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9-07 17:29:49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1篇

【关键词】非参数检验;净资产收益率

当今的经济研究领域,运用传统的参数统计进行实证分析非常广泛。参数统计是建立在假定总体的理论分布类型已知而参数未知,通过抽出的样本来估计分布中的若干知参数,且用假设检验方法来检验这些未知参数的合性的方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传统参数统计方法对总体分布的假定常常难以满足,比如数据并非来自所假定的分布,或者数据根本不是来自一个总体,又或者数据因为种种原因被严重扭曲等。故此,在这种情形下仍然进行传统统计推断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结果,影响决策。为此,一种不依赖假定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应运而生。非参数统计方法在对总体分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能很容易而又很可靠地获得结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比较两者严重程度、优劣等级、先后次序的这些现实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总体分布条件一般都难以满足,则不宜选用参数统计方法,而不依赖于对总体分布严格假定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属分布自由检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恰当手段和工具。

基于此,本文试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近年来北京市医药生物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截面和时序数据的分析。本文在非参数统计在经济研究领域应用及优缺点综述的基础上,选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Page检验法,以北京市7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数据为例,利用sas和R软件实现截面和时序数据计算的强大功能,对北京市7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横向比较和趋势分析。

1.非参数统计的适用性及优势

非参数统计方法涉及很多领域,如电信、信息工程学、生物统计学、非线性时间序列等。非参数统计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形:待分析资料不满足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假定,因而无法应用参数检验;资料仅由一些等级构成,因而不能应用参数检验;所提的问题中并不包含总体参数,这时也适宜采用非参数方法;当急需要迅速得出结果时采用的简易方法等。非参数统计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减少模型偏差、具有稳健性、适用范围广、简单易操作等几个方面。

2.本文选择检验的方法

非参数统计多样本数据模型检验的选择多样本的问题是统计中最常见的一类问题,主要涉及如何检验几种不同的方法、决策或试验条件(称为处理)所产生的结果是否一样等问题。首先,看这些样本是否独立。在独立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来处理两种(有序与否)备择假设情况。但在各样本不独立时,如果是完全区组试验设计,可以引进Friedman检验和Page检验对应两种(有序与否)备选假设情况。本文先假设7个医药生物公司是相互独立的,利用多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和多独立样本的Browm-Mood检验进行检验。其次探讨在不独立时,运用Page检验研究其净资产收益率的的趋势情况。

3.实证分析

3.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对医药生物行业的经营效益情况进行研究,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进行衡量。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净资产*100%,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针对北京市7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分别为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税后净利润来自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净资产来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选择2006年到2011年北京市7家医药生物的财务数据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由于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季度数据,我们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平均处理,得出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

3.2 检验方法及步骤

3.2.1 多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

假设多样本独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是将所有样本的值混合在一起看成是单一样本,再把这个单一的混合样本中值从小到大排序,序列值替换成秩值,最小的值给予秩值1,有结值时平分秩值。将数据样本转换成秩样本后,再对这个秩样本进行方差分析,但此时我们构造的统计量KW不是组间平均平方和除以组内平均平方和,而是组间平方和除以全体样本秩方差。这个KW统计量是我们判定各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有力依据。

在比较两个以上的总体时,广泛使用非参数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它是对两个以上的秩样本进行比较,本质上它是两样本时的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在多于两个样本时的推广。

如果样本中存在结值,需要调整上面公式中的KW统计量,校正系数C为:

其中第j个结值的个数。调整后的KWc统计量为:

如果每组样本中的观察数目至少有5个,那么样本统计非常接近自由度为的卡方分布。因此,我们将用卡方分布来决定统计量的检验。

3.2.2 page趋势检验

对于完全区组设计的检Page(1963)引进下面检验统计量,首先在每一个区组中,对处理排序;然后对每个处理把观测值在各区组中的秩加起来,得到它具体定义为,其中每一项乘以的主要思想在于:如果是正确

的,这可以“放大”备选假设的效果。在总体分布为连续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打结,则该检验是和总体分布无关的。对于一部分的值可以由查表来得到在零假设下的临界值c,满足。当固定,而时,在零假设下有正态近似,这里,

。在区组内有打结的情况下,可修正为:

