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设施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2-15 01:45:45
设施管理论文

设施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宏观管理方针原则

1、概述

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90年代中,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据有关资料,1995年至1997年已签订引进合同达80hm2,价值3亿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应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涌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已面临新的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同时,也在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成套设施与栽培技术;设施园艺生产多样化,不仅生产蔬菜,包括大宗菜和特菜,也生产花卉水果,但也暴露出在宏观管理上无序状态的问题。各地在纷纷上马,纷纷引进的同时,也不乏盲目性,缺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为主管部门制订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宏观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决策,疏通信息渠道,规范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素质实行名牌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创造条件。

我国温室中95%以上为日光温室,普通加温温室和大型现代化温室,因能源问题,运行效果不经济而难以大面积发展。全自控现代化温室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进至今。估计将近1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60%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90%为简易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只有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目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原有单栋大棚也向连栋大棚发展。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6年底统计资料,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

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是引进温室,从1985年至今,我国大约引进了近100hm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郊区。在1979~1994年期间,引进了21.2hm2,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大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由于能源消耗大,管理不善,入不敷出,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基本上是失败了。如1979年北京的四季青园艺场最早从日本引进的3hm2现代化大型温室,现已改作贸易市场。1995年北京中以农场率先引进以色列温室1.2hm2,开始了新的引进高潮。1996年引进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l5hm2,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分5处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深圳市1997年从法国引进6hm2薄膜温室,现已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省城如广州、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北京、重庆和银川等都有新引进温室,或正在洽谈引进事宜。这次引进的特点是: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除主体骨架外,包括环境调控设备、灌溉设备、全套栽培技术措施(从种子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甚至授粉技术等),并有引进国派驻专家指导,即不单纯引进硬件,也引进软件。但大多是政府行为,也有部分是企业行为。

2、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很快而质量水平较低。以设施栽培86万hm2计,城乡人均占有面积已达7.l7m2,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19倍,所以发展方向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单一生产蔬菜转变成以生产蔬菜为主,辅以生产花卉、瓜和果。从单一生产大宗菜,转变成生产大宗菜为主,辅以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特菜,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出口创汇。其次是提高现有设施水平。现在设施质量普遍较低,日光温室中绝大多数为80年代中期形成的普通类型,结构较简单,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坯墙体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仅40%~50%;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保温、采光性能差,每年雨季过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结构;抗灾能力差,易被大雪压塌、大雨冲垮,如1997年12月一场大雪,江苏、山东不少普通型日光温室因承受不住雪压而倒塌;灌溉技术,仍以大水漫灌,有些地方每667m2日光温室灌水量达500m3/年。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温室内病虫害严重而不得不依靠经常性打药来维持生产,这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很不协调。所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设施农业的二次创业,不仅要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要改进设施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对于塑料大棚的发展,同样存在结构和栽培技术两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

所有新建的设施,应该具备更高的质量水平,不应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应能够生产高品质产品,借鉴引进温室的一些经验,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能源清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冬春季节在蒙古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国的三北地区、青藏高原、云南高原晴天多,日照百分率超过50%,光照充足,是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发达,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很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而且愈向北方,偏低愈甚。例如1月份,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国家气温偏低14~18℃,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除沙漠地区以外,我国又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月份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平原偏高2.5℃,长江中下游偏高1.5~2.0℃。根据计算我国北方各地冬季日平均气温≤5℃负积温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高出1~4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设施生产冬季加热所需能耗比欧洲国家要高得多。夏季比同纬度其它国家炎热,必然增加降温所需的能耗,而且夏季又是雨季,空气相对湿度大,湿热同季使藉助于蒸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率下降,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其降温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各地气候特点,发展设施生产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节能是中国设施园艺生产的重要课题。

