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博物馆文化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4-14 09:14:47
博物馆文化论文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工作;博物馆事业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8—0103—02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恶化与文化冲突,如何协调各种文化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任务。而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不同族裔各代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博物馆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告诉人类应当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为了人类更加幸福的未来共同积累历史经验,克服更多不可预测的未来苦难。所以,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当今的博物馆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博物馆可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生活在更加和睦与和平的环境中,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生存条件。

一、博物馆文化概述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保护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与自然物证,并进行整理、研究、推出有特色的陈列、读物和宣传品,向观众提供教育和欣赏,展现博物馆的自身价值,体现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文化共享与文化参与。博物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现象,历来就被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文化历史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代表,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新世纪的博物馆文化应当是代表先进性的、开放性的,具有浓郁特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先进的博物馆文化可以使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提升科学素质,享受美学的高雅,培养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将博物馆的建设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博物馆文化。

二、我国博物馆事业概况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

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博物馆2970座,其中包括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161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490个,民办博物馆319个,是1978年的8倍、1949年的138倍。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发展,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建设了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新馆、大馆,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不断加强,博物馆加速融入社会,革命文物保护和革命纪念馆工作稳步推进,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日益彰显,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

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2008年1月,以、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为发令枪,全国各地的相关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截至2009年底,文化文物系统144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目前,博物馆正以优良的环境、优美的展览、优质的服务面向社会。惠及百姓,努力实践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博物馆行业的形态也发生了大的改观,在数量、种类、办馆模式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诸方面有较大变化,博物馆事业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稳步上升时期,新建扩建了一批大型现代化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和具有行业特点的专题博物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科技馆、钱币博物馆等等,各行各业的博物馆约有2000多座。

三、当代博物馆事业面临的新任务

在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人们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的信息传播、收集、使用中得到比博物馆展厅中还要多的东西,电影、电视、音像、书籍也传递着大量的信息,博物馆的神秘和魅力在日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最大限度地争取观众,体现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事业面临的新任务。

博物馆的参观者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游览娱乐者,第二类是配合教学者,第三类是考察研究者。无论是哪 种类型的观众,始终要让他们感觉到博物馆是以观众为中心,尤其是陈列展览,必须要以观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和观众参观的目的不尽相同的事实为出发点,以大多数观众的需求为准则,兼顾各种不同的观众需求。展览的形式应该雅俗共赏、引人如胜;展览的内容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量能表达各种观点,从而让大众认识到博物馆的展品不仅仅是“宝贝”,也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见证物”,让文物在模拟的历史文化氛围里说话。同时,还要注意提倡和普及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使自己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得以释放和发挥,使博物馆不但具有艺术性而且更有人情味。这样的博物馆会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博物馆仍有其发展的土壤。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库 印证 载体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94-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化信息对我们当今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文献似乎对当今社会生活无足轻重。殊不知,文献是传统信息的集合,在博物馆中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1文献是历史发展的信息库

传统的图书资料是各类信息的组合体,这种文献在我们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献一方面是博物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参考资料和科研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高品味文化的载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起着信息库的作用。

我国有丰厚的文献资源和丰厚的文物资源,通过文献资料的翻阅,我们还能清楚看到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发展实况,曾经过往的历史好像近在咫尺,大大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增加了中华文明的厚重。另外,博物馆在陈列人类历史上优秀文明结晶时,除了展示遗物,还可借助文字解说展示陈展的主题、要义以及文物的基本概括和文化内涵,为藏于地下数千年的文物诸如鲜活的因子,使文物更立体、更完善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文献在这里就起着信息资源的作用。文献的信息资源性作用决定了文物资源的完整性,我们在对文物资源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以文献资源为基础,并借助文献资源的文化价值传播文物的价值,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才能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重视文献在博物馆中的作用,它小可提升博物馆的科研水平,大可起到延续中华文明的的作用,不断收集、管理博物馆文献资料是确保博物馆成为文化品位信息库的保障。

