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合集7篇)

时间:2023-07-27 15:58:39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1篇

[关键词]景德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101-03

[作者简介]曹景华(1972-), 男,汉族, 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刘田旺 (1969-),男,汉族,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李子胜 (1969-), 男,汉族,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管理;汪东方(1987-),男,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王井(1984-),男,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胡林香(1985-),女,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

一、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一)发展概况

2010年12月,景德镇农商银行作为发起行在景德镇市浮梁发起设立首家浮梁农商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6000万元,其中法人股本2300万元,自然人股本3700万元;2011年4月,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行在景德镇市乐平发起设立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全部为法人股本。多年来,景德镇辖内两家村镇银行股本构成未发生变化。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主动适应金融发展新常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优势,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截至2015年1季度末,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0.0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6.28亿元;负债8.38亿元;存款余额7.30亿元,其存款规模在全省35个村镇银行中排名第8位;拥有员工34人,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1个本地支行。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产总额3.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4亿元;负债3.0亿元;存款余额1.14亿元,其存款规模在全省35个村镇银行中排名第29位;拥有员工24人,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1个自助银行。

(二)主要特点

1.总体发展速度快

截至2014年底,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合计为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亿元;负债规模合计为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亿元;存款规模合计7.74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规模合计为8.5亿元,同比增长25.55%。

2.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014年,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实现利润总额4000万元,净利润2999.75万元,资产利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其中: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为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个百分点;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7个百分点。

3.资本约束能力强

截至2014年底,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资本总额为9000万元,资本净额为15500万元。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9.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9%,拨备覆盖率为58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1.08个百分点;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612.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2.17个百分点。

4.支农作用显著

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自开业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较好地支持了“三农”和“小微”信贷对象,初步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截至2014年底,浮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5.28亿元,涉农贷款比例为89.01%;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2.18亿元,涉农贷款比例为86.31%。

5.经营机制灵活

根据涉农、小额、时效、分散的放贷特点,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具有便捷、高效和灵活的优势。从贷款发放形式上看,主要以信用、抵押贷款为主;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短平快”是主要特点;从利率定价看,根据贷款的不同对象,执行利率水平差异较大,也较为灵活,弹性较大。

二、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经过5年时间的运行,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浮梁农商村镇银行,对所在县域金融市场影响力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了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趋缓、经营困难、信贷风险加大等,这一方面是经济新常态下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也受其自身发展模式的制约,再加之配套政策支持跟进不力,导致村镇银行较其他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大的困境。

(一)吸储难度增大

通过对村镇银行资金实力的分析,首先,因村镇银行设立初期定性为县域以下,发起人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其注入资本量较小,后期增资扩股滞缓,规模效应较弱。其次,发展较为缓慢,网点扩张能力较差,辐射面偏小。由于监管政策、综合成本效益及吸存能力等因素导致村镇银行网点扩张五年来仅增加一个,辐射仅在县城周边,未能延伸乡镇,严重制约吸储能力。第三,由于村镇银行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众形象等因素,业务开展单一,企业文化尚未形成,金融服务掣肘,特别是异地发起人等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存款营销能力。同时由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受大额存单推出和近期股市飘红影响,加剧削弱了村镇银行存款增长的基础。数据显示,浮梁农商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014年较2013年增长27%,2015年5月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0.6%,低于全市存款平均增长水平,乐平融兴村镇银行银行存款余额2015年4月,较2013年、2014年同期增速分别下降12.35%、5.53%。

(二)信贷投放难度增加

村镇银行发起设立之初定位不清。作为金融补充作用的小微农村金融机构,其定位主要是服务小微企业、涉农项目及广大农户,而将村镇银行落户县城区域,网点扩张也在县城区域,有效的辐射范围较窄,其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从而导致在客户结构上,高价值客户占比低。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定价能力不高,营业网点的布局、设施、功能有较大差距,另外处于经济下行期,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信贷营销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增长。调查显示,辖内村镇银行2015年前5个月信贷投放出现负增长态势。

