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合集7篇)

时间:2023-07-19 16:57:24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1篇

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保山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

二、马工程出版重点教材使用情况

1.使用情况: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98方案”全部采用云南省统编教材,实施“05”方案后,全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保山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均按教育部要求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使用效果反馈:据调查,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这四本教材系统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精髓,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了解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也同时反映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本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理论性较强,没有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四本教材应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以详略得当的方式解决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增加实践和案例内容,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

1.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山学院,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内容和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专业课的学习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保山学院在校学生有8000多人,而我部的教师仅有10人,师生比严重失调;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部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新鲜感的缺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热情,敷衍了事,言行不一,教学实效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跟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保山学院地处边疆有关,另一方面与保山学院还未真正实现师资引进渠道的多元化有关。

四、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贯穿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1.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既研究基本理论,探索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接受规律。

2.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应关注网络技术对教材的作用,如OCW、MOOC等,顺势而变,合理梳理教学内容,哪些适合面试,哪些适合网上教学,促进现有教材的转型升级。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2篇

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保山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

二、马工程出版重点教材使用情况

1.使用情况: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98方案”全部采用云南省统编教材,实施“05”方案后,全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保山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均按教育部要求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使用效果反馈:据调查,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这四本教材系统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精髓,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了解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也同时反映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本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理论性较强,没有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四本教材应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以详略得当的方式解决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增加实践和案例内容,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

1.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山学院,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内容和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专业课的学习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保山学院在校学生有8000多人,而我部的教师仅有10人,师生比严重失调;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部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新鲜感的缺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热情,敷衍了事,言行不一,教学实效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跟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保山学院地处边疆有关,另一方面与保山学院还未真正实现师资引进渠道的多元化有关。

四、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贯穿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1.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既研究基本理论,探索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接受规律。

2.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应关注网络技术对教材的作用,如OCW、MOOC等,顺势而变,合理梳理教学内容,哪些适合面试,哪些适合网上教学,促进现有教材的转型升级。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3篇

关键词: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调查目的、内容、方法及对象

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解当前榆林学院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认知及满意程度,思政部特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状况;二是当前开设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三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榆林学院2010级学号为奇数的851名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838份),其中有效问卷681份,有效回收率为80.02%,之后采用相关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进而对思政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二、调查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一)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

为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调查组围绕学生喜不喜欢思政课(其中又特别追问了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基本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

1.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态度不容乐观。以问卷中设计的“请问你喜不喜欢上思政课”一题来看,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思政课。在对为什么不喜欢上思政课的原因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反映出的原因也体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具体而言,62%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是思政课内容太枯燥,自己不感兴趣;26.5%的学生则表明不喜欢上思政课是因为在课上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只有不到5%的学生将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归于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强调自己不喜欢其讲课。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课上课效果不理想,课程受欢迎程度有限的部分客观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或者上课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不可否认,这两个原因都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相较于这部分同学,另有49%的同学则表示自己喜欢上思政课。就这一结果来看,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可以说截然不同,喜欢上课或不喜欢上课的学生都有各种主客观原因。

2.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

为了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整体认知状况,尤其是客观上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本次问卷设计了一道可多选的关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题目。整体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70.9%的学生选择该项)、二是枯燥无趣(47.4%的学生选择该项)、三是抽象难懂(28.5%的学生选择该项)。这三大特点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思政课的一般认知。尽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有部分课程贴近时事(如形势与政策)或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总体上,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现出了更明显的理论性、抽象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实际也使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带有一定的排斥、质疑乃至反感、否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尽管思政领域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相较于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之快、获取信息渠道之多,思政课的改革(特别是课本内容的改革)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整体认知在符合实际的同时,总是带有一定的“前见”。而这一现状也应该成为以后思政课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调查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围绕目前榆林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展开。包括:第一,思政教师如何讲授思政课的;第二,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情况等。