2.3引进和国产化

1979~1994年引进的20hm2大型现代化温室,由于高能耗和经营管理跟不上,高投入、低产出,至今几乎全部停止运营。1995年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6年上海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15hm2微机全控制加温温室,进行蔬菜、花卉栽培。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为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高科技设施园艺经营提供了经验。

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大。以上海1996年引进的15hm2温室来看,引进费用加配套设施设备费用,平均500~900元/m2,投资太大,每年的折旧费、维修费太高,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影响温室引进的一大因素。

2)运行成本高。从上海5个基地在1996~1997年度运行成本看,平均每1/15hm2(亩)为3.48万元,其中30%~40%是燃料成本。从上海各引进温室使用效果来看,冬季加温使用燃煤最经济,比用电或燃油热风的效果好、成本低。即使燃煤,在上海的荷兰温室中要保证果菜的生长温度,每天每公顷,仍需燃煤3t(每亩0.2t)。在济南,每1/15hm2(亩)每天需燃煤0.4t。在北京,则为每天每1/15hm2(亩)0.8t。有些引进温室(也包括部分国内设计的温室)的通风设计没有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同季的情况下,降温依靠湿帘风机系统,不但降温效果差,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甚至不比冬季加热能耗费用少。能源消耗费用太高,使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成本持续偏高,最终可能变成亏本经营,成为温室引进的又一大障碍。

3)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既然是引进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定位必须有高起点。高投入,必须有高产出,才能充分显示现代化、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达到高效集约栽培目的。上海的东海荷兰温室,种植的彩色甜椒,市场定位于大宾馆和大饭店,价格可达24元/kg,其他产品市场定位也大都在宾馆饭店或超市,因其能保证优良的品质和周年供应,价格优势明显,所以其经营效果,已经突破了以前引进温室不计折旧,勉强保本的经营状况,在合理扣除折旧和经营成本后,仍略有盈余,并且会越来越好。南京市蔬菜所,80年代中期,引进一栋荷兰温室,一直种植番茄等大宗菜,年年收入不抵运行费用,从1995年开始,改成一半种菜,一半种花,当年收入与运行费持平,1996年1/4菜(番茄和樱桃番茄),3/4为切花和盆花,当年收入高于运行费用。所以功能定位不准确是许多引进温室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优质花卉、蔬菜、瓜果和种苗,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规模小经营单一。目前各引进单位引进的温室面积一般为1~3hm2,绝大多数为1~2hm2,规模都不大,并且往往还种植多种作物,因此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作物种类都形不成规模,这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如荷兰,一个农户就有二、三公顷以上的温室,只种植一种作物,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利于种植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保证履行市场合同,它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目前的引进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3hm2种植三种作物所需的技术指导同样能指导15hm2种植同种作物的生产。

5)引进不配套。只引进温室设备而不引进内部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设施生产。现代化的设备加上现代化的观念及管理方式,才能保证高产出、高效益,达到引进温室的示范目的。

随着引进温室的不断增加,国产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仍需认真学习。对于国产化,业内人士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要求加速国产化进程,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另一种态度则认为,先当学生,虚心学习,先吃透外来的东西,逐步缩小国产与引进之间的差距,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认为有关国产化的问题,硬件在短期内容易实现,软件特别是微机管理、生物技术(品种、授粉技术、定量化肥水管理等),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主体结构的国产化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简化改进设计,即使如此,也因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往往高于外商报价;没有温室专用的材料,或者有而精度不够,不能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影响设施生产的效果;内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还有一定问题,产品不齐全,不配套,性能达不到要求,有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引进温室的质量、性能和种植要求,再加以改进,逐步实现国产化。

2.4建厂生产问题

以上海、江苏为例,仅上海周围,经营温室骨架约有5~6个厂家,有些地方还在盲目建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名牌战略,有序建设,有序竞争。