2文献印证着历史文化的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发展的实物,它对历史文化的价值通常被人们所重视,文献与文物一样起着印证历史文化价值的作用。所不同的是,文物是实体,文献是文字记录,二者在记录一个国家和民族进程的过程中应起着互相印证的作用。一方面,文物的存在可为文献史实提供载体,证明文献的真实可靠性,文献的存在可从侧面印证文物的真伪,并为人们了解文物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对人们认识文物起着一定的普及介绍作用,还能以文字还原的方式使人们对朦胧的过去产生清晰感,促进历史文化片段的连接。另一方面,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陈列文物,向人们展示历史发展进程,这个展示不能只是文物实体的展示,还需要文字的印证和的介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印证新的文物和文献,这些都离不开文献的指导。因此,对博物馆来说,文献与文物一样,都是博物馆发展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在加强文物征集保管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文献资料的建设,要随着文物资料的扩充不断调整博物馆内文献资料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博物馆的文献资料搜集,不能像图书馆那样全方位地开展,而要根据自己馆内特色和科研项目特色,确保文献资料与文物资料的一体性。全国的博物馆,无论是省级博物馆还是县市级博物馆,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所陈列的文物与收藏的文献资料要具有针对性、一致性。以新疆自治区的博物馆为例。新疆地区首先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气候干燥,文物标本众多,丝织品、毛织品、干尸等文物标本在全世界很“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的活动,推出诸如古代干尸陈列、新疆民族风情陈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融合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其他地区的博物馆也可效仿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的做饭,围绕与本地区密切相关的历史、地方志等史料,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纳、立档和编目保存,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多方面、多角度印证文物、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载体。

3文献是推动博物馆各项业务开展的必须载体

文献资料作为历史上各类信息的组合体,一方面印证着一个国家和民满足历史的悠久,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军事、环境、地理、人文精神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发着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灵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探索视角。如果结合画册、论文等其他表意更丰富的图书资料,还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呈现过往历史系统,为科研人员探索科研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历史史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献就是立体逼真的百科全书,科研人员可在这种“百科全书”的基础上,以最快捷的速度、最全面的渠道了解国家和民族的过去,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这样一来,文献资料不仅是推动博物馆开展科研事业的基础,还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历史殿堂。

当代社会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研工作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加速器,每一个科研工作的成功都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明程度上前进了一步。作为文明历史发展的缩影,博物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无异于一种文化品牌形象。这种形象的建立,既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造出高质量、高品味的文化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图书资料作为科研工作的依据。所以在博物馆文化品牌形象的建设过程中,世界各国学者、还价,都与博物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人类历史上很多优秀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博物馆丰富的文献资料支持和文物实体印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献资料通过科研工作的成功和科研成果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创建一个国家文化品牌形象的作用,充当了一个社会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加速器。

博物馆中的文献,虽然不像图书馆中的那么全面,但同样兼顾自然醒时和社会科学属性,具备了知识的多重属性特征。而多重属性的存在,又在客观上容纳了知识的资本性、商品性、社会性,容纳了人类科学发展与进步的结晶。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一不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汲取有益能量急需前进,文献资料的多重属性特征,又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巨人肩膀”的作用,我们既可以正面欣赏前人劳动成功的结晶,又可站在它的“肩膀”上,向前看得更远。换言之,文献不但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3篇

关键字:博物馆;文化;品位

一、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两次腾飞

中国博物馆的历史是短暂的,虽然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历史。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第一个博物馆[1].从此开始,中国有了博物馆的历史。

中国博物馆的第一次腾飞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同时这也是世界博物馆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各国都将精力放在了城市建设方面,此时,博物馆的数量得到迅猛发展。

据美国博物馆协会1965年提供的数字[2]:1961年——1963年美国达到每3.3天出现一座新博物馆。1948年,日本只有238个博物馆,1960年600个,但是到1975年达到1307个,从1960年到1975年,短短的15年是时间,日本博物馆的数量就增加了一倍多。中国的博物馆也在这个时期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1958年9月17日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指出[3]:“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在的指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天安门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新址和新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之后,各省市都纷纷建立或扩建了各地历史博物馆或地志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建设进入了第一个新高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时期,而在1984年达到高峰。1980年至1985年,平均每10天全国新建一座博物馆,1984年,每2.4天全国就有一座新博物馆出现。在1949年之前,全国仅有21座博物馆,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博物馆的数量就达到一千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稳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4年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共计1161座。

