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安全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7-25 16:33:36
医药安全分析

医药安全分析第1篇

关键词:医院;用药;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37-02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共有儿童4亿人,儿童病患的数量占全部病患数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儿童对相关药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儿童的身体处于高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其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相对不完善,其对不同药品的反应差异性较大,因而临床中对儿童病患进行治疗期间,对药品的选择以及使用相对较为困难。目前,随着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增多,对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对现阶段儿童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提出建议。

1 目前医院用药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其身体的各个器官以及身体机能尚未完善,因此其患病的几率相对较高。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差异较为明显,相对于成年患者而言,对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高。一般而言,临床中在对儿童用药之后,其出现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肠胃方面,血液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次之;而当儿童在家用药期间,其出现不良反应几率较高的为皮肤类疾病;对于新生儿而言,电解质平衡的破坏、腹泻等是其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

目前儿童用药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儿童的药品种类较少。现阶段,在国内的药品生产厂家中,其针对儿童的药品种类相对较少,仅占全部药品的百分之十,远不能满足对儿童实际治疗的需要。因而临床中在对儿童进行用药期间,可供选择的药品相对较少。因此多数医生在对儿童进行用药治疗期间,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将药品降低剂量给儿童使用,这就为儿童用药安全埋下隐患。

第二,药品说明书含糊不清。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药物中,部分药物的说明书过于简单,对于药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关键问题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提及,而说明书中针对儿童用药的说明则少之又少。因此在对儿童用药期间,医护人员并不能对所用药物的药理、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的掌握,对儿童的用药安全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第三,监护人用药常识的匮乏。部分家长对医药方面的常识相对较为匮乏,当儿童出现疾病时,将用于治疗成人的药物给予儿童服用;部分家长在儿童出院之后,并没有完全按照医嘱给儿童用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儿童所服用的药物进行加减剂量或者种类;部分家长盲目听从一些保健品的宣传,将药物给予儿童服用,这些都将对儿童的用药安全带来负面的作用。

2 加强医院用药安全的建议

针对上述对儿童用药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营,就如何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力度。对于在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儿童用药的剂量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应根据目前国内现有的相关资料,建立针对性的药品管理制度,经院级领导批准之后,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剂量进行药物的使用;在对儿童使用危险性相对较高的药物例如对浓度较高的电解质药物等时,应提前向家长发放说明书,征得同意之后,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对药物进行使用,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对于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进行管理时,应对其进行分类存放,避免出现人为的操作失误,同时在临床中发现包装或者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时,应及时向药剂科以及上级领导汇报,以便于及时进行分类处理。

第二,严格执行药物的查对制度。在儿童入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对儿童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在用药期间,对其信息进行仔细的核对。在日常工作期间,应指派专人对每日的医嘱进行核查;在用药期间,护士长应对护理人员对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仔细的核查,并随机对护理人员进行抽查,加大对用药的管理制度。同时,医护人员应对药物使用后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对于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细致的讨论,对药品的使用剂量等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第三,落实药品存放管理措施。医院的各个科室应配备统一规格的药柜,对于药品的用途进行细致的分类保存,例如将静脉注射药物以及口服药物进行分类保存,将内服药物以及外用药物进行分类保存,将常规药物以及物进行分类保存等。同时,应在药物存放的地点张贴中英文对照表,从而能够为护理人员拿放药物提供便利,降低人为失误的出现几率。

第四,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应使其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在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期间,当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剂量或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存在疑问时,应及时向同事请教或者借助电脑、电话等对相关问题进行查询。除此之外,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对目前市面中出现的新型药物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在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儿童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第五,严格遵守医嘱对药物进行使用。由于不同的药物其半衰期差异较为明显,当给药间隔或者给药速度较快时,将会导致药物在儿童体内产生集聚,而当给药间隔或者给药速度较慢时,则将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儿童给药期间,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在对儿童进行输液期间,应将输液时间明确记录在输液瓶签上,对于静脉注射的药物,应严格执行现配现用原则。当所使用的药物对输液速度有明确要求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并将相关注意事项对监护人进行说明。

第六,完善儿童用药的监管机制。国家应针对儿童用药的相关情况,完善与儿童用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制定出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儿童用药目录。相关部门应严格控制药品的上市,加大对药品生产、管理的监察力度,对于制造、销售假冒伪劣药物的不法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从而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国家应鼓励药品制造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研发生产针对儿童的相关药品,为医护人员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提升对儿童病患的治疗效果。

第七,加强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宣传力度。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深入生活,加大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宣传力度。从而能够使得监护人员对医药常识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降低乱吃药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应对医药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保健思想,提高对用药安全的关注程度,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儿童在生活中用药的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的用药安全事关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发展,因此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医院、监护人、国家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为儿童打造一个用药安全的环境,加速儿童用药安全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玉国.加强医院处方集制度指导临床安全用药[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1):80-81.

