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8-18 17:26:1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1篇

1.1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1.1加强农民主体性教育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提“新农村建设”,非常清晰地指出主体是农民自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证明,只有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改革才富有成效,如果离开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单纯依靠国家行政力量的农村改革都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成功。只有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认识到自己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国家只是起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的需求转化为发展现实生产力的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农民灌输其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现实需要,也包括民利、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利益,培养农民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观念。惟其如此,农民才能真正从新农村政策的接受者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参与者,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和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

1.1.2加强农民合作意识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经济形式走过了通过重建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中小农经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合作社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集体经济由于自身权利体系的缺陷而被否定,小农经济又得以重建的历程。因此当今中国农民的生产结构仍是以小农经济生产形式为主。这种生产形式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小、分散和生产结构的同构,类似于分散的细胞。以社会主义作为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也不能建立在集体经济之上,其经济基础是合作经济。“三农”专家温铁军指出新农村建设在村庄层面上是农民全方位的合作。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无法克服的分散经营的弊端,解决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经营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培育农民的集体意识,更能极大地节约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企业的交易成本,恢复和提高农民在社会中的话语权。总之,农业靠政策,农民靠组织。但是农民受小生产习惯影响具有严重的机会主义情结,缺少合作的习惯。要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民的诚信建设,从而解决农民合作难的问题。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农民合作社的观念和法律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农民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3引导农民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指明了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农民的政治参与会深刻地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如果高度重视并科学引导,这种政治力量就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资源,而如果忽视、压制或错误引导,则必然会成为冲击社会政治秩序的消极力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阻力和破坏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国家已经为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建立起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和制度等等,同时国家也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继续完善现有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内渠道。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农民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有利于村委会和基层政府民主决策,从而能够从根本上维护和发展自身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要求日益增强,农民密切关注“三农”政策,要求拓宽与当地政府机构的联系,对维护自身利益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但从总体上看,农民政治素质和参与能力还亟待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培养农民正确的民主观念和合法理性的参政意识上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使农民的合理诉求依法有序的得以表达,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得以提高;从农民关心的具体事务入手,培养农民正确的政治观念、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使农村民主走向生活化、具体化。

1.1.4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一次调整,党和国家按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和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村儿童入学免除学杂费等等。新农村政策打破了传统国家和农民的“汲取型”关系以后,不少农民觉得基层政权已经和他们关系不大,农民不关心政治的现象更加严重;不少农民只讲权利不尽义务,头脑缺少国家观念、大局意识,十分自私狭隘。农民公民意识的缺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障碍。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抓住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使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使农民明白,国家利益是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从而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合格公民。

1.2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1.2.1把握主动性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要求根源于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主动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是以政策推动的方式开始的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也是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各级党组织站在时代潮头主动做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任务,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1.2.2增强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6]。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虚”与“实”的结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外面宣传灌输,又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实际,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比如村镇道路改造、农民饮水安全、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乡村卫生服务、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1.2.3体现超越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就是其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前导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而同现实世界相对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以农民当前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又要引导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维持农村社会现状、或者维护农村稳定的水平,那就失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不断超越现实,从而引导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超越,走向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互动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育新农村精神的使命。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互动发展的过程。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功能是否正常且正确地发挥,必须依托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体制的确立。农村发展战略涉及了农村的发展理念、现有政策、甚至是农民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既产生了对新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要求对既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修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涵盖在农村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必须从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发展体制、社会条件、传播方式的变化,用时代眼光来审视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符合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农民在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思想政治工作所对应的上层建筑的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过分的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

2.2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创着新农村精神

从根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基本目的的,其参与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重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改造和提升。韩国前总统李寿成介绍韩国新村运动时指出,“新村”运动最深刻的意义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是一场精神运动。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理想和道德引导农民国民精神的培育,关注农民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道德、情感、人格、思想、信仰,关注农民精神家园的构建,只有如此新农村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但是新农村精神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公共权力的保障和引导,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肩负起创新农村精神的重任。只有勤劳致富、自立自强、合作共济的新农村精神才能创造出一个有丰富思想和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3两者统一于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2篇