而进入21世纪的这几年,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再次出现腾飞。之所以出现在这个阶段,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经济GDP每年以两位数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在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因此,地方建设迅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重点;另一方面,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因此,文化基础设施得以迅猛发展,而这也基本以国家大剧院建设为先锋,随后,上海音乐剧院、广州音乐剧院的建设掀起了地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狂潮”。据8月15日人民网文章报道:北京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到140家,成为全国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而如今全国博物馆总的数量已经达到2100多座。

二、中国博物馆现在面临的问题

有人会说,美国在1979年时博物馆数量就达到2500多所,而我们今天的数量还不及这个数目,更何况我们中国的历史要比美国长很久,因此,为了心理上的平衡,就将目光紧紧的盯在博物馆的数量上,因此,就有了地方政府疯狂建设博物馆的举动,而全然没有考虑建成之后的利用情况。

据美国科特勒兄弟的《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4],据美国博物馆协会统计,1994年美国共有博物馆1.5万座,其中55%是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15%是艺术博物馆,14%是自然和科学技术导向的博物馆,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而全美独立博物馆总数应该是8934座(1992年),在这近9000座博物馆中,有75%是小型或微型博物馆。这些小博物馆一般只有2名全职员工,年度预算低于9万美元。这样看来,美国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博物馆也只有2000多座,与我国大致相当。但我们在建的则几乎全部是大型的项目,更何况,现有的很多博物馆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问题一:内容陈旧,长年失修,更换周期长博物馆按陈列方式分为固定展览、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由于很多博物馆陈列的“内容”有限,而且长时间没有进行必要的维护,使得陈列设施陈旧,内容也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从而使得现有博物馆大部分出现门可罗雀的窘况。

内容是一个博物馆的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正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教授所说:“博物馆的魅力决不仅在它的建筑形态,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和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经营,一个空间,它可以是客厅,也可能是仓库,关键看怎么用”,因此,这是很多旧有博物馆需要改进和新建博物馆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临时展览对于一个博物馆的活力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首都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人,关键是其临时展览的安排更合理:2007年2月15日至2007年3月31日,展出“意大利遗产与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遗产体验展”;2007年3月15日至3月29日,展出“感受希腊——丽塔摄影艺术展”;2007年3月20日至5月11日,展出“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2007年6月1日至8月2日,展出“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2007年8月12日至11月9日,展出“卢浮宫珍藏展”……,而这些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展览内容,难怪会出现首博每到周末就会出现大量人流的原因,但全国那么多的博物馆能有几家能够做到如此高频率的转换展览内容、如此高规格的转换展览内容呢?恐怕没有!因此,这就需要现在野心勃勃建设博物馆的决策者们好好考虑将来博物馆的命运会如何?

问题二: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多年来,我们博物馆养成了一种“衙门作风”,是高高在上的“教官”,放不下架子去为普通观众服务,而且近两年出现的博物馆文物被盗、馆舍被烧、出卖文物等严重问题,无不于今天博物馆人员水平和素质低下有关,这对于今天的博物馆建设十分不利,因为全面提高博物馆水平的关键是人才。

国际博物馆界对人才培训工作就非常重视,他们专门设立了“人才培训委员会”,来对各国的博物馆人才进行培训。三、解决策略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的,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和市民品位。因此,探询新时期博物馆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定要与社会紧密相联。

策略一:设计博物馆前,一定要明确其主题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包括历史考古博物馆、革命史博物馆、纪念类博物馆、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建筑等,而综合类博物馆: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性质的博物馆,真可谓种类繁多。

因此,在设计博物馆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是盲目设定或“跟风”而定,而应根据自己地域应有的资源所定。根据此来确定博物馆的规模,这样,就防止了一些盲目建设情况的出现。

策略二: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联系——体现其教育功能在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收藏、研究和教育中,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没有很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作用。

