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9-18 17:04:01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1篇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案例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并加快,我国居民的居住消费意识也在提高,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室内的设计,而是逐渐扩大到整个居民区的整体景观,外部景观对购房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提出了以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来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园林景观设计从以前仅仅是居住区辅助设施甚至摆设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买房以及开发商建房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石家庄某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了很多购房者的认可和喜爱,并且为业内专家所推崇,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本文正是结合此案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1.案例概况

石家庄某居民小区的开发商是河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小区位置位于石家庄开发区太行大街与学苑路交口西南角,小区东面是东南环城水系,而南面则是一个公园,名称为天山公园,而北边是山湖公园。此小区整体面积达到将近七万平凡米,其中光是建筑面积就有将近一万五千平方米,剩余的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笔者对其建筑设计图纸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整体建筑面积是矩形,内部地形相对较高。

小区施工之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会审,发现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小区整体建筑物位置分布的问题,整个小区内的楼层单元分布太密集,导致出现的空地比较多,而楼层之间的空间又比较小,不但影响了低楼层居民的采光,而且不利于整个小区的一体化;其次是景观分布的问题,总体来说设计图纸上的景观比较零碎,仅仅是景观,而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园林。具体来说,小区内计划栽种的植物以及喷泉等设施都被切割开栽种在单元楼的间隙内,而空阔的大片场地并没有形成小区内部比较完整的核心园林式的景观;最后是小区整体太封闭,不利于向外部展示小区景观,也不利于将外界景观同小区景观融为一体。

2.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2.1娱乐功能

首先要明确的是园林景观的第一个作用,那就是娱乐功能。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高楼大厦中间人们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生活乐趣。比较完善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媲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不但是小区内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为居民提供了整套休闲设施,居民可以不必走很远就能进行户外游玩、散心。近年来城市居民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其规模的扩大也直接促进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水平的提升,不但为居民提供了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而且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纽带地区,有利于小区内部人文关系的和谐和居民整体身心健康。

2.2生态功能

除了上述所说的娱乐功能之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也不能被忽略。园林景观以绿色植物为主,其不但能够净化空气、减少小区内部由于汽车排放等带来的尘土,而且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尤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研究表明,湿地是生态宝库,不但能够对外部环境起到改善作用,而且能够为内部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很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本身有很多植被,然而整体比较混乱,不但不能起到美化作用,而且成为了小区脏乱的印象之一。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但设计栽种新植物,而且对原有的植被进行形象改善,在不破坏整个小区内部生态系统平衡的情况下进行植被改造,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区的形象,使其变得雅观大方。

3.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总体来说,石家庄某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实现了整体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形态美,其次植物质感以及其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造成游人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另外,空间环境的布局对园林景观的框架影响很大,比如说石家庄某小区设计图中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就不是很好,空出的场地太多,建筑物密集导致植物景观分布也比较密集。而其地形大约高出小区外部地形1.3米,这也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这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同建筑物设计师以及施工人员相互之间商讨解决。

4.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4.1地方特色

我国幅员广阔,因此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要设计出既能够获得本地人认可又能够给外地人以惊艳感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就要充分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尤其是建筑方面的习惯以及审美方面的特点。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地形特点,将山水情怀体现到其中。总体来说我国汉族民居分为北方和男方两个派系,石家庄属于典型的北方地区,其文化是典型的燕赵之风,因此建筑特色也具有浓郁的北方气质。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构造方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图1 北方楼房特色

4.2功能性

园林景观虽说是小区建筑物的一部分,然而在建筑过程中还是要顾及到其实用性,因为园林景观是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整个场地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并合理确定每一个功能区的大小、场地高差以及其质感。另一方面,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考虑到了园林景观对居民的心理影响功能,其能够带给人一种家园感觉。总体来说,在进行功能性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动静结合。所谓动,是指其运动场所,例如篮球场、羽毛球场、喷泉等,而静态的景物比较多,很多绿化景物属于静态的,例如假山、树林等。动静功能的发挥是矛盾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处理好其关系。

图2 静态景观设计一角

4.3借鉴现代建筑风格

除了上述所说的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发挥地方特色之外,从现代创新性的建筑风格中汲取营养是必要的。现代建筑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多种文化交流碰撞之后融合的结果,其博采众长并克服了很多建筑风格的缺点,应该说比较先进,能够适合更多人的审美观念。

5.小结

本文以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之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要素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既要发挥地方特色,又要注意借鉴最先进的现代建筑风格,既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又要使得其格调高雅,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并带来生活乐趣的作用,这也是设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清风.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 现代园艺,2012,06:122+124.

[2]刘瑶.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 群文天地,2012,16:88+90.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2篇

关 键 词:景观改造 公共建筑 科技节能 共融共存

一、城市区域景观环境的使用现状及问题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来说,越来越多的高楼建筑已经将我们的生活严严实实的围合在其中,人们似乎感觉到已经与大自然渐行渐远了。而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及景观广场是我们唯一能近距离接触到的自然和绿色。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中呆久了,都习惯到楼下的广场或者周边的公园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绿色气息,放松一下心情。当然不同的广场和公园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因此很多的设计师在景观类的设计中经常会引入一些雕塑,水体,植物花卉造型及一些相应的构筑物。并恰如其分的将他们很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对生活需求。而在中国诸多的大中城市中没有很好规划和设计的大小景观广场还有很多,而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也势待我们去解决。

这一景观广场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它也是中国诸多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小型休闲广场之一。说它是景观广场多少有些牵强,仅有几种常见的树木和不整齐的绿地。这个广场是属于开放式的,平日里在此休闲的人较多,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边小区里面的一些闲散居民开始聚集在空地上打牌,人数很多,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声音过于嘈杂,接近居民楼,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周边植被破坏严重;常聚集打牌的多为男性,即便附近有公用卫生间但是因为距离较远,多数人员就近解决,随地小便现象影响周边出行及休闲的人们;经常聚众打牌,容易滋生打架事件,不和谐,文化及学习氛围差,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中的一处疮疤。

