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合集7篇)

时间:2023-07-28 16:33:36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1篇

1以形成特色产业为主,做好规划布局

国家的政策的大力支持对定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定西市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编制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精心谋划设施农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全力推动定西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渭河流域、洮河流域和漳河流域及城郊等交通便利、水肥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适度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和高档瓜果;在洮、渭、漳河沿川灌区、引洮工程灌区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和反季节特色蔬菜产品,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品牌蔬菜。

2有效利用政策支持,解决资金问题

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它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时机,精心编制一批质量好、水平高和辐射带动面广的设施农业项目,积极向省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要想解决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应采取“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作用,整合资金发展设施农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动员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回农村发展设施农业,利用企业成熟的服务体系和销售体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引入设施农业生产中,发挥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3加强多行业的合作

设施农业的研究,不仅是作物的基础研究、栽培研究,更是设施工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因此这是园艺、生态、农业工程等多学科的研究。要想研发出一整套过硬装备及配套技术,形成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必须做到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它是设计、制造、生产、销售集,农科贸一体化系统。为了使整个系统顺利运转,需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生产组织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商品供求信息体系等,因此,必须加强多行业的合作。

4加强技术交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因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所以科技部门的支持成了定西市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定西设施农业的发展,要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的档次。首先,加强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会指导的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水平。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设施农业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农民的水平。通过开展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电视电教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典型事例引导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他们对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加大科普教育,促进新技术示范推广。设施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我们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农村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在农村大力开展设施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讲座,组织有关专家送科技下乡,以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加速示范、推广。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编印宣传材料、现场观摩、专题培训、考察学习、入户动员、算帐对比、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大户引路、党员冬训、思想教育“三到户”、百名科技人员下基层等活动的开展,组织致富能人和致富典型开展巡回宣讲,制作各类宣传画、宣传牌、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宣传力度。

5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

针对定西市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大力开展旱作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建立设施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为平台是为广大农民、农业专家提供交流互动、咨询服务的网络平台,同时为农业产品生产者和商家提供服务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6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打造设施产品品牌

6.1完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设施农业的发展的主要载体,市场问题、流通问题与设施农业快慢、好坏有直接关系。首先要在生产环节引导农民按国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肉类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其次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地区兴建区域易市场;第三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流通之间的纽带作用。

6.2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2篇

上海种源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种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上海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重点。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农业生物品种选育工作不断加强,培育了“沪油”系列双低油菜、“申优”系列杂交粳稻、“沪旱”系列节水旱稻、“银冠”花菜以及部分设施专用种子等一批优质特色品种;形成了一批成长较快的种子企业;种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为该市种业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良种培育和推广,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和确保地产蔬菜有效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上海选育的优质特色品种。粮食作物水稻、油菜和大麦中培育了寒优湘晴、秋优金丰、“申优”系列杂交粳稻、“沪优”系列节水旱稻、“沪油杂系列”双低油菜、“花30”系列啤酒大麦;蔬菜中的矮抗青、新夏青、“长征”系列上海青菜品种享誉全国,设施专用品种浦粉系列番茄、碧玉系列黄瓜、特旺达茄子等具备与进口品种竞争的能力;水果中的“大团蜜露桃”、“锦”字系列黄桃、“沪油”系列油桃、“沪培”系列葡萄成为地方特色品种;上海荷斯坦奶牛冻精产品在全国奶牛育种业中排名第一;新杨褐壳蛋鸡和新浦东鸡是国内仅有的几个肉蛋鸡品种之一;“浦江1号”团头鲂、罗非鱼、康乐蚌、“申福1号”坛紫菜等水产养殖品种全国闻名。“申香”系列香菇是我国香菇生产的主栽品种。大量种养殖作物品种不仅在上海广泛应用,还推广至全国市场。

2.种子企业。近年来,上海重点培育了上海种业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光明种业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等种业集团,各集团种业发展侧重点不同,上海种业集团主要从事穴盘种苗、新优花卉的生产;上海农工商集团主要从事种公牛、种肉牛、种猪、蔬菜种苗、优质稻种、花卉种球、种鸟、水产种苗等8大种苗的生产;光明种业有限公司力图在国内粮食产业链上的育种环节有所突破;上海奶牛育种中心的核心是荷斯坦冻精产品,并已连续3年列全国市场份额第1。

