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农村发展现状(合集7篇)

时间:2023-09-13 17:06:27
新农村发展现状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1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现状 东小河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13日在北京顺利结束,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在充分肯定党的十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后,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根据党的十精神,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提升到新的高度。东小河村作为德州的中东部较为典型的贫困地区之一,研究它的现状,对于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的未来改革有着值得深思和探索的方面,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东小河村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东小河村位于德州市武城县中东部,属黄河冲击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地面积500亩,人口约500人。近年来,武城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紧紧围绕“工作高标准,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工作要求,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为目标,农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作为以传统农业耕作模式为主的东小河村来说,靠地吃饭的模式仍然制约着东小河村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

作为传统的农村代表,农业一直以来都在东小河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耕地分散,再加上农民对大型耕地机器购买力不足,粗放式的农业生产仍然制约着本村农业生产。农业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这类农业作物的种植相对经济作物而言节省劳力,但近几年由于种子、化肥价格上升,小麦和玉米生产量过度依赖于化肥量的使用,导致农民生产成本过大。长期以来,这类作物在东小河村作物产量中仅占一小部分,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近几年由于棉花价格的上涨,给村民带了了收益,其种植呈扩大趋势,逐步代替了以往果园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模式,十年前村庄里百亩果园现已被砍伐殆尽,仅存数十亩果园。目前一户一地的生产单位加之土地不集中,大型机械无法代替人工劳作,尤其是经济作物强调精耕细作,棉花的种植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目前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家庭不得不在棉花收获期雇佣外村劳动力,从而加大了棉花生产的成本,农民收入实际上提升不大。

2、养殖业

要谈到东小河村目前经济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东小河村养殖业的发展,全村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为回族。在很长的时间内,回族人主要依靠养殖牛和羊来争创收入,养殖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家庭养殖模式,每家每户平均圈养两头牛、四只羊,在牛和羊成熟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屠宰,然后到附近村庄售卖。这也成为东小河村的特色,村庄上靠近路边有很多回族特色的饭馆,牛羊都是现宰现卖,周边的村庄乃至附近县市的很多顾客不远千里跑过来尝鲜。目前街道两边兴起了大大小小的饭馆酒店,政府对少数民族税收政策的倾斜也给东小河村饭庄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3、工业生产

如前所讲,东小河村作为传统农村的代表,仍处于传统经济发展的固化模式阶段,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2年,村里出现了假发加工、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等小型的家庭作坊,人数在20到30人之间,之所以不能称作企业,是因为这些家庭作坊存在季节性强、人员流动大、生产不固定等因素。即便如此,这种小型的家庭作坊仍然解决了小部分闲置农村妇女的收入问题。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虽然在这种家庭作坊工作,工资和安全没有保障,很多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仍然希望在农闲季节到作坊工作,很多本村及周边的村民也前来报名。他们认为一个小时4元的工资虽然低,一天下来就能保证一周的消费,补贴家用,而且不耽误种地。这可以反映出东小河村及周边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只是招商引资的空白导致很多留守的妇女闲置在家。

二、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东小河村发生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以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还需要完善

2005年12月德州市武城县被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2010年8月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省级试点县。目前小河庄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90%已参保,对于五保老人、特困户实行村集体帮助交纳参合基金,由于村集体经济较差,缴纳费用仍然采取每户每年自费缴纳80元,主要特点是大病统筹,对于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参合患者政府会给予70%的报销政策,非定点单位且入院有转院或急诊手续的参合患者,政府给予40%的报销政策,没有任何手续的参合患者给予10%报销政策。总体来说,大病统筹、住院补偿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据本村居民表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大实惠,以往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得以缓解。

东小河村卫生室承担周边几个村的医疗任务,位置比较重要。但截至目前,卫生室仅有超声检测设备、常规化检测仪等比较简单的医疗器械,缺乏完整的消毒器材和其他检验化验设备,更别说手术室的各种配套设施了。笔者采访时,病房的被褥早已泛黄,破旧不堪,定期消毒更是很难做到。另外,在人员配置方面,从医人员的学历大部分都是中专,甚至有个别的医生没有学历,只是靠着多年的经验行医,尽管如此,因为这里可以报销,到这里看病的村民依旧络绎不绝。由于属于“新农合”报销范畴的药品目前仅有200多种,而且有的药品并不是所有镇卫生院、一体化卫生所都有,农民在购买药品时选择的余地较少。一般的“小病”比如发烧感冒开的药报销幅度极为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误村民病情。