可以想象这样的景观广场还有很多,出现的问题也千奇百怪。于是作为一名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在他的脑海中开始构思着如何从设计的角度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从对周边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分析中寻找设计思路

如何在不打破原有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和谐的生活状态,引导性地解决城市诟病是在这次设计中应着手解决的问题。设计的原则就是不对原有景观广场做大的改动,尽量保持原有植被,在绿化破坏较严重的地方设计公共建筑,将人的因素置于首位,以动态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综合环境、建筑、人、现实生活状态等多重因素,换位思考。

整个社区图书馆的造型灵感来自于下雨时用的雨伞,广场的水体造型灵感来自于下雨时雨滴落下所形成的涟漪。往往有些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对所处事情的感悟,使其更能够对环境、建筑和生活有更好的理解。整个图书馆的屋顶材料和造型形成一种色彩丰富的视觉效果,能够让附近居民楼中临街的住户有一种美丽多彩的视觉享受,打破了原有单一的绿色。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我突破。

三、实现环境与建筑,建筑与生活,生活与环境的共生共融

整个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定义为一个以自习学习为主,以满足社区居民提升文化内涵为辅的小区域图书馆。在功能上主要包含有自习室、居民报刊、杂志阅览室、盲人阅读室,网络学习室、小型多功能厅、天井式室外阅读区、卫生间等。

与整个图书馆建筑北侧比邻的位置上还设置了两处敞开式的公共活动区,一处作为区,一处作为报刊阅读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对那些闲杂的经常聚集打牌的人重新规划位置,而不是对其进行取替,硬性地将他们排斥于广场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在功能划分时也将他们的问题考虑在内,以固定的区域加以规范,配合书报亭做以良性的文化引导。这样让他们即远离了居民楼也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没有把他们的活动空间剔除,体现的是建筑与原住民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公共活动区的南侧隐蔽位置设计了三处简易室外小便池,造型上与整个环境统一,功能上解决了打牌的人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同时也给在此休闲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为了避免在视线上对图书馆内人产生影响,在小便池与建筑之间设置了很多低矮的灌木以遮挡视线。

图书馆屋顶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多彩的雨伞造型不仅能给居高临下的人们以美的感受,同时也能将太阳能转化为晚间照明的电能,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建筑南侧的树木比较低矮也是从太阳能采集的角度考虑的。

图书馆的建筑外墙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结构,能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里侧是钢化玻璃,能透光很安全,外侧采用单反玻璃,这样做的目的是,视线的单向性避免了外面休闲行走的人在视线上产生对室内学习的人的干扰。

其次从环境的角度考虑,单反玻璃的反影特点,能将周边的植物树木映射在玻璃上,在视觉上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统一,给人的视觉效果,仿佛是建筑的外墙融入到了树木景观之中。同时这种反影的效果,使得整个建筑的维护部分在视觉上虚化,能更好的衬托出屋顶雨伞的结构造型。

在建筑玻璃维护结构的上侧,采用的是双层厚质合金百叶窗,自动控制开合,方便拆卸,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的实现任何房间不同方向的空气流通,避免了采用室内空调系统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两层百叶的中间部分,安置了可方便更换的纱窗,避免了在夏季蚊虫的袭扰。

在建筑的南北两侧,设计了以落雨所形成的涟漪造型的喷泉,一是满足人们休闲时的情趣性,更主要的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利用水面的蒸发,改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内部的空气湿度,实现了小气候的自然调整。

整个建筑所处地势较高,而整个广场的地面自然排水比较顺畅,所以不必担心因季节性降雨过大所带来的积水问题。

将整个建筑设计在广场中间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周围的植被抵挡噪音与汽车尾气的污染。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3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景观照明;质量控制

景观照明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用于配合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增加景观照明的建设压力,促使景观照明不仅要具备质量、效益优势,更要满足城市美观的需求。着重分析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发现其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失控点,直接影响到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效果。质量控制成为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结合景观照明的需求,规划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城市景观照明质量失控的分析

结合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的建设实际,汇总质量失控的案例,分析景观照明工程中的质量失控。

1.1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质量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现场考察不足造成的,景观照明设计方案与现场环境存在矛盾点,直接影响照明工程的建设质量[1]。例如: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结合工程现场,实行比对修改,保障设计方案符合现场的需求,严格控制设计阶段的质量,但是大多工程师并未结合工程现场,按照自身的设计经验,随意执行规划设计,影响到后期施工的质量,导致景观照明工程建设中潜在诸多质量隐患。

1.2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最容易出现质量失控,招标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成本,忽视投标企业的质量把关,导致有质量缺陷的景观照明灯具投入工程建设中,引发明显的质量问题。例如:某招标企业抽查投标单位的照明设备,抽查的样本为每项10件,结果所有的样本均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此部分照明设备一旦投入工程建设,直接形成大范围的质量问题。

1.3 验收阶段

验收是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其在质量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质量验收,仅仅属于表面工作,实际没有利用监督、控制的方式,排查景观照明中的质量问题,再加上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比较多,容易发生漏检情况,增加质量控制的压力,导致景观照明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2 城市景观照明的质量需求

景观照明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起到美化作用,更是属于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为城市提供色彩、动态的建设途径。结合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现状,提出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需求。

2.1 艺术需求

艺术性是城市景观照明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主体需求,基本景观照明都需要具备艺术的特性[2]。景观照明在艺术需求方面,同样需要执行质量控制,营造艺术优化的环境,确保艺术化的景观照明工程能够适应城市建设的长期发展,既可以展示出景观照明的艺术优势,又可以体现高质量的艺术工程,对城市景观照明具有较高的价值。

2.2 有机需求

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中的有机需求,是指工程要充分融入现场环境,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明确质量控制中各项需求之间的关系。质量控制中的有机需求,促进景观照明的发展。

2.3 协调需求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在强化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表现出协调需求,确保景观照明的各项工序、流程处于协调的状态,实现景观照明的整体性,同时发挥工程协同的建设优势。

