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合集7篇)

时间:2023-08-30 16:26:40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1篇

关键词:转型期;环境污染侵权;恢复原状;变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88-02

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因素,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提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污染成本,不仅加剧了环境治理难度,也给社会发展带来负向影响。据统计,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整个GDP的10%,尤其是工业企业污染所占比重更大。在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中,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5条提及“恢复环境原状”外,其他法律尚无对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适用条款说明。在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侵权责任法》第15条中,对于传统民法中的损害赔偿方法,有恢复原状和金钱赔偿两种途径。反观当前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界定,有学者提出向《侵权责任法》并轨的建议,但对于环境污染损害与救济途径,缺乏适用性。如重金属环境污染,其损害结果具有多种形式,而对于恢复原状的责任承担,则无法适用。

一、环境污染侵权与恢复原状的法学关系

从法学研究中来看,对于“恢复原状”与“金钱赔偿”,虽然两者都是一种损害的赔偿途径,但其价值与定位存在差异性。“恢复原状”是基于对被损害者的利益,旨在提供对被损害者权利或法益完整性的保障;而“金钱赔偿”则是从价值利益时尚来补偿被损害者的权利或法益[1]。从传统民法视角来看,恢复原状与金钱赔偿是相互排斥的,当恢复原状足以救济受害者损失的,则不予金钱赔偿;反之,则为了实现补偿功能,以金钱赔偿方式来保障受害者权益。可见,在环境污染侵权场合下,恢复原状更具有权益维护、功能恢复、全面补偿的特性。

(一)有助于维护受害者的利益完整性

恢复原状是传统民法中最符合损害赔偿目的的方式,如同损害事故未曾发生一样,而非对受害者的财产利益的等价赔偿。恢复原状在法学解释中,不仅包括对物质利益的保护,还包括对精神利益及其他主观利益的保护。在《侵权责任法》中,对于侵权损害,需要课以损害赔偿义务来填补损害结果,并让受害者恢复到没有损害的状态(原状)。所以,恢复原状具有保障受害者完整利益的功能,而等价金钱赔偿仅代表宏观上的财产损害。在环境污染侵权中,既表现出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又表现出对受害者健康权、财产权的损害。因此,从保障受害者利益完整性上,将“恢复原状”运用到环境污染侵权中,更能够彰显完全赔偿功能。

(二)有助于确保受害者权利的继续

从恢复原状的外在表现来看,实现了对物的功能、状态、使用价值的维系,便于确保被侵害者权利的继续。在德国法典里,将“完整利益”称为保持利益。以被损害的汽车为例,通过修复可以使汽车的使用价值得以延续,如果该汽车承载了特定的情感,其所负载的特定主观价值也实现了维持,这与等价值的金钱赔偿相比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恢复原状不仅发挥了承担责任的方式,也实现了对被损害者权利的继续功能。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责任承担方式被认定为预防性责任承担方式,虽未实现损害赔偿法上的恢复原状,但却是实现受害者完整利益保护的重要责任方式。以某重金属污染案件为例,由于重金属污染所带来的土地污染经济赔偿,只能补偿现实中的经济损害,但对于农民及子孙来说,金钱赔偿无法实现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维护,而因土地污染所带来的脱贫、致病等问题,则无法给予保护。另外,对于土壤污染后的修复与治理成本更高。

(三)有助于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污染侵权的危害是巨大的,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甚。同样以重金属土地污染为例,由于重金属本身具有一定毒性、生物累积性、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等特征,使得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对人类身体健康及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面对因环境污染带来的侵权救济案件,不能仅停留在当前的人身及财产损害方面,还要兼顾未来可能的不特定人群、财产和生态危害。当前,在《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第85条及《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中,有提及对生态损害赔偿的条款,新修正的《环境保护法》第64条也提及对“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的追究,这些都体现了对环境污染侵权所带来的完整利益的保护。