3.种业基地。“十一五”以来,以实施“种子工程”为契机,上海加快了种子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体系已基本形成,建成了上海农作物南繁基地与南繁工作站。2009年,建设稻麦良种基地18个,生产基地面积近1333hm2,配备种子烘干、精选、包装、加工流水线10套,改善了种子仓储、晒场等设施条件,良种供应能力大大增强,基本能满足本市主要农作物统一供种的需要。蔬菜“种子工程”确定了14种蔬菜作物作为良种化主攻目标,落实了一批良繁基地,在外省市建立了一批繁种基地,实行提纯复壮和良种繁殖。目前全市蔬菜有原种圃53hm2,良种繁育面积666hm2,并形成了浦东孙桥、金山银龙、闵行马桥等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光明乳业公司建立了6000头现代种奶牛场,成为全国奶牛种源基地。水产养殖方面,上海建设了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标准化渔船等渔业设施,以及嘉定区望新水产良种场等4大良种场,并在市外建设了苗种基地,如上海水产研究所江苏启东科研基地等,提升了上海市水产良种的繁育能力和水产优质苗种的供给能力。

4.种业发展的政策。种子管理体系已逐步完善。通过加快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开,加强种子管理、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种子管理、执法体系日趋完善,目前上海市拥有持证种子执法人员100余名、质量检验员44名,承担种子管理、执法、检验工作,为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全市农作物种子质量,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种源农业产值。上海种源农业产值一直实现稳步增长。2009年,上海种源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值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提高到4.6%。种源农业产值构成中,种植业占16.9%,林业占8%,畜牧业占55.9%,渔业占19.2%。种源生产区域集中度较高,郊区各区(县)依托各自主导优势产业带动种源农业发展,光明食品(集团)公司、青浦区、松江区和崇明县集中了种植业种源的73.8%;松江区、金山区和崇明县集中了林业种源的57.2%;光明食品(集团)公司、金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原南汇区部分集中了畜牧业种源的71%,其中金山区以优质生猪养殖带动畜牧业种源生产发展,集中了上海郊区近40%的苗猪种源,浦东新区的原南汇区部分大力发展优质禽蛋生产,集中了全部种蛋种源的44%;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依靠水利资源和特色渔业,发展渔业种源生产,这3个区(县)渔业种源生产占上海郊区的80%以上。

上海也积极开拓种源农产品外省市场和国外市场。2009年,上海销往外省市的种源农产品实现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蔬菜种子和花卉种苗以销往外省市为主,销往外省市的产值分别占其销售产值的61.7%和80.1%;光明食品(集团)公司的荷斯坦种公牛冻精销售形势喜人,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居前列;种植业、渔业的鳗苗比上年也有较大增长。在开拓国外市场上,2009年,光明食品(集团)公司生产的花卉种苗,实现出口13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上海鲜花港出口的蝴蝶兰品种好、价格高,销往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嘉定区蔬菜种籽也实现了出口突破。

上海种源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1.技术研发机构及平台。与种源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研发机构与平台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海洋大学等研发机构,以及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国家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中心(上海)、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冷库及制冷设备检验测试中心等研发平台。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的城市之一,在种源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水稻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计划,分离了水稻品质改良、抗逆、育性、抗虫、新型疫苗等功能明确的功能基因;转基因技术及其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曾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植物,建立了水稻、土豆、油菜、甘蓝、棉花植物等转基因系统,在棉花棉纤维改良、品质改良水稻、抗病虫水稻、耐盐碱水稻、脂肪酸改良油菜等植物基因工程方面获得了明显成绩;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和评价制定了多项国家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检测的技术标准。

3.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及保存库。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的物质基础。2002年建成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包括低温低湿和液氮两套保存系统,可实现30万份种质资源的长、中、短期保存,建有现代化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可实现优异种质的综合评价与鉴定,有利基因的发掘、分离与转移以及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拥有现代化的农作物种质库、微生物库、植物离休材料库、动物生殖细胞库和遗传工程材料库,可采用-196℃液氮、-80℃超低温冰箱和液状石蜡及冻干管等多种保藏技术保存微生物、动物资源和植物离体材料。

上海发展种源农业产业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基础优势。种源和设施农业均有较好的技术和产品基础,种子、种苗、水产品、果蔬花卉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布局和规模,有些在国内具有较大市场和影响力,如光明乳业集团的荷斯坦奶牛冻精产品占到全国26.71%的市场份额(2006年数据),在全国奶牛育种业中排名第一;上海青菜种子占到同类产品市场10%。

(2)市场优势。上海农产品消耗量大,农产品本地品种的市场认同度高,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市场基础。

(3)技术和人才优势。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消费中心和中转中心之一,国内外高新技术与产品汇集在上海或通过上海进行销售,如国外大型种子公司纷纷将总部设在上海,区域与市场的优势使其在引领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方面有良好的环境。

2.劣势(Weakness)。

(1)农业基础薄弱。种源和设施农业技术与产品的市场相对而言较小,农业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的低效性,效益不高,吸引力不足。