(三)稳健经营难度上升

随着传统金融需求弱化不断加剧,村镇银行顺应新兴金融需求而调整的步伐缓慢,影响其供求错配。业务领域过于单一,经营风险过度集中,而其客户对象又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在经济下行期抗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弱化。调查显示,2015年辖内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占比呈现双升态势。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传统的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过高,实现多元化经营转型目标困难。据调查显示,浮梁农商村镇银行2014年利息净收入占比营业收入高达99.47%,201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98.88%,经营效益难以维系。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贷款风险的反弹,拔备计提增多,再加之扶持政策不充分,导致其效益增长空间受制,效益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态势。

(四)转型发展难以推进

国家一直在释放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政策信号,但是试水P2P平台、大额存单等业务却被叫停或排挤在外。而且随着市场利率化发展的深入,村镇银行由于其自身实力、信誉、利率议价能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等因素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了市场竞争的两极分化,其必然被排挤在高价值客户门槛之外。受发起行绝对或相对控制,其自主经营权受限;起步晚,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集约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推进不够,抑制了村镇银行服务水平的发挥。经营发展配套服务不足,营业网点的布局、设施、功能与转型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配套的优惠政策跟进不力,而且在信息建设、内控制度等方面均缺少系统性指导或扶持,甚至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小微领域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

三、新常态下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的快速发展到如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有发展定位不准、基础不实、资本实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后劲不足等原因,同时受自身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要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应在指导规划、政策扶持、功能定位、升级转型上下功夫。

(一)适时出台指导意见,增强发展后劲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支持“三农”发展的有力补充。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准入政策、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等意见,却未有系统性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应出台一套完备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推进机制的指导意见,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指导制定村镇银行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规范发起行的管控,确保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行为;坚持业务发展与突出特色、风险防范与深化改革、差异化经营与社会统筹兼顾等原则;指导建立科学激励约束和管控机制,不断培育良好的村镇银行品牌形象等。

(二)准确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

一是要准确功能定位。农村市场中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给村镇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因此村镇银行要围绕区域农村市场定位金融服务,在基于弥补农村金融设计不足的同时,又要进行商业化模式运作,不断扩大其规模实力和社会知名度。二是扩大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实现村镇银行设立“常态化”,塑造金融新格局,坚持金融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宗旨。针对县域村镇银行覆盖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大力发展地市级村镇银行,或是将县域设立的村镇银行升级,实行地级市总部、辖内县域设立分支行、乡镇设立网点的“总分行制地市级村镇银行”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发起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及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又能积极拓宽辐射范围,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切实解决其破局吸储难题。三是建立差异化发展机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差异性较大,村镇银行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实行差异性经营管理模式,包括在定位客户、决策流程及信贷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机制灵活、决策时效高、贴近农村等特点,创新差异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金融服务需求,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活力

为“三农”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就必须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给予更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允许村镇银行部分财政结算业务,增加其资金实力;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实行对涉农项目财政贴息、农业风险保障、政府担保基金等多种方式,降低其信贷风险和成本。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参与机会,允许其参与如以地方财政资金为保证的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通等创新业务。另一方面,强化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金融监管部门在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同时,更要提高对村镇银行涉农小微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其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存贷款利率等给予更大的自由浮动空间,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给予村镇银行更多资金支持,从而引导其信贷资金投放和流向,确立准确的市场定位,继续发挥其在农村、小微等领域的优势,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市场空白。同时适当放松监管限制,允许村镇银行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创新,并享受与其他商业性银行一样的诸如发行大额存单等权利,为村镇银行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助力村镇银行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

由于村镇银行本身存在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经营对象弱等劣势,并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威胁,其发展壮大必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村镇银行需要在经营转型的关键期寻求战略性机遇和持续性发展。一是建立良性、稳定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互联网+农村金融市场”。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村镇银行要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挖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传统金融优势,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更好提升普惠金融水平。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内部制衡机制,实现自主经营,自选发展策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四是加快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传统存贷款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突破单纯依靠存贷差的单一盈利模式。五是做好风险防控,加大信贷的贷前、贷中及贷后管理,适当提高对不良资产风险的容忍度,防止过度信贷收缩损害自身业务发展。六是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客户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村镇银行农村市场份额,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2篇