二、当前环境污染侵权中恢复原状面临的适用困境

(一)恢复原状在保护私权损害中遭遇可行性论证难题

从法学损害赔偿中恢复原状的适用条件来看,一是有原物存在,而对于原物不存在则只能转化为损害赔偿责任或其他形式;二是原物损害具有可恢复性,即可以通过技术性修复来保障恢复原状;三是恢复原状具有经济性,即恢复成本不能巨大或不具有可操作性[2]。可见,由于环境污染损害案件中对“恢复原状”的适用性存在现实,如缺乏恢复原状的参考标准,特别是一些重金属污染案件,本身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恢复原状几无可能。再者,对于可恢复性难以认定,如一些重金属污染可能带来的化学、物理、生物变化等,其直接危害、间接危害涉及范围较广,且难以评定。还有对环境污染中的“恢复原状”不具有经济性。如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将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成本放于最高位,其恢复原状的代价是高昂的。

(二)恢复原状难以对环境损害提供合理救济

从《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中“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害”解释来看,一是包括人身上的伤害、死亡、财产损失等;二是环境上的损害,即环境私权、公权侵害。由于在学界Α八鸷Α钡慕缍还不统一,一些观点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害”行为界定为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而从《侵权责任法》来看,环境污染侵权主要是由污染物对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超出其自净能力,使得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3]。因此,从立法层面来看,对于环境污染侵权损害的救济,尽管新修订的法典也提及了“破坏生态环境的侵权责任”,但对于环境损害赔偿及救济体系还不完善。如最高法指导性文件及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提到了对“环境污染损害生态环境”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但在侵权责任及保护环境利益救济渠道上存在缺位,使得恢复原状陷入难有作为的尴尬。

(三)恢复原状被环境污染修复责任所取代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一些老旧重污染企业的关停、外迁所留下的污染场地越来越多。由于企业污染物排放而导致的法学上的“污染场地”,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修复都带来严重危害。2014年环保部出台《污染场地术语》《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文件,逐渐加大对污染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估和监测。但在污染场地恢复治理上,对于恢复原状责任方式,往往被环境修复责任所取代,特别是一些企业因歇业、倒闭、关停、破产等无责任承担者,使得国家负有公众利益保护的职责。

三、恢复原状适用环境污染侵权的变革建议

(一)分类构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及恢复原状标准

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害不可逆转性来看,在应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问题上,结合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及威胁程度来制定不同的恢复原状标准体系。强调对私益损害的保护,在明确人身及财产损害的同时,还要明确对土壤、水体等环境有害污染物的清除标准,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等,对于无法彻底清除的,需要修订各类污染物质量控制标准,来进一步保障人身、环境安全。如借鉴德国、英国、日本基于风险各类的污染场地管理办法,来实现对被污染场地的修复目标,促进其可持续修复。

(二)引入恢复原状技术可行性分析

从环境污染案例中面对“恢复原状”的技术可行问题,如某重金属污染在技术上不具有可行性,则给周围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带来危害。对现行法学框架下“生态破坏侵权”责任方式进行完善,当面对无法修复障碍时,以最佳可得技术来进行可供选择。比如在环境围绕修复技术上,常采用组合修复技术,如螯合剂――植物修复技术、基因工程、微生物修复技术等,来降低和减少环境污染。当然,在协同最佳可得技术制度建设上,一方面借助于环境损害评估机制来进行可行性论证,另一方面通过司法裁决方式来确保环境修复方案的可行性。

(三)制定恢复原状经济合理性的例外规则

考虑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多样性、严重性,多数国家的立法、司法中对生态损害的恢复责任实行例外规则制定。如德国法典中将“环境责任”纳入《环境责任法》;意大利民法典第349号法律第18条专门明确了“环境损害赔偿规定”;美国超级基金法明确了“严格、连带、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责任,对污染场地的修复责任可溯及、无限、连带责任,企业股东或管理者应该承担支付修复费的责任。2014年我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显示,全国土地总污染超标率达到16%,主要污染物有镉、镍、铜、砷、铅等。对于“污染者负担责任原则”,当污染者灭失或主体消失时,国家成为履行治理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因此,应该考虑到恢复原状的例外规则。