而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是未来博物馆更普及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祖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让他们在博物馆里面学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知识,使他们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让他们感到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和自信,这样就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向心力。

策略三:加强各省市博物馆间互相交流、合作毕竟每个地方的博物馆藏品数量有限,为了经常更新博物馆的内容,为博物馆输入新鲜的“血液”,需要不定期更换临时展览的内容,正如首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国外精彩的藏品搬入我们的博物馆内,但我们可以加强与兄弟省份的博物馆的联系,毕竟我们中国号称“地大物博”,省份间不定期交换展品,不仅吸引了人气,还为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古老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策略四:加强、普及人们的博物馆意识在很多人认识里,博物馆都是一些高层次文化人的场所,与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关系。这种原始的观念是在以前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今天,博物馆早已不再仅仅为上层文化人士的所专有,而是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另外,博物馆是提高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大课堂。众所周知,兴趣是逐步培养的,高尚情操也是逐步陶冶的,丰富的知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博物馆就能起到这种“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博物馆意识也是通过实践培养来逐步提高的。

从1987年开始,中国博物馆学会、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国家文物局和各省市文物局,省、市博物馆协会支持、配合下,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都根据“国际博协”规定的主题内容开展了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好的普及了普通市民的博物馆意识。

博物馆是满足人们美的享受和培养生活情趣的场所,因此,大力普及人们的博物馆意识,对于人们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其实,一个国家的先进与发达,并不仅仅在于你能造多么多、多么大的博物馆,而是在于能否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使其发扬光大。大凡对自己传统文化越重视的民族,这个民族就越是充满自信的民族!同样,一个国家的落后与贫穷,也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迟缓和物质的匮乏上,而在于历史遗产与传统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永久流失,而博物馆恰恰是珍藏这些文化的“容器”。

参考文献:

[1]吕济民。博物馆的热潮与忧患[M].中国博物馆史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2]海。当代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剖析[J].中国博物馆,1991年第3期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4篇

1、视觉效果

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效果注重的是先“物”后“人”,陈列的重点只是在于将“物”的信息传达给参观者。在新的陈列设计理念中,注重的是参观者。博物馆得已生存和发展是在于参观者愿意去欣赏,所以在展示时,不仅仅是要将“物”展示给人们,还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博物馆在陈列问题时应该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怎样的陈列设计可以给参观者美的享受,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观赏感。

2、空间感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尽管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或是网络技术达到使人们在博物馆中有真实感受的效果,但仅靠感知是无法完全感受到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人们想要获得真实感,可以在某一空间中进行。在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空间陈列可以将信息与参观者联系起来,将想要表达出来的信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人物合一”的境界给参观者绝佳的参观享受。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更多地开始倾向于空间设计,独立的空间所表现出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精神,不断研究扩展展陈空间,营造出与博物馆相对应的文化主题,是现代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观赏体验

旅游业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同样教育业也为博物馆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从传统教学趋向于“言传身教”,读的多不如看的多。所以博物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场所,在提供信息、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观赏体验。如今人们对于场所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能提供的知识有多少、是否有好的观赏效果,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更要注重人们的观赏体验,设计的核心是展现的内容与人们的互动交流,博物馆的陈列不仅仅是展示内容,更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陈列的空间及其环境所聚集的是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

二、空间展示设计

1、创新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与交流,希望看到独特、有个性的展示设计。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要表现出“创新性”、“独特性”的特点,要敢于创新,打破常规,不平庸,不老旧。展示设计在外观上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出博物馆的特色,既要考虑到陈列艺术,同时还要注重整体建筑的形式、空间感和参观者需求。博物馆独特的展示风格也可以表现在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和时代等方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从时代背景、以往的历史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参观者更好地领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2、注重参观者

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在空间设计这一点上,要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在展示设计中,更注重的是人与环境、建筑之间的交流互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围绕着人们的观赏感受、观赏情感等,使用各种艺术方式构建一种空间,满足参观者对知识和休闲的双要求。既陶冶情操,又获得知识,这是博物馆与其他休闲娱乐场所最大的不同,同时也是吸引更多人群的原因所在。

