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合集7篇)

时间:2023-09-21 17:53:39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1篇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现实中不少村庄的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主任一个人审批,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由于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

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

(1)会计账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

(2)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

(3)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4)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束手无策。

账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做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1)乡镇记账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申开支合理与否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

(2)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在一起公布。

财务人员尤其是村会计、村出纳人员经常调整,移交手续不规范,钱款未结清。有的村原任干部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甚至连公章也不交,使新任干部无法开展工作。

(1)违反规定乱开支,尽管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村级不允许有招待费、自行设立的奖金之类的费用报账,但有的村还是我行我素。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3)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会计记录真实性。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未达账项”、会计收支无依据、记账不及时、账务记录差错的现象。

二、村级财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管理意识淡薄。有的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村干部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无法完整反映村级财务整体面貌。目前各地存在着会计账目不规范,凭证混乱,审批不严,记账方法简单,结账不及时等情况。这就给有不良动机人员借机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篡改账目,贪污挪用公款开启了方便之门。

账务公开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监督乏力。许多地方没有透明度,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导致村级财务管理乱上加乱。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且许多农村基层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最后,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2.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民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的协议,进行记账。这种财务管理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务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4.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 生产 农民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产业特色不明显。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县域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大多数县域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拉动,农民增收异常困难。农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还是很有限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强化、去打造。另外部分县域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区规划、小区建设等“面子”工程上,而忽略了如何寻求生产发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问题,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一家一户的农民群众没有一个较清晰的发展思路,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有效途径。

第二,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丰顺县北部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一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近几年,形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人目不暇接。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何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政绩工程”?这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因为他们凡事眼睛向上看,只对上不对下,只要你能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上级对于下级就有好感,最后就会把搞“政绩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工程”,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让农民“旧债没还又添新债,旧愁没消又增新愁”,与其说是让农民享受“新农村”的“新生活”,倒不如说是在逼着农民苦着肠胃活遭罪。

二、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有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有了明显加强,要继续下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通过下派、选聘等多种形式解决。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上级党委要选派得力干部帮助进行整顿。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行政区划调整等情况, 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切实抓好思想作风建设,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第二,做好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规划。以县为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尤其是新农村布局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一个好的村镇规划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着眼长远。要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二是具有配套性。工业园区、农业生产区、居民生活区、社会事业区定位恰当,衔接配套,功能齐全。山、水、田、林、路、供水、供电、供气等,要通盘考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注意充分利用山地和旧宅基地,尽量少占用耕地,避免出现新的空心屋、空心村。四是具有宜居性。以人为本,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新农村”在本质上还是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让农民举手投足都感到舒适、方便。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第四,培育新型农民。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入手,按照“政府买单到村、培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和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证”、“百村万人”等新型农民培训,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阵地,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畜牧养殖等专题培训。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学政策、学法规、学技能、学先进”活动,引导农民健康生活。要利用考察、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培育新能人,以能人带能人。要围绕产业发展,组建协会及民间群众性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训,要不断适应群众对科技知识需求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进农家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我市新农村建设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两年时间。那么,到目前为止,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市新农村建设下一步该怎么走?这里试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提出对策。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尤其是个别乡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对新农村建设仅仅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硬化几条路,粉刷几栋房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宣传不够深入,对农民的思想发动不够深入,没有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导致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认知程度比较肤浅,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片面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市政府建设,农民享受,“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全市的示范村,有的地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决,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进展较快,形象初步显现。如孙店镇连片得十几个村从清洁家园人手的整村改造成绩显著。但是,由于个别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力,一些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资金投入力度较小,从而导致有的地方推出的亮点工程还是以前新农村建设的“老底子”,有的地方虽然示范村规划出来了,制定了方案,但是行动较慢,抓落实不够,措施不力,没有大的动作,个别地方新农村建设还停留在规划上,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部署推进。另外,个别驻村工作队也存在缺乏责任心和纪律性的问题,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比较难。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大部分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没有,乡镇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市财力较为有限,各项涉农资金不少,但是整合较难,而新村规划需要规划设计费用,新农村建设诸如社区的道路、给排水、绿化、电力、通讯、学校、超市、卫生室等公共基础设施这一块需要投入资金较多,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这都将极大地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新农村建设用地问题受制约。各位党委、政府必须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同时,新村社区建设要占用土地,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新农村建设预留的土地空间不足,势必造成新农村建设用地使用难题,造成新村社区建设土地手续批复难度较大,费用较高,且不规范,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基层政府为难,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难题。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项城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财政弱市,村庄建设基础差、底子薄;同时,也有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投入力度较小、工作措施不力、部门作用发挥不够等主观原因。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应对的措施

