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合集7篇)

时间:2023-09-18 17:04:0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1篇

关键词:教学团队;目标定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10-02

自200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颁发了有关如何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并明确指出要着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职工队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对整个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高职院校教学的内涵

教学首先要服务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一线的教师团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高职教学应当有以下特点。

(一)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目标

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从一开始就明确改革的目标,才能使整个团队在改革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目标。处于同一个教学团队中的个人必须要保持与整个团队的利益目标相符,只有在目标一直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才能有效推动改革的步伐。

(二)用优秀的领导来激起队员的上进心

为了优化组织结构,高职学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年龄、专业知识水平为基础来严格规划教职员工梯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不同员工之间的技能互补,确保在互补的规程中所有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而在所有团队中都配备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物,能够有效提高全团队的工作效率。

(三)促进不同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办学工作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教学中,由于教职员工主要由兼职教师组成,因此要加强跨领域之间的合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而在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以较高的质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完成整个课程的模块化学习,在某些课堂上还能继续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团体的辅导教学。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一堂课的定义就被大大地扩大了,甚至在一堂课中出现多个专业的教师也是十分常见的状况。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来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分不分,以求教学质量的最大化[1]。

(四)教学应当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在高校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应当与其他团队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起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将心理测量等新的理念带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定期开展培训、咨询,向全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服务。为教师舒缓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生理上的压力,使教师在身心舒畅的条件下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由于企业在培养员工的凝聚力、职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有较多经验,能够对教职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目标定位

(一)改革不能离开高职教育本身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建设的针对性人才,并且要具有相关行业的专有技能。在这样的职业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应当重点专注于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以及对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上[2]。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理念,进一步加深改革进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能够找到老师帮其解决,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较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健康的全方位人才,才能够切实提升高职学生毕业之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提升跨学科跨部门教学团队的素质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一般配备有一到三人的专门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团队。由于团队人数较少、专业性不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难以完成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中引入大量的兼职教师,就有了其他专业团队不具有的优势。将原本分散的成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用紧密的组织结构来弥补知识体系的不足。通过构建合理的选拔体系来留住优秀人才,并从中选拔出优

骨干负责人。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进一步提升跨学科跨部门教学团队的素质,形成以带头人为主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三)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在学生人群中的影响力

一个高素质的心理教育团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素质的提升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团队在各个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取得相当成效之后,应当以此为中心将教学建设项目成果推广到方方面面,在众多兄弟院校间开展教学工作的对比,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力度。定期对教职员工开展讲座、教育等心理培训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团队的影响力。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

(一)制订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构筑教学团队的共同愿望

在组建相关的教学指导团队时,首先要明确其自身的组建目标是什么,即在组建之前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为以后的再次投建过程做出可靠保障,其次还要积极做好对除建设目标之外的其他辅助型目标,尽量使之配套的一切工作内容都符合中高职高校的教学教育规划。在做好对团队建设的硬件规划目标之后,就是对教学团队中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教育性团队,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团体意识性就是该团队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帮助,整个教育团体才会有发展的希望,而团体的发展有了希望,每个人的利益与权力才会得到应有的保障[3]。

(二)建立分工明确的团队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体系 任何一个团队与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模式与严格的管理机制,只有对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统筹,整个团队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障。对于团队建设而言,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对该类教学团队实施管理时要更加注重对于人员配置与要求的管理,并且在对团队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做到实时解决。在对待工作时,对所有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都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1]。这样即使出现团队内部的工作矛盾,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责任人,配合问题的及时解决,使整个团队的教学进度得以维持正常的进展。在工作计划上,所有从事教学计划的工作人员都应对自己的教学任务制定一个阶段性的规划,并定期对以往的相关工作进行合理评估,在做到汲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不过在对于团队整体积极性与合作性培养的同时,也要适时注重对于团队内部每个工作成员个人性格的培养,在平时工作时就要做好对于员工的抚慰工作,让员工能有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三)建立科研导师团队,让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学