2.5关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出现发展大型温室的热潮,首先是因为资金有了一些积累,包括一些大企业也投资设施农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原有的设施技术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节能力有限,而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后,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大企业于是将视点转向设施生产。我们认为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可以适度发展:(1)资金实力允许(当地政府有补贴,或有企业参与。);(2)有良好的市场,包括消费者观念,优质、优价;(3)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包括经营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4)形成规模,不搞分散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更应如此。

3、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上应采取的方针和管理原则

3.1管理的定位

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定位,首先应是宏观管理,起指导作用。要实现宏观管理,必须了解设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对全国的设施农业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各级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各种设施规格及技术参数,同时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改变现有生产厂家各自制定规格,无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建立固定的监督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各级管理机构应同时承担技术咨询的任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

3.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应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建议按大区划分,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各种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关于设施栽培的区划问题,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不少探讨,近年来各省市也认识到,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布局设施栽培、设计种植制度(品种、茬口等)和制定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较分散,并基于经验,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区划指标体系和区划体系。有些地方因设施栽培比较效益高,盲目上马,结果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失败。规范各区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改善以前的盲目性和过于分散状况。

3.3设施标准的制定

各地区应有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对农民自制设施提出指导建议,规范农民的自发行为,使建成的设施经济适用。

"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设施的生产厂家不仅要制订一系列质量标准,还必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方能进入市场,为此也需要制定检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测试标准和方法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劣质产品的侵害。

3.4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

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相对投入较高,农民是自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应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较准确的各种产品供求信息,并做一些科学的预测,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以获取较多的收益。农业部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重视。

技术咨询具有同样重要性,技术的提高是设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先进的技术必须由农民掌握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可作指导和监督。

3.5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从而要求加强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也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设施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1)面向21世纪中国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

3)高效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专用品种培育、定量化水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4)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设备设施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及经营管理模式;

5)现代化设施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

6)从中央到地方的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园,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图书音像制作出版和培训计划等)。

3.6关于小型机械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的塑料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基本上没有使用机械,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均建立了工厂化育苗设施,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推广的范围和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在现有的大部分现代化温室内,常规的农机具也很少,尤其是采用了无土栽培种植方式,设备配置主要是灌溉设施、采摘车及采摘工具、喷雾设备(喷雾车及喷雾器)运输车、嫁接机、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育苗设备、冷库等。其中不少设备在我国还是个空白。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本着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的农业设施的水平。

设施管理论文第2篇

首先对园林施工进行组织和设计。要按照城市园林规划图,认真分析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对施工各个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予以明确,对施工现场的布置进行熟悉,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施工方案。其次对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进行管理。园林施工包括钢筋混凝工程、土方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排水给水工程、供电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园林建设现场施工管理包括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按照施工工艺、原料、设备人员、施工项目和施工过程的特点,建立健全施工管理的标准和体系,来保障园林施工的质量。最后园林施工的成本管理。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减少施工成本,即施工中监督指导和调节限制所使用的物力、人力,并保证施工建设的成本要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管理设备租赁费用、降低材料费用、控制人工费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积极运用能够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2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管理的观念落后、技术缺乏

因为我国城市园林工程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现在应用的施工管理是学习和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管理方式,其理念比较陈旧落后,难以满足我国园林施工发展的实际要求。而我国现在园林施工管理措施没有科学依据,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对此进行完善与改革。园林施工管理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园林施工技术贯穿于设计预算、安全防护、工序工艺、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对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具有直接影响,一定要逐步创新和改革施工管理的技术支持。

2.2施工人员素质差、缺少科学施工意识

园林建设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园林的施工管理,而施工人员是管理的主要参与者。现在我国园林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差,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难以满足施工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另外没有完善而科学的施工意识,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严重不足。完成园林施工项目离不开施工管理人员的努力,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合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才能够根据要求按时保量地完成工作。因为园林施工主要在城镇及其附近地区开展,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施工、文明施工的意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就会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对正常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2.3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机制不完善