《贸易畅通合作倡议》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记者:在“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相关方发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请问发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钟山:主席在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重申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张,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受到与会代表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发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就是贯彻落实主席关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广泛凝聚共识,深化经贸合作,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具体来说,从三个方面贯彻落实:一是着力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秉持丝路精神,共商共建共享,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以开放为导向,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挖掘贸易投资新增长点,拓宽贸易投资领域,创新贸易投资方式,释放合作潜力,促进贸易投资增长,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三是发挥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贸区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一份凝心聚力的重要成果文件

记者:贸易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参与国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请问,《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钟山:《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源自各方对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同意愿,反映出各方寻求畅通、高效、共赢、发展的共同愿望,展现了各方在促进贸易增长、振兴相互投资、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行动,是一份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继往开来的重要成果文件。《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

第一,确定了推进贸易畅通的合作原则。在《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各方表达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支持经济全球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各方认为,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共同完善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共享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

第二,提出了推进贸易畅通的合作举措。在促进贸易增长方面,各方强调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新业态,加强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在振兴相互投资方面,各方表示愿探索创新投资合作模式,增强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共建经贸产业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各方重申将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第三,展示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推动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包含中方一系列主动开放的务实举措。我们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也为世界各国开展贸易、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还将与参与国加强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合作,与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支持参与国加强经贸及投资人才能力建设。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互利共赢

记者:《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已成为高峰论坛一大亮点。请您具体谈谈《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对促进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钟山:《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是这次高峰论坛一个重要成果。这个中国倡议,得到了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还会有更多的⒂胝吆椭С终撸体现了参与方支持经济全球化、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共同意愿。这充分说明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深得人心。我们提出的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举措,也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热烈响应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说:“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举措,我愿参加明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目前情况看,预计明年会有90个以上国家参加进口博览会,这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战略主动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3篇

中国国家副主席、冰岛总统格里姆松、莫桑比克总理阿雷斯・阿里等九位中外首脑出席了在7日举行的隆重的开幕式。联合国贸发组织秘书长素帕猜・巴尼巴迪宣布论坛正式开幕,他对1800多名与会者表示热忱欢迎,与会者中包括来自120个国家的460位高级官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指出,政府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私营部门在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和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在主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2010年论坛关于投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表达了他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的关切。他指出,气候危机呼唤着一场基本能源革命,呼唤着从化石依赖型能源转向太阳、风、地热、水力和生物等绿色能源的综合性经济转型。他在演讲中介绍了冰岛在应用清洁能源方面的经验,并指出,联合国贸发组织2010年世界投资论坛为可持续发展建立评估和支持机制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平台。

莫桑比克总理阿雷斯・阿里在主旨演讲中说,联合国贸发组织2010年世界投资论坛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资论坛。在谈到非洲国家正在成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外投资的新目的地的问题时,阿里总理特别强调指出,金融基础领域的发展以及采掘业的开发项目对非洲国家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国家副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他首先对联合国贸发组织2010年世界投资论坛在中国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论坛以投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顺应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普遍愿望,有利于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副主席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中国在推进开放型经济过程中,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副主席还指出,中国政府正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谈判。对涉及政府资金的采购和建设项目,中国政府将采取公开透明的办法,让内外资企业及其产品享受平等的待遇。

在9月7日上午举行的论坛全球领袖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商业领袖就投资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联合国贸发组织秘书长素帕猜博士在专题讨论的引导性发言中指出,随着新的重要参与者以及新的政策问题的出现,国际投资正逐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截至目前,公共投资已经带领全球经济走出了漫长的衰退,而且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刺激经济复苏。不过,随着经济刺激方案和公共财政政策的逐步结束和退出,私人投资必须跟进,避免出现双谷衰退,并且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没有私人投资的帮助,仅靠公共领域是无法让经济发展永远持续下去的。

素帕猜说,这次危机遗留下许多问题,如失业率的增长,这就要求私营企业重新开始投资。私人投资对克服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此外,它还有助于全球经济在未来朝可持续的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能够解决发展中的气候危机。

保加利亚副总统马林强调了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过去的一年对保加利亚来说是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是,政府采取了决定性的行动纠正出现的问题,从而使保加利亚经济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显现出了希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9期望。

加纳副总统约翰・马哈马在讨论中阐述了气候变化提出的挑战,以及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的必要性。他还强调了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优势,这种发展将改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发展前景。

