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合集7篇)

时间:2023-07-11 16:21:01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1篇

中公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医疗护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专业,顺利通过,一举入编!

一、气的运动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二、气的分类

(一)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哀有关。

(三)营气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四)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镖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预计将于2016年4月份开展,届时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将于4月末开始,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5月末进行;面试将于6月末到7月进行;专业知识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积累,备考要掌握方式方法,抓重点和难点;即可在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专业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疗护理专业每日一练:

1.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症 ( )。

A.青光眼

B.重度高血压

C.怀孕

D.活动性肺结核

E.骨质疏松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小梁网细胞功能和细胞外机制改变,房水外流通道阻力增加,诱导眼压升高,禁用于青黄眼。具抗休克作用,使血管扩张,禁用于重度高血压。可以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严重至畸,孕妇禁用。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多,合成少,禁用于骨质疏松。

2.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是因为( )。

A.激动丘脑内侧的阿片受体

B.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二氧化碳张力的敏感性

C.激动中枢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D.激动脑干的阿片受体

【正确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中公解析】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吗啡导致呼吸抑制的原理是吗啡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从而引起呼吸减慢和呼吸麻痹。

3.滑车神经( )。

A.纤维来自中脑上丘平面滑车神经核

B.出脑后左右越边,绕大脑脚至腹侧

C.含特殊的内脏运动纤维

D.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斜肌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为运动性神经,起于中脑的滑车神经核。该神经经眶上裂,支配上斜肌的运动。

4.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

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

5.特殊内脏运动核不包括( )。

A.展神经核

B.三叉神经运动核

C.面神经核

D.疑核

【正确答案】A。

【中公解析】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

6.掌深弓( )。

A.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C.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D.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掌深弓位于诸指肌腱的深面,由桡动脉的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掌骨和骨间肌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由弓的远侧缘发出3条掌心动脉,沿骨间掌侧肌下行。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医药;整脊;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1-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整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整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整脊职业的任职资格标准,充分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中医药类高职院系所设整脊专业应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整脊临床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整脊人才为目标,建立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便加强课程与学科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从而形成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整脊专业作为中西医骨伤和推拿、导引等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医学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脊诊、整脊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骨伤、针推、脊诊、整脊等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综合性课程体系能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统一,人文与科学技术素养教育相融合。

通过对整脊行业的调查和对整脊人才培养规格的研讨,我们认为职业院校整脊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人文课程体系、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体系、整脊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5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又可分成若干课程模块。

2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1人文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立德树人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课程体系正是以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献身医学、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仁爱助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等。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制短等特点,其人文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

(1)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等,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工具性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有4门: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应用文写作。

2.2现代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将现代医学课程体系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

(1)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为整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可选修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执业医师考试。

(2)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诊断技能基础,尤其是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开设西医诊断学基础1门必修课。

2.3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由于整脊医学属中西医骨伤、推拿、按摩、导引等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应具备足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能。所以,其中医学课程体系也应分为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中医学技能模块2个子模块。

(1)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医古文选读、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学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针灸、推拿技能和内、外、骨伤、妇科等常见病的诊疗技能。开设的必修课程有6门: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

2.4整脊学课程体系模块: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整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整脊医学专业人才,能胜任整脊临床工作并有所创新、可持续发展。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整脊学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模块,即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和整脊专业技能模块。

(1)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整脊医学基础知识,如整脊的基本概念、原理,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诊断、预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整脊学基础1门。

(2)整脊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整脊临床工作的诊疗技能和脊椎病的预防技术,并提高学生对脊柱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所开设必修课程有3门:整脊学技术、整脊治疗学、整脊保健学。

2.5实践课程体系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体系,是整脊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根据实践课程的性质、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实训和实习3个子模块。