1.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

本次调查对于教师如何授课进行了可多选的提问。被调查的学生中,66.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29.4%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授课比较传统,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37.9%的学生则强调授课教师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另有17.8%的学生在作答时,表明自己的教师在授课时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作为可多选的题目,有23.8%的学生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12.6%的学生则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两项;另有8.5%的学生选择“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与“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以上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榆林学院思政教学中教师授课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目前思政教师队伍的一些组成特点)。整体来看,目前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令人满意,近7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事、生活入手讲授思政课,不仅弱化了思政课理论性强而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纯粹理论内容的矛盾,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课和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凭着多年的学识魅力、讲课技巧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效果理想。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时以课本内容为主,紧紧围绕课本或教案,比较枯燥这一现象与目前榆林学院思政队伍的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了解,榆林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5%以上,而作为新进的或者从教时间很短的青年教师,真正的授课中多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围绕课本进行备课、授课,故而受到教材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师以课本为主的授课实际上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在积极地拓展上课思路,提升专业素养、讲课技巧等。

2.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良好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不仅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目的顺利实现的保障之一。思政课作为有名的“大堂课”,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针对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提问,反映了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一些困难。调查中45.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上的思政课很有秩序,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良好;29%的学生表示思政课上课堂组织与管理一般,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上经验欠缺;17.6%的学生则指出思政课课堂秩序较差,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另有1.2%的学生认为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掌握。数据显示,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现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由不同专业学生所组成的大合堂班,既不利于教师的授课(例如部分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互动(例如课堂提问次数有限,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②部分年轻教师,从教时间短,课堂组织与管理经验欠缺,存在着不知如何组织与管理、压不住堂的困难。③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政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聊天、看闲书、睡觉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分析

无论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识的调查,还是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归根结底,思政课开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使思政课成为帮助学生,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就针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程度两个问题而展开。

1.思政课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解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本次问卷调查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帮助和作用”为维度进行了考察。调查的学生中52.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34.8%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学生更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成才;27.3%的学生则承认思政课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精神;25.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理论思考的能力;另有23.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从以上数据来看,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学生的帮助,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帮助较为突出。无论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素养的提高,抑或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个人成才意识的培养,又或是理论思考能力、实践精神都有显著作用。这其中对于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最明显。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自己对于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国家大事、国际关系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自己的理论思辨能力,力图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2.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分析

本次问卷最后一项是关于学生对于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表示满意,其中6.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4.7%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另有15.4%的学生表示对当前开设的思政课不满意,其中5.4%的学生承认自己对思政课很不满意;最后33.3%的学生强调自己对思政课的开设态度一般,无所谓满不满意。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的满意度一般,仅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满意。尽管不满意的比例只占15%左右,但是思政课教学不得不面对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这一部分学生在思政课上既可能成为喜欢思政课的学生,也可能成为不喜欢甚至否定思政课教学的学生。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应该成为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与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关于思政课改革与提升的几点思考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诸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基于此,针对上述分析中出现及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试图对以后榆林学院思政课水平的提升及教学的改革给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正向情感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树立科学、理性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寻找到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需求,从大学生的思想及思维特点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思政课各项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榆林学院思政部教师队伍构成偏年轻化,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技巧等各环节经验欠缺的特点,思政部形成了一套专门提升青年教师各方面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确保每一位新任课教师在政治方向、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达到任课要求。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青年教师在教学点很突出,他们一方面积极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技巧,累积经验,表现在教学中是“中规中矩”;另一方面他们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努力运用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课堂。这看似矛盾的两极,恰恰反映出榆林学院思政部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中制度建设和教师培养的科学性与前进性。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9%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的上课方式有点陈旧,需要改革创新,尤其是新任课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掌握相对有限,在课堂授课中无论是理论的阐释、案例的选择,还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要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一味地采取“拿来主义”,别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什么先进就用什么。而是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教学的长处,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思政理论课从其课程性质来看,理论的特质更明显,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纯粹理论学习这一实际,要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大学生把理论转化成自己切实理解、认同的东西便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深刻理解理论,最终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以上情况特设了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应该开设实践课,尤其是部分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榆林学院思政部自成立以来,就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依托陕北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优质的红色革命资源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经济资源,思政部先后建立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榆林市展览馆、榆林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榆神煤炭公司等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定期的参观、考察与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切实了解榆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以上途径不仅巩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旭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4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3―0028―03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显然,就高校来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是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重要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学科支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提供学科依托,通过更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于2006年正式调整增设以来,虽然只有几年的工夫,但发展建设很快,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的作用也已经十分明显,对于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等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显示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对于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愈益关注和重视,而且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如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培养、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等等。

但是,围绕以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目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和长期的工作。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一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在许多问题上也都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就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说,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之间脱节或失衡的现象,就是一个应该特别值得重视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