牙买加众议院议长德勒罗伊・恰克指出,投资能源效率对牙买加政府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创造可持续的竞争力。金融危机给牙买加的经济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冲击,牙买加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推动经济复苏。牙买加鼓励外国投资者对牙买加投资,比如,在旅游业,每年接待300万外国游客。所以,牙买加引导外资关注旅游业,同时鼓励他们增加对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绿色经济。牙买加政府还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公路网,建立现代通信网络,扩大港口吞吐量,发展物流行业,同时在农村加大风力和火力发电。

蒙古国副总理恩赫巴勒德强调,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战略。关注环境友好型行业和服务,充分理解荒漠化等相关问题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至关重要。

秘鲁副总统詹彼得里强调,世界各国的决策者必须把气候变化当作首要问题来考虑。这一点也应该在投资政策中有所反应。帮助公司、消费者和儿童提高环境意识对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

津巴布韦副总理穆坦巴拉指出,必须重新构建、设计机构组织,迎接气候变化为全球带来的新挑战。必须用全球化的领导和机构来应对这些挑战。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正确步骤。

英杰华投资集团公司(Aivalnvestors)首席执行官保罗・阿博莱强调,从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气候变化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危机,联合国贸发组织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非常及时,特别是很透彻地讨论了投资低碳经济的主题。建立新的框架保护外国直接可持续投资至关重要,如联合国负责任的投资原则。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奎励杰强调,要避免保护主义,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开放投资、开放市场。政府、金融业和商业领域必须同心协力。同时,我们要消除不确定性,拥有一个稳定的监管制度、法律政治环境,拥有一个充满信心的市场环境,才能吸引到外国投资者。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书面致辞中,对来自私营部门的投资寄予厚望。他说,对于找出一个可以

解决全球长期存在的问题的途径,以及应对海地地震后重建的严峻形势等问题,私人投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贸发组织与国际商会联合举办的投资顾问理事会第八届年会于9月7日举行,来自各国政府的代表和国际投资界代表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于脱贫、济贫、扶贫”。与会者建议采取果敢的行动,促使跨国公司更积极地参与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行动中。同时,与会者建议联合国贸发组织与全球商学院共同努力,审议如何才能把千年发展目标纳入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例如把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绩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结构和薪酬补贴关联起来。

素帕猜秘书长在讲话中强调:“投资于脱贫意味在开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有活力的商业模式,促使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为贫困者创造双赢的机遇。投资于济贫,是指所投资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让贫困者买得到、买得起。投资于扶贫,是指建立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从建立强大的本土生产能力的视角出发,把本地中小型企业纳入全球价值链中。”

与会者注意到,只要具备了正确的战略和政策,这种商业模式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将产生非常重要的收获。例如,在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非洲,人们注意到农业生产能力在连续三十年下降之后,亟需新的投资和新的技术来扭转这一状况,而且还要为这些国家提供粮食供应保障。在建立了适当的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外国投资在农业发展、补充国内投资不足、为契约农业创造机会、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以及扩大出口机会并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与会者们还注意到,联合国贸发组织与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以及世界银行联合提出倡议,详细阐述了负责任的农业投资的基本原则,这是非常及时的。

在基础设施方面,与会者们引述了合理的电价和水价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以保证货物和服务、基本生活资料的运送,对提高竞争能力具有关键的意义。人们注意到,很多低收入国家或许需要大幅度地增加投资,把目前的占国民收入总值的比例从3-4%提高到7―9%,以利于改善基础设施。自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国内资源非常有限,官方发展援助也变得不可预见,包括公共一私营合作关系在内的外国投资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

很多与会者注意到,投资制造领域,特别是在与农业部门有关联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提升就业率的方式,正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制定新一代的投资促进措施和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扭转最近出现的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有所下降的趋势。

在9月7日举行的世界投资论坛部长级圆桌会议上,各国部长就重新评估投资政策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各自国家的观点和经验,并强调了在投资规制方面取得平衡和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同时,部长们还讨论了建立多边机制的益处。加纳副总统约翰・马哈马、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能源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尔迈茨共同主持圆桌会议,约30位部长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交流中,部长们强调有必要寻求一个平衡的方式,通过充分考虑到当地社会、民间团体以及在东道国开展业务的外国投资者的各方利益,保证投资者和东道国都能获益。此外,还要在吸引投资的东道国和对外投资来源地推出的政策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过后,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因此,避免投资保护主义显得尤其重要和及时。