(1)实验课程模块: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对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尤其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有直观的认识。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穿插式,安排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的各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2)实训课程模块:实训课程是中医学技能模块和整脊学专业技能模块的主要教学模式,应占总教学课时的50%。实训课程教学也应采用穿插式,安排于各技能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3)实习课程模块:实习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于整脊临床的主要教学模式,在整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习课程集中在第3学年进行,为期44周(10个月),由学校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并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注意提高顶岗实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本研究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3篇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4篇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高职药学;教学;对策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质量的药学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药学专业分支越来越细,对药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社会连锁药房、医馆、医药公司还是医院,都要求药学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功底。医学基础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且是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药学专业非常重视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是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就业有直接的影响。由于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使得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且部分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职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与医学专业选用通用医学基础课程教材。这一类教材侧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缺乏与药学专业的关联性,有些内容甚至已超出药学专业的实际需要。而药学专业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是需要与药学知识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单独的医学知识。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一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材中,没有药学专业对应的知识点,全部为医学通用的内容。如“药物制剂中常见的放线菌”、“医学免疫学与生物药物的关系”等。药学学生会误认为这些医学基础知识跟他们的专业相关性不大,从而出现对基础医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教学过程缺乏与药学专业有机联系

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都在第一年开设,医学基础课程基本都在大一开设。学生一开始就学习医学知识,由于医学基础课程按照医学专业内容讲解,故药学专业学生无法了解到本专业相关的药学知识,这就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甚至学生开始厌烦这个专业。如人体解剖学,各种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和各种生理变化的具体过程等具有抽象、复杂、难记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理论的讲授,疏忽了将这些知识与药学联系和交叉渗透。由于大多数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且内容相对抽象,没有与专业挂钩,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造成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失去兴趣。而学生为了拿到学分、开始应付考试,单纯的死记,学习效果较差。

(三)教师缺乏药学相关专业知识

目前,各高职院校中,进行医学基础课教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医学系的专业老师或者是医院聘请的临床教师,很少有专门的临床药学老师教医学基础课程。决大多数教师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就到高职院校教学,没从事过临床药学及其他相关药学工作,缺乏对医学知识在药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药学专业学生真正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按照医学专业的特点或者是在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上机械的减少部分课时,就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这个与药学专业的需求脱钩,不符合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

二、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选用合适的药学专业基础医学教材

为使医学基础课程更好的适用于药学专业的教学,坚持“以必需为原则、够用为度、岗位需求为标准”来选取药学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教材,如采用药学类专门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微生物》《人体解剖学》等教材。这样,既能方便教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设计教学,又可以增强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联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药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联系临床实践,凸显基础医学的关键作用

药学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做好药学服务。目前我国药学类专业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医学基础的授课教师而言,将基本原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专业特点,提升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认知和学习兴趣是上好此类课程的重要指标,老师们可以采用案例法、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來实现教学目标。

(三)综合运用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

运用CBL教学法,利用案例,将基础医学和药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明白基础医学在药品销售、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应用,既能加深学生对药学的认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如何将医学基础知识运用于药学工作中。PBL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医学知识,自主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老师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医学免疫学中的超敏反应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运用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课前,老师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药品配制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分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并回答教学平台上的相关问题。课堂上,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讲授I型超敏反应原理,然后请同学在课上分享预习结果,从学生预习中的问题着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此次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老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提高医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质量是一门课的根本所在,医学基础课程理论偏多,学生听起来往往较为枯燥,且记忆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提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吸收。课堂质量是由授课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来决定的,课堂教学应该系统而有计划地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学基础教学现代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特别是3D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很大程度的将难以观察和触摸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给了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许多教材自带数字资源,如果老师能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吸收网络优秀课件经验,借鉴同行优秀作品,可以制作出内容丰富、正对性强、系统性强的课件。

2.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基础医学的教学,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师容易走入“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平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课堂思政,以相关科学家背后的故事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该理论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课堂上,鼓励学生按小组上台分享课前预习成果,并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问题来讲解相关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互动与交流,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提高教师的药学专业水平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医学基础课程老师去临床锻炼,充分了解行业、积累实践经验,为药学专业的教学做准备。其次,加强药学基础课程与药学专业课之间的集体备课,修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鼓励年轻教师跟师学习。再次,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与专业课老师共建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充分衔接,并将好的教学资源放入课程平台,供學生自主学习或者教学使用。最后,教师应加强信息收集,利用网络、实习检查、下线学习等机会,充分收集当前企业所需要的相关医学知识的案例,利用真实案例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对接企业,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三、总结

随着我国人民对高质量药学服务的追求,医学基础课程成为现代药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药学类专业学生学好医学课程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如何做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让药学专业学生真正地将医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专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杨淑婷.中职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及解决途径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47. 