科研是教育教学的源头,而教学则是科研的动力。科研与教学的合力合作,不但可以推动科研的进展,同时还会让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得到一个长期的保障。所以作为一个以传播知识为宗旨的教学机构,就更应该从教育本身出发,大力鼓励教学员工的自主探索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与改进,使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而作为高职教学的团队,对于课堂的教学而言,其始终都是整个团队一直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不论在何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只要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就不会出现问题。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作为,只有不断地在高职教学中寻求创新与突破,教学团队的教学任务才会有进步。

(四)开展校内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

1.在有针对性地了解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及时让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学人员之间开展研究与培训的学术研究课,保证每个人的教学计划不会出现偏差。

2.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开展一些对于优质课程的评选活动并对优秀教学者进行奖励,增加教学工作者的授课积极性。

3.积极顺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对教学计划也要做出实施的改革,保证教学结果不会和社会脱节。

(五)加强对教学团队的实时监督和整体考核

1.及时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进度反馈制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实时将现今的教学任务反馈上去,让整个团队了解教学的任务与进度,并对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到解决与处理。

2.建立完善的备课讲课制度,在保证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进度一致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工作者在同行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3.当然对于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学人员来讲,也要适时地对其进行学术上的培训教育,保证教学人员的知识储备可以满足日常的教学任务。

4.编辑制定统一完善的教学纲领,并让所有教学工作者都要遵照纲要,保证在可以完美完成团队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展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工作,让学员可以收获比预期要丰富的教学内容。

5.建立阶段性的汇总制度,让每个教学工作者做到可以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可以对其之前的教学进展进行一个实时的汇总,汲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蓝琼丽,王勇健,熊少青,等.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4):175-177.

[2]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57-16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团队;目标定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10-02

自200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颁发了有关如何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并明确指出要着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职工队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对整个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高职院校教学的内涵

教学首先要服务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一线的教师团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高职教学应当有以下特点。

(一)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目标

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从一开始就明确改革的目标,才能使整个团队在改革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目标。处于同一个教学团队中的个人必须要保持与整个团队的利益目标相符,只有在目标一直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才能有效推动改革的步伐。

(二)用优秀的领导来激起队员的上进心

为了优化组织结构,高职学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年龄、专业知识水平为基础来严格规划教职员工梯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不同员工之间的技能互补,确保在互补的规程中所有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而在所有团队中都配备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物,能够有效提高全团队的工作效率。

(三)促进不同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办学工作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教学中,由于教职员工主要由兼职教师组成,因此要加强跨领域之间的合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而在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以较高的质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完成整个课程的模块化学习,在某些课堂上还能继续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团体的辅导教学。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一堂课的定义就被大大地扩大了,甚至在一堂课中出现多个专业的教师也是十分常见的状况。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来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分不分,以求教学质量的最大化[1]。

(四)教学应当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在高校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应当与其他团队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起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将心理测量等新的理念带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定期开展培训、咨询,向全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服务。为教师舒缓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生理上的压力,使教师在身心舒畅的条件下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由于企业在培养员工的凝聚力、职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有较多经验,能够对教职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目标定位

(一)改革不能离开高职教育本身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建设的针对性人才,并且要具有相关行业的专有技能。在这样的职业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应当重点专注于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以及对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上[2]。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理念,进一步加深改革进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能够找到老师帮其解决,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较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健康的全方位人才,才能够切实提升高职学生毕业之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提升跨学科跨部门教学团队的素质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一般配备有一到三人的专门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团队。由于团队人数较少、专业性不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难以完成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中引入大量的兼职教师,就有了其他专业团队不具有的优势。将原本分散的成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用紧密的组织结构来弥补知识体系的不足。通过构建合理的选拔体系来留住优秀人才,并从中选拔出优

骨干负责人。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进一步提升跨学科跨部门教学团队的素质,形成以带头人为主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三)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在学生人群中的影响力

一个高素质的心理教育团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素质的提升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团队在各个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取得相当成效之后,应当以此为中心将教学建设项目成果推广到方方面面,在众多兄弟院校间开展教学工作的对比,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力度。定期对教职员工开展讲座、教育等心理培训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团队的影响力。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