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在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带来切实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一)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掌握得住、运用得了的雄厚资金,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集体服务功能,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集体经济是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最好示范。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拓宽增收空间;市场导向,提升发展能力;分类指导,实现保值增值;积极扶持,营造良好环境,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资源,发挥优势作用,面向整个市场。

(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民协作水平

农民能否顺利走向市场,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政府可以作为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培植典型,组织观摩和交流,总结推广经验,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生产组织。同时,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流通组织,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家家户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解决农民“买、卖难”问题。按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帮助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基础和目标

列宁结合农民生活、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告诉我们,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戒“假大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基础和目标。只有努力将解决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统一,才能通过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信任。只要上级党委和政府时时刻刻真正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同志曾尖锐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良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量力而行,扎扎实实。领导干部要先行,各级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做到,兑现承诺,树立导向;还应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亲身体验老百姓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真正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的成果。

三、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核心和关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加强乡镇、农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强党组织领导,是开展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先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如果说国家治理的重心在“县”,在“县—乡—村”三者关系中,乡镇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乡镇既是国家相关政策在农村的最终落实者,也是农村基层情况向上的传递者。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农民活动范围的扩大,许多公共需求已超出村庄范围,要求在乡镇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监督。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乡镇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是对基层农民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素材。

(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普通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执政党最深厚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对群众进行教育,也是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渐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权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有关自身利益重大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并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某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骑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切实抓好对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档案建设,定期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评估,做到及时总结成功做法,及时改正不足。上级基层党委、政府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内容,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考评结果作为村级党建等全面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的重要考核依据,增强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此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坚定他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四、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支撑和保证

(一)将法律贯彻到乡村

传统乡村社会属于“礼俗社会”,世代定居的生活使农村居民在相互熟悉中得到信任,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世代相承的经验成为支配农民生活的主要准则。社会结构的变动,要求国家必须将一种新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法律,贯彻到乡村。

1.加强普法宣传

设立普法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党政组织、村干部的法律培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加强农民群众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养成自觉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制观念。

2.选准内容,因法施教

农村法制教育内容要贴切农民实际、学有所用,抓住关联性,突出针对性。要涉及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合同法、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3.整合法制教育资源

利用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开展“送法入户”等法制宣传活动。不仅要提倡积极学法,还要强调用法、守法,将民主法制教育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实现从守法到科学用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二)两手都要抓,双管齐下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3篇

关键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关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有序有效的引导农民工受教育,帮助他们充分有效就业,直接关乎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农民工概念以及特殊性

1、农民工的基本概念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范畴,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有承包土地,但不从事农业生产,依靠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农民工与工人和农民的区别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大多与家人两地分居、缺少文化生活,组织行为上以小团体行为为主,有着自己的组织潜规则,在利益诉求上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诉求基本的国民待遇。所谓“农民工”既是一个职业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身份概念。

2、农民工特殊的社会身份

农民工的社会身份是农民。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不到同等的待遇,这样他们的家庭、最终归宿、心理寄托于感情牵挂都在农村。此外,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依靠还有相当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与农业。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无论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他们都不能与城市市民相比。

3、农民工特殊的工作性质

农民工的职业具有流动性、临时性、季节性等特点。他们是一个介乎于产业工人以传统农民之间的双向交叉的社会群体,惊颤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颠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尚处在一种双向流动过程中,在城市找到工作就向城市流动,找不到工作就往家乡流动。他们一般都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固定的城市和地点,没有固定的单位和工种,有很大的流动性。