3 城市景观照明质量控制的措施

城市景观照明的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保障景观照明的质量,解决各个阶段质量失控的问题。以某次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为例,分析其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措施,该工程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对比不同阶段质量失控的表现,针对质量控制提出对应的措施。

3.1 设计阶段

该景观照明工程在设计阶段,明确考察工程现场的环境,先调查现场的基础信息,合理规划后为方案设计提供标准,同时在方案设计中起到约束作用,待方案设计完成后,该工程要求设计师结合现场环境,评估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根据现场与方案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实行修改,提高景观照明的优化水平[3]。除此以外,该工程在设计阶段采用质量控制的手段,实行计划型方案设计,确保方案设计的实践性。

3.2 招投标阶段

控制景观照明建设招投标阶段的质量,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保障招投标阶段照明灯具的质量。该工程在照明设备质量控制中,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同时利用核查的方式,实现质量控制,有利于该工程在建设中实现高水平的设计效果,而且在灯具方面具备高效的质量保障。例如:该工程在招投标阶段,要求投标企业出示设备检测的合格证和详细资料,工作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确保参加招投标的企业在设备方面具备标准的质量资格。

3.3 验收阶段

该工程非常注重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总结景观照明工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已经发现的质量问题,强化质量控制[4]。该工程在验收阶段,提出几点质量控制的措施,如:(1)在施工过程中引入监理环节,用于提高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水平,监理机构重点按照景观照明的工程要求,检查各个阶段的施工情况,排查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如实控制工程质量;(2)监理方监督施工与验收过程中的工程行为,一旦发现不符合景观照明工程质量要求的地方,立即施行质量控制,杜绝工程建设中潜在的质量隐患;(3)验收时重点审核景观照明比较复杂的施工部分,可以实行试运行,观察是否达到标准的质量效果,如果与设计方案不相符,参建单位之间需进行调节改建,直到与设计方案吻合。

4 结束语

景观照明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城市化发展提供美化的途径。我国在城市建设中非常注重景观照明的应用,所以必须采取质量控制的措施,优化景观照明中的质量点。城市景观照明在质量控制的途径下,发挥照明工程的基本特性,不仅实现照明建设的可控制性,更是为城市景观照明提供质量保障,完善景观照明的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欢.园林景观照明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2(04):90-92.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4篇

关键词:现代田园城市 道路 景观 全寿命周期 经济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conomic Evaluation of Road Landscape Based on the Full Life Cycle

in Modern Farm City

Tian WeifengGu Xiaoxu Wei Wei

(1.Shaanxi Province Xixian New Area Jinghe New City Administration, Shaanxi,Xianyang, 710000; 2. Xi'an Railway Bureau, Shaanxi, Xi'an, 71005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life of the life-cycle costs, the design life of road landscape, each stage of landscape projrct,and main methods; establish a full life-cycle cost model based on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And,we chooes a road in Xi Xian New Area a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ccroding to a economic assessment of life cycle,it provides reliabl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ministries.

Keywords: farm city; road; landscape;life cycle;economic evaluatio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绿化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设计效果达到较高标准。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提出道路景观绿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指导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有效减轻政府后期养护负担。

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及成本分析主要方法

1.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道路景观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是以经济分析原理为基础,用于评价方案的长期经济效益情况,考虑了方案的初始设计费、建设费、监理费、后期养护管理费用等。

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分析范围包括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运营养护阶段及改造回收阶段。

1.2、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是分析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比道路设计年限,道路景观项目设计年限将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道设计年限为20年;次干道为15年;支路为10~15年。”因为,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道路景观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当一条道路重新修建时,作为配套的景观工程也将根据最新理念进行重建。因此,本文研究认为道路景观绿化回收期与设计年限相同。

1.3、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用于公路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是从追求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出发,因此,道路景观绿化项目也是采用该方法的。首先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各阶段要素,对比分析各要素;其次,评估直接服务价值和间接服务价值

,进行综合对比;第三,再从寿命周期成本和各价值评估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根据道路景观寿命周期成本特点,现对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运营养护阶段及改造回收阶段进行研究。成本分析法通常有现值法和年值法。本文采用现值法,选取计算期和折现率,将方案寿命周期成本折算一个现值。分析如下:

(1)决策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和评估费、可行性研究编制和评估费、勘测费、设计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环境影响评价咨询费、招标费、图纸审查费等。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比例系数。

(2)项目施工阶段:建安费、建设监理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工程保险费、水土保持费等。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比例系数。

(3)运营养护阶段: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各年投入实际苗木养护费用。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每平米单价。

(4)改造回收阶段:使用年限期末部分苗木树形较好,仍可利用于本道路的改造和其它道路景观绿化工程。

2 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分析

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具备景观价值、交通价值、游憩价值、服务价值、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功能,因此建成后各种价值将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提升城市魅力。

2.1 直接效益经济分析

1、城市道路景观成本

城市道路景观的直接投入成本,包括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各种费用,如设计费、建设费、运营设施费、监理费、水土保持费等,即为。

2、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

据实地调查,运营期间绿地的养护费用为3元/平米,人工费800元/月,=(S×3+R×800×12)×N

——运营养护期间的直接成本费

S——道路景观绿化面积

R——雇佣养护工人数量

N——年限

3、运营设施租赁费用

道路景观绿化不以生产性为主,即便是栽植果树类植物,也已观赏性为主。然而,如果在城市道路景观范围内布设运营设施产生的,如咖啡厅、酒吧、餐饮店。

房屋租赁费:据调查,西安市路侧小型餐饮吧租赁费约3500元/月。

=G×3500×N

——运营设施回收费用

G——运营设施数量

N——年限

4、苗木回收效益

综合考虑,在20年使用期末,大乔木的价格会增加,但也会存在部分苗木死亡。另外,可用苗木移栽时也存在损失费率,所以,研究中各道路绿化期末残值设定为初始费用的70%,即;景观工程期末残值设定为初始费用的20%, ;

根据以上分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直接效益为:

=++--

2.2 间接效益经济分析

道路景观绿化的间接效益通常无法进入价值量化,无法计入道路回收成本中,尚属不合理之处。本文根据各方调查数据资料,对各类间接效益进行了价值估算,促进了全寿命周期分析法的合理性、科学性

1、吸收二氧化碳估算模型

据调查,通过光合作用,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8t,放出氧气36t;通过呼吸作用下,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释放二氧化碳16t,吸收氧气24t。 每株植物一年可吸收250kg的CO。通过折减,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2t,释放氧气12t。

另外,根据Wibe(1990)提出纳碳率为碳税的为价格影子0.15美元/kg(c),每立方米为43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0.95元/ kg(c)。因道路景观绿化疏密相间,不同种栽植方案与林地的效果差距较大,所以,经研究提出纳碳调整系数为C1(碳),吸收二氧化碳估算模型:

=×0.95××N

——纳碳估算价值;

——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2、释放氧气估算值

根据树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氧气的量,分析可得,树木每年每公顷释放氧气为12t。根据绿地植物栽植方式及覆盖率,提出调整系数;参考工业制氧成本,600元/t,则提出氧气估算模型为

=×600××N

——释氧估算价值;

——释放氧气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3、吸收有害气体估算模型

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道路树木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根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研究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按每年平均释放1吨氧气计,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达62500美元。按此方法估算,折合人民币为,1个树木1年,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达0.8万元。

=×0.8××N

——吸收有害气体的估算价值;

——释放氧气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4、其他相关价值

根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研究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按每年平均释放1吨氧气计。50年生产氧气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为牲畜遮风挡雨和提供鸟类筑巢、栖息,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所产生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同时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约2500美元。防止水土流失水及增加土壤肥力,所产生的价值为68750美元。对比分析可知:一棵树木一年平均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价值等于为氧气做创造的价值,即= ;在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是氧气做创造的价值的0.08倍,即=0.08 ;在防止水土流失及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产生的价值为氧气做创造的价值的2.2倍,即=2.2 。

根据以上分析,间接效益模型为:

=+++++

2.3 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分析,建立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C=+

C=++--++++++

3实例分析

本文以西咸新区某路景观设计为例,分两种方案,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路红线宽60米,道路两侧绿带各20米,双向八车道。

图1某路横断面图

方案一:按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计算。景观绿化积范围:两侧侧分带各5米,行人道各1.5米,以及红线外的20米绿带,以及景观节点、产业化运营设施。

方案二:按常规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化计算。绿化积范围:两侧侧分带各5米,行人道各1.5米,不设红线外的20米绿带,绿化面积13.65公顷。按照全寿命成本模型分析两种方案,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具体见下表1:

表1 方案对比分析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原因有两方面:一、方案一可估量的价值优于方案二;二、方案一的景观效果和人性化服务优于方案二,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4结论

根据本文经济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和人性化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改善公路行车环境、增强城市道路景观的复合功能、提高了道路安全性、服务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对我国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庆瑞.加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J]. 建筑技术, 2009 年第 5 期: 464-466.

[2] 黄庆瑞.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初探[J].建筑, 2007年21期.

[3] Gu xiaoxu,Study on Highway Landscape in Mountain Area[D],Chang'an University,2008

[4]Gu xiaoxu,Li zhulong,Deng yongyu,Wang yanhua,Improvement Research on Large Longitudinal Slope of Highway Landcape Safty in Mountain Area[J],Transpor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pp.61-64

[5] 谷晓旭.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研究[D].长安大学.2008.07

[6] 谷晓旭,王选仓等,基于纬地软件的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8(26):23-25.

作者介绍: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桥梁 景观美学设计 标准梁 桥墩 桥跨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环保性好而成为大城市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首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3种敷设方式, 相对于地下线而言, 采用高架线在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周边交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不仅是城市空间景观中的重要特征,而且也是城市规划中的突出因素。它一旦建成,即成为强有力的标志并随之改变所在地域的原有景观特征。在未来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发展将体现在如何把握城市中日益增多的高架桥梁与周围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便捷适用的同时能保护和展现最好的特征和景色。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是线网规划“一环四线”组成部分,是通往董家口经济区的轨道交通快线,贯穿整个青岛西海岸新区,线路起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影视文化产业区、新区中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董家口经济区五个片区,线路所经片区规划人口密集,形成了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各组团间及黄岛区与青岛主城区和红岛经济区间的主要客流走廊。线路全长70.14km,其中地下线18.32km,高架线49.28km,地面线2.54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8座,高架站13座。本线高架桥梁长达50km,是典型的规划引导型线路,其景观美学设计要求比较突出。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对城市建筑的景观性要求较高,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意义重大。

2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景观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表现在客观的事物带给人感官美的享受。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审美,是以一个实实在在、功能性极强、结构全部外裸、各组成部分功能明确的结构实体作为审美客体,人们通过对高架桥梁的感受、知觉、表象等心理认知,启发联想,激发美的感受。高架桥梁的审美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合理、视觉结构美观、整体环境协调等方面。

高架桥梁结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结构,它的三维空间特点全部在人的视觉之内,没有隔断和装饰。远看时,看到的是高架桥梁与环境的整体形象;近看时,特别是走到桥下时,可能由于净空低而感到压抑,或者由于跨度小、桥墩数量多而感到零乱,也可能觉得桥梁、桥墩的造型优美,比例协调而舒畅。因此,高架桥梁结构在保证稳固的基础上,造型必须虚实相宜,线条简洁流畅,体量均匀,对比协调,受力明晰,赋予高架桥梁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美观服从于功能的前提下,要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必须力求研究好高架桥梁的每一个元素。这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人体视觉分析梁型、桥墩、桥高、桥梁跨度、桥高与跨度的比例关系、桥梁美化与周边的整体协调等方面,重点研究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自身的结构形式和景观美学设计。

3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城市高架桥梁一般位于城市交通走廊,位置显要,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交通的同时,对城市景观及拥堵的城市空间有着强烈的压迫和割裂作用,因此桥梁的景观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架桥梁景观问题是现代交通对环境提出的新问题,并已经发展为一门新型学科。但桥梁景观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桥梁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与其它建筑比较起来,其景观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

