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合集7篇)

时间:2023-10-10 15:57:59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 交际 谦虚 外显

正文:在外国人的交际中和自己阅读的报纸和书籍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情趣的现象:在聚会中你会发现,老外们大多异常的活跃,眉飞色舞地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动找不认识的人聊天介绍自己,推销自己;而大多数华人,则安安静静地端着一杯酒或一杯饮料,站在人群的一旁等别人主动和自己聊天,或者在聚会的过程中从头到尾只和一两个自己已经认识的人粘在一起。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这种情况很明显的反映出了民族性格的差异,也很明显的反映出了中国谦虚内敛和美国外显主动的交际文化的差异,以下,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的来源和如何适应理解和适应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几个方面来解读一下中美交际文化中谦虚与外显的交际文化的差异。

谦虚,外显,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的来源

很多中国人看到以上的情况大多都会感慨万千:“因为咱们中国人因为英语不是母语,在美国或是其他外语国家都很吃亏,”听到这种说法我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们和美国人都说英语的话,我们就会比他们强很多,就会在交际中变得主动活跃吗?”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下,养育出不同类型和性格的人,很多华人自小便信奉“三思而后行,言多必失,谨言慎行,为人谦逊慎独”的人生哲理,而美洲人则大多性格活泼,开朗,外向,率真,主动和崇尚自由。因此我认为谦虚,外显,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来源于不同的民族的性格和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并非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来源于语言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该外显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不能否认适当谦虚的重要性。但是在处理与西方交际问题上我们一定学会适当的外显。用适当的外显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跨文化交际的结果可能会更好。记得多次听到这样的实例:“一个美国人赞扬一个中国人。你的英语说得真棒!这位中国人则不好意思的回答说:不好不好,还不够好。”我想不仅是这位中国人,也许大多数中国都会这么回答,也不会意识到这样的回答有什么不得体之处。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点,你的谦虚可能会使称赞你的外国人产生误解。他们会怀疑自己的眼力,会因为你的会的回答而感觉眼力不好。或是会认为你是个缺乏信心的人。进而不再跟你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这样也就使跨文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了交际障碍。面对这样的夸奖,其实我大可以很简单而潇洒的回答说谢谢,这样不仅回应了他们的赞扬,也充分的证明了自己的信心。促进了跨文化双方交际的继续进行。西方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节奏较快的社会,一般情况下,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慢慢来和一个陌生人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和相处进而品味这个人的人品和能力。由于各种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很多,他们都会并且习惯于积极主动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展示自己的人格,事业的方面的强项,并会通过短的时间的交流来判断,是否有必要继续交往。所以在与老外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跨文化交往能顺利进行,为了我们自己的成功,我们必须学会用一定的外显的方式来处理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跨文化交际过程才能顺畅成功。

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用外显的方式表现自己

面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主动的推销自己。如果不知道如何有效介绍自己和推销自己,你有可能怀才不遇一辈子!笔者认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懂得如何推销自己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美洲,你是不是白人,你的成绩好不好,你的英语使用正不正确,你都有可能会获得成功。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会推销自己,只会等待投资,等待客户,等待能发现你的伯乐,那么你一定会失败。

其次要学会表扬和自我表扬。美国广告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们买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而是那些广告做的最好的产品。所以我们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和老外交流时,一定要学会巧妙的称赞自己!如果你以为的谦虚说我不行,我不行,连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话,你对别人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对待跨文化交际中谦虚和外显的态度

我想对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谦虚和外显,我们应该有一种正确且公正的态度。

我们要理解和认同外显的文化价值观,学习和吸收他们的有点和长处。发扬和继承传统优秀的中国的谦虚的文化价值观。 “谦虚,勤奋,节俭和沉着”,我认为是中国人的优点。体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优秀传统,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做人准则,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不需要完全放弃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是要求我们能了解和接受外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并能适当且正确的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在一次演讲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听众说:“我要感谢你们他那个值鼓掌,因为要我长时间表示谦虚是很困难的事,”是的,一个人只有做出让认为值骄傲的事,才有谦虚的资格。所以在成功之前我们一定要向西方,向世界,努力的推销自己,推销中国,相信成功之后我们谦虚的传统美德会更受用。相信我们会成功。

