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游开发(合集7篇)

时间:2022-12-16 05:53:27
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第1篇

深度开发思路

保护不等于不开发,开发也不必须大兴土木。深度开发不仅要把资源本身的魅力展现出来,而且还要依托资源属性和特色,把资源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将其旅游功能拓展,使得“策划好了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4]。旅游产品除了包含传统的观光内容之外,还应增加适合旅游资源的娱乐参与性项目。城市周围娱乐带的发展是对城市化的一种弥补和反动[5]。“乌江画廊”就是这样一个短暂逃离惯常生活、消解城市厌倦和放松压力的好去处。就“乌江画廊”而言,着重从以下思路进行开发。把握旅游资源特色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是区域旅游发展取胜的关键。“乌江画廊”属于峡谷景观和江湖景观,这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并不属于稀少的旅游资源,但能同时将这两种旅游资源结合为一体的相对要少一些,特别是这两种旅游资源禀赋皆优异的更是难得。“乌江画廊”兼得二者之利,因此旅游资源基础较有优势。乌江是三峡大坝蓄水至175m后,库区回水能到达的最远和最大支流,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形成一个蔚为大观的“涪陵湖”,非常适合开展亲水娱乐活动。因有大江大峡谷的背景,涪陵湖的水上娱乐活动自然更加自由酣畅,而且可以与峡谷旅游相结合而不会显单调。这也构成了“乌江画廊”另外一个重要的特色。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竣工,乌江旅游将成为“高峡出平湖”景观的又一峡谷水体旅游热线。准确定位旅游功能市场旅游功能市场定位决定旅游开发规模和深度。“乌江画廊”的旅游功能定位为峡谷观光胜地和亲水娱乐活动基地。峡谷观光已有一定基础,亲水娱乐项目应是深度开发的重点。前者为静态旅游,后者为动态旅游,动静结合,有劳有逸,更能符合游客的多种需求。“乌江画廊”是区域一级旅游资源,市场目标瞄准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并作为重庆都市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市场形象定位为“乌江画廊,水上欢乐谷”,既彰显自然生态旅游,又突出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应紧紧依托“乌江画廊”独特的峡谷风光和优美而充满活力的江湖景观,通过一些项目的打造来放大这种特色。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营销战略强化“乌江画廊”的旅游形象,提升其在国际国内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发挥“乌江画廊”品牌的价值。“可逆式”旅游规划开发构建“可逆式”旅游规划模式,将对旅游地的硬质开发转化为基于资源深度挖掘而生成的软质的活动组织,以体验活动为主要吸引点,通过降低旅游开发对资源的高依赖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增加对游客的长期吸引力,缓解旅游发展中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的矛盾[6]。“乌江画廊”属于生态脆弱区,其景观又是以生态景观为主,对环境保护有较大的依赖性。人们对野生景观和未被破坏景观的需求在不断增长[7],那些画蛇添足的旅游开发只能破坏景观的原真之美。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对生态景观伤筋动骨,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冲击。在非关键生态区,以丰富的旅游活动项目为“软件”,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通过对“旅游活动”的无限创意形成旅游地的吸引力[8]。“乌江画廊”的峡谷地质地貌和水体变化景观得天独厚,旅游策划应脱颖而出令人流连的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景象。

深度开发项目

“乌江画廊”峡谷观光“乌江画廊”的典型特征是两岸刀劈斧削,山峦高耸、河谷深切,峡谷景观瑰丽嵯峨,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其崖壁景观错落有致,造型丰富,形态各异,可谓鬼斧神工。乌江水流碧绿,山水照映蜿蜒,有一种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美,非常适合开展观光旅游。游客可乘船畅游三峡蓄水后的平湖段“乌江画廊”。人在江中行,俯视流不完的绿水悠悠,仰视体会诸如“壁立千韧,无欲乃刚”的大自然语言,品味“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还可以开展“钓乌江鱼,食乌江鱼”等旅游休闲活动。也可选择乘车游览,沿乌江西岸即涪陵至彭水的沿江公路游览“乌江画廊”。“两山夹一江,路在山腰行”,此种观赏方式对于领略峡谷风光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感受“乌江画廊”,感受大自然演变的神奇,感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水上娱乐世界缺乏兴趣中心的地域往往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目的地。不少地区自然环境质量高但因缺乏兴趣中心而构不成旅游热点[5]。“乌江画廊”拥有品味较高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同样需要打造兴趣中心。三峡大坝开始156m水位蓄水后,长江涪陵城内段由河道变成湖面,形成城内湖泊———涪陵湖。涪陵湖形成后,水流较为平缓,水域变得宽阔,无疑将成为涪陵乃至周边居民水上娱乐休闲之地。以涪陵湖为依托,通过建设多功能中心、游船中心、垂钓中心、水上运动基地,开展休闲度假、观光游娱、文艺演出等活动,打造“乌江画廊”的兴趣中心。可以开展以下具体活动项目:在乌江二桥上开展滑翔、热气球观光活动,举办摩托艇竞技、龙舟竞渡、游泳、冲浪、赛艇、帆船等水上体育竞技比赛和环湖自行车赛。另外还可以举办乌江崖壁攀岩邀请赛,高空王子走乌江等具有高度关注性的造势活动。这些节事活动本身会成为旅游观赏对象,并通过聚集人气,产生声势效应而扩大影响,起到丰富旅游产品和营销的双重作用。“乌江画廊”旅游小环线“乌江画廊”周围的旅游资源主要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核军工洞体、小溪巴王陵、玉泉河、雨台山和武陵山森林公园等。各景点距离不远,把这些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乌江画廊”涪陵段的旅游小环线。在旅游线路设计、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连接和共享方面,在营销和形象推介方面,都应实行联动开发。小环线内热点资源与冷点资源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辉,增强了游览景点的丰富性,有利于实现旅游资源发挥整体作用,同时也符合游客旅游体验规律,增加游客的旅游效益。整个旅游环线以核心旅游资源“乌江画廊”为首,以“乌江画廊”这一概念来统领,形成认知性强的旅游品牌。