3、整体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不单单是围绕某一点,而是对整体环境、建筑和空间的整体设计。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并不仅是局限于历史,同时也代表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在陈列空间设计上,设计师要将其融合在一起。外部环境对陈列的影响在于建筑形态、地理特征和展示内容三个方面,为了避免三者产生矛盾,可以将建筑设计中的美感、环境和地理特征融合到陈列的空间中去,再将陈列所要的内容和情感融入到建筑中,三者相互融合,创造出更美妙的设计风格。

三、结语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5篇

1.邯郸博物馆的相关介绍

邯郸博物馆,位于邯郸市中心。其文化主要包括磁山文化,赵文化,磁州窑文化,东魏茹茹公主墓文化几个主要部分。其中,磁山文化产生最早,大约在八千多年以前,早于韶山,龙山文化,在我国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赵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当时邯郸作为赵的都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赵文化,在邯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磁州窑,是我国北方一个巨大民窑体系,是全国瓷之一,子魏晋南北朝,绵延至今,对于研究北方的瓷器文化,美学文化,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国际上重要的学术话题,讨论至今。

2.邯郸博物馆的发展对于当地企业文化的影响

近几年,邯郸博物馆在领导们的带领下,以邓小平理论思想为指导,全力建设。始终把博物馆能够产生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应用各种手段,保存文物,重要的是,保存文化,精神,并致力于不断扩大这种民族文化,对本地区人民,企业产生良好的影响。

2.1爱国主义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博物馆领导始终坚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通过对磁山文化,夏文化,商文化,赵文化,汉文化等文化进行整合,始终将一种对爱国主义的弘扬放在首位,对当地的企业,人民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对于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乃至由热爱引发的理解,指导行动,都使得邯郸本地企业文化中深深地有着爱国主义的烙印,使得企业在向外部发展的过程,始终能带带有一种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并且,在于当地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能保留有本地文化的特色,从而创造出,更加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对于吸引合作者及创造一个内涵丰富的品牌,有着重要意义!

2.2临时性展出的影响

在对古代文明的发掘的同时,邯郸博物馆还不断地引进许多临时性展览。这些展览,深具教育意义,比较有影响力的有《香港回归图片展》,《中日美术作品展》,《恐龙科普展》等等,包括各种方面,各种文化,极大的活跃了本地文化舞台,为本地文化输送了大量的新鲜活血。

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于企业,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面眼界的开阔,更重要的是,在接触各种各样文明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本身通过展览,丰富了自己的内涵,了解到相关地区的文明文化,对于向此地区的发展,做好了先头准备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它更重要的是,再向企业传达着一种观念,一种视角,时刻关注外界,或许只是一个本地的中小企业,但是,仍然要具有,国际视野,通过展览,了解的世界文明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如古人所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必然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时刻关注世界,更新自我,如展览所示那样,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取之有益,防之有害,提炼百家,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从而,立足于不败之地。

2.3文化弘扬的影响

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发展,与之相伴的必然有文化的弘扬,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华夏的土地上,产生了无数灿烂辉煌的文化。这种发展和弘扬,带来的必然是一种本土文化的回归。在企业主们一次次的出国考察,学习,访问的过程中,本土文化的复兴,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文化构建者们迷茫的心,使他们将头转回到自己所站的华夏土地上,深挖这种深蕴的东方哲理文化。这样,当企业文化的构建从外国文化的皮毛中回过头来,构建起具有中华特色的企业文化时,才可能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占得优势。同样,中华文明的魅力,更会深深吸引其他的企业,这些企业气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博物馆的发展,对于企业文化构建时,回归本土,意义重大。

同样,对华夏智慧的运用和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之自由的发挥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如赵文化中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已经作为一种改革的典范,一种精神融入到了邯郸本地企业文化之中,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地将改革作为一种必然和途径,一种习惯,从而,企业本身处于一种时刻更新的最佳状态,在发展竞争中,占据优势。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6篇