2、社会保障事业有了发展,但教育和文化建设需要加强

与周边的村庄相比,东小河村村民在2006年就喝上了自来水,结束了每天推车排队去井边打水的时代。目前村庄修建了水塔,方便了村民用水。为方便村民通讯,村里修建了一座移动通信塔。在政府的补助下全村街道基本实现了硬化。除此之外,对于村里60岁及以上的老人,村集体每月补助60元养老金。为鼓励本村学生求学,村委会给每名考入大学的家庭500元奖励。

目前急需解决的公益建设应该是教育问题,村内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处于空白阶段,这也是周边村落共同存在的问题,本村的适龄儿童需要乘坐距离较远的外村班车上学,由于缺少对于校车的监管,校车接送人员是否具有承载资质,校车是否安全都有待考证,这也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东小河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村容村貌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文艺汇演很少到村子。

3、政府的惠民政策帮助了农民创收,但一些问题仍需解决

农业方面,因为农民种植小麦成本的扩大,山东省财政部补贴农民种植小麦的惠民政策也切实使东小河村民感受到共产党的温暖。据了解,农民领取的粮食补贴资金主要包括小麦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两部分,其中小麦直补标准为14元/亩,农资综合补贴则根据当年农资价格增幅来确定,2013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为111元/亩,合计补贴资金为125元/亩。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东小河农民种粮热情会愈发高涨。

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耕地不集中的问题,东小河村人均耕地面积1亩,而且分布散乱,在收割季节里,大部分土地不能借助于大型收割机,仍然需要人力操作。由于目前小河庄青壮年大多数在城里务工,每年秋收季节都要请假回家帮忙,耽误了在城里赚钱的时间,人力资源的紧缺,也增加了农民种地的负担。

三、促进东小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东小河村村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距离建设小康村还有很长的奋斗路程。根据目前东小河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对策建议。

1、积极招商引资,兴建厂房,充分利用本村及周边富余的劳动力

要想达到小康村,实现共同富余,集体经济必须搞好,把集体经济做好了,集体经济组织才有财力为村民做好公益事业,才能拥有运转的自由资金。笔者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最好途径就是积极地招商引资,帮助并鼓励城市工厂、企业来本村办分厂,充分利用好本村及周边富余的劳动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是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随着党的十精神的逐步渗透,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时机也将成熟,东小河村需要把握时机,全力推进村集体的工业发展。另外,东小河村身处洼地,地势平坦,临近东临105国道,南靠青银高速,应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和交通资源吸引商家来投资,加大力度动员武城县投资兴业的老板来此办厂,积极营造出诚信健康的招商环境。

2、进一步鼓励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共同致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针对东小河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分散不集中的现状,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耕地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大型农业机械减轻村民的秋收负担。据了解,东小河村村民并不十分了解专业合作社,很多人担心加入合作社后,自己的农具和运输工具没有用武之地。这就需要村委会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给农民讲解加入农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帮助农民注册加入专业合作社,同时对于农民关心的农具器材问题出台相应的弥补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

3、引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人才,进行管理创新

东小河村民风淳厚,几十年来一直进行着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式的农业生产,过着温饱有余的生活,造成思想上过于保守,实践上缺乏开拓精神。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推进管理队伍的优化和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农村管理人才的优化创造了条件,村委会的组织人选应该招贤纳士,适当放开村干部的当选条件,对于有志于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在农村服务一定年限后可以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他们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之中。此外,政府还可以给予适当奖励,鼓励高学历人才、退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回家乡参与村集体的改革建设,或当顾问,或参与管理,从而为东小河村的发展拓宽路子。

4、完善村委会职能,让村民更加民主地管理村集体活动

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应该倾听村民的心声,保证村民的利益,带领大家干事创业,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村委会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注重制定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同时要注意强化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民主制定、民主决策,对于涉及村集体发展的各项发展任务提前召开会议,充分酝酿,集思广益。财务方面要做到公开化,使村民了解财务收支情况,提高财务收支的透明度。

(注: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SDYC13030)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总书记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八次代表大会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Z].2012.