各国部长还强调了让投资政策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从国内角度来看,与发展的首要目标保持一致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国际角度看,“意式面条碗内”的5900多个投资协定相互交织,甚至存在部分矛盾,而这些协定必须保持一致。投资政策还要与解决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的全球层面的政策保持一致。本次会议还强调了区域政策的重要性,以及用区域的方式扩大投资市场与避免竞次(race to the bot-tom)现象的相关性。部长们还强调了强化东道国技术基础的必要性。完善国内吸收能力,以及与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知识产权同样至关重要。

于9月8日举行的三方高层会议聚集了来自各国政府的高级官员、投资促进机构负责人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在三场高层互动论坛中探讨国际投资趋势和前景、跨国公司新的全球生产布局以及新一资促进战略等问题。联合国贸发组织秘书长素帕猜博士在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时强调,在投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的过程中,所有投资利益相关方均会发挥作用。政府和投资促进机构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投资促进战略,而跨国公司在实际商业运营中应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就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发挥重要影响。

商界领袖和高级政府官员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将会引发出许多新的投资机遇。缓解全球变暖的政策已经创造出对新的低碳产品,并对电力、交通和建筑服务等提出来新的需求。飞利浦照明亚洲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毕柏翎认为,可以把亚洲社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对节能照明解决方案的需求和适当的优惠激励方案结合在一起。来自投资促进机构的代表强调,对城市投资促进机构来说,提高决策者对这些双赢局面的敏感度至关重要。在当前这轮争夺环保型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中,投资促进战略必须包括有利的政策框架。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劳伦斯・阿伯茨强调,在为环保型投资铺平道路的过程中,国家政策和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近三年来,由于政策的变化,中国的风力发电市场从一片空白发展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市场,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政策的效力。哥本哈根能力建设署执行主任斯汀・多纳从丹麦的经验出发,强调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开展合作,以及与学术界开展合作,对于成功促进绿色外国直接投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9期

相关人士认为,促进商业聚集是加强知识转让和传播的一个途径,同时还强调,对于接受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公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阿尔卡特一朗讯亚太公司总裁拉吉夫认为,竞争力是团体运动,跨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合作可以产生有竞争力的产品。

印度和中国是未来的两大经济增长热点,但是全球经济同样不能忽视非洲。纳米比亚工商部部长说,非洲必须提高在20国集团以及其他全球论坛中的话语权。与会者一致认为,与非洲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前景非常光明。他们强调,汲取以往的经验变得十分重要,同时他们承诺要不断在这片大陆上创造新的投资机遇。对于那些希望在吸引

外国直接投资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国家来说,必须具备发现新机遇并且联系新兴市场中的投资者的能力。如今,发展中国家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各个城市和地区也在加强它们促进投资的努力,地方投资促进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本届论坛的另一个重要会议是于9月8日举行的2010年国际投资协定年会,这次会议也是2009年2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投资与发展多年期专家会议的后续行动。国际投资协定谈判官员、从业者、律师、高级顾问、学术专家以及民间社团的代表,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商会、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以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代表出席了年会。世界各地的专家通过网络实况视频参与了讨论。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现行的国际投资协定体制主要的进展和所面临的系统性的挑战,现有的体系包含超过5900个不同的投资协定,其中有一部分重复和相互矛盾。同时,还讨论了这一体系下的投资者一国家争端的解决体系。

会议讨论认为,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正在进人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区域层面的投资规制活动不断增加。对于协定的现状不断加以调整,使之做到精准、流畅,国际仲裁规制发生较多的变化以及各国在重新评估本国的国际投资政策。当今,对国际投资协定体系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与公共政策保持有效的互动,例如,气候变化问题、金融制度改革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以及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人权问题。

