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合集7篇)

时间:2023-08-23 16:34:55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1篇

他们的博物馆之旅会从这里开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杭州市的博物馆陆续建成开放,而在这之前,浙江博物馆是西湖边惟一的有历史风景集纳的地方。今天的杭州,已拥有综合性博物馆2座(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同时也有像中国茶叶博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等各类专题博物馆,以及如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世界钱币博物馆等企业、个人创办的博物馆,它们犹如西湖在丰富的历史渊源里衍生出的涟漪,并且久久扩散在漫步者的身体里。

博物馆对于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常常去的浙江自然博物馆,那里有恐龙化石的展览,而我的孩子在屡次去过之后,他已完全成为了一个恐龙迷。3周岁左右他就已经对恐龙如数家珍,恐龙成为他秘密的欢乐。我们之所以常去也是因为他的缘故,在隔了一阵子之后,他总会想到要去那里看看。在那里的,多的也是像他一样大或比他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求知欲使自然博物馆成为他们一生中有可能的博物馆之旅的开始。

浙江自然博物馆是我国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博物馆之一,至今有70年的历史。馆的前身为浙江省西湖博物馆,1952年为浙江博物馆自然分部,1984年独立建制。新馆位于杭州市教工路71号,现有馆舍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标本10万余件。目前陈列展出有动物、植物、地质史、恐龙与海洋动物及人体科学和科技角等八个专题,融知识性、科 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确切的说,其实不只是孩子,成人看了也颇有意思。它的建筑在城西林立的高楼大厦中独具韵味,而孩子是那里最大的发现和风景,时间里一些事物的喧闹在这里簇拥着把秘密告诉你:有一种时间机器的意味。

在这里,因为科技的发展,还有一些孩子喜欢的小游戏,这让博物馆动了起来。

风景犹如我们内心对光阴的邂逅

杭州最知名的浙江博物馆本身就是风景:“浙江博物馆位于孤山南麓,它的前身是1929年西湖博览会后建立起来的浙江西湖博物馆。1990年扩建,占地面积二点零四公顷,建筑面积七千五百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人文科学博物馆。”

这是一般的对浙江博物馆的介绍,实际上该博物馆和西湖的景致非常的和谐,建筑群和湖光山色的有机结合很让人惊讶。浙江博物馆正门对着的就是西湖,博物馆的位置是在白堤之上,站在堤上看:西湖里波光潋滟,很是灵动,而博物馆则是蛰伏着的静。一动一静,犹如中国水墨画里的写意和留白。

浙江博物馆共设三个展厅楼,第一展厅题为“文明曙光”,陈列着七千年前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外,还陈列着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这其实是江南这一地在时间源头上的一次追溯,集体的辉煌似乎在那遥远的年代里诉说着,它们的诉说也许通过的只是一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陶罐,或者一块在路上会随便踢开的石头……

在题为“东南翘楚” 的第二展厅,陈列着出土及传世的商至宋、元时代的各类历史文物,有铁器、铜器、金银器、陶瓷器、漆器、雕版印刷、纺织刺绣和书法、绘画、石刻造像等实物。

漫行于文明的长廊里,我们对于文明的注视很有玩味的意味:它们像是一扇又一扇的门,当我们穿行过其中一些的时候,总有期待和意外的惊喜,或者我们会有这样的“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原来在时间里,他们是在这里深藏着的,这些时间的碎屑,他们是我们的宿命。如果有那闲暇的功夫,我们或许还能打捞出一些思想的由来,或者历史中某些事件为什么会有的方向。

而陈列着明清至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社会、经济史料及名人手迹的第三展厅名为“时代风雷”,这里也许是让今人倍感亲切的,因为时间的短暂带来了一些温暖的情怀。这里有许多的人和事,是我们时间里的改变,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今天有了现在的轮廓。

此外,博物馆还经常举办中外名家美术绘画以及雕塑艺术展览。

我近年的若干次博物馆之行大抵是因为去欣赏展览,但往往被那里的氛围所陶醉,而后有着沉浸。

在浙江博物馆里,我们还能看到闻名遐迩的文澜阁,是我国珍藏《四库全书》的特大书阁之一。它是清代乾隆四十七年(1782),由原圣因寺行宫后面的玉兰堂改建而成。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阁分三层,重檐非橼,简瓦板垄,勾栏望柱,气势雄伟古朴,“文澜阁”三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由光绪皇帝御书。阁的左侧是御碑亭,阁前点缀水池、叠山、曲廊、亭榭,成为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藏书楼。

在这样的博物馆里倘佯,除了让你感觉到时间的压力之外,对时间的思考也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光阴如花,但硬朗的刻刀刀刀让你感慨。而在博物馆内有似乎有影子的摇曳,博物馆外却是一城的风光。光阴不居,但或许它是意外的美丽,一如邂逅。

时间把它们泡成了一壶浓郁的茶

杭州的龙井茶是知名的品牌,关于茶叶可追溯到很久远之前的事,除了说说茶圣陆羽、坡一些人的轶事外,主要的传说是那个风流皇帝乾隆,现在的龙井还有乾隆御点的“十八株茶”。在杭州这样一个地方,建立一座茶叶博物馆也是想当然的事。