参考文献: [ 1 ] 鲁子问.国外跨文化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A].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中心.2001

[ 2 ] 卢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评述.[ M].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6

[ 3 ] 周思远.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 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 4 ] 刘绍忠 唐兴红.跨文化交际中称呼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A].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4 第10期。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2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1前言

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一词最早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的《无声的语言》中出现,指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因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地域环境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天然的屏障与阻碍。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文化特征是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和冲突,接下来笔者将从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出发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做一详细分析,并探寻有效解决文化交际冲突的方法途径。

2中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2.1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在对待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内在的表现在中西方思想观念的差异。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在注重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实现从一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而西方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西方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还体现在认识的模式上,中国素来重视“天人合一”,即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性思维中国认识世界的基础;西方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保护个人的利益和自由、独立发展等西方观念体现出了西方的个体性思维。

2.2价值观念的差异

有学者提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有浓厚的家族观念和血脉观念,家庭内部长幼有序、辈分有别。但是在西方的家庭中,儿女18岁后就离开父母,对父母也不承担赡养的职责。在对待个人隐私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注重团结和坦诚,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而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的问题,贸然问一名西方女子的年龄,会引起西方女子的极大反感。

2.3法律观念的差异

法律是在文化土壤中盛开的鲜花,不同的文化催生了不同的法律精神,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法律观念的差异上。中国注重“以和为贵”和“家和万事兴”,打官司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有伤和气和不光彩的事情,制定法律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由于缺乏明确的公共意识,法律的执行也要依靠道德的规范。西方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浓厚,法制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西方法制化国家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所大型商场因建筑不恰当形成旋风致使老人摔倒,商场被告上法庭,老人获取了高额赔偿金。

3中西方日常生活中的差异

3.1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十分重视中西方文化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狗”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多用于贬义,影射坏人、笨蛋或背叛的人,如“狗东西”、“狗屁不通”和“走狗”。但是西方的语言环境下,从“a luck dog”中即可看出与中国的“狗”意象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再如中西方在数字使用习俗的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喜欢偶数,例如“好事成双”“十全十美”等都寄予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而在西方国家了人们偏爱奇数,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数字。

3.2交往习惯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加深了国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强调了把握中西方交往习惯的差异的重要性。首先在称呼上,中国重视“长幼有别”,所以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而在西方亲属之间直呼姓名是亲切和礼貌的表示。其次在见面问候时,中国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意,常常说“你去哪里?”或“你吃饭了吗?”,而面对西方人“你去哪里?”明显冒犯了他人的隐私,“你吃饭了吗?”西方人会误解为你要请他吃饭。最后再告别用语上,中国人注重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感激,例如在告别时说“多谢您的指点,学生我受益匪浅!”,而西方在告别时多说“Happy talking to you !”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欣赏之意和交往过程的评价。

3.3教育方式的差异

教育方式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国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着眼于未来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片面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此外,中国孩子缺少必要的社会教育,造成社会使用能力比较低。目前,中国教育不断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方的教育重视孩子多元化的发展,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自由民主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人才,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与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3饮食文化的差异

“民以食为天”,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对食物强调“色、香、味、意、形”俱全。中国人习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中国人的饮食工具“筷子”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形象代表。西方人在饮食上追求简单和营养,十分重视进餐礼仪。西方人出于卫生的考虑,在进餐是实行分餐制,以“刀、叉、匙”为饮食工具。

4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途径

4.1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中西方之间的沟通了解

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中西方之间沟通和了解,是在差异下实现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没有贵贱之分,跨文化交际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世界人民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发展,在文化交流中,我们中西方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最终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4.2在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上提升和完善自我

“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避免出现误会和尴尬的有效方法,实现“入乡随俗”的前提是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即通过交流和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效的语言交流要考虑特定的语境和交流环境,如见到中国朋友仍旧以“你吃饭了吗?”的形式打招呼,见到西方人则说:“How are you !”此外,跨文化交际者要汲取世界文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交知识和社交技能,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阻隔和文化障碍。