本次年会的圆桌会议得出结论认为,要促使国际投资协定体系保持更加一致的连贯性,帮助投资者与国家在新达成的协定或者经过重新谈判达成的国际投资协议中重新找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解决投资者一国家间争端的体制性问题,从而探求投资规制并且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兼《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詹晓宁博士说:“可持续发展对国际投资协定体系已经变得日益重要。我们必须探讨如何才能增加合力,保证国际投资协定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年会上,还举行了“15家法学院”学术交流网络启动仪式,这个项目具有积极的广泛性和开放性,旨在为促进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詹晓宁指出:贸发组织是国际公认的国际投资协定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心,在政策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充分的优势。这个平台可以把联合国的政策专业经验和学术界的独特学术视角结合起来,创新出重要的合力,有力地推动国际投资法律研究。

于9月8日举行的2010年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年会,是本届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会议之一。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先生以及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主管、大型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证券监管部门负责人等投资领域的重要人士出席了这次会议,共同探讨本届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监管框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届会议由联合国贸发组织、全球契约办公室、负责任投资原则办公室共同主办,国际证监会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办公室协办。会议是去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对话会的后续会议,在去年的会议上,企业高管们与投资者、监管者以及业界人士共同讨论了全球证券交易所如何才能共同努力,鼓励和促进负责任的长期投资策略等议题。

近年来,埃及、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土耳其以及其他国家都推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披露准则。“许多新兴市场推出的这些举措表明,各国都已经认识到必须把对环境和社会的关注纳入到金融市场,以推动更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贸发组织秘书长素帕猜博士指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对建设一个更加稳定、广泛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至关重要。在促进标准化、透明化的ESG披露准则,使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司治理规则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等方面,证券交易所以及监管部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杰华公司在会议期间了一份关于全球最大30家证券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活动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新兴市场证券交易所在实施必须的可持续性披露准则以及加强上市公司企业可持续性活动的其他措施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报告得出结论认为,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交易所向上市公司提供了可持续性报告指南。报告还发现,有25%的交易所愿意考虑改变上市规则,要求公司必须提供其业务模式如何履行责任并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另外,有10%的交易所愿意向公司提出建议,在其年度大会上把可持续性报告交由股东讨论通过。

英杰华公司在会上宣布,将与投资者联合行动,向全球证券发行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致信,要求把可持续性报告制度纳入证券发行规定,并且要求上市公司把前瞻性可持续性战略提交股东年会表决。这一“行动呼吁”已经得到了众多的投资者的支持,这些投资者管理下的综合资产超过5580亿美元。这一倡议还将获得更多的支持。

英杰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阿博莱说:“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相信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元素纳入到公司战略中可以增加股东的价值。我们还相信,证券交易所在帮助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全球资本市场方面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向证券交易所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英杰华公司愿意与有这一项上市规定的交易所进行交易。”

在论坛期间,联合国贸发组织向毛里求斯投资促进署、丹麦哥本哈根能力建设署、以及香港投资推广署和深圳市政府颁发了绿色投资促进奖,以表彰这些机构在吸引绿色投资,推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成就。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G20峰会 中国特色 里程碑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标识码】A

杭州峰会加强G20机制化建设,为长效治理机制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2008年,为了应对波及面积最广、影响最为深刻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第一次峰会,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此后历届G20峰会大多数的议题都是围绕当年世界经济热点或焦点问题展开。

如今,正如主席在杭州峰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指出的,“世界经济已经来到了新的关口”。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与2008年相比,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现状仍令人担忧。G20峰会的首要目标已经从最初应对重大的、突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转变为如何在中长期内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

作为东道国,中国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风险与挑战,推动议题设定从短期问题向深层次和长期性问题延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此外,杭州峰会加强G20机制化建设,为G20从短期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通过改革促进G20成为21世纪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在面对世界经济重大问题时G20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领导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包容性增长。

“创新增长”首次被纳入G20核心议题,结构性改革议题依然重要

“创新增长”首次被纳入G20核心议题,也是G20首次聚焦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主动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历史实践证明,仅仅依赖货币和金融政策的协商与制定只能应对短期危机,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和新型发展模式,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全方位提升和发展生产力。

杭州峰会一致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通过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形成“协同、合作、开放、包容”长效创新机制,成为本次G20峰会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结构性改革议题一直都是G20峰会的重点议题。早在2008年,华盛顿峰会便指出,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2009年,匹兹堡峰会领导人声明中指出:会议推动了结构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促进国内私人需求;会议通过交流各自成员国结构性政策经验的举措,推动各国采取健全的政策并确保全球经济健康发展。2010年《首尔行动计划》中承诺:实施一系列结构改革,提高和稳定全球需求,促进就业增长,提升增长潜力。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上重新设计了结构性改革的议程,确定目标。

