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特色旅游业态(合集7篇)

时间:2023-11-06 10:07:30
特色旅游业态

特色旅游业态第1篇

1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基本阐述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在当地旅游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桥山黄帝陵区3000多株千年古柏群,堪称世界古柏的“活化石”,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景区的开发代表了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林业特色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明显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带动相关衍生行业的共同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以陕西省黄陵县的旅游业发展为例,通过建立黄陵桥山森林公园来进行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促进我县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化,从而切实促进县域经济的提高。

2黄陵县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黄陵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位于陕西省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市南端,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人口13万。黄陵生态环境良好,沮河、葫芦河径流地表,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桥山林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号称萨陕西省的“一叶肺”。黄陵人文景观独特,境内既有武君柏、龙头柏、黄帝手植柏、掛甲柏,又有秦直道、子午岭、侯庄湫、桥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以及丰富的物种等,这些都提供了黄陵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契机。黄陵县的历史悠久,县内还有很多建设完整的黄帝庙、紫娥寺、万安禅院等历史文化遗址,这些赋予了黄陵县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黄陵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享誉海内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2.1黄陵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黄陵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围绕“一核心四区域”的旅游发展思路,推出以黄帝陵为核心,黄帝文化园区和轩辕酒文化园区为载体的黄帝文化游览区;以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万安禅院和秦直道为载体的森林休闲度假游览区;以侯庄湫、贾塬湫、万亩苹果观光园为载体的农业观光体验游览区;以店头镇和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区为载体的现代工业游览区,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中部有黄帝陵景区,通过国家黄帝文化园区打造,设施更加完善。西部依桥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安禅院为主,桥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首个以黄帝养生文化为主题有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由一谷(轩辕养生谷)、一岭(飞龙岭)、一寺(紫峨寺)、两小镇(潮塔小镇、双龙小镇)组成。区内群山环抱,植被茂密,湖泊众多,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地形地貌,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空气负氧离子指数高出城市30倍密,且有成熟的休闲、餐饮服务,是生态养生、运动养生、美食养生、健康养生、居住养生、文化养生的绝佳圣地,开园以来,倍受关注。东部有南沟门水库、武君柏、龙头柏、侯庄湫等现有的待开发旅游资源。

2.2黄陵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经营现状

从黄陵县的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可以得出当前黄陵县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向四周进行辐射。但是就当前黄陵县的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来看,还有很多东部的潜在的旅游资源未被开发出来,即使建设已经相对成熟的黄帝陵、桥山国家森林公园,也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对于黄陵县来说,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其厚重的黄帝文化底蕴,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可以通过建设相关的人文景观区,来丰富当地的旅游景点,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渐慕名而来,对当地经济带来很好的刺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启示和对策

3.1拓宽投入渠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在进行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出市场经济的作用,不断的加大招商引资的活动力度,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我县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能够吸引相关的投资商来进行旅游资源的投资,筹集到开发基金从而更好的进行旅游景点的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将我县的生态旅游开发与林业重点项目和旅游开发项目等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定点定投、资金捆绑以及项目融合等多种方式来筹集开发的资金。

3.2创新发展思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黄陵县林业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应该与全县国土政治、开发及综合利用的规划相结合,为景区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可以完善景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对于正在建设的景点,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的需求来进行,跟上时代的潮流以满足现代都市人们的需要。在景点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并进行相关的主题园区建设工作,从而使园区的活动丰富多彩起来,吸引游客驻足,并保证游客的回头率。在园区的设计和建设时,不仅要根据当前人们的喜好来进行,设计人员还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要能够预见到未来景区发展的模式,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3完善机制创新,大力吸引专业人才

林业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工程是一次性的投入,且成本巨大,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设计人员的水平,保证景区的质量。在园区建设之前,要对当地环境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并根据相关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做出详细的计划,保证施工进行的顺利有效。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来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尽量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鬼斧神工的建设工作。在建设的过程中,安排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工作的监督,确保工作严格按照图纸和计划来执行,保障施工的效率,从而保证景点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保证其经济效益。

3.4促进产业项目建设

促进产业项目建设的主要举措就是建设动植物生态园,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然后将自然保护区努力晋升为部级的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还可以着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抓好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为了将所有的项目尽快投入运行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抓工程质量,从旅游的特产、住宿、饮食、购物等方面下功夫,鼓励林场互相之间竞争发展旅游项目,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带动林业发展,还能够创造林区经济亮点。没有自己附加产品的旅游区不能够成为特色旅游区,因此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发展林区的绿色特色产品项目,比如说像鸡蛋、蜂蜜以及蕨苔类的加工产品等,将这些绿色产品整合形成品牌,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旅游会共同进步。促进产业项目建设还因为我县林业旅游产业子项目不能满足整体发展需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合理进行林业旅游产业规划,遵循自然规律认真研究林业资源、生物资源,为林业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做出明细规划。