旅游开发第2篇

“旅游+”战略由北京伯联顾问于2015年5月首次提出,意为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文化元素,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行各业发展。此战略提出短时间内便引起了旅游行业的积极响应,这不仅是旅游业与传统行业巧妙结合以达到传统产业结构颠覆的指导方针,更是旅游产业激发创意,追求突破的建设性理念,由此也衍生出了各色各类的“旅游+”概念。其中“旅游+影视”理念是指旅游目的地出现在银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一、影视旅游背景概述

(一)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

1、历史追溯

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始于1987年央视无锡影视城的建成。它是中国第一个影视基地,其中建设了西游记艺术宫,放置拍摄电视剧《西游记》所用过的道具、服饰、设备等,建成后竟然立刻成为了无锡城的一大旅游热点。不久后央视为拍摄《唐明皇》等电视剧相继建设了唐城、三国城。热播影视剧的带动效果使得原本为影视创作而设计的场景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无锡的知名度。之后广东中山、无锡太湖、、浙江横店等地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地域的影视城。

2、今朝变迁与未来发展方向

(1)载体形式多元化

现如今传媒科技的迅猛发展,娱乐节目风靡,影视已不仅仅局限于电视电影,它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的综合形态,包含了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内容。除却电视电影带动拍摄地旅游发展,如今风靡的真人秀节目,嘉宾们去过的景点都变成了旅游热点,游客爆满的新闻屡见报端。,例如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

(2)主题乐园建立

电影热映带动取景地旅游的现象已经不胜枚举,然而此前电影公司在催热的旅游线路中并没能获得任何的利益分享。有电影业内人士表示,之前电影作品与取景地的合作还普遍停留在“植入营销”的范畴,双方的思路暂且都局限在广告层面的合作。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爆,以此为基础的“电影+旅游”正迎来庞大的目标群体,据预计,到2020年,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16.65万亿元,其中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正越来越引起业内关注。2011年华谊兄弟在当年半年报之际,首次实景娱乐战略,该战略与先前在就了的的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电影主题乐园项目与尚未涉及的外景地和实景演出四部分糅合在一起。

(3)文化理念渗透

虽然“影视+旅游”风光无限,但却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生命周期短暂。这样的产品生命周期只有一年甚至半年,影视剧热播一过,就会失去吸引力。所以如何长久的发展,不断地吸引顾客到来,延长影视旅游的生命期,是未来影视旅游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印记,信仰渗入是关键,例如国外的经典影视旅游案例――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借助小说的名望与电影的全球热映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长久消费群体:小说是J・K・罗琳从1997到2007年所著魔幻文学系列共七部,影视是从2001第一步上映直至2011年第八部的到来,10多年的时间《哈利波特》获得的是亿万影迷的追随,更是代表了亿万青年人的青春记忆,哈利波特小说、影视系列成就的是一场跨越时空与青春的文化印记。另一案例是国外影视旅游发展较为先进的动画产业带动旅游――迪士尼主题乐园。将银屏上的卡通动漫形象融入现实生活,用童真与梦幻打造的乐园成就了影视旅游的奇迹,迪士尼乐园的建立已经不仅仅是用高质量经典动漫来带动旅游业,它更是将其影视作品融汇成一种理念与信仰贯穿主题公园,用文化感染游客,用信仰保证了旅游的永续发展。

