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合集7篇)

时间:2023-08-17 17:34:47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创新对该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1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要求,首当其冲的要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人类历史文化组成部分。承载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数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门语言,培养理性的思维,用数字符号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数学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途径。使学生已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逻辑推理,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是不容忽视的。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在教育中有着积极长远的意义。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逻辑和定量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想模式。严格的数学素质,学生将在量的洞察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因此,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2.1 树立前卫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更加是一个工程。凭借着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完成这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和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被规律,经验,遏制了自己思考能力的发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能力,我们要打破枷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医培养创新能力为优先的教学理念。

2.2 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创新在高等教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些骨干力量具备创新的精神,人勇于探索和勤于实践,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2.3围绕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2.3.1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有所突破。出台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相结合,有必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全方面现代化人才,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操作:

首先,加大课程的选修范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程门类。

其次,在高校受教育期间。增设文化素质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实施的主辅修学习系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培训计划,实施的第二类课程文化和课余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3.2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建设创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反映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有意识的学生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并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

其次,运用年先进的教学方法,告别粉笔的摆书。建立已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到了知识。

2.3.3 组织形式的概念在教育,培训的目标要实现一个特定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评价工作的激励机制的运动机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组合,这种模式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

2.4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练习的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和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和骨干的激励机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 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60-02

0 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国防生,是新时期我军干部培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和知识培养军队干部,可以全面提高军队干部的科学文化基础。加强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毕业后走向部队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方针,全面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加强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国家、民族、军队,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现代军事技术迅速发展,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培养国防生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又红又专”,瞄准培养能够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人才群体,必须在校期间系统培养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1 培养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军队高技术的需要

高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高技术方兴未艾的新时代,正在进行着一场以信息技术领先,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据预测21世纪的前15年中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物、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扩展。这些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的运用,将进一步促进一系列对21世纪作战行动有着巨大影响的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战场感知技术、微光夜市技术、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结构技术、天基电子技术等。这些高技术的应用决定着未来战争的胜负,为了使国防生毕业后能够掌握这些高技术在校期间要系统培养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国防的需要。

1.2 培养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以信息为中心的社会必然产生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化战争,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生产理念、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以及信息经济的运行模式,强制性的渗入到了军事领域,军事体系在信息社会的强力支撑和全面引领下,开始全面向信息化迈进。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通过太空的各种卫星和天空的侦察、预警、电子干扰飞机,以及地面的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完全掌握了战场的制信息权。在战争中,以信息对抗为主的“斩首”“威慑”行动威力巨大,电子战、心理战贯穿始终,作战指挥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空战场向无人化方向发展,精确打击占主导地位,实施打击目标的能力更强。这场战争,由于战场空间态势空前透明,作战效率高,一体化作战特征明显,制信息权成为战争的关键,信息系统的作用突出,被称为是一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形态,正步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作为国防的保卫者和建设者—国防生,应该了解信息战、认识信息战、研究信息战,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未来打赢信息化战争做好扎实的准备。

2 培养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及意义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教学;创新能力

一、小学音乐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

首先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想要得到全面综合发展,应当通过自身主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思维,情感这些因素方才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发展。因此日常教学当中为达到教学三维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求知欲,发挥其自主性,学生方才可以最大限度用饱满热忱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老师才可以以此作为前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乐于学习,学有所长。除此以外,音乐教学并非单纯音乐知识点解读和积累,它在于不断探索过程。以此作为基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学,要彻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学习当中可以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勤于动脑与动手,帮学生树立独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传统学习理念进行极大颠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升华至一个新高,进一步发展智力,提升能力,真正变成学习主人翁。传统小学的音乐教学把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传授当成是课程实施重点,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并不单纯禁锢学生思维自由,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减少有关音乐感知和创新过程。而目前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作为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班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审美情趣,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采取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也为素质教学发展必然选择。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具体实践步骤如下:首先,营造互助,平等共进课堂教育环境。其次音乐课外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不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一时间也为拓展自己音乐教学一类有效措施。再次,创新能力前提,音乐听觉灵敏度非常重要。通过以上举措,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如火如荼展开,较之过去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取得显著提升。