这里为在第个处理中及第个结中的观测值个数(结统计量)。

3.3 检验结果及分析

运用sas软件,对上述的数据进行多独立样本的Brown-Mood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其结果如图1和图2。

图1 K-S检验结果

图2 Brown-Mood检验结果

Kruskal-Wallis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Pr>Chi-Square”等于0.7168,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的条件之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7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同样,对于Brown-Mood检验来说,也是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7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并无显著性的差异。

在进行page检验之前,运用R软件绘制2006年-2011年北京上式医药生物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趋势图(图3)。

图3 2006年-2011年北京上式医药生物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趋势

图3横轴为7个医药生物公司,纵轴为净资产收益率。图3中折线的每个拐点代表一个公司。显然,08年和10年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浮动比较大,同时第二个拐点处的波动幅度比较大,说明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动较大。对于其他年份,略见平缓,地区间的增长率也没有十分明显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验证。

原假设为7种处理的位置参数是相等的。即,备择假设为。根据净资产收益率,写出处理在每个区组(年份)之中的秩。由前面构造统计量的方法计算L值,最终求得。认为这六年来北京市医药生物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原假设的次序递增。其中北京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最低的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用R软件进行page趋势检验。运行结果求得Pvalue=0.02275013,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7家医药生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长的趋势。

表1 2006年-2011年北京上市医药生物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秩

公司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Ri

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 2 1 2 5 4 16

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 1 2 1 1 1 7

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 7 7 5 2 3 31

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 6 6 7 7 7 39

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 3 3 6 6 2 25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 5 5 4 4 5 26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4 4 4 3 3 6 24

4.结论

本文所选取的北京市医药卫生行业财务数据,只能说是评价北京医药行业运营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司的运营效益总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息息相关,医药行业作为能够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行业,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从文章中实证的结果,北京医药生物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且公司之间差异性不是很明显,可以说明北京的经济处于一个较稳定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王超丽.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科技投入对比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2.

[2]姜玮.非参数统计的作用及其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的综述研究[J].中国商界,2010.

[3]章莹.基于非参数统计的国内基金公司投资绩效对比分析[J].线代商贸工业,2008.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2篇

[关键词] 医药检验行业 经济效益 经济学

一、前言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在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政府支配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出于对资金使用用途和效果加强监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从我国效益审计的实践看,尽管我国审计组织和机构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子,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出与实施,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突出表现是用财务审计的模式开展效益审计。三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定审计制度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和规范体系。四是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以揭露问题为主,对把握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律、健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范的实效还不够。五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缺乏系统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加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

二、完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

1.提高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

当前,总体上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要提高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审计机关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宣传,用国内外典型的案例进行开导;二是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及时向各级政府反馈医药检验行业经济发展这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特别是审计中发现的国家各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三是要靠审计部门的努力工作,运用取得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成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支持,这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四是通过有关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和加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管理、提高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工作一道进行宣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制定出必要的法规,为全面实行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依据。

2.加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不够深入,这已成为制约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当前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领域中,必须重点完善的几个方面是:第一,尽快构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框架。到目前为止,审计理论界尚未构建出一套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自身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基础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律性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最强,一般不受或很少时间限制,研究结果表现为一套概念、目标、原则、惯例与方法等,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不具有人为的强制性;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一些具体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比较强,受时间的限制大,研究结果往往表现为具体的措施、政策或建议,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以及时的规范;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全局性、方针性和方向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观性比较强,时间跨度比较大,它是综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应用理论,对未来提出比较明确的构想,研究成果表现为长期的重大行动方案。第二,明确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要讨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首先应讨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独立性。之所以有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产生怀疑,就是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能明确把握,只是在管理或审计的概念下理解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而没有把对学科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进步的认识上升到对审计创新的高度,并在这个高度上去开发和建立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

3.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既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广大的空间和深度,是财务审计所难以比拟的。关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针对性等特点来界定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研究的内容,运用实验研究、创造性的实务研究及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改革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注解和运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更好地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4.完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原则

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突出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为此,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必须结合国有企业缺乏活力、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审计组织应重点围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审计。一是务求实效;二是弄清事实;三是遵循政策。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3篇