4、农民工特殊的生活方式

城市文明在科学技术、文化素养、法律意识、婚育观念等方面总体上比农民发展更快。农民工由于工作性质长期在城市居住,有的接受了城市的新的观念与新事物。他们在工作、学习、娱乐和生活中受到城市文明的熏陶,许多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习俗在城市生活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消解。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农民工保留着农村的传统的观念。

5、农民工特殊的社会地位

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与农村其他人口群体相比,农民工接受能力较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观念较为新颖,这使得他们回到农村时属于“强势群体”。然而,与城市常住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居于弱势,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城市,但是无法获得城市市民的身份,不能取得城市户口,不能和城市职工同工同酬,不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们生活的城市里,但不是城市人;他们是农村人,却没有生活在农村。他们是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人”。

二、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处境的现状、原因

1、农民工思想与行为困境的社会表现

一方面,农民工对工作生活地域选择的矛盾心理。农民工具有的双重身份:即学会了城市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准市民”的资格;又保留着“农民属性”和“农村重心”,只是客居城市的农村打工者。经过在城市中多年的摸爬滚打,农民工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较之于农村的农民领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信心。但面对城乡鲜明的差异时,他们往往又感到自卑,于是选择留在农村还是继续走出去,成为他们思想上的头等大事。另一方面,农民工面对诸多行为上的社会困境:一是体制真空致使行为“失范”和利益行为表达的弱势性。脱离了农村体制的管理,同时缺乏城市相关制度的有效制约,农民工的行为难以约束,同时在受到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常常只能通过间接的渠道来表达,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二是职业行为的边缘性。农民工提供的劳务大多是 “脏累差”的边缘性工作,整体而言,当前农民工地位低下,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层”,而不是一个“自为的阶层”。三是开放与封闭并存的行为方式困境。

2、当前农民工社会困境的成因

从根本上来说,传统思想与城市化进程中新观念的冲突导致了农民工思想与行为上的困境。农民工长期受农村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而他们流向城市后,城乡巨大的差异对他们传统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长期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并由这一制度衍生的维护成格局的子制度,是导致产生农民工思想与行为困境的关键因素。我国现实的户籍制度未能改变“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划分,使得农民工在心理上无法消除其“过客心理”和自卑感。同时城市中广泛存在对农民工的不平等歧视,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的心理和行为困境。

从解决途径上来说,当前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教育主体不明确,没有一个专门的行政部门全权负责。很少有机构过问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做也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已。二是教育手段单一,重训导轻人文关怀,重业务和贡献轻精神需求,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三是对教育客体的研究不到位。既不重视对农民工的群体划分进行细分研究,也不重视对农民工的需要进行研究。四是缺乏有效的教育评估机制,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

三、如何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体系

在教育目标定位上,应以促进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极大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工自身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为教育目标。

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服务于目标。第一,要使农民工能自由地发展,就必须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第二,技能培训与潜能开发和方法论教育相结合,使农民工学会技能的同时学会自我提高。第三,基于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的现实,城市化适应教育必不可少。第四,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必须包含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在教育手段、方法选择中应注意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避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说教。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另一方面基于农民工自尊、模仿、从众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农民工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农民工进行引导教育。

2、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是要继续优化农民工的经济环境。继续改变不合理的用工劳动制度和“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现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要逐步做好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让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二是要优化农民工的政治环境。要设立有效的激励和参与机制让农民工能积极地参与政治,让他们像一个真正的公民一样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要下大力气来改造农民工的文化环境。一方面引导并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建立市民与农民工的良好互动机制,让农民工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文明的文化生活中来

3、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

通过大众传媒的正确宣传导向作用,想农民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城市的文明香味规范,帮助农民工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反映其心声,关注其工作和生活;同时也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农民工正面形象和事迹的报道力度。要加强城市居民的教育,引导其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民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两者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友善、平等的社会环境。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4篇