(二)旅游+影视需求分析

1、新型旅游业需求旺盛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伴随着“旅游+”理念的推出,新型旅游的创造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引领了新的突破方向,传统游览观光旅游成为了普通型旅行方式,而新奇、探险型的新式旅游成为了旅游行业的新宠儿。

2、影视剧明星效益,粉丝基础强大

近几年,“粉丝文化”疯长,成为了一种亚文化,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粉丝心理也是一种从众心理,会引起“羊群效应”。对粉丝们来说,为偶像进行的消费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品位,而并不在意物品本身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粉丝们收获的是自身的满足感、群体归属感,以及自我意识的实现。粉丝的这种消费行为催生了“粉丝产业”,也使“粉丝文化”成为消费主义文化的典型。

如今粉丝群体特征多样化,打破了年龄的界限,不再仅限于某个年龄段。而且粉丝覆盖了社会的不同职业层次,从学生、白领到学术精英,包含了零收入到高收入的各个阶层人群。

3、文化诉求强烈

影视发展除了展示风景名胜,还可以展现出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与传统习俗,这些文化传统有别于现代生活方式,对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正如韩剧的热播,韩国政府借此举行了很多文化宣传活动,包括服装、饮食等内容,影迷们不仅对韩国偶像明星感兴趣,还对韩国的文化发生了兴趣。文化因为差异性、独特性而引发大众强烈诉求,当代旅游需求正在从简单的游览欣赏转向成为追求一种生活经历,一种文化体验。

二、影视旅游项目开发创意

影视旅游的需求逐渐扩大的同时,如何实现影视旅游的永续长久发展是必须探讨深究的问题。本文接下来将从宣传营销,衣,食,住,行,娱,购七个方面,结合消费大众的心理特征进行旅游项目“长安影视文化城”的创意创新开发。

(一)宣传营销――趁热打铁,传媒力量

“长安影视文化城”的宣传需要趁热打铁,抓住近期流行的影视剧,真人秀节目的势头进行大力宣传,并且邀请影视明星成为景区形象代言人,拍摄宣传视频,甚至在景区举行明星见面会,邀请明星与大众一起参加景区主题活动等。

如今随着社交途径科技化,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景区的宣传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利用传媒的力量实现快捷性、广泛性、高反馈的效益,让粉丝深度参与成为可能。这便是利用传媒技术,广泛宣传造势,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万千粉丝游客。

宣传造势只是景区推广的第一步,让大众知晓并关注长安文化影视城,然而景区存在活动过后游客量直线下降的风险,所以长安文化影视城的项目建设将着重于新颖、奇特,重视文化发掘,让游览成为一种生活体验与经历享受。

(二)衣――汉唐风情,汉服霓裳

每位进入长安城的游客,都需要着装汉服,景区所有服务人员也都将穿戴汉服,佩戴饰品,景区也会提供各种类型的不同价位的汉服,以供游客租借或购买。身着古装入长安,将会给游客一种身临其境,融情于景的新奇体验。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随着社会发展,现代的人们已经不会在平日生活中着装汉服,只有在特定的表演活动中才会看见,汉服的历史发展,服饰结构,纹饰配件都是具有深远丰富的内涵的,现今大众对汉服的知之甚少却充满好奇,在长安城中租借或穿戴汉服的同时将会聆听和学习到汉服的历史与文化,满足游客对历史文化的诉求。

(三)食――吃茶看戏,满汉全席

影视城设有茶楼、客栈,游客在游玩后可以喝茶看戏休息,戏剧将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改编:京剧,越剧等的展演让游客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至于饮食用餐,将会推出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利用满汉全席的噱头来吸引游客的注意,108种各色菜肴,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以供游客多样选择,虽然做法与质量上定不及清朝宫廷盛宴,但是菜名的新颖,菜色的新奇会使得游客产生强烈的好奇。加上满汉全席是由汉族人与满族甚至更多少数民族一同完成,长安文化影视城的佳肴将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盛宴。

(四)住――客栈文化,小资情调

影视城内部建设有古风古色的客栈,古朴宁静,满足客户追求的小资情调,就如丽江的客栈一样,对于很多热爱旅行的人来说,丽江的任何酒店或客栈都是有灵魂的,灵魂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来丽江不住古城就感受不到丽江文化的所在,客栈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风情,一种体验。

(五)行――梦回古都,新奇体验

对于景区内部的交通应提供旅游者最大便捷,一般的旅游景区的交通工具是游览车、自行车、游船、索道等,在长安古城中将会提供的是更具特色与风情的,如马车、轿子、舟楫等充满年代感与娱乐性的古代交通工具。