[2] 三联阅读:关于党的十三中全会全文[Z].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2篇

[关键词]农村物流;物流体系;现状;对策

一、引言

为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联系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农村物流体系发展至关重要。早在2003年,王新利就探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物流体系之间的关系。陈勇(2006)认为农业与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黏合效应”,农村物流的强烈需求倒逼农村物流体系进行重构。为推动农村物流发展,国家不仅在2010年提出了许多繁荣农村物流市场的发展策略,如积极推动配送、连锁经营、电商、邮政服务向农村深入发展,提升“万村千乡”物流配送工程质量等举措;而且在国家战略层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目标和举措,为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2014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到2016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快递下乡工程,再到2017年中央1号文件重申快递下乡工程,并将农村电商单独列出,表明了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决心和力量。由此可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物流的发展,发展农村物流意义重大。一方面,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储运设施、道路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最为突出。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也正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就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产品流通,有利于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少贫困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流通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农地流转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物流,让这些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农村物流企业进入农村领域,将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流通能力和效率,供需对接更加便利,市场化水平更高,有利于引导农村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

二、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物流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制度层面,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也正在逐步形成,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迅速,推动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物流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足,制约农村物流发展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发展势头很好,增长很快,但是经济总量水平和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规模不足,发展水平滞后,这必然影响到农村物流的供给和需求水平,从而制约农村物流发展。

(二)农村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足,制约农村物流的供需能力

在我国,小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生产主体是分散的小农户,生产规模小,收入水平低,对物流需求的能力也相对不足。同理,由于生产分散,规模不足,导致物流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导致物流供给难以维系,制约了农村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提高了物流成本

农产品的采购、包装、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物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的物流技术水平。而农村道路不畅、运输设施落后、仓储水平不足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导致农产品的流通损耗太高,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居多,种植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批量销售,这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并且农村接入互联网的家庭并不是很多,农户建立的相关网页和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寥寥无几,各种信息难以及时和传播到农户手中,农村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

(五)农村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物流意识不足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农村物流对一线技术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人才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农村留守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物流意识不足,更谈不上懂得物流知识。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严重,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三、发展我国农村物流的对策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损耗

构建农村物流体系,改善物流水平,首要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公路网络、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和大型的配送物流节点,确保农产品流通过程的通畅,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

(二)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

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产品运营组织,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建设产销一条龙、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组织,可以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水平低下的问题;鼓励以“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商户”或“加工企业+商户”等合作形式,积极培育农民物流组织,使农民收益,增加收入。同时,加快农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吸引更多第三方物流的加入。

(三)加强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

各地要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开放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积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建立以农产品数据交换为核心,具有供应链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实时跟踪,全程管理,加快物流商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物流信息化,达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目标。

(四)加强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政府参与农村物流的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剂就是发展农村物流,这种外部经济性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抓住现代物流发展的机遇。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使得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准确充分,导致农户在现代物流发展运营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制定一些惠农政策扶持农村物流的发展,这对于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引荐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参与农村物流的建设,帮助农村物流的发展。

(五)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创新农村物流人才服务机制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国每年出现物流人才缺口人数逐渐增加,尤其是一线的技术人才和高级信息管理人才。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物流人才的匮乏无疑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物流人才的培训力度,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或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使之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同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以满足农村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农村物流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物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层面探讨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认为,农村物流发展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建议从政府层面进行市场干预和引导,破解“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物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领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并不断完善市场规范、人才发展服务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全面激活农村物流市场。

参考文献:

[1]薛富,蒋再兴.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10):47,49.

[2]陈李杰,周玉梅.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5):7-8.

[3]袁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24):54-55.

[4]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现状与政策性建议[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6):99-103.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四合社区;科技人才兴村

1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卫辉市唐庄镇地处豫北平原,太行山东麓,东临卫辉市区,西接新乡市郊、京广铁路、107国道、翟阳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区域面积逾7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共46 451口人,耕地面积58 300亩,其中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各占1/3。该镇在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书记的带领下,按照“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吴书记审时度势,根据唐庄镇的实际又提出了“领导班子革命化、农村建设城市化、农村生产科技化、农村经营市场化、基层政权规范化”的“新五化”发展规划,把唐庄镇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城镇,唐庄镇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村镇规划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高新民营工业园区已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并顺利运转,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万亩高产样板田时示范效应,积极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西山生态园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绘就了一幅美丽新城镇的蓝图。

2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现状

2.1.1 新农村建设现状专题调研阐述

该调研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来进行。考虑到我们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所了解的知识内容还比较浅薄,对它们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适宜通过定性研究来揭示规律,发现问题,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展开调查。具体步骤为:联系当地团委,了解基本情况;拟定访谈提纲,在调查地点做入户访谈及调查;到调查点居委会做深度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回校后,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1.2 调查点农户基本情况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53%,初中及以上占47%,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凭的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人、初中及以上文凭的多为家庭在读学生;家庭人数:三口人占12%,四口人占67%,五口及以上(含老人)占21%;劳动力人口:一占30%、二占40%、三及以上占30%。

2.1.3 调查点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1.3.1 政策理解:30%的人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很了解,50%的人对政策了解一点、20%的人表示并不了解;至于了解政策的途径,有政府宣传和电视新闻媒体以及宣传画;