所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就是既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又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两者必须同时抓,不分轻重,不可分割,不可偏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加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利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即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就是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等。加强“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讲授和传播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渠道,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讲授易于接受和掌握,也即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实现“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取得良好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讲授易于接受和掌握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为载体。

强调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这一基本要求,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的任务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机构及其工作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专门任务。而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动因之一,就是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高到学科的高度加强建设,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和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和学科支撑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通过组织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机构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才能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掌握和高水平的认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机构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学生中传播与接受渠道的畅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机构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完成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一专门任务,“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哪一个方面都不能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能轻视,必须将两个方面统一起来、齐头并进。因为无论是“科学研究”不够,还是“教学研究”不够,都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强调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这一基本要求,其次是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就目前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相互脱节,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结合得不够好,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仅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理论水平,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因为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而轻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的倾向存在着,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而轻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的倾向也存在着。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第一,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机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差距较大。由于对两者不能同等看待,或者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比较认真,而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则不够认真,或者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比较认真,而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则不够认真。一般的情况是,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或者积极追求取得、也有希望能够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其科学研究能力也相对更强一些,科学研究成果也多得多。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科学研究状况及其成果多少是取得学位授权点的关键,而有学位授权点不仅被认为水平高、地位高,同时也会相应地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实惠。因此,科学研究被当作硬任务,对科学研究会倾注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取得高标准的科研成果甚至不惜代价。而由于教学研究的状况及其成果的多少对取得学位授权点不起决定作用,既不是水平高、地位高的标志,也带来不了多少利益和实惠。因此,教学研究被当作软任务,对教学研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多,甚至很少。相反,倒是一些没有学位授权点、在一定时期内也没有希望取得学位授权点的、小一些的省属院校,却能够老老实实地搞教学,比较重视教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投入。在近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检查中就发现,一些拥有学位授权点的重点大学在对待教学研究的态度上、在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等方面,与一些没有学位授权点的省属院校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有时甚至还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的精力投入差距很大。他们或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上投入精力较多,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上则投入精力很少,或者完全相反。一般的情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更大,对教学研究的兴趣不大。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评价一名教师的水平往往主要依据的是科学研究情况及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教师提职晋级也主要凭借科学研究的情况及其研究成果的多少,甚至只看科学研究及其研究成果,教学研究及其成果、教学能力及其效果对提职晋级起的作用不大,甚至是虚设的、不起作用。这样的评价和晋级规制成为了教师们工作主攻方向的指挥棒。在这一指挥棒导向下,教师们主要精力乃至财力自然主要投放到科学研究上,对教学研究上的投放则很少,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关心,甚至对课堂授课采取应付的态度。在近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估检查中也发现,一些拥有学位授权点的学校或重点大学与没有学位授权点的学校或非重点大学相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课件制作、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并不占有什么优势,个别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形见绌,在优秀教学奖的评审中也还需要靠学校地位、人事关系等面子上的因素而在名额和名次上给予照顾。

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之间的脱节与失衡,是妨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许多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不够,缺少应有的基本理论功底,所以在讲课中只好是重复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多一句话也不敢解释,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无法作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有说服力的回答;正因为许多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不够,缺少应有的教育教学艺术,所以其课堂讲授语言贫乏、表述呆板,没有吸引力、感染力,形成不了多少共鸣,抬头率很低。

就目前隋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之间的脱节与失衡,虽然在各高校的表现程度不一,但问题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性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都需要大大加强。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有机的统一起来。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的统一,首先需要学校的主管领导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机构给予高度重视。要把这一基本要求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长抓不放,抓出成效;要制订相应的建设规划和制度,给予正确的导向;要积极支持和大力投入,特别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面给予充分的保证;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氛围,对研究工作和成果特别是对教学研究工作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奖励。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的统一,其次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度重视、自觉追求和积极努力地自我完善。教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高度责任感、光荣使命感;要形成自我完善的思想意识,自觉地深刻检讨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加以弥补和改进;要制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切实可行的个人自我完善计划,明确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目标;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工夫。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统一”这一基本要求,并不仅仅是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而应该是所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机构的事情,是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的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这一重要任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质量地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

科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R].学位[2005]64号.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指标选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37-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意义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评估,是课程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评估也称课程评价,钟启泉教授在《课程设计基础》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课程体系,对它的评估评价,要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过程进行。同时,对其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估,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薄弱环节的提升,从而整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的效能,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及评估指标的选取