(一)制订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构筑教学团队的共同愿望

在组建相关的教学指导团队时,首先要明确其自身的组建目标是什么,即在组建之前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为以后的再次投建过程做出可靠保障,其次还要积极做好对除建设目标之外的其他辅助型目标,尽量使之配套的一切工作内容都符合中高职高校的教学教育规划。在做好对团队建设的硬件规划目标之后,就是对教学团队中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教育性团队,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团体意识性就是该团队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帮助,整个教育团体才会有发展的希望,而团体的发展有了希望,每个人的利益与权力才会得到应有的保障[3]。

(二)建立分工明确的团队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体系 任何一个团队与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模式与严格的管理机制,只有对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统筹,整个团队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障。对于团队建设而言,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对该类教学团队实施管理时要更加注重对于人员配置与要求的管理,并且在对团队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做到实时解决。在对待工作时,对所有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都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1]。这样即使出现团队内部的工作矛盾,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责任人,配合问题的及时解决,使整个团队的教学进度得以维持正常的进展。在工作计划上,所有从事教学计划的工作人员都应对自己的教学任务制定一个阶段性的规划,并定期对以往的相关工作进行合理评估,在做到汲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不过在对于团队整体积极性与合作性培养的同时,也要适时注重对于团队内部每个工作成员个人性格的培养,在平时工作时就要做好对于员工的抚慰工作,让员工能有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三)建立科研导师团队,让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学

科研是教育教学的源头,而教学则是科研的动力。科研与教学的合力合作,不但可以推动科研的进展,同时还会让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得到一个长期的保障。所以作为一个以传播知识为宗旨的教学机构,就更应该从教育本身出发,大力鼓励教学员工的自主探索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与改进,使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而作为高职教学的团队,对于课堂的教学而言,其始终都是整个团队一直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不论在何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只要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就不会出现问题。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作为,只有不断地在高职教学中寻求创新与突破,教学团队的教学任务才会有进步。

(四)开展校内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

1.在有针对性地了解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及时让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学人员之间开展研究与培训的学术研究课,保证每个人的教学计划不会出现偏差。

2.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开展一些对于优质课程的评选活动并对优秀教学者进行奖励,增加教学工作者的授课积极性。

3.积极顺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对教学计划也要做出实施的改革,保证教学结果不会和社会脱节。

(五)加强对教学团队的实时监督和整体考核

1.及时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进度反馈制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实时将现今的教学任务反馈上去,让整个团队了解教学的任务与进度,并对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到解决与处理。

2.建立完善的备课讲课制度,在保证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进度一致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工作者在同行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3.当然对于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学人员来讲,也要适时地对其进行学术上的培训教育,保证教学人员的知识储备可以满足日常的教学任务。

4.编辑制定统一完善的教学纲领,并让所有教学工作者都要遵照纲要,保证在可以完美完成团队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展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工作,让学员可以收获比预期要丰富的教学内容。

5.建立阶段性的汇总制度,让每个教学工作者做到可以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可以对其之前的教学进展进行一个实时的汇总,汲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蓝琼丽,王勇健,熊少青,等.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4):175-177.

[2]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57-16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3篇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运行模式 建构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目标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适应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两个层次。适应性目标指预防和矫正心理和行为障碍,增强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发展性目标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年龄特征,主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发展性目标处于较高的层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的统辖下,适应、发展两个目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要,为此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需要及特点,建立各年级、各年龄阶段的分目标,并形成系列的目标体系。

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维运行模式运作目标的目标指向。

二、执行系统

(一)运行主体及其组织结构

我国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学校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优势,并且由于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的提供者,学校处于权威地位。

(二)工作主体及其工作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主体就是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称专职教师。他们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专门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从事的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不等于医学化也不等于学科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并非就是心理医生或学科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也并非采用医学模式或传统教学模式,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体系,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工作范式。

三、支持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强有力的配套机制作为支持系统为其提供保证。

(一)法律政策制定机制

法律政策制定机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它可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个方面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引导。“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经下发了几个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但具体的全国性的法律政策有待出台。

(二)专职人员培养和资格认证机制

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目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校心理学专业人员太少,不能满足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专职人员的培养机制。

(三)组织管理机制

包括教育行政组织和专业学术组织两种,前者可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具体部署,协调本单位与学校其他单位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四)绩效评估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目标是“优质平等”,因此有必要对各地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估。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现状,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学校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评估标准。