2.1.3.2 目前现状: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30%子女的婚姻、10%子女的教育(义务教育)、10%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35%家庭日常开支、15%购房购车;90%的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5%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另外5%表示一般;100%的人认为村里选举民主;

2.1.3.3 关于新农村建设:当问到“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是您会怎么做?”99%的人回答了无条件接受,说明调查点群众还是很支持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当问到“您最希望政府为农民做什么”的时候,调查点民众提出了“禁止向农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实行更多的减免学费和帮助政策、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乱涨价、帮助建立村文化站、切实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的真挚建议。

2.2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唐庄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较来看,还是有差距的。还有哪些因素制约它的发展呢?通过本队几天的走访调研,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制约:

2.2.1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条件却不发达

作为一个典型的特色发展乡镇,农民收入只有30%来自农业,其余70%全由招商引资的工业带动。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地处偏远,乡道县道内外的道路修整不完善,且公交车较少,不便于新农村的居民与外界的交流。道路交通却成了阻碍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民生活的软肋。

2.2.2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总体来看,通过招商引资,唐庄镇的工业在逐步发展,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建投资占整体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提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2.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已经突破,仍有小部分农民思想止步不前。具体表现: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4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也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发展的进程。此外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发展速度普遍较低。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4篇

关键词:电视节目;农村电视;传媒;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000-02

当前农村电视节目处于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农村电视节目制作中,不仅要涉及养殖、种植等科技节目,同时也应结合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农村电视节目制作理念,调整农村电视节目内容。现实中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制作农村电视节目意义不明确,无法有效促进农村经济交流,同时在引导农村消费以及农村舆论方面,也未能给农民提供合理的城乡经济文化交流平台,故此,应该创新发展农村电视节目,改革农村电视节目现状。

一、农村电视节目现状

(一)专业度低

我国当前在农村电视节目编制中,电视台在农村电视节目中的投入不多,不仅农村电视节目播出频率低,同时播出时间也较短,多为20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30分钟(含广告)。不重视农村电视节目传播[1]。同样在农村电视节目中,也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在研究大众传媒与社会关系方面,农村电视节目往往忽视这一点,故此,导致农村电视节目的专业度大大降低,不仅无法吸引观众,也会降低农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二)忽视农村电视节目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电视节目中,农村电视节目倍受冷落,往往被人忽视,不仅农村电视节目的编排设置无法满足农村受众群的需求,同时也不能为发展新型农村给出正确的指导,降低农民观看热情。农村电视节目中,在上情下达中,不能有效实现,如在农村改革、城乡交流以及农业管理、养殖业等方面的节目,并不能有效的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不关心农民对节目反馈的意见。

(三)缺乏多元化发展

在我国农村电视节目编排中,仅仅是教育类的农业技术指导,缺乏娱乐精神,农民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不高,不贴近生活,农民不会选择在固定时间观看农村电视节目,反而会选择娱乐节目、情感节目以及电视剧进行观看,并不会多在意农村电视节目;未根据农村受众分层,细化农村电视节目,降低节目受众分布范围[2]。农村电视节目中,在内容讲解、播报方式等方面,不重视包装农村电视节目表现艺术形式呆板,电视画面效果较低,不能有效发展农村电视节目。

二、创新农村电视节目的意义

在我国农村电视节目中,创新发展农村电视节目,不仅可以使农村受众群体通过电视节目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动态,同时也可以打通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问题,宣传推广我国新型农业科技,提高农民政治素养。还有就是,创新农村电视节目,接受农村受众群体心声,使农村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在娱乐轻松的氛围内为大家介绍农业知识,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并以切记农民生活习惯的方式,从精神层次上,提升农村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农村电视节目创新,可以通过舆论导向,沟通社会对“三农”的重视,同时在电视节目中也可以利用版面以及不同时段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创新农村电视节目形式,打造农村电视节目品牌[3]。农村电视节目创新,能够针对当前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围绕农村实际问题,开展新闻、服务、娱乐、科教等多种形式组合的农村电视节目形式,为农民提供农业发展信息。

三、发展农村电视节目需注意的问题

(一)节目受众问题

在农村电视节目制作中,应该认识到其节目的受众群体有哪些,多集中表现在农业劳动阶级、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阶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以及乡镇企业管理等多个角度,故此在农村电视节目编排中,应该可以根据他们对节目的需求[4],提升农村电视节目发展步伐。

对于农村电视节目编辑中,应在纪实性、专一性、持续性的特点技术上,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可以根据真实环境,根据社会发展内容,反映现实情况,形象地报道客观对象,产生共鸣。并且在农村电视节目中,还应该对编辑对象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进行详细解说,为观众揭示深刻内容。

