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合集7篇)

时间:2023-09-14 17:27:50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公共价值;职业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08-06

Abstract:The year 2014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s sports, in which a number of policies were adjusted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pushed the sports reform to a new high.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rational thinking is used to find the new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 expressed in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produced derivative value and alienation value.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is study is the innovatio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tentatively explored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clud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framework. It mak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public value; professional sports

伴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之声不断。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将此轮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是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核心价值优势。2014年,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和政府角度对体育事业发展中全民健身进行历史定位,从1995年开始的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两翼齐飞的时代将出现战略性转变。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此时代出现了战略转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具有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价值的竞技体育是必需和必要的。基于竞技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讨论是在新历史时期的理性价值发掘。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是在结合全民健身的公共利益表达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理性解读。

1 问题溯源

1.1 体育的公共价值缘起

研究表明,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换言之,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伴随社会发展,社会与政府、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逐渐转移: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从政府治理到政府服务。体育事业发展逐步成为解决公民自身利益表达和社会利益总体趋和的主要工具。因此,体育作为利益价值的平和与平衡工具在社会变迁及演进过程中均具有公共的价值形态。

1.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相关概念界定

1.2.1 竞技体育概念厘定

国内学者对于竞技体育的概念界定较为争鸣,主要在围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进行讨论。本文对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以田麦久教授界定为准: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1.2.2 公共价值

“公共”一词是狄冀在《公法的变迁》(1921)中首次提出的。基于词源意义公共价值可定义为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

1.2.3 具有公共价值的竞技体育概念范围界定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本研究所指竞技体育从纵向时间上看:农业社会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指竞技体育即是竞技体育全部社会活动作为整体进行讨论;农业社会后,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导致了公共与私人的对立,竞技体育业出现归属异化问题,本研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讨论的竞技体育是指竞技体育活动中剔除以关注私人价值提升和商业价值为主的职业体育所剩余的社会总体性活动。

1.3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演进

1.3.1 原始公共体育价值――前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历史上从原始阶段进入有记录的活动。在较为原始时代,以母系和父系为聚落的社会里,体育是每日生活之必需技能――狩猎、徒步、穿越、溯溪、奔跑、跳跃、舞蹈等,且均为原始体育形式。而氏族间的领土斗争、食物争夺甚至原始军事斗争都是一种竞技体育的原始形式,这种原始竞技体育是在目的性前提下对结果斗争的竞争表现,虽然此时对公共与私人的原始划分没有形成概念界定,但是从基本雏形看,具备公共价值的原始基本特征。

1.3.2 朴素公共体育价值――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文明的车轮走过前农业社会步入了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开始形成。而农业中的劳动分工使得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竞技体育是在家庭和部落这一朴素组织下完成的,因此,我们说具有朴素的公共价值。

以古代奥运会为例,在持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四年一度的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的盛会,而且更是一个全体古希腊人的全国性节日。“神圣休战”宣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奥林匹亚。此时的奥林匹亚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各城邦的代表参加祭祀活动和游行,政治使节缔结条约,艺术家展出作品,学者和教师研讨学术,雄辩家发表演说,商人展售商品等,可见古代奥运会其实质是城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活动。

1.3.3 经济社会公共体育价值――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进入工业社会后,公共与私人领域逐渐清晰区分,尤其是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以增加和保护私人财产作为利益追求的社会意识形态。资本的增加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工作的职业化和资本的商业化愈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领域中职业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经理人、管理人员等使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劳动分工明确、产业化明显且对社会的产业贡献逐步提升。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的体育商业化逐渐将具有原始及朴素公共性的体育引入到具有新经济时代公共价值的体育中去。从发展角度看,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中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体育发展伴随社会进步所形成的发展方式,竞技体育的资本运作使其经济价值作用凸显而其他社会价值相对弱化。但是,从事物属性特点上分析,竞技体育依然具有公共价值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等鲜明和显著特点。从属性看,经济社会中的竞技体育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特征分析

2.1 公共性

公共与私人的区分界定是随着农业社会后家庭概念的形成而开始的,公民对私人领域的关注使得国家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更加凸显公共价值的意义。哈贝马斯认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领域的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与私人领域的必然王国形成鲜明对比。

竞技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综合社会价值,其产生和发展均是与社会发展产生良性互动的。竞技体育从其原发性产生区域、发展路径、演变的过程均是具有公共性,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本身是对社会领域的总体关注,更体现在竞技体育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价值基础之上的一种属性表现。竞技体育的原始公共产生、对公民的公共利益关注以及个体个人价值提升均具有较强的符号特征。

竞技体育的公共性更体现在其相关社会价值中,如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竞技体育对公民个体社会化的关注,通过竞技体育形式的开展对青少年产生教育影响;竞技体育形式的文化符号功能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公共价值表达;竞技体育精神是以国家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利益表达,这些种种竞技体育的相关价值均体现了公共性的显著特征。

2.2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竞技体育比赛参观者不会导致供给资本的增加。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

竞技体育过程中,以参与者(以教练员、运动员为代表的直接参与者和以观众为代表的间接参与者)为例:比赛参与者增加的数量对比赛过程竞技水平高低影响较小;竞技体育观赏者的加入数量对比赛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参与观众竞技体育比赛的所有消费者中,均不因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观赏质量。因此,从竞技体育赛场本身的边际成本和竞技体育表演的观众的边际拥挤成本来看,均有明显的非竞争性特征。

2.3 非排他性

非排他行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额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空气、水。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对领域内的其他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对于公共领域内的竞技体育产品,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独自享受,即便是拥有职业俱乐部的股东也必须是将俱乐部活动置之于公共场域内才能发挥俱乐部的相关价值,且费用极大。而在竞技体育表演中(竞技体育产品服务过程中),更为明显的市场效果是: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观赏角度和观赏效果则需付出较为高额的费用以享受产品带来的利益表现,这种特征是明显的非排他性表象。

2.4 非资本性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从概念上讲,资本是指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

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形态从封建主义社会转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改变要求对社会中个人财富的保护逐步加强。以交换为目的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更是第二部门与第一部门的重要分界标识。

竞技体育随着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改变,具有原始社会价值的竞技体育更多趋向于体现经济价值这一重要社会要义指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将运动员职业化,将竞技比赛运作成商业表演秀均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异化。这种异化本身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带来的,是良性的互动结果,更是一种历史发展价值的必然体现。