特色旅游业态第2篇

关键词:昌九地区;特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昌九地区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承接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

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区域转移这一大趋势为昌九地区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昌九地区政府应该主动出击,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吸引企业到昌九地区落户,比如可以采用联姻的形式组建生产基地,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轻资产成为内生变量,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二)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机遇

国务院在2009年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规划。而昌九地区许多地方就处于鄱阳湖的中心地带,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必然会相应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些优惠政策与措施对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昌九地区应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战略机遇为契机,主动迎接,推动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

(三)国家、省、市大力支持赣江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

为了带动整个昌九地区经济发展,更好地使江西省对接“一带一路”,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江西省政府于2016年3月7号向国务院申报建立昌九新区,国务院于2016年6月14日批复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新晋为第18个“部级新区” 。江西赣江新区范围含南昌市的青山湖区、新建区和九江市的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赣江新区的建设,将会成为促进新的十年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动机,成为产业升级的引爆点,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昌九地区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总体思路

以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立足江西昌九地区青山绿水的省情,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特色农业,引导发展传承江西文化的生态休闲旅游业;大力挖掘基层农村文化资源,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品牌、包装、推广等方面的创意设计,为提高昌九地区整体经济效益贡献一份力量。

电子商务特色农业是快“大蛋糕”,有长远利益链条,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是第一感官资源,可以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相得益彰,短期和长期结合紧密。昌九地区农业要始终坚持“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理念,全面整合文化资源、农业资源、乡村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发展。以电子商务发展驱动力,立足农产品的天然、有机特色,实现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也为缺乏活力的静态的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优质农产品的保证,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成功必定会给电子商务特色农业项目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同时,电子商务所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价值流为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保障。昌九地区本身就是个大的生态综合体,作为中部地区的信息、交通和物流枢纽,内生消费实力和外延消费潜力都很大,协同创新指引的道路上必将给电子商务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

在发展电子商务特色农业的时候,要跳出纯电商的单向思维,应该进一步在流通方式创新上下功夫。推动电商和实体流通产业的渗透,利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市场潜在需求,使农民的生产和经营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农业无差别发展。

三、昌九地区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一)组织协同创新对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促进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已经水到渠成。为此,在战略决策上,领导机构的思想和行动上也要先行。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要完善工作的协调机制,尤其是重点工程推进的机制;另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要与行业的领军企业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新型业态成长中的新问题和困难。近年来,九江县政协深入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九江凌华实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企业的投融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配套政策扶持等方面现场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昌九地区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部门定期会商制度,消除部门的政策障碍和壁垒,增强职能部门对企业成长的推动力。从项目核准环节入手,指导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联合体做好产业规划,既要和省级区域规划相互衔接,又要有昌九地区的特色性,规划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和补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跟踪分析,要实施严格的督促检查,利用动态检测的统计数据,定期开展规划实施过程评估,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经济的诊改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在制定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具体发展规划中,各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金融、财政、工商、电力以及农业、工信等部门要有具体的支持细则,细则之间要相互协作,服务目标相互整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二)财政支持创新对策

我国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工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边际在不断下降,随之财政对工业的优先政策已经基本消失,对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新型服务业的电子商务业和生态农业均制定了专项财政支持政策。财政资金直接通过项目的审批流程进入地区龙头企业,有财政补助,有低息贷款或贴息扶持,极大地减轻了龙头企业的资金运作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该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间接上,对包含交通、仓储、电信等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也每年递增,既推动了本土龙头企业走出去,又吸引了知名物流仓储、加工落地,成效明显。

九江江州司马农产品电商平台就是一家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帮助下成立的专注本土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该平台整合九江区域的40多种农特产,建立了自有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淘宝企业旗舰店等。同时,平台建设企业还建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电商营销培训中心,江州司马农产品电商展馆。并配套了农产品检测、农产品保鲜技术、电商仓储等辅助设施。通过平台、设施、技术和人才“四位一体”的整合,实现了九江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的价值和品牌的联合提升,同时培训了一大批有知识、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通过这一平台,“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的构想得以良性运行。

(三)扶持政策协同创新

从国家层面,可以争取国家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同时争取昌九地区规划融入国家专项规划,享受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和审批核准方面的优惠投资安排,积极申请国家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

从税收角度,昌九地区相关企业要积极利用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税收政策,通过减、免、缓税手段,缓解自身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对辖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专门联络人员,开展“一对一”税企联系活动,做到为企业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税务机关定期开展税收政策调研,根据昌九地区的不同产业、企业特点,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税收政策。