我有几个台湾的朋友来杭州观光时,对中国茶叶博物馆他们是赞不绝口,规模和资料收集的齐全让他们留恋。杭州实在是一个让人想住下去的城市。茶叶博物馆建在一个好地方,在山清水秀的龙井一带,此处是著名的龙井茶茶乡――吉庆山茶园。四周为茶园环绕,景色如画,茶香馥郁,给人一派田园的意蕴。茶叶的炒制和它在沸水中缓缓的舒展,很容易让人想到所谓人生的滋味。而这样一座博物馆的建立多半是机缘巧合,在这样一处地方听茶经能让内心有着静下来的欲望,也能有静下来的可能。

中国茶叶博物馆由具有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四组建筑组成。展室设有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和友谊六大展厅。茶史厅介绍了中国茶叶发展的历史及茶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茶萃厅则收集了中国六大类名茶的351种标本;茶具厅展示了茶饮具的演变,陈列着历代名窑茶具200余件,其中有唐代刻有“茶碗”字样的茶具、唐三彩杯、宋代莲花盏、墨釉盏、明代茶壶、宜兴紫砂壶、景德镇青花茶具、清乾隆御用茶具及少数民族的各式茶具;茶俗厅以实物组合和饮茶仪式场景介绍了各少数民族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饮茶习俗;还有世界以茶为媒的相互交流。博物馆还设有茶屋供参观者品茗,并设有茶叶销售部供应各种名茶,以供人们回家品味和赠送亲友。馆内还有茶叶加工、炒制表演,不仅供游人参观,并可亲自动手制作。

还有几家特色博物馆也是缘于杭州的得天独厚:如在西湖风景区南缘、乌龟山南麓,在为数众多的石材厂、陶瓷品仓库中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宋建筑格外引人注意。

据说这里原是南宋王朝祭天的地方,素称郊坛。20世纪2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南宋官窑碎瓷片,初步定为南宋官窑遗址。1991年在这里建立了南方最大的遗址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这是国内第一座以古窑为基础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一个龙窑的大门成了博物馆展厅的入口。走进去,就像是进了一个真正的古窑。

以“青瓷故乡”为开端,在龙窑造型为主体的展示空间中,青山绿水的环境烘托出悠远的青瓷气氛。《宫廷赏瓷》展区用的是电视虚拟演播设备,在特定的背景下播放南宋宫廷赏瓷的场面,陶瓷的种类、名称通过片子中的人物一一道来,远远比听讲解来得生动有趣。其后的展示分为“御用之瓷”、“风雅之美”、“陶瓷之路”、“南宋官窑遗址与工艺”四个篇章,形式、材料、照明等都达到现代博物馆陈列的标准。

那些古陶瓷品,甚至只是些碎瓷片,也许很平常,但依附于其上的声音是厚重而穿越时空的。我曾去过浙江的另一官窑遗址上林湖,满地的碎瓷有着让人惊艳的回眸,在这里同样也是的。

在“南宋官窑遗址与工艺”这一部分,博物馆对原遗址总体覆土回填,提高到原来的高度,局部则展示了原貌,可让观众在遗址区亲眼见到800年前南宋的窑址。这种借鉴了国外遗址保护的做法,据说国内只有两处,一南一北,北方的是陕西耀州窑。我们或许能想像出数百年前这里的热闹景象:陶车轮的簌簌声响、龙窑的烟火腾腾、师傅对徒弟的口传身授,如今只剩下这一片废墟,既往的火热和华美成为一袭想像的袍子,但爬的不是张爱玲的跳蚤,而是一种来自我们血液深处的鲜活。

在浙江博物馆里占据着一部分的良渚文化,它本身也有一个博物馆,位于杭州余杭良渚镇荀山南麓,共设四个厅。第一厅全面介绍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生活情况;第二厅展出该地出土的各种精巧玉器、丰富的黑陶与石器;第三厅展示了一座该时期的"玉敛葬"大墓。

在时间的漫漫沉浸里,它们都被泡成了一壶浓郁的茶,比如说中国印学博物馆、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世界钱币博物馆、杭州眼镜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了时间雕琢里的意义,但在这些具体的馆舍里,我们个人的兴趣也许会有更大和更值得记忆的空间。

杭州的博物馆之旅可以拉得十分的悠长,这是一座有着历史凝重感的城市能给予我们的馈赠,仿佛去过巴黎的朋友,他们对艺术之都的博物馆有着何等的眷恋和念念不忘。

它们会比我们更加长久于时间的恍惚

在今天,资讯的发达和日益精美的印刷品,使博物馆的存在面临着挑战,他们如何能够更加吸引人们的视线?阅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城市的内涵,或这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延伸,但让人们走进博物馆却是呆板的展示不能抵达的,它需要更先进的理念和更恰如其分的表达。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馆新增的语音导览系统和公众触摸查询系统投入使用,这两套系统将科技手段和人文财富相结合,让博物馆焕发了现代光彩。……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观众参与的互动式展示、开放式陈列……这些蕴含先进理念、先进手段的陈列方式,如今在杭州的博物馆都看得到。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2篇