5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和完善自身文化素养是扫除文化差异障碍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不断交流和碰撞,跨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共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最终也将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董芳.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2(4)

[2]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黄耘.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南方论坛,2010(3)

[4]陈星伊.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3篇

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国家政治、等方面,每个文化都具有不同的优越性和魅力,把这种文化差异作为切入点,分析对比,再体现在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中,提高在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尴尬,对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

第一,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是最直观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导因素[2],它作为交际工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样的一句话表述的方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就不同,例如说在生活中最常见的问好,在平辈之间,熟人之间是以“你好”来表示问候,在长辈,职场领导之间则是以“您好”来表示问候,而西方人他们注重的是平等,重视的是权利与自由,在人与人的交际往来中很少拘礼,不论辈分、地位、年纪都是以“hello”表示问候,晚辈对长辈也能直呼其名。西方人在谈话聊天中都是各抒己见,彼此意见不同是就会试图说服对方,不会羞于表达。

第二,思维方式不同及生活习惯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再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像东方人表达时含蓄委婉,总喜欢拐弯抹角,谈话一般到最后才说出重点,前面都是在客套,而西方国家,他们的表达就很直接,一开始就会表明他们的重点用意,后面才会说些寒暄话。在平常的生活交流中,由于部分人时间观念不强,很多时候给外国友人留下的是犹豫拖沓的印象,例如和朋友约在下午1点见面的话,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12点55到1点10分中到,习惯给自己预留几分钟的迟到时间;再例如,表达愤怒的方式,西方人发火写在脸上,有气就撒,有怒就发,至少在他们看来,这还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方法,而在东方,叫“喜怒不形于色”,如果把愤怒表现在脸上就会显得特不成熟,有事没事都憋着,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表现的行为。但这只是部分人的行为表现,而我主要谈论的前提是历史积累下的文化差异,和如今的国际化接轨,这正是需要作出改变和学习的地方。

第三,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竞争意识[3],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自主抗争奋斗去实现自己在社会上的个人价值,为了获得自己所需,努力拼搏击败对手,他们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而讲究的是以和为贵,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传统的价值观中不鼓励人们竞争,注重道德修养,倡导重义轻利。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许多孩子都很依赖父母及朋友,而使得他们自理能力都非常差,从而导致现在社会中出现一批批的啃老族。在西方,孩子只要满十八岁成年,父母便不会再对他们负担赡养,他们将自己独立选择道路,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例子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现象,只在此说明价值观的差异。

三、大学外语教学

为什么要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只是为了阅读?不是的,是先通过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再通过大学外语教学这个平台促进学习而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体现。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指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一个交流过程,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著,而且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你不了解研究各国的交际文化差异,不注重它的存在,就很难实现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外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更应该去引导学生去发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使他们发现不同,了解不同,再学习它们的不同,做到这点,首先要打好坚实语言基础,严格的训练听、说、读、写,可以让学生们情景角色扮演使用跨文化交际,例如,生日聚会、外出购物、初次见面等情景,教师就可以在旁帮他们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使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单一的语言表达延伸到行为表达,并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认知、理解、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教育目的和目标群体的不同进行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语言功底、交际能力等,再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化冲突和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4篇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之间与人民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使得语言、文化上巨大的差异问题得以显现,并成为两国交际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作为东方国家,我国与西方世界的德国在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就具体的差异表现来看,一些甚至处于完全相反和对立的状态。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哲学思想、思维定式和社会风俗、语言文化以及言谈内容等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着两国的交际和沟通。为有效避免文化上巨大差异造成沟通不畅问题,需要结合两国文化上具体的差异表现,提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有效规避文化差异带来的实际问题。