从土地安排角度,因为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土地占用量很大,当地国土规划部门要优先安排推进电子商务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的重大项目用地,特别是农村土地整治中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依法依规优先用于龙头企业发展。

(四)融资渠道协同创新

从信用担保角度来看, 农业项目的建设成本虽然比工业项目要适当小些,但投资回收期较长,且投资效益不确定性强,因此 信用担保的作用非常重要。昌九地区要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融资担保机制,利用省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和各市、县建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项目启动资金和运营资金的担保。通过增加担保机构的国有资本和降低担保费率,引导和鼓励现有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涉农担保服务。同时为发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昌九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以点带面,以大带小,切实解决中小型电子商务特色农业项目和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融资难问题。

从信贷支持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合作制银行扩大机构网点覆盖面,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同时,要引导昌九地区的南昌银行、九江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域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优先用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在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上,根据农业企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订单、仓单等质押贷款,推广林权、商标权等抵(质)押贷款。

(五)品牌建设协同创新

电子商务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品牌建设涉及面广,有电商品牌、农产品品牌、休闲品牌和旅游品牌,如果采取子品牌战略,必将会发生品牌力量不集中、建设时间漫长等缺点,为此制定一个综合品牌战略非常重要。品牌是价值的代名词,品牌塑造的过程是价值的提炼的同步操作。电子商务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低碳、有机、健康,因此在品牌建设上两者是可以协同的。“仙来客”就是一个九江本地的知名品牌。“仙”境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描绘了一个蓝图,“仙”又和“鲜”和“闲”同音,寓意农产品很鲜美、新鲜,当然值得购买和消费,“闲”即休闲好去处;“来”字像在呼唤来自远方的你我;“客”也是双关,来的都是客,这是昌九地区人的礼节,但您别忘了,走的时候给您家的客人捎上几盒农产品和此处生态休闲的美景。

品牌可以是自建,也可以依托平台品牌。在自建品牌时,充分利用地理保护标志的优质资源;依托大江网、江西农业产业化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各类信息平台也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式。

(六)人才机制协同创新

发挥昌九地区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利用高等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把先进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采用落地化的方式普及到企业、村镇和农田,为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企业和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企业培养订单人才。高校假期和院校社会实践时间走进产业园、农业一线是践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济选项。九江职业大学等高效开展的“e+农”校园三下乡项目已走进九江市、县多个产业园、淘宝村,实地考察农村电子商务特色农业运作模式;走进生态农场、休闲旅游地探寻农业企业如何通过广阔的电子商务平台对有机农业、休闲农业项目进行深度开发;走进村镇,一线调查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等。

探索当地高校职业鉴定所为农业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的短、中、长期培训和教育模式,通过财政的“三农”人员培训专项直补资金,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旅游管理等非农专业人才培训纳入昌九地区农业公司和农村人员的职业、就业、创业培训教育的体系中来,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农村人才短缺或留不住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鹿心社.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21日在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http://.2014-02-07.

[2]何文举,刘定平.湖南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协调演进研究――长株潭一体化背景下湖南易家湾镇生态休闲旅游与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07):115-117.

[3]王芳.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4,(03):77-78.

[4]孙水鹅,刘冠男.九江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2):111-112.

作者简介:袁青燕(1976-),女,汉族,江西德安人,管理学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高级经济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

特色旅游业态第3篇

关键词:山水格局;川西北特色;以人文本; 生态与文化

1 前言

响岩镇位于平武县东南部,北距平武县城65公里,南距江油市53公里、绵阳市101公里,紧靠九环线(S105)和武都水库,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根据汶川地震灾害评估图显示,响岩镇属于极重灾区。

灾后重建中,河北省作为平武县的对口援建省,2009年初,援建方式由“交支票工程”调整为“交钥匙工程”,规划为适应灾后重建的需要,首次将镇总体规划、工程规划、详细规划、风貌规划和景观规划同步进行,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2 规划思路与重点

2.1 规划思路

规划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体现特色;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环境和周边典型的“大山水”空间格局,把响岩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独具川西北特色的山水生态旅游城镇。

2.2 规划重点

落实城乡受灾居民和武都水库移民的安置;对镇区进行扩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生态特色城镇;重点完成近两年的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恢复到震前水平。

3 镇域规划

3.1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根据上位规划及响岩镇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环境,提出了“矿业强镇、旅游兴镇、特色产业富民”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到2015年,规划形成1个镇区、3个中心村和12个基层村的三级镇域镇村体系结构。

3.2 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响岩镇区域社会经济现状、镇村分布情况和未来城镇规划的构想,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一区”的空间结构形式。