告诉外宾,什么是中国茶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世博未到,茶已飘香,去年12月,由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根据16家由当地政府和茶企业报名的传统历史名茶中,按照联合国馆的“硬指标”和招管会制定的严格规定,评选出10款“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它们分别是:安溪皴观音、西湖龙井、都匀毛尖、祁门红茶(润思)、六安瓜片(一笑堂)、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茉莉花茶(张一元)、天目湖白茶和太姥银针。这次评选不仅是将中国茶文化元素与世博会进行一场完美的融合,更是能通过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国际社会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和上海市面市茶叶学会等更是联合评选出上海百家优质茶馆作为世博会指定接待单位,为世博游客提供“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品尝地点,对于这些茶馆来说,立处上海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更大一部分还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一部分的茶文化,更是在各种不同经营模式的茶馆中,被演绎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为了能在世博会上更好地展示中国茶品牌,传播中国茶文化,各大茶馆也是相应推出各种措施,要让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世博会的窗口,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告诉外宾 什么是中国茶

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茶界有识之士就不断地大声疾呼中国茶要抱团合作、要联合出征世博会。终于,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集体亮相作为一个伟大的创举。意味着十大“茗”星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联合国馆与世界进行对话,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终于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历史舞台。

在中国茶叶国家队组建之前,不论是茶企还是茶馆,各名茶都有自己生产、营销的一套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茶坛各自为政、各立山头的不利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加上各地对传统名茶的培育采取所谓产区“地域保护”的宗旨。故而像中国茶品牌的整合始终没有出现过新的气象,于是,将整合后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集体“打包”成“中国茶”的概念,是在特殊组合的形式下,达到完成共同目标的目的。

南香茶业的老板说: “不是说中国7万家茶企都抵不过一个立顿么?如果我们再各自为政,那将永远也无法与立顿抗衡。世博会是给我们一个重新整合资源的机会,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通过了世博特许零售商的申请,但是我们所有销售的特许商品,不管是品质还是包装,都希望传达的是,这是优质的中国茶。而说到对企业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得到世博会的认可,将会使我们企业的品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于是。在南香茶业,我们能看到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的专柜,有已经做好系列培训的销售顾问,而每款产品,也像老板所说,品质则更上乘,包装也更高档。最重要的是,不仅在门店,同样的商品在世博园区内销售,仍旧是“中国茶”这个品牌的完美代表。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上海秋萍茶宴馆的负责人刘秋萍女士,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客人会经常看到她出现在店里,有时是跟自己的朋友聊天,有时是向客人介绍店内丰富的收藏。还有时仅仅只是坐着,静静品自己面前那一杯绿茗。当我们聊到关于世博会对中国茶的影响时,她就像弥勒佛一样乐呵呵地笑开了: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世博会是中国茶推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契机。那对于我来说,作为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将所有的资源达到完美的整合。我常说,各大茶馆以及各款名茶都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做这样一根线,将这些珍珠都串起来,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这才能体现这些珍珠的最大价值。到时候,即使这串项链是戴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远远地欣赏,我都觉得足够了。”

而作为秋萍茶宴馆的女主人,她又从另一个身份努力经营着中国茶文化,秉承着“无论怎样先要做好自己”的理念,她开创了中国首家茶宴菜馆并经营得风生水起。刘秋萍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旁边一位男士会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发表下自己的观点,让我们觉得他似乎是刘秋萍的同事,而谈话结束后他竟自我介绍说自己仅是这里的常客,久了就和秋萍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说他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秋萍的经营理念,所以几乎每次宴请都会选择这里。随着他的描述,我们才开始慢慢打量这个地方:这里确实很特别――简洁的明清风格装饰带着浓郁纯朴的江南乡情,茶香和着隐隐约约的江南丝竹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心境悠然,平添几分心醉。绿瓦顶、红立柱、花窗格的仿古轩廊、大红的宫灯、随处可见的字画、瓷器、古董和奇石,处处无不突显出非凡的文化品位。秋萍说: “餐馆旨在营造出幽静的氛围,没有喧哗与杂闹,在这里用餐,不敬酒,只敬茶。”

这里堪称中华一绝的茶宴更是给客人带来一场全新的饮食体验,茶是淡淡的君子。远腥膻,避荤腻,在菜中留下浅浅的色泽、隐隐的清香,同时又不喧宾夺主。茶菜的精髓在于丰厚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植入了茶文化的思想理念,不同的菜性加上不同的茶性,两者在秋萍茶宴馆有了完美的结合。秋萍茶宴馆还推出了一席经典古诗宴: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坡的“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到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年古诗化成美味佳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饮食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而秋萍茶宴馆所展示的一切,用秋萍的话说: “这只是希望客人能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世博期间,会有很多外国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希望通过秋萍茶宴馆的各项服务。让客人知道什么才是中国茶。”

一杯好茶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每家茶馆都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宣传之道,而对于世博期间的茶馆来说,接待外宾将成为不可或缺地需要考虑的一个环节,而这也将是在与客人的互动中,近距离接触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契机,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将成为中国茶文化推广的成功之本。

说到接待外宾。琦泰茶博物馆算是很有发言权,位于城隍庙东华美钻地下1楼的琦泰茶博物馆,算是非常隐蔽且极难寻找。但其负责人王建祥对此却不以为然。由于琦泰茶博物馆自经营之日起就定位清晰,主要消费群属于来沪外宾,并由于琦泰与各大国际旅行社有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客流量完全不在经营考虑范围之内,这更能为经营者留出足够的精力打造优质的服务团队。王建祥说: “我们这里的导购顾问至少都是大专以上文凭,且熟练掌握日、韩、英三国语