通过典型问卷调查,对于开放式和非开放式问题的回收和整理。基本可以看出,在被问卷调查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问卷显示,被调查的同学大部分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所在学校也基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规模、授课时间、授课课时等基本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同时,大部分同学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的问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和渴望,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显然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问卷也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学校的多媒体适用不充分,考试形式单一。基于以上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指标选取中应重点突出,增加这些方面的指标设置。提升对教学实效性指标的选取,和实践课程指标的选取。“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在于学生对它的认同与践行,真正使学生能入脑、入心,终身受益。因此,为体现其价值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选取应侧重教学指标,以提升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科学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构建的最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原则的科学、评价方法的科学等方面。使其理论基础合理,操作方法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时应注意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规律,结合时代背景和党中央相关要求,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估指标以科学性为基础,但是以应用为目标,注重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从而也在应用层面提升指标的科学性[2]。

(二)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全面性,指标选取时应该涵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环节,涵盖对其整体的要求和课程的全部进程。对其要有全面的把握和控制,通过评估指标的全面选取,不使评估过程有遗漏,不留死角,也具有模版效应,能够普遍适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具有个性的特征,指标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情况。比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也是不同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有区别,在评估指标的设置和构建上都要有针对性,从而提升可信度。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类课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进行的过程,在不同的环节应该有所侧重,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对其评估的侧重,调整指标的选取和构建,以促进其整体的提升。

(三)独立性与可比性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必修课程。但是,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相比,它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合适位置,评估指标的选取要与其他学科评估和课程评估的指标相区别,使其具有独立性,可以进行独立的评估活动,获得独立的评估的结果。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估过程,也要有一定可比性,通过具体指标的衡量,能查找出各学校的不同差距,和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找差距和促提高的目标[3]。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的原则,按照通用的层次分析法,将主体指标分解成一个具有分级模块结构的指标集合,即树型结构的指标集合。每一个指标集都是由若干个子集组成,而每一个子集又是由更小的子集组成,直至最后不能再分解的指标。逐级确定指标,形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统一的指标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一级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行的一般过程和规律,选取评估的一级指标。因此,一级指标包括队伍建设情况、学科建设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情况、实践条件和课程特色与创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要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足够的重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教师有一定的师生比等,这些是队伍建设这个指标中所重点考量的内容,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个把握。学科建设指标评估的是在有一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上,对于科学研究的考核,是对课程质量的把握,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培养领域。课程设置指标主要评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定位与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自身的发展过程,教育部05方案以后,课程进行整合设置,既具有整体性,各个课程也具有各自的侧重,但是对其课程的整体性和每门课程的衔接,是要达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课目的有重要的影响。教学情况指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的评估,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对教学的准备、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估,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功能和作用。实践条件指标评估的是实践课情况,实践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过程中可提升空间较大的内容,具体的指标也要符合实践课运行的一般规律。课程特色与创新指标主要评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与创新能力,是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的同时也就有针对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二三级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二级指标选取在一级指标的指导作用下进行,分担评估目标,使评估更加具体可行。一级指标队伍建设评估中,分解为队伍数量和队伍质量两个二级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和人员基础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队伍的数量是前提,质量是保证,注重师生比的平衡、专任教师的比例,并且注重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评估队伍的层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一级指标学科建设评估中,分解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等二级指标。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支柱,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奖项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水平。二级指标人才培养质量只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对整个课程建设也具有作用。二级指标学科声誉侧重评估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作用。一级指标课程设置分解为课程定位和课程衔接二级指标,确保课程的整体开设能力和各门课程的衔接,重点课程及内容突出,减少重复内容。一级指标教学情况最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分解为教学准备、教学运行、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与成果二级指标,教学准备指标是对于授课教师的备课情况、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应用情况和教学文件的编写进行考核;教学运行指标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考核,全面把握教学的运行过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效果指标是对教学结果的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社会反响等内容;教学管理指标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管理部门管理能力的考核,评估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的情况,以及奖惩机制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可的整体水平;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指标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研究论文、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一级指标实践条件分解为实践课准备、实践课运行和实践课效果二级指标,实践课的指标评估针对性很强,教育部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一般都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对其进行考核侧重运行的合理性,实践课准备主要考核学时安排、基地建设和目标的制定;实践课运行侧重考核实践课的人员配备、内容指向和保障措施;实践课效果主要考核学生的评价情况和反馈意见,体现实践课评估指标的有效性。