(五)资金注入与管理机制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模大,周期长,因此需要相对稳定强大的资金注入。为此可以实行双轨制,在政府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以广泛调动社会力量。

(六)科学研究机制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使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制度化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后盾。

随着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维运行模式的巨大收益会逐渐步显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步入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2002(9):4-7

2. 柳倩.世界三国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早期服务机构运行模式的比较研究.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17-2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14-02

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思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人本性和民主性,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教育理念和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与新课程改革是一致的,也为教师适应和实施新课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两者在教育实践中是可以融合和互动的。因此,探讨和实践高中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高中新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统一部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有心理健康的内容,方案也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的一定的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是可以实现的。我市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实施方案,占两个学分,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了《乌鲁木齐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乌鲁木齐普通高中新课程心理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设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二和高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讲座。

2.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高中新课程的课程实施办法,应将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模块课程。

必修课程应包含六个教学模块,即学习辅导、自我探索辅导、情绪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异往辅导、生涯规划辅导,这部分内容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相吻合。

选修模块包含六个教学模块,即青春期性教育、安全自护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网络的合理利用和预防网瘾教育、健康卫生行为的养成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存发展而设计,是对必修课程的有益扩展和补充。

3.以校为本,确定具体目标,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为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规范、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导性作用。学校应结合整体目标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确立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并制定适合本校的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中有计划、有行动、有实效,强化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活动、感悟和体验中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要认清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积极探索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管理机制

地方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从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出发,构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层级管理、稳步实施、督导结合、整体联动的有效机制,推动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推动新课程教育观念的形成。

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培训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全方位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都是重要的“点”,只有增强各点的辐射作用才能形成联动网络。在学校领导培训、中层领导的各类培训中应加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和方法的培训,在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班主任培训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全方位培训机制的建立,对提高教师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新探索,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科学发展。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发展和实施、如何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好作用等问题需要探究。因此,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机制。我市已经构建了科技规划课题、教育规划课题、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科研体系,形成了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科研机制,尤其是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带动了各学科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积极性。

4.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是高中新课程提出的具体目标,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等都能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市开展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心理游园会、校园心理剧展演等活动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实现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靠教师,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换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必然会使教师压力增大,影响其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个人要重视心理的自我调节,避免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

同时,课程改革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合作与尊重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动态下相互依托,互相提升,二者互动机制的形成将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稿件编号:0906270001)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10.

[3]蔡建家. 新课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王潇南.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改的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2005,(8)

[5]刘岸英.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冲突的理性分析与调适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6]潘涌.论课程新理念与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03,(4).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叶一舵.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75

Abstract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alent, mental healt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talent team.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ay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humanistic care,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s to build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theoretical research

1概述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①这充分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目标,是一种科学化的提法。

1.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是一种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从经验化转向专业化,从无序化转向有序化。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国外的研究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归纳总结出心理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爱心模式和医学模式等几大类,这些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目标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消除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②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针对所有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预防性目标是针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制定的,这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心理病态,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所以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完善认知,预防心理疾病。矫治性目标针对群体为出现心理疾病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推广价值

第一,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很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达地区的教学和管理都比较先进,具有齐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是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模式的前提条件,但是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没有这些先进的教学和管理作保障,导致这种模式很难推广。第二,我国的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致使这种模式缺乏推广价值,所以目前这种缺乏推广空间和推广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2.2 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从国内到国外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各个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不同的解释,不知道如何应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缺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操作性,往往只是对理论进行架构,泛泛而谈,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2.3 整合概念模糊

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整合,但仅仅只是整合部分要素,还没有实现整体整合。整合既是对各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又是对各个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整合。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缺乏明确的整合标准和整合途径,整合的要素也互不相同。

2.4 本土化研究浅显

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经验、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经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例如,西方的学生一般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一般不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指导,不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进行任何评判。④但中国的学生则不同于西方学生,中国的学生从小就崇尚权威,非常依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性意见,如果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也尊重来访者的个性和自由,他们的专业能力将受到质疑。当心理出现问题时,西方学生会倾向于求助心理医生,但中国的学生会去求助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绝对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自身国情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出一套属于我们本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3.1 加强理论基础研究