(2)现有种业企业规模偏小。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规模型企业或集团,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技术人员层次低,良繁技术比较粗放等,导致种子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优势品种仍然缺乏。主要农作物水稻品种仍以浙江品种为主,小麦作物品种以江苏品种为主。种子企业缺少强优势品种,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蔬菜、西甜瓜、水果也缺少突破性品种,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相关技术人才缺乏。以设施农业为例,有了现代的装备,没有相应的人才去使用管理,农业装备与设施的效益也难以发挥,近年来,农业种养殖一线的技术人员更是呈现减少的趋势。

(5)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如良种选育、扩繁推广、经营的脱节,尚未形成“科研服务生产,生产促进经营,经营回报科研”的良性循环机制,严重影响种子经营规模的扩大,难以实现真正的良种产业化。

(6)种子加工手段相对落后。种子加工设施、加工技术、种子包装落后,种子外观、商品性较差,与国外种子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3.机会(Opportunity)。

(1)现实需求。上海有基本农田面积21万hm2,粮食、各种蔬菜、生猪、家禽、鲜蛋、鲜奶和淡水养殖等需要大量的良种供应,同时上海也为周边甚至全国供应种源,如上海是中华绒螯蟹、优质奶牛的主要供种地;“十二五”期间,上海设施农业覆盖率将由2010年的61.4%增加到2015年的80%,同时,大量塑料大棚和小拱棚的装备升级改造。另外,上海是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有一个硕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同时上海也是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这些为设施农业技术的提高创造了发展机遇。

(2)政策支持。2011年4月,国家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上海随后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1〕47号)文件,国家专门就设施农业发展制定了《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2015年)》。最新的《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也将现代种业列为“十二五”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将设施农业建设列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表明了国家和上海对种源和设施农业发展高度重视。

4.威胁(Threats)。

(1)国内外优势产品和技术对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冲击。如种源产业,一些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纷纷抢占中国市场,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发展经销商等逐步渗透中国的农业种源种子行业,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又如设施农业,其技术涉及面广、学科类型多样,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结构设计安装水平上与国外差异不大,但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设备、设施种养殖品种及管理水平上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短期内整体突破困难较大。

(2)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大多数种源农产品生产、推广地域特征明显,推广应用范围十分有限,目前种源农业生产主要目的依然是满足自身农业生产的良种需要,通过市场销售的种源农产品比重仅为l/3,种源农产品市场化推广应用水平与产业化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上海种源农业发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建议

1.技术研发建议。

(1)完善建立种源、设施农业研发重点实验室或中心,建立专项性、持续性研发资助机制。在已有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国家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中心(上海)的基础上,借助其基础研究优势,组建专业性、产业应用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鉴定中心,开展农业生物种养殖品种的特异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等的鉴定和鉴定技术方法研究等工作。建立专项性、持续性研发资助机制,选择产业发展重点、核心技术方向,通过制定长期性的和阶段性的研发目标、内容和方法,持续支持,保障技术研发的连贯性。

(2)成熟技术完善并集成应用。对于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需要完善或普及应用的技术项,应优先支持,推广普及,及早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其信息化平台,推广普及种子生产、加工、检测技术,发展完善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监管技术和采后低碳绿色保鲜技术。

(3)核心技术重点支持快速发展。对于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或需要长期不断实施和完善的技术项,应重点关注,长期支持,如种质资源创制和分子改良育种技术、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设施环境信息获取技术及设施环境控制算法、设施绿色安全农产品种养殖及采后绿色供应链技术体系。

(4)前沿技术大力关注。那些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提升作用但目前区域研发基础较弱的技术项,可以大力关注,通过引进吸收或其他方式进行支持,实施技术逐步储备,如特殊需求设施装备设计制造、农产品加工、保鲜、物流等技术设备、基于生物模型的环境精准控制技术、温室节能新型技术等。

2.产业发展建议。

(1)政策扶持方面。鼓励和支持本地农业生产应用本地良种良法,加大种源和设施装备龙头企业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上海“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上海将着力打造2~3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培育若干专而精的、有成长潜力的种子企业;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种源和设施装备龙头企业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载体,需要集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其发展。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3篇

1.1.1 研究背景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保障合理用地、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和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七个方面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2012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要加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惠农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等方面破解“三农”问题。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高效的新兴农业发展之路。2015 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持续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农业为工业与服务业提供原材料,是三大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只有保证农业的基础稳定,才能实现工业的不断进步与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以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及水产品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生鲜农产品为保证其质量与新鲜度,在运输、储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物流对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2 研究意义

