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干部培养体系(合集7篇)

时间:2023-07-07 16:11:08
干部培养体系

干部培养体系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24[本刊网址]http//

引言

高校团学组织是一类不同于党政机关和企业,也不完全与事业单位相同的比较特殊的组织形式,该组织一方面强调功能性,便于完成对学校工作大局和学生的服务任务,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培育人才,促进团学干部在组织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干部的类型包括:一是团组织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在校团委、院分团委、班级团支部(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任职的干部;二是学生会干部,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总会、院学生分会任职的干部。后者在大学生群体中人数最多,也最具影响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团学干部在培养过程中以及团学干部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团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单一,滋生自由懒散的思想;团学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影响评价效力;团学干部对团学组织不够重视,导致团学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团学干部的流动性太大,影响团学组织工作的延续性等等。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探索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除了思想观念的改变之外,还要重视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考核评价的改变。

一、以生为本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模式

当前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党建为核心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新模式;二是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三是分类管理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其中,以党建为核心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新模式注重体现学生党建的核心位置,做到“学生党建”这一核心渗透到团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学生党建与团学干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突出学生党建工作在团学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实现对团学工作的全面带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则强调从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从高校团学干部培养存在问题人手,引入文化建设理念,深入剖析高校团学工作干部培养现状,对高校院系层面的团委、学生会这一团学组织开展文化建设。分类管理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则涵盖团学干部分类管理的制度建设、分类管理的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分类管理的激励策略和分类管理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

本文主张以生为本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倡导“成长导向型”而非“任务导向型”的高校团学组织核心价值观。所谓的“任务导向型”的组织价值观,团学工作注重“效率”挂钩,重点是完成工作任务,将团学干部视为完成任务的工具,而团学干部本身的利益述求、人文关怀、情感需要等常被忽略;而“成长导向型”的组织价值观,主张将组织目标设定为团学干部的成长进步,将任务明确为“培养人”,在实现团组织工作目标时,时刻关注对团学干部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维系。因此,以生为本的团学干部培养模式,将是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理想模式。

二、扩展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需要探索新的方法,以致于团学干部在管理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关于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有学者指出高校团学培养途径主要是坚持三点:一是改进选拔机制;二是重视培训,差别培养;三是严格监督,奖惩有度。也有学者建议:“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涉及四方面:其一,加强对基层党团干部的培养工作;其二,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其三,创新实践中党团工作方式方法;其四,积极拓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平台。”可见,团学干部培养途径主要是涉及选拔、差别培养和平台搭建等方面。

(一)高校团学干部的选拔,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坚持以下原则和标准:(1)坚持组织推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使学生干部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2)坚持理论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相互补充,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3)坚持学生干部的成绩要求,优秀的学生干部首先要求成绩过硬;(4)坚持放手使用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干部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换言之,高校团学干部的选拔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既要考虑其能力或技能,又要考虑其学习成绩和群众基础,将大学生群里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团学干部的队伍中来。

(二)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要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

其一,高校在对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不同人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使团学干部能够在其最为专长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学干部的成长;其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团学干部开展培养,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和业务能力培养,还要定期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工作培训、工作交接培训等,做好团学干部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培训工作,做好接力棒的传承工作;其三,加强高校不同类型团学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日常有效的工作方法的探讨,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例如组织团学干部间的交流会、新老团学干部经验交流会等等。

(三)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高校团学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首先,组织团学干部参与三下乡、社会调查、援助西部和援助欠发达地区的两项计划、志愿者服务活动、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团学干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秉承“服务意识”,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摒弃一味地追求功利,一心只是为了评奖评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倾向;其二,高校团学干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更好的发挥模范带头和先锋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在同学们群体中的感召力,改变过去团学干部“摆架子”、“好面子”,在同学面前颐指气使,导致在同学中威信较低的面貌。总之,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要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高校团学干部的奉献、责任和服务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团学干部考核和评价机制

当前高校团学组织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大多缺乏完备的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相关的考核指标也不够精细和客观,多是主观式的判断,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另外也缺乏对选拔上来的团学干部的后续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不利于团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不利于鞭策那些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团学干部。因此,一是必须先建立健全团学干部考核制度,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增加量化的考核,考核方式结合白评和他平,使考核更加全面客观;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考核结束后要对优秀的团学干部进行一定的表彰和激励,对工作不称职的团学干部实行一定的惩罚和批评。