(六)娱――影视产业,明星工厂

游客在古城中可以拍照摄影,同时古城也将提供给游客微电影拍摄场地与设备,让游客成为影片中的主角。根据近来热播的影视剧经典片段,提供游客不同的片段选择,游客也可自编自导新剧情,景区会根据游客的需求配备不同的拍摄团队,为游客录制并生成微电影,既圆顾客的影视明星梦,又实现景区的额外收益。这个项目开发是基于心理学家的研究:除探索驱动力外,人们的大多数旅游动机,如地位、权力、焦虑、恐惧、成就、自尊、自信等动机都是后天学习到。所以成为影视主角的心理需求是来自于游客对成就、自尊与自信的追求。

同时在古城内会举办各类有趣的比赛与竞技,竞选“最美仙女姐姐”、“汉服美人”,让游客能够通过现场舞台选秀,线上参赛等方式进行比拼,既能吸引大众瞩目,又增强娱乐性以及游客间的互动。人人皆有爱美之心,这个活动会满足现场游客的旅游审美心理,激发参赛者的竞争心态,以及希望受众人瞩目,获得名望的心理诉求。

(七)购――特色开发,文化渗入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转型很重要,如今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严重,本土性、地域性不强,很多景区的纪念品总是围绕着:纪念币、钥匙扣、明信片等,并且质量也不容乐观。旅游纪念品应加强创意设计,首先从确立景区主题开始,再到景区设计布局,建筑标识风格,再到纪念品上有一脉相承的有别于其他景区的风格特色。要有特色就要接地气,例如贵州剑河兴园刺绣厂老板娘黄成香,她的公司把当地少数民族刺绣与围巾、披肩、手包等产品结合起来,将苗、侗元素与当下潮流结合起来,这样的产品深受游客欢迎。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不仅要努力挖掘本土化价值,更应该结合现代营销物流策略,走精品化、创新化的发展道路【5】。

所以,长安文化影视城的旅游产品开发会结合历史文化特色,注重质量,不再是小贩叫买的便宜货,而是专门设立展览区,以展览或是拍卖的方式售卖:古董瓷器的展厅,簪子服饰的真人展出,加上产品部分制作过程的公开与现场制作,吸引游客的目光,让游客从本质上感受中华古代文化与历史。

三、结论

旅游开发第3篇

关键词:国内;乡村旅游;开发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05期)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传统的乡村旅游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二)现代乡村旅游

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三.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一)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二)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农业旅游、农庄旅游、绿色旅游、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区域的旅游等。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J];旅游学刊;2004年01期

伍卓;彭小月;;刍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之路[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旅游开发第4篇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三、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3)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超过景点容纳容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礅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殖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蕴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四、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进付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存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贝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3、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4、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旅游开发第5篇

关键词:郑汴一体化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开通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发展从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在郑汴一体化的浪潮中,作为开封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如何将古都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如何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联合开发郑汴两地旅游产品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实现跨越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郑汴一体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开封地处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部位,中原城市群战略引发的资源重新组合和配置,必然使开封能够分享由资源聚集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郑汴一体化又为开封和郑州城市间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

郑汴一体化将大幅提升开封的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快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区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郑开大道的开通,不仅使城际旅游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两地市民的出行和旅游,而且使开封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到增强。

郑汴一体化无疑会引发旅游方式和市场的改变,给开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开封旅游业要抢抓郑汴一体化的机遇,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城市定位,通过科学规划来体现郑汴一体化的需求,扬长避短,实现开封旅游经济的全面振兴。

基于郑汴一体化的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一)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开封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其在居住休闲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鼓楼夜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郑州作为辐射性很强的商贸中心城市,总人口700多万,有着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也是巨大的客源集散地。整合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宋都古城的发展理念,在区域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封旅游开发模式及功能应定位为郑州的“后花园”,发挥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功能,实现两城旅游优势的功能互补。开封今后的旅游建设应当强化其为郑州服务的功能,重点放在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美化、餐饮及宾馆服务规范以及房地产开发上,突出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营造花园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使开封的城市环境成为一种吸引力。

行政区划制约是影响旅游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郑汴一体化使两市旅游业的融合水到渠成。加快郑汴旅游资源整合步伐,统一规划,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可与郑州巩义的北宋皇陵、登封的嵩阳书院、新郑的欧阳修墓园组成中国北宋文化游精品线路;大相国寺可与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慈云寺组合,再向西延伸到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偃师玄奘故里,组成中国佛教精品游线路。新的组合可以使郑-汴-洛“三点一线”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在旅游线路组合方面,开封和郑州两地的旅行社可以把双方的景区纳入旅游线路之列,拉大线路空间。在旅游市场开放与管理方面,开封要打破地域限制,取消地方保护、实现两地的无障碍旅游。继续实行旅游年票制度,进一步免费开放部分景区(点),从而达到吸引郑州游客、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的目的。两市旅游管理部门在城市导游图的编制、旅游广告宣传及旅游促销活动中要积极联手,共同举办高层次、全方位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动。