“一心”:是指以响岩镇区作为镇域的发展核心,带动全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轴”:是指沿九环线形成的城镇综合发展轴,也是响岩镇与江油市和平武县城相联系的重要通道。

“一区”:是指同兴工业园区。

4 镇区总体规划

4.1 城镇性质与规模

城镇性质:平武县的南部重镇,独具川西北特色的山水生态旅游名镇。

规划通过GIS技术对地形、地貌及坡度进行分析,同时还对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工程地质条件和用地适应性进行评价,确定到2015年新场镇人口容量3600人,用地规模29.84公顷,人均82.89平米。

4.2 城镇山水格局分析

响岩新场镇具有川西北典型的“大山水”空间格局,周围起伏的群山构成了响岩天然的绿色屏障,宽阔优美的涪江在镇区东侧穿过,神奇的大自然为响岩创造了如此秀丽壮美的河山,为响岩建设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城镇打下了坚实基础。

4.3 镇区空间结构

规划对新场镇周边的山水格局进行分析,并与当地部门进行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一心、两轴、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即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包括文化站、卫生院、镇政府等;

“两轴”:是指以九环线为主的城镇综合发展轴和城镇中部东西向的景观主轴。

“四组团”:是指镇区的北部居住组团、中部综合组团、南部居住组团和旅游服务组团。

5 镇区详细规划

项目组就灾后重建的建设方式、安置模式、房屋层数和房屋结构等内容对灾区群众作了问卷调查,并依此为依据,基本保证中心场镇户户有商业,以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建筑层数以2-3层为主,原则上不超过4层。

规划以景为轴,以水为体,以人为本,结合涪江水体空间和背景山体空间,引入“景观走廊”,通过垂直于涪江的道路,加强各组团空间与东西两侧奇山秀水的联系,形成景观渗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旅游城镇。

6 镇区建筑风貌规划

规划住宅建筑的群体布置充分考虑了川西北地方特点,依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大多采用底商民居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当地传统民居建筑语汇,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统一建筑风格,塑造特色和谐的建筑形象。通过提炼当地建筑要素,把其概括为“大坡檐、高勒脚、穿斗架、木构件,青瓦顶、白粉墙、红窗套”,规划设计力求返璞归真,以表现出川西北山地小城镇的风情特色。同时还对小学、文化站、卫生院等公建风貌作了设计。

7、镇区环境景观规划

规划以生态化和人性化为主,重点围绕“一廊、两线、多点”展开。其中入口广场规划把位于武都水库淹没区内的煽铁古桥迁建至新场镇入口处的黑崖沟上,以体现响岩的历史与文化,规划在响岩镇入口广场处建设仿保定古莲池牌楼一座,以实现保定文化与响岩文化的融合。

中心避难广场以“弘扬精神、体现友谊、面向未来”为主题,两个广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染村子沟绿化广场以“雪香四季园” 为主题,按春、夏、秋、冬四季将园子划分成四个部分,春园以碧桃为主,夏园以棕榈为主,秋园以银杏为主,冬园以雪松为主,并配以诗文、怪石等,增加游园的文化韵味。滨江景观取“水滴响岩”之意境,赋神于形,紧扣涪江的空间形态,追求整体上自然与流畅。

特色旅游业态第4篇

当地巨大鹿角吸引观众

10孩童剪纸传扬梅花鹿文化

9日,在热闹的满族大秧歌中,第三届中国双阳梅花鹿节正式开幕。百余名游客一同观赏了神鹿点睛、神鹿祈福,共切九色鹿蛋糕、包鹿肉馅饺子,品美食。

梅花鹿节,鹿当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开幕式当日,现场一副重达38.95公斤的马鹿鹿茸引来了众人围观。拥有该鹿茸的养殖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幅鹿茸是从一只8岁的马鹿头上锯下来的。这只马鹿高1.5米,大约重250公斤。长了100多天,才长出了一副这么大的鹿茸。

来自辽宁养了20年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鹿茸,确实罕见。我看这副鹿茸的重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巨大的鹿茸让人啧啧称奇,两只刚刚出生10天的小鹿也赢得了现场所有小朋友的喜欢。拿着奶瓶给小鹿喂奶、抱着小鹿合影,来自长春的蒋女士称自己从来不知道出生10天的小鹿已经有半米高。“10天的孩子只会哭,一年了也不一定能像小鹿走得这么好。这么看,动物的生长能力真是比人强多了。”蒋女士的丈夫张先生称。