1.1关键内容宣传不到位目前,中医药博物馆所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中,还是以中国医学史为主线开展宣教工作,目标受众以国人为主。但是对于外籍人士而言,对于中医学的关键内容还涉猎甚少,这样就会导致宣教效果非常有限。这些关键内容包括:中医药文化的根源—易家、道家、儒家、佛家等;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的一元论、阴阳、五行等学说;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整体思维与辨证思维等[3];此外,中医药学家对世界的贡献、中医对重大疾病的突出疗效等。

1.2体验少,说教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沟通的障碍,很多中医药文化很难为外籍人士所理解,如果一味的进行口头的说教还不够,不能让其有切身的体验是很难让其信服的。现在的中医药博物馆体验、互动的项目比较少,如中医舌诊、目诊、色诊、脉诊、刮痧、针灸、拔罐等均比较少见。中医药博物馆与中医的养生保健场所或中医院的分离也可以说是一个先天的缺陷,使得外籍人士不能亲身体验中医药的诊疗过程与切实疗效。

1.3宣传媒介手段传统目前,大部分中医药博物馆还是采用传统的实物媒介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宣教工作,现代媒介应用较少,这就给宣教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一来导致受众获取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途径、机会大大减少,二来也导致宣传的效果不够理想,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概念是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宣教的[4],更不要说对有沟通障碍的外籍人士,其宣教效果可想而知。

1.4翻译水平阻碍跨文化沟通翻译水平是摆在中医药跨文化沟通前面的一条巨大鸿沟,目前的中医药博物馆外语人才储备较少。众所周知,中医药涉及很多哲学基础概念,还有中医自身的很多比较抽象的名词概念,要理解这些概念,别说外籍人士,就是生活在本土的中医本身对有的概念理解都比较困难,甚至还存在不同见解,要想将此类名词术语翻译出来谈何容易[5-6]。此外,中医药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语言比较含蓄,而包括英语在内的多数语言都属于低语境文化,比较直接,两者之间的沟通很容易产生误读、误解,造成一些沟通的障碍[7]。

2中医药博物馆开展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2.1加强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融合了易家、道家、儒家、佛家等各家文化的精华,内容涵盖了哲学、天文、地理、数学、军事等多学科知识,其哲学基础为气的一元论、阴阳、五行等学说,其思维特征为整体思维与辨证思维,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与医学模式逐步为现代医学所认可,而现代医学模式是众所周知的不断改错、不断修正,有理由相信现代医学模式最终将融入到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中来。中医学是经过数千年实践的成熟医学体系,独自护佑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不只是平常的治病救人,还有治未病、抗击瘟疫等,均已载入史册。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需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对自身的认知以增强自信。此外,民族的自卑感源于中国近现代的落后挨打,民众经不起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将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中华文化,其中也包括中医药文化[3]。然而我们回顾历史,在我国兴盛的近2000年中,随着中华文化圈的扩大,周边哪个不来主动学习中华文化、主动学习中医。现今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崛起,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学习中医的热潮一浪胜过一浪,我们没有时间再去自卑,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准备迎接这一浪潮。

2.2加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中医药博物馆应该对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西方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情况,应该思索如何从“文化休克”到“文化适应”[8],通过文化适应开展主动宣传,不仅馆内要有精心策划的方案,包括培养专业的翻译,而不是临时借调的且中医药知识不够专业的翻译人员,详细的多语种的翻译说明等,还要思考、策划如何针对外国人士的宣教工作,将宣教工作拓展到海外,将宣教对象扩大到外国人士。只有提高认识、精心策划对外宣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守为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范围,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2.3抓住主干,突出重点在中医药文化对外宣教中,应抓住中医药文化的主干,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地将中医药文化主体、中医药突出历史贡献、中医药突出疗效进行宣传。只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不致于本末倒置,忽略根本。应该对中医与易家、中医与道家、中医与儒家等重点根源问题进行宣教,对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等哲学基础概念进行阐发,以及中医学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特征进行宣教。此外,突出医家,如葛洪、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均对中医学乃至世界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对他们的贡献重点宣教。中医学对鼠疫、天花、流行性出血热等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均有突出贡献,现代中医对流脑、乙脑、非典等也有着突出贡献,还有很多疾病的中医疗效均非常显著,应当有重点地进行宣教,让外籍人士看得到真实的案例、切实的效果。