[关键词] 医药检验行业 经济效益 经济学

一、前言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在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政府支配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出于对资金使用用途和效果加强监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从我国效益审计的实践看,尽管我国审计组织和机构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子,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出与实施,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突出表现是用财务审计的模式开展效益审计。三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定审计制度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和规范体系。四是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以揭露问题为主,对把握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律、健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范的实效还不够。五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缺乏系统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加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

二、完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

1.提高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

当前,总体上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要提高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审计机关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宣传,用国内外典型的案例进行开导;二是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及时向各级政府反馈医药检验行业经济发展这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特别是审计中发现的国家各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三是要靠审计部门的努力工作,运用取得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成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支持,这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四是通过有关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和加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管理、提高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工作一道进行宣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制定出必要的法规,为全面实行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依据。

2.加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不够深入,这已成为制约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当前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领域中,必须重点完善的几个方面是:第一,尽快构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框架。到目前为止,审计理论界尚未构建出一套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自身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基础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律性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最强,一般不受或很少时间限制,研究结果表现为一套概念、目标、原则、惯例与方法等,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不具有人为的强制性;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一些具体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比较强,受时间的限制大,研究结果往往表现为具体的措施、政策或建议,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以及时的规范;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全局性、方针性和方向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观性比较强,时间跨度比较大,它是综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应用理论,对未来提出比较明确的构想,研究成果表现为长期的重大行动方案。第二,明确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要讨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首先应讨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独立性。之所以有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产生怀疑,就是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能明确把握,只是在管理或审计的概念下理解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而没有把对学科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进步的认识上升到对审计创新的高度,并在这个高度上去开发和建立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

3.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既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广大的空间和深度,是财务审计所难以比拟的。关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针对性等特点来界定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研究的内容,运用实验研究、创造性的实务研究及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改革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注解和运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更好地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4.完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原则

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突出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为此,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必须结合国有企业缺乏活力、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审计组织应重点围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审计。一是务求实效;二是弄清事实;三是遵循政策。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4篇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 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对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新兴学科[1]。 我国的PE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繁荣,PE也在医药产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医药产业培育新药创新能力、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控制药物价格、制定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1 PE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

PE分析方法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贯穿于药物开发、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的各个环节。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PE数据,为研发投入、药物定价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企业做出有利的决策和计划。

1.1 协助新药研究开发

PE的引入赋予了药品研究和开发新的涵义,扩大了药品开发的范围。药品的研究和开发不仅指研制具有新的治疗作用、更强治疗效果,或者较低毒副作用的新的化合物单体,还可以从挖掘现有药物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治疗的效果-成本比值等方面寻找药物开发的方向。利用PE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这种广义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2]。

目前,在新药研发上我国医药企业主要还局限于仿制方面,在药物仿制过程中可以运用PE为其更好地服务。如医药企业在选择立项前可以收集仿制目标药品的疗效、价格等相关数据进行PE分析,选择具有PE优势的品种进行仿制,以减少企业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需要PE发挥战略性作用,药品投资的高风险特点要求开发商对其产品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3]。

1.2 指导医药企业对药品定价

199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国际上75%的主要制药公司都已经采用PE研究制定药品价格。50%的美国制药公司和38%的欧洲制药公司在美国申请新药时提供了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料。而我国也随着PE研究的发展,各大医药企业相继建立专门的PE研究部门或指定专业人员,运用PE研究成果指导新药价格的定位[4]。

1.3 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

由于我国的医药产品具有较大的同质化特点,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大背景下,有效地降低成本,采用低成本战略取得企业竞争优势是我国医药企业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可以从PE角度分析药品的整个生产环节,改进工艺、强化管理,从设计图纸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减少能源和人力消耗,节约生产中的各种开支,使药品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1.4 作为企业的营销和服务手段