言,在琦泰茶博物馆。客人从进门的邢一刻就能感受到我们热情舒适的服务,我们会先带领客人参观博物馆内的藏品,为客人介绍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中国茶与日本茶和英国茶等茶品之间的关系、各藏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等,在客人对中国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为他们泡茶。我们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客人推荐更适合他们饮食习惯的茶品,例如日本客人我们经常为他们泡铁观音。欧美客人则多以花茶为主。英国客人则会对祁门红茶和滇红更感兴趣。在泡茶时还需要讲茶,所以我们茶艺师的全面素质要非常的高,不仅会各种茶品的冲泡方法、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临场应变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一般从培训学校毕业后要至少3个月才能讲茶。讲茶结束我们会带领客人到购物大厅,导购人员会根据客人的需求介绍更适合他们的产品。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都要求有品质上乘的服务支撑。”

谈话问王建祥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茶博物馆。这里藏品丰富,购物环境也很舒适。聊到世博期间的经营,王建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虽然我们平时就以接待外宾为主,经验已非常丰富,但是世博会会带来非常大的客流量,通过旅行社的初步估计,要达到15万人次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服务人员,现在我们的预备服务人员正在接受培训,到时候可以正常上岗。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针对商品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参观团,购买能力不强的,我们就在茶文化的宣传上下足工夫,力求让他们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文化;针对购买能力高的中年人,我们会多增加些品质好、档次高的礼品,这样他们可以带回去送给同事、朋友或上司;而针对中老年人,我们的导购人员也会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推荐更适合他们的健康茶饮。只有形式多样,才能获得更多客人的认可。”问到如何看待这次世博会对中国茶的认可,王建祥更是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原来,安溪铁观音被第一个授予“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称号的时候,他就即刻将这个荣誉时刻记录了下来。他说: “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期待中国茶能有所推广,但是奥运会时间太短。开幕式上只短暂地出现了几秒钟,之后我就开始盼望世博会能给中国茶带来新的机会,开心的是我们安溪铁观音能够位居十大名茶首位,到时候还可以在联合国馆展示茶品以及表演铁观音茶艺。世博真的给了中国茶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将会极大程度上推动茶品的宣传。”一直到我们离开,那股兴奋之情还一直停留在他的脸上。

同样一直在做外国人生意的还有地处衡山路的唐韵茶坊。唐韵茶坊的董事长唐恒祥是个比较内向的人,看到我们先是招呼了好多瓜子玉米等茶点,说“边吃边聊边吃边聊”,到头来却―个劲在吃。后来他说: “我其实是个不喜欢说只喜欢做的人,我希望的是,我的想法能在做的过程中让大家都看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衡山路这个酒吧一条街上仍能十年如一日,甚至越做越好的茶坊。唐恒祥坚持的是: “所有最好的地方都要有我们中国的东西。”所以,他选择在衡山路开店,并得意地看着外国人来这里感受中国茶文化。他说: “我非常喜欢看外国人喝茶,他们很认真,会很仔细地去寻找你告诉他的那种感觉。”说着便拿起桌上的杯子模仿起外国人喝茶来,滑稽的神情逗得我们都开怀大笑。原来唐董并不是不苟言笑的人么!聊着聊着慢慢地热络了,说起唐韵茶坊准备如何迎接世博,唐董说: “人们都说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其实说白了,茶就是生活,我们拿《红楼梦》举例,里面的人物饭前要喝茶,饭后要喝茶,待客要喝茶,吟诗也要喝茶,当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茶是平凡的。但茶又很高雅,在妙玉那,茶就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层面,它又显得极为高贵且有层次。再说到茶禅一味,你又能在茶身上得到哲学思想的升华。我说那么多,其实总结下来,我的意思是,一个茶馆,能够循茶理、顺茶性,不生搬硬套所谓的茶文化,通过理解按照茶的精神再展示出来。即使只能做到沧海一粟,那也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平时的一点一滴我们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世博期间我们更会在环境上重新装修一番,提高品质。品饮上也会通过更新潮一些的方式进行改进。既坚守传统,又不失时尚。更会配合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配合国际茶文化节,作为分会场,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4月15日。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发起举办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在闸北区隆重举行,本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主题为“中国茶喝彩世博”,活动围绕“世博会与中国茶”图片展、世博与茶文化等内容展开。

回顾过去,中国茶与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1912年2月,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宣布于1915年2月在旧金山市举办第13届世博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包括坦洋工夫、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在内的21种中国茶与贵州的“茅台”酒获得了金奖。此外,还有一些中国茶叶也获得了其它的奖项。那一年,中国茶成为了世博会上一颗最闪耀的新星。而2010年的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上海以举办一年一度茶文化节的形式喝彩世博,这不能不说是经济进步。中国茶地位上升的一个标志。