如果园林工程没有质量保证,就难以体现出整体的园林绿化效果。目前部分园林施工没有较强的质量控制意识,缺少必要的控制手段;部分施工单位技术能力差,技术管理人员施工经验不足,造成施工组织不科学,导致很多园林工程出现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

3完善园林施工管理的新路径

3.1对园林施工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增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园林施工管理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将高校园林专业、园林技术员以及具有理论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根据我国园林工程的实际管理情况,提高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管理理念,为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提供行动指导和理论支持,激发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园林施工的在职培训和上岗教育,增强施工指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2对成本控制方式进行完善

根据园林施工的具体情况和进度要求,对所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和开支,让园林施工项目能够实现最大化效益。按照合同与图纸编制出园林施工的目标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利润指标。运用内部招标的模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要重点监督和管理施工中重要的开支,运用招标、投标的方式采购机械设备和原材料。

3.3重视施工质量,建设精品工程

建立起完善的园林施监督管理制度,保障园林施工的质量。落实园林施工的监理制度,不但能够保护业主的正当利益,也能够维护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在施工中提高安全监管,施工时如果遇到燃气管线或高压线地段,应该和相关部门协商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措施和安全应急方案,保护施工安全。园林施工的目的是打造精品工程,施工中突发的事件和问题要合理、及时地制定出技术处理方案和相关对策,即使是附属工程也要增强其施工的技术水平,保证园林的整体效果。

4结束语

设施管理论文第3篇

我国水工建设的管理想要进一步提升,最主要的是针对当前的施工管理水平予以加强,在全面了解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施工的不同时期中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别对施工前期的管理、施工中期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1.1前期

在该阶段应当形成必要的合同管理模式,以建立工程师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充分协调施工各方的利益,包括承包方、业主以及监理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即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合同内容予以明确,包括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以及对投资予以明确。

1.2中期

在这一时期的施工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通过严格审核制度,保证施工能够按照图纸严格予以执行,同时也能够对现场的安全措施予以核查。另外还需要对工程量的完成状况以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

1.3后期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保证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此对施工的质量予以保障。

2实际存在问题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施工资料总结,针对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如下内容讨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具有与岗位相符的管理素质;在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充分的予以准备;对于施工管理的目标没有予以明确,最后则是现场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予以规整控制。

2.1施工人员缺乏相关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在水工建设中,低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中,很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因而不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在控制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等共组欧中,无法正确的予以抱我,有些人甚至没有现场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导致水工建设的质量受影响。

2.3前期工作不充分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了后期的水工建设质量,并决定了施工管理水平的发挥。一个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而我国当前的很多水工建设项目,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调研中变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往往为了协调施工进度,而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解决,带着问题开始施工,这样就使得在后期的施工中便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工作质量。

2.4管理目标不明确

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管理目标,但是很多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导致了管理方向模糊,且无法落实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管控力度;并且在质量管理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这都会对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

2.5现场管理秩序混乱

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推进状况。当前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有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经验,因而现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这是造成现场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3改进措施

水工建设项目仍居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3.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知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做到了有章可循,因此,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3.2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3重视材料管理

很多的水利工程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多,变化性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材料的储存与保管,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4结束语

设施管理论文第4篇

在实际的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安全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之中,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思想上的松懈,并没有履行好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错误的认为交通设施施工工作只是一项工程难度很小的施工工作,并不存在安全问题。这种错误的安全责任意识就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进行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过程之中,如果进行对施工材料运输的车辆不按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运输,就很有可能造成翻车等事故,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解决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及控制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的解决在交通设施安全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秉承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从各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2.1做好安全知识普及工作

为了有效的提升公路交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进行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并对施工技术人员普及顾家的相关法律知识,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杜绝松懈意识的产生,保证公路交通设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高效运行。

2.2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实施的高质量施工,就要求成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将整个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管理人员推举成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有效的督促好各级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履行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该机构要负责好公路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的各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该机构内部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并对整个施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