对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

1.丰富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物流发展还不成熟,针对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可以丰富这一研究领域,在大量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有助于解决生鲜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2.为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其实际情况,从事实出发,为其物流发展提供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3.有利于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及质量要求将不断增长。本文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Mahmood Ebadian 等(2011)提出了一个新的物流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为纤维素乙醇工厂提供混合农业原料中。这个新模型,也就是多种作物集成生物质能供应分析与物流模型是基于集成生物质能供应分析与物流的框架构建的。多种作物集成生物质能供应分析与物流模型是一个混合的推拉物流模型,在收获季节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质能,拉动下游的操作来满足乙醚工厂每天的需求。生物质能物流系统在满足服务需求、降低物流成本和最大化利用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Omar Ahumada 等(2011)提出了一个针对生鲜农产品生成短期计划决策的运营模型。这一应用帮助生产者在收获季节通过制定生产和分销决策来获得最大化利润。设计这一模型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农产品生产者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收获季节对短期计划的处理能力这一事实。对劳动力成本的管理、对生鲜农产品质量的保护、通过交通模式对时间与成本的权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利润。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是获得较好利润的基本前提。文章提出的计划模型表明,通过增加劳动力和运输工具来提高递送过程中农产品的新鲜度将获得显着的节约。而且,动态的、基于信息的管理实践优于传统的基于固定劳动力和分销的实践。

José Santa 等(2012)指出,在全球定位系统被应用于车辆追踪与管理的同时,其他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也被提出用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这其中,射频识别技术与无线传感器最近占据了文献研究的主流。然而,很多提案缺少实际架构,供应链的系统集成,弹性与成本效益。此外,几个重要的研究空白需要被填补,例如无线通讯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司机身份鉴别、行程计划的自动管理和安全问题。文章通过提出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加强对车辆与货物的追踪能力,通过在车辆中安装无线处理单元,当遇到问题时,可以给出安全解决方案,识别驾驶员与行程路线,并且确保整个行程中的运送环境参数。硬件与软件技术雏形已经被成功开发

并在几个实际的车辆案例研究中测试,包括对西班牙东南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 国外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模型,或是选取某一实例,研究比较具有针对性,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具有普遍意义,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

2 相关理论及国外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研究

2.1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2.1.1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概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善,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是指将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从本质上来看,生鲜农产品物流是一种服务,服务对象为生鲜农产品,服务目标为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度,顺利让渡其使用价值,实现其价值。表 2.1 为物流、农产品物流和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

2.1.2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征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季节和地域性明显、对温湿度要求高、不便于运输和储存等特点,生鲜农产品物流也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其具有如下的鲜明特征:

1.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物流总量大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制品以及水产品等生鲜初级产品,由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13 年,我国水果产量达到 250 93 万吨,肉类产量 8535 万吨,奶类产量 3649.5 万吨,禽蛋产量 2876.1 万吨,水产品产量 6172 万吨。生鲜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产量也必然较大。

2.生鲜农产品物流地域性强,差异性大,供求分散

我国地大物博,东西跨越经度 60 多度,南北跨越纬度近 50 度,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由于受气候、降雨、地形、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生鲜农产品的产地相对集中,但需求则来自于全国各地,比较分散。

......................

2.2 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生鲜农产品物流分为不同的模式。以物流主体为依据,可以将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为自产自销模式、批发市场模式、直配模式和深加工模式。

2.2.1 自产自销模式

所谓自产自销模式,是指农户自行到当地农贸市场销售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该模式较为原始,物流过程也较为简单,生产者、物流主体与销售者都由农户自行担任,其模式占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自产自销模式物流流程如图 2.1 所示。

2.2.2 批发市场模式

所谓批发市场模式,是指农户、产地农贸市场或生产基地将生鲜农产品统一配送到产地批发市场,再由产地批发市场配送到销地批发市场或者超市专卖店,经由销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又通过销地农贸市场、酒店食堂或超市专卖店等到达消费者。该模式涉及到的中间环节较多,耗费的时间长,在实际运作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损耗。批发市场模式物流流程如图 2.2 所示。

...........................

3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19

3.1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 19

3.1.1 蔬菜物流发展现状 .......................... 19

3.1.2 水果物流发展现状 ....................... 21

4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 28

4.1 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目标 ................. 28

4.1.1 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节点合理化 ................ 28

4.1.2 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运行高效化 ................. 29

5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 34

5.1 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34

5.1.1 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 ....... 34

5.1.2 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水平 ....................... 34

5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为推进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着手,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为张家口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作用。

5.1.1 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

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加工设施、包装设施、仓储设施与运输设施。运输与仓储一体化是现代物流的目标,也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节省出库、入库时间,最大限度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对运输网络的优化、对运输线路的合理选择、对运输车辆的专业化配置,有利于节约时间、里程,节省燃料,即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运输效率,达到时间、成本、资源的最优配置,符合绿色物流理念。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降低设施闲置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5.1.2 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水平

标准化水平的建设为行业的发展与运行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是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与依据。通过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装卸、搬运以及运输过程中因标准不统一而衍生的重复装卸问题,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

.........................