活泼的小鹿惹人怜爱,剪刀下的小鹿也是惟妙惟肖。从6岁开始剪纸,如今已经10岁的王玺维虽然是个男孩子,却有一双比女孩子还巧的手。

梅花鹿节的开幕现场人头攒动,在热闹的环境中,小玺维却乱中寻静,任凭众人围观、拍照,自己却一直安静地坐在凳子上创作着以梅花鹿为主题的剪纸。小玺维的剪纸老师刘秀琴告诉记者,小玺维虽然是剪纸班里为数不多的男孩子,却是最优秀的学员,不仅坐得住,创作能力也特别强。脱稿剪一个剪纸,只需要20分钟左右。拿着小剪刀和红纸,左剪右剪,10多分钟过去,一对活灵活现的梅花鹿便从小玺维的手中诞生了。而像这样的梅花鹿,在没有草稿的情况下,小玺维能剪出五六种。

欣赏过歌舞、看过可爱的小鹿,“吃货”们最喜欢的“吉祥鹿鸣宴品鉴会”也在中午时分正式开始。昔日的帝王宴变成今日的百姓餐,经过厨师们的巧手,烤全鹿、三鲜烧鹿筋、火焰鹿鞭花、杭椒鹿柳等16道菜品色香味俱全,弥漫现场的香味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鹿肉原本是有些腥味的,但这烤全鹿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很棒。”一名旅游达人一边品尝着刚出炉的烤全鹿,一边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全鹿宴是古代皇家珍品,也是宫廷中最高规格的御膳。其中烤全鹿可称得上是满汉全席中最大的一道菜肴。用来做烤全鹿的鹿一定要选‘毛桃鹿’,鹿肉要经过特殊工艺排酸,然后用宫廷秘方进行腌制,最后再架上果木炭烘烤4个小时。”作为此次品鉴会的承办方中国(吉林)御八旗休闲自驾游俱乐部总经理李万国告诉记者,这一系列以鹿为主题的菜品,是融合唐朝的“鹿鸣宴”以及清朝的“满汉全宴”,结合双阳本土特色研发出来的,目的就是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宫廷菜系”走进寻常百姓家。

关注旅游休闲文化

打造特色北方休旅市场

特色旅游业态第5篇

关键词 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19-02

Coun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GONG Zhi-qiang

(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Coun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me development,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optimization,tourism product pedigree of "the trinity",perfect travel service system and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tourism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特色农业是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农业产业基础和相关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特色农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是主导一定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农业。以特色农业为资源基础的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地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休闲时代的到来使特色农业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目前,特色农业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粗放式开发现象较为普遍,以致难以达到农业与旅游互为补益、相互促进的预期效果。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要素众多,其中主题、模式、产品和服务是四大核心问题,本文便以其为中心对特色农业的旅游开发对策展开分析。

1 主题开发突显独特旅游体验价值

目前,我国休闲旅游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城镇居民对回归自然,追求田园生态、清净闲适乡村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可以为满足休闲旅游需求提供必要的、满意的活动空间和相关产品。但是,现代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而是希望获得更为独特的旅游体验价值。因此,“无特色”旅游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主题开发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事业的不二法则。在此背景下,特色农业旅游开发也应紧密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旅游主题是在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断展示和体现出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主题开发是紧密依托资源基础,以系列化的旅游产品和独特旅游氛围彰显某种主题文化的旅游开发方式。主题开发追求的是为游客创造独特旅游体验价值,其实质就是以差异化发展形成比较竞争优势。主题开发将使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在有限的空间里聚集并实现合理配置,形成聚合旅游吸引功能,其目的是要使特色农业资源成功转变为特色旅游产品、使特色农业环境成功转变为特色旅游环境。实现上述两大转变,一方面要求特色农业向着规模化、精致化、景观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在开发主题的统领下,配置系列旅游项目,强化特色农业的旅游休闲体验功能。总之,就是要紧密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围绕特定主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展开系列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同时在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各方面协调跟进,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才能为游客呈现独特的旅游体验价值,进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1]。

特色农业旅游开发主题的选定一方面要立足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则要着眼于市场需求。特色农业具有常规农业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地域特征鲜明、种养加工过程独特以及产品品牌效应明显等方面。当今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是城镇居民,对特色农业旅游的兴趣指向较多集中在农业景观、农事参与、乡村生活体验、农产品购买及品尝等方面。因此,特色农业旅游主题开发要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的多样性特点,以“农”为本位对旅游项目展开系统规划设计。具体开发主题的选择可以视不同项目的特色农业资源基础不同而定,既可以是现代高科技特色农业主题,也可以是传统特色农业主题。

2 优选旅游开发模式,拟合资源与市场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项目开发条件的差异性普遍存在,旅游项目开发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开发模式。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模式,其目的都是要成功拟合资源与市场,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目前,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大多是集初级产业、次级产业和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下的旅游项目体现出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特点,但往往存在发展定位模糊,产品谱系杂乱,开发成本较高以及目标市场不明确等问题,因而难以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因此,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应针对不同的开发条件采用不同开发模式,避免同类旅游项目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有效拟合[2]。