医药安全分析第2篇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产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医药产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形势下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外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对医药产业安全做一个评估。而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传统工业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应根据医药产业的特点界定产业安全指标。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理论,从产业环境,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医药产业安全进行了大体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护对策。

关键词:

医药产业现状;医药产业安全;维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0702

当前世界经济按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不仅通过商业贸易的全球化加剧了各行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格局,使各个国家原有的国内国际产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前,如果不谨慎应对,将很可能丧失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损失既有的产业链,更可能丧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权。产业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利润丰厚的高新产业之一。当前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对中国本土医药产业冲击较大,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产业安全评估。对其他的高科技产业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医药产业安全的基本界定

1.1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

亚当斯密是最早提出产业安全的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中,大力主张进行自由的公平竞争,但提出要对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国防工业进行保护扶持。他认为,如果制造业是国防所需,那么靠邻国供给是不合适的。如果对这行业不进行奖励就无法维持,那么对于其他产业征税维护这一特定产业是合理的。他强调,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不能依赖国外。

18到19世纪,李斯特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工业化落后的国家在最初发展必须向幼稚产业提供例如关税等形式的贸易保护,以保护其在国外强大竞争下依然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关注外资在美投资,美国前国务卿乔治鲍尔一次讨论国外直接投资的会议上提出,要多加注意外资的挑战,美国企业面对欧洲日本制造业要坚决维护自己的地位。

1966年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发展了起来。随后日本学者小泽辉智提出了“增长阶段理论”,由于国外直接投资所引发的产业国际转移,既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结构,实现产业进步和技术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国学者何维达,李冬梅把产业安全的内涵界定为以下四类:一是产业控制说,强调相对于外国资本,本国资本要对相关产业有足够控制力;二是产业竞争说,强调本国产业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各部门均衡协调发展,抵御开放竞争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三是产业发展说,强调本国要控制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产业,并使这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大潜力;四是产业权益说,强调本国要保证国民的产业权益在开放竞争中不受损害。

曹秋菊把产业安全的内涵界定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从动态看,产业安全强调本国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从静态看,产业安全强调本国控制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产业。

乔颖,彭纪生把产业安全内涵界定在以下五类:一是,强调外商利用资本和先进技术等优势,通过直接收购,合资等方式控制本国重要产业,威胁国家产业安全;二是能力论,强调本国产业对开放竞争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具有抵御能力,可以保持各部门协调均衡发展;三是状态论,强调要在开放竞争中抵御外来侵害,保护和发展本国产业;四是权力论,强调本国对重要产业的发展和调整拥有自;五是层次论,强调分不同层次界定产业安全的内涵。

王晓云,许芳把产业安全的内涵界定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将制造业安全作为国家产业安全主体;二是强调将民族产业安全范畴扩大至国民产业安全;三是强调从问题的根源界定外资对产业安全的威胁;四是强调在开放竞争环境下,本国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控制。

1.2 医药产业安全的评价

评价产业安全,应包括两个部分,首先要对产业行业产品现状进行描述,主要反映产业的基础状况,即行业的实力,反映了对外依赖的程度和抵御入侵的能力;其次还有行业之外的许多因素如政策法规与大环境以及外资的影响等。

何维达提出,根据影响产业安全主要因素,将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主要划分为四种。这种指标体系在产业安全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可分为:产业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

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我国医药产业环境; 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医药产业对外依存度;我国医药产业控制力。