而说到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不得不说宋园茶艺馆,建于1991年的宋园茶艺馆,位于上海共和新路闸北公园的边上,是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发祥地和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心。从1994年至今一直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坚持以茶会友,以茶辅仁,以茶倡文。以茶兴商,倡导国饮,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说到如何利用国际茶文化节和世博会这两个契机传播中国茶文化,宋园茶艺馆的顾问黄老师立马滔滔不绝: “宋园自创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来,就致力于一步步地推广中国茶文化,宋园不断发掘新茶,并无私奉献,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十几年国际茶文化节办下来,宋园已经成了闸北区独有的一个文化品牌,更是在业界形成了“北有老舍,南有宋园”的口碑,即使现在有很多因世博而兴起的新秀,但是在宋园面前,他们仍不得不赞称前辈。所以,要说寻觅正宗的茶文化,大家都会说到宋园总没错。而且。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一点就是,我们不提供咖啡,现在许多地方出于客人需求或者经营方面考虑,都有咖啡或饮料提供。这对于外国客人来说,确实是增加了很多选择。并且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有悖于茶道精神的。我们只提供茶,也是为了要保护茶文化的纯正和传统。”说话间,服务生为我们也送上了两杯茶,虽只是简单待客,茶的品质却一点都不差。黄老师说: “不同于其它的餐馆,宋园在针对来店里就餐的客人也提供品质上乘的茶,每人一杯,而不是每桌一壶的,要知道,这可是我们的招牌呀。”所以,宋园不仅是开创了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是从自身经营的一点一滴在保护着国际茶文化节,今年,国际茶文化节与世博会同步,宋园更是配合世博亮点推出了一系列的迎世博主题活动,一方面是参与世博、共享世博;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世博舞台。以世博为载体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引进多元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力求趁此机会将中国茶文化做强做大。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3篇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介绍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坐落于湄潭县中国茶城内,是贵州省关于茶文化主题的唯一展览馆,展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展陈了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叶农垦、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叶、茶礼茶俗九部分,首次全面、系统、精辟展示了贵州茶文化从起源发展至现在的全过程。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而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较好保存,湄潭茶乡的秀美风光,为“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先天的“社会人文条件”、“自然生态条件”。这个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必将成为贵州茶文化的窗口、茶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地、贵州茶人的精神家园。

早在2011年,为纪念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72周年,湄潭开展了一系列茶文化调查,对贵州省茶科所陈列室、湄潭茶场老工厂、永兴等地的茶文物进行了实地普查,发现这里集中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物,既有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茶树标本,又有近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献,更有规模宏大的全木红茶生产线等生产工具。尤其是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建场后,其茶叶科研、种植推广、生产生活的整套茶文化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也是全国少有的珍贵茶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叶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了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作用

2013年9月29日,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潭并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贵州省唯一的一家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目前已基本建成的有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贵州茶工业博物馆、东方红电站陈列馆等专馆,初步建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群。该馆群的建成开馆,不仅填补了贵州省茶文化主题博物馆的空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将为充分挖掘贵州茶文化内涵、保护茶文化生态、发展茶文化产业、推广茶文化旅游等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是了解贵州茶文化的一个窗口,保护与传承贵州茶文化遗产的基地,更是建设贵州茶叶品牌的重要平台。我们坚信,高品质的贵州茶,高品位的贵州茶文化,将给世界带来更加深厚的香醇!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介绍相关文章:

1.贵州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2.贵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3.贵州茶文化的现状

4.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内容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4篇

架在埃斯堡的茶文化桥梁

2008年10月,中国茶文化展开幕之时,芬兰迎来了漫长的冬季,世界则遭遇了罕见的金融危机。这一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在芬兰埃斯堡现代艺术馆如期展出,而且一展就是3个月。

埃斯堡现代艺术馆是芬兰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馆藏艺术作品相当丰富。它位于芬兰第二大城市埃斯堡市。该馆热爱中国文化,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文化处也与其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04年,该馆就曾成功举办过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副总经理阎东、副总监孙毅告诉笔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经费紧张起来,但芬方对中国茶文化非常感兴趣,坚持要促成这一展览。该馆馆长Markku Valkonen一直钟情于中国文化,对中国茶文化也有较深的认同感。为了完美展现中国茶文化,馆长选派的专家在筹展期间不下5次来到中国,亲自挑选展品,看茶艺表演,与专家接触。他们一致认为,只有看到拥有千百年历史的珍贵茶具,看到赏心悦目的当代中国茶艺,人们才有可能真正开始体验中国茶的文化韵味,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与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策展构想不谋而合,“我们要办的不仅仅是一次茶产品的展览,还要有高级茶艺师现场表演给人以感性的互动体验,更要有博物馆专家讲演,给大家带去理性的文化知识”。

在中芬双方历时一年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展览与以往茶展大不相同:它在展出中国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及黑茶,以及造型各异的饼茶、沱茶和砖茶等各种茶产品的同时,还展出了共119件茶文化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件(明陈洪绶所绘蕉林畅饮图轴)、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3件、一般文物87件。展品时代跨度从汉代一直到近代,展品材质不仅有欧洲人所熟悉的陶瓷器,也有金属、木器以及书法、绘画作品,力图通过茶具变化反映出中国人喝茶方式的演变和丰富深厚的文化。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则为整个茶展增添了茶文化氛围和内涵。

主流社会倾心中国茶文化

2008年10月7日晚6点,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嘉宾云集,700余位芬兰主流社会的友人参加了此次茶展的开幕式。为茶文化展揭幕的中国驻芬兰大使马克卿热情洋溢地说,数百年来,中国茶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与贸易香飘万里,架起了华夏文明和异域文明之间的桥梁。“以茶会友”的中国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和道德风范。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不朽灵魂。