针对项城农村实际,我市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应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生产,攒足后劲建设新农村。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因此,一要挖掘潜力促增收。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实现增值增效。二要健全组织促发展。按照“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的方针,鼓励龙头企业、经济技术部门领办、能人牵头兴办、农户联办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强化资金、技术、场地、人才管理等服务,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

(二)加大投入,集成政策建设新农村。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适度倾斜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比重,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今后,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安排要落实“三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向,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建设新农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广泛参与、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l生和主动性,激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汇集民智,集中民力,引导和发动农民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资投劳建设新农村。要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的共同行动。

(四)用足用活,探索土地政策建设新农村。各级土管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按照我省林州会议上省国土资源部门的部署,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途径,努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加强监督,促进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切实保证新农村建设用地需要。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2]。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1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1.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1.3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1.4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必须先行试点,再全面稳步推进。通过对示范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确定、不连续、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补农怎么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同时,县、镇两级由于财力所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三是土地制约明显。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时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有的与现在的中心村规划不相符合,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加之新农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涉及转换用地的政策不明确,使土地调整、置换、募集比较困难,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2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3-4]。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6-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必须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十六大以来,党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这五句话,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全面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强调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教育落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金融事业落后等多方面的限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农村建设最坚实的基础是农村基础教育,它承担着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农民的重要责任,并且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但是,“现有的一套体制基本上是围绕硬件发展、规模扩大、普及率来运作”。也就是说现有的一套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农村教育。因而,农村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课程设置是以升学率为其单一目标;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且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这些问题关系着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进而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

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基础教育落后,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严重问题。它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说改善农村教育是目前我们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农村金融事业落后

农村金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命脉,广大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包括建设新农村的20字要求都离不开金融。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和机构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还没有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从而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中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网点分布不平衡,农民存贷款困难;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农村资金外流,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撑日趋弱化。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还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发展这一关键的环节。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要素配置,其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如今,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则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抓好这项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 农民增收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加强,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矛盾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也会制约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中问题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农业的主要资源缺乏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农民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而其中农民的问题主要指的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如果农民增收缓慢,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局面,会阻碍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

1.4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大厦的基石,是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在新的时期,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由于出现了问题,不能发挥其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无法很好的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民主意识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而且还必须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因为,基层民主不健全不仅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无法为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利益提供一个保障机制,更不能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所以,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改革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2 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改革和发展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基础教育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到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不断改革和创新农村教育体制,使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首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双证式”教育。“所谓双证式是指中学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 “双证式”教育它承担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任务,形成了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社会培养更多合格劳动者的基本理念。其次、提高农村教育投入,统一城乡办学标准。“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因此,政府要优先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在资源配置上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第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和提高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第四、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保证城乡教育师资平等。

2.2 大力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命脉就是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必须要依靠农村金融的支持。为此,我们应切实加强农村金融建设,改变目前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使农村金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其次,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第三、选择合适的农村金融模式,以弥补我国地区差异大,农业生产不平衡的特点。

2.3 发展新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生活富裕”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基础,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首先、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其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来实现。第三、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技术能力较差是农民增收难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要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2.4 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民主管理,深化农村改革

加强村干部的文化素质,重视农村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政权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核心环节。为此,我们要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教育,对农村村级主要负责人实行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以此,带领农民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通过民主评议制度我们可以选拔优秀的能干的好干部,通过村务公开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群众民主监督机制。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社会目标,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自始至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由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从制度、经济、社会各个角度去寻找综合解决的办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6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必须先行试点,再全面稳步推进。通过对示范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确定、不连续、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补农怎么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同时,县、镇两级由于财力所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三是土地制约明显。年土地二轮承包时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有的与现在的中心村规划不相符合,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加之新农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涉及转换用地的政策不明确,使土地调整、置换、募集比较困难,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

  

一律。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大米、蔬菜等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

国家将通过各类项目逐步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项目如期保质地在农村落实。对帮助农村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项目,应保证全面落实;对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性福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

.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投资方式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农民应当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建设的优秀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拨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保障水平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第7篇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截止到20__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六是村庄小而分散。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现代黄河三角洲是以垦利镇的渔洼村为顶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入海口在垦利境内不断改道,农民种地跟着黄河走,许多种地的生产屋子慢慢地演变成村落。这些村落都没有规划,随意建设,房屋基本是低矮的泥土房,特点是散、乱、小、差、偏、远。总之村庄规划建设滞后、村庄小而分散,加之我县历史比较短,群众来自全国11个省,109个县,居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进行新村建设、旧村改造难度很大。