二、文化差异概述

所谓文化差异,指的是因地区异同,使得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其所在区域的人们需要结合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等进行自我文化的塑造,以满足自身社会生活活动需求,实现最佳的生活状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逐渐达成文化共识,在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产生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内容,逐渐与其它地区的文化区分开来。文化落到语言上,则将其内容和精髓渗透到语言的各个范畴,使得语言的文化性更强,让其具备了文化载体的功能。文化差异的形成,就是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造成的文化区别。持有两种文化的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因文化表现上的诸多差异,造成交流不畅,无法实现有效交流。文化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哲学思想上,还是思维定式、社会风俗上,尤其直观体现在语言文化现象和言谈内容上。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中德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哲学思想上的差异就中德两国文化上具体差异来看,最为突出的一方面,即两国在哲学思想上的巨大差异。中国作为最具代表的东方国家,历史文化悠久,其哲学思想呈多样化,且具有多种内涵,更加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中国哲学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思想,但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涉及到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日常行为处事当中。德国作为哲学思想较为发达的国家,诞生过世界闻名的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以及近代的中国最为熟知的哲学家马克思。德国的哲学思想注重思辨,中国哲学思想则更加侧重慎行和中庸,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2]。两国对于对方哲学思想都存在一定的误解,对于对方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了解不深,多由浅层理解来概括整体内容。

2.思维定式的差异从两国思维定式方面来看,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德国的思维定式主要为哲学性思维,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思辨性,主张深挖事物的本质,以思想的穿透力抵达最根本的目标。在思维定式的指导下,德国人在行为处事上较为严谨,以规则和事理作为处世态度和办法,更加注重推理和演绎过程。从表面上来看,德国人的处事办法往往被看作不近人情和墨守成规,缺乏人情味。中国思维定式当中,人情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在行为处事中,往往人情先于法理。将人作为社会管理和运行的主要决定者,且处事办法多以经验和自身的观察、判断作为依据,对于事物推论的结果往往存在相当程度的猜测性质。中德两国思维定式上的巨大差异,成为各自的思维特色。

3.社会风俗的差异从两国社会风俗上的差异来看,最为突出的表现,即家庭成员称呼上的不同。中国重视礼教传统,重视亲属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在家庭成员的称呼上,具有较为细致的划分。一个家庭当中,父母两方亲属的称呼都有具体的称谓。所有称谓都有明确的对象,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礼仪教导,注重长幼尊卑,尊重长辈的地位和身份。对于长辈,不可直呼其名,也不能将自身置于与长辈同等的身份地位。德国则因宗教信条的影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亲属的称谓上没有明确的细分要求,且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地位平等。此外,中德两国在礼节客套上有很大差别,中国更为强调为人处事的热情和礼貌。

4.语言文化形象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能够充分体现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语言文化形象上的巨大差异,可表现在具体的词汇和意象之上。如“龙”这一文化形象,西方国家普遍将其作为邪恶和黑暗的代表,将其作为反面形象。在德国文化中,“Drachen”这一词汇所指的动物即传统文化中邪恶的代表,还将刺龙作为表演形式流传下来。而中国则将龙作为神圣和吉祥的代表,“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均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3]。同时,龙在封建社会被作为皇权的象征,以“望子成龙”表达期盼子嗣成才的美好愿望。此外,“杜鹃”一词,在中国代表着忧郁、忠贞,如“子规啼血”即将杜鹃拟人化,赋予其拟人化形象。德国文化体系中杜鹃的文化形象则不固定,既能代表幸福,又能代表冷酷和魔鬼。

5.言谈内容上的差异就言谈内容上的差异而言,德国文化中有着较为明显的禁忌,是在交谈过程中不能贸然触碰的。如交谈双方在谈论天气、兴趣爱好、社会性事件时,往往不会存在禁忌问题,双方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实现关系上的亲近。而涉及到隐私和个人问题时,则会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情绪。如在交谈当中贸然向对方询问其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时,则会造成对方反感,认为自身隐私受到侵犯,对于对方形成不礼貌的印象。而中国文化体系中,向对方询问隐私问题,代表着自身对于对方的关心和问候,所问问题涉及的隐私性和私密性越强,则代表双方关系越亲密。言谈内容禁忌上的巨大差别,往往造成中德两国人在交谈时出现巨大隔阂。