2.3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高效的完成公路交通设施施工工作,就需要完善施工责任制度。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承包单位要和相关的责任公司签订好《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这个责任书之中应该尽可能的明确好各方的施工责任,将公路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明确的标注出来,形成一套严密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4确保安全管理资金有效的投入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之中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施工,就要求按照施工设计书之中规定的安全管理资金的数目,进行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安全管理资金的有效保管。具体的来说,在公路交通设施施工开始之前,就要投入相应的专有资金进行为施工人员购买人身保险,并购买好相应的安全施工防护衣物,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之中免受安全问题的威胁。与此同时,还要在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过程之中,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牌,防止有车辆错误的驶入施工区域,危害到施工人员和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尽可能的提升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系数。

2.5做好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

由于施工的交通公路很有可能处于半交通运输的状态,因此,在公路设施施工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防止交通车辆错误的驶入施工场地情况的产生。具体的来说,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正确的分配施工工序,并安排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进行对现场交通打个梳理工作,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

3结论

设施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组织技术交底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记录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胡编乱造工程技术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但就技术管理人员自身来看,也与其对工程技术资料的认识不够深刻有关。

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会发现?工程技术资料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第二类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性文件;如各种验收记录、测量记录、施工日记等。第三类是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性文件;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第四类是对产品的评定结论性文件:如分项、分部质量评定,基础、主体质量评定等。这四类资料除个别资料兼有两种性质外,大部分资料都只有以上一类性质。这样分类,便于我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统筹把握。本文就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加深对这三种资料的深入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施工生产活动。

我们所面对的施工任务具有两重性一一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首先,做为施工项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这就是一次性,正是由于一次性,决定了此项目与彼项目的不同,就是按照同一套图纸施工的两个单位工程,也会由于坐落地点的不同、施工力量的不同、施工技术能力的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同影响而不同,从而导致了项目的终极目标一一工期、质量、成本的不同。所以施工项目永远不会相同。因此项目属性决定了我们到手的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外部因素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设计和管理。其次作为商品,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从建筑市场上获取施工任务,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否则,施工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

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施工项目的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施工过程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正是由于我仍所面对的施工项目每个均不相同,所以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通用的、一成不变的施工过程和控制办法,这就要求对每-个项目都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预先全面的设计和控制,从理论上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是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决定的。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施工组织设计所要解决的。为此,对施工组织设计就提出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必须能够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所以说,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具体工程、能够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外部影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就会顺利进行。这也提出了一个检验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即:优秀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指导工程顺利、,快速、优质地施工。如果一个施工组织设计达不到这一要求,那么文字再优美,逻辑性再强,也不能成为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只能针对具体的工程,那些被评为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不是针对具体的工程,必然会失去其优秀的价值,这也是工程项目属性所决定的。

既然施工任务有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那么施工组织设计的商品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体现出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上〈这里的经济效益包括科技进步效益、社会信誉效益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图纸、确切的施工地点、明确的外部环境后,它的影响因素就有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很多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过优化,总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工程的最好的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王期又能保证质量、成本。

因此,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离开了它所针对的工程,就无法对其评价,市场经济要求尽量少的投入赢得尽量多的利润,这是每一个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施工项目商品属性的必然要求。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宏观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布置和总体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战略上的,控制性的思考的结果,虽然它对单位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囊括,但对于分部工程就显的指导不够具体。

为了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使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分部都能象单位工程那样遵循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更深更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控制(可看成是二次控制),这就提出了一个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类似的分部工程设计一一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为对象,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对构成特定施工任务各个分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分部工程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所以,对于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方案去实施就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同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只能针对具体的分部工程,离开具体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无价值。由此可知施工为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从较细的分部工程来探讨如何按照项目的两重性进行施工组织,它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符相成的。