这一点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工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与一般城市道路高架相比,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对结构刚度的要求明显高于城市道路高架桥,这就使得在满足强度条件的前提下,桥墩的最小截面尺寸要大于相应的道路高架桥;同时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桥面较窄,因此桥墩截面尺寸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这一切都导致了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在桥梁景观的处理上难度较大。通过以往的设计经验并结合本工程设计实践,本文认为桥梁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并综合这些因素确定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3.1桥梁自身的功能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大都采用无缝线路,当梁体与钢轨之间有相对温差或相对竖向变形时,都会引起钢轨的附加应力,研究表明尤其对于简支桥梁结构,当桥墩的线刚度小于一定的数值时,由于桥墩变形引起的钢轨附加应力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出现钢轨破坏的严重问题,因此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桥墩的最小线刚度要求。

3.2桥梁空间和场所精神的营造

桥梁空间是具有明显秩序感的城市空间,即按几何形态学原理进行布局的流动性空间构成。所以桥梁空间的韵律感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节拍和韵律给人的感受不同,这就是场所精神。优美的旋律才能打动人,而良好的桥梁空间秩序才能形成有冲击力的场所精神。从宏观的空间关系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来推敲桥跨的比例和变化,使整个桥梁在与周边城市空间及环境相适应的节奏和空间序列中协调共生,从而形成和谐而极具生命张力的场所精神。

桥梁的建设是和环境景观、绿化处理紧密结合的,这一点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充分重视,表现在高架桥梁的桥下绿化带一般都比较宽,从而以较大范围的绿化来淡化桥梁对城市空间的不利影响。

3.3桥梁合理的建筑尺度和细部刻画

桥梁因其自身结构特点往往是粗线条的,细部缺失,尺度感差。而人作为在城市生活的主体,对高架桥梁的观察一般是以正常视角来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桥梁的整体的宏观旋律和节奏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筑尺度和细部的刻画。在设计中根据人体尺度及视觉要求来平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力求实现统一、均衡,使桥梁在具有宏大气魄的同时,又具有温暖而和谐的亲和力。

3.4桥梁的材质和色彩

材质和色彩虽然是依附于大的建筑空间和细部尺度的表皮,但它们却是给人直接印象的重要元素,材质和色彩犹如人的衣着,合理的搭配则会显得得体,与建筑空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而优美的景观效果。

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

4.1 标准梁构造形式及景观设计

梁部结构设计应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架设,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中常用的截面形式主要有单箱单室箱梁、组合箱梁、U梁等几种形式。根据以上分析,本线初步确定以下几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研究。

4.1.1单线U梁并置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两片单线U梁并置形式,U梁高1.8m,梁体内、外侧腹板均采用流线弧形外观,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单线U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建筑高度低,U型梁比箱梁建筑高度低1.5m左右,有利于上跨立交;结构受力需要的主梁上翼缘可兼做检修及旅客紧急疏散通道,下部空间可布置通信、信号、电力电缆等管线,截面利用率高;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降噪效果好,对比其他箱形梁,U梁腹板具有阻隔轮轨噪音的作用,U梁没有列车振动引起的箱梁体内的混响噪音;U梁为开口断面,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方案缺点:横向刚度相对较弱,动力特性稍差,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在渡线区段及较大跨度节点桥处,需转换梁型;墩顶盖梁横向尺寸较大,需施加预应力。

4.1.2组合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组合箱梁截面形式,箱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组合箱梁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组合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组合箱梁,受力清晰,施工工艺成熟;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

方案缺点:结构整体刚度较弱,行车动力条件稍差;受跨越能力限制,跨越较大的城市道路及河流处又要变为整体箱梁;后期桥面板、横隔板的浇筑工作量较大;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的维修检查。

4.1.3单箱单室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形式,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如图3所示:

图3 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单箱单室箱梁截面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徐变上拱小,结构动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强,适应跨路口的需要;适应性好,可方便的用于区间曲线、渡线段。

方案缺点:梁体自重较大,运架设备的要求较高;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4.1.4综合比选

标准梁综合比较表 表1

梁型

比较项目 单线U 梁 组合箱梁 单箱单室箱梁

景观 景观好 景观差 景观一般

对带配线线路适应性 较差 好 好

力学性能 开口薄壁截面,抗扭性能略差 横向整体性略差 整体刚度好,结构动力性能好

适宜施工方法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与车站衔接适应性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仅适用侧式车站

预制梁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运输

噪声与振动 噪声小,腹板可起到部分声屏障作用、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小、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大、振动小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均为可行方案。但结合线路沿线区域规划、周边环境及景观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降噪明显的单线U梁并置方案。

4.2 墩柱景观美学设计

桥墩作为高架桥梁的承重结构,是高架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和大范围连续布置,使得其极易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线高架区间贯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多个功能板块,结合桥梁上部结构断面形式以及沿线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主要构思以下三种墩形方案。

圆端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Y形墩

图4 墩柱方案综合比选图

由于城市有限的用地和复杂的环境,桥墩多应做的精巧,体量不应过大。桥墩形状可以采用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的横截面。在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桥墩对视线的通透性影响最小,其次是正方形桥墩,矩形桥墩在不同视角方向对视线通透性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并且程度大于前两者。

圆端形截面墩柱与梁部流线形外观协调性好,建成后整体景观效果好。矩形截面墩柱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受力较好。矩形截面墩柱,墩顶采用“Y”形,墩顶盖梁可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减少了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但此墩形适应墩高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本线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的圆端形截面墩柱,在直线段设置凹槽。

4.3 高架桥梁跨度景观美学设计

4.3.1人的视觉特点分析

视觉特性是分析景观问题的出发点,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依据,在道路空间中,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是不同的。人的视线特点:人眼的水平视角为30°~40°( 正常中央视角区域),人眼的余光视角可达150°左右,但是超过正常视角以外的两侧余光视角范围内,人眼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减弱而只能凭感觉去感知物体的大致外轮廓。人眼的垂直视角在-15°~60°左右,当俯角超过60°时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迅速减弱。