(四)保持环境修复责任的独立性

从环境污染侵权表现上,一方面是环境污染侵权导致第三方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环境损害,对周围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带来结构性、功能性破坏损害;再者是企业在经营中带来的污染场地问题。对于不同环境污染侵权的“恢复原状”,其环境修复责任应该适用不同的损害。从立法上明确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及污染者修复责任的性质,界定清环境治理中的公权、私权、公法责任、私法责任界限,才是推进生态保护的基本法律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志轩.明晰责任 完善制度――《环境保护法》修改刍议[J].环境保护,2013,(16):65-68.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2篇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治理措施

>> 盘锦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龙井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宁夏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建议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保护治理措施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浅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浅谈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简述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浅析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整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05-2707.

[3] 余进祥,刘娅菲.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37-142.

[4] 李珮.农业污染:食品和生态安全的隐蔽杀手[J].生态经济,2005(2):12-19.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3篇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现状;污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S1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4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我国农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农村经济得到明显提升。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而言,虽然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农业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农业土壤的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人口大国的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

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农业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农业土壤污染便是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较为严峻,我国耕地面积至少存在1400~1600万hm2受到严重的污染,受农药污染的农业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受污水灌溉的农业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以上。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通常情况下体现在,农业肥料元素的积累、多种金属混合下的共同污染以及农药等有害残留物的污染。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有必要对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发展[1]。

2 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

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是当前促使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的日益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工业企业、工厂的经营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威胁。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主要体现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一般可以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以及传染性废弃物等,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目前部分城市中并未设置相应的固体废物处理厂,因此固体废弃物的乱扔乱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土壤的污染[2]。

2.2 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使用

现代化社会中农产品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等化学物品,但对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农业土壤无法吸收大量的化肥,而产生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通常情况下,化肥在农产品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用法和用量,但由于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够到位,在施肥过程中不注意施肥的方法、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肥料在农业土壤中的利用率,由此致使大量的农业化肥未被农产品有效的吸收,而是存留在农业土壤中无法挥发,进而造成对农业土壤的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应用和发展[3]。

2.3 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

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也是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污水通常情况下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废水和工业废水,废水中一般会含有磷和钾等农产品需要的成分,科学合理的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行促进农产品的生长,具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同时也含有重金属等诸多有害物质,若大量的灌溉,会对农田中的农产品产生反作用,将有毒物质带进农田,不仅对于农产品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同时对于农业土壤也具有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3 结 语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农业土壤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农业土壤污染不仅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有一定的威胁,因此本文对于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进行阐述,同时从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使用、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金瑞,闫孝贡,刘钊剑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成因[J].吉林农业科学,2010,05(02):48-52.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引言

大气污染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二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其中,主要的因素是人为因素。近些年,我国的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大气污染也随之变得更加严重。当前,城市空气质量已成为人们越来越担忧的问题,大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增加,导致雾霾天气频现,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1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主要能源是煤炭,城市供电、工业行业和北方地区冬天取暖所需要的主要能源都是燃煤热能。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中,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的行业占据总行业80%左右比例。燃煤过程中不断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粉尘,都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城市中,导致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给城市带来的大气污染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城市经济越是发达,机动车的保有量以及使用量也就相应的越多,相反,如果城市经济比较落后,机动车也相对较少。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发展新兴城市,可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时常会忽视保护环境这一问题。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于其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大气的污染程度没有形成充分的重视,最终导致新兴城市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2 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一是能源利用率较低。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大约占据了75%的比例,然而发电用煤量大概只占据煤总量的35%。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会导致煤炭资源出现极大的浪费现象。此外,在燃烧煤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二是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大气环境对于人类而言是赖以生存的资源,然而长时间以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都没有对大气防护的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认识。在制定城市、产业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没有为大气环境保护制定相关的规划,甚至会将大气环境保护视作一种可有可无的因素,对其置之不理。三是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虽然国家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资金要解决我国污染防治遇到的问题还远远不够,而且国家对企业排污费的收缴力度不够。四是缺乏适合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自主研发以及推广应用的环境治理技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合适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比较欠缺,尤其是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行业表现得特别明显。