设施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利用率

施工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应用,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也需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以便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1]。然而,从当前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应用和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引起特别注意。以下本文就有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1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1管理意识淡薄。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工程项目发展,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施工机械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项目施工时投入使用即可,不需要在日常的管理中进行特别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很显然是限制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2]。施工机械设备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的老化和功能的退化,从而影响施工使用的效率,甚至有可能引发施工安全事件,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1.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提升要求企业能够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便指导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和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如企业需要规定施工人员使用完机械设备之后要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保养,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查等。但是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施工机械设备制度不够完善、施工机械设备制度不够具体以及规范执行力度不足等,均影响了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1.3管理措施和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措施和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好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机械管理的效果和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但是不恰当的管理方法则会限制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3]。就目前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时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仅仅是按照一般的设备管理形式进行管理。甚至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定期开展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工作及对设备适时更新,导致施工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无法适应项目施工的需要。当然,也有少数企业盲目大量采购新的施工机械设备,这实际上并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长期效益。

2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新时期要想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能够转变自己过去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制度上、行为上以及策略上进行相应地调整和转变[4]。施工机械设备对于施工的发展意义重大,企业领导应该要从长远眼光出发,加大平时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投入,并制定和完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便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未来的稳定发展。2.2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规定是按照一定的管理制度而执行的,只有当企业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才能够了解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以及怎样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因此,企业需要从本单位的是情况出发,对本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然后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和目标进行预期,从而制定出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5]。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注意管理内容的具体化和全面化,要尽可能地将所有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内容涵括在内,切实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例如,企业需要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施工前和施工后的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施工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为例,施工机械设备采购入库之后必须要求将机械设备的详细资料登记在档案之中,包括机械设备的生产时间、购置时间、使用年限、技术参数、配套动力参数、保养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方便设备管理人员对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2.3做好定期维护工作。企业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施工使用之前进行紧急维修或者检查,这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式容易出现很多的弊端。比如,当企业在施工前期才发现施工机械设备出现较大问题时,如果采购新的设备或者进行维修就容易增加企业施工的资金和技术成本。此外,长时期的停置不用或者频繁的使用都有可能对施工机械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定期的维护。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以便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例如,企业需要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的具体特征规定维护的周期,如一个月进行一次维护和检查,或者两个月进行一次机械设备维护和检查等。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查不仅是为了检查出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时出现安全事故,也是为了保障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常态化,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维护很有必要。2.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企业在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时也能够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出发,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果。新时期企业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才不仅仅是管理人才,而是技术型、经济型管理的结合和统一,要求的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着手,尽量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才培养成为适应新时展的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果。2.5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施工项目常常点多面广,设备使用分散。根据现有条件及网络化的发展,可以为大型,专用设备安装网络终端。采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管理平台,能使管理人员、管理部门远程、及时掌握设备动态:比如机械设备的机况、工作时间、工作消耗、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生产时间及施工安排等,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好设备。

3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施工质量以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上不太重视,导致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较低。新时期要求企业领导能够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制定完善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干预效果,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杜正玉 单位: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虞育栋,张永辉.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应用中采取的安全措施[J].江西建材,2015,17:299.

[2]张建忠.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交通世界,2016,Z1:160-161.

[3]周燕钢.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不足点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6,17:149-150.

设施管理论文第7篇

TPM(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中文翻译为“全面生产保养”,是一种以设备为中心展开效率化改善的制造管理技术,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与全面品质管理(TQM)、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并称为世界级三大制造管理技术。TPM的特点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TPM的目标是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废品为零:指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品为零。事故为零:指设备运行过程中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指设备速度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为零。现代社会水利水电工程的劳动作业主力军均为机电设备,做好设备管理,是项目成本、工期、质量三大控制目标实现的强力保障,笔者选择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TPM管理在项目施工设备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和技巧。