前来观展的芬兰友人们在多媒体展示台前流连忘返,认真观看中国传统采茶、制茶和品茶视频,与高级茶艺师一起细细品味中国茶艺的韵味。众多展品中,最引入注目的是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征集自法国的清代青花诗文茶具。茶具器身以青花手写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唐宋诗文,并配以在法国加工的铜鎏金提梁,中西合璧的茶文化器具反映了中西茶文化交流的特殊历史。为了便于芬兰观众更好地理解这套茶具的装饰,埃斯堡艺术博物馆还特别选择几首唐诗翻译成芬兰文。当人们得知展品中最古老的文物是来自近2000年前东汉时期的茶壶时,更是不约而同地赞叹中国茶文化的悠久、绵长。人们为能够在寒冷冬季里感受如此清雅的茶香感到温暖,从而对中国茶文化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10月11日、12日,来自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艺师为芬兰观众献上了西湖龙井茶和乌龙茶的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所用的仿古茶桌,即是埃斯堡现代艺术馆专家用数天时间在北京朝阳区古玩店“淘”来的。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参观者对茶具、服装以及精湛娴熟的表演技艺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的中国当代茶艺获得了堪称“惊艳”的现场效果。此后,茶艺师们还为中国驻芬兰使馆的女外交官进行了简单的茶艺培训。10月14日,芬兰总统哈洛宁造访使馆,使馆外交官们为哈洛宁总统献上了正宗的中华茶艺。

10月26日,作为展览的延续活动之一,中华茶文化讲座再次吸引了众多观展者。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的专家们分别以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国茶艺、中国六大茶类的分类与加工为主题,将茶文化娓娓道来。芬兰观众兴趣浓厚、反馈踊跃,一位女士当场询问外国人是否可以到茶叶博物馆学习茶艺,一位观众则称自己所饮的是40年的老普洱……

埃斯堡博物馆基金会主席赫米女士表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现展成就使很多芬兰人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17世纪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茶文化交流开始频繁,大量的中国茶叶及茶具输入欧洲。茶,作为健康的饮料随之传入芬兰,芬兰人民也喜欢上了饮茶。通过茶这种媒介,中国与芬兰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加强。

把茶文化推向世界

让芬兰人乃至欧洲人充分认识中国茶的“喝法”,进一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是这次中国茶文化展的初衷之一。同时,策展方也有市场方面的深层考虑――借助展览打开中国茶在欧洲的市场,增进中式茶具、茶艺的文化贸易的可能性。中国茶的有关展览在日本较多,但该类茶展要么只是茶产品展销会,要么只突出日本茶道,中国茶往往作为一种产品现身。实际上,茶贸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茶产品本身,不属于文化贸易的范畴;另一部分则是与茶艺有关的茶具等工艺品,是文化贸易。如何在举办展览的同时,让与茶有关的文化贸易随之跟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5篇

提及观复博物馆商店,自然要说到观复博物馆。你可以没听过这个馆,但你不可能没听过马未都。我们熟知的那个马未都是《百家讲坛》主讲人、畅销书作家、收藏家,不熟知的那个马未都则是中国第一个私立博物馆的创办人及馆长。马未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1997年,他拿出自己颇具规模的藏品,建立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如此看来,马未都原来是个儒商。不过,以上简介里的马未都,还不是完完全全的他。以玩文物收藏闻名的马未都自己也说:“文物收藏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早年喜欢过文学,曾以为文学是一生的事业”。 马未都的人文情怀由此又可略见一斑。而观复博物馆的“观复”二字,也是非文人不可得也。

“观复”二字取自老子的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在爱好收藏的马未都这里,“观复”二字大有玩味的意思了。玩收藏的意趣本就是在格物玩味中,因此这观复博物馆算是名副其实,继而说这观复博物馆商店,想来自是一脉相传。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这所地标式建筑刚落成,位于底楼的观复博物馆商店也相继开业。这是观复在西南地区的首家商店,从选址到商品都无不透露出精巧的心思,店内大部分产品的设计都融入了可以把玩的机巧。比如金属挂件是镶嵌在一块具有百年历史的青花老瓷片里;又如台湾陶艺师林昭发先生手制的铁丸石石雕系列中一尊名为“童贞观音”的造像,除去精美考究的传统雕饰不谈,单看其整体形象,经过夸张的动漫化的形态憨态可掬,人人得而欢喜,与其说是件工艺品,不如说它是当代艺术作品更为妥帖;另外茶器数件,胎圆釉润,瓷器上有意无意间留有窑变异色,绚烂非常。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6篇

盐业博物馆

河东盐业博物馆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盐池北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池神庙”。池神庙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池神庙坐北向南,总面积2.6万平方米,是我国唯一保存良好的盐神庙。1995年,盐业博物馆在此处建立。

盐是文明的尺度。河东大地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盐。运城古名盐氏,汉时曾设司盐都尉,故又称司盐城。为了盐,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据说,黄帝与蚩尤交战就是为了夺取盐池。蚩尤是今天运城解州人,是九黎部落的酋长――今天盐湖区所辖的中条山北坡上,尚有“蚩尤村”存在。盐池当时属九黎部落所有,黄帝想夺取盐池,不料“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最后不得不和炎帝联盟,内外夹攻,才攻破蚩尤的坚固堡垒。黄帝部落联盟首领地位的得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住了运城盐池。

