息,将最受欢迎的书籍和最不受欢迎的书籍挑选出来,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

第三,聚类统计分析。通过查阅读者的借阅记录以及信息,对不同借阅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再利用聚类统计的方式分析读者的行为。

其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高职院校要想实现这个工作,用到的数据挖掘技术有:

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读者借阅图书和借阅记录之间的关系,明确读者的读书需求,以便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读者借阅书籍的顺序和时间,了解读者的习惯,从而在适当的时候为读者提供适合的书籍。另外,时间分析法也能方便图书馆对书籍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后,文献排架方面的管理。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不仅能够找出最受欢迎的书籍,还能对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另外,还能通过对读者借阅行为和借阅书籍的分析,设立专门的书籍摆放处,以便读者的阅读,使每一位读者都能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这样,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2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关于图书管理

首先,各个高职院校可以分析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明确读者对知识的需求程度,从而科学规划图书馆的图书以及文献资料。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它能够自动的记录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从而科学管理没有借出去的图书。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还能帮助采购人员进行图书的采购,并且合理安排最新的图书,供读者阅读。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图书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不可能每一本图书都使用到,不能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当中的图书完全被利用,况且,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要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不能对读者的需求做到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读者的历史借阅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研究,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科学的管理。

2.2关于读者管理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原则是要正确服务好每一位读者,在工作时,要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所以,要想更好的服务每一位读者,就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进行管理,并且进行分类。比如,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可以从职业的角度对读者进行分类,其主要对象是教师、职工以及学生。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创建一个长久的服务关系,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最喜欢阅读的人群。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要及时处理好应届毕业生的借阅证,例如,延长期限或者是注销。一旦注销毕业生的借阅证,毕业生毕业之后就不能再通过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进行阅读行为,与之相反,如果延长毕业生借阅证的期限,就算毕业生毕业,也同样可以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内进行阅读行为。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科学合理的管理读者的信息,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的水平,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结束语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第7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

图书管理行业主要的管理方式主要以手工管理与信息统计为主,并且一般的图书管理部门配备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需求,是提高图书利用率与图书流转服务效率的必要途径。在网络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本文主要通过图书管理软件的功能分析,提出图书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领域与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应用范畴。

1图书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原始手工管理模式下的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作强度大。图书管理配备人员较少是我省图书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现象。有限的工作人员以手工原始的方式,对现有的图书进行相关的管理与借阅信息统计,工作强度较大。二是工作方式落后。现有的大部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都是采用手工统计方式进行图书管理相关工作。少部分的图书管理单位也使用了电子计算机,只是用于简单的资料整理与规范工作。工作方式较为落后。三是工作效率不高。由于图书管理工作采用的是手工操作方式对图书进行管理,信息的整理工作相对落后,工作效率不高。四是借阅图书需要手工查询。借阅图书一般只是简单的依靠纸质目录查询来确认图书信息,工作效率极低。限制了借阅者图书查询速度。

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主要目的是论证系统建立的主要任务与实施内容的便捷与使用方式。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分析全部数据统计及具体的模块分析。图书信息主要是为满足图书管理员工作快捷性、图书借阅者借阅需求的数据信息。图书管理员工作信息主要包括图书资料汇总数据、图书更新数据、图书被借阅数据及图书利用率分析汇总数据。图书借阅者需求的数据相对于图书管理者数据简单,主要是快速查询图书数据。主要包括图书系统分类数据、图书存量数据。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借阅模块、管理者模块两大类。登陆模块是图书使用借阅者登陆权限使用与借阅认证功能为主要基础的功能性模块。登陆模块是区分借阅者信息与等级的基本模块,登陆使用户名与登陆命令产生确认后进行相应操作,登陆模块必须经过登陆命令确认后使用。登陆模块分为借阅者与管理者两个选择性目录。管理员模块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管理模块和数据修改模块。管理员可以通过相关的操作修改管理系统数据,并将图书管理最新资料及时更新方便借阅者数据查询与使用。管理员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短消息通知方式及时通知图书借阅者及时送还借阅的图书,并了解图书使用者使用图书的需求。管理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更新图书管理数据与图书订购信息。

3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行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1)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信息整理工作量减少。图书信息整理工作是图书管理者主要的工作任务,在图书管理系统使用前要靠手工操作,以原始的方式将图书信息整理。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后,图书信息整理工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完成,极大的减少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与工作量。二是图书管理统计工作准确率高。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前图书利用率与图书外借数量统计是使用手工方式进行简单统计,出现统计数字错误后,无法对数字错误来源查找,没法确定图书信息的正确性。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后,图书统计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显现,准确率较高。

2)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使用者的查询效率。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借阅者的查询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询速度较快。经过图书管理系统信息整理后的图书查询速度大大提高。经过图书借阅模块登陆后的使用者直接在管理系统内输入图书信息,利用系统查询图书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完成。加快了查询速度。二是查询信息结束后图书指向性操作直接同步。图书借阅者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查询结果直接指向图书摆放位置,借阅者可以直接进入到图书陈列室进行图书确认与借阅手续办理。

3)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图书管理系统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管理系统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持来保证运行。在图书管理系统使用中,要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主要是现存图书的主要信息整理及数据性录入,工作量较大。二是图书管理系统要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图书管理系统的运行也要进行日常维护,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在网络充分利用与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势在必行。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大量的减少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使用者的查询效率。图书管理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宝庆.张明贵,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与问题整理[J].山西图书管理,2018(01)244-245. 

[2]冯政军,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途徑分析[J].黑龙江省图书管理工作,2016(02)116-118. 

[3]高红艳,图书管理工作者面对的工作挑战与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图书管理,2018(01)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