在后工业时代,体育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明显加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从一定程度上是模糊区分其公私属性的。竞技体育资本运作、竞技体育赛事的产业化操作、职业体育的资本注入均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并发展明显,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是体现在资本社会中非资本运作所产生的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隐匿于浮华的商业下,沉寂于繁盛的资本中。

2.5 社会服务性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生产和社会。

竞技体育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对社会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社会服务。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平台能够推动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这一方面尤以举办过奥运会的举办国为明显;竞技体育的开展能够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开展更能够有效调整社会体育资源的再分配,使得公共体育资源有效分配到各个领域尤其是体育薄弱领域;竞技体育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传播;竞技体育能够推动和影响体育科技的发展并直接作用于全民健身和社会服务。

3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内涵分析

3.1 内核:体育的公共价值

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体育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主体利益的表达。衡量是否具有公共价值就是体现在客体对主体是否产生公共效用价值,如具有则归属。体育的公共价值首先就体现在人们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起到各自的效用目的,而这种效果是一种非竞争与非排他的,是一种非资本性的利益表达,是公共价值的体现。第二,对社会价值的增加。公共价值还体现在增加被创造的积极属性,减少捍卫利益的消极属性。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能够通过参与使自身身体和情绪获利,能够使社会总体价值活动提升。第三,体育资源和体育需求的公共价值表达。体育能够通过参与者在使用体育资源时进行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表达。通过体育的生活化表达对个人需要的利益述求;通过生活体育化的转变体现对体育资源的利益要求;通过体育参与能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分配,这种分配是对公共价值的直接体现;通过体育参与更能够使个体的自身需求和情绪进行利益表述进而完成体育的公共价值作用。

3.2 公平:竞技体育平台的公共价值

体育从形成的基本形态看,从原始玩耍到具有体育雏形的规则化的游戏再到以竞技为特征标志的体育,这一朴素的体育发展过程均是以一个简单而又原始的原则,即:规则。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对结果的未知和规则的公平。在竞技体育平台,无论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及阅历是否相同,只要是同一场域内的参与者均是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参与的。而平台的公平性是保证游戏得以继续的根本前提,这种公平性是古代奥林匹克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核所在,更是竞技体育之所以存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意义。

竞技体育公平的原则是对竞技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尊重,是对竞技体育观赏者的价值趋力,是对竞技体育赛事组织者的价值要求,更是对竞技体育发展本身的价值追求。竞技体育的平台是平等的,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对于项目发展本身亦是制衡的,公平是综合各方竞争利益后的伦理体现。

公平是法的核心,现代社会中,公平原则是对价值主体、价值结果的制度保障。而公平更是公共产品服务的价值判断之一。Kelly和Mulgan(2002)的研究认为公共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公共服务。公共价值的输出以公共服务为渠道和载体。2)结果。结果与服务通常会有交集,但结果中包含了更多隐形的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3)信任与合法性。信任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便是此前的服务水准与结果目标都一大堆,信任的缺失也会减低公民从公共部门所获得的效用。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体现正如Kelly和Mulgan在公共价值研究中的一样,具有极强的公共服务特性,同时在公平的条件与规则前提下非常注重结构,这种公平的规则正是一种信任与合法。

3.3 竞争:竞技体育利益体总体价值趋同的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的主要规范是平等的规则,而至上伦理则是对竞争结果的重视。竞争是竞技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范式体现,没有竞争谈不上体育,没有竞争更谈不上竞技体育。因为竞争,竞技体育参与者从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因为竞争,竞技体育观赏者得到过程式冲突体验。

从行为过程看,竞争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建立在平等的规则基础上的,是一种对最终利益追逐的过程,这种利益是在总体平衡基础上获得的。竞技体育的竞争中有优胜者,也有失败者,这种利益的制衡使得总体的利益一定是在竞争中找寻平衡的。就参与者个体而言,每次竞争是对自身价值的提升,每次竞争均存在竞争成功和竞争失败的可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个人价值的利益提升均是正向且积极的,因为这种竞争性冲突是使人能够社会化的,也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方式。竞争的冲突使得参与者能够从中获得教育、文化以及精神价值提升,从总体归属看,这种具有伦理性的基于竞争体育的价值属性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3.4 服务:竞技体育的社会公共服务价值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伴随社会进步发展而向前延伸。竞技体育的原始雏形中,竞技性是在公共性之中表现的,为表达公共需求体现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目的性表现。伴随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城邦利益的制衡,古代奥运会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而作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竞技体育表象,奥运会从古至今沿承发展,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举办的任一届奥运会上,作为公共事件(或称公共产品)的竞技赛事,均能够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相应的公共服务:古代奥运会的冠军是城邦的骄傲,是族群的英雄,其影响作用对于所属城邦的军事和社会影响巨大;现代奥运会冠军的产生是伴随具有文化内涵的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而冠军的取得对所属国的项目发展和全民健身发展乃至青少年体育发展均具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功能上看,这是一种推动与引领。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在推动全民健身、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调配体育资源中是具有社会服务价值的。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体育比赛推动项目本身发展,更能推动所属项目的全民健身热情;作为公共体育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影响,影响全民健身热情;作为体育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引领青少年对体育的向往与热爱,带动青少年的体育发展,影响一代人、激励一代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比赛使得某些公共体育资源合理地在项目和体育组织间进行配置与重构。基于以上分析,竞技体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服务作用是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的体现。

4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结构分析

结构是指构成整体部分的组成要素。讨论公共价值的结构需要从构成整体公共价值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去研究和讨论。就竞技体育而言,本研究谈论的结构是基于组织机构思路进行的。对于竞技体育在农业社会前的工业价值结构较为原始朴素,在此讨论的竞技体育是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具体结构如图1。

4.1 基于国家主体的奥运会、国际区域性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以奥运会和国际区域性赛事为代表。此类基于国家主体上进行交流与竞技的赛事旨在体现国家间的综合体育实力,而竞争实质则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科研水平、竞技团队综合能力等竞技体育要素构成的综合比较。以国家为主体的竞技体育赛事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赛事,如奥运会;一类是单项国际赛事,如世界杯、世锦赛。

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展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前提去思考,其价值是全面和复杂的。但是,就其主体性质看是具有公共价值的。国家主体性体现在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和需求主体上,从结果看,竞技体育的国家主体间竞争是竞技结果对竞技主体的客观反映,而这种结果无论直接影响亦或间接影响均能对竞技主体(即国家主体)产生良性效应,那么这种客体对主体的产生的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2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体的区域性组织竞赛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的竞技体育赛事是工业社会后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部门。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则为公共组织。