6 结束语

6.1 本文结论

本文在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论述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概念、特征以及模式,并对美国、日本与荷兰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介绍张家口市蔬菜物流、水果物流、奶产品物流以及肉类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对制约其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因素、物流管理因素以及物流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目标,从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保障平台三方面构建其体系架构。从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以及推进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视角为张家口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建言献策。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4篇

在对科技园区的研究中,有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分别对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做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定义、意义、影响因素等,如刘雯雯等(2009)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科技园管理创新、企业入园的战略动机以及园内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常玉等(2006)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杜海东(2012)构建了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这一复杂动态系统,用动态系统模型工具分别对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如何发展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路。梳理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有很多学者对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很少有关于科技园区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内容没有涉及。因此本文的研究,尤其是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里具体哪种环境对创新绩效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影响的程度多大等内容的研究对农业创新绩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本文聚焦于探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对于园区创新绩效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对于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

已有的研究,无论是把区域环境看成创新基本要素的创新要素论,还是把区域环境看成影响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因素的创新效率论,两种理论都认可了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重要性。从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角度来看,区域创新绩效还受到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区域创新能力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可以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的作用,同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通过园区创新能力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有间接的产生作用。创新环境是指为创新提供规则与机会的体制和结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包括经济要素,还包括各种非经济因素。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区域创新环境是指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水平,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的大小、劳动者素质、为创新机构提供金融支持的能力以及本地区创业水平等因素。周景坤(2013)、张莹(2009)在关于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中,也都引用了区域创新报告的指标;而张危宁等(2006)在研究中则把创新环境分成基础设施环境、服务软环境、政策支持环境和金融环境。综合报告和其他学者的看法,本文把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分成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金融环境4个方面。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通讯、信息以及物流等设施,它的完善有利于园区物质和知识的转移传递,有利于吸引创新重要要素人才的加盟,有利于园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高。假设H1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1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属于一个创新系统,在创新系统中,它的政策制度安排会影响创新效果,如好的园区科技政策能激励和引导园区企业进行积极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假设H2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政策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2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政策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农业科技园区市场环境指的是农业科技园区企业所面对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对新农产品需求状况,市场竞争越激烈,园区企业创新动力可能越强,因此企业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市场对新农产品需求状况好有利于农产品推陈出新,也有利于企业创新。故农业科技园区市场环境好,则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越好。假设H3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市场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3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市场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农业科技园区金融环境指的是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工程中获得资金及金融支持的难易程度,农业科技园区金融环境越好,对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高越有帮助。假设H4a: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金融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假设H4b: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金融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创新能力可以被看作是创新系统在创新过程中中把创新组织拥有的资源如知识积累和特殊技能(包括技术、管理等)转换成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会影响创新绩效。假设H5: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过程中,园区创新能力对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研究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

二、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的确定根据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创新理论的比较分析,以能够反映各个潜在变量的可以量化指标构造相应显变量。即以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园区信息宽带网的建设水平、生产设备的先进水平构造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潜变量,以园区政策制度与园区发展现状和目标的协调度、园区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能力两个指标反映农业科技园区政策环境,以农业科技园区企业所面对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对新农产品需求状况反映农业科技园区的市场环境,以获得技术创新基金和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时从银行获得贷款难易的情况反映金融环境,以园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的效率、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映园区创新能力,以农业技术水平、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指标和园区产值反映园区创新绩效。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在变量共有6个,分别是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园区金融环境、要求创新能力和园区创新绩效,由相应的观察变量测量分别反映各潜变量,根据前文相关研究,本文设置见表1。

(二)数据来源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类型,实际变量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来表示,定性数据则用等级标准来表示。本文实证研究时所使用的样本来自江苏省的南京、苏州和淮安等8个部级农业科技园,其中主要一部分来自对这几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的企业调查;二是来自这几个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的管理人员的调查;三是来自高校及研究院所农业经济研究专家教授的调查。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调研,重点放在创新的各种类型农业科技企业;对于高校的调研,选取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和扬州大学4所与农业科技园区联系较紧密的大学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调查人员重点放在多次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教授以及从事技术创新方面研究的教师上。在相关农业科技园区的部分负责人的帮助下,项目组于2014年3月对孵化企业发放了180份问卷,对高校及研究院所发放40份,对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放10份,总共发放230份问卷。共收回了187份问卷,回收率为81.3%,其中7份问卷由于所提供信息不全而属于无效问卷被排除,180份有效问卷。对于定性数据,调查问卷采用比较通行的李克特7点式量表。每个题项后有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种对该题项的重要程度,分别用数字1~7表示。1表示“非常不重要”,7表示“非常重要”,6表示“重要”。数字越大,重要程度越高。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为了保障结构方程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先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1.问卷的信度。运用SPSS软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如果a系数大于0.7,则信度是接受的,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的a系数都大于0.7,总体为0.798,说明信度是可以接受的。2.问卷的效度.运用AMOS软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极大似然法检验,效度越高则真实度越高,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问卷的效度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