茶叶博物馆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建筑面积为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开放,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兴建的部级专业博物馆,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六大相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

茶叶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下带刺植物,既通透又能有效阻拦,为人们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文化乐园,独具江南风味的园林艺术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展示相得益彰。

酱文化博物馆

传说,酱是王母娘娘创制的,汉朝班固的《汉武帝内传》中就有西王母下凡告诉汉武帝神药中有“连珠云酱”“玉津金酱”“无灵之酱”的记载。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还有一种说法是,酱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叔旦所制。不过,《周礼》中已有“百酱”之说,可见酱在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看来,中国是酱的创始国,历史已长达数千年。最初的酱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后来才逐渐成为调味品。明朝时,制酱技术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山渡槽南侧古老的若耶溪畔,占地5000平方米,于2007年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布展分为中国酱文化、酱油文化、醋文化、腐乳与酱制品文化、酱园文化、绍兴酱缸文化、世界酱文化、信息中心结构内容,深层挖掘了历史上素有“三缸”(酒缸、酱缸、染缸)文化之称的绍兴酱缸文化和广博的中国酱文化。

乳业博物馆

早在秦汉时期,马奶和马奶酒就已成为高级饮品,从西汉时的《礼记》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都有关于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制造各种乳制品方法的文字记述;从唐、宋时期的本草经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牛奶及其制品当作滋补佳品。李时珍还写有一首《服乳歌》:“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芦盛一斗;五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中国乳业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科技园内,于2001年11月建成,展馆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展区,介绍了中国乳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2004年作为上海市科普实事工程之一的项目,乳业博物馆又增加了3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并将原来单纯的文史类博物馆转变为科普、文史综合型博物馆。这次扩建增加了大量新的科技手段,以影视、三维模拟、Flas等形式辅以知识竞猜、互动游戏等展项,使整个展馆更具参与性和知识性,声光电的展示手段将参观者带进一个奇妙的乳业知识走廊。

黄酒博物馆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在他的自传《午夜日记》中写道:“我们喝中国的黄酒,把盛着醇厚黄酒的小酒杯放在很烫的水中,只要呷上一口,略带甜味、暖洋洋的香气沁入肺腑,传遍全身……”

浙江省绍兴是黄酒之都,绍兴城市的历史以及支撑历史的文脉,均与黄酒有着深厚的渊源。总理、西哈努克亲王、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都是黄酒的“粉丝”。2006年,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坐落于绍兴光相桥边的中国黄酒博物馆于2007年10月开馆。博物馆的序厅里有两幅面积共100平方米的锻铜浮雕壁画――“中国黄酒演义图”,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黄酒文化;酒艺厅用三维幻影展示出黄酒从一粒米到成品酒的酿造过程;400多平方米的地下酒窖中,存放着4350坛3~50年的古越龙山陈年黄酒和500坛古越龙山奥运酒;馆外3000平方米的广场上,结合绍兴特色和酒文化特色的“品”字型花岗岩石雕传递着品酒、品史、品人生的寓意,近邻博物馆大门的“青铜六礼”雕塑、酒坛垒成的高近5米、长36米的“城墙”,把人们带入悠久辉煌的绍兴酒发展长河中。

马铃薯博物馆

7000年前,南美大陆的人类就以野生马铃薯作为食物。秘鲁人则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当第一批欧洲探险者在印第安人的菜园中看到马铃薯时就喜爱上了它,并把它带回欧洲,但因为《圣经》上没有对它的记载,于是人们咒骂它是“罪恶的食物”。后来,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认识到马铃薯的食用价值,便请国王推广种植,法国从此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到了18世纪,西欧地区连续发生严重灾荒,粮食作物都枯萎了,唯独马铃薯大获丰收,马铃薯成了救命粮。自此,欧洲人对马铃薯刮目相看。在法国还有句谚语:“爱情和马铃薯一样宝贵。”

如今,马铃薯已遍布世界各地,它也有了很多别致的名字:意大利人叫它“地豆”,法国人叫它“地苹果”,比利时人叫它“巴达诺”,德国人叫它“地梨”,美国人叫它“爱尔兰薯”,芬兰人叫它“达尔多”,俄国人叫它“荷兰薯”,中国人则习惯叫它“土豆”。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马铃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个“土豆”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马铃薯生产的全过程,还能看到小如黄豆的微型薯、大如枕头的大土豆,还有红皮红肉、紫皮紫肉、黑皮黑肉的彩薯,适合炸薯条的夏波蒂、做菜的荷兰薯……还有一幅名画――《吃土豆的人》。

通过珍贵的图片和丰富的实物,马铃薯的历史、现状、发展以及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等,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展厅里得到全面展示。

榨菜博物馆

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1898年,榨菜始见于中国四川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时称“涪陵榨菜”,是中国著名特产品之一,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历来为素菜佳品。榨菜有特殊的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浓郁鲜香,既可佐餐,又可炒菜,还能入汤。