3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3.1 合理规划城市工业,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调整城市工业规划,优化工业布局合理已迫在眉睫。各城市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分析各类污染源分布、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发展趋势,分析城市污染物排放源、排放量,依据大气自净规律,分析核算城市大气定量、定点、定形、定时排放污染物数据,及时提出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制定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划分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区。根据各功能区大气环境功能,科学调整工业布局,利用各城市主导风向和地理位置,在主导下风向和城市居住区较远的地区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我国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依旧存在,给坏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增加了环境治理的代价。因此,只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由低度化向高度化转型,才能有效遏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要将一些产能比较落后、污染和能耗比较高的企业淘汰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来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控制。此外,还需要大力宣传以及提倡一些对环境有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高效发展。

3.2 控制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

控制大气污染,必须要从源头抓起,控制好污染源。因此,针对工业点源、扬尘、机动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生活餐饮等领域,相关环保部门要加强污染监管与治理。要严厉打击重点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切实抓好市控以下污染源监管,确保重点污染源达标;要持续抓好对建设工地现场扬尘、道路扬尘、商品混凝土搅拌扬尘的治理;加强饮食业单位油烟治理、取缔露天烧烤;加快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扎实推进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异味治理;要继续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加强车用成品油市场监管和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

当前,要改变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现状,还要逐步改变传统能源的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充分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在清洁能源的开发上,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巨额投入,仅靠市场竞争是无法满足的,政府可以集中利用政策和资金。其次,政府需引导能源研究和企业的有效结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环保、节能、新能源企业创造便利的融资条件。

3.3 完善环境保护的体制,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空气污染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体制。一是,政府要借鉴国外污染治理经验,根据污染源制定针对性政策。二是,要制定更严格的各行各业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煤电、钢铁、水泥、工业锅炉、机动车等。三是,及时地修订更新相关规划、标准,此外还要加大执行的力度,完善落实规划。同时,还应关注各地政府的努力程度,即是否制定并实施了空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城市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带来的污染,同时也能减少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改善空气的质量。在实施城市绿化工作之前,首先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绿化带和城市绿地设置在恰当的地域中,才能够发挥出效用。此外,要对城市绿化景观进行严格的保护。

4 结束语

对空气质量的担忧,不过是人类对基本生存条件的焦虑。多年以来,尽管保护大气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各地政府环保部门也使出浑身解数,但效果却不容乐观,PM指数居高不下。防治大气污染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治理大气污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相信只要政府、群众同心协力,“蓝天碧水”将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郑颖.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环境与生活,2014(16).

[2]丁峰,张阳,李鱼,等.京津冀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方向探讨[J].环境保护,2014(21).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5篇

环保人心里有本“明细账”

随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全面、深入、系统的开发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成为摆在环保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记录着我市环境状况基本信息的普查数据,单调、枯燥、呆板、抽象,要想让环保部门通过这些信息全面掌握了全市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全市污染物的处理水平,还需要赋予这些普查数据以空间概念,清晰、直观地再现污染源的污染时空分布状况。”上海市环保相关人员如是说。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上海市环保局启动了《上海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项目,通过建立健全的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对全市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的排放和分布情况开展系统分析研究,为科学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第四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结合经济预测模型,拓展研究空间,为今后进行上海市中长期环境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研究平台。

建设GIS平台是重中之重

建立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是《上海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项目的首要任务。

《上海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项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建设:首先是建立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

该平台基于污染源普查基础数据库,对所有污染源进行地理信息落地,通过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进行关键类的设计,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形成完整的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其次是进行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分析研究。

凭借GIs数据库平台,结合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汇总相关指标,对上海市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机动车污染等五大类污染源分布及排放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上海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技术报告。第三是开发污染源普查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开发普查数据分析和应用综合平台,系统分析全市环境污染状况,根据污染源的不同属性,分别分析不同地区、流域、行业的污染情况,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对污染状况做深入分析研究,提交不同层面的普查数据成果。

在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与易用性等原则指导下,上海环保局最后决定基于MapInfo MapXtreme2008构建污染源普查Gls数据库平台。