(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团学干部的考核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每一学年对全体团学干部进行相关的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道德品质、考勤、工作能力、学习成绩等;考核的方式包括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等。考核可引入退出机制,即对团学干部的工作、学习等方面要求进行量化,比如对团学干部的学习成绩作出明确的要求,任职期间一次不及格提出警告,两次不及格可暂停其担任的岗位工作,三次及其以上则要劝其退出组织。当然,退出机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合理的退出机制有助于对团学干部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鞭策。最后,在学年末评出“优秀团学干部”、“优秀之星”、“最佳创意干部”等等,在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同时对不称职的团学干部,尤其是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的团学干部进行谈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屡教不改者应给予辞退,让能者代替,真正做到奖惩分明,使团学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同学威信、管理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肯定,为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素质提供必要的保障。另外,对团学干部的考核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将考核结果放入个人档案袋,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团学干部本人。

干部培养体系第2篇

关键词: 高校团学干部 培养体系 探索

一、高校团学干部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高校团学干部是高校宝贵的人才资源,一般包括分团委(团总支)的学生干部和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服务同学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的思想、行为更加注重实际,团学工作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散”的困境。因此,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局面,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学风建设尤为重要。

(一)团学干部是广大同学的效仿对象。

一个高素质的团学干部能够通过自己先进的思想和身体力行的行为赢得其他同学的尊重,使其他同学感受到人格魅力,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褒奖和肯定也可加强团学干部自身的自信心。

(二)团学干部是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先驱。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各类多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等,能够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宣传先进的文化思想,弘扬向上的品格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团学干部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团学干部是学校各级组织的信息传递者。

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学校各级组织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平时沟通较少,作为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团学干部可以上情下达,有效促进沟通,达成共识。

二、现阶段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定位不明确。

首先,团学干部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要完成较重的学业,但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工作,于是产生了矛盾,而部分团学干部不能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分轻重缓急,不是致使工作缺乏积极性,就是致使成绩严重下降,影响其在班级和组织中的说服力。其次,团学干部全部来源于学生群体,虽然是各类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并不代表团学干部可以成为凌驾于一般同学之上的指挥者。就现状而言,许多团学干部自认为身份“特殊”,高人一等,对其他同学指手画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和不满,在广大同学中失去威信和群众基础。最后,个别团学干部“入仕”的动机不纯,认为当干部能获得许多好处和实惠,在评奖评优和入党推优方面能优先考虑,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

(二)团学干部流动性过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学干部适当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整个队伍注入新鲜活力,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团学干部一年或者半年甚至有的只有个把月就从现有岗位换至新的岗位,这样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致使新的干部因缺乏经验无法马上开展现有工作,从而延长了适应期。

(三)团学干部自主发挥空间太小。

一方面,在团学工作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安排和布置任务,对于团学干部而言,过多地参加各种会议、过多地组织各类活动,导致团学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和开拓的自主精神,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自我成长空间不大,进而使其产生失望的工作情绪。另一方面,高校由于经费、资源有限,无法为团学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团学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团学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团学工作中的评价、考核机制主要是主观衡量,并没有一套量化的指标,因此这种考核机制缺乏客观的、全面的评估,也没有给予团学干部自我表达的权利。而在考核结束后,仅有一小部分高校或组织对优秀的团学干部给予表彰,更多的高校没有对不合格的团学干部采取批评或者惩罚措施,不能起到榜样和警示的作用,在无形中挫伤了团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的探索

培养科学、合理的团学干部培养体系,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使团学干部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观念,其次要从操作层面培养团学干部的各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最后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从外部激励团学干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第一层次:从思想上正确引导。

1.明确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的规划和目标。

首先认识到当团学干部是为同学服务,认识其根本身份是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成绩处于班级(专业)中等偏上水平;其次明确自己做团学干部的动机是在这个平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接触到更多的人群,以提高自身的交际圈;最后在接受团学工作之前,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特点,承担此类工作有什么样的需要,再根据需要做的工作制定相应的计划,保证自身的工作完整有序地完成。

2.培养团学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

在团学干部上任之前,要使其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组织的性质、任务和内部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讲座、团体心理活动、座谈等方式让新人尽快融入到这个组织当中来,并使组织内部的人员尽快相互熟悉起来。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给成员过生日、设定组织纪念日等方式,逐渐培养团学干部对组织的家的感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团学干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使团学干部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安排日常工作时,指导老师只做原则上的指导,放手让团学干部独立开展工作,给他们一定程度的自,对于团学工作不要管得太细、太死。同时指导老师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指正并作出最后的决策。

(一)第二层次:培养实践技能。

1.组织管理能力。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首先进行周密的策划,策划成功之后,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培养独特的工作作风,处理在活动中的各类问题;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上,让团学干部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及时把情况向老师汇报,并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团体作战的保证,对于一个团学组织来说,各部门之间、正副职之间都要从工作大局出发,互相协助、密切配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实行项目培养,由团学干部自由组合团队,并由这个团队领办学生活动项目,通过组织活动强化团学干部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团学干部深入开展各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社会观察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以提高团学干部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第三层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