三级指标的选取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指标的分解,其选取以能体现上级指标评估内容为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在选取是侧重可量化、可计算、可比较的指标。比如,二级指标队伍质量指标可分解为教师年龄结构、教师学历结构、教师职称结构和教师培训等三级指标,通过比例计算可以得出具体的实际情况。具体三级指标选取已在二级指标分析中提及,不在累述。在具体的评估实践中,亦可选取观测点进行补充,实现量化结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6篇

代表学院向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督查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范》要求,首先。依照《中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学院对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自查,下面我就学院基本情况及《建设规范》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2008年4月10日。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2000亩,总建筑78多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多元,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136多万册,设11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9人,博士、硕士教师344人,外籍教师33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518人。其中本科生1666人,专科生13852人。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充分重视,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加强。特别是改建本科院校来,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加以推进。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条件保证、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学院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社会评价十佳高校等荣誉称号。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科技学院正以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目前。全面贯彻“内涵发展,特色提升,制度管理,和谐校园”发展方针,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目标,秉持“守业敬业、求是求新”院训为代表的大学精神和以“博学修身、求索笃行”院风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大学迈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

(一)高度重视、落实有力。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作为突破口,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和先进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途径,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作。学院明确由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学院成立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和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指挥、协调、督查和评估考核。为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2005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政策保证。

解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学院领导经常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教学一线。解决经费、教师培训、专题教学组织、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科建设等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就加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要求。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3次以上。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调研,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有关课程建设的实际问题。学校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加以建设。

(二)整体规划、重在建设。

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纳入到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题中,为保证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决议、决定能够得到及时贯彻落实。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2005年9月,1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学校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负责人参与的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布置和落实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具体工作,将该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校三个年级同时开出。2006年7月,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校本专科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方案,全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严格执行规定的学分和学时,保证了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为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的同时,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学时,计1学分。该选修课的开设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院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含“形势与政策”中,有3门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所占比重为60%全院各教学部门中最高。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理顺关系,2以教学研究为中心。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一直为直属学院领导的与学院其他院系同级的二级机构,负责并承担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任务,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2008年学院改建本科院校后,学院空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管理力量,单独划拨经费,设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专任教师42人,师生比为1369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教研室主任2人,分设了五个课程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通过教研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3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坚持“三个结合”即“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知识性教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惯例性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院加强和规范了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厚德以育人,勤学以成材”为师德风范,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真学”真信”真用”真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性原则和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坚持新教师试讲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协助青年教师健康和快速成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竞赛、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案竞赛等活动,同时积极吸收培养我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加入到两课”教师队伍中来,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

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想政治教学部和教研室在注重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5重视教师社会实践。力求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有11个,多次组织教师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园区、国有企业等进行实地观赏调查,组织教师参与省教育厅每年举办的有关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的会议和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或各种学术研讨等活动。学院还与省内高校加强交流,吸收借鉴兄弟院校胜利经验,促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开课,给予经费保证,重点强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实践锻炼、高层次学术访问,着力提高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保证了教学措施及实施效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严格依照国家方案,6重视教学质量监控。设置课程、安排学时学分、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效果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期末考核为闭卷笔试形式,考核内容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资料分析题所占比重,口试效果占70%平时效果占30%学院还通过学生访问调查、学生信息员等渠道获得的教学评价信息,由教务处统计和整理后,反馈给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另外,学院还通过座谈、走访、测评等形式不定期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开展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保证了教学条件不时改善。学院在经费开支方面,7重视经费落实措施。优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为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今年学院投入80万元,每个院系都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室,电教、影像等硬件设施较为先进,还为每位教师补贴1000元购买笔记本电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机构拥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积极发明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学院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基本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行、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科学研究的需要。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第7篇

关键词:美术设计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体系的建立,综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方法的弊端

所谓考核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原则指导下,以学生评价有效性为中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考核范型,它是对考核评价的整体作出的简要表述。目前,美术设计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方法大多沿用传统模式,如:“一考定输赢”,即一次期末试卷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高低。虽然很多学校把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但是由于平时成绩的分值很低,而且很难拉开差距,所以,学生最终的成绩就决定于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另外,这种笔试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中记忆性、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真正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真正考察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这种“一考定输赢”的方式无法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指导思想