面对当前我国薄弱的理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使高校师生和办公室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中,吸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各方的共同配合,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3.2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由于资金、建校历史和国家扶持力度等不同,我国各个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发现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才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但是仅仅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查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等其它背景,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调查研究,增强这种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依据。

3.3 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具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相对比较分散,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普遍性,这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整合,明确整合概念和整合目标,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的发展大形势。

3.4 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一定能够研究出最适合我们自身国情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西方的经验,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加以借b,必须以我国自身的本土教育为主,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大力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土化探索,研究出我们自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

4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注意问题

4.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者政教育

促进高校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的,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障碍和道德品质往往容易混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⑥无论是在工作形式、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矫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潜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则侧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生信仰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⑦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4.2 调适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

前文介绍过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群体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是所有学生。我国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调适性教育为次,⑧强调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采取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4.3 课堂教育与生活教育

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使学生系统且完整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会进行课堂教育,但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课堂化,也要生活化,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5 总结

总而言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仔细分析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深入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理论本土化研究,注重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储备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周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J].青春岁月,2013(14):240-241.

② 黄建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4):247-250.

③ 梁日宁,郑文清,杨泽楷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以学生管理的视角[J].时代教育,2015(7):45-45,47.

④ 邵昌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53-55.

⑤ 刘珊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6):205-206.

⑥ 杨元花.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J].世纪桥,2015(2):63-6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高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2004年的马加爵杀害舍友事件,2007年几大高校跳楼事件,2013年黄洋被投毒事件等等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9号)就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校也已逐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还不够长,在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弊端。本文直面这些弊端,提出几点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不达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初的目标定位在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上,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为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目标已由从“预防”和“矫正”转向了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国内起步较晚,还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当前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还停留在最初的目标上,长期忽视发展性目标,以致较少开发学生应有的潜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转变教育观念,设立三级课程目标,逐步达成最高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目标可分为三个,第一级目标是预防目标,第二级是治疗目标,第三是终极目标即发展性目标。大部分学生是心理正常的人,存在心理问题的只占少部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正常的学生,所以发展性目标在高校应该占据主要地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时以预防治疗目标为辅,发展性目标为主,在关注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同时,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偏颇

教学内容往往是根据课程目标来选定的。由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设定在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正异常心理的区分,心理健康的标准,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上。忽视与发展性目标相一致的内容。

(二)围绕三级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在三级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既有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可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又有治疗心理问题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如何挖掘内在心理积极品质的学习。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落实到全体学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同传统学科一样,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生成性课程,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王普霞提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未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广播,校刊,橱窗等隐形课程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学生。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达成课程目标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参与式体验等才能达成课程目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切实让学生学以致用。如采用知识讲授、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素质拓展,团体辅导,情景设计,活动游戏等方式促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激发自我心理潜能,更充分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在注重显性课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情景剧等校园文化生活,橱窗,广播等方式影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式

(一)评价方式不合理

刘海燕指出当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大部分高校还未探索出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的有效途径。当前大部分高校主要还是采用考试或书面作业的形式来对教学进行评价。然而由于心理健康课程的特殊性,其不应只是知识的考查,更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潜能是否得到挖掘,发挥等。

(二)针对三级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采取考试或书面作业方式只会损害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的积极性,因此当前高校要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针对三级目标提出相应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地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服务。如在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普及中可采取考试,自我评估等方式测查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中,可采用自我反思,深度访谈,学生互评,情景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潜能的挖掘中,可采用学生互动分析,自我分析报告,档案袋分析法,日常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

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完善的过程,只有结合时代的需求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 2009(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第7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

许多学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这种提法的确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尚不全面,因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多层面的。首先从宏观上来看,即从社会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有人说过,“我们民族的新一代,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从中观上来看,即从教育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即应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最后从微观上来看,即从学生角度来看,它的目标才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着眼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不是矫正或治疗。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问题有:

(一)在宏观层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明显或不明确

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宏观方面的目标,他们一般只认识到了其中观目标与微观目标。正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宏观的社会方面的目标,所以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纯粹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不能广泛地看到它对一个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在中观层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被应试教育所扭曲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认为学校中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促进升学率的提高,一切都应该围绕学习成绩,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只强调学习心理辅导,多进行学习心理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前心理调适等。其实中观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促使实现教育目的,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只有认清了这一点,在中观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才不至于陷入应试教育的囹圄,才可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在微观层面,心理健康教育似乎成了心理治疗