(三)丰富节目内容

在农村电视节目中,不应该只是播报新闻知识内容,还应该引入娱乐、学习、实践有关的电视节目,不仅能够吸引农民的观看兴趣,还可以拓展节目受众群,使农村电视节目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四、创新发展农村电视节目的对策

(一)传承农村文化

做好农村电视节目素材、画面、稿件的工作,对于热点事件以及人物,做出系统评论,提升农村电视新闻的专业度;同时,还应该整合农村电视节目创作中的自身资源,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发展农村电视节目。在农村电视节目制作中,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可以引入专题类节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以农民创作和生产为主体,以农村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传统手工艺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发展文化富民,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加快对农村文化的传承,使社会各界重视农村发展,强化农村电视节目,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种植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第三产业链,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受益。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5篇

关键词:社会效益;贷款利率;互联网

本文系2014年部级创新训练项目:“农村信用社和小微型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上的区别的研究”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1410378069);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指导老师:曹强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3日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具体的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支农力度薄弱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不断的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服务匮乏,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制度的逐步规范以及服务质量的优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以及各种村镇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形成了商业性和合作性于一体的金融体系。但目前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金融供给不均衡、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本文致力于分析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讨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势,并借鉴印度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得出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效益不显著。众所周知,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实力远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上。前两者的主要服务范围在城市,后三者的主要服务范围在农村地区,这是导致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一个原因。而且,随着农信社相继转变为农商行,由于经营成本等原因,为了谋求更多的盈利,也逐步撤离农村地区,开始在城市谋求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协调。

虽然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银监会提出3年里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2011年末全国仅组建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12年末达到845家,数量上并没有达到规划,质量上与规划也有一定差距。下面以村镇银行为例,通过剖析新型金融机构在网点分布、支农状况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具体表现。

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多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国有银行发起设立28家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起设立145家村镇银行。这些发起人在金融市场上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在发起建设村镇银行时多会考虑到村镇银行所在地经济状况对村镇银行盈利的影响,这使得多数村镇银行发起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即在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虽然银监会在有关银行发起人问题上做出了相关规定,并实施“东西挂钩、城乡挂钩”政策,要求主发起人在大中城市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后,按照规定比例在规定贫困县或中西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但该政策并没有改变原有金融格局,发起人大多将村镇银行设立在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人均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如包商银行,截至目前共发起设立27家村镇银行且均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天津津南村镇银行位于天津津南,该地区素有天津金三角之称。据津南政务网报道:2014年津南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0,419元。安徽马鞍山农商行截至目前共设立4家村镇银行,其中广州番禺村镇银行位于广州番禺,2012年番禺区生产总值1,369.4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919元;天津静海村镇银行位于天津静海,天津市静海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87.35亿元。

这样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必然导致支农力度薄弱问题。以天津5家村镇银行贷款投向分布为例,涉农贷款中的较大部分流向了制造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贷款投向余额占比分别为25.68%、28.84%;农林牧渔行业和农户贷款占比较小,仅为4.57%。

(二)贷款利率差异。长期的利率管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得以享受存贷利差带来的巨大收益,银行业的利润结构中一半以上来源于净利息收入。2013年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多在10%左右,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出60%,贷款成本高。如2014年郎溪农商行和郎溪新华村镇银行对家庭农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8.64%和9.03%;天津武清村镇银行住房贷款年利率为7.83%。

小微银行较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微银行贷款以小微企业、农业为主,而小微企业整体信用状况较差、贷款风险较大,农业由于其生产上的特殊性使得金融服务捉摸不定,同时农业生产者容易由于生产上的剧烈波动对金融服务产生依赖。加上小微银行具有逐利性,为了保证银行的发展及利润,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另外,小微银行以传统业务为主,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时间短、技术弱、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相较于拥有良好的人才储备和信息技术基础的大型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如结算、、担保、信托、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利息收入更加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银行利润的增加将放慢。因为利率的市场化会使得银行为了吸收存款而提升存款利率,为了取得更多的客户,贷款利率势必会下降,这对新型金融机构的影响更加明显。因为发展时间短,信用状况低,存款量少,客户少,存款利率的提升及贷款利率的下降缩小了其盈利空间。其次,信用风险增加。在存贷款利差缩小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利润,商业银行将倾向于把资金投放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中,这对于基础薄弱的新型金融机构来说极为不利。