体育公共组织的存在有效弥补了体育领域内“政府失灵”的赛事举办能力和精力,因此区域间非盈利性的竞技体育赛事就在组织内外进行交流与开展。这种基于组织的竞技体育更能体现出群众参与热情,更能体现出项目本身的价值,如美国的NCAA、我国的龙舟赛等均是这种类型。公共组织为主体开展的竞技体育是对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有效补充,更是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客观效用对国家、组织和个人乃至竞技项目本身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种客观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3 基于公民主体的自组织竞技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是国家的,是组织的,但归其要素内核更是公民个人的。竞技体育从需求产生解决的逻辑上首先解决的是个人问题,其后是组织和国家。研究讨论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需要严格以人的角度进行思考。

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和可自由自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休闲动机的多样性倍增,基于公民主体兴趣的自组织团体越发增多。个人以及自组织间的竞技赛事也逐步呈现自生长状态,公民间一对一的竞技较量与交流在公民个体间逐步增多,这与社会发展、个人追求以及价值提升的个人意愿均有关系。基于公民个体或个体基础上的自组织的竞技体育是对公民个人或小团队的价值关注,这种价值是公民建立在非私人的价值基础上的,从这个效果上看竞技体育此类结构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5 结束语

竞技体育伴随社会进步其社会价值在不断衍生与异化;公共价值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严格的“公”“私”划分后产生和发展的新型理念。价值异化后的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隐匿于凌乱的社会现象中,进入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公共价值表征,从内涵、特征到结构均有明显显现。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梳理将有利于明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核心关系,将有利于推动竞技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科学发展,更加有利于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竞技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董传升.论我国公共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6-9.

[2]吕树庭,卢元镇.为竞技体育正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2):1-4.

[3]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2.

[4]董传升.公共需求与体育演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4):1-4.

[5]刘建成.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教学与研究,2008(8):20-25.

[6]樊炳有,高军.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8-29.

[7]Kelly・G・Moers・S & Multan・G・.Creating Public Valu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ublic Service Reform[M].London: Cabinet Office, UK Government. 2002.

[8]梁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价值”与“价值中立”[J].中国行政管理,2012(5):105-109.

[9]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史康成. 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R].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2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终身体育

体育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反映了该时期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判断与选择。对我国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进行辩证分析,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发展的总结,树立科学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已经逐渐摆脱了政治为主导的影响,逐渐回归体育运动的内在要求层面,以关注人的自身发展为要务。

一、体育价值取向的概念与现代体育的功能

人类活动都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标准。价值取向本身属于一种价值理念,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是个体具体的价值立场和观点。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主体根据体育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因、信念和标准。[1]体育不仅是人类自身的专门活动,能够满足人类身体发展需要和精神需求,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的特殊价值追求活动。体育领域的价值问题在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和目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竞技体育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以竞争为手段,通过某种体育项目挑战以促进个体实现超越自我的过程。体育价值取向蕴含的理念和竞技精神,体现了体育的深刻内涵。体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体育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受主体和客体多重因素的影响,具有导向、教育、激励的功能。现今时代,充分发挥体育价值取向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体育的健康、良性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体育价值取向具有导向功能。对当前社会个体来讲,体育价值取向引导个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对整个社会来讲,体育价值取向能够引导社会塑造良好的主流价值观,促进公平竞争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讲,价值取向对体育消费、体育市场起引导作用,引导人们进行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价值取向具有教育功能。体育的教育作用体现在其对文明健康生活的倡导,是进取拼搏精神的写照,对健康意识的传递。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价值取向的教育价值更为明显,向学生传递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倡导人们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意识。体育价值取向具有激励功能。当前体育价值取向激励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个体发展的前提,现代体育教育价值重视人的发展。体育价值取向发挥着“以人为本”的重要作用,激励人们不断奋发向上,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二、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流变

体育价值取向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征,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流变紧跟时展的步伐,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化而发展。

(一)由生存需要向发展需要转变

我国竞技体育经历由原始时期———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的流变。原始狩猎时期,人类与自然界实现了分化过程,但仍呈现出一种混沌状态。满足自身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一时期竞技体育包含跑、跳、投掷等简单形式。到农业自然经济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自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行为导向更加趋向于群体化。这一时期的竞技体育逐渐意识到个体的发展需要。但是,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仍较为狭隘。当进入社会工业时代,个体的价值也备受重视,主流价值观上更加注重个体主体性的重要地位。[2]在这一时期,竞技体育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强调公平、公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对增强人们体质,弘扬体育精神有积极作用。

(二)由工具理性向以人为本转变

竞技体育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中华竞技体育精神。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国竞技体育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思想和错误的价值取向,如商业化、政治化、功利化等。这对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竞技体育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为竞技体育今后发展的大问题。如何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在满足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能保障其持续发展值得探讨。突出强调社会需求的“工具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的弊端日益暴露,金牌至上、举国体制、盲目崇拜等取向是与体育精神相违背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提出是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该价值取向指导下,要求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作用。随着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的明显加强,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对于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现代竞技体育改革的指导方向。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竞技体育机制,以形成国家和竞技体育的合力,这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规律与要求的。推行竞技体制改革,坚持科学价值取向,摒弃金牌至上的功利心理,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主体的体育精神,促进人的全面与发展。

三、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

(一)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拥有相同的本源,在本质上看二者是关系十分密切的文化种类,拥有许多共同的特质。首先,表达方式相同。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是依靠肢体语言,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达到一定的效果。其次,都具有比赛倾向。竞技是一种体育精神,学校体育教育中同样蕴含这一精神。最后,价值目标相同。现代竞技体育坚持以人文本,学校体育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其根本目标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经历多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体育目的、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均有差别。首先,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学校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健康体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竞技体育更加注重“竞技”,具有职业化和专业化特点。其次,教育对象不同。学校体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竞技体育以少数运动精英为主体。最后,训练方法、时间、内容等均有不同。学校体育受时间限制,体育教学内容也以娱乐和引导为主。竞技体育的训练内容更专业,训练强度大,是针对运动员的系统训练。