(四)农业科技园区对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假设的检验根据表2和表3可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可以对作用关系假设进行检验。1.农业科技园区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作用模型的估计和评价。运用AMOS软件估计农业科技园区环境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关系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得出,估计结果较好,可以接受此模型假设。2.农业科技园区对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模型的结果解释。本文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结果分析,见表5和图2。表5说明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的实际P值都小于本文设定的显著性水平标准0.05,故本文的9个假设都是成立。路径系数分析(见图2)显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环境对园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路径系数分别为0.741和0.661,假设H1a和假设H1b成立。这说明农业科技园的基础设施环境(如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园区信息宽带网的建设水平、生产设备的先进水平等)对园区的创新能力如园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的效率、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以及园区的创新绩效如农业技术水平、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指标和农业科技园区产值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样可以看到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对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也较显著,路径系数是0.625,假设H5成立,说明农业园区创新能力同时又是园区创新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即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园区创新能力对园区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同样,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也是一样直接地或通过园区创新能力间接地对园区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5篇

关键词:五大连池市;设施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01-1

1 设施农业的概念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 五大连池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五大连池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其中包括人员、科技和资金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2.1 示范区的建立

五大连池市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示范带动、集中发展等有效措施,不断的扩大设施农业面积,由最初的100亩扩展到现在的1000亩,而且逐渐向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示范区建立以来吸引了广大农户前来参观,并且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把新一代的种植方法介绍给农户。五大连池市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经济跨越发展为着眼点,按照综合性、超前性、高标准、辐射带动力强的要求,重点建设了设施农业科技园区、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依托科技园区扩大基地,推动了精准农业的发展。

2.2 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

设施农业产业体系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设施农业配套设施方面。对于五大连池市标准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较低,品牌带动能力较弱,从而市场占有率底下,不能形成市场效应。五大连池市的农业产业流通体系有待于提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大流通的生产发展格局,流通体系建设跟不上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不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2.2.2 市场机制不健全

五大连池市不乏有专业合作组织,但是发展群体小,衔接不当,服务滞后,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经济实力不强,服务意识差,不能达到应有的专业。没有经济实力较强的生产、加工、包装和流通的农业龙头企业,缺少稳定的销售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路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品的发展。所以要不断健全市场机制,让产、销达到均衡。

2.2.3 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

农民标准化适宜不强与我国的传统种植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传统的种植业限制了农民的发展意识。农民缺乏标准化意识与五大连池市的宣传力度密切相关,要加强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让农民意识到标准化生产的作用,让标准化生产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2.3 五大连池市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2.3.1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要着力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根据我国现有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结合五大连池市的地方特点,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产业环境、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设施,引导设施农业从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化。

2.3.2 加大加强设施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

加大推广力度要从每一个环节开始。种子的选择、肥料的选择与用量、农药的使用、植物的管理技术、产品的收购标准等等诸多方面。其中产地环境标准化建设是重点,建设有规模、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产中要抓好管理、肥料、农药使用情况。杜绝使用高毒性的农药,确保产品安全。产后要重点抓产品的分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保证高质高价,提高商品的经济效益。

2.3.3 加强农业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建设

根据我国的质量检测相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网络和监督体系。在各个流通市场建立检测机构,严格把守质量检测这一关。同时加强对设施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重点,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水平建设。

参考文献

[1] 祝华军,田志宏等.农业技术的要素替代特性及我国工厂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11.

[2] 魏文铎等.工厂化高效农业[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57.

[3]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课题组.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调研报告[R].2002年10月.

[4] 叶全宝,李华,霍中洋等.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J].农机化研究,2004,(5):36-38.

[5] 安国民,徐世艳,赵化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4,(12):34-36.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6篇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教授与日本设施园艺协会事务局局长户谷亨先生参加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马承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其长研究员分别就《中国设施园艺及日光温室的最新进展》《中国连栋温室及植物工厂的现状与发展》向日方嘉宾做了着重介绍。

日本筑波大学山口智治教授、日本蔬菜茶业研究所安东赫研究员、日本农林水产省农研机构农村工学研究所森山英树主任研究员分别就《日本设施园艺及节能对策》、《超级园艺计划及日本植物工厂现状》,以及《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冲地震导致的温室损害及对策》和《檐高对管棚式温室风压系数的影响》做了报告。

通过中日双方代表的交流,大家对中日两国彼此设施园艺的先进经验进行了相互学习。据了解,中日设施园艺交流研讨会每年一届,在中国、日本两国间交互举办,该交流研讨会已成为中日科研工作者彼此交流的便捷平台。

将中国国际农机展打造成世界知名展会

2011年10月27―29日,2011中国国际农机展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张桃林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会。