(三)互联网的发展与新型金融机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理财模式逐步兴盛,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网络小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理财公司依托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开放了理财资源、集约了理财成本,增强了市场化选择,拓宽了自主化渠道。由于这种理财模式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在互联网理财、股市分流、资本输出和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都面临着 “保存款”的巨大压力。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自2014年1月份出现环比大幅下降之后,9月末较上半年又出现大幅下降,而12月末仅同比增长9.08%,较上年增速下降4.68个百分点。

目前,互联网理财(不包括银行和基金发行的网上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已接近8,000亿元,阿里巴巴 “余额宝”一款产品的总规模就已达5,789亿元,用户数达1.5亿。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首个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仅一周后,银行间市场爆发了“钱荒”事件,隔夜Shibor从7.6%飙升至13.4%,余额宝收益率顺势突破6%。(表1)

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门槛较高、流动性差等缺陷,很多产品宣传无风险的固定预期收益率,使银行面临 “刚性兑付”的风险,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倾向于直接融资模式,且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信息量大、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利用“云计算”等原理,克服数据分散庞杂、难以处理的缺陷,由此突破区域的局限,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查阅交易对手的交易记录,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对手的信息以及市场的动态变化;第二,交易成本低、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和客户之间的支付由第三方来完成,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汇聚了众多理财产品。以淘宝为例,淘宝拥有包括保险、基金在内多种不同性质的理财产品。同时,第三方交易平台都加大了移动金融产品的开发,主要是以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两种方式为主,客户只需通过手边的网络即可获得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交易方便快捷。由此,互联网理财的产生与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于没有得到全面发展的新型金融机构而言,冲击更加的猛烈。

三、印度经验

同中国相似,印度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农村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政治独立以来,印度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金融模式,对其他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借鉴意义。在农村金融体系组织上,印度的农村金融机构层次分明,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是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对农村金融进行统一领导,并指导和监督下属的农村金融机构。具体而言,制定有关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金融政策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办法,协调、指导、监督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活动,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发放再贷款和培训管理人员。同时,在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的统一领导下,印度农村金融体系按照行政区划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

同样,在立法上,印度金融立法比较完善,如《国家农业农村发展银行法》、《银行国有化法案》、《印度储备银行法》、《地区农村银行法案》等法律法规有利于保证金融行业发展的规范化、秩序化。

在贷款具体操作上,采取自助小组的模式,该模式主要采取的是“组团贷款”形式,即背景相似且有贷款需求的农民自愿组成一个小组(要求人数在10~20左右),申请贷款通过后,银行通过小微型金融机构贷款。该模式依靠小组成员的相互监督降低贷款风险,效果显著。同时,这种形式有利于政府、金融机构、农民形成一个整体,在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在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为了增加还款率,还注重对自助小组的培训,帮助他们利用贷款获得收益。因此,印度农村微型金融资金回笼快,不良贷款少。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网点布局说明农村金融机构社会效益不显著。这样的网点设置可能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内部的不平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能会由于金融机制更加完善,融资渠道更加畅通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会由于信贷短缺,供需不均衡,融资难而导致经济进一步滞后。在利率方面,过高的利率影响贷款人从小微银行贷款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小微金融银行的盈利状况。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又带来新一轮的冲击。为此,笔者在此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网点分布上,借鉴印度完善相关立法。银监会虽然对主发起人发起建立村镇银行的地点做出了相关的政策规定,但约束性不强。在印度则以法律的形式对有关银行发起建设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有力的规定。例如,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开设分支机构的比例以及投放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信贷资金比例。而“优先发展行业贷款”制度则规定了对优先发展行业的信贷比,及商业银行必须将全部信贷的40%投向包括农业、中小企业等国家优先发展行业。这样的硬性规定可以有效地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二,在支农力度上,借鉴印度发展符合本地区的借贷模式。成立贷款小组,负责贷款信息、信用信息的搜集、现金的管理、贷款的发放及跟踪回收。在提高支农力度的基础上保证贷款的质量。

第三,面对贷款利率差异的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应该利用自己的地区优势,利用自己在经营地的人缘、血缘、地缘关系,经过充分的沟通,获取企业主或农户的个人信用状况以及市场特点,并设计合理的抵押物,为其提供贷款。同时,合理优化贷款手续以适应农户及小企业短频快的贷款特点,争取更多的客户;加强贷款风险管理,逐步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合理控制贷款额度,提供多样贷款担保方式。

第四,在与互联网金融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对于新型金融机构而言,注重人才团队建设,保持投资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提供网络销售平台,积极拓展有利于扩展传统金融产品的互联网销售通道,为用户提供便捷且灵活多样的自助服务模式;开展产品创新,开发差异化强、市场契合度高的产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各项信贷产品,开发新型金融工具,简化各项流程,制定更加适应行业发展的机制。通过跨界同业合作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由大型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新型金融机构发挥自己在人缘、地缘上的优势,充分发挥不同业务专长,丰富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共赢;注重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能力,注重线下服务,研究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为“草根”客户提供包容性强、具有个性化、便捷的理财金融服务;要利用互联网做好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息披露,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合理合法的合作,通过规范的理财信息披露流程,赢得用户信任,避免信誉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修华,刘志远,杨刚.村镇银行运行格局、发展偏差及应对策略.湖南大学学报,2013.