(二)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伴随历史的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体育作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学校体育也为国家建设服务。20世纪60年代,结合国内形势需要,学校体育教育实施军事化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学习技术与发展体质之争。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也面临改革。进入21世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成为学习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学校体育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进一步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其一,个性化发展取向。学校体育教育要求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相符合,探索满足不同利益主体和教育理论的方法,以期实现价值取向的利益最大化。现代教育理念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体育学科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理想选择。体育课程资源选择越来越具个性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生开发的个性化的体育项目,甚至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爱好。其二,终身化发展取向。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热情的培养,鼓励学生的特长发挥,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教育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影响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转变的因素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流变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对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尊重人、以实现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宗旨,学校体育教育除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外,更加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灌输。全面分析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是确定价值取向选择的依据,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取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环境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也显著提升,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愈来愈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感受体育运动精神,传递正能量。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不仅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基本理念,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国民的身体健康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政治制度要求学生体育教育价值应坚持多元化的目标,强调学生个体中心地位。[3]经济发展因素。经济水平提升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人们更趋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运动成为时尚潮流。学生的体育教育价值也发生着转变,许多学生将体育运动作为兴趣爱好来培养。民族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学生体育教育价值也必然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竞争精神、以德为本的务实精神,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选择。

四、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转变的引导

虽然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但是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观点认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和阻碍。为此需要我们根据合理的价值取向回归教育的本质原则,结合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情况,创新与继承,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一)遵循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趋向

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是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发展的两大趋向。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首先,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社会的发展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5]当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育教育自身价值的实现体现在其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顺应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和潮流的。其次,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体育教育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学生体育教育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学校体育教育价值也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和价值取向,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二)发挥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

第一,促进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竞技体育的发展流变,可以看出竞技体育对人们养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等品质有积极作用。学校体育教育可结合竞技体育精神,发挥竞技体育的激励、引导和教育功能。开展学校运动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竞技体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二,发挥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殊作用,树立学生健康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程对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现代课程以科学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为基本取向。[6]学校体育应明确育人目标,发挥课程在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体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新教学形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第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学校的校园文化传递着该校的教育文化价值,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可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教育管理理念、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实现。综上所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反映了当时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判断与选择。辩证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正确取向的树立。体育价值取向具有导向、教育、激励的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价值取向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体育的健康、良性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应从“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转变,体育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传输给学生。

作者:王党生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苗志文,张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125-126.

[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第二版)[M].北京:高教育出版社,1996:178-184.

[3]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17.

[4]王圣,杨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整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22—25.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3篇

摘 要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从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方面讨论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以及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

关键词 竞技运动 社会价值 社会关系

一、前言

自古以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日常行为活动以及精神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产活动、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等方面对人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为人类社会不断演进发展提供了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公平、公正、团结、进取的体育精神为人类社会打造了一道绮丽的文化景观,吸引无数人前往参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社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竞技运动已超越国度、民族、肤色等因素的限制,成为广大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由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也广泛地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和深思。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使社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竞技运动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综观当前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状况:一方面,我国在竞技运动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和进步,在国际竞技运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竞技运动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仍存在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兴奋剂”问题、球员暴力及丑闻问题、黑哨问题等问题反映出我国竞技运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价值观念失衡、道德观念下沉。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我国竞技运动的全部面貌,但逐步发展的不良形势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与此同时,对我国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研究可以帮助运动员、教练员等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竞技社会价值取向,为发扬我国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有利于我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因此,本研究对我国竞技运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三、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社会价值包含了社会和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反映了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表明了社会对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大小。社会与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影响着人的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对整个社会历史的价值审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现代竞技运动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健身价值外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

(一)政治价值

现代竞技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文化交流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竞技运动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提高更倾向于通过发展自身竞技运动水平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便是借助于竞技运动来开启外交的新局面,将乒乓球运动作为外交的特殊手段,促进与西方强国和亚洲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缓和紧张的国际关系,进而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一方面,竞技运动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通过开展全运会、大运会等大型运动会吸引各民族运动参加,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各民族的信念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只有团结各民族人民,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保证我国的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因此,充分利用竞技运动的政治优势,正确处理竞技运动与政治的关系对我国内政外交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内为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各党派的交流与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对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综合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经济价值

竞技运动早已深入人民的生活活动,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行列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竞技运动最明显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竞技比赛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必须有充足的物资设施的保证,促进相关的体育用品和体育设施行业的壮大与发展。一场竞技运动比赛的除了需要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外,还离不开通讯、食宿、交通等其他第三产业的服务,特别是大型国际赛事,对这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顺利开展。现代奥运会的开展为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开发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奥运会进行期间,为当地服务业、餐饮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刺激就业市场壮大与发展,拉动国内GDP快速增长,进而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后奥运时代,通过对奥运场馆进行综合利用开发进一步深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带动民众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将部分体育场馆对所有民众开放参观,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运动对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在人们越来越要求比赛的公正性、公平性的情况下,必须不断优化管理系统和裁判系统,加快运动医学发展以科学地诊断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更精准检测和判断兴奋剂的使用。

(三)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竞技活动的特殊需求。第一,竞技运动所提倡的公正性、公平性对社会道德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竞技运动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和比赛规则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端正人们在社会竞争的行为;第二,现代竞技赛事其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文化,通过裁判员、运动员宣誓,大型文艺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竞技运动是人类伟大的文化创造成果,竞技运动者创造新成绩、新技术、新战术都意味着人类竞技运动的历程向前进一步发展。一方面,社会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决定了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每逢新的高科技材料运用到体育用品上都会开启一段时期内竞技运动“大迈步”式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竞技运动自身的技术、战术创新推动其走向的发展高度,大幅度提升晋级运动水平。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既是人类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挖掘人体潜能的过程。

(四)教育价值

竞技运动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竞技运动旨在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挑战极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运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激发运动员和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在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上,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更与国家的民族荣誉紧密相关,运动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第二,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依赖于运动技术、训练方法、管理模式与理念的传承与发展,这需要对运动员运动能力进行教育,对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管理者进行高层次培训;第三,竞技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参与者为了达到要求,必须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竞技运动中践行的公平竞争原则有利于提升人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对人们自我奋斗精神、勇敢拼搏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五)伦理价值

竞技运动是人类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竞技运动的伦理价值在于竞技运动与自然的关系、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以及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自食工业污染带来的恶果后,意识到人类社会若想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近年来,这一观点也被逐步引用到竞技运动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的口号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竞技运动本质上来说,竞技运动就是以“优胜劣汰”为根本原则的体育活动,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以追求胜利,同时通过体育活动来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化竞争观念。因此,教练员应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辨真假善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竞争的意识。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各民族间相互融合,现代竞技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现代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竞技运动通过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科学认识水平,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审美观念、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来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竞技运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竞技运动能促进国家内政外加方面的稳定,有效地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精神。同时,竞技运动的普及和社会化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国内GDP快速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推力。此外,竞技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竞技精神、公平原则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社会人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促进了人的方面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人的发展为竞技运动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要保证竞技运动持久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艳翎,郑吾真.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J].体育科学.2000(05).