在我国目前的买方医药市场环境下,营销和服务对于实现医药产品的最终价值及企业获取经营利润意义重大,PE分析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与服务手段。医药企业可以应用PE结论作为推广药品的工具,突出产品的PE特征,宣传产品PE优势,提品的PE数据,使经销商、医疗人员和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使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2 作为制订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和指导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家在政策制订、行业管理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制订或修订药品管理政策,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服务。PE作为国家政策的决策和管理条例制订依据之一,在目前医疗体制改革、解决药价虚高等实际问题中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2.1 PE在医院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医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E对医院体制转变前后,在治疗效果、医药费用、患者负担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为我国医院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有研究从PE的角度指出:在医药分业后,部分药师将从大量的处方调剂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等临床药学工作,配合临床医生确定理想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同时加大力度开展医院制剂的科研,并应用PE知识,运用药政法规,开展好用药咨询综合服务工作[5]。

2.2 PE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筛选基本医疗保险药物,制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其改革的基础部分。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全面审评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就需要充分利用PE对药物进行综合评价,PE方面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市场推广的策略,进而影响药物最终的命运。而且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药物名录的药物,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周期性评价,淘汰不合时宜的品种,引进新的高PE性的品种,以确保药物费用支出的效率最大化。 2006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与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共同开始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研究课题涉及到“精神、泌尿、消化、循环”四大类别,其研究结果会直接运用到2006年度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工作中。

2.3 PE在国家对药品价格改革中的应用

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是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于药品的独特性,实现药品市场及其价格完全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在审核新药定价的时候,把药品价格虚高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药品价格管理的标准,也不是一味地降低医药企业的成本,压低药品的价格,而是强调从PE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制定药价,使药厂、保险机构和患者三方利益都得到科学合理处置。

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建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其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开展药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调查;组织专家评审,提出药品价格制定或者调整建议;协助开展专家论证工作;配合研究制定药品价格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监测国内外药品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情况;协助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咨询等工作。不难看出,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要工作的重点都是建立在利用PE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能使我国PE的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药品价格改革中去。

3 我国PE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PE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专业水平、研究标准、方法和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3.1 专业研究人才缺乏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和一些研究机构开设了PE专业和课程,但PE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对PE的人才进行医学、药学、经济学方面的系统培养。但在我国,PE研究还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应用研究学科,在医药企业中,更未形成成熟的PE专业技术队伍,标准化的课程和正规的培训计划在企业中还不多见,同时缺少能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培训师,这也是制约企业开展PE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研究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原则

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目前主要以自发研究为主,缺乏有组织的统一的系统项目开展,采取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在研究设计上,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其资料来源于相关文献,经过适当修正或改良后是否适用于国内各地临床实际及其成本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商讨;在具体的分析技术上,无论是一般性比较研究,还是有特定研究组的比较研究,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其病人样本的分组没有遵循科学的随机分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评价研究结果的阐述上,大多数研究并未从研究局限性、技术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与外推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产生的PE研究成果系统性和可比性不强,成果适用性较差,难以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直接、有力的参考。

3.3 研究的动力不足

开展PE研究必须提高人们的认识,从全社会的角度审视目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及危害,从而认识开展PE研究的时效性和必要性。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尽管PE研究利国利民,国内医药企业客观上很难主动自发进行PE研究。

4 我国PE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

PE研究近年来迅速发展,并产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科分支。与国际接轨是我国PE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4.1 规范PE研究,制定我国PE研究准则

PE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了确保PE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也就是PE研究的规范性,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采用了制定PE研究准则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在1993年和1994年制定了自己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准则》。从目前我国的PE实际应用来看,我国目前尚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PE研究的统一准则。所以我国急需组织专家,对PE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结果测量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PE研究准则,并在以此为准则的基础上进行PE研究的推广。

4.2 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正处在转型期间,产生了不少的相关社会问题,我国医药行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药价虚高,消费者向政府反映强烈,政府多次出台药物降价政策使企业难以承受,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又缺乏必要的相互了解,这就致使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如何通过PE的研究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增进三者之间的了解,协调三者的关系,也需要通过PE研究进一步进行探索。

4.3 与我国中医药产业相结合,丰富PE研究范围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独特的医药产业,在中医药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效果、药物的生产以及延伸到中药的种植和开采等方面,与化学药物都不尽相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迥然各异的。由于PE研究起源于西方,其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在化学药物的研究基础上的,运用现有的PE研究成果来研究我国中医药产业未必能够完全适用。例如在中草药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对我国中长期医疗费用的影响方面,西方PE并没有相应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可以套用和借鉴,所以如何有效地将PE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我国中医药产业中,更好地为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将会成为我国PE研究的突破点和热点。

5 结语

总的来说,PE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研究正日益从理论向实践延伸,尽管我国的PE研究与世界的PE研究还存在较大距离,通过我国研究人员不懈努力,将PE研究应用到我国的医药产业中,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药品经济学,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我国国民对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药物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2.