MapXtreme是MapInfo公司为基于位置信息系统提供开发环境的主要产品之一,旨在帮助用户部署桌面客户端地图应用系统和Web环境的地图应用系统。

最新版本的MapXtreme 2008与微软NET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 2008全面集成,能够让软件开发人员和IT专业人员开发自定义的地图和位置智能应用,从而提供特定的地理数据视图,强化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进程。

由于用MapXtreme 2008开发的应用可以部署在互联网和桌面系统上,因此,能够帮助用户缩减在开发新应用或利用位置智能改进现有应用方面的时间和成本。

利用MapXtreme 2008,用户能够开发丰富的AJAXWeb应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半透明层、曲线标记、功能增强的标注功能和抗锯齿等功能。

此外,MapXtreme 2008还支持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盟的地理空间标准,加强了互操作性,扩大了用户访问的数据源。

对污染源了如指掌

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提供了污染源落地可视管理、操作菜单的简易化处理,多途径的查询检索、按需求汇总统计,GIS浏览与专题图、数据维护等核心功能。其中:

污染源可视管理

对上海市19个区(县)普查对象中所有的工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源治理设施进行逐一精确落地,对所有的生活源及农业源进行乡镇/街道/居委会级别的区划落地。每个污染源的普查信息将全部作为系统的属性数据赋值予相应的污染源,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

操作菜单的简易化处理

考虑到后期的推广应用和后续开发,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强调了后台作业的系统性和前台使用的便捷性,菜单设计简洁明了,并与Windows系统保持一致。

例如:对当前地图数据进行加载,添加、保存等操作。用户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地图文件,也可以在当前地图中添加新的数据图层,或者将当前地图文件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用户还可以将当前地图屏幕导出为图片进行保存。

多途径的查询检索功能

查询和检索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系统提供专门查询和检索菜单实现污染源数据的检索,检索分为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两种形式,对于属性查询,可以通过字段值约束构建复合的计算机语言语句进行查询。对于空间查询,可以指定与其他图层或要素的空间关系进行查询。对于两种查询,结果将以表格列出和空间高亮等形式返还给用户。

按需求汇总统计功能

统计分析菜单用于对离散的污染源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分为“污染源基本信息”、“能源消耗情况”、“用水排水情况”、“污染物排放”、“农业源信息”等。可以选择需要统计的信息类别后,对统计的分层数和依据字段进行自由设定。以满足各类统计需要。

GIs浏览与专题图

用于对当前地图进行浏览和渲染操作,包括将地图放大,缩小、平移等常用功能,此外还可以进行各类专题图的制作,包括点密度、独立值、分类、空间柱状图等。

数据维护

主要实现污染源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包括新的污染源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添加,当前库中污染源信息的修改、将已搬迁或关闭的污染源删除等。此外,还可以将数据库中需要的污染源信息导出为Excel等格式。

以前,对于全市有多少个排污点,哪些是工业污染源,哪些是生活污染源,污染源具置在哪这样的问题,很多在环保部门干了几十年的老环保人都答不上来。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6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也越发的突出。我国目前是以颗粒物和so2为代表的传统煤烟型污染问题,叠加so2和nox其形成的二次污染物pm2.5、o3、细粒子等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

一、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复合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如下:

(一)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2012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17.6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781.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36.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二)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12年烟尘排放量817.3万吨,比上年减少3.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78.7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0.8%,生活烟尘排放量238.6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9.2%。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33亿辆,同比增长7.66%。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已初步形成独立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导则、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等内容,为预防大气环境污染和促进污染物减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大气环境评价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评价模式体系、新型污染物研究等方面还需完善。

(一)缺乏对新型污染物的系统研究

国内评价标准体系包括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两大类,虽然目前国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指标的限值,但缺少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中缺少对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硫化氢、苯系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难以对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最直接的控制。目前国内针对pm2.5的研究工作也局限于各科研院所及高校,应用性研究很少。

(二)大气环境模式体系仍不完善

大气环境模式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模式体系不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滞后,缺少风险评价模式、人体健康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导则模式,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需求。