人在室外由远及近地观察物体时,在远处,看到的是物体的整体比例关系,这是对物体的外轮廓判定。当人走近物体时,随着视线的拉近,逐渐看到物体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比例关系起限定作用的约束元素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近处看到的是物体细部构成的尺度关系,即物体构成的比例划分,这是对物体的细节尺度判定。

对于桥梁而言,当从较远距离观察时,视觉就侧重于桥梁跨度与高度之间的整体外轮廓比例关系;当从较近距离观察时,视线焦点主要集中在桥梁的构配件尺度方面。

4.3.2高架桥梁标准跨径研究

本工程高架线路较长,标准梁跨的数量较多。标准跨径应结合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技术经济及桥梁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跨径过小导致桥墩过多,既影响景观,又影响施工速度;跨径过大,梁高的增加将较为明显,同时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根据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经验,标准梁跨度基本在25~35m之间,具体应根据城市桥梁建设环境综合分析。本线以1km桥长为研究对象,对25m、30m、35m三种跨度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比选, 单从材料指标的角度分析,30m跨度较为经济合理,因此,本线推荐30m跨度为高架桥梁的基本跨径。

4.3.3高架桥梁整体比例关系景观美学研究

根据青岛轨道交通高架桥设计的工程实践,标准梁的经济跨度为30m,因此本文分析中以30m作为桥梁整体比例关系研究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具有黄金分割比(1:1.618)的长方形是比例最优美的。在工程实践中,对于由桥墩和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而言,一般不可能获得如此理想的高宽比,常见的是(1:2.3)的比例,经过人们的认知实践,公认为也是比例匀称的。在上述均方根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桥梁整体比例关系进行修正――桥高的修正。

修正的原因:在实际环境中,桥梁在视野中所占的比例随着视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地表地貌的变化所占视野比例增大,地表地貌的变化对桥梁的外轮廓有着修饰和修改的作用。人距离桥梁越远,对于桥梁的高跨比例判定能力越低。人近距离观察桥梁时,由于桥梁对人视线角度的遮挡,空间视线的切割影响 压抑感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桥梁高度和梁底板面的宽度。在保证了将桥梁在近距离范围内对人的心理压抑感减小到最小之后,需要对所得的高跨比例做一个适当的调整,使之尽可能的与实际现场观感效果接近。

图5 墩高小于10m时视觉效果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墩高在lOm以下时,不论是由桥墩与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的比例还是此中最佳水平视角方位内的部分,比例都欠佳,过于扁平。而且,此时在正常视距上(道路边缘),人眼对桥身的仰视视角在12°~17°,占据了垂直视野中正中的主要部分,显得较为压抑。较明显,因此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压抑感。

当墩高在10 ~14m附近时,对视觉效果压抑的影响比较不明显,当桥高低于这个范围时,对人的视线有明显的压抑作用,而当桥高高于这个范围时,对于减轻视线压抑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实体框定的空间具有理想的高宽比,但最佳水平视角范围内的空间显瘦高,且此时墩高又过高,从而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桥梁高跨比例为1:2.5时,桥孔的整体比例显得比较舒展,桥高与跨度的比例也和我们一般的视觉习惯相吻合。在外形的稳定感及造型的美观之间取得了平衡,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如图6所示:

图6 桥梁整体比例适宜的实景照片

桥梁的高度太低的时候会对视线有明显的遮挡,同时人的视觉心理也会有非常强烈的压抑感,如图7所示:

图7 桥梁高度太低的实景照片

在跨度相同的情况下,桥梁的高度过高,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采用接近正方形的1:1.4的比例明显不如采用工艺设计中广泛使用的1:2.5给人的稳定感强。如图8所示:

图8 桥梁高度过高的实景照片

综合分析,从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议高架桥梁高跨比例为1:2.5。

4.4 高架桥梁美化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的美学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整体环境景观与绿化处理是紧密结合的,要体现高架桥梁的设计功能与美观,只有与环境协调、相融,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美。

首先是桥墩的绿化,桥墩绿化可以使桥梁产生与周围的环境共生的互动关系,其处理方式包括在墩身种植爬藤植物,在桥底和墩柱周围铺植草坪、花池、绿化带,并种植喜阴的绿色植物,在有条件的地段,结合墩柱设计竖向的花槽或者竖向的片状绿化,提高桥梁的绿化覆盖程度。然后是桥梁周围环境的绿化,在桥梁周围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隔离带或更大面积的绿色草坪,使桥梁的景观有更加优美的背景环境作衬托,从而提高桥梁的景观欣赏指数,达到优化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考虑再细致些,有条件时可以对梁身细部优化处理,包括桥梁构配件的尺度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处理。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对桥梁的构配件细部进行更加细致的构思,并加以装饰手法的运用,以提高桥梁细节的可观赏性,从而达到对桥梁的优化效果。

最终的景观设计目标要求高架桥梁自然和谐的融入背景环境, 使得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可以感受轨道交通的快捷便利, 而周边的居民、行人、司机等感受不到高架桥梁带来的干扰与困扰。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高架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桥梁建筑的审美心理、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架桥梁建筑美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结合本线高架区间的地理位置、线路走向、周围环境和景观美学等因素,建议标准梁采用景观效果好,降噪明显的单线U梁并置方案,墩柱采用圆端形截面墩柱,桥梁的整体比例关系采用均方根系列作为依据,从景观的角度墩高和桥梁的跨度适宜比例为1:2.5左右,但这只是理论分析的结果,实际墩高的理想值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S].

[3] 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

[4] 唐亚琳.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的景观美学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9(12):48-52.

[5] 高山.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151-152.