有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局限于只是对一部分心理有障碍或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正或治疗,而无其他。其实对学生来说,治疗、预防、发展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但是究竟谁更重要呢?许多心理学家都呼吁“预防胜于治疗”。这并不是说治疗不重要,而是指要在中小学生心理还未出现障碍之前来教育他,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即使之得到有效的预防,而不是等其发生障碍之后再来治疗。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它甚至被誉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为此,必须树立这种新观念、新思想,并努力将之贯彻到整个学校教育实践中去。

第二,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中观与微观目标,而且还具有社会层面的宏观目标。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认识到其目标的层次性,高度重视社会层面的宏观目标及价值。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都认为应从各个方面、多种渠道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究竟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形式化

虽然学者们在理论上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实际的教育工作者们却不都这样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示范学校、重点学校所推卸不掉的。因此,他们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摆设,根本不开展活动,或者只在教育检查时应付几下,完全是一种形式,而无任何实质内容,更谈不上什么实施途径。

(二)简单化

当前大家已经公认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应该是多层次的,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却并非如此,因而显得简单呆板。首先,有些实际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非是开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搞几次心理咨询活动而已,就像素质教育曾被人误认为就是多开展一些活动一样。从而在观念上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在实践上自然也将其简单化。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全面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当前这种单一化途径的主要表现就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因为这种方式既简单又容易操作。教师只需像平时上课一样讲讲就可以,而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途径就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他们认为,这种活动只需要有一个人坐在心理咨询室里,陪学生聊聊天就可以了,也很容易操作。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化还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只通过学校这一个渠道来进行,而缺乏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

关于对策,笔者认为:

第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渠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渠道很多。其中,全面渗透、开设课程,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网络等是众多途径中最基本的。必须同时发挥这些途径的综合作用,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第二,要积极探索、勇于实施

每所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都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充分发挥本校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和选择最适合本校情况和体现本校特色的主渠道,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可以这样说,足够的、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当前,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数量不够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而当前师范院校又有许多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专门的师资,所以,当它刚开始在中小学进行时,专业教师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一般是从别的岗位上抽调的或其他人员兼职的,如校医、团队干部、班主任、生物教师等。美国咨询心理学专家认为,一般250~400名学生配备1名咨询人员最

为合适。而在当前我国,一所学校能够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都不多见。

(二)质量不高

从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调查得知,现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有的根本不懂心理学知识。另外有一部分心理教师是非师范类心理学专业毕业,虽然他们的心理学知识很丰富,但是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应用的技能却很缺乏,缺少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因此也很难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如下:

第一,要培养专业队伍

在师范院校有关院系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最根本的一个方法。此举既可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数量问题,又可以解决其质量问题。

第二,要加强师资培训

在师范院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只能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而不能满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也就成了应急之需。具体培训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普遍轮训班主任,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意识,提高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培训中关键的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评估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评估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一直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甚至没有评估。这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无评估或“空白”的评估

这个问题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普遍存在。虽然教育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呼唤素质教育,但真正到了实践中,应试教育还是比比皆是。由于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因此学校的领导所抓的也只是升学率。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作为辅助升学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评估,所评估的仍然是升学率。

(二)错位的评估

在实践中,虽然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评估,但也有少数学校有评估。可是究竟评估的目的是什么呢?许多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仍然不十分清楚。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就是评比。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就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作为特色吸引学生及家长。这样,学校的生源才会源源不断,学校才能够生存下去。

(三)评估中的具体操作

怎样评估也是一个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不管学校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条件的差别等等,一律“公平”对待,一样要求。还有就是评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即评估究竟有哪些主要指标。当前的一些评估基本上太简单化,只对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等很少的几方面,这是不全面的。解决以上问题的策略是:

第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重要性

教育评估作为教育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非常重要。当今教育理论界已把它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发展并列为当代教育科研的三大主要领域,可见教育评估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无从获悉,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无从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层目标将难以实现。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才会健康发展,它的目标才会实现。

第二,要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目的应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强调学校之间的评比,即重在指导,淡化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