(一)考核体系的建立必须有益于考核作用的发挥

考核的基本作用是导向作用、检验反馈作用和评价激励作用。考核评价在在教学中是为了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而不是为了惩罚学生、刁难学生。首先弄清“为什么考”这一基本问题,才能解决好“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总之,考核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就是要使考核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基本的手段作用。

(二)考核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课程特点

世间万物皆有不同。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思政课”有自己的特点。美术设计院校“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抬头率,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和育人功能。所以,“思政课”考核应该为其目标服务,其考核体系除了要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有利于触动学生的思想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和解决能力。

(三)考核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学校、学生特点

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的特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美术设计院校的学生也有其独特特点。一般来讲,他们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但是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较强,具有创新意识,并且学生个性多样化。另外,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群体意识较差,理想信念较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思政课”考核方式方法,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建立多方位、整体化的考核体系,从多方面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担负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措施

(一)确定合理的成绩构成比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需要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培养其实际生活、学习的素质和能力。鉴于此,目前各高校“思政课”成绩结构几乎都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两部分构成。一般,二者比例确定为2∶8或3∶7。这样的成绩构成比例明显强化了期末笔试成绩的作用即侧重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学生极有可能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既不利于考核基本作用的有效发挥,也难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经过多次尝试和分析经验,笔者认为,美术院校“思政课”成绩分为为三个部分较为适宜,即学生课堂表现成绩、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个部分分值比例可以大致确定为3:4:3。学生课堂表现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部分构成;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由参加不同实践活动的情况而定;期末笔试成绩则由学生试卷考试情况而定。

(二)建立完整的学生课堂表现考评体系

学生的课堂表现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两方面进行考察。学习态度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度,听课的状态等内容;学习能力包括课堂记笔记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讨论辩论、中心发言等方面体现的能力素质。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的考察都是以劝解、鼓励、教育为原则,而不是以惩罚为目的,如对于迟到的学生,问清原因,适度引导,根据考核要求进行扣分,同时注意给她弥补、加分的机会,避免因为迟到扣分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有些学生性格外向,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虽然听课认真,但不愿意发言或者表现自己,那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或者特殊的考核加分选项,尽量将考核评价体系覆盖绝大多数人,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考核方式,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期末考试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对学生的理论修养、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这种考核主要体现在期末笔试上。这不仅要求期末试题科学合理,也要求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重难点突出、明确、透彻。从考试的内容上讲,应改变过多侧重知识记忆的情况,加大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要关切学生的现实问题,关乎他们对未来的判断和行为,而不是为记忆而试。最大限度地体现命题的灵活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试题大多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从而在考试机制上阻止了学生舞弊,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具有创新精神的答案要在分数上给予肯定。考试命题具有导向性作用,其基本精神应该与平时教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四)建立多方位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贡献者,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理论修养更应该具备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增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建立多方位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了明确的专业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部分学生专业技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实际情况,美术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不同的特色。1.利用校外专业写生、考察时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学期都会到校外进行艺术写生或者专业考察。一般安排的时间是15天。利用这个时机,思政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做社会调研,主要是调查研究写生考察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者民生项目、古迹遗址等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学生关注民生、心系百姓,增强社会责任感。2.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围绕某个主题,让学生以自己的专业或者特长为方式,如动漫画设计、微电影、微视频、工笔画、海报、景泰蓝、玉雕、根雕的方式,把所选主题展现出来,不仅是考核评价的一部分,而且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校汇报展出。一方面,紧紧围绕“思政课”内容,选取主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既能够使“思政课”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加强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的理解、领悟,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了学生的眼界。3.其他时间活动。如: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参加公益活动,勇当志愿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好人好事”等等。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一种情境性环境,在一定的情境中,强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加深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体验和情感认同,所以,实践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更应注重过程性,而不能流于形式。同时,无论哪种实践形式,学生参与后都要写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打分,并且有目的地把学生作业留下存档。学生考核评价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美术院校的学生考核评价更具有自己的特点。从美术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式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做到终极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统一,课上考核和课下考核的统一,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的统一。考核体系由课堂表现、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期末笔试组成一个有效评价系统,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利用专业技术,利用专业特点,充分发挥美术院校思想整理理论课的特色和优势,做到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体现了考核主体多元性的统一、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孙丽淼.单元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尝试[J].教学与管理,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