2我国医药产业安全现状

2.1我国医药产业环境

医药产业环境是医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市场环境和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等影响,对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常常发生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但这些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深入,虽然问题不能立刻解决,但是医药产业资金得到了逐步改善。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益和风险,我国医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年来逐年下降,说明产业良性发展。由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医保制度等原因,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这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个重要机遇。但是除了这些积极因素,我国医药企业的员工素质仍然有待提高,研发费用投入和新药数量仍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2.2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能够显示产业的竞争优势,也是产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世界医药市场主要为发达国家的医药公司所垄断,我国出口商品在数量偏少,质量结构上也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上,我国的本土企业占有大部分份额。在当前的形势下,很多外企在华设厂,药品贸易方面国内企业不够理想。我国医药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首先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医药产业的高回报率,和当时我国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众多资本进入医药产业。而当时有关医药产业的政策还不完善,更有某些政府自身的原因,没有对医药产业的发展予以正确引导和合理限制,而是盲目的发展,同时医药企业的进入壁垒过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还偏低,同质化竞争严重。

2.3我国医药产业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主要反映了医药产业受国际市场制约的程度。

我国医药企业的进口常年保持稳定的较低水平,较为安全。出口也较为稳定,主要是一些原料药。而对外资的利用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规模增加,我国医药企业对外商投资有所依赖,但目前还不明显严重。然而我国的技术非常依赖国外,一直以仿制药为主,很少有原创新药。我国医药产业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与国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必须要依靠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还需要很多努力。

2.4我国医药产业控制力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的投资仍然以国内企业为主,本土投资略多于外资以及港澳台投资,但是在利润上外资较高。而且外资正对国内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在股权和资本占有率上,预计数年内可能外资控制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而在品牌效应上,部分药品的领域外资占优势,拥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威胁到了国内品牌的发展。在技术上,外资占绝对优势,中国本土企业和国际医药公司的技术差距很大。不仅如此,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远远不及外资企业。在对华投资的外资中,美国企业占大多数,也对我国市场有很大的控制能力。

3我国医药产业安全状况的主要问题

我国医药企业的产业环境和竞争力还不理想,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国医药企业有一些特点: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企业少,小型企业多,资源和资本分散,普遍存在低效益,低技术含量,盲目运营等问题,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

产品差异化可以扩大需求,满足不同需求层次消费者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品牌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生产和浪费。然而,我国药品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问题。导致我国医药产品技术重复率高,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竞争和浪费。

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技术含量低,极度缺乏创新。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同质化竞争严重,低技术低附加值的过剩药品,难以形成竞争力,而且直接导致恶性竞争,导致医药企业利润的下降。

随着外资的进入,我国医药产业对外资的依赖与日俱增,尤其是中国企业缺乏专利新药和核心竞争力,被外国医药企业控制市场的威胁也日益增长。我国医药产业对外资的依存度和外资的控制能力不容忽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4改善我国医药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4.1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我国的立法环境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医药产业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完善。我们应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研究医药行业有关新技术的专利保护标准,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国家创新技术的管理方法,在政策上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并对外资的入侵进行回应,制定能够有效保护国内医药产业的政策和措施,在有效利用外资的前提下,防止外资进入的负面影响。保护国内产业的健康正常发展。

4.2提高准入门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经济水平

应该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相关管理,提高医药产业的集中度,有效提升竞争力。医药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要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为基础,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并购和联合,通过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企业资产重组的进行,加快医药产业集中和规模化进程。

4.3加强管理和研发力度,培养创新能力

在保证增加政府经费对科研投入的同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例如经济手段,政策措施导向,以及约束机制等引导鼓励医药企业主动增加研发费用。对大型企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予以充分支持,尽早实现产业化投入。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医药研发创新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医药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4.4合理利用国际贸易的法规,调整产业进出口结构

我们应加强对贸易规则经验和措施的研究学习,加强医药产业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合理利用规则,调整产品的进出口结构,使其朝着有利于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发展,对国内的医药市场以至于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合理有效地保护。

参考文献

[1] 何维达,李冬梅.中国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6,(8):7476.

[2]乔颖,彭纪生.国内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2007,(3):8689.

[3]王晓云,许芳.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基于生态学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3):510.

[4]刘学,陈文选,郑东连等.利用外资对中国医药业的影响[J].国际贸易,1994,(2):1927.

[5]顾丽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医药行业的外资利用问题探讨[J].上海医药,2000,21(10):910.