二、培养小学音乐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突破教学中的陈旧思想,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小学教学的主旨,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一只都只是执行者,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有一定能够的阻碍[2]。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多创新能力,使其心态能够得到放松,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引导其有效的结合好实践与理论知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案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大纲相区别的是,要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体变动教学方法和结构,将现阶段社会迫切需求创新型人才表现出来。

(二)构建充满兴趣的课堂,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软件加以应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多媒体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可变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改变,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接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和学习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方面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在借鉴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合理的使用这些资源,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比较丰富的知识量,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掌握好,不过如果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离开校园学生也可以不断的学习,这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通过教材而呈现出跳跃性知识的,所以如果想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则需要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灵活运用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肩负起身为“引导者”的职责。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放眼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较为缺乏,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过短时间内却很难达到目标,对此对相关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还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科技技术,加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新艳.实践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音乐创新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2:17.

[2]吴洪剑.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12:25.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教学;创新能力

一、小学音乐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

首先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想要得到全面综合发展,应当通过自身主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思维,情感这些因素方才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发展。因此日常教学当中为达到教学三维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求知欲,发挥其自主性,学生方才可以最大限度用饱满热忱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老师才可以以此作为前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乐于学习,学有所长。除此以外,音乐教学并非单纯音乐知识点解读和积累,它在于不断探索过程。以此作为基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学,要彻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学习当中可以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勤于动脑与动手,帮学生树立独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传统学习理念进行极大颠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升华至一个新高,进一步发展智力,提升能力,真正变成学习主人翁。传统小学的音乐教学把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传授当成是课程实施重点,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并不单纯禁锢学生思维自由,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减少有关音乐感知和创新过程。而目前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作为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班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审美情趣,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采取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也为素质教学发展必然选择。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具体实践步骤如下:首先,营造互助,平等共进课堂教育环境。其次音乐课外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不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一时间也为拓展自己音乐教学一类有效措施。再次,创新能力前提,音乐听觉灵敏度非常重要。通过以上举措,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如火如荼展开,较之过去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取得显著提升。

二、培养小学音乐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突破教学中的陈旧思想,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小学教学的主旨,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一只都只是执行者,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有一定能够的阻碍[2]。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多创新能力,使其心态能够得到放松,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引导其有效的结合好实践与理论知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案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大纲相区别的是,要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体变动教学方法和结构,将现阶段社会迫切需求创新型人才表现出来。

(二)构建充满兴趣的课堂,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软件加以应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多媒体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可变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改变,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接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和学习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方面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在借鉴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合理的使用这些资源,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比较丰富的知识量,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掌握好,不过如果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离开校园学生也可以不断的学习,这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通过教材而呈现出跳跃性知识的,所以如果想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则需要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灵活运用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肩负起身为“引导者”的职责。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人才。

三、结语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社会要想发展,得靠改革;改革要想成功,得有创新。在教学中,教师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辨。刚开始绝大部分同学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我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讲维新变法运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慈禧太后发动的,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大胆的作答,只要能积极思考回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或肯定,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打开了,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将课外知识,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从而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如讲《明末农民战争》时,一位原发言就脸红的学生,却自告奋勇地根据所学知识,对“闯王进京”作了创造性的场面描述:“1644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肩背弓箭,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农民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北京城。城内百姓,张灯结彩,欢迎农民军进城……”通过创造性的描绘,一个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如身临其境,分享到农民军明朝封建统治的胜利喜悦。这位学生的发言也博得了满堂彩。可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潜意智能,并使之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

二、教会会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辩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要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6篇

体育学科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践性。指的是“寓教于动”。体育课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活动。2.整体性。指的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3.社会性。体育课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4.差异性。是指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地域、气候、场地设施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5.复合性。指的是体育课程目标非单一性,体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6.非阶梯性。指的是体育课程内容、手段的非阶梯式排列。7.非高考性。指的是体育学科有全国学大纲,但不列入高考科目。目前学生高中毕业、体育学科的评价是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课成绩”、“平时体育活动出勤”三位一体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因此不受高考的限制,教学改革的空间比较大。8.交叉性。体育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体育学科成为多学科汇集的交叉点,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橱窗”。