2 孟光兴,邱家学.药物经济学及其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04,25(2): 55-56.

3 曹燕,吴世玉,曲燕华,等.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医药企业的应用现状[J].医药导报,2005,24(11):1801-1804.

4 劳力坚.PE在FDA新药评估中的地位日显[N].医药经济报,2001-8-24(3).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5篇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在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政府支配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出于对资金使用用途和效果加强监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从我国效益审计的实践看,尽管我国审计组织和机构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子,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出与实施,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论文百事通二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突出表现是用财务审计的模式开展效益审计。三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定审计制度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和规范体系。四是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以揭露问题为主,对把握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律、健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范的实效还不够。五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缺乏系统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加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

二、完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

1.提高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

当前,总体上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要提高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审计机关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宣传,用国内外典型的案例进行开导;二是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及时向各级政府反馈医药检验行业经济发展这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特别是审计中发现的国家各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三是要靠审计部门的努力工作,运用取得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成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支持,这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四是通过有关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和加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管理、提高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工作一道进行宣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制定出必要的法规,为全面实行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依据。

2.加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不够深入,这已成为制约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当前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领域中,必须重点完善的几个方面是:第一,尽快构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框架。到目前为止,审计理论界尚未构建出一套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自身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基础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规律性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最强,一般不受或很少时间限制,研究结果表现为一套概念、目标、原则、惯例与方法等,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不具有人为的强制性;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一些具体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比较强,受时间的限制大,研究结果往往表现为具体的措施、政策或建议,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以及时的规范;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理论是研究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全局性、方针性和方向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观性比较强,时间跨度比较大,它是综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应用理论,对未来提出比较明确的构想,研究成果表现为长期的重大行动方案。第二,明确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要讨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首先应讨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独立性。之所以有人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产生怀疑,就是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能明确把握,只是在管理或审计的概念下理解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而没有把对学科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进步的认识上升到对审计创新的高度,并在这个高度上去开发和建立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新晨

3.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既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广大的空间和深度,是财务审计所难以比拟的。关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针对性等特点来界定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研究的内容,运用实验研究、创造性的实务研究及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对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改革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注解和运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更好地为医药检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4.完善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原则

开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突出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为此,在医药检验行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必须结合国有企业缺乏活力、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审计组织应重点围绕医药检验行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审计。一是务求实效;二是弄清事实;三是遵循政策。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6篇

中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近年来,随着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的中药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之一,素有“秦地多名医,秦地无闲草”的美誉,拥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药物4 000多种,其中植物药就达3 291种。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推动下,陕西省不断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自2002年起,陕西省政府相继印发了《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支持中药研究、基础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化开发的扶持资金累计逾3亿元;制定并颁布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填补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的空白,建立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中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中药工业迅速崛起,中成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53家,通过GMP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有188家,其中70%以上拥有中成药生产线。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中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老化、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中药加工层次低、规模小等诸多难题。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就需要开展技术预见研究,探寻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技术预见通常用于筛选战略研究领域和技术群,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区域技术预测的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

开展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对把握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对促进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

国外技术预见活动兴起于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将技术预见应用于科技计划制定,形成了技术预见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和第一代技术预见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大规模技术预见活动,并将此活动作为政府制订科技政策、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一种尝试,此后每5年组织一次,截至目前已组织了8次技术预见。1990年德国在欧洲率先开展了技术预见行动计划,通过3次技术预见活动,提出了德国未来30年内所应关注的重点技术领域,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而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则是在开展技术预见计划的同时,加强在科技发展趋势与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技术预见活动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系统性的技术预见是在2000年后兴起的。在2002~2003年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对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六个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技术预测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产生了多部技术预见报告。区域技术预见则以上海、北京技术预见为标志全面展开。2001年,上海市启动了《“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计划;2009年《上海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报告》出炉,该报告综合运用了技术路线图和专利地图技术,形成了技术预见综合报告和信息、生物、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社会发展等四个领域研究报告。2001年,北京市启动“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在信息、材料两大技术领域采用德尔菲调查、专家会议和有关政策分析方法进行技术预见调查。随后云南、新疆、武汉、广州、陕西等省市也先后启动了技术预见计划,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目前技术预见作为技术预测的一种延续,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方法。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技术预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产业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点领域的应用以及预见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方面,学者们已通过专利分析法、专利引文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德尔菲调查法等,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产业以及能源产业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预见研究。目前针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预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仅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中所涉及的部分内容。