资源、环境、区位和市场是决定旅游开发模式的四大要素,要素组合条件不同,开发模式的选择亦有所不同。特色农业旅游包括生态度假、文化体验、农事参与和科普教育等4种基本开发模式。不同开发模式下,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旅游产品对应的市场消费群体也存在较大差异。生态度假和文化体验开发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主要针对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半径较大,但是对资源和环境品质的要求较高。农事参与与科普教育开发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主要面向中低端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半径较小,因而对区位和市场条件的要求则相对较高。

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特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宜采用生态度假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优良的特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开发品质突出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则要着力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最大限度提升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通达性。文化体验模式则比较适用于特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这类地区通常现代化程度较低,但有蕴积深厚的传统特色农业活动,孕育了特色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产品加工工艺、特色乡土饮食和地方民俗等丰富的传统农业资源,具备开发高品质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条件。文化体验开发模式必须重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整理,在此基础上将文化有机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使特色农业旅游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3]。

城市化发展对特色农业资源及其环境都将带来明显冲击,因而城市近郊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通常都比较有限。但是,这类地区拥有较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市场条件,特色农业旅游比较适宜在农事参与和科普教育开发模式下开展。农事参与开发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较好地迎合了城镇居民渴望回归乡村生活,参与特色农业种植、培育、采摘等农事活动的需求,游客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由现代城市生活到传统乡村生活的快速转换。科普教育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则主要是满足城镇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了解“三农”、增长科普知识的需求。这类开发模式既可以依托传统特色农业资源,也可以依托现代高科技特色农业资源,但都要求突出旅游项目展示和参与体验功能。

3 “三位一体”构建旅游产品谱系

旅游产品既是游客的购买对象,也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内涵。对现代游客而言,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正是通过推出系列化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构建着风格迥异的旅游生活方式。特色农业旅游要给游客呈现的是以“农”为主题的休闲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特色农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优势构建丰富的旅游产品谱系。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和乡村生活3个层面,其中农业生产是基础资源,农业生态是核心资源,农村生活则是拓展资源。紧密围绕上述资源,“三位一体”构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才能将特色农业旅游活动完整地呈现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农业生产是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没有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就失去了资源基础。因此,从旅游开发的视角来看,农业生产属于基础资源范畴。农业生产不仅有自身的产出效益,同时还发挥着构建农业生态景观和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对游客而言也是一种活态的景观,具有较强的现场展示功能和参与体验功能。在旅游活动中,游客有观摩特色农业生产过程的期望,也有适度参与农事活动的需求。特色农作物种植、水产捕捞、畜牧喂养和农业采摘等生产活动既可以供游客观摩学习,也有条件开发成为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因此,应在农业生产区开辟游客观光通道,让游客可以近距离地观摩特色农业生产过程,同时又可以有效控制旅游活动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必要划出特定区域设置参与体验型特色农业生产活动,给游客创造亲自动手参与农事活动的机会,但要加强指导和适度控制农事参与的难度和强度。

农业生态决定着特色农业的风景美学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康体保健价值,是特色农业旅游的主体吸引要素,因而属于核心资源范畴。特色农业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2个部分。自然生态由特色农业生产场地、种养对象和自然环境构成,文化生态则包括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器具、产品加工工艺和农业习俗等方面。特色农业旅游要为游客制造突出的旅游体验价值,必须充分利用农业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条件营造特定的风景场域和文化体验空间。在此过程中,旅游产品设计应重点体现视觉景观效果和休闲游憩功能。一方面,要对特色农业自然生态进行创意景观设计,利用生产场地、种养对象和周边自然环境等条件构建特色农业景观,使之有看点、有亮点、有卖点;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特色农业文化生态内涵的发掘和利用,将之物化为景观和可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有效提升特色农业旅游的内在品质[4]。

乡村生活依托于农业生产、农业生态而存在,其内涵十分广阔,是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拓展资源。相对现代时尚的城镇生活而言,乡村生活呈现的是一种传统朴实、自然清静的格调。现代旅游强调的是差异化体验价值,为游客创造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是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应有之义。因此,可以将吃农家饭、住农家小院和下乡过大年等典型乡村生活片段开发为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增强项目的整体旅游吸引功能。

4 “以人为本”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服务既是辅助游客完成旅游消费的必要因素,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对象。特色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围绕旅游活动过程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人的需要,向游客提供及时、高效乃至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促进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做到有效满足游客需求,旅游开发中就必须解决游客进出、消费引导和现场消费3个环节的服务供应问题。因此,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围绕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消费服务3个方面展开。