四、中德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概述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需要在互动过程中跨越文化隔阂,实现双方的有效交际。跨文化交际属于一种在社会符号基础上的交换过程,双方需要在自身文化基础上,对对方文化信息进行转释,以便准确把握对方传达出的意思和内涵。由于人在特定文化环境当中成长,其言行举止乃至思维方式都会深深烙上特定文化的印记,在交际过程中突出表现出来。跨文化交际需要来源于不同文化的人们对自我较为陌生的社会符号意义进行有效认定,需要对于双方文化之间具体差别进行有效把握。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为实现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有效交际,就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有效消除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隔阂。

2.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源于文化和交流之间关系的密切。文化作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获取的内容,其对于人的行为举止和言谈思维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文化渗透到语言当中,也会体现在交谈表达的全过程当中。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将给跨文化交际造成巨大障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已经形成文化定式,对于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人们的行为和意想均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依照自身文化标准去理解对方文化意涵,必然造成错位和误解,导致沟通不畅,交际失败。为此,要想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并掌握对方的文化意涵,进而将其贯穿到交际过程当中。

3.中德跨文化交际的策略(1)建立跨文化意识基于中德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要想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首先即应当建立跨文化意识。许多中德交际失败的案例,都是源于双方文化认同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造成理解障碍,进而产生矛盾和误会。建立跨文化意识,即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认识到文化对于交际形成的巨大影响。跨文化意识的建立,应基于对不同文化的见识和理解之上。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观看影片、纪录片、相关书籍等资料,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进行浏览和观察,并在对方立场上体会文化的深层含义。了解对方国家文化的具体体现,如社会风俗、哲学、思维方式、言谈内容和语言文化形象上的具体文化展现,形成不同的文化观,有效建立跨文化意识,为实现跨文化交际打下思想基础。(2)掌握两国文化差别其次,应当掌握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别,以更好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涵,实现交际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中德两国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别,体现在社会风俗、哲学思想和语言习惯等方方面面。应当在充分浏览对方国家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对两国文化上的差别进行对比,准确抓住跨文化交际当中的注意事项。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市场的不断繁荣,了解双方之间文化差别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为了解德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具体差别,可通过相关书籍,系统学习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别。从文化起源产生到发展繁荣,全方位地了解文化上的具体差别,还要理解其文化产生发展到如今状态的主要原因,以便深层次地理解对方的文化。(3)正确运用交际策略为有效跨越中德两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鸿沟,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应在拥有跨文化意识、掌握双方文化具体差别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交际策略,确保交际过程的和谐融洽,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首先,应当充分认同两国之间文化上的差异,并了解、接受对方的文化特征。尊重、理解对方的文化,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习俗,以对方的立场去看待交际过程。相互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尊重,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应了解并接受德国直接、率性的表达方式,并规避交谈中对对方隐私问题的询问。适当调整自身的语言习惯,控制谈话内容和范围,确保交际过程中交际策略的有效运用。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融合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87-01

在人类社会背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实例表明,文化在社会、语言、民族和区域上是有分别的。各种文化均有各自独到的特征与涵义。文化还有社会、民族的特性,抛开这一特性,文化是非常奇妙的。一种文化在它的标准、模范、做事规则上都会有自己完整的运行体制,它对于该社会组成成分来说是非常好认识的,但是对于非该组织的成员来说却截然相反,所以,开展有效的交流的前提是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别。

