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3-08-06 10:45:48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1篇

(一)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混乱。

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上实行多头管理、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管理方法上实行“档随人走”,主要表现在各单位部分人员的档案有的在人事部门,有的在人才交流中心,还有的在劳动部门,管理的主体不清。管理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力、物力、资金不到位,重复浪费极为严重。

(二)人事档案法规不健全。

由于人事档案法律建设上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事档案观念淡薄,普法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公众对于人事档案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

(三)人事档案内容不完备,档案整理不规范。

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许多单位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些单位档案虽已立卷成册,但没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行业的发展,各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干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但由于学习渠道(如函授、短期培训、研修班、进修班等)的差异,以及各个学校对入档材料的要求不同(如有的学校没有学历批准书的相关材料,只有学位证书)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某些人事档案中的学历材料不齐备,且无法补办。

(四)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大部分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还仅限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较好的单位也仅仅是采用了电子数据库管理,而根本没有实现信息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条件的改善,为了更加真实、全面的地记录干部所有经历和资料,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理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现行的人事档案,主要按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进行管理,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强调按隶属关系管理的基础上,突出职能管理。组织部门承担对档案工作牵头抓总,负责档案工作的管理督查和业务指导,同时,具体负责所管领导干部和参照管理单位人员的档案;人事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包括依照管理单位人员的档案管理;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及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劳动部门负责各类企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

(二)健全人事档案规章制度。

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有序,有据可依,保证人事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人事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定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反映事实。

(三)丰富人事档案材料内容。

要紧紧围绕干部工作大局,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在收集干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人事档案材料内容,一是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收入档案,为凭实绩用干部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建立干部能力档案,重点收集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能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三是建立干部认可档案,本着党政干部群众认可、技术人员学术认可、企业人才市场认可的原则,分别建立党政干部考核考察档案、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推广成果档案、企业经营者利税档案。通过这些内容,把档案建设成为反映干部面貌的镜子,记录干部成长的录像,以便于组织对干部进行全面了解,使干部档案更好地为组织工作、经济工作服务。

(四)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2篇

一、思政工作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人事管理工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困难,虽然针对出现的问题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且也吸取了各优秀企业或者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但是取得的效果不甚明显。实际上,就我国企业人事管理方面而言,要想使其得到长效的发展,就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的效仿,考虑企业员工自身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有效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制定,开展管理工作,而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对自身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加以丰富和创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在企业人事管理中提升员工凝聚力对企业在管理中起到根本作用,强化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更细致地认识到企业发展理念与企业文化。随着目前企业多样化的发展,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为企业员工增添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也使得员工流动性问题也逐渐增多了,为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在企业人事管理中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工作的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也尽显人性化的一面,使员工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的工作,提升各个员工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员工的凝聚力,留住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发展来说,保持长久的利益才符合企业稳定发展的特点,这也是企业在人事管理中的重点之一,提升企业员工稳定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保障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在现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人才的竞争,所以,留住企业人才、引进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可以提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借鉴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的理论,认为人对心理的需求已经超越对物质的需求,所以在企业人事管理中,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发挥员工自身价值这一方面,使员工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面临的工作对象比较复杂

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趋向于多元化,而各个企业也受到多元化的影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适当的改变,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也变得相对比较复杂和全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像一些企业中,存在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这一现象而使企业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退休、养老、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变得比较复杂。

(二)企业内部思政员工政治观念不足

在许多企业中,存在着一些搞思政工作的人员却不懂思政,对许多国家大事和实时动态完全不关心,对于当前的企业形式也缺乏独特、清晰的见解,没有对企业的信仰,缺乏对国家的归属感。这就导致了企业一些思政的员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够综合地来看问题,在面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关系的时候,不能有自己的判断,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更没有明确的向导。

(三)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相对落后

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相比较下,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内容、手段乃至方法上都有一定的落后性,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面对复杂的形式和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落后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面临问题的时候缺乏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落后的企业思政工作方式,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依靠思政工作做好企业人事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员工的培训

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不仅是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的需求,更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和企业认同感的重要措施。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将统一员工思想与行动,提高员工思想觉悟;另一方面要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业务技术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企业人事管理的工作中,要加强企业政策宣传,全面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其主人翁意识。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扩展到企业管理阶层当中,加强执行与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企业决策的人性化。