[6]祁添.新时期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情况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09):3031.

[7]许铭,李娜.浅析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J].中国医药工业,2011,42(12):111115.

医药安全分析第3篇

关键词:中药;合理规范;储存

中药是根据中药材按照中药的理论及方法进行炮制的,经过加工炮制后能直接作为临床用药,其是由中药材经过简单的工艺制成,与中药制剂相比,其是没有经过加工包装的,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临床用药,因此其管理水平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疗效及临床用药安全[1]。本文将对目前药房中药饮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适的解决措施及管理策略。

1.依据中医用药规约来规范使用中药

1.1准确掌握中医处理中药原则

由于某些中药能散发特殊气味,或这些药材中含有吸潮性能或者防霉物质,因此可通过与这些药材共同放置以达到防虫、防霉的效果。如陈皮、山药、天花粉、白术等药材具有防虫蛀及变色的效果。龟胶、阿胶、鹿角胶与滑石粉共同存储能有效防止粘连。

1.2遵循中医用药方式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2.提升中药饮片质量,确保规范用药

2.1关注地道药材和采集加工工作,确保质量

现代药理学表明:中药材含有的成分在15°C至25°C的情况下较稳定。贮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药材产生不良的影响。温度低时会使得某些新鲜药材产生冻害,从而导致药材被冻坏;对于含水分较高的药材如甘草等药材应在干爽通风的库房中保存,库房的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其发生腐败。冰片是需要在低温下保存的药材,如果外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其发生升华影响其药力的发挥。

空气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如果空气湿度较大就会使得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增强。如霉菌的生长除了需要含有合适水分的中药外,还需要周围中的相对湿度适宜才能让其生长繁殖。如果外界湿度较大或空气较干燥时,微生物细胞中的水分将会通过细胞膜蒸发,使其技能下降从而导致细菌出现质壁分离而死亡。因此将空气中的湿度控制在75%以下将有效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

对于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材应避免阳关的直接照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氧气会导致中药成分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霉菌孢子,若这些真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面,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足够营养下会萌发为菌丝,从而将药材中有效营养物质分解,导致药材发生霉变。

2.2重视药材的品种鉴定,注意鉴别工作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3.促进中药材的规范加工与炮制

3.1中药的规范加工是保证药效的关键

由于野生药材的成本较高,且野生药材种植时间较长,为了降低药材成本,目前很多药材是人工种植的。药材供应室为了能尽早获得收益而将种植药材的生长年限大幅降低,从而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若长期服用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

3.2中药的有效炮制,是保证中药药效的关键

在药材炮制上应严格按照制作处方进行处理,应核实相应的剂量及看准药品名称,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逐样进行调配,中药饮片应分量包装,同时应标明使用方法,提醒患者。配制好饮片后,应仔细核查饮片配齐情况,检查剂量及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核查无误后根据患者的填写的个人信息核对发药,同时告诉患者药品的用量、使用方法及相关事项等。

3.3强化中医药相关人员的业务学习

3.3.1强化现有人才的培训

中药饮片的鉴别有多种方法,如通过饮片理化、性状、显微效果、大小、性状、颜色、气味、质地等进行鉴定,也可用功五官对药材进行鉴别。单纯依靠直观及经验ahi不足予准确鉴定药物的。通过对库管人员进行鉴定,能确保药材安全。

3.3.2落实“订单式”人才培养,增强中药人才储备

定期对有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强化药剂师对药物使用方式及使用方法的了解,通过对其进行培训,让其了解中药使用及管理的重要性。

4.结语

中药贮藏及管理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及药材的品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药材的品质,采取合适的保存方法,确保药材的效果。同时还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其拥有对药材管理的丰富知识,定期对中药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霉变、虫蛀风化、潮解、变质等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昀. 医院药房对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应用和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98

[2]黄剑臻. 谈医院药房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 医学信息杂志,2003,16(4):224

[3]康雪莱. 医院药房的中药饮片管理[J].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7):334

[4]白淑芳,靳占芳.浅谈中药饮片的贮藏与保管[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2):320