一、语言文化的差异

在符号学的层面上,语言是意识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这种文化的民族意识状态层面的语言符号、民族观念、价值观、道德与、思想方法等语言形式符号。语言是符号化系统的一员,可划为五个种类:民族意识符号、社会化符号、声像化符号、物质化符号、区域化符号。民族意识符号诠释了该文化的思维形式。例如,“天地”在中文中代表着最高的权利,就像每个帝王需“祭天地”、新婚夫妻要“拜天地”,这类说法直接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但英文里God是最崇高的神,国民的所有都来源于上帝。社会化符号彰显的是民族风俗、习惯和人际交流、生活方法等语言符号。符号的声像化表现最突出的是拟声词、比喻方式、象声词和一些用以描绘视听方面感受的词汇等。物质化符号包括指代高品质生活、日常用品和生产的日常用品、技术设备等代表文化底蕴的词汇。区域化符号重点突出一些民族部落的地域与自然背景、气候状况、江河湖海、山川沟壑、地点名称等。在语言结构上,我国的成语、俗语、格言等都带有十分丰厚的民族底蕴而且涵盖广泛的民族特色与历史发展,同时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国家文明与特征。因为英汉民族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差异,应运而生的词语自然各有特色。英国是岛国,地势形态对文化进程有这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大多分布在内陆:汉语用“进退维谷”表示处在难处,英语说的“be on the rock”则表示船驶到了石头上。上面实例来源于民族文化存在差异的不同地区,均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在相应的历史环境下感受到了相应的道理,所以产生了多种表述方式。

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社会进步中养成的价值观会由于社会制度、背景、民族文化而有所差异,不同区域人的价值观形成由不同的文化特色决定,我国文化一直以谦恭礼貌、态度平和、家庭和谐的良好观念闻名,注重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务于大众,不管集体大小,一直以这样的观念为核心教育后人,所以,中国人大多用这样的观念来规范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念,但是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鼓励个体的积极奋斗、争权夺利、思想独立,所以西方人有强大的创造力,且用自身的成就评定人生意义。娴熟的双语运用者一定是两种文化的受益者,同样熟练掌握二者的文化差异,可以在不同氛围中及时调节最恰当的行为方式,一个熟练英文的中国人,同样接受着中国文化中的谦虚传统,当受到表扬时,会自然说出“还好啦”。但是西方人看来,表扬是对成果和实际的肯定,会欣然接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同样意思的词汇,因为有“意识文化”的熏陶,运用中展现多种实在意义。例,“老师”与“teacher”在语言意思上均为“教师”,但是在实际中,我国自古尊师重道,对于称呼,无论职业为何,尊称老师表敬重;但是西方仅仅代表教师职业,称呼非教师人员为“teacher”会让人不解。翻译很显然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特色差异很大的两者之间展开的交流,在各自的文化环境、基础与标准下的沟通和交往。

三、思维模式的差异

思维即大脑中的一项技能,即大脑对客观实际的反应,属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本领。它不显现于客观世界,只可依靠语言载体传达。语言可以说是思维的小助手,是表现思维的主要形式。若无语言,思维就没有办法得以展现并传播。二者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双方表现机会并不相等,此中,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确定的,思维方法的差异造就了语言表现的多种多样。人类思维不只存在共性,当然个体还有自己的特性,就是民族性,这一特性重在表现人类语言表述方式上的差别,思维特性造就了语言差距,才形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困难。不同民族之间的彼此谦和与和谐友好存在障碍,不但是因为语言样式的丰富多变,还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别,人们查找知识源头与开展缜密的思考上的差别导致。因为每个民族的历史、环境、信仰、民俗存在差异,对于相同思维物体和信息,每个民族的思考方向会产生差别,进而在语言上会运用各自的表述方法。在不同的民族中,思想方向大致一样,因为各自的特性,在词汇表述上会有显著的差别。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6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表现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在与中西方实际交往的过程中,文化差异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障碍,急需予以治理和应对。因此,必须要基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站在科学合理的角度和立场,汲取中西方社会文化的优势之处,改正不足之处;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从而更好地加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就是特指基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借助于一种通用语言进行的交往行为。其实质和内涵在于加强整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旨在不断加强交际双方之间深入的交流与协作。

二、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形式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之处,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具体包括:中西方交际原则、交际时间以及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形式等等方面的内容。

(一)交际原则和模式之间的差异分析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群体主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具有较强的对比性。1.中国人交际行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亲源的关系,归属感较强,体现出一定的集体主义特征。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过于强调家、国、天下的利益;关注群体关系的和谐性与利益性;个体利益包含在整体利益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等等方面。交际行为侧重于情感原则,属于情感型关系模式。2.西方人交际中强调个体意识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潜力的发挥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侧重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极力维护私有财产;人人平等、相互竞争、公私分明;在实际交往中,尊重个人隐私,对于像婚姻、年龄以及收入情况等等相关问题一概不在公共场所提及,甚至不能未经当事人允许就私自碰触他人的东西。因此,西方在交际行为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逻辑性。