[2]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2000(01).

[3] 王元刚,章翔,孟海江.价值理论下的竞技体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4] 陶茜.简析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J].运动.2013(13).

[5] 徐宏斌.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6] 石伟.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J].陕西教育・理论.2006(Z1).

[7] 王丽.竞技体育的社会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0(19).

[8] 杨国庆,韩风月.竞技运动--社会价值的反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0(02).

[9] 赵洪生,孙志权.浅析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05).

[10] 苏肖晴,冯萍.略论运动竞赛的社会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1996(04).

[11] 夏尧远.竞技体育价值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4篇

关键词:2008年奥运会;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3-0026-03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documentary: historical material, talking, analysis and so on , 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athletic sports value selection, looks back the course of the Chinese athletic sports value selection, elaborates some theories about the Chinese athletic sports afte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hopes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Key word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thletic sports; Value selection

1 前言

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任何人类活动与时代进步,都与人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作为人类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它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及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大量的价值理念、具有多类别的价值取向。竞技体育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价值的类别来看,竞技体育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强身健体价值、精神价值、娱乐价值等。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一直都是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所服务,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竞技体育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该何去何从,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阐述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涵义,在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试图论述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有关理论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2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涵义

关于价值的涵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价值的“关系说”、“主观说”是较主要的两种说法。价值“关系说”认为:价值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种说法是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认识价值的。价值“主观说”认为:事物或对象的价值,只是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兴趣、欲望等心理趋向,只要主体认为事物是有价值的,该事物就有价值[1]。

价值取向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来进行评价、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它是主体根据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体验,对客体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定势,是主体在评价客体对自身及社会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是价值取向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竞技体育的价值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即个体或社会按照自身的价值标准确定自身的竞技体育目标,并按照此目标主动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是动机、目的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

3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体上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3.1 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价值取向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强调“克己守礼”、“忠君爱国”,个人完全成为统治者完成统治的工具,没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体育运动被纳入到道德培养、教化民心的轨道上,都是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存在的,这样就压抑了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如我国传统的武术发展到现在,在很大程度上还都是走艺术化、表演化、休身养性的发展道路,而传到别的国家却发展成了很有竞争性的跆拳道、柔道、泰拳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不是强调竞争、对抗,而是要遵守礼仪,实现道德的升华。

3.2 中国近现代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在近现代的中国,由于外敌的入侵,中西方思想开始有了直接的交锋,使得中国古代的体育价值观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其它多元素的价值观开始出现了。在此时代,体育不再仅仅是休身养性的手段,也可以张扬个性、拼搏进取,这些都与我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明显的分歧。

3.3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走的是大范围的“集体主义、全国一盘棋”的道路。我国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在此基础上,再向着“更快、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反对个人崇拜,推行集体主义思想,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3.4 改革开放后至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西竞技体育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中国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进行了新一轮的整合。反对个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早已结束,发挥运动员个性,提倡“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时代也已到来。以运动员为价值表现核心、以其他竞技体育参与者为价值接受主体的价值生成机制正在构建[2]。

4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中国的竞技体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色,那时把竞技体育当成是一件公益事业,国家统办一切,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竞技体育当中,几乎很少管群众体育的发展,社会上也基本不参与竞技体育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形形、千差万别的利益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利益主体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却给我国的竞技体育带来很大的冲击,使竞技体育的格局更复杂。如何进行利益的整合与协调,消除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都与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有很直接的关系,是我国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4.1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依据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构建须遵循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依据。总体来说,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批判继承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优秀成果,突出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西方特色的结合。

4.1.1 以推进人民群众的发展为竞技体育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各种价值的主体。因此,可以说,价值的本质在最高层次上属于人们。马克思主义指出:要以实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最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为最高价值目标,要把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所有的发展也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评价,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防止和纠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消极价值取向。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应牢牢的遵循这一指导思想。

4.1.2 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推进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努力地改变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试图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从而证实自己具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之后,却发现在这征服、改造的过程中,出现资源、环境失衡等问题,人类本身也已成为此过程的受害者。因此,以解决环境问题为起始的“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议题。竞技体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而且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特殊国情下产生的“举国体制”虽然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已显示出很多的缺陷,例政府经济负担过重、竞赛体制不健全、后备人才薄弱、运动员退役安置难等,这些都给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重新审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提出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具有实际战略指导意义。

4.1.3 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两者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但反过来说,人又存在于一定的社会集体中,具有社会性,其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个人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又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竞技体育强调“无私奉献”、“为国争光”,把社会需要摆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逐渐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也逐渐考虑到个体需求,不仅从物质层面,还从思想和情感层面给予了真诚的人文关怀。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现象,例运动员的外籍身份、虚报参赛资格、兴奋剂问题等,这些都给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倡导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时,应提醒竞技体育的个体,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是否损害了社会需要,消除那些不合乎体育文化、体育道德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说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在倡导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时,也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使人们能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发展建设中。

4.1.4 正确处理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所蕴涵的内容及精神都体现了要求个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终极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外来文化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特别是西方文化中,提倡人的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主张尊重与维护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等。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正是在这一影响下开始崛起并得到发展的,强调“永远争取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一切体育为大众”,从中可以看出, “人文精神”在体育中得到了直接体现。所以,我们在构建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时,在注重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应当借鉴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注重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4.2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种价值观的判断,不能以对错优劣来评价,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放在群众当中去考量、去评价。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而言,就是牢牢地把竞技体育的落脚点放在它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本质上去,进而寻求“人的精神”的回归,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价值追寻之路,也反映了中西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不断冲突融合的事实。同时,利用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去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发展和谐体育,然后利用和谐体育去帮助构建和谐社会,竞技体育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就在中西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冲突与整合中得以统一。

4.2.1 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及经济的不十分发达,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涉及“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将全国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竞技体育当中,因此,我国的竞技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跨入到金牌榜的前列。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还相当落后,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参与体育的习惯等与体育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种价值观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放在群众中去评判。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而言,就是应该将终极目标放在它的社会功能、本质功能上去,即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引导人们通过观看精彩、刺激的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然后主动参与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中,从而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共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2.2 更加注重体育的本质功能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一直被当作是振奋民族精神、开展国际政治外交的一种工具,被看着是体现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又进一步过分的把竞技体育当作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过分强调体育的衍生功能、次要功能(政治、经济功能)的现象,使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健心功能)被人们所忽视。