从2011年开始,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共同主办。张桃林指出,这有利于整合现有农机展会资源,合力打造全国性农机展会品牌,也将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要将中国国际农机展打造成特色明显、质量水平高、成效作用显著、世界知名的展会。

为办好这次展会,三家协会做了精心的安排,包括组织农机行业发展问题研讨活动、技术讲座、信息交流会、新产品新技术会等,为企业开拓市场、用户选购产品提供政策、技术等信息,充分发挥了全国性展会沟通产需、联系市场、服务用户的综合功能。

中国国际农机展是展示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成果、加强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是政府、企业和农机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全国农机人交流、学习的大舞台。本届展会成果丰硕,共有来自境内外16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涵盖了农业生产建设所需的各种机械装备,展览面积达到17万m2,展览面积、观众人数均超过历届,并首次设立国际展区,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

来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张桃林考察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2011年11月19日,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重庆市荣昌县考察调研了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情况。张桃林先后参观考察了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荣昌县昌州街道畜牧兽医站、荣昌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及市畜牧科学院,调研畜牧产业发展和示范核心区建设情况。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陪同调研。

2009年2月,在农业部大力支持下,荣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近3年来,荣昌县依托畜牧科技优势,以核心区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延伸“荣昌猪”产业链,强力推进示范核心区“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畜牧经济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牧业收入逐年增长。目前,荣昌已成为全国仔猪、种猪、肉猪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地。

位于荣昌板桥工业园区的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是畜牧产品专业交易市场。设在市场内的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搭建起全国唯一的仔猪网上交易和生猪期货交易平台,试运行一个月来,已集中竞拍交易了5万余头生(仔)猪。张桃林对这一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荣昌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猪产业链,还通过网上交易,有效解决了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变化大的共性问题,实现了农产品和畜产品市场的共赢。他认为,农畜产品交易所不必每个省市都建,可借鉴深交所、沪交所等股票交易所的做法,引导全国各地的生猪都进入重庆这一平台进行交易。

近年来,荣昌县在大力推进生猪良繁体系、畜牧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狠抓防疫体系建设,全县21个镇街全部新建了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站,配备基层畜牧专业人员400余人。张桃林饶有兴致地来到荣昌县昌州街道畜牧兽医站参观。兽医站面积不过300

m2,但产地检疫报检室、动物疫病诊断室、化验室、疫苗保管室、猪人工授精保管室一应俱全。得知兽医站检验检测设备更换一新,疫病防控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牲畜产品安全事故,张桃林感到欣慰。

在市畜牧科学院远程诊断与监控中心,通过墙上的大屏幕,能够清晰地观看到荣昌以及武隆、酉阳、云阳等地养殖场的实况,点击鼠标即可旋转、拉近镜头,动物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专家们坐在这里就能马上会诊。”市畜牧科学院负责人汇报。张桃林对重庆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动防保障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他希望重庆逐步健全动防保障体系,实现“养殖―屠宰―加工―交易”和“生产―屠宰―加工―市场”全程溯源监控,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昌州街道已启动的500万m2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里,陶然居、重庆草牧公司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建起4个规模化养殖场。仅陶然居生态商品猪养殖场规模就达到1万头,今后还将扩大到5万头。示范园里,不仅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还新建了不少沼气池,将猪粪用于沼气,沼渣用于施肥,实现了废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链接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张桃林对陶然居下乡投资农业的大胆尝试表示充分肯定。张桃林说,餐饮企业下乡养猪、养鸡、种菜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实现“农餐”无缝对接,大大降低餐饮企业采购农产品的成本:二是可以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从源头管控好农产品质量,让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农产品。张桃林说,“农餐”对接的做法值得推广,示范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生态养殖、规模养殖,将畜牧业等农业产业与餐饮产业、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效益。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

技术评价方法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1年10月26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在中欧宾馆召开了技术评价方法研讨会。项目组首席专家朱明院长、部发展计划司郭红宇副司长、发展投资处罗东处长,各课题负责人、联络人及部分主要成员共计5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明院长主持,各课题组分别就本研究领域的技术评价框架和研究思路,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筛选以及技术评价方法等进行讨论交流。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齐飞所长代表课题三“设施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从设施农业领域的技术分类研究、技术评价的方法选择、评价流程、原则、层次等方面,汇报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

综合组卢凤君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目前各课题在技术评价研究中,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对于其中“准则层”的界定,仍比较模糊,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

朱明院长进行总结,认为各课题组对理论方法研究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深度不断加强。朱院长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3点要求:

(1)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课题目标,研究主线应该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现行主流技术进行分类,通过技术评价,实现技术的筛选集成,然后才是对模式的优化集成和评价:

(2)结合今年的研究任务,提出一批重大农业工程科技项目、提出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