(二)交际时间取向方面的差异分析

交际时间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中西方在交际原则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来看,对于时间观念来说,也有较大的区别性差异。1.中国在时间观念上,属于“圆模式”。由于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注重过程的整体思维模式。西方则属于“直线式模式”,注重时间的起始部分。2.从时间取向来分析,中国强调以过去为主,过于追朔事情的根源,而且强调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人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评价人物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也存在着较不完善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过于守旧、不思进取,缺乏时间紧迫感等等。西方文化的时间观着重于未来,眼光比较前卫、发展,时间观念非常强,并不强调一定要遵守传统习惯。在词汇的理解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区别,例如:针对“老”一字,中国对其理解为智慧和高尚的象征,西方则代表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消耗。

三、缩小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具体措施、策略

通过上述中西方在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无论是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还是宗教礼仪和文化习俗上,表现各有不同,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就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而不断缩小中西方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提高双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

(一)增强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格外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大重视程度。例如:在交流模式中,西方人通常会使用眼神来传递相应的信息,被定义为“眼神交流法”;中国则不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很少甚至不会长时间用目光来直视对方。因此,中西方非语言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要不断探索和发现二者在交际方式中非语言的影响因素,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

(二)加大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想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要加强对语言语法知识和语言发展历史等等非语言交际能力了解和掌握,不断加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上,中西方在其社会文化差异性表现非常明显,在积极全球化大范围的影响之下,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经济、文化、社会的交流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缩小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任重而道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不断理解、宽容和接纳。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积极部分,结合自身地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传播,从而促进双方在国际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涛.中西方时间取向差异对比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381-384.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第7篇

关键词:藏英;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文化全球化多元发展的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现象,各种族间的文化通过彼此交流、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等模式,使得跨文化交际呈愈发强烈的趋势。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的践行,藏族正因它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与风土人情,受到越来越多欧美人士关注。然而由于藏英民族之间文化背景不同,这就意味着两个种族间要克服文化差异进行交际并非易事,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呈现各种文化的碰撞和摩擦,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对此,本文立足藏英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就如何提高藏英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出些许建议,以期促进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藏英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如今人们多元化交往的程度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这个时代一个突出特征。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Teller)在他的《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了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1],因此只要各种族间有交际往来,跨文化交际就成了相互沟通的必然途径。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有不同的表述,海外著名学者科里尔与托马斯(CollierandThomas)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认同于不同文化的交际者之间的交往、沟通、共同建构意义与身份的过程。国内著名学者贾玉新在其著作《跨文化交际学》中将其描述为跨文化交际就是信息的编译码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整合和交际的过程[2]。但是藏英文化差异背景下双边文化间的交流或沟通,都是为了实现藏英两大民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彼此理解以至接收信息的活动,他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藏英两个民族都以自身文化判定模式来理解对方的意思,必定会削弱跨文化交际能力,妨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使得双边文化交际受挫。反之,如果对藏英文化进行比较,促使两个不同种族的人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使之在交际过程中发展并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那么就会为两大民族文化的传播提高动力。对此,笔者从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等方面论证说明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藏英文化差异。