(二)经济收入差距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我县20__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0700元,而同期全县农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477元,差距比为2.4:1。二是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大。据调查,目前我县集体经济在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4个,10万元以上的村72个,而集体经济空壳村却有133个。三是村民收入差距大。虽然我县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7元,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刚解决温饱甚至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好的困难户。四是境内城中村、油区村、纯农业村之间以及乡镇之间区位、资源、条件、基础差异较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三)环境卫生整治不够彻底。通过近两年小康文明村的创建和集中整治,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但保持村庄整洁还没有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习惯,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乱堆乱放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整治并不彻底。

(四)公共设施档次较低。许多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站、幼儿园、道路、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完善,村庄文化大院设施不配套且档次低,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不少村庄没有文化大院等。

(五)建设机制和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刚进入起步阶段,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制度需进一步探索与健全。

二、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从发展经济、强化基础入手,切实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非农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怎样才能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结合我县实际,首先要把资源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我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多,要继续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畜牧、水产、棉花是我县农业上最大的优势,并且潜力巨大,是农民增收的抓手,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水产大县强县建设,而且要精、要快、要好。二是要毫不放松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重点培植冬枣、蜜桃、桑蚕、蔬菜、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一乡一业或多业、一村一品或多品。三是要实施好能人带动战略,重点培植几个块头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企业加农户、企业带产业、吸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自然人入股等多种模式的发展路子。四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把增强农民劳动技能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换的手段,培育技能型、高工资型劳动力队伍,如黄河口镇的栾家村输出的主要是农业机械手和农业技术员,年收入每人都在2——3万元以上。五是想方设法增加集体收入。没有集体收入和公共积累的村,新农村建设就是空架子,要鼓励有积累的村进行投资上项目,让死钱变活钱;无积累的村想尽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采取成立协会、公司、合作组织等方式,为村民搞好服务来增加收入。六是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有公共积累的村集体和能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掀起一场发展

民营经济的革命。先当小老板,再当大老板,由农业经济、打工经济向工业经济、创业经济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撑。(二)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做起,抓好村庄规划改造。要想搞好村庄改造,一是规划必须先行。在村庄规划方面我县相对滞后,从现在开始要对各乡镇、各村庄的规划重新进行审核修编,并加快详细规划编制力度,同时搞好乡镇驻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提升规划层次。除100人以下的小村和偏远村,都应该在年内完成规划编制,越晚越被动。二是采取整体搬迁、撤并、老村改造三种模式想结合的方法,加快村庄规划改造步伐。对有经济实力和条件成熟的村,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高起点、大众化,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在一定时间内不落后,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区域建设,不搞一刀切;二要掌握建设时间,对于不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集中搬迁的村,可分步实施,但不能再在老村内建设新房。对于小、偏、远的村,可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撤并。对于老村的改造,要坚决按规划进行。宅基大小、房台高低、房子高矮宽窄都要有统一的标准,不能随意建设。要坚决杜绝乱占宅基地,对村内的空宅基地要统一收回,搞好合理规划。三是对村庄改造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新村,要由群众按规划自主行动。条件好的一类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改居,有条件的建设楼房,实现公寓化;二类村坚持转化升级,提高村庄道路标准,逐步消除土坯房;三类村进行整理提高,全部建有柏油路,争取在两年内全部消除危房。

(三)从群众最容易干、见效最快的方面切入,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一类村,特别是已经创建为小康文明村的村,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保持,提升卫生环境水平;二类村要建章立制,对骨干道路、村庄道路、村内卫生集中进行治理;三类村的工作重点就是环境卫生的治理,对“三堆”进行集中清理,使全县每个村在20__年都要达到“四个一”标准:即有一条环境卫生示范街,有一批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有一支环卫队伍,形成一套卫生管理制度。在集中治理的基础上,抓好“一池三改”,从根本上改善卫生状况。环境建设不仅是刷刷墙,挡挡草,要多在绿化上下功夫。目前,文化大院也好,休闲广场也好,大多是全部硬化一个模式,刚一建完,已明显落后。真正的新农村应该是“人在绿中,房在树中,村在林中”,在我县尽管有难度,但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要注重绿化和硬化相结合,宜草则草,宜树则树,提升层次,增添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