邓小平南巡时曾讲道:“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同样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它的发展也需符合这一本质要求,即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指出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本质和工作宗旨。2008年奥运会后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应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要为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服务。

4.2.3 中西方竞技体育的不断融合

各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都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和文化传统,体现着一个民族不同的价值选择。我们要从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角度,探讨中西方竞技体育价值选择冲突和交融的特点及规律,解决好本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西方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原则,注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等主体问题,所谋求的是个人的幸福。我国在《21世纪议程》也已经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目标,把人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二者是相同的。此外,西方把竞技体育当成“产业”来发展,注重“效率、效益观念”、“功利观念”等,使体育产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些都可以丰富到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中,使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内容更丰富,竞技体育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遵守礼仪、实现道德的升华;张扬个性、拼搏进取;推进集体主义思想;以运动员为价值表现核心、其他竞技体育参与者为价值接受主体。

5.2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推进人民群众的发展为竞技体育价值的评价标准;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两者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5.3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应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体育的本质功能;应进行中西方竞技体育的不断融合。

参考文献:

[1] 斯力格.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与协调运动员、俱乐部互逆结构的矛盾[J]. 体育文化导刊, 2004,(10).

[2] 颜天民. 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J]. 体育科学, 2000,(1).

[3] 康冬.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变迁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D]. 陕西师范大学, 2007,(4).

[4] 田荣和. 体育的工具性异化与人性化复归[J]. 体育学刊, 2005,(4).

[5] 冯庆梅.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探析[D] . 西南大学, 2007,(4).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5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涵义,回顾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论述了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有关理论问题,希望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2008年奥运会;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3-0026-03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documentary: historical material, talking, analysis and so on , 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athletic sports value selection, looks back the course of the Chinese athletic sports value selection, elaborates some theories about the Chinese athletic sports afte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hopes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Key word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thletic sports; Value selection

1 前言

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任何人类活动与时代进步,都与人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作为人类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它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及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大量的价值理念、具有多类别的价值取向。竞技体育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价值的类别来看,竞技体育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强身健体价值、精神价值、娱乐价值等。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一直都是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所服务,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竞技体育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该何去何从,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阐述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涵义,在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试图论述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有关理论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2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涵义

关于价值的涵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价值的“关系说”、“主观说”是较主要的两种说法。价值“关系说”认为:价值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种说法是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认识价值的。价值“主观说”认为:事物或对象的价值,只是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兴趣、欲望等心理趋向,只要主体认为事物是有价值的,该事物就有价值[1]。

价值取向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来进行评价、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它是主体根据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体验,对客体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定势,是主体在评价客体对自身及社会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是价值取向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竞技体育的价值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即个体或社会按照自身的价值标准确定自身的竞技体育目标,并按照此目标主动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是动机、目的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

3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体上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3.1 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价值取向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强调“克己守礼”、“忠君爱国”,个人完全成为统治者完成统治的工具,没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体育运动被纳入到道德培养、教化民心的轨道上,都是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存在的,这样就压抑了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如我国传统的武术发展到现在,在很大程度上还都是走艺术化、表演化、休身养性的发展道路,而传到别的国家却发展成了很有竞争性的跆拳道、柔道、泰拳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不是强调竞争、对抗,而是要遵守礼仪,实现道德的升华。

3.2 中国近现代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在近现代的中国,由于外敌的入侵,中西方思想开始有了直接的交锋,使得中国古代的体育价值观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其它多元素的价值观开始出现了。在此时代,体育不再仅仅是休身养性的手段,也可以张扬个性、拼搏进取,这些都与我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明显的分歧。

3.3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走的是大范围的“集体主义、全国一盘棋”的道路。我国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在此基础上,再向着“更快、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反对个人崇拜,推行集体主义思想,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3.4 改革开放后至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西竞技体育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中国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进行了新一轮的整合。反对个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早已结束,发挥运动员个性,提倡“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时代也已到来。以运动员为价值表现核心、以其他竞技体育参与者为价值接受主体的价值生成机制正在构建[2]。

4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中国的竞技体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色,那时把竞技体育当成是一件公益事业,国家统办一切,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竞技体育当中,几乎很少管群众体育的发展,社会上也基本不参与竞技体育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利益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利益主体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却给我国的竞技体育带来很大的冲击,使竞技体育的格局更复杂。如何进行利益的整合与协调,消除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都与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有很直接的关系,是我国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4.1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依据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构建须遵循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依据。总体来说,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批判继承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优秀成果,突出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西方特色的结合。

4.1.1 以推进人民群众的发展为竞技体育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各种价值的主体。因此,可以说,价值的本质在最高层次上属于人们。马克思主义指出:要以实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最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为最高价值目标,要把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所有的发展也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评价,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防止和纠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消极价值取向。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应牢牢的遵循这一指导思想。

4.1.2 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推进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努力地改变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试图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从而证实自己具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之后,却发现在这征服、改造的过程中,出现资源、环境失衡等问题,人类本身也已成为此过程的受害者。因此,以解决环境问题为起始的“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议题。竞技体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而且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特殊国情下产生的“举国体制”虽然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已显示出很多的缺陷,例政府经济负担过重、竞赛体制不健全、后备人才薄弱、运动员退役安置难等,这些都给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重新审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提出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具有实际战略指导意义。

4.1.3 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两者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但反过来说,人又存在于一定的社会集体中,具有社会性,其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个人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又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竞技体育强调“无私奉献”、“为国争光”,把社会需要摆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逐渐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也逐渐考虑到个体需求,不仅从物质层面,还从思想和情感层面给予了真诚的人文关怀。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现象,例运动员的外籍身份、虚报参赛资格、兴奋剂问题等,这些都给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倡导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时,应提醒竞技体育的个体,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是否损害了社会需要,消除那些不合乎体育文化、体育道德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说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在倡导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时,也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使人们能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发展建设中。

4.1.4 正确处理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所蕴涵的内容及精神都体现了要求个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终极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外来文化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特别是西方文化中,提倡人的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主张尊重与维护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等。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正是在这一影响下开始崛起并得到发展的,强调“永远争取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一切体育为大众”,从中可以看出, “人文精神”在体育中得到了直接体现。所以,我们在构建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时,在注重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应当借鉴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注重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4.2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种价值观的判断,不能以对错优劣来评价,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放在群众当中去考量、去评价。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而言,就是牢牢地把竞技体育的落脚点放在它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本质上去,进而寻求“人的精神”的回归,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价值追寻之路,也反映了中西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不断冲突融合的事实。同时,利用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去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发展和谐体育,然后利用和谐体育去帮助构建和谐社会,竞技体育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就在中西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冲突与整合中得以统一。