(3)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做好经费的执行工作。

全国园艺作物标准翟园创建观摩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2011年11月1日~2日,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四川省农业厅承办的全国园艺作物标;隹园创建观摩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负责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经作处(站)长,农业部蔬菜、果树、茶叶专家指导组及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专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的部分专家和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议题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标准园创建的思路与措施等。四川、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及甘肃等省代表进行了会议交流,与会专家对其进行了点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周普国副司长作了总结讲话。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第7篇

关键词:物理农业工程;空间电场;温室;应用

0引言

天津市是我国开展现代物理农业研究应用较早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农机部门就自主研发黑光灯技术,并广泛应用于池塘养鱼,效果显著,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为天津市开展现代物理农业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天津市政府花大力气致力于设施农业发展,在日光温室节能建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在物理学范畴内,多领域技术被开发试验,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如利用声波技术、电场技术、杀虫技术和磁场技术等,多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技术体系,为天津市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进步与应用奠定了基础[1-3]。

1空间电场技术

空间电场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空间电场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农业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设施农业方面,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效果,目前空间电场设备主要应用于温室作物、畜禽养殖和食用菌生产中,研究空间电场技术对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4]。常用空间电场设备描述如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在电场力作用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可有效增强植物光合作用以及钙离子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可以降低植物的光补偿点,即在弱光环境中仍有较强的光合强度,常配备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机一同使用[5]。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病促生设备。在畜禽舍内建立的空间电场具有极其有效的净化空气、杀灭空气微生物和使其疫苗化、除臭功能。系统对多种空气传播疫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降低保育淘汰率,降低室内PM浓度。食用菌空间电场防病促蕾设备。设备可以预防与控制接种室、发菌室、出菇房空气杂菌对食用菌形成的落菌性污染。通过对空气放电而促成空气的氮肥化、臭氧化和负离子化,为食用菌的安全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2空间电场技术运用

空间电场技术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温室蔬菜生产的节本增效[6]。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病防疫技术可有效改善畜禽生产环境,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节省疫药投入。

2.1在黄瓜生产中的应用

2.1.1试验设计

于2017年4月15日至2017年7月15日,在2座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温室大棚里种植黄瓜,黄瓜栽植株距32cm,定植52500株hm2左右。2座温室其中一座为试验温室,安装空间电场设备,另一座为对照温室,不安装空间电场设备。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空间电场技术的试验地,黄瓜收获时间较早,比对照地块早5d,且整个采收期也较长,比对照地块多采收10d,说明空间电场技术可以促进黄瓜生长发育,促进黄瓜成熟,并且可以有效延长采收期。使用了空间电场技术干预的试验地块内的黄瓜单株产量有所提高,从而使得整体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同等面积增产31%,使用农药防治病害次数也减少,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收9705元hm2。

2.1.2结果分析

使用空间电场可以有效解决温室内高湿问题,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并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了黄瓜对肥料的吸收,可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量并延长黄瓜采摘期,增产效果明显。

2.2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

2.2.1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择在天津市春青春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社位于天津市小站镇南付营村。合作社各鸡舍生产条件相同,选用试验舍,在上方安装2套空间电场技术设备,选用对比舍,未安装空间电场技术设备。于2018年1月8日至2018年2月23日,对试验舍和对比舍进行对比试验。在2栋鸡舍蛋鸡品种、存栏数量和生产管理相同的情况下,监测2栋蛋鸡舍的存栏数量、产蛋数量和防疫情况。试验舍相比对比舍,试验舍产蛋320415kg,对比舍产蛋289968kg,产蛋数量增加10.5%,PM2.5浓度降低49.7%,PM10浓度降低51.4%。

2.2.2结果分析

通过技术应用效果对比证明,空间电场应用在畜禽舍内可提高蛋鸡舍内的空气质量,抑制有害病菌的传播,减少消毒成本和疫病的发生,使蛋鸡在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中生长,提升了养殖业现代化水平。

3影响因素

3.1政策因素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近年来现代物理农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与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无关系。天津市从2007年起,也将部分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纳入天津市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中,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市现代物理农业发展。

3.2技术因素

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包括技术支持、设备购买、设施改造和相关配套设施研发。新技术发展前期,部分用户不敢购进新设备,使用新技术,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广有一定消极影响。3.3经济因素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科技人员进行研发、试验,都需要资金,一些地方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较少,不能满足科技研发的需要,导致农业科技手段落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发展建议

4.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注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由政府牵头,将科研、企业和技术推广3方有效结合,催生物理新产品新企业的开发和应用,避免科研力量分散、层次重叠和功能不清等科研劣势。

4.2扩大宣传范围

加强公众宣传引导,向农民宣扬农业经济理念、相关知识及重要性,树立物理农业经济新生产观和消费观。

4.3构建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服务模式

以设施农业为切入点,围绕现阶段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大力进行技术研发和试验工作,集中精力进行集成示范,做好物理农业技术体系构建和应用是物理农业发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