(二)完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

尽快编制开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宋都古城复建规划,全面进行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开封三大城市片区的结构特点,重新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在保护、修缮、适度开发老城区和建设东区的基础上,强力推动新城区(汴西新区)建设。中部包括老城区和护城大堤以内部分,应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的核心功能,限制和疏解行政、办公、生产及部分居住功能,为餐饮、住宿、度假、旅游、文化会展业的发展营造空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老城区改造中实行精品战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与风貌协调,推进街道环境整治与水系整治工程,提高现有景点的档次和内涵,形成不同特色的景区与观光线路。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面改善老城区环境,打造雅俗共赏的宋韵古城。加强地下历史文物资源的挖掘,以开发“城摞城”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开封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自护城大堤以西至中牟县边界的汴西新区,是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开封与郑州对接的重要区域,也是集居住、工业、办公、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应重点建设运粮河两侧的休闲度假区。东部包括开封县城、边村工业区和汪屯工业区,着力打造郑汴洛工业走廊。

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城市形象竞争定位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特色弱化、千城一面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特色,打造宋都古城,从而树立有别于郑州、洛阳和西安的独特的旅游形象。挖掘宋文化魅力、打造宋文化特色,是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已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开封至朱仙镇、开封至兰考两条旅游线路的“三区两线”文化旅游景观链。深入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宋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要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以“塑造世界历史名城,体验宋都千年梦华,打造唐宋古都走廊”为目标,以“宋都·宋文化”为宗旨,完善水系工程,开发开封古城墙和“城摞城”奇观,将宋都古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加快“申遗”步伐,将北宋东京城遗址与同是“国保”级的北宋开宝寺塔(铁塔)、北宋天清寺塔(繁塔)和开封城墙等其他相关珍贵遗迹组合,通过有机地整合、修复和展示,加上国宝《清明上河图》及《金明池争标图》、《东京梦华录》的印证,联合“申遗”,提升现有景点的整体品位。(三)突出文化旅游经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文化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态。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古都之一,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经济。开封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被称为“戏曲之乡”;因曾在宋代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被称为“书画之乡”;作为我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以其独特的针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品;开封又有“盘鼓艺术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之乡”等美誉。宋词文化、历代名人文化、黄河文化等也都是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围绕“宋文化”主题,进一步突出各景区、景点的个性特色,选取市井民俗文化、皇家宫廷文化、宗教文化、府衙文化、商贾文化等不同侧面,来确立景区定位,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吃、住、行、游、购、娱不仅是旅游的主体内容,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郑汴一体化使两城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将极大拉动本地游的市场。因此,开封应着力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商务及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实现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型产品过渡。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如假日休闲、市井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民风民俗、美食名菊、民间演艺、工艺制作类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悬河长堤、村落沃野、渔牧花果类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对老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升级换代,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开封建成影响力巨大的书画、古玩、手工艺品交易中心和宋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这样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包装和展示,“开封游”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内容将更为丰富,品位将得到提升,更具备从“一日游”到“多日游”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强。然而开封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销售不畅,造成旅游产业链条过短,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组合方面,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挖掘开发能够反映开封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开封的花生糕、包公豆、朱仙镇豆腐干、陈留豆腐棍、兰考豆腐乳等,要改变包装粗糙、质量不统一的现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对朱仙镇木版画、汴绣、官窑等,更应很好地挖掘,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的名牌。

(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树立大旅游观念,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尽快打破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等局面,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力争实现开封旅游的六统一,即规划统一、宣传统一、线路统一、包装统一、门票统一、接待统一,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步伐,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升级。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如彰显“北方水城”魅力的水系工程、张择端笔下的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重建项目、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琼林苑御汤园温泉度假宾馆项目、名扬天下的樊楼、千年佛教名塔—繁塔、元代著名全真道观—延庆观、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以独到雕饰闻名的山陕甘会馆、“悬河”奇观的开封黄河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万岁山森林度假区开发项目等。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园的成功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给开封景区(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待服务水平要有新的提高,硬件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内涵要在凸现北宋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市场开拓要借助郑开大道的“桥梁”加大力度着重创新,内部管理要不断强化,使景区(点)的整体水平登上新台阶。大力推行和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建立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旅游诚信体系。

结论

现阶段面对郑汴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依托郑州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是加快发展开封旅游业应有的战略选择;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建立高效的旅游业协调与管理体制,培育旅游大环境,净化旅游大市场,是做实做大做强开封旅游产业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旅游开发第6篇