(一)地理环境导致跨文化交际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文化历史、语言表达都是大相径庭,双方交际语言中不具备某文化信息时,就会出现文化交际缺损,导致相互间理解的失败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因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又是跨文化交际的载体,因而我们暂且以词语为例来论证地理环境对藏英文化带来的差异性。英美国家处于四面环海的岛国上,在爱情海与希腊半岛上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区。爱琴海和希腊半岛上的优良港口众多,为古希腊人航海从事商贸活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此英美国家的语言中有大量与航海相关的词语,如:SetSail(远航)、DavyJones'sLocker(海底)、Sheet-Anchor(帆锚)、Colours(指船旗aship'sidentifyingflag)等,逐渐地就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词汇。而藏民族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素有“地球第三级”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许多极具高原地域特色的词汇,如:牦牛、马、牧场、放牧、牲畜、藏獒、酥油、糌粑等。假如英美人士去藏区旅游,好客的藏族同胞问到:Doyouliketsamba/gheetea?那么英美人士就会一片茫然,那是由于英美人士头脑中不具备与糌粑和酥油茶有关的文化输入,相互间就会出现交际障碍。两种不同文化词汇的产生其追根溯源都是因为两个民族一个位于海洋地带、一个处于高原地区,反差极大的地理位置使的词汇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上形成了交际障碍。

(二)导致跨文化交际差异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反映在接受新知、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藏英人士受各自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其差异往往会导致交际双方会按照自己已有的认知模式来理解话语,使得交际受挫。英美国家的宗教思想在经历了多神论到一神论的崇拜后,以圣经文化为精神烙印的基督教成为欧美人士主要的。在基督教中“天主是爱、爱使天人合一”是该的核心。大家以神为本,信仰上帝,认为人死后要么升入天堂要么下到地狱,注重上帝对人灵魂的拯救,是以西方宗教思想是对上帝绝对忠诚为信仰的神学思想。而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中叶传入雪域高原,藏教在吸收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后,使得藏教具有及其浓厚的宗教文化烙印。藏族人为了从轮回中解脱,因此主张普度众生、积德行善、三世因果轮回等。这种出世思想是藏传佛教中蕴含最为深沉的价值取向[3],这些价值观思想赋予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藏英不同的所包含的教义必然是不同的,比如:受三世因果轮回思想的影响,藏族人把死后升天作为今生最大的愿望。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鹫鹰被藏族人看作是神鸟,认为它们可以把人的灵魂带往天堂。而英美人士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葬礼仪式多在教堂举行。如果不熟知这些宗教文化中的内容与禁忌,那么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碰撞和冲突是在所难免。

(三)民族性格导致跨文化交际差异

藏英两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各不相同,无论在交际还是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都是大相径庭的,因而形成了各具风采的民族性格。英美人士在性格上非常具有独立性,不喜欢别人依赖自己,也讨厌去依靠别人,所以他们的独立性主要建立在自我奋斗和独立进取的基础上。他们骨子里有种敢于冒险、敢于革新的性格特点,比如:他们频繁的换工作、换住所,反之从另一面可以看出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他们他们热情、坦率、幽默、性格外向,并且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具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反观藏族人,由于长年生活在青藏高原那样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藏族人给最强烈的印象就吃苦耐劳。而那宽广的草原又造就了他们直率豪爽,勇猛善战,能歌善舞的性格特点。由于受到藏教出世和因果轮回思想导向,消融了其原始宗教(苯教)主宰下的骁勇善战、无所畏惧的刚毅个性。经过几个世纪的磨蚀后,藏族人表现出重来世而轻现世、重精神而轻物质的出世性格特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藏英文化差异造成的民族性格差异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同,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

三、诠释

藏英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了解藏英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和误导彼此间的信息获取,会造成双方的交际障碍。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文化差异,这就要求交际者要有藏英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首先,要理性地认知英美文化,要牢牢扎根本族文化传承。现今一些藏族年轻人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国家的洋节日,而传统的藏族沐浴节、望果节、雪顿节等这些最具藏族特色的节日活动同以往相比欢庆的气氛越来越淡。在英美文化大熔炉的格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不能忘,隐藏在文化深层的价值观是不能回避的。在文化碰撞发生时,我们要强调并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其次:我们还要增强其文化对比的意识,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获得藏英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我们要深入了解藏英文化差异的根源,拓展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4]。我们要弘扬其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以达到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目的。

四、结语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处的位置是如此的重要,因此认知藏英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挖掘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排除跨文化交际模式的禁锢,建立良好的文化差异意识,使之藏族文化和欧美文化相互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史进程才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7:88-93.

[3]李荣,李军.藏族传统文化主要成就概述[J].科技,201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