本次杭州峰会再次强调决定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全球增长开辟新路径,全面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2016年7月的G20财政和央行行长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G20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确定了结构性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和48条指导原则,制定了衡量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其中,优先领域包括促进开放的投资和贸易;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促进创新;促进竞争,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促进包容性增长。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G20框架下标本兼治促增长的思路。

在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后,中国率先启动进行结构性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当前的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积累了相当多的治理经验和成绩,主导推进此项议题,表现出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感。实践证明,短期工具如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有限,需要我们调整政策思路,改变中长期结构性失衡的现状,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只有通过扭转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减缓的局面,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现状,实现有效的创新驱动,才能带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实践可以为全球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G20在贸易领域的推进是中国担任主席国的又一重要贡献

主席在峰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2016年G20在贸易领域的推进是中国担任主席国的又一重要贡献。

回顾历届峰会,G20尚没有将贸易和投资单独列出作为主要议题深入讨论,有关贸易议题的成果或共识,大多还停留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呼吁推动自由贸易发展”的倡议,并没有落实任何的行动方案或确定时间进程。直到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推动了WTO巴厘贸易部长会上达成“早期收获”协议,巩固和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地位,为WTO多哈回合谈判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次杭州峰会实现了贸易议题多个“第一次”的突破:第一次在G20框架下设立了贸易和投资工作组机制,第一次确认将G20的贸易部长会议常规化和机制化;了第一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共同声明。峰会批准并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成为继WTO巴厘会议、内罗毕会议之后,全球贸易自由化推进的重要内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促进服务贸易、增强贸易融资、制定贸易景气指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动贸易和发展。G20还一致决定推动尽快实施WTO《贸易便利化协定》,努力将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5个百分点;落实在2016年底前达成一个富于雄心、面向未来的《环境产品协定》,在广泛范围内削减环境产品关税。

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也面临外贸“低增速”的新常态,2012年至2015年贸易增速连续四年低于GDP增速,2015年对外贸易大约下降8%,但仍保持了在全球贸易份额中的不断攀升,对外贸易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主导G20框架下贸易议题的深入,更有助于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符合世界对于中国承担贸易大国的责任,发挥大国引领作用的期待。

G20的贸易投资机制化充分肯定了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贸易部长会议共同声明又一大重要成果,G20框架下推动投资自由化议题,建立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有助于改变全球投资管理体系高度碎片化的现状;有助于促进全球投资政策协调,为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提供更强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有助于为各国协调制订国内投资政策和商谈对外投资协定提供重要指导,弥合国家间投资政策分歧;为下一步建立WTO式的国际投资多边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开创性意义。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将投融资问题单列为议题,就长期投资融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等达成了共识。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公报中重申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诺通过调整后的增长战略,推动贸易和投资;并要求贸易部长定期举行会议,同意建立支持性工作组。可见,中国作为G20“三驾马车”之一,对议题设定和成果推动的引领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杭州峰会的成果充分落实了安塔利亚峰会的承诺和要求。由中国主导推动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促进全球贸易投资治理一体化的发展,逐步构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全球网络,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也符合中国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架构,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

国际金融构架改革是G20长期关注的核心议题,中国也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倡导者。2009年G20伦敦峰会达成了1.1 万亿美元的扶持计划,用以遏制危机进一步加深,加强金融机构和重建信心,稳定金融市场。计划中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上升至7500亿美元。中国承诺参与该计划,并购买500亿美元IMF债券,使得中国的投票权从3.8%提高到超过6%。