1.建立长效机制。在现阶段高校团学工作中,学校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干部人才,一般在团学干部上任之前都会对新任干部进行前期培训。但是在正式接任之后,很多学工干部都忽视了对新任干部的后续培养,更多的是让新任干部独自摸索,大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因此,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要注意持续性和长期性,除了上任前的常规培训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根据不同阶段应当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这样可以避免团学干部队伍的流动,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2.构建具有多元化与差异性的制度。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团学干部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重视团学干部理论知识的培养。既要培养理论型团学干部,又要培养实干型团学干部。另一方面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性格、学识层次、自身素质的不同,制定符合各类人群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大部分团学干部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构建多样性地培训体系。在培养团学干部的过程中,只要全方位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才能真正起到培训的效果。在制定培训体系之前,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日常工作中收集、归类、整理出团学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根据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另外,培训方法和培训体系也要根据团学干部整体的普遍性、工作的特点安排培训内容,保证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团学干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发挥他们在同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学风建设。因此,作为团学干部的管理者,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保证团学干部健康、良好地成长,进而推进高校教育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沈妍,李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J].高校管理,2010,(16).

[2]吴瑜华.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14).

干部培养体系第3篇

在2012年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优秀青年干部培训中,人资部与丰满培训中心着眼于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深入研究项目需求分析,精心策划项目设计方案,大胆创新项目过程管理,有效实施项目运作流程,在青年干部培养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以“十个一”活动贯穿项目始终辅助培训教学,应用4种教学方式、5种管理模式、沉淀出6项学习成果,简称“456项目体系”的青年干部培养特色新模式。

“456项目体系”主要内涵

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即以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课程;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学习与交流相结合;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

开展“十个一”活动: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拓展训练,一次读书交流会,一次生日party,一次党性材料分析会,一次座谈会,一次参观水电博物馆,一次篮球比赛,一次辩论赛。

四种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参观学习,体验式学习。

五种管理模式:全封闭式培训,团队学习,互动教学,自主管理,积分考核。

六项学习成果:每周周报,PPT成果汇报,学习行动笔记,感悟集,学习论文,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两结合”指学习内容结合工作;“4A”指4项行动计划)。

“456项目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将现代企业培训管理理念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成年人学习的固有规律,使培训学习从单一的学员对知识层面的认知上升为以更新观念、拓展思维、锤炼心态、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式互动交流,实现从听到、知道、认可、实践,到行为改变的递进关系,使培训价值达到最大化。

“456项目体系”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突出解决公司对青年干部能力要求层级和标准的专项问题,结合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通过对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实现“456项目体系”的建立。

基于“456项目体系”的实践

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课程设置及应用

设计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党性修炼、卓越表达、思维激荡、知识拓展、管理提升。“党性修炼”加深青年干部对新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国家及公司政策领悟能力,着眼公司战略总体目标,提高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卓越表达”提升个人公众表达能力,学习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思维激荡”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个人思维方式,重新认知自我,不断提升;“知识拓展”中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非专业领域的学习,扩宽视野,接触前沿理论知识,了解新领域新信息;“管理提升”中学习管理理论,提升管理效能,提升个人领导力,学会合理制定计划,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贯彻力。

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为加强对培训班的有效管理,培训中心特意安排了具有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四位老师分别负责培训班的各项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前期,由专人负责培训学习手册的编排印刷,培训学习资料的排版装订,培训实施过程中所需教学物品准备以及会场设备的调试等;培训实施过程中,通过“互动教学、分享交流”等多种管理模式,努力使培训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确保实效”的主旨;培训结束后,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整理培训相关资料,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对学员工作改善行动计划进行后期跟踪回访,收集经典案例,并对下阶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合理优化。

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为导向,学习交流相结合。交流是促进团体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在“读书交流会”、“PPT学习成果汇报”以及课后“学习园地”感悟粘贴等过程中,都给学员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是“每周简报”的交流方式。班级成立编辑小组,针对一周在培训中心学习、生活等情况制作简报。简报内容包括一周动态、学员学习的心得体会、所感所悟、风采展示、分享互动,每位学员都可以在简报上发表文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二是“学习园地”的交流方式。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学习园地,学员们可以把自己学习的感受或老师课程中讲到的经典语录写在即时贴上,粘贴在学习园地,课间学员们相互浏览,一周总结一次,评选优质感悟,大家分享。

三是“爱心家园”的交流方式。41位学员,每位学员都通过抽签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神秘伙伴,这位神秘伙伴的到来,使自己有了一次奉献爱心的机会,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默默关注着他,记录他的成长以及每天的表现,把想对他说的鼓励粘贴在“爱心家园”上。在学习的同时,使学员都能感受到被别人关注的温暖。班级里的爱心大使会不定期的宣读爱心语录,传递每个人的爱心。