[6] 郑君长.城市轨道桥梁景观设计概要.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2013:242-246

[7]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西海岸段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Z].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

[8]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Z].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

[9]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Z].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5.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6篇

吊杆自起点到中点由短变长,排列有序,强弱渐变,体现了其对称及韵律的美感。结合以前城市系杆拱桥的建造实例总结,得到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如下:1)尺度合理,比例和谐。尺度是指建筑体给人的感觉与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作为城市建筑应考虑其尺寸应与城市整体建筑群相融,在城市区如具有特殊标志性和纪念性的系杆拱桥,一般采用雄伟尺度,其他一般尽量采用亲切尺寸和自然尺度,使得桥梁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城市建筑群当中。系杆拱桥的各个部分都应有适当的比例,从整体上看,拱、杆、梁的比例在空间上应协调。根据以前系杆拱桥在城市的建筑资料统计:对于简支梁系杆拱,其矢跨比在1/10~1/5;对于中承式连续梁系杆拱,矢跨比在1/6~1/3.5之间较为合适,边、主跨均衡合理的跨度比为1∶2.5∶1;对于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合理的矢跨比为1/8~1/5,边主跨比为1∶2∶1,这样就能使人在视觉上更为舒适亲切。2)协调统一与变化多样,融入城市环境。系杆拱桥的美观应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这样就能为城市增色,成为城市中标志性建筑物,同时由于城市美观取决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以及建筑外貌上的个性变化,系杆拱桥应与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力求自身的多样,轮廓线性的丰富变化,为城市景观增彩。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人文背景,地方特色以及丰富的民族风情,所以城市中的系杆拱桥作为一种地标性建筑物尤其是旅游名城和历史名城,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特点和风土人情,以求将桥梁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景观当中。3)韵律优美,结构对称。对于系杆拱桥,其吊杆平行分布,由两边向中间逐渐变长,连续变化,具有极强的连续韵律感,而多跨连续系杆拱中的拱肋曲线从拱顶至拱脚逐渐降低,到二跨后又逐渐提高,体现出其丰富的渐变韵律,更显生动活泼,产生奔腾跳跃的动感。作为城市的系杆拱桥,因通过对称来表达规律性并引发平稳安定的情感。系杆拱桥的对称主要有其在平面上沿桥面中心线的镜面对称,又有其在侧面时沿拱轴线的镜像对称,同时其立面上的镜面对称,不但简化了设计和施工,也体现了庄重和和谐的审美形态。

2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步骤

参考桥梁景观设计的一般步骤,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有如下几个步骤:1)了解建设机关对于所建桥梁的基本定位及该桥梁所在地区的整体规划,结合景观设计基本原则,考虑总体的景观效果及方案。2)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的了解该城市的文化背景,该桥所在地区地形,地物和水文特征,以及其他的桥梁调查结果,初步拟定可能实现的景观设计方案。3)通过试验比选,从技术,经济,美观上综合论证,选出更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桥梁设计方案。4)系杆拱桥的景观的初步设计主要对系杆拱桥的结构,钢管拱和吊杆进行分析。5)对系杆拱桥附属设施的艺术造型,色彩,建材涂装,以及桥梁夜景照明进行景观设计。6)制订出总体景观设计的方案文件以及各细部设计的景观设计效果图,并展示系杆拱桥的效果且交付施工单位。

3案例分析

为了对龙井市海兰江大桥作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到效果图,以此为例,探讨城市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要点。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最集中的区域和朝鲜族民族文化发祥地。近年来,龙井市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努力成为朝鲜民族文化名城,仁化村位于延龙图中心地带,为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兴建仁化海兰江大桥,以更好地建设成为朝鲜族特色村寨,海兰江大桥主桥长287m,在下部为连续梁桥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为目的在上部加以新的装饰体系,使其成为当地一座集通行和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2)设计原则。a.海兰江大桥是建于龙井市内的城市跨河桥梁,而龙井市是文化旅游名城,因此,该大桥不仅需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其景观设计也是一大重点,所以该桥不仅应具有时代性,还应该考虑与该市的人文环境相符合,并成为该市的一道旅游风景线。b.必须遵循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的桥梁基本设计原则。c.桥梁结构应该便于施工,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施工所用建材必须满足低温使用的要求,由于当地处于东北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冬季施工。d.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总体相协调的原则,与周围建筑群相结合。3)景观设计方案。根据龙井市的城市特点,以及该地区的人文特色,朝鲜族的民族风格等,同时考虑到桥梁的跨度,以及和背景的结合程度,在七组景观设计的比选方案中,最终选定桥型方案为下承式系杆拱桥,以江面上的彩虹为主题思想,展现该城市的朝气蓬勃以及该民族对多彩生活的热爱。桥型设计方案:桥跨全长287m,为了使其与城市整体规划及周边建筑群相协调,既不张扬突兀,又体现其标志性,最终采用三跨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桥,桥梁跨径分布为70m+147m+70m的方案,矢跨比为1/7,中拱最高点距桥面为20m,边拱最高点距桥面10m,符合尺度合理,比例和谐的设计准则。同时桥梁整体刚劲有力,拱圈线性柔和平顺,与城市建筑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其拱圈建筑涂彩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使其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民俗风情。桥梁各跨拱肋首尾相连,形成波澜起伏的连续拱形结构,具有连续的韵律,同时中拱较边拱高而大,又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韵律,充满了节奏感,桥梁在平面,立面,侧面上镜像对称,让人赏心悦目。同时,整个建筑大拱与小拱相连,犹如一道道彩虹横卧在江面上。根据景观设计方案,为该桥所做景观效果图如图1所示。

4结语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7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催生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复合需求,景观设施这一城市微观要素在塑造城市形象与品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良好的景观设施规划设置与设计,有助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感与空间尺度的塑造,促进人与空间环境的互动,从而产生一系列有趣的城市活动。对现状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品质的准确评价与判断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规划建设成功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前提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规划设置与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评价需兼顾景观的客观性和景观认知的主观性特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呈现出多目标、多属性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来定量评价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品质的优劣。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评价因素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建立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并以杨浦区苏家屯路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对杨浦区苏家屯路的具体城市空间景观设施进行了综合模糊评价,识别出城市空间景观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内容