发展特色农业旅游要实现以城镇为中心的客源地和以乡村为中心的旅游地的顺畅连接,同时还要将旅游消费体系、支撑体系及区域内旅游景区(点)串联起来,必须建立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5]。这一方面要求旅游交通路线设计合理,有效缩短旅游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让游客能够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交通服务站点、交通标识、交通工具以及交通服务人员,提供完善的旅游交通配套服务,令游客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倍感便捷、舒适。应注意的是,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也应服务和服从于旅游开发主题要求,要加强旅游交通干线两侧的景观配置和环境营造,消除脏乱差现象,凸显景观廊道功能,使游客在空间移动过程中也能领略到美的享受。

旅游信息服务是引导游客顺利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条件。这项工作主要致力于提高游客的旅游效率和旅游满意度。特色农业旅游信息服务要求达到全面、及时、准确乃至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由于不同游客接触的传播媒介不同,特色农业旅游的对外信息传播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提升旅游信息传播效率。景区外的信息服务主要解决有效吸引问题,应重点宣传景区位置、主题特色、旅游功能等信息内容。景区内的信息服务主要解决消费引导问题,应着重在旅游景点、旅游宾馆、游客中心、旅游商店等主要旅游节点开展,重点传播与旅游消费活动相关的信息。此外,为了使旅游信息服务覆盖面更广,信息传播更为有效,特色农业旅游信息服务应建立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立体和多维的旅游信息传递。

旅游消费服务是旅游服务体系的核心要件。特色农业旅游消费服务涉及游览、食宿、娱乐和购物等领域,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2个层面内容。硬件建设主要是消费场所和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要做到能够及时有效满足游客基本消费需求,同时又能够体现个性化、特色化功能,进一步激发游客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软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实质是旅游人才建设问题。由于特色农业旅游地往往偏离中心城镇,专业旅游人才较为缺乏,导致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条件留住人才,从而实现旅游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3(3):27-30.

[2] 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求实杂志,2007(22):25-28.

[3] 王瑞花,张兵,尹弘.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3):73-76.

特色旅游业态第6篇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意义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收入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创建的旅游项目中,农业生态旅游是放在首位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当地生态作为主体,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两者同时进步。农业生态旅游是最近新生的发展方式,是把生态环境当作主体,在农业生态发展时,和其它旅游项目一起发展,将农业和旅游业综合起来,它的特点就是让旅行者旅游时可以欣赏秀丽的风景,也能看见当地的田园风貌,不但能够尝到特色的农家小菜,还能够亲自看到当地的农业活动,而且能够亲自参与体会,亲身尝试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活方式,这种特色旅游业,即能大幅度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增加民众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

1.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虽然在最近很受人们青睐,可是由于地理位置不方便,“三农”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是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农业经济主要是由传统农业来发展的,经济很难跟上,基础差。这是影响农家游的一大原因。

2.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资金不足

农家游主要是以湖光山色和农业生产相加为特点,建设风景区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都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这些旅游资源,必须要建设许多基础设施,这样才能让观光者更好的游玩、体验。由于许多农民的收入很难支持这些基础投资,所以这些更加深层次的开发虽然很想做到却无法实现,所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有很大困难。

3.农业生态旅游地域特点性强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风土人情也很丰富,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好河山风光秀丽,每个地区的特色也完全不一样。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更体现了我们国家农家游的内容十分丰富。

三、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模式单调

特色农家游是以农业生产方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特色历史、农业生产劳动等为主体,如果建设的构想都一样,这样就让农家游的模式显得单调,没有一点创意,每个地方都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地的特点来规划建设,无法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注意,这就使得一些农家游无法保持应有的热度。

2.本土民众加入少

在许多发展特色农家游的地区,当地农民没有加入到旅游业的想法,因为生长的环境和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本地农民很少加入,外地人口加入的较多,让许多来此的旅游者认为这是过度商业化,这不但没有让当地农民受益,生态农家游也没带领经济快速发展,反而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引起本地农民的意见。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还有许多的发展农家游地区,是开发商直接购买或者租赁获得的,所以损失了许多耕地面积,还有的地区,政府为了让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过度的开发建设,这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并且因为当地没有认真规划,不符合当地环境发展,使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建设的农家游景区没有体现本地的特色,景区建设的投入太大,不仅使当地民众失去了土地,还无法获得补偿,于是导致当地民众对发展特色农家游不再有信心,更加不愿意加入。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1.改善农业生态旅游

政府可以颁布生态旅游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力宣传,这样来推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

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定制旅游产业的法规,来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时全国的监督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使特色生态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开发新型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不断创新生态旅游业的玩法,让特色农家游保持活力,不断的发展下去,那就要不断增加吸引力,并且能够让当地的民风名俗、生产方式、生活特点这些方面具有特色,让这成为当地景区招牌,吸引全国的旅游者。