2.4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在中医药博物馆的互动体验项目中,应该适当增加诸如舌诊体验项目,设置典型舌象模型,让参观者通过镜子来与模型相比较;设置目诊体验项目,将五轮学说形象化,也可通过设置典型目象模型,让参观者通过镜子来与模型相比较;面色体验项目也需要设置模型、镜子来让参观者进行体验;脉诊除了通过脉诊仪让参观者体验之外,还可由专业人士进行把脉问诊,让参观者体验中医脉学之奥妙;刮痧、针灸、拔罐等也应成为体验项目。此外,尚可让外籍人士体验特色中医药膳,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中医药博物馆并不具备药膳制作条件;中医养生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现场教学,建议中医药博物馆与养生馆、药膳馆等联合经营,增加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内容。中医药博物馆还应与中医诊疗机构联合,可以利用博物馆的闲置空间引进中医医疗保健机构,如果受条件限制,也应当通过实时视频将中医医疗机构的几个代表性门诊进行馆内直播。

2.5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开展宣传工作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论坛、微博、微信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的跨空间宣教。各个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力量开展上述工作,至少也应将自身主页设置多个语种,尽量详尽,有条件还可开展虚拟博物馆建设。此外,应该对中医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通过制作光学模型、二维动画或三维模型等进行展示。2.6合众聚力,突破语言障碍为了突破语言翻译障碍,有识之士早已献计献谋,有的建议直接由自己培养既懂中医又懂外语的学生,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就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还有的主张将中医送出国外进修外语;也有的主张充分利用海外留学生,在其学成后利用其精通外语的基础,由这部分人开展中医的翻译工作,如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毕业的胡碧丽同学,她作为外籍人士,在中国学习多年后,对汉语、中医的掌握水平已远超出一般的研究生水平,还在广东省中医院出过门诊,可见其水平,如能由这样的人才进行中医的翻译工作,将使中医药对外传播具有跨越性意义[7]。

3结语

博物馆文化论文第7篇

董琳琳 东北烈士纪念馆

摘要:文物藏品档案是一个文物存在来龙去脉的确切记录,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证据。文物档案可以很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对文物

档案的保存编辑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将文物档案的标准化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又给出了文物档案标准

化的基本要就对文物档案的保存工作指明标准。

关键词:档案;标准化;保管

前言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的凭证,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新

文化的圣地。国际社会对博物馆的评价是一个为社会发展服务,

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且对公众开放。博物馆是人类研究文明

教育后代的真实凭证极具说服力。它对人类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传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历史文物是祖先创造文明的事物见

证,是人类与自热不断磨合的产物,是进步的表现。在人类发展

的历程中存留下来。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文

物蕴含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无比绚丽的历史文化信息。围绕文物藏

品建立起的档案通过,文字,图表,影像,照片等形式记录传承

历史文化,记录事态变迁。文物档案是人们研究,保护,认识历

史的智慧体现, 也是知识的结晶。 文物档案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也是博物馆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立保护文物藏品档案是博物馆事