2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为雅砻江中、下游的“龙头”水库,水库总库容为107.67亿m3,调节库容65.6亿m3,电站装机容量30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0亿kwh。泄洪建筑物与中后期导流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从左至右分别为深孔泄洪洞、放空洞(即4#导流洞)、漩流竖井泄洪洞(由3#导流洞改建)、洞式溢洪道和5#导流洞。泄水工程项目施工设备共计240余套,原值1.14亿元,分矿山类、工程机械类、混凝土类、机动车辆类、电气类共5类,分别划入支护队、机械队、拌和队、小车队、综合队进行运维管理,机电物资部作为主管部门,其它部门协同管理,直接参与施工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在150余人,管理难度大,管理要求高。

3项目施工设备TPM管理应用

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从投标至目前的施工阶段,一直引进并应用TPM管理方式,从设备的配置策划、采购管理、安装调试、管理、运行管理、事故管理、点检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管理、资产管理10方面展开TPM管理应用,坚持动态控制、全员参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1施工设备TPM管理准备阶段

根据投标文件和合同文件要求,结合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实际情况,成立施工设备TPM管理小组,确定设备管理目标,明确设备管理主要风险点,作出科学合理的设备配置与管理计划,做好TPM管理的教育培训。认真开展TPM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主要是向项目全员宣传TPM的好处和可以创造的效益,教育员工要树立“团结一致、项目资产人人有责”的概念,打破“操作只管操作,维修只管维修”的思维习惯。如支护队的矿山类设备主要是大型进口设备,品牌主要是阿特拉斯、山特维克等台车,原值高,修复周期长,操作、维修要求极高,这要求从使用和保养环节,现场工程部、机电物资部、支护队都要参与到设备管理中,群策群力,只有这样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才能有保障。成立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设备TPM管理小组,范围从项目领导级到操作级,层层指定负责人,赋予权利责任,对TPM的推行进行指导、培训、解决现场问题。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地处高原藏区,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加之地质情况复杂,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让大家明确掌握设备管理的关键点、风险隐患点、利润点,做出合理的设备运维安排。如冬季冰雪天气和春季大风天气极为突出,要求小车队、机械队、综合队要对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设备管理做出合理部署,项目其他人员全部参与到设备管理中,集思广益,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完好率。建立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设备TPM策略和目标。TPM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的是什么、量达到多少、时间表,也就是让项目全员明白什么时间在那些指标上达到什么水平,设备管理意义是什么,矿山类、工程机械类、混凝土类、机动车辆类、电气类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核心是什么,难点有哪些,怎么才能出效益为现场施工生产做好服务保障,做到设备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建立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设备TPM推进总计划,逐步实现“零化管理”,实现设备“零灾害、零不良、零故障”,将所有损失在事先加以预防。确定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推行TPMVol.24,No.8,2017的三要素:提高工作技能、改进精神面貌、改善操作环境。明确项目部设备TPM开展步骤:TPM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建立设备TPM管理小组、制定TPM基本方针和目标、制定TPM推进总计划、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建立自主维修体制和小组自主维修、建立维修计划和维修部门日常工作规章、开展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分层次培训、建立设备策划与集中采购小组,制定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更高的设备TPM管理目标。