本次杭州峰会承诺“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加强落实各项金融改革举措,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2016年中国担任主席国以来,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本次峰会核准了《二十国集团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议程》,强调了国际机构对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性。承诺积极迎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的落实,并致力于在2017年年会前完成第15次份额总检查,包括形成新的份额公式。支持世界银行按照达成一致的路线图、时间表及原则实施股份审议,目标是逐渐实现平等投票权。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投票权和发言权。扩大特别提款权(SDR)使用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表示欢迎。完善和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完善债重组机制和改进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等。中国还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创建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这都表明本届峰会在国际金融改革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6年是落实2030发展目标的重要开局之年,2016年G20峰会的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即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未来15年的全球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G20峰会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也是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展现了G20协调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导力,对巩固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意义重大。杭州峰会公告还承诺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方式,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2010年首尔峰会通过了《增长共享的首尔发展共识》,明确表明G20成员国对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支持,此后发展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后危机时代,G20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议题就是发展,应注重机制化建设、平衡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经济的领头羊,中国倡导并力求形成关于发展的国际规范准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制度中的诉求和主张,体现了主席国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担当。杭州峰会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难得机会,彰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明确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5篇

(一)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对农业,在思想上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须切实加强而不可有半点放松,在投入上必须不断增加而不可有丝毫减少。当前,顺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要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继续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和粮棉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利于粮棉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定和加强农业。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气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这两个突出问题。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三)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会议要求,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会议还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四)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还提出,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一步扩大退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继续抓好水利、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多搞一些小型基础设施。今年出台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对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粮棉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农村教育和基层政权运转的必要开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六)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国债资金使用要向农村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要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必须坚持“四个始终重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八)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6篇

贾庆林指出,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是广大政协委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的重要使命。希望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会议议题,牢牢抓住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力争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作出贡献。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就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关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作了报告。他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在促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谋发展。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在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要深化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将围绕本次会议议题所设的六个专题进行讨论,审议全国政协有关视察考察情况的报告和外事出访报告,审议通过有关人事事项。

会议开始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向因病去世的徐展堂常委表示悼念。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6月23日下午,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6位常委和委员作大会发言。贾庆林出席。

王钦敏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实现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等六大转变。赖明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建议以举国体制推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李卫华常委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建议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徐冠华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要以小型电动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推动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刘江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赴山东视察团发言,建议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陈锡文委员、钱克明常委就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水平问题作了联合发言。王东进委员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呼吁进一步加快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步伐。何丕洁常委代表民革中央发言,就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温思美常委代表民盟中央的发言关注收入分配问题,认为“十二五”时期应特别着力于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优化,将“国强”建立于“民富”基础之上。杨健常委代表台盟中央发言,建议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创新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城镇普通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全面改善。曹小红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题作了发言。李国璋常委代表民进中央发言,提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刘志峰常委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建议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王金祥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赴江苏视察团发言,认为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周明甫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发言,提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周文重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要在对外开放战略中加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主持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6月22日下午、23日上午和24日上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举行了三次专题分组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这次常委会议议题下设六个专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夯实“三农”基础,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进步;四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六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常委会组成人员紧紧围绕会议的六个专题,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常委们认为,“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我国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但是,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主要表现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凸显,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问题还需切实加快步伐等。

常委们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十二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常委们建议,要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发展现代高端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和贫富差距。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更多倾斜,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优化出口结构,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有序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分别参加了专题分组讨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6月25日上午,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京闭幕。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主持会议。

贾庆林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开幕会并作了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开展了深入讨论,集中建言“十二五”发展大计,富有真知灼见。中央国家机关30多个部委办负责同志也到会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对这次会议的成果,全国政协办公厅要认真归纳整理,及时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这次常委会议后,人民政协还要抓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贾庆林说,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切实增强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总体低迷而又波动式缓慢增长的时期。对中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机遇,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又要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精心谋划“十二五”更好更快的发展。

贾庆林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贾庆林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重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扩大内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三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养人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四是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继续努力推进城镇化。五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六是要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贾庆林指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要把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快边境地区建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加快特困民族地区发展。

会议通过表决,决定增补李学举、张耕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决定任命张耕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学举为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7篇

(一)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对农业,在思想上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须切实加强而不可有半点放松,在投入上必须不断增加而不可有丝毫减少。当前,顺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要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继续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和粮棉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利于粮棉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定和加强农业。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气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这两个突出问题。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三)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会议要求,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会议还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四)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还提出,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一步扩大退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继续抓好水利、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多搞一些小型基础设施。今年出台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对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粮棉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农村教育和基层政权运转的必要开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六)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国债资金使用要向农村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要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必须坚持“四个始终重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八)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