二、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利用体育教材内容价值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二)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这是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斯佩里的研究成果。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自行创编成套动作

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等。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增加体育游戏活动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五)学生自选运动项目

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趋于灵活多样,我们学校从几年前就开始进行选项教学,分为五个运动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环境因素等来选项上课。如此上课,学生就能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教师也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指导评价这种个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发现法

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例如短跑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

1.设问:你在50m跑中,用多少步跑完?2.观察:让学生相互数出同伴50m跑的步数;3.启发思考:每人多少步数合理? 4.讨论揭示:学生经过讨论教师用挂图、录像结合讲解,提示步频、步幅与跑速关系及霍夫曼提出的步幅/身高=1.20,步频(s)x身高=8的指数法为依据来衡量步幅与步频的合理搭配。5.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在不减速的前提下,在跑道上按标志点跑,看哪种步长比较适合自己。

(二)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野营军训、郊游,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 高中生 创新 培养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

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主人翁的心态、独立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自我能力的展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实事求是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二)成人性

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正趋于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向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正在向成熟的指标发展,正处在社会人格化的过程中。

(三)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又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四)前瞻性

青年时期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间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追求自我实现。

(五)进取性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走向成熟,加上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得高中生经历充沛、血气方刚、反映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乐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二、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中生生理及心理发展主要特点,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自主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从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个班会开始,就要让学生意识到,现在不同于以往,从学习到生活都更多的需要自我的能动性,没有自主意识,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将被甩到后面。要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管理的能力将成为自己未来个性发展的前提。然而任何一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除了灌输思想外都要在实践中完成,自主意识也是在实践中培养形成的。陶行知说过:“游泳就须在水中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的所有教育活动,如班会、团会、联欢会、班费管理、劳动组织、自习管理等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实施并完成。但需要我们老师注意的是这“放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干部和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和管理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所不同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制定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实践的快乐。譬如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的值周班长制就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实行的过程中具体做法是:由班干部开始,进而普及到一般同学,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教师只指导其方向,出现问题时同学们互相帮助自己解决。值周干部和全班同学一起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体味,以主人的意识和姿态去要求自己,收到了较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当然,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与自主管理同步的自主课堂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思考、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成人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所谓成人性是指我们必须把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的成人。高中生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同时他们又思想幼稚,缺乏理智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如,他们自视很高,不喜欢别人对他们指手画脚,不愿意听从别人意见等。如果我们的教育还以理论说教的形式出现,势必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对高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放弃“师道尊严”,真正以“教仆”的身份去面对学生,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这样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才可能是切实有效的教育。

成人性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行事做人都要依“法”而行。如青春期教育。我们都很清楚,青春期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可视为洪水猛兽;既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行政命令,强制压服。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学习,树立远大的抱负。再如:学校管理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清楚: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依“法”而行,奖惩并用。这“法”应是学生意见与校规校纪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旦产生,就在班级就具有了法的威力。作为学生就应明确如果违反或背离了“法”的要求,就必须接受惩罚,因为高中生是有独立尊严的人,已经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就应该明白奖惩对于自己的利害关系。

(三)遵循学生成长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1.支持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呈现的改革、创新的行为。

班级管理中的改革创新行为来自于学生自主的积极性,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些行为可能有悖于常规,但只要这种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不违背校规校纪,我们就应该认可并支持。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挑战课本,挑战权威,挑战老师。

长期的考试压力,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当作神圣的教条,无条件地接受,这样是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并且不仅要知道“为什么”而且要知道“怎么样”、“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服人”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课本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学生学习中的质疑挑战就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学生本身就是推动知识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3.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知识的碰撞。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活动,更主要的是集体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活动。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是在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进而清楚理解拓展思路的。在班级教学中引导学生相互切磋,开展讨论 ,通过相互提问题,调动学生研究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是一项很好的尝试,如:笔者在教学管理中定期进行的“点子之辩”、“我之新见”等活动,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是学生的头脑更活跃了,不走寻常路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在学生丰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不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后形成的结果。本文所提出的关于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和想法,希望可以为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