目前,北美和欧盟国家以技术导则形式国家空气质量模式,空气质量模式的研究制定成为大气环评的重要内容,通过空气质量模式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国际大气环境评价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仍然主要延续粉尘污染时期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已经难以客观反映新型复合空气污染类型,特别是细粒子污染的情况,对大气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臭氧层保护的研究仍显不足。

三、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处于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阶段,经济结构转型正在进行中,一些落后的产能还在逐渐淘汰,这些都对大气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应当增加前瞻性、宏观性,加强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对可能导致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进行研究。

(一)开展战略性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下大气环境污染源的识别,对重点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局地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分析区域中长期典型大气环境问题的生成与区域大气环境及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划分大气污染重点

区域提供依据,有助于协调解决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二)关注城市化进程的大气环境影响

城市化发展带来热岛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城市区域小风面积增大,风速减小,从而引起城市内大气污染物不断积累,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目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大中城市武器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应当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等大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开展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复合污染问题,逐步加强对臭氧及pm2.5等新型复合污染物指标的研究。

(三)重视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研究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气污染也呈现出区域一体化趋势。由于大气污染的扩散性,解决单独某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已不能完全不受外部地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得出,相邻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外部输入性污染会加重区域的大气污染。目前对平原地区污染物扩散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对城市的研究也成效显著。但是在工矿企业和建在河谷、丘陵、海陆交界等复杂地形之中的城市,这种复杂地形上的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还应更加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飞舟,杜蕴慧,李时蓓.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及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展望[j],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

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第7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也越发的突出。我国目前是以颗粒物和SO2为代表的传统煤烟型污染问题,叠加SO2和NOX其形成的二次污染物PM2.5、O3、细粒子等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

一、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复合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如下:

(一)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2012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17.6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781.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36.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二)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12年烟尘排放量817.3万吨,比上年减少3.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78.7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0.8%,生活烟尘排放量238.6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9.2%。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33亿辆,同比增长7.66%。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已初步形成独立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导则、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等内容,为预防大气环境污染和促进污染物减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大气环境评价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评价模式体系、新型污染物研究等方面还需完善。

(一)缺乏对新型污染物的系统研究

国内评价标准体系包括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两大类,虽然目前国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指标的限值,但缺少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中缺少对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硫化氢、苯系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难以对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最直接的控制。目前国内针对PM2.5的研究工作也局限于各科研院所及高校,应用性研究很少。

(二)大气环境模式体系仍不完善

大气环境模式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模式体系不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滞后,缺少风险评价模式、人体健康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导则模式,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需求。

目前,北美和欧盟国家以技术导则形式国家空气质量模式,空气质量模式的研究制定成为大气环评的重要内容,通过空气质量模式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国际大气环境评价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仍然主要延续粉尘污染时期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已经难以客观反映新型复合空气污染类型,特别是细粒子污染的情况,对大气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臭氧层保护的研究仍显不足。

三、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处于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阶段,经济结构转型正在进行中,一些落后的产能还在逐渐淘汰,这些都对大气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应当增加前瞻性、宏观性,加强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对可能导致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进行研究。

(一)开展战略性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下大气环境污染源的识别,对重点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局地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分析区域中长期典型大气环境问题的生成与区域大气环境及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划分大气污染重点区域提供依据,有助于协调解决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二)关注城市化进程的大气环境影响

城市化发展带来热岛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城市区域小风面积增大,风速减小,从而引起城市内大气污染物不断积累,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目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大中城市武器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应当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等大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开展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复合污染问题,逐步加强对臭氧及PM2.5等新型复合污染物指标的研究。

(三)重视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研究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气污染也呈现出区域一体化趋势。由于大气污染的扩散性,解决单独某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已不能完全不受外部地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得出,相邻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外部输入性污染会加重区域的大气污染。目前对平原地区污染物扩散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对城市的研究也成效显著。但是在工矿企业和建在河谷、丘陵、海陆交界等复杂地形之中的城市,这种复杂地形上的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还应更加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飞舟,杜蕴慧,李时蓓.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及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展望[J],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