医药安全分析第4篇

关键词:中兽医药;奶牛疾病;奶源;安全;影响

中图分类号:S85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9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不断提高,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在对食物的需求方面,不再停留在吃饱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较高,其种类也丰富多样,因而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食品种类之一,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类食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奶制品生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占领更多的市场,市场上出现了忽略食品安全的恶性竞争现象,这不仅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不利于整个奶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保障奶制品质量,提升奶源的安全指标是关键。本文就此分析了保障奶源安全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保证奶源安全的建议,以期能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1 确保奶源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如今,奶制品已成为人们日程生活中的必备食物,因此,保障奶源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总结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这是保证奶制品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一些奶制品恶劣事件的曝光,如“假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人们对于奶制品的安全性信任大打折扣,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奶制品行业的发展。为使消费者对奶制品重拾信心,保障奶源的安全性成为奶制品行业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1]。其二,这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人体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保障奶源的安全即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实际上,牛奶从提取到制作成品需要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奶制品的安全问题。作为众多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奶源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奶牛又是奶源的源头,因此,成为影响奶制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可见确保奶源安全的重要性。

2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首先,分析影响奶源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奶牛生长环境的卫生情况、奶牛所吃食物安全与否、奶牛发生疫病时所使用的药物等[2]。在众多因素中,奶牛发生疫病时所使用的药物会对奶源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使用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时,对奶源的安全影响较大。主要是西兽医药中多含有抗生素,若对奶牛体内注射这些含有抗生素的药物,则会在几天时间内直接影响奶源的质量。另外,若较长时间使用这类药物,还会使奶牛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作用,进而降低奶牛机体的抗病能力,易发更多的疫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总结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虽然见效快,效果显著,但对奶源的安全存在众多潜在的危害。

相比之下,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较小。采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具有较多优势,包括不影响牛奶质量和产奶时间,并无休药期,因而能避免由于应用抗生素治疗导致奶牛出现耐药性以及出现抗生素奶的现象[3]。例如,在治疗奶牛的疾病时,若采用西兽医药治疗则治标不治本,而采用中兽医药治疗虽然治疗效果相对缓慢,但更加注重治本,采用的是内部调理法。分析其治疗原理如下:根据中兽医理论,对于病灶采取针刺是放出邪毒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而奶牛的属于皮肤衍生物,采用针刺是放出邪毒最有效的方式,然后再采用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以调节血、气、卫、营,从而达到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和脏腑功能的效果。但奶牛若出现脏腑病变,则不能直接采用针刺治疗,而是以中草药调理为主。但无论是针刺还是使用中草药治疗,中兽医治疗奶牛疾病均基于健康理疗原理,其带来的副作用也明显低于西兽医药,因此,对奶源的安全和质量影响较小。

3 合理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以确保奶源的安全性

由于西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时存在较多的奶源安全隐患,因此,加强中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方面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现笔者结合多年对奶牛疾病的中兽医药治疗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以此保障奶源的安全性提出了自 己的几点看法。

3.1 加大对中兽医药的宣传

在治疗奶牛疾病时,一些兽医只看到西兽医药治疗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优势,而忽略了其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一些兽医对中兽医药的治病机理缺乏了解,采取舍弃的行为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与不重视中兽医药治疗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因此,畜牧业管理部门应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奶源区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的认识。

3.2 加大对中兽医药的扶持力度

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加大技术投入。当前,我国在中兽医药业方面的发展还未成熟,因此,需要国家及各级科技部门予以扶持,加大经费投入用于研究,并努力做大做强中兽医药保健产业。另外,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完善相关产品,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兽医药治疗体系。同时,提倡并组织广大奶农进行相关学习,使其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认可,以期为更好地推广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3.3 尽快实现粉制剂的批量生产

中草药本身可成为奶牛饲草料中的一种,这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达到治病的目的,并能节约饲草料,可谓一举三得[4]。但若进行提取剂型的批量生产,则可能造成药渣的堆积,进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若进行粉剂的批量生产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粉剂生产也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奶源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奶农以及兽医工作者应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饲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尤其是中兽医技术水平。总结中兽医药在保障奶源安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西兽医药相比,能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并具有很大的实际操作性。当然,中兽医药的推广和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切实提高奶源的安全性,促进奶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促进畜牧业和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儒.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6):80-82.

[2] 王立江.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1):34-35.