研究方法和内容

技术预见发展至今,针对技术预见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德尔菲调查法、文献计量法、情景分析法、专利分析法等。

1.研究方法

(1)德尔菲调查法

德尔菲调查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预计方法,许多学者运用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关键技术进行预见,可预见未来10-30年各种技术发展概率,为政府制定规划服务,一般基于国家层面。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上比较客观,有利于科技决策民主化和社会化,但调查周期长,工作量大。

(2)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为制定未来技术领域和学科领域方向提供客观的科学根据的一种预见方法,能够客观的掌握迅速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强化技术预见的客观性和前瞻性;但它以科技论文为基础,需要利用文献进行大量且较为复杂的分析,影响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既是一种预测方法,也是一种规划工具。它在技术预见中的运用比较复杂,一般用于国家科学技术的预见。它列出未来发展情景的多种可能性,并设置技术“路标”,即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参数说明,倒推哪一种可能性更加逼近真实情况,但可能由于过多的想象而偏离预见的主题。

(4)专利分析法

专利是技术变化的领先指标,专利分析法是预测短、中期技术发展趋势最准确的方法。通常在研究某一开发试验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专利分析法快速找到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实现技术预见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预见未来朝阳产业。但此类方法仅基于专利检索数据来进行分析,只关注专利文献所反映出来的技术和法律信息。

2.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立足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首先利用专利分析法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进行遴选,然后选用德尔菲调查法进行技术预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陕西省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选择中运用专利分析法,以中国专利数据库(SIPO)检索的专利数据为基础,选择中医药产业的前沿技术作为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备选技术。

(2)德尔菲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研讨会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查的调研对象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和顾问,结合陕西省省情,针对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先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再做进一步的筛选和论证,最后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解决中医药技术瓶颈问题等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清单,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

1.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医药产业技术遴选

专利是反映某个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首先应针对国内中医药产业的总体技术发展进行专利综合分析,了解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再以此分析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状况,从而筛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关键技术。

(1)中医药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中药主要由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部分组成。结合国家发改委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指南(2011年度)以及《陕西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的中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及重点任务,根据《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中医药发明创造内容,对中医药产业进行内容类型划分。本研究拟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涉及的中药制剂、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包括含有中药的保健品、食品等)以及中草药等4种类型及的专利技术统计分析。

从专利类型来看,我国中医药多为发明专利,如表4-1所示。从陕西省状况看,中药制剂和中成药技术上相关发明专利相对较多,其他类型专利虽有涉及,但占全国的比重均很小。这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偏低水平,还需加大发展力度。

陕西省在上述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中均未见有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故以下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只对其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如表4-2所示。我国在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均有发明专利,其中中药制剂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从陕西省的状况来看,除中药制剂中提取技术的煎煮法、回流法以及蒸馏技术(含水蒸气蒸馏)和分离纯化技术中的色谱法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外,其余技术专利数量较少,均小于10项,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全国还处于落后水平。

(2)德尔菲调查法

本次技术预见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基于专利分析所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课题。根据可行性和唯一性原则,最终遴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4个技术领域22备选技术课题。

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调查法顺利实施和有效预见的基础,根据技术预见的目的不同,来选择的不同的专家样本。高校和研究院所是科研工作的一线,是技术的供给方,这类专家的意见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发展的状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需求方,对技术的预见更能反映市场的需求;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者,对技术的预见能反映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本次技术预见的专家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涵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以及政府,各方面的人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领域25人左右。本次预测拟形成100人以上的领域专家网络。

2.研究结果

通过专利分析法和德尔菲调查法的筛选和论证,最终确定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包含4个重点领域的20项关键技术。