[2] 朱宁伟,李宏伟,俞淑芳.医学基础课程在高专药学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 2017(02):158+140. 

[3] 吴诗媛.中职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与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1):94-96. 

[4] 齐敏友,李汉兵,宋英.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04):367-369.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5篇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6篇

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体系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从事临床工作需要以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保证,基础教育在医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析研究强化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针对社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究背景

医学生以其特有的就业前景及医生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牢靠且能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同时,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形势也警示加强医学生基础教育的必要性。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分析总结出目前最主要、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医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产生倦怠感

据研究统计,医疗、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高于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考虑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医护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也给从业者带来较大压力,且医学专业学生同样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些都使得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较高。此外,部分医学生只注重临床技能,认为基础知识枯燥乏味,而完全忽略了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2.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1)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降低其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医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不愿意去乡镇医院,导致基层单位人才缺失。而大中城市三甲及其以上医院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等综合能力吸引着大批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同时,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型医院已经接近“人满为患”的情形,不再广泛接受医学生,而只重点招收以广博的基础医学知识与灵活的实践操作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颇大。

(2)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现阶段,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除了患者对医生行业的认识不够、舆论压力、媒体偏激的报道等因素之外,医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部分医生过分依赖高科技,而忽视传统的体格检查,问诊环节缺少,医患沟通匮乏,医生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而单纯凭借化验单、检验报告,往往会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延误。另一方面,部分医生由于知识的欠缺,在选择检查项目上存在疏忽,不能正确选用特异性的检查,患者花“冤枉钱”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论。

二、医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不仅仅包括细胞生物学、解剖学、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英语等方面的教育。医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优秀的基础知识是医学生思想升华的知识源泉

思想政治、伦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准医学生们高尚的人文素养,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奖助学金、评模评优的有力依据

医学生由于其培养周期和成长过程较长,费用昂贵,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医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奖助学金,来缓解一部分家庭压力。现行大学期间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各项评优评模的文件都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强。医学生只有学好基础课程,才能得到较高的学分,在参评奖助学金时具有超强的实力。

3.稳固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医学就业形势严峻,医学生们纷纷选择向更高的学历进修。但是,医学研究生考试与其他考试有所区别,其专业性质决定其考查知识点综合且理解难度较大。本科期间基础课程的掌握有利于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以疾病为主干,贯穿各科内容的复线。

4.夯实的基础知识是临床实践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效掌握基础医学,首先,增强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提高未来医生的专业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再次,能够为临床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做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和研究。同时,可以从病因诱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等方面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后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强化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途径探究

1.个人方面

(1)提高自我认识

正确认识医学生的身份、肩负的重任以及基础教育对于自身、患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理想。这样,才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

(2)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条件。医学生在学习过程应针对各科目的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勤于归纳总结,巧妙联系前后知识点。

2.学校方面

(1)稳抓“三风建设”

辅导员老师进行严格的日常考勤,合理运用奖惩制度,并将医学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指导、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干部在教室学习园地和宣传栏实时更新医学前沿信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适当安排学习经验交流会或举办知识竞赛、讲座等,以达到知识的共享。班级内部也可成立学习探究小组,以优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

(2)深化教学改革。教师应一改往日传统的说教形式,采用更活泼生动的方式,如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基础课程学习开始及过程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增强摄取新知识的本领。

3.社会方面

实践活动是完善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多开展一些志愿活动或组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学得更活,而且记忆持久、巩固。同时,医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参加各种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比较完善和全面,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

医学生承载着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希望,应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断探究创新。只有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玲,沈勤,沈梨芳.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199.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第7篇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