(一)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中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外部空间,是市民进行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空间场所。它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绿地等。城市广场与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两大类型[1]。同时,它又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会客厅”或“橱窗”。

(二)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一词最早起源于英国,一般指的是设置在城市街道或者广场等户外公共空间的各种设施,如:环卫、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等。

国外的相关文献如希若・波米耶所著的《成功的市中心设计》,日本画报社编辑部编著的《日本景观设计系列5――街道家具》,英国M・盖奇和M・凡登堡所著的《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也有其它的表达方式,比如Urban Furniture,Urban Element,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等。其中最早的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中的各种地景设施,通俗地讲就是城市中的环境景观小品,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生活道具”。经过城市景观设施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变,“Street Furniture”在所处空间范围和其种类上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在现代“Street Furniture”便被扩大运用成“Environmental Facilities”。本文以分布在城市广场与街道中的景观设施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问卷调查法用来收集人们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的原始数据,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确定各分项指标的对上一层次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景观设施进行综合评价。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用一定标度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3] ,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4]。其基本步骤为:“(1)对构成评价问题的目标(准则)及因素等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评价因素体系);(2)在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中,对属同一级的要素,用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后,根据判断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3)计算单一层次下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计算组合权重及一致性检验”[5]。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度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是:

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综合评价因素体系的构建

根据层次分析法,选择目标-因素层次结构[5],建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因素体系,首先要遵循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一般准则和方法,其次要依据城市公共空景观设施的特性,借鉴城市规划相关因素。

技术标准参考已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吸取他们成功的部分。经过反复研究、思考后可以形成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价因素体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因素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不尽一致。但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景观设施与城市空间环境协调性;景观设施的使用功能性;景观设施的设计艺术性;景观设施的生态环保性;景观设施的视觉协调性;景观设施的社会文化性;景观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这七个要素构成了评价体系的第二层次――标准层。而上述七个方面又有其各自的影响因素构成的评价因子,形成评价体系的第三层次――由25个因素组成的因素层。见表2。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由于其性质及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具体应用中应视实际情况加以选用。

(二)评价因素权重的确立

1.判断矩阵的建立。采用表1所列的递阶层次结构后,对于递阶层次结构中各层上的评价因素可以依次相对于与之有关的上一层评价因素表述的性质,采用专家咨询法,请专业人士(同济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和规划系的相关教师)就各项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分层次对评价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建立起一系列的判断矩阵。全部评价因素经过两两判定后,就可形成一个比较判断矩阵:

2.计算单一层次下因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设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AW=λmaxW,所得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

λmax和W的根法计算步骤为

四、案例研究

现选取上海市杨浦区苏家屯路进行案例研究。苏家屯路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中西部,该路属于城市支路,路西北面接阜新路,东南面抵锦西路,在靠近阜新路附近和抚顺路垂直相接,横贯鞍山四村。苏家屯路修建于1954年,全长395 m,道路宽11.2 m~12.2 m,车道宽6.2 m,沥青混凝土路面。2003年杨浦区区政府重新整治该路,补种行道树、增设庭院灯、行道灯、休闲座椅等。现车道宽约6 m,两侧各设2.5 m步行道和4~5 m的休憩绿化带。街道两旁法国梧桐树株距6 m ~6.5 m,在休憩绿化区域设置了坐具、灯具和健身器材等景观设施。打造了一条集休闲、健身与集会于一体的景观路。

本研究采用共时性评价研究,现场发放问卷146份,回收1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5%。被调查者情况统计见表7。

计算综合评分值进行等级评定,评语集V=(V1,V2,…,VM)=(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的对应分数值为(95,85,75,65,50)那么这一级的评价因素的评价值为:

(0.09 0.32 0.37 0.20 0.02)×9585756550=77.5

(三)分析讨论

苏家屯路景观设施在“景观设施与城市空间环境协调性(A)”、“景观设施的视觉协调性(E)”、“景观设施的社会文化(F)”和“景观设施的管理与维护(G)”四项得分比较高。苏家屯路景观设施综合评价值为77.5分属于中等偏上,其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杨浦区区政府对于苏家屯路的重视程度很好,加强了管理力度,使得景观设施的清洁维护及正常的使用维护与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其二,苏家屯由以前的双行线改成了单行线,减少了机动车对此路段的影响,拓宽了步行空间的尺度。其三,此路段的行道树与街道的空间尺度合理,并且与景观设施的空间分布有机结合,得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其规划设置理念和管理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景观设施规划建设中,要保持和进一步地完善。

在“景观设施的使用功能性(B)”、“景观设施的设计艺术性(C)”和“景观设施的生态环保性(D)”三项得分比较低,特别是在“景观设施的设计艺术性”方面得分是最低的。现实情况是苏家屯路的街具设施没有专门设计,而是统一购买厂家的批量化产品,没有自己独特的特征,风格、色彩与造型都非常普通,没有创新性。在景观设施系统与完备性方面也非常欠缺。景观设施的功能不系统,如自行车架没有设置,儿童游玩设施没设置,坐椅的设置数量不够且位置不合理。可见,在今后的景观设施规划建设中,这几项需要加强。苏家屯路景观设施各项评价得分情况见表7。

通过以上案例检验可以说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较好地对既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能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五、结 语

本文初步建立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评价因素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层次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为科学地评价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打下了基础。目前,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无系统统一的评价因素体系与方法,由于地区的差异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没有任何一套评价因素体系完全适用所有地区及其所有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评价。在进行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时,需要从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考虑,对部分评价因素进行适量的取舍和补充,以获得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科学合理的既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综合评价可以为既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规划建设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运用模糊综合运算,不但考虑到了各种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综合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而且有效地解决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问题。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景观设施品质评价的精确度,且可操作性较强,是一条有效的研究途径。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既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可以实现非量化因素的可量化,是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品质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91.

[2] 波米耶.成功的市中心设计[M].马 铨,译.台北:创兴出版社,1988.

[3] 杜 栋,庞庆华,吴 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9.

[4]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