医药安全分析第5篇

【关键词】药品质量安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监管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70-02

药品与健康直接相关,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农村地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基本药物需求量大;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主要提供者。因此,保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既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需要,也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必然要求。自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就高度重视基本药物质量。但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多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仍存在诸多问题。

1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江西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现状,课题组于2011年对江西省40个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与监督网络建设示范县的79个卫生院、8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存在过期失效基本药物

过期失效药不仅不能治病,反倒会延误病情,甚至直接损害服药者健康。但是调查显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存在过期失效药。2011年,2家乡镇卫生院存在过期失效药物,占2.53%;4家村卫生室存在过期失效药物,占5%。

1.2基本药物购进验收不规范

医疗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以及药品购销合同的约定,对购进药品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对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予以购进。2011年中无记录、记录不全的乡镇卫生院有4所、村卫生室4所。

1.3基本药物陈列不规范

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陈列混乱,导致交叉串味等多种问题,药品存在变质风险[1]:2011年摆放不整齐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有2所。

1.4基本药物储存、养护不到位

药品具有一定的理化、生物特性,就其质量的稳定性而言,需要选择相适应的储存条件。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储存药品条件不符合规定的问题。2011年,不符合规定的乡镇卫生院14家,占17.72%;村卫生室15家,占18.75%;温湿度记录不全的乡镇卫生院8所,占10.13%;村卫生室22所,占27.5%。

1.5基本药物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基础。但是调查显示,当前基本药物质量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健全问题。2011年,3所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制度不全,现场抽查的2400个品规的药品中,149个品规的产品在现场未找到配送协议。同时,有制度者也主要是行政部门统一印发的规章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的张贴、悬挂,既缺乏具体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落实也不到位。

2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2.1外部监管缺陷

2.1.1专职监管人员力量不足。相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面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手明显不足。一是数量不足。若按50%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员负责药品监督管理计算,2011年调查的40个示范县从事药品监管的人员只有160人左右,平均每个在编人员负责72.2个登记在册的监管对象、至少150人,还不包括游医药贩、医药代表等难以计量的人员。二是结构缺陷。2011年40个示范县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52.81%;医药相关专业人员仅占53.09%,法律专业仅占11.8%。

2.1.2社会监管力量不足。个别领导和部门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监督网络。虽然江西省建立了乡镇协管员与村信息员(简称“两员”)制度,并实现“两员”全覆盖,即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但由于认识不到位、监督工作不规范、投入不足与激励不到位等原因,“两员”积极性不高,制度仍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2]。

2.1.3监管主体多头。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制涉及药监、卫生、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多部门,容易出现相互推诿,降低监管效率、效果。尤其是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负有直接监管职责,且药监部门与卫生部门有一定历史渊源,这就容易产生监管部门之间的冲突,以至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无法真正对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2.2医疗机构内部问题

2.2.1人员意识与素质欠缺

一是药学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欠缺。当前,正规院校毕业的药学技术人员基本都在较高等级的医疗机构或规模较大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工作,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中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的药学人员较少,且业务知识缺乏、水平不高,意识淡薄,质量鉴别能力差。

二是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管理的意识淡漠。医疗机构负责人存在“重医轻药”思想,忽视药学人员引进、激励与培训,加剧了药学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2.2.2制度不健全与执行不到位

由于意识淡漠,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关制度,或者有制度也不能有效执行,药品管理比较混乱。同时,由于缺少法律、法规上,尤其是罚则的支持,药监部门对此也仅能给予警告或责令整改,起不到震慑作用。

2.2.3设备设施不足

由于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无法达标。基层医改开始后,各地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入不断增多,规范药房建设持续推进,药品储存、养护等设备设施条件有所改变,但是仍有部分存在不合格现象。

2.3利益驱动与信息不对称

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药品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存在利益驱动[3]。主要是质量监督检查与保证体系需要一定的人、财、物投入,有经济利益追求的医疗机构势必具有逃避的主动性。当前,由于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只要不出现质量事故,往往是减少质量保证的投入,却得不到惩罚,结果是逃避的主动性被强化。同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理应为用药安全负责。但是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如果存在监管成效低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监管懈怠。

同时,药品是专业性非常强的经验品,医患之间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无法直接判断药品的质量,只能依靠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刺激下,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使医疗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忽视药品质量的可能性增加。