[2]刘纪学,郭娜.互联网浪潮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5.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6篇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农村要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以农业农村信息化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探索农业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着力强化政策、科技、人才、体制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不仅体现在农村信息的基本硬件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农村居民运用信息化硬件的水平和能力上。首先,在基本硬件建设方面,山西的许多农村在过去村村通有线电视、建立移动电话信号塔的基础上,实行了村村通宽带,这为农村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基础设施上的保障。其次,农村居民使用这些硬件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最终决定农村信息化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呈现出新的景象。新媒体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一方面新媒体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新农村文化教育建设,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动力,进一步扩大了新媒体市场,优化了新媒体环境,促进了新媒体运营模式的变化。新媒体发展将会在信息服务、技术推广、文化教育、民主政治方面驱动新农村建设,相应地,农村地区的繁荣也会反哺新媒体的发展,两股力量相互作用,进而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即新农村建设及新媒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山西农村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不仅能够整体把握当前山西农村新媒体使用的状况,还能够通过各项数据及其相互的关联性发现目前影响山西农村信息化水平的问题和原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参考,为山西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抽样样本为山西5个地区的6个县的15个行政村。荆村、高村、乌苏村,临汾市洪洞县的城东村、韩略村、师村,阳泉市盂县的北乡村、西关村、榆林垴村,吕梁市中阳县的青楼村、苏村、张子山村,朔州市怀仁县的河头村、南浦北铺村和应县的望岩村。它们分布于山西从南到北各个地区,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能够反映山西整体状况,具有有效性;共发出样本1410份,收回有效样本1160份,收回率82%。在有效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

本次问卷调查除了对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外,主要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最常使用的媒体、单周上网时间、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使用新媒体的内容、关注和关心的内容、使用新媒体查询农业信息的情况、关注农业信息的具体类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农业与信息的关系紧密度。

在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入户访谈方式进行了深层原因的调查。本次访谈共选取了以上问卷调查的15个行政村的居民15名,这些访谈对象年龄从17-61岁,男性被访者10名,女性被访者5名,身份包括留守儿童、教师、村干部、普通村民等,具有代表性。访谈通过对问卷基本内容的选择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产生目前状况的原因,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山西农村新媒体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还是以电视为主,但新媒体已经越来越体现出优势。调查显示,目前在山西农村获取信息渠道居前三位的媒介是电视、手机、网络,通过这三种媒介获取信息的农民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81%、70%、54%。可见,电视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获取信息的农村居民紧逼其后,而且还有迅速增长的趋势。

由于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更强、更方便,也更加个性化,受到很多使用者的认同。相比较电视而言,更节省时间,也更容易获得农民自己想要的信息。手机作为一种迅速普及的移动终端,在农村居民中的使用者远远超过了电脑终端,其主要原因是携带和使用的便捷性。

二、经济收入与占用情况关联度较高。家庭月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基本上都能够拥有电脑和手机这两种相对普及的新媒体。但由于手机移动终端获取免费网络的条件有限,不能够保障网络的随时畅通。家庭月经济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基本上能够保障电脑网络和手机网络的畅通。

三、年龄与使用频率之间关联性较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周10小时以下的使用者占46%,10-20小时的使用者占31%,21-30小时和30小时以上的使用者占12%。绝大多数的使用者每天使用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

在这些使用者中年龄跟周使用时长有很大的关联性,以成年人作为对象,其中18-30岁这个人群的周使用时间最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周使用时长减少。

四、文化程度与使用水平呈正比。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跟文化程度基本成正比。在农村,文化水平初中以上的居民,基本都能够较顺畅的进行信息搜索和浏览,但要发帖和使用更多功能则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