业发展的助推力,对博物馆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文

物档案的特点入手对文物档案的编辑、整理、保护作出三个方面

的论述。

一、文物藏品档案制作的标准化

对于文物档案其制作是文物藏品档案标准化的核心,是档案

管理,利用的标准化的基础条件。文物档案制作是文物管理工作

的重中之重。国家很早就颁布了文物档案建档备案规范,主要强

调对文物档案工作的细节管理要求,包括一级文物的档案工作规

范,一级文物藏品档案著录说明,一级文物档案的卷盒,卷内表

格,专用纸规范。档案工作规范主要有馆藏文物藏品的具体定义

说明,立卷总体要求,归档范围和相关记录内容,档案材料的特

殊要求和档案续补材料的归档。

(一)馆藏文物定义:主要包括对一级文物藏品的征集、鉴

定、入藏、编辑、保护、以及研究利用过程中的详细历史记录。

其形式主要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图表和电子文稿等等。

(二)立卷总体要求:对于一级文物藏品它的档案规范要求

是记录准确、翔实、齐全、完整、真实。

(三)文物档案藏品的归档范围和记录内容问题包括,文物

藏品登记表,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表,相关照片,图绘,拓片,

以及有关文件材料,相关记录文献电子文件等等内容。文物藏品

登记表主要是记录藏品的基本信息,保护维修工作的具体记录,

文献和研究论著目录,同时还包括其他影视声象目录。文物动态

跟踪记录表内容主要记载文物藏品的提取退换记录,观察监测记

录,保护修复记录,鉴定变更记录,事故记录等。图片内容主要

包括全貌照片,重要纹饰,印记,本身特殊的标记,残损部位照

片,保护监测记录照片,修复后的记录照片。绘图内容:全貌整

体图,复原图,局部修复图。拓片内容:文物藏品的器形,保存

状态,图案,铭文等等。相关文件内容:文物征集,鉴定,编目,

保管,保护,利用等工作过程的行政文件和相关资料。有关文献

资料内容:与该文物藏品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专著,论文研

究报告。报纸摘要。电子文件内容:主要是记录该项文物的光碟,

数字化文件,声像资料。

(四)立卷、装帧及归档。立卷:对于一级文物藏品按照国

家有关固定一件或一套文物里一个卷宗。记录材料幅画:幅画的

尺寸是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 A4 型幅面。文物档案材料尺寸如果

大于 A4 幅面的须折叠成 A4 幅面,如果小于 A4 幅面就需要衬托

在 A4 幅面的专用纸上。装具及纸张:对于一级文物的装具和纸

张都统一使用国家文物局监制的专用卷盒, 卷内表格, 专用纸等。

装订形式:一级文物的装订形式主要采用左侧装订的形式,归档

材料不得掺有金属物。

二、文物藏品档案保管的标准化

(一)保管制度标准化: 制定一套严密的藏品档案保管制度,

逐级分配责任制,严防文物藏品的损坏和流失。文物保管制度的

不完善造成文物藏品的流失事件时有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不

够明确,导致文物被盗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为

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就要集中力量完善保管措施,分配

相应责任,将文物的摆放位置,出入博物馆的时间,等情况做好

相应记录切实有效的执行管理措施。

(二)管理模式标准化: 对藏品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双

套制”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子档案它是纸质档案的有效备份,当

纸质档案出现问题时,可从电子档案中查阅,可有效的对文物档

案进行保护。

(三)文物藏品档案全宗号维护实施标准化:为明确分清不

同文物档案给每件文物制定了一个固定代码。代码可以准确的反

应和固定文物卷宗的编号及排列顺序,是我们可以轻松准确的查

找每件文物的卷宗。同时它也可以起到档案的指代功能,是档案

检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如果文物的级别发生变化时,出现

上升和下降的变化这就要求撤销原始档案,从新建立新档案,建

立的新档案被赋予新全宗号,且是具有唯一性的,凡是被撤销的

全宗号不得在被赋予其它文物使用。

三、文物藏品档案利用的标准化

文物档案的建立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文物档案的价值,这就

是文物档案利用工作,也是文物档案建,立保管的目的。文物藏

品档案利用工作主要是将档案记录直接传递给用户满足用户的

需要。

对于文物藏品档案利用主要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是,学术

利用,二是实际利用,三是普遍利用。对文物档案利用有档案阅

览服务,档案外界服务,复制印刷档案,咨询服务等等相关档案

利用服务。博物馆对于文物藏品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要根据档案

利用对象,利用的密集程度,机构责任,登记制度,出版播放传

播,使用的相关手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国文

物保护法》制定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立用户为中心,服

务为驱使,以创新为理念,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认真整理文物档

案,建立统一的文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出尽文物信息的交流与

共享。为更好的利用文物价值而不断努力。

结语

文物藏品是人类文明进的重要体现,是人类精神文明继续发

展的有利基础。文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在文物整理,修复,归

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文

物保护工作。将重要的国家一级文物特级文物进行严格分类,细

化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我们要提高文物保

护的意识,能够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积极为文物保护工

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奏亮泰.新时期基层文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文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