【关键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观念转变;方法创新

利用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成员施加影响,促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这样的一个过程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农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途径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农民摆脱了传统的农业成产劳动,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各阶层。农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摆在我当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基础较弱,为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1]。我们更加需要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此,应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让农民在各岗位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是一样长期的、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要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必须以马克思基本理论为方向指导。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教育过程,通过对广大农民进行价值观念等的教育,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统治地位,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和思想导向作用,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再次,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众所周知,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人数众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原有的农村结构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受到冲击,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寻找化解农民群众矛盾的有效办法,建立公平、团结、诚信、互助的和谐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

二、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迫性,这是由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决定的。一方面,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升,树立了科学态度,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农民思想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一,封建迷信思想仍未彻底根除。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宣传工作不足等,导致封建迷信思想仍然存在。生病不看医生、看风水等现象非常普遍。此外,聚众等现象也时常有见。封建迷信思想非常不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治安。其二,知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虽然我国大力推行义务教育,但是农村中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很多。再加上多数农民对农村科技知识等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科技素质也普遍较低。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应用迫切要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其三,小农意识浓厚。小农意识在农村地区仍然盛行,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了小规模的生产生活,他们更喜欢安于现状。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创新,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许多农民不愿意引进新科技,这种保守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当前农民道德素质的现实状况出发,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三、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转变农民观念为先导,改变其小农意识、封建迷信等不良心态。为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用先进文化和先进的道德思想培育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农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将其作为重要事宜提上日程。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其中树立全面发展意识、社会主义意识、集体主义意识是重要方面[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创设良好和谐的氛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应有步骤地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引导农民走出狭隘、封闭的传统观念,树立新观念、新道德和新思想。

其次,引导农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提高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我们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关键在于农民内心的价值认同。新形势下,农民思想趋向多元化,因此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武装农民,指导农民树立建设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农民坚定理想[3]。

再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方法是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农民教育方式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与农民的交流,从了解农民出发。教育应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二是教育与信息网络相结合,开展网上政工,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当前,使用网络的农民人数不断增加,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主动进入网络世界,积极开展网上教育;三是不断丰富宣传和教育资料,营造健康的农村文化。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和资料,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总之,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农民道德素质状况的现实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加强与农民的交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洪涛,睢艳卿,康慧娟等.论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新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效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76-79.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5篇

关键词:农民;思想教育;现状;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20-2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影响着新农村建设今后的健康发展,直接制约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1.1 农民思想政治观念淡化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民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一些消极落后的观念正在腐蚀一些农民的思想,比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从而导致一些农民自私自利、只图享乐、思想狭隘,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却不闻不问。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但是有些农民对党、政府及其一些领导干部极其反感,对其不信任,逐渐疏远,对某些干部持否定态度,从而导致干部和群众关系紧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社会的发展。

1.2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改革开放32年来,我国农村传统道德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已经改变,社会处于剧烈震动的历史转型期。引导好当代农民一系列好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比较落后,情况不容乐观。富裕小康型农民中有些人的价值取向出现错位,个人主义滋长,拜金主义泛滥,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不择手段在这些农民中表现得较为突出。贫困温饱型农民、富裕小康型农民的思想道德变化虽然随其经济状况的不同而表现出上述有序性差异,但是由于受一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思想道德变化又常常表现出一种混乱的无序性差异。

1.3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2006年4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显示: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七,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百分之五,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百分之十三。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 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1.4 农民心理状态失衡

中国农民由于长期受到封建统治的压迫,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城乡二元制度暂时还无法消除,致使农村与城市生活水差较大,农村里家庭之间的生活水平也在拉大。

1.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与之配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没有跟上脚步,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套针对农民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案。其次,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最后,是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2.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突出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引导广大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冲破落后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生态意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总的来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广大农民团结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新农村建设形势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为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奠基铺路。