4.2.1 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及经济的不十分发达,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涉及“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将全国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竞技体育当中,因此,我国的竞技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跨入到金牌榜的前列。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还相当落后,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参与体育的习惯等与体育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种价值观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放在群众中去评判。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而言,就是应该将终极目标放在它的社会功能、本质功能上去,即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引导人们通过观看精彩、刺激的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然后主动参与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中,从而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共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2.2 更加注重体育的本质功能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一直被当作是振奋民族精神、开展国际政治外交的一种工具,被看着是体现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又进一步过分的把竞技体育当作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过分强调体育的衍生功能、次要功能(政治、经济功能)的现象,使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健心功能)被人们所忽视。

邓小平南巡时曾讲道:“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同样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它的发展也需符合这一本质要求,即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指出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本质和工作宗旨。2008年奥运会后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应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要为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服务。

4.2.3 中西方竞技体育的不断融合

各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都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和文化传统,体现着一个民族不同的价值选择。我们要从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角度,探讨中西方竞技体育价值选择冲突和交融的特点及规律,解决好本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西方的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原则,注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等主体问题,所谋求的是个人的幸福。我国在《21世纪议程》也已经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目标,把人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二者是相同的。此外,西方把竞技体育当成“产业”来发展,注重“效率、效益观念”、“功利观念”等,使体育产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些都可以丰富到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中,使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内容更丰富,竞技体育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遵守礼仪、实现道德的升华;张扬个性、拼搏进取;推进集体主义思想;以运动员为价值表现核心、其他竞技体育参与者为价值接受主体。

5.2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推进人民群众的发展为竞技体育价值的评价标准;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两者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特色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5.3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应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体育的本质功能;应进行中西方竞技体育的不断融合。

参考文献:

[1] 斯力格.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与协调运动员、俱乐部互逆结构的矛盾[J]. 体育文化导刊, 2004,(10).

[2] 颜天民. 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J]. 体育科学, 2000,(1).

[3] 康冬.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变迁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D]. 陕西师范大学, 2007,(4).

[4] 田荣和. 体育的工具性异化与人性化复归[J]. 体育学刊, 2005,(4).

[5] 冯庆梅.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探析[D] . 西南大学, 2007,(4).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6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S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432―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理论包罗万象的学科体系结构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人感叹体育理论面临着危机;有人抨击体育理论自身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具有特色的内容:有人怀疑体育理论学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中国的体育理论确实到了一个该深刻反省的时刻。

在我们大谈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奥运争先计划的同时。似乎少有人意识到“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大抓特抓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价值何在?一个体育工作者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认识不清,那么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就好似空中楼阁,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尽管价值问题是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基础而重要的课题,但目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至于在消除外界对体育的偏见问题上显得苍白无力。

竞技体育有何价值?为国争光,增强体质。仅此而已吗?如果是,那么现阶段的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的荣耀更以经济实力为第一象征,经济搞好了,竞技体育是否就可以淡化了?好像不全是,美国经济世界第一,但是它的竞技体育同样也世界领先;如果说竞技可以增强体质,那么为什么又与那么多的伤病纠缠不休?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竞技体育必定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1 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余暇时间的增加,竞技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广大社会成员的喜爱。组织、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了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纵观建国以来体育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基点是以“社会需要”为本位,尤其是引进前苏联体育思想后,即确定了竞技体育为政治服务的地位。新中国成立,面对异常险峻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增强国家实力,理所当然地将体育同社会政治制度,尤其是与“国家地位”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竞技体育比其他任何方式都具有直接显示胜负、得失、输赢等专门的两极属性,而这些内容也常常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相互较量的结果标志。所以,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每一个突破和每一个胜利,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将之视为展示民族、社会制度优越的表征。这种举国体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竞技体育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较短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竞技体育突飞猛进更为世人所公认,并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国家凝聚力之所在。但是,这一价值取向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服务主要局限在为政治服务,忽视了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是忽视了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1.1竞技体育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发展必然改变人类的消费结构,促进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竞技体育在竞技增长中的作用,主要通过自身满足享受欲望、刺激消费而形成一种现代新兴产业来体现,如果美国NBA、足球世界杯、奥运会等经营所得的巨大收益。这种产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通过竞赛表演、电视转播、广告赞助等形式来体现。在发达国家,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性产业,而竞技体育产业所产生的产值占其中的绝大部分。巴塞罗那奥运会后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由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召开,使巴塞罗那城市发展整整推进了10~25年。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下,社会支撑力度有限,竞技产业的经济效益还微不足道,在国民经济中还远未到达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它具有无比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1.2竞技体育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和精神生活 随着竞技运动发展成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它以今日高度自动化社会中鲜有的健与力,在感官上给人们以生命的刺激和美的享受: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以公正原则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以团队合作张扬人们的集体主义:以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全世界周期性的同场竞技,昭示五洲四海之内,皆为同气连根的兄弟姐妹。正是着眼于教育、文化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奥林匹克主义才将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概括为“生活的哲学”。

1.3竞技体育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既包括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智力方面的理性因素,又包括诸如勤劳、刻苦、忍耐、勇敢、冒险等意志自律方面的非理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讲,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的素质的一种要素,在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生活中往往起着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竞技体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理性素质确实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远不如教育),但对于提高或激发全民族的激昂、勇敢、冒险、吃苦、耐劳等非理性素质则有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竞技体育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主体意志的愿望,其中竞争、征服、一往无前是其重要特征,而这种特征所衍生出的某种文化内容,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社会中的人来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竞争必将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初级阶段历史时期全民族的精神要素和行为方式,为此将我国迅猛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各种文化属性积极转化为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或文化熏陶内容,对于发展民族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超越竞技体育本来意义的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我国目前的竞技运动及其对竞技运动的研究,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运动成绩,仍然没有在理论上考虑如何将竞技体育表现出的各种属性向民族心理和民族行为方式方面加以推广和渗透,从而上升为民族的现代素质。

2 竞技体育的个体价值

关注竞技体育的个体价值,并非创新之说,30年代引进的美国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其价值取向就建立在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格发展方面,强调体育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本