(1)中药制剂领域

101 煎煮法

102 回流法

103 渗漉法

104 浸渍法

105 超临界萃取

106 水蒸气蒸馏法

107 超声波提取法

108 微波萃取

109 水提醇沉法

110 色谱法

111 大孔树脂精制法

(2)中药材及饮片领域

201 炮制技术

202 贮藏技术

203 种植

204 病虫害防治

(3)中成药领域

301 成分测定

302 质量检测

(4)中草药领域

401 种植

402 病虫害防治

403 毒物检测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技术的发展。结合上述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及关键技术,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力度,发挥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秦药”品牌,将其做大做强,实现中药现代化。

结语

医药行业研究方法第7篇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发展空间。新时期人们经常通过服用天然、健康、安全的中医药来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借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近几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联系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做出研究探讨。

【关键词】

SWOT分析法;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0 引言

作为一项新兴起的医疗科学类产业,中医药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作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医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支撑我国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产业。放眼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场,中医药产业已经呈现出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初步具备一定发展规模、中医药生产中心突出、发展独具特色等发展特点。重庆市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研究对策,笔者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得出促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1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项国际兴起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具体是指通过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环境下,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就内部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条件两点进行较为统筹全面的分析结论,以科学系统的眼光对研究对象进行较为详实全面的多角度多方位研究分析,并将所研究对象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外界的机遇、威胁等进行列举并绘制成矩阵排列,从而使研究对象从自身角度的缺点与优势、外界角度缺点与优势较为具体地展现在研究者的眼前,从而加强人们对所研究事物的具体了解,既然得出相应的结论,进一步制定出相关发展决策。

2 基于SWOT分析法的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SWOT分析法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可在SWOT分析法下得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同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笔者就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2.1 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

重庆处在高原地区,地势较不平坦,同时气候利于多种中药植物资源的生长种植。重庆所含的中医药资源品种丰富,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经济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地道性还体现在特色中医药材料上。多种特色中药材都生长在重庆。

2.2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庆对中医药的研究方面还做的不是太精,这就是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同时重庆中医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产出中药材料质量不稳定。因此部分质量较差的中医药资源材料流入市场,造成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重庆没有将中医药的生产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对中医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新型科技运用于中医药的生产上,中医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较为落后,没有开创出一套摆脱传统的创新型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2.3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国家政策对于重庆的中医药发挥着较大力度的扶持是有利于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加大了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刺激重庆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医药产品的进口贸易总额得到了增长,为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际合作项目增多,为重庆中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脚步奠定了基础。

2.4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对着其他省市的竞争,如辽宁、广东等省市,这些省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先进,在国内市场上一定程度下挤压了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威胁着重庆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除了国内的中医药企业的威胁,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给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3 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决策建议

3.1 对重庆内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重庆还有国内中医药研究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重庆的分段式地理环境更为多种多样的中医药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的中医药植物资源可以满足于不同的分层日照、分层气候,从而使重庆的中医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泛。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著名药材生长,比如中低山区域的黄连、党参、杜仲、天麻、金银花、八角莲等职务中医药资源。再往海拔低处,则有丹皮、青蒿、木瓜等中医药资源生长。而浅秋地带则生长着使君子、花椒等中医药材。优良的自身发展优势,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发展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3.2 重庆中医药产业面对外部机遇相关建议

政府部门应鼓励重庆相关中医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产业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企业应积极促进市场消费能力提高,鼓励重庆市民经常性选择中医药来进行治病、预防等,从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关企业应当注重中药的质量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链的扩大。

3.3 针对外部威胁的发展决策建议

对于外部的发展优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企业应当把握住市场拓宽的大好机遇,提高中医药制作质量,将中医药贸易推向更深远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对口企业,从而实现中医药产品的对接。针对目前国际以及省外的中医药发展威胁,重庆中医药产业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相关挑战。

4 结语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相关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中医药企业的建设力度,扩大重庆中医药企业贸易市场,加强中医药企业集群间的联系,从而加强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杨东梅.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7-08

[2]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05-01

[3]田庆爱.重庆市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2013-05-20

[4]李春光.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2010-03-01

[5]刘红宁.时洪洋.薛铁瑛.江西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