(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以人为核心要素,强调的都是人的管理,因此要将以人为本贯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以人为本就是首先要将企业的生产计划、发展规划与员工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保持一致性;其次,在制定人事制度和发展规划时,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能,最大化激发员工潜质,使其在岗位上做出最大化贡献。

(三)结合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员工日常工作依所处的大环境、大氛围,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首先,将具有代表性的思政教育方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其次,要以企业文化建设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详细阐述廉政文化、服务文化等内容,利用企业文化的熏陶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强调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员工的思想觉悟,达到人事管理的效果。

(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人事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当中,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技术鉴定、教育培训等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术;其次,设立敬业爱岗典范,以优秀员工个人事迹和模范典型提高感召力;最后,在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中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专用规范,保证人事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完备性和可行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相关部门的执行力。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3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流动人员

    引言

    在中国丰富的档案财富中,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求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二、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严格档案转递手续。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的转递是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的转递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档案转递更为规范,使档案更能发挥利用价值。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三、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

    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小结

    人事档案是与人类个体密切相关真实的人生记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蔡秀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对面[J].中国人才,2006.

    [3]肖文建,杨彩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J].北京档案,2003.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4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流动人员

引言

在中国丰富的档案财富中,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求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二、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严格档案转递手续。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的转递是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的转递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档案转递更为规范,使档案更能发挥利用价值。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

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三、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

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小结

人事档案是与人类个体密切相关真实的人生记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蔡秀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对面[J].中国人才,2006.

[3]肖文建,杨彩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J].北京档案,2003.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5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必要性;有效措施

引言

人事档案是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字材料。就企业而言,准确、齐全、完整的员工人事档案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社会和高等教育也随之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工作也随之赋予更多的意义,不再是传统的文件收集的作用,开始有了更广阔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建设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结合的产物,然而很多企业却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正确认识档案管理规范化与公司管理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各部门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正确发挥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为档案工作取得公平、公正的地位,更有利于公司管理建设的发展,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

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人事档案是企业员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全面记载员工基本情况,反映着员工个人经历、能力和德才综合表现;是企业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现状上,下面从这两点出发分析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从职工角度看:人事档案是对一个职工的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生活状态和工作成绩的原始记录,是职工享受各种社会待遇的凭据以及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它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对职工个人而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据此为流动人员提供身份认定和办理社会保险;为员工代办申报职称;根据档案确定退休年龄;根据档案中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年限推算提前退休年龄;代为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大病医疗统筹、工资调整;出具与人事档案有关的证明材料等等。

从企业角度看:(1)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人事档案全面记录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员工的过去,掌握现在,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人才,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2)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组织内进行合理配置,因事而择人,因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

促进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挤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企事业的发展迅速、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3)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组织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对分析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起着重要作用,脱离人事档案管理而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必然是盲目的。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因此,一些单位领导往往容易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未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形成“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用起来需要”的状况,这样会导致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难以高质量地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

2、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机构调整、内部科室重组,人员竞聘上岗,原有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变动,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人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入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3、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在设备配备上,大多采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融办公、阅档、仓库为一间,既无铁门、铁窗等基本设施,也无其他硬软件设施,防火、防潮、防盗等手段只是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管理手段也较陈旧,调阅档案时都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由于反复调用原件,阳光多次照射,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企业改革带来一系列变化,如流动人员增加,外聘技术人员增加,使用期相对较短,而这些人缺少人事档案,这就给企业识才、留才带来了不便,反映这部分人的工作能力、业绩、培训方面的材料几乎空白。

4、档案数据质量差

填写表格时随心所欲,大约是在五年之内才整理一次,材料中的数据不尽一致,履历材料中,入党时间、年龄不一致,鉴定材料满是优点。还有就是重要材料不能及时归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无法从这些人事档案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造成反映当事人近期动态情况的材料不全面。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6篇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 可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 , 更好地为企业选拔和使用人才快速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完整的信息。本文分析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人事管理工作措施第7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流动人员

中图分类号:F2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29-02

引言

在中国丰富的档案财富中,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求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二、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严格档案转递手续。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的转递是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的转递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档案转递更为规范,使档案更能发挥利用价值。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三、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

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小结

人事档案是与人类个体密切相关真实的人生记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蔡秀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对面[J].中国人才,2006.

[3]肖文建,杨彩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J].北京档案,2003.

[4]李广都,罗辉.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分析[J].中国档案,2006.

[5]卫许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5.

On Improving the Business of Mobil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Measures

CHENRong

(The third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71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