[关键词]西安旅游纪念品现状问题开发

旅游纪念品指以旅游景点的文化古迹或自然风光为题材,利用当地特有原料制作的带有纪念性的工艺品,如旅游纪念章、旅游纪念图片、带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器皿、玩具、雕塑、编制以及各种印刷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购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旅游业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精美的旅游纪念品,能唤起旅游者对旅游经历的美好回忆,能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愉受。近年来,西安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一、西安旅游纪念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西安的旅游纪念品发展也较快,逐渐形成了一部分专门从事旅游纪念品生产的队伍。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得以挖掘生产,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如果作一下横向对比,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西安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旅游纪念品收入占旅游收入的比重的增长并不大。旅游纪念品已成为西安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滞后因素,其开发、研制、销售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西安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1.轻旅游纪念品发展的落后观念

审视近年来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在整体观念上,西安旅游业开发企业重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行业普遍认为建成风景区,游客就会来看、来游、来吃、来住,旅游就会发展,再加上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收益高,资本回收期也比较短,有利于公司和企业发展,而纪念品的开发难度大、资本回收的风险大,且产权保护难。由于此种观念长期根存于西安旅游发展企业之中,自然让西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受到“冷遇”,也致使西安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相对滞后。

2.产品缺乏特色和规模

西安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规模,缺乏支撑性的企业力量。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销售大多属于个体经营,技术与资金不足,设计包装简陋,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此外,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识薄弱。因此,导致西安有着一流的旅游资源,但旅游纪念品却不尽人意。如兵马俑仿制品大都工艺简单,品种单调,制作粗糙,质量低下。而极少数质量高的,则价格昂贵,让游客望而却步,加之没有形成知名品牌,旅游者对其实际价值持质疑态度。

此外,各个景点附近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无法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如西安碑林拓本、刺绣等,未能把秦、汉文化及西安民俗风情很好地融汇进来,且装帧水平较低。

3.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

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缺乏高效的发展机制,市场主体发展不够完善。生产、供应、销售各自为政,多数还处于小作坊式的经营状态,缺乏有效地协作和沟通,导致市场信息无法准确、快速、有效的进行流通和反馈,生产不能根据市场变化来及时调整。此外,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活动,不能扩大旅游者对纪念品的认知和感知。这种零散的个体经营,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开展灵活、深入地营销活动,这些将对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二、西安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策略

据有关调查,西安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率最高,而人文活动类、旅游商品类和遗址遗迹类资源开发率普遍偏低,其中尤以旅游商品类资源开发率最低。西安的特色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但目前的旅游利用率并不高。西安旅游纪念品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可待挖掘的空间广阔,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开发,必定会改善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使其呈现新的面貌。1.促进社会共识,培育商旅结合思想

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业总体收入份额的高低,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在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促进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就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商旅结合的战略意义。如可以采用“商店与馆藏结合”、“商店与艺术表演结合”、“商店与风景胜地结合”、“商店与保健结合”等模式,将购物功能与旅游功能合二为一,形成优质服务体系,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企业是中心环节,政府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来鼓励社会企业开发旅游纪念品,增强其开发活力,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把思想传播到社会中去,为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2.明确市场定位、确保发展规模

市场定位决定着开发产品的具体内容和档次规模,准确、良好的市场定位有助于开发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在西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可依照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认真分析和掌握各类旅游者的偏好,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商品定位和价格定位。如在西安的入境旅游者中,欧美游客对西安的仿古工艺品、瓷器、民族用品比较喜爱,尤其是老年游客,他们欣赏的是古风古韵的东方情调;而到西安的日韩游客,由于和我国有相近的文化渊源,他们对西安剪纸、西安刺绣等民族工艺品情有独钟。因此,在产品开发上要做到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的特点来进行,才能有好的销路。此外,中档价位的旅游纪念品是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薄弱环节。据调查,景区中50元以下的中低价位旅游纪念品销路最好,纪念品花费一般占旅游者景点总花费的10%~15%。因此,中低档纪念品的生产要达到一定规模,同时务必确保质量。如秦兵马俑和铜车马复制品可以定位为西安的代表性旅游纪念品之一,分高、中、低档次进行生产,其中以中低档为主。

3.“古”为支点,以文化为根基,进一步创新

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纪念品也有其生命周期,鉴于西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旅游纪念品日趋老化的现象,应加紧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此外,旅游纪念品本身就是特色旅游商品,它集地方性、纪念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灵魂。因此,要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将秦汉的传统文化、现代的工艺技术和当地的物质资源结合起来,设计和制造出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旅游纪念品,才能使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重获生机。以资源为依托,对相关旅游纪念品进行深度开发将是目前西安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重点,兵马俑应该作为龙头产品来发展。兵马俑的开发要从秦代文化为切入点。可以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模拟兵马俑或秦始皇陵墓中的部分,制作成类似机械玩具的各种精美复制品,或变形金刚似的大秦武士,从而再现兵马俑和古时秦代生活方式,来突出其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若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内核心和源泉,就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和较高的价值。