3 保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的对策

3.1完善法律、法规与宏观管理制度

一是修改与完善《药品管理办法》及相应法律法规[4]。对基本药物制度、召回、行业禁入、信用体系、电子监管、“两员”等新型监管方式加以规范;明确违规行为的罚则,强化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之间的关联性;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威慑力。二是完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管理政策与制度。借鉴《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医疗机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人员制度,完善基本药物购进验收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储存、养护规定,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管理,严格质量安全问题报告制度。

3.2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技术水平。二是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监管威慑,降低违规行为发生机率。三是强化源头监管[5],加强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监管力度,保证企业严格按照GMP及生产工艺、配方要求生产药品;规范批发配送企业经营行为,确保群众基本需求和质量安全。四是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各种等方式,形成监管合力。五是强化社会监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3.3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一是领导重视,将药品质量管理列于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中。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规范药学人员行为。三是严格流程管理,确保购进、验收、存放、配发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四是引进或培养药学技术人员,提升药学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五是加大投入,改善基本药物环境。

3.4加强先进技术资源配置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检测机构,提升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二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基本药物电子监管为契机,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健全实时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信息网络,构筑药品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药品交易诚信机制,实施信用分级管理。三是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早发现、早控制,严防重大药品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爱军.加强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的质量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C):160

[2] 郑先平,陈和利,袁杰等.“两员”在农村药品监督网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2007(4):45-46

[3] 王军永,王素珍,陈和利等.农村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信息不对称与监管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588-590

医药安全分析第6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溶剂回收;危险、有害因素;安全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50-01

1 前言

在医药生产领域,溶剂作为一种重要辅助原料,在药品制备的合成、提取等反应中大量消耗,若提取过后的废溶剂被排放掉,既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又污染环境。

目前,我国多数医药企业利用蒸馏法将反应后的溶剂回收。蒸馏法回收溶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汽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

2 溶剂回收装置及工艺流程

2.1 溶剂回收装置

溶剂回收装置由废溶剂储罐、废溶剂泵、蒸馏塔(釜)、冷凝器、溶剂接收罐及管道、阀门组成。

2.2 溶剂回收工艺流程

在反应罐内加入母液,加入量不能超过反应罐体积的2/3,密封反应罐罐上的投料口,打开蒸馏阀及接受罐上阀,用蒸汽或热水加热,通过常压或减压进行蒸馏,当反应罐内体积及不能搅拌到时,停止蒸汽.或用冷却水进行冷却至室温后,再进料蒸馏至回收结束。

3 溶剂回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本文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对溶剂回收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

1)火灾:回收溶剂多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乙醇、丙酮),一旦泄漏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明火、火花、静电等),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2)容器爆炸:若蒸馏釜设计不合理、设备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可能引起应力集中;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达不到要求,以及热处理不当等,可能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收到腐蚀性介质的侵蚀,强度降低或安全附件缺失等,均可能使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

3)中毒:部分回收溶剂属于毒害品(如乙腈等),一旦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4)静电:溶剂回收一般涉及较多的易燃、易爆溶剂,溶剂在输送管道内高速流动,与管壁摩擦易产生静电,如果缺乏有效的导除静电的措施,静电积累放电时会产生火花,可能成为火灾或爆炸事故的触发因素。

5)机械伤害:泵等运动部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绞、割等伤害。

6)触电:设备电气线路老化等造成人员触电危害。

4 溶剂回收安全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危险、有害因素,涉及溶剂回收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1)溶剂回收装置区设置防毒通风控制措施,防止可燃、有毒气体积聚。

2)溶剂接收罐的材质或结构必须可防止静电积累,且不会被溶剂腐蚀。

3)溶剂回收装置的溶剂进料时,宜从底部进料,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T形等形状或另加导流板。若采用顶部进料时,宜伸入罐内离罐底不大于200mm。在进料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下。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杂质如水等,并应尽量减少和排除罐底和管道中的积水。当管道内明显存在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杂质时,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

4)接收罐通气管必须拉到室外并设置阻火器,罐体接地,以避免溶剂蒸汽在密闭空间里的积累及产生静电。

5)溶剂接收罐不可高于溶剂流出孔的高度,管子须保持在溶剂上方,不要伸至容器底部,以免液体回流,发生危险。

6)高速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零部件(泵)应设计可靠的防护设施、挡板。

7)加强对人员培训、配备劳保用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置措施。生产过程应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结语