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得当

科学分析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困境,努力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以人为本” 是贯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2.2.1 以点带面,狠抓阵地建设 强化教育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组织、有阵地。实践证明,在农村推进以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站点、农民技校、流动党校等为主的农民教育阵地建设,可大大提高教育普及率,不失为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各地可结合各自实际,由乡、村主要领导担任教育负责人,同时聘请专兼职农教辅导员,对农民进行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农业技术知识等培训,还可邀请各级领导、党校老师为农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从而加快培养“有先进思想观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科学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

2.2.2 寓教于乐,狠抓文娱活动 活化教育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认真严肃,又要形式多样,要把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突出思想教育科学内涵,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通过新建或改建一批村民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场所,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水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更加有效地凝聚民心、党心。因地制宜,各镇、村可依据自身特色,建立阅览室、文娱室、图书室等,以及成立农民演奏团、腰鼓队、演唱队等,不定期地开展以农民为主角的多种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农民群众的思想情操,促进民风、社风的好转。同时大力实施“五下乡”活动和“2131送电影工程”,通过“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打造更多户外信息交流平台。

2.2.3 潜移默化,狠抓典型示范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长久性的开展下去,激发广大群众创作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佳作。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层面的作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广大群众,同时也可以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慢慢形成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社会氛围、教育环境和文化导向。从实际例子可以看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村民”等活动的广泛展开取得了较明显的作用,已经使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履行自身的义务,并且能够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间的利益,能够主动自觉维护集体共同的利益;而“遵纪守法户”和“和谐村组”等活动的展开,则起到了宣传政策法制的作用,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教育农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好家庭”、“十佳孝星”活动的开展则促进了人际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学科学、用科学”等农民读书比赛活动,帮助农民汲取先进知识,实现科学致富。

2.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制度要健全

加强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建立农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对组织制度运作起到的作用。当人们相信组织规则和制度是公平的时候,他们将自发萌生遵从组织制度的意愿。

2.3.1 建立农民协会 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农业协会,农业协会通过组织农校等形式教育农民,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以其对思想文化的筛选、传播、渗透和革新功能加速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在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前,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农民的先进科学文化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择、传播、渗透和创新力度,从而改变农民身上的错误观念和落后思想。

2.3.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队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选拔、招聘优秀专业人才,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特别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年龄性别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通过“选调选拔”优秀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等新途径招贤纳士,公开选聘合格优秀的青年人才,与有经验的中老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合理科学的组合。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落实培养计划,拓宽培养渠道,全面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具体来说,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 强化其理论基础。第二, 及时深入的学习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明确其工作的方向。第三,把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管理技术相结合,提高其工作能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培养的人员和内容要有先后次序,多渠道、多途径地进行学习、培训。

2.3.3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党领导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立、健全各个层次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制度,能进一步确保和加强党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领导,避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大起大落、忽左忽右。建立有效的领导和责任制,通过“三级联创”的活动部署,完善县、乡、村上下三级的融会贯通,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完善县级党委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健全乡镇一级党委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坚持一级一级抓,一层带一层,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还要建立科学、合理、以及操作性强的工作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包括确定考落实考核组织、定期实施考核、制定考核标注等,经过考核检查,对方法简单、不作为、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和分管领导责任,同时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来充分调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2007.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6篇

关键词:90后;农民工;梦想;思想政治教育

一、90后农民工梦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总理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享有同城市人一样的福利待遇、生活条件,从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圆好90后农民工的梦,正视其复杂的心理因素。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90后、泛90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其 “边缘化”“门外汉”的身份,让其思想政治观念“异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现状让人堪忧。

第一,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观念的趋性。西方不良势力对我青年不断的进行蛊惑、渗透、策反、心战情况下,90后农民工“熏陶”成“叛逆、犯罪”,“自由、享乐、拜金、极端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崇拜者,思想政治观念背离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信仰。网络战、媒体战方兴未艾时,90后农民工往往表现出思想散漫、政治偏激、反应极端;践踏道德底线,破坏法律秩序,沉迷于娱乐、网游,把低俗、色情、暴力、犯罪当做宣泄的手段,崇尚游戏人生、娱乐人生。