4.以消费者为中心,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改变西安某些旅游纪念品开发不成功或市场销售乏力的现象,就需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强对旅游消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旅游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该注重精致,注重将实用性、艺术性、独特性、宣传性、携带方便性有机结合。此外,精美的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还可以提高商品的档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便于游客收藏或向亲友展示、馈赠。

5.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旅游纪念品发展

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旅游纪念品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立专门的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经济与生产厂家,选择一两个基本的生产基地,带动附近的乡镇企业生产。(2)建议成立“西安市旅游商品开发协会”或“西安市旅游商品科技开发基金会”。由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综合部门配合,共同成立专门的协会或基金会,扶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生产。(3)设立专门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机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西安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都是经验导向,难以上升为系统的开发模式。因此,可考虑在部分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鼓励开展旅游纪念品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引导;另一方面,加大纪念品的科技投入,提高同业进入门槛,减少模仿、抄袭。

参考文献:

[1]简王华:旅游规划与开发[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9

旅游开发第7篇

关键词:工业旅游;旅游开发;线路设计

工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重要分支,是一种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是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业与工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则集中在工厂观光旅游方面。国内学者们对工业旅游的界定存在许多分歧,比较典型的对工业旅游的界定有:赵青的“工业旅游是人们对工业景观、生产流水线、工艺流程及劳动场面的参观、学习,加深认识了解的过程”;王宝恒的“工业旅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业资源的吸引力,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以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专项旅游活动和企业发展项目”等。

笔者对工业旅游的界定为:以反映某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工业遗址或工业企业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它是产业旅游的重要分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活动的参与性和差异性是它的特殊魅力。

二、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一)浙江旅游发展的需要

浙江旅游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种种问题,缺乏稀缺性强的拳头型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先发优势正在弱化,旅游产品的单一和老化问题逐渐呈现,为此,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既可防止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老化的现象,又可在节假日和黄金周期间有效地分流客源,减轻旅游热点上的环境压力。同时有利于丰富浙江旅游产品及其内涵,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资源和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适应“大众旅游”向“个性化旅游”发展的趋势,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为浙江旅游寻找新的着陆点。

(二)浙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浙江的经济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迫切,浙江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工业旅游便成为浙江经济新的支撑点之一,工业旅游近几年在浙江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其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已经初步展现,无论从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数量看还是从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看,浙江的工业旅游开发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浙江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特殊背景使得浙江的工业旅游开发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找到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特色化开发模式,为浙江工业旅游进一步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三)浙江工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工业企业精心设计工业旅游线路,随时将鲜明的企业形象、规范的生产操作和优良的企业产品展示给公众,这势必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和人脉,同时培养未来的消费者和未来高层次的从业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旅游是工业企业化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的一种手段,它能让社会公众在参观游览中增长见识、了解企业、认同产品,从而达到城市、企业、产品“三赢”的目的。而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敢于将厂区车间、操作流程等向公众开放,也能为企业引入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造成的压力将持续有效地转化为企业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的动力。

三、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浙江工业企业发达,以民营企业为主,名牌企业较多,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各具特色。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以SWOT分析形式来论述。

(一)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各具特色。近年来,浙江省依托各地的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的工业旅游已初步形成了由台州摩托与缝纫机制造业、宁波港口与服装业、杭州高科技产业、金华传统工业以及温州皮鞋、服装与打火机业、绍兴酒业等组成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差异发展格局。

2、工业旅游开发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省工业旅游从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新安江水电站和绍兴上旺大队等的参观访问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批以温台经济、安吉天荒坪蓄能电站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项目。2004年,国家旅游局授予103家企业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浙江11家,排在第1位。2005年,浙江省又有正泰集团等5家入选。

3、民营经济与体制优势明显。浙江省独特的机制优势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天然优势。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省工业旅游发展的领路人、开发主体和主要开发对象。民营企业参与工业旅游的积极性很高,工业旅游已经成为了众多民营企业在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选项,浙江工业旅游这一背后的光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4、市场前景好。2007年,绍兴开辟了浙江首条酒类工业旅游线路,立即吸引了500多名游客参观黄酒的酿制过程;温州大虎集团2004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是2003年的两倍;台州的飞跃集团仅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000多批、近20万人次的游客,创收多达上百万元。

(二)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劣势

1、工业旅游产品挖掘不够。受规模、条件的限制,浙江工业旅游产品还没有被完全挖掘。比如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宁波北仑港,可以停泊30万吨的巨轮,本应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至今仍未开放。