榨菜虽是一款调味小菜,但涪陵人把它做成了一张世界名片。涪陵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榨菜办”,全区的榨菜种植涉及到相关人口达60余万,超过涪陵区总人口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榨菜之乡”。如今,涪陵榨菜已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

榨菜博物馆建在涪陵榨菜创始人邱寿安的故居附近,它不仅全面展示了涪陵榨菜的百年发展历史,还可以让游客在这里自己动手制作榨菜,亲身体验涪陵的榨菜文化。

柑橘博物^

柑橘是橘、柑、橙、金柑等的总称,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也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

据研究,柑橘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至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1471年,葡萄牙人把中国甜橙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后来,甜橙又传到拉丁美洲和美国。1821年,英国人来中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欧洲。英语把“柑”和“橘”总称为“曼达宁”,意为“中国珍贵的柑”。日本的柑橘也是唐代时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时带回去的。

我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是蜜橘之乡,中国柑橘博物馆就坐落于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凤洋村。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2009年开馆,主体建筑由一栋一层圆形建筑和一栋一层、局部两层的长方形建筑组成。建筑物由一系列庭院与内室组成,馆内建有序厅、柑橘资源厅、柑橘生产厅、橘文化展示厅、柑橘多功能厅等多个展厅,游客可以从柑橘广场或水上码头步行到博物馆,这样既保持了博物馆的小环境,又保护了果园的自然环境。

淮扬菜博物馆

作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淮扬菜讲究“五味调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和”理念;讲究“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文化内涵,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扬州“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扬州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菜系之乡命名的城市。2010年1月,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在扬州开馆,该馆建筑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由主馆展示区和副馆体验区两部分组成。主馆以图片场景说史,以文字典籍论史;副馆则以体验盐商文化为补充,“看历史、品文化、吃风味”,两馆合璧,双区辉映。

国外饮食文化博物馆

泡菜博物馆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博物馆按泡菜的历史、种类、制作及保存方法、功效等主题划分陈列厅,展示了泡菜的演变文献、考古遗物以及见证泡菜制作过程的书画和容器等。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韩国泡菜,博物馆还展出各地方的泡菜模型,并按坛类泡菜、海鲜酱类泡菜进行展示。

在日本大阪,建有一座“方便面博物馆”。1957年,日本日清食品会长安藤百福在大阪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塑料袋包装的“鸡汁面”。此后,安藤的方便面工厂不断壮大并最终成为日本最大的方便面王国。方便面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食品。为了纪念安藤的贡献,1999年,日本政府在大阪专门建立了这座“方便面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茶文化第7篇

作为茶都,杭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去中国茶叶博物馆听一场有关茶的讲座,寻茶的前世今生;或者去茶文化景区感受茶的韵味,觅一缕茶香。再惬意不过。在杭州,为传播茶文化而建的博物馆、茶文化区域比比皆是。除了解放路的茶叶市场、良渚镇的现代茶城等已有的文化区,杭州还在积极打造更多的茶文化区域。如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凯旋路将被打造成“中国御茶街”,里面将设置茶叶销售展示园、茶文化主题公园、新杭州茶研院大楼、茶文化休闲园和茶文化特色商业街等多个功能区块,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除了通过博物馆、茶文化街区来传播茶文化,杭州市还积极将茶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多方位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如“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就是杭州茶文化传播的特色之一。继龙坞茶村、上城埭村之后,今年,西湖区双浦镇双灵村成了又一个旅游特色村,推出了以九曲红梅为主线的旅游路线,沿线布置有九曲红梅文化展示墙—特色农家乐—九曲红梅文化展示馆和研究院—板壁山水库—百亩景观茶园—百米九曲长廊—如意尖等特色景观点,并展出各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制茶器具、茶叶包装等纪念证物以及制茶的各道工序和用具。茶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的茶文化旅游反过来又能增加游客对茶及茶文化的了解,成了杭州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的又一大途径。

二、茶馆茶楼茶文化传播的民间力量

杭州的爱茶之人很多,种茶、讲茶、售茶,都是他们传播茶文化的方式。而处于宣传全民饮茶最前线的茶楼茶馆人同样身体力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茶文化的传播作着贡献。坐落于千年古街—清河坊的太极茶道苑讲究太极易学与茶道的融合,是秉承传统茶文化的典型。店内布置古色古香,清一色为男性的“茶博士”身着长衫,手持特制的长嘴铜壶,为来客展示最传统的技艺,让客人们领略茶文化的古典魅力。作为杭州知名茶馆,青藤茶馆在涌金门社区、湖滨泊车处推出“四季茶坊”,免费向行人赠茶,并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茶叶。比如前段时间气温较高,青藤就会为来喝茶的人多泡一些花茶和绿茶,以解暑气。除此之外,青藤还会在四季茶坊不定期推出一些茶艺表演,以此来推广茶文化。杭州还有一家叫福慧居的茶馆,店家是爱茶之人,以分享茶文化为己任,经常把自己认识的茶人、好茶分享给大家。店里每周几乎都会举行好几次茶分享会,还定期举办茶道演习会、在母亲节举办亲子茶会、在七夕节举行茶友一期一会等等。“茶文化的传播更多地还是要依靠民间的力量,这份力量是杭为茶都持久的生命养分之一。”茶学博士徐懿如是说。

三、微茶楼茶文化传播走进“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