第二,90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新一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府和社会虽然日益关注,但各界没有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心理服务平台;社会漠视其成长和发展,其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权利得不到保障,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地位得不到认可;企业单位注重的是业务技能培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却漠不关心;网络平台、报刊媒体、公众舆论不是去引导教育90后农民工,反而持偏见以误导和迷惑,更是教育工作走入误区泥潭。

二、影响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观念与教育的因素

俗话说仰望星空的人走得快,脚踏实地的人走的远,思想政治观念落后的人容易误入歧途,究其原因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出了问题,导致价值观扭曲梦想破灭。1.环境恶化的制约。2.主体地位的缺失。“接受主体自身需要的内在驱动、环境作用以及媒介影响等要素”很重要[1]。90后农民工染上“打工仔”、“外乡人”颜色,在城市里主体地位缺失,变得叛逆、犯罪、迷失自我。3.制度倾斜的结果。学校应试教育,企业招聘章程,社会福利制度,打工合同关系,“等级”烙印、制度倾斜让城乡脱离,其在劳资、住房、医疗、教育、技能培训上都遭受“冷遇”。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向城市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2],促进城镇化建设必须搞好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其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原因主要有:首先教育的苦衷,90后农民工是个“漂族”,流动性大,人员分散,受教者众多,受教者层次不一,良莠不齐,教育开展困难重重。其次政府制度导向不明,户籍制度差异,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明确制度保证。再次社会和企业对90后农民工群体期忽视,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教育机构,提供不了专门的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瓶颈制约,90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过时、务虚、呆板;教育途径局限,得不到拓展;教育队伍缺少培养和打造,素质有待提高。

三、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索

搞好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尊重90后农民工的生存权、发展权,为其实现人生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一)统筹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四位一体”工作

推动“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系统酝酿,全面统筹,形成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家庭关心为基础。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家庭的关心,父母亲人关心90后的成长进步,关心实际困难、心理问题、梦想现实。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90后向善、向美,自律、自爱、自警,提高道德修养,铸牢思想观念。

2.社会关注为核心。90后农民工是城市的新兴建设者,如何让成为“最美城市人”?这是社会关注的核心。其遭受城市漠视,“权利”“遇冷”。社会需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匀,把福利平等、教育平等、医疗平等、待遇平等放到社会工作的核心位子,只有解决了“平等权”的问题,摘掉“打工仔”的帽子,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性发展。

3.政府关照为根本。政府必须关照90后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跨越不平等鸿沟;关照90后农民工长远发展,搭建“梦工厂”,孵化他们的美梦。政府需出台激励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增强队伍建设、增大共建力度,提供制度保证和服务保障。优先关照,着力解决其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和其他生活问题。

4.企业关爱为重点。企业是圆梦的鸟巢,是90后农民工的“安乐窝”,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惠农力度”,企业需反思和“反刍”,让有梦、有能力、有思想的90后农民工参与到企业的梦工厂中来,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以及更多的管理权。宣扬企业劳模、发挥企业党员模范作用、彰显90后农民工精神风采;注重技能培训,把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办好专题教育班,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开展90后农民工党团员活动,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深受益。

(二)丰富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

90后农民工思想教育的内容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务实与高效的有机统一,主题与主题的有机统一,生动与深刻的有机统一,信息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把握好五个有机统一,首先搞好德育,拓展道德教育建设内容,夯实德育基础。其次搞好法制教育,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民主集中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其他手段,把法律教育搞活。再次搞好人文教育,90后农民工都是“四有”青年,并且有梦,“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3],关注90后农民工梦想。最后搞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要搞活经典,要创新形式、大力开展,努力培养其敢于追梦、敢于担当、敢于崇尚美德的胸怀和气质。此外务实教育,把解决90后农民工工薪、福利、创业、婚姻、买房的等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务实不务虚、有效管用、严格制度,确实搞好教育内容建设。