五、结语

特色旅游业态第7篇

关键词:《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76-0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酒店管理、旅游区经营管理、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等方面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景点景区等),从事管理等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层次也逐渐由物质追求向精神领域进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污染监测,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遭到严重损失。环境污染加剧、日常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越来越向往原生态和自然风光,旅游建设行业因此也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出现在旅游行业内又一次掀起波澜。近年来,安徽旅游景区森林生态特色导游凭借着独有的自然风光和森林特色景观资源成为生态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面对旅游行业激烈的竞争,高等院校有必要对《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使《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和实践化。

一、《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现状

1.《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安徽是我国旅游大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远近闻名的黄山、琅琊山风景区、周瑜墓、天柱山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该课程建立后取得了较多傲人的成绩,突出了安徽省的旅游特色。特色的突出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而且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从而带动安徽省旅游事业的发展。该课程的开设取得的另一个卓越的成绩就是带动了安徽旅游业向着更环保、更生态的方向发展。导游是游客进入游览区的指导者,其言行举止影响着游客,如果导游都不能够做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景观,那又怎么要求游客呢,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优秀的导游人员,为更好地开展旅游事业提供保障。

2.《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遇到的瓶颈。《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目前也遇到了很多发展问题。由于该课程主要在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且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素养和文化程度上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此外,在教师方面,因聘请的教师为固定人员而不是参与过导游实践的专业人士,所以在课程讲解方面,很多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主要靠老师上课的讲解,一旦步入社会从事专门的导游职业,则会不适应,无法胜任。

二、《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当前形势下,区域旅游产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开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1.《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加享受原生态、自然风光的美感。旅游专业是集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自然风光专业,不仅反映了目前我国自然生态资源的现状,而且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的旅游建设具有起步时间晚、发展缓慢的特点,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背”,忽略了旅游课程的真正含义。《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专业课程,与其他旅游课程相比,《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对旅游专业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师生情感和创新意识。

2.《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建设的意义。①丰富旅游经济学,创新旅游内容。旅游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分支,为研究旅游经济建设、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划提供重要保障。开展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旅游知识,如通过课程实践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我国旅游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启发学生对现有的旅游模式进行思考和总结。森林生态特色导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课程,其凭借着独特的大自然风貌,如今已成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安徽森林旅游事业的认识,为加强安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石。②有助于安徽旅游事业的发展。《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建设对安徽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建设可以充分揭示安徽旅游竞争力的各层面因素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探讨森林旅游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对安徽省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未来发展和规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角度分析,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安徽森林旅游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安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打下长远的基础。

三、建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策略

1.建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前存在的问题。①缺少课程实践性,无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森林生态旅游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科,目的在于通过师生进行课程实践活动,加强师生对安徽森林生态特色旅游的认识,但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过分地依赖老师,始终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在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如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老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了学生对安徽省森林生态旅游建设长久发展的思考。总之,学生在学习旅游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课程实践性,包括课内实践、院内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②缺少实训基地和实验平台,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大的弊端在于忽略了课程实验的重要性,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实践活动掌握先进的导游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是理论知识不能比的。但分析当前形势,由于资金等原因,旅游专业的学校很难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导游知识与技术得不到更新。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多数旅游学校缺少相关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平台,在教学活动中,仍延续传统的“板式”教育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两者虽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理论知识未能与实际的旅游发展相结合,导致学生对森林生态旅游理解出现误区。

2.建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策略。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学生是课程的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因此建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该课程学生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如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该课程主要是教师讲台上讲,而学生在讲台下听,这种模式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该课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学科,固守原有模式只会被淘汰。因此,要通过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导游本身就是一个与游客不断打交道的职业,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②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内容。教师质量的好坏影响到课程的效果,因此需要提高该课程的师资力量。首先,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如参与导游实践的过程中,让教师亲身体验,从而有更多的实践知识讲解给学生。其次,引进导游专业人才,可以聘请在安徽生态导游方面卓有成就的导游担任客座教师,从而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知识。最后,发展教师的思维理念,改变传统的“师本主义”,转化为“学本主义”。课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革课程内容,旅游业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行业,因此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地改革课程内容,提供更多的新颖内容和创新内容。

四、结语

安徽是旅游业十分发达的省份之一,《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较多的问题。该课程丰富旅游经济学,创新旅游内容,有助于安徽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前存在的问题有缺少课程实践性,无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缺少实训基地和实验平台,无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建设《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的策略包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内容等。通过本文的介绍,有利于《安徽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李妍.辽宁旅游景区森林生态特色导游课程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1):51-52.

[2]刘颖.高职高专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3):5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