五、使用目的以通讯和娱乐为主。在新媒体的接触中,54%的使用者为了娱乐,以交友、打游戏、网络聊天和观看娱乐视频等为主,45%的使用者表示也会查询相关信息。由此可见,娱乐仍然是农村居民接触新媒体的最主要目的。虽然也有使用者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搜索,但仍然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处于较浅的层次,能够较深层次地对资料进行搜索和整体的使用者非常少。在使用者中,关注农业信息的人数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31%,而且这些人中45%的人关注的是与农业有关的自然信息,比如天气、农时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农业生产整个过程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言,属于基础信息,对于农村整体发展的影响较小。

六、有运用新媒体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强烈愿望,但受到使用水平的限制。对于是否了解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农副产品销售的问题,只有21%的使用者表示可以尝试,52%的使用者仍然坚持通过原始的集市出卖方式进行销售。对这些通过原始渠道销售的使用者的调查发现,这些人由于对新媒体的了解不够深入,使用不熟练,对新媒体的信任度不高,认为通过这种渠道不靠谱。

关于信息化和农业化结合程度的调查发现,仅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紧密,有6%的受访者认为没有联系。

结论及其思考

根据调查数据,山西农村居民目前使用新媒体的情况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手机的普及占有程度较高,但受经济、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水平较低,能够用于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销售的更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使用者对于新媒体的信任度不高,对于新媒体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认识不清。这不仅需要对新媒体相关知识的普及,也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新媒体渠道开拓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引导农村居民更好地运用新媒体为农村发展服务,使新技术的发展与农村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协调发展。〔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山西农村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2014年度)〕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

2.李博威:《新媒体在甘肃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调查》,《调查研究》,2013(1)。

3.岳 琳:《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研究》,《学习与实践》,2012(9)。

4.郑小强:《新媒体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与协同》,《甘肃农业》,2013(18)。

新农村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 新农村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07-01

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薄弱,教育水平不高,农民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滞后且不健全,日常生活比较单调,尤其是文化生活严重滞后,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还是上世纪留存至今的,绝大多数陈旧老化,破烂不堪,尤其是一些现存的农村电影院,房屋损坏严重,有些已经废弃塌陷,而大多数乡镇的文化站形同虚设,建立的图书馆也是象征性的,起不到实际意义。由于领导干部不够重视,加上文化基础设施陈旧,举办一些群众性文化活动没有场地、设备等硬件的支持,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95%左右,有些地区还达不到90%,东部沿海地区也存在达不到100%的现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也就说明了每年我国农村还有一些新文盲出现,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而广大农民群众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文化的能力有限,思想受到传统的地区性低俗文化的影响较深。

2.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各项政策制度落后,文化建设氛围薄弱

2.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都在加快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导致有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在思想上就轻视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极为不到位,存在很大的偏差,看重经济建设发展,忽视了文化建设发展,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只有抓好了经济才能获得显著的政绩,短时期内体现出来,而文化建设相对空洞,就算建设了一时半会也难以达到效果,政绩也不会很快显现出来,总是嘴上说重视文化建设而内心却不当回事。

2.2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明显不如城镇文化建设的氛围浓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经济收益更加看重,追求加高的生活状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在农村的大多数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缺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即使有些老人、妇女有兴趣参加文化活动,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缺乏相应的文化技能,缺乏能够培训并组织文化活动的文化能人,使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比较困难。

二、 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应的对策

1.增强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大力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的掌握新的农业知识、发家致富的技能,提高致富的本领。积极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古牧地镇文化活动中心以“科技之冬”和“百日文化广场”为契机,近年来共举办文艺演出近百场,利用舞台积极为农村送文化、送技能、送人才,将科技、法律、经济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融入到文化娱乐活动中去,让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了解并吸收更多、更广泛的知识。要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地区性文化特色产业,积极为群众拓宽致富的道路,使其感受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充足的软件,还需要开展文化工作、组织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建设就无法开展。文化设施的建设主要还是资金的问题,广大农村地区资金有限,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必须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优化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努力强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及时转变资金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计划、统一的调控,从而达到层层推进、步步落实的效果,使文化工作由部门性工作转变为政府性工作,改变过去单一性的工作行为和理念,只有跟紧时展要求,更新观念,才能有效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从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 增强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机制

要想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必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使其真正意识到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筹划部属、坚决贯彻执行,按照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文化建设计划,使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要建立健全各类政策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以制度促进思想认识的提高,监督具体工作的落实。要建立面向广大群众的、结构合理的、发展平衡的、网络健全的、运营高效的、服务优质的、覆盖面广的、信息含量丰富的一整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建设的好处,通过组织文化下乡活动,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先进文化的服务,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乡镇文化站要积极发挥引导和宣传作用,帮助农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授组织技巧,使更多的文化产品惠及农民群众,使广大老百姓真正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小结

综上所述,加快推进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工程中去,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无限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丽.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