总之,要善于借鉴经验总结不足,加大投入解决问题,优化教育队伍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做到:注重传统教育。注重时代特色。注重创新发展。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确实在改革创新中推动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承选,刘新全.知识梳理与学理追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研究30年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7篇

㈠缺乏宏观政策指导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被贯穿于和谐、文明建设等所有企业文化活动的始终,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的切合问题;二是由什么人进行教育的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但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却很少。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和传统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工虽然在煤矿生活多年,却依然没有城镇户籍,他们缺乏对煤矿的归属感,认为学不学技术对他们不是太重要,合同到期又回农村,虽然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物质利益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广泛关注,但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关注较少,特别是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煤矿在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合法权威的制度支持,总是处在边缘状态,内容零散、不系统,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从而增加了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笔者认为它的主导思想应该是“以良好道德品质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推动煤矿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和精神。

㈡教育工作方法简单

方法决定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对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方法也多种多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时,农民工的流动性、异地性、多变性决定了对这个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效果,要实现企业当前和长远的教育目标,必须要依赖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当前在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个别地方还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实现目标带来一些影响,首先,个别企业把农民工作为临时工来进行管理,行政指令多,教育效果不理想,没有认真总结和间建立一套适合农民工并让他们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做得不够,在教育方法上不能做到灵活多样,在文化教育上不能与工作紧密联系;其次,注重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很少触及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再次,教育手段单一化,主要以宣传为主,长期以来,仅仅把煤矿农民工看作是劳动力的源泉,而没有关照到他们其他方面的需求,总之,随着煤矿农民工群体的成长,农民工的思想更加复杂多样,煤矿只有利用其自身优势,不断地创造出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新形式,才可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收到应有的教育实效。

㈢缺乏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由各种要素构成并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是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运动的动态过程。它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体性和能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构成要素的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和提高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保障。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作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还应该勤奋学习、敢于吃苦、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当前,在一些整合矿井尚不存在或还未完善对农民工进行统一管理和教育的组织机构,也缺乏一支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队伍,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积极有效地推进和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二是建立教育管理机制。煤矿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地位重要,在改进煤矿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上,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对在改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还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协调处理,为建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出谋划策、相互配合、统筹安排,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三是建立教育舆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媒体正确引导的舆论作用,舆论导向对人们思想进步具有鼓舞、激励、鞭策、推动作用,它是社会正气、社会道德的守护者。煤矿农民工素质还不太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随大流,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积极在农民工中树立模范先进典型,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引导他们增强工作热情,切实感受到身边高尚的道德思想行为带来的巨大感召力,发挥职工书屋、职工阅览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煤矿农民工与团队、同企业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和谐矿区的建设中来。四是建立“三公”评价机制。即“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机制,运用科学、规范的考评标准和原则,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不定期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或某一方面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㈣整合教育资源整合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内容,它必须要有一个执行主体,只有这样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但是,目前整合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力比较弱,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无序状态,从而出现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盲点,责任不明确,使得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相对分散,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

二、问题的原因剖析

㈠教育理念与导向不明晰

当前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导向不够明确,有的人认为不需要对煤矿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进入煤矿后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管理就行了,既使有也是流于形式,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个别人认为农民工问题的重点是在增收、权益保障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上,这些问题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对农民工教育的形式、方法很不明确,导向性不足,缺乏明确规划,主观因素大、随意性强,对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提升不产生效力,教育效果不明显。

㈡教育体制不健全

由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教育工作开展乏力,缺乏必要的体制监督,导致了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也相对涣散。当前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薄弱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教育不成体系,随机性比较大,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较为薄弱,体制不能很好地运转,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在对煤矿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煤矿各职能部门、各个实施主体不能真正关注、重视此项工作,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能真是的贯彻到位没有体制的保障,这也导致了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主体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执行无力,组织无序,给当前煤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障碍,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㈢煤矿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