总之,溶剂回收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企业应加以重视并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通过溶剂回收套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双赢目标。

医药安全分析第7篇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对临床用药方面也越来越关注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安全需要我们重点来加强,医院药品在使用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本文在分析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的问题上对临床用药的风险进行了探讨,通过制定一些药物风险管理等来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同时,对临床用药安全的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73-01 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加强防范,尽最大限度来避免风险。而用药风险作为医疗中的差错无疑会给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医院在药物风险管理方面就要重点来加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预防医院临床用药潜在的风险,以此来保障患者的人身健康,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努力。在这里,笔者分析了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因素,以及提出了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的方法策略,以此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影响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的一些因素

1.1临床药品自身特性影响用药安全

有一些药品受自身药性的影响,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等,药物自身的这种不良反应则会对用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严重的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1.2药物质量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药物质量风险的管理贯穿了药物的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应用等的各个环节。无论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问题;而且,现如今的药品生产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可能会对药品的药性含量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从而会影响药品的质量,那么,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则很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药品的疗效也将会大大减弱。

1.3医生以及医护人员专业药物知识的缺乏

医生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作为接触药物的主要人员,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就要具备专业的用药诊断、用药监测、评价等药物知识,但是,现在一些医护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用药专业知识,对新药不了解、临床用药选择不当等问题的存在都将会对患者的用药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我们说,医生及医护人员就要不断增长自己的医疗知识,在临床用药中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细心、热心、耐心的原则来服务于患者。

1.4中药注射剂在注射方面存在安全风险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院不可避免会用到中药注射剂进行注射,然而,在具体的注射中,我们依旧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比如今年来由于双黄连等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医院临床在具体的用药过程中就要搞清楚药物的特性,避免药物之间产生有毒的反应,而且在用药量上要严格遵守说明书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浓度来实现科学合理的安全用药,从而在规范的操作下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最大药效。

2对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提出的方法策略

2.1加强药品的风险防范监督力度

有些医药企业在生产药物的过程中,存在生产条件不合格、环境不达标等问题,这将会影响药品的药效,倘若在生产中存在大的问题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就要加大对药品的风险监督防范力度,执法机关可定期抽查一些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进行教育等;同时要严厉打击假药生产地点,杜绝假药向市场的流通,保障市民的用药安全。而且,要注意完善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医院在临床用药方面要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管,排除用药隐患,同时要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制度,在相关用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下来做好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防范问题。

2.2临床用药人员要重视药学工作

临床用药中的调剂工作是一项专业水平很高的工作,因此,调剂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就要注意学习掌握临床药学、药物学、生物制剂学等知识,还要懂得药品管理的各项规则,在具体的收验方、调剂、发药过程中还要掌握药品的用途、用药的剂量,以及要明确药品对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对用药的一些禁忌也要清楚,以此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放心。

2.3开展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在医院临床用药中,针对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可以定期开展一些ADR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此检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弥补临床用药实验研究的不足,依托ADR进行药品安全检测可以保障药品上市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重大的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止风险的扩散蔓延,从而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避免一些药物的浪费情况;在对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医院相关部门分析当前药品存在的问题、缺陷,从而在解决这些不足的基础上促进新药的研发,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医院临床用药在安全风险方面的防范,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的药品,促进他们身体的恢复。

2.4加强医疗人员的管理

临床用药过程中,接触药品和治疗过程最多的就是医生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了,因此,他们对于用药安全风险问题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自身就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高度对工作和患者负责的责任感,一名好的医师,就要有精湛的医术、高尚崇高的医德、完美的服务,在精湛医术的指导下,医生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存在的风险,崇高的医德、完善的服务来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质量环境,而且能够使患者在用药方面消除担忧,构建这种具有专业医疗知识、具有完善服务质量、具有崇高医德的医护群体,必然会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我国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保障用药的安全无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在临床用药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医护人员自身临床用药的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因素都会对临床用药造成威胁,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不应回避,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来重点探讨避免临床用药风险的相关措施,通过完善医院设施、医生自身知识等来防范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以此来加强用药风险的防范,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立荣,戴晓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呈报现状与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