2、思想意识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一是管理者认识不到位,对开发工业旅游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不明确、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企业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到位,对工业旅游开发效益的持续性、增长性认识不够,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对企业厂房的布置与环境改造、员工素质、精神风貌、企业文化塑造等软体建设。

3、“多头管理、多头束缚”。工业企业门类复杂,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众多,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化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得工业旅游开发“难成规模、难成线路”,难以实现低成本开发与综合效益的提升。

4、缺乏与旅行社的有效联系。由于缺乏与旅行社的有效联系,缺乏资本、品牌等纽带,缺乏与当地自然、人文等景点的有效联系合作,没有有效地将工业旅游融入当地的旅游线路和当地区域旅游发展的框架,从而影响了游客消费以及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潜力。

(三)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机会

1、标志明显。2004年,吉利从浙江众多的工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浙江工业旅游的名片。

2、工业旅游需求日渐增长。近年来浙江省的工业企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GDP的迅速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005年浙江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浙江旅游正处于国际上公认的旅游业大发展时期,我们的工业旅游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实践证明,差距同时也是潜力的最好体现。

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产业改造、升级与落后产能淘汰加速并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宏观环境上提供了工业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导入工业发展中的可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有利于保护工业遗产,又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经济效益增强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则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威胁

旅游活动对工业生产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工业生产与工业旅游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工业企业规划协调不好有可能导致舍本逐末。而浙江整体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生产,这使得浙江工业旅游开发、挖掘、培养专业人才更加困难。但是长三角周边城市迅速崛起的工业旅游城市及城市工业旅游项目将对给浙江工业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同时国际经济政策及汇率等的变化将对浙江很多民营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近而影响企业对工业旅游市场开发的持续与稳定。

四、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线路设计

(一)环杭州湾地区工业旅游经典线路

“环杭州湾区域”是浙江经济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经典线路一:健康生活行(二日游)

杭州娃哈哈集团下沙工业园-养生堂农夫山泉生产基地-杭州青春宝药业-绍兴大唐袜业-嘉兴海宁皮革城-宁波方太厨具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最大限度地贴近百姓生活,目标客源市场以中老年市场为主,因为中老年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动机更加强烈。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健康生活每一天”。

经典线路二:亮丽人生行(二日游)

宁波雅戈尔服装-湖州织里童装-嘉兴羊毛衫-绍兴嵊州领带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各种服装为主打品牌。根据各消费群体对服装的热衷程度将目标客源市场锁定在中老年妇女市场,原因是女性群体对服装独特的追求与忠爱,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亮丽人生,我的最爱”。

(二)温、台沿海地区

温台地区包括温州、台州两个地级市,是著名的“温台模式”发源地。

经典线路一:温台模式游(二日游)

温州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服装)――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低压电器)-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温岭钱江集团(摩托车)-台州飞跃集团有限公司(缝纫机)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突出地域品牌。主要卖点是温州和台州两地的知名品牌,根据产品特色将男性市场作为该线路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品牌――成功男人的选择”。

经典线路二:名牌寻访游(二日游)

温州奥康集团、康奈集团、红蜻蜓集团(鞋)-温州正泰集团(低压电器)-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星星集团(冷柜)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名牌产品集聚,产生强烈的名牌效应。客源市场主要锁定在中高收入人群,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漫漫人生路,名牌与您同在”。

(三)浙中腹地

地处浙中腹地的金华,专业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61个。

经典线路一:横店专业游(世界最大影视主题公园――“中国好莱坞”)(二日游)

中餐-游“明清宫苑”《黄金甲》诞生之地-在导演的指导下拍摄DV-晚餐-游览浙江品牌夜游景点-江南水乡-看“江南遗韵”、“梦里水乡”等精彩的民俗歌舞表演

经典线路二:金华品位游(二日游)

东阳木雕-浦江水晶-横店工业游-防盗门(群升)

(四)特色型工业旅游线路设计

1、绿色环保游线。丽水竹子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基地)-中国兰花之乡(兰溪)-中国麻鸭之乡(缙云县)-杭州东方茶都

该线路的特点是绿色环保,根据求新求异的需求理念,以城市居民中的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客源市场。

2、工艺美术品游线。桐庐县分水镇中国制笔之乡-诸暨珍珠-上虞彭家堰“玉雕村”-杭州天堂伞业-浦江水晶玻璃产业-余姚灯具之乡

该线路的特点是产品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可赏性,满足客人对工艺美术品的独特需求,中青年女性市场和老年市场是该线路的主要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姚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2).

2、阎友兵,裴泽生.工业旅游开发漫议[J].社会科学家,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