3.2施工设备TPM管理应用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按照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目标和TPM管理要求,加强过程控制,采用动态管理,层层落实各项措施,步步深入开展工作,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成立各项小组,项目小组按照厂队划分,成立一个以机电物资部为主的统筹管理小组,以支护队、机械队、拌和队、小车队、综合队为主的五分小组。项目小组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种类的关键设备,抓住典型,总结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支护队以保持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为主,机械队以设备稳定性、经济性为主,拌和队以设备稳定性、可靠性为主,小车队以车辆安全性、及时性为主,综合队以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为主,共同抓好设备的利用率,控制好设备的成本,做好设备运维,提高设备利润。2)树立“设备管理人人有责”的信心和思想。思想上重视,在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全员形成一股主人翁意识,把项目设备当成自身的财产,想办法多操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设备管理,推行5S活动,并在5S的基础上推行自主维修“五步法”:①重视设备清洁。②建立标准。③规范保养。④建立自检标准。⑤主动维修,及时考核。3)做好维修计划。维修计划指的是设备管理部门和厂队的日常维修计划。由生产经理、机物经理、机电物资部、工程部、厂队召开每日例会,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安排及调整维修计划。每月定期召开设备单机核算专题会议,对每个厂队每台设备逐一核算,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指定解决办法,在后续执行过程中,逐步反馈并调整,使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利润率逐步提升。如支护队的进口设备,按照设备性能和采购周期,提前储备配件耗材,部分配件可以采用现场加工件,以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小车队车辆冬季按照安全原则,提前配置防滑链,路面铺洒工业盐,项目全员重视行车安全。根据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设备特点,设立三类设备维修体制:①维修预防,提倡在设备策划和采购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策划、采购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地处藏区高原,冬季气温最低零下18°,选购设备一定要适应高原寒冷气候,避免出现设备水土不服而造成资金浪费和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下。②预防维修,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根据项目施工作业性质和环境特点,调整设备日常维护方式和周期,保证设备完好率。如机械队设备主要是CAT、Volvo挖掘机和山推推土机,因边坡开挖粉尘极大,项目通过实地测试和全员参与,共同制定一个适应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边坡开挖工程机械保养手册,并优化升级设备发动机空气过滤系统,保证设备可以在粉尘环境下平稳工作。③改善维修,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修正设备的某些缺陷,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维修性,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如钻机队设备是阿特拉斯、山特维克等欧洲产地设备,耐寒性良好,但是对油品质量要求很高。甘孜州地区燃油和油品质普遍不高,为保证设备发动机、油路的完好,统一升级设备油路过滤系统,从一开始就把故障因素降到最低。4)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对厂队设备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进行培训,对项目全员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培训,因材施教,层层培训。如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工区电网全部采用最新的成套电气设备和最新的电网检测与控制设施,设备进场前后对项目全员进行认知培训,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重点培训操作和维护,做到安全管理和故障快速判定解决,使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可靠稳定安全。5)建立设备初期的管理程序。设备前期管理要考虑维修预防和无维修设计,在设备选型、策划、采购、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阶段,根据项目特征,做好设备可靠性可行性评估,保证设备性价比达到最高水平。如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混凝土设计180万方,施工期32个月,混凝土月生产强度巨大,在受场地限制和成本投入方面,全员参与,在混凝土拌和生产系统的设计选型论证和采购过程中,综合协调成本、工效、管理因素,最终选定郑州三和的HL240-2S3000RL拌和楼,在后续的拌和楼运维过程中证明,该混凝土拌合系统选型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总之在TPM中,鼓励项目全员从简单问题开始,做好工作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一开始时就取得TPM设备管理的初步成功,重视经验和成效的推广,认识、熟悉、应用、掌握TPM,重视计划和过程控制,并将TPM在设备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到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其它方面,为实现项目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4TPM管理在施工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施工设备管理是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设备完好率有保证,施工进度质量才能有保障,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1)使工程项目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方向过渡。设备管理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应随着建设行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过渡,建立一套符合两河口电站泄水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体系。2)提高工程项目中的设备预防维修水平。通过设备巡查、点检、诊断修复,做好数据分析和单机核算,按照TPM管理方法实现设备劣化趋势管理,找出设备状态的劣化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进行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3)在工程项目内提倡设备主动维修。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inventor建模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倡主动维护,实现设备磨损的数据化控制,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4)造就高素质的工程项目设备管理以及维修人才。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都会涉及到很多的新技术,对设备管、用、养、修的相关人员加大力度进行培养,实践“培训教育先行”。5)提升工程项目设备管理的创新。随着工程项目规模和施工难度的不断增加,设备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和提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管理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TPM管理是设备管理创新的大平台,同时也是工程建设推广四新技术的需要。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