性,从个性自由和个性发展出发。今天重新关注竞技体育的个体价值,不是30年代实用主义体育的简单回归,而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竞技体育的个人价值取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982年胡晓风论证了竞技体育发展离不开人和社会的需要,认为竞技体育应该不断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后的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研究,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这是因为在“在竞技体育中,人本身就是目的,是自己行动的主人,人意识到自己血肉之躯的所有感觉、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情感、意志和主体意识,从而找回了自我。”可见,竞技体育决非仅仅是简单地强化人的体质和体能,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平衡的发展,无疑是其更本质、更深刻的目标所在。

竞技体育的个体价值,代表着个体内在本质力量丰富性的充分实现和展示,它至少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1)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自然进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产生创造性的表现,从而不断挑战与超越极限,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所谓自我实现,就是生命个体通过全身心的努力,使自身的能力体现于某一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之中。在竞技体育追求中,主体生命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对一个又一个极限的挑战与超越,“更高、更快、更强”这句奥林匹克名言,充分表达了不断超越的追求。2)是满足情感舒泄与升华的需求。人人都有情感舒泄的需要。竞技运动不仅使人的情感积累得以舒泄,而且又使情感的内涵和性质得到升华。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优势兴奋中心是一种展示自身的体验,其他各种时时困扰人的思绪、观念、意愿等都会悄然退去,进而激发起精神上的振奋、昂扬之情,使人的主体性得到高扬。因而,这种情感价值是慰籍人们疲劳的心灵、培养自由的品格,且又是超越现实而指向未来的。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第7篇

关键字建国60年;竞技体育;价值观;转变

中图分类号:G812

前言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发展,长期以来在体育中占据的分量和价值是无可厚非的,竞技体育主要的特点就是这里从不框定人类运动能力的既有水平,"更高、更快、更强"是竞技体育永恒的目标,在我国从建国至今,体育中竞技体育是提高成绩最迅速。从而也增强了国民身体素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更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参观、欣赏和娱乐竞技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竞技体育也在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竞技体育究其价值本身而言,具有自我需要的价值、自我肯定的价值、自我发展的价值、自我实现的价值等,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目标。从建国"东亚病夫"到今天"体育大国",竞技体育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竞技体育价值观的界定

价值的界定决定价值本质的理解,价值的界定实质上就是揭示价值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学说的观点看,体育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娱乐、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种定向性选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的价值,这个表述本身就说明其中隐藏某种社会关系,是一种超"自然属性",是某种纯粹社会的东西。竞技体育价值观所表现出来理想性、目的性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被体育活动参与者所追求。竞技体育价值观,从价值类别上看,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娱乐价值、健康价值等。

2、回首建国60年对竞技体育价值观的理解

历史是理论的源泉。从心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期的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的60年中,竞技体育使中国的体育发展表现出来很大的优越性,纵观竞技体育价值观从建国6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竞技体育价值观主要表现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2、1人的价值实现必须从实际出发

恩格斯说过:人的价值实现必然受到历史条件、时代条件、思维能力的制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人做事,都不能超出这件事情所需的条件和基础,"超现实"的做法只能是失败。

2、2"公平的旁观者"与"体育革命"之间的斗争

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是群众,而群众在当时情况下只作为一个"公平的旁观者"出现,竞技体育成就极少数人的运动,群民追求的是经济体育成绩,竞技体育成绩构成中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竞技体育成绩绝不能是中国体育唯一象征,这一时期追求竞技成绩深刻变革,使人们竞技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影响。

2、3竞技体育价值观处在不断矛盾之中

鉴于1971年"乒乓外交"作出的积极贡献,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1979年体育工作作出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战略调整,国际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发展竞技体育。在80年代、我国进一步明确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90年代,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发展模式,推进了体育的全面改革,这属于中国体育的第二次创业。在时代的背景下,竞技体育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使政治、经济联系相当紧密。竞技体育体育较多追求体育的荣誉,更多注重结果,而把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完美绝对崇尚,"金牌多、投入少,走职业化道路"形为竞技体育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4审视建国60年竞技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回首建国60年影响竞技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状况不仅决定了体育的目的、体育发展规模和具体任务,而且制约着体育参与活动者能力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竞技体育活动者不仅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获得物质上的利益,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在竞技体育价值观上表现具有一致性。群众的认识水平、道德素质和竞技者的运动能力、思维能力与理想实现都会影响对竞技体育价值观合理性、完整性的理解。

3、新时期竞技体育价值观的转变

3、1新时期竞技体育观重塑的依据

体育社会学的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体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时期竞技体育价值观重塑要突出民族的特点和个性,要协调处理好过去与现在竞技体育价值观改变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否认各时期价值观具有冲突性,但我们肯定它们具有可调和性。新时期竞技体育价值观重塑的依据应重视两个方面:

1、注重人的价值实现,突出"以人为本",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2、以"文化内化力量自律",重视竞技体育价值观人文理念的发挥。

3、2新时期竞技体育价值观的重构

3、2、1"技能传习"转向"文化传承"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取决于他的文化基础,因此可以说,人的本质在最高层次上文化程度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竞技体育体现自身价值的方面永远被人所追求,人有所追求,就必须有所放弃,关键是放弃什么,录取什么。04年雅典奥运会,几十亿世界人民神经被刘翔所牵动,刘翔创造历史上最快的110米跨栏成绩,激情在雅典的天空释放。而08年因为伤退比赛,正验证当今人们竞技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因为尊重科学,保护好身体,为进行下一步的科学训练,也为以后比赛再创辉煌奠定基础,深刻认识到健康对人类的重要性,深层含义是对文化一种传承与理解。

3、2、2人文理念下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时空观的转变

历史是可以后人所借鉴,但绝不会被人所改写。评价是非、评价取舍,不能超越时空,回首竞技体育风雨历程,如果没有历史的天空做镜子,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体育大国。

荣辱观的转变

知荣明耻,人之根本;明辨荣辱,国之大策。随着计划经济的到来,竞技体育价值不仅要强调"无私奉献"、"为国争光"还要坚持社会的需要与个人的能力相结合。

成败观的转变

在激烈的比赛现场,竞技者的表现影响着整个赛场,如果说竞技者是主体,那么体育迷们亦为主体。如今,赛场不仅仅是竞技者所独有、控制的,体育迷们很有素养欣赏精彩比赛时,把呐喊声、喝彩声送给成功者的同时,也会毫不吝惜的送给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