四是“总结分享”的交流方式。每周的课程结束后,学员根据一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学习,相互分享学习体会,并选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三点,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学员以空杯的心态从别人的收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五是“辩论赛”的交流方式。聆听智慧交锋,感受语言魅力,举行以“责任·能力”为主题的辩论赛。辩论中双方辩手各执己见,据理力争,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出辩手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的综合能力,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六是“座谈会”的交流方式。培训班党支部召开了“依法治企”学习座谈会,并邀请公司监察部同志参加。座谈会上深入学习了新源公司依法从严治企有关要求,分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学习期间,每位学员要填写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以一周为节点,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工作改善点,将思路转化成方案,再将方案转化成今后的行动计划,应用smart原则(可操作、可实现、可衡量、可评价、有时间限制),制定并描述计划实施具体步骤。根据计划的制定,实施改善行动,使培训有效落地,实现成果转化。

四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课程之外,还设有专题研讨、参观学习、拓展训练。

专题讲座。为了使每位参训学员训后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培训班安排了包含多学科门类的30个专题,涉及历史、社会、管理、科技、法律等学科知识,并结合当前时政,开设了关于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辅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专题讲座中,课程将互动方式的演练、角色替换、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结合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性格测试等穿行,老师们生动有趣的授课内容、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表达技巧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正确领会上级领导意图,有效完成组织任务》课程中,为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主讲老师设计了“最佳搭档”的互动游戏。课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的所思所得。学员张会贞就在以“参与、分享、反思、成长”为主题的所思中写到,游戏过程中被指挥者茫然等待命令,指挥者情急之下有亲自操作的冲动。反思工作中,作为上级领导,如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习惯于指挥部下,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自身压力过大,员工过分依赖领导者,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专题研讨。在专题研讨活动中,分别通过班委、党支部、各小组队长组织,选定研讨主题、设计研讨流程,组织研讨过程,使学员相互学习,畅所欲言,有效沟通,实现思维拓展,观念交流。培训班顺利完成了“读书交流会”、“党性分析会”等专题研讨活动的召开,并对研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整个过程,一方面使学员丰富了学习内容、交流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

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放松身心,交流感情,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体验式学习。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户外拓展、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体验式学习对个人而言,使学员战胜了自我心理舒适区,克服恐惧,直面困难和压力。对团队而言,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使团队成员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正确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种管理模式的实践

“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是指严把各项考核制度,实施军事化管理。学员按照考勤要求,按时上课,并且克服严寒及自身生活习惯,每天坚持晨练,他们用整齐的步伐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响亮的口号传递着青年干部的热情和活力。

“团队学习”的管理模式。即将学员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队长、队长助理、纪律委员、5S委员(5S源于日本精益生产,此处特指维护小组环境,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员可自愿竞争上岗。队长带领小组进行团队建设,组织大家制定本小组的队名、队徽、学习目标、学习公约,并依此进行风采展示。团队学习中,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队长负责组织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小组案例分析、总结研讨等环节各小组成员的发言;队长助理负责收集学员的学习感悟,课间粘贴在团队的“学习园地”上;纪律委员负责维持本小组及班级的课程纪律;5S委员负责带领团队成员维护小组的5S环境。

“互动教学”的管理模式。即由主讲老师负责课程内容的完整讲授,助学师进行课前气氛的调动和培训现场管理,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享受知识的盛宴”。“课间操、小游戏”等多种互动方式,能充分缓解学习疲劳,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程度来吸收课程内容。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班中成立党支部及班委,实施管理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委成员由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组成,党支部成员由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成,他们承担着沟通师生、引导班风、服务学员的重要任务。学习过程中组织策划实施贯穿项目始终的“十个一”活动,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通过QQ群、飞信的建立,搭建学员相互交流平台,辅助培训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分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团队累计积分制,分别针对团队建设速度、风采展示、课堂互动、5S环境、精彩感悟、研讨总结、竞赛活动、好人好事、课堂纪律等环节,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将得分情况真实有效地反映到班级评分规则表中,运用透明机制,评选优胜团队,激发团队学习热情。

学员展示的六项成果

每周周报。由班委会成员组成编辑部,针对每周的培训学习情况编写周报。周报内容包括:本周要闻、本周动态、组织活动、心得体会、学有所思、培训分享等模块。学员积极投稿,针对课程、活动等自拟主题,分享心得体会。周报提供了学员交流的平台,全方位展示了学员学习期间各项收获以及丰富的培训学习生活。

学习成果汇报(PPT述学)。学员间的交流在整个培训班的培训管理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其搭建起了多样性的沟通平台,实现了学员间学习成果交流。如每位学员五分钟的PPT述学,就是由学员梳理、提炼、总结其学习期间的所感、所悟、所得而进行交流。

学习笔记。为学员设计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员每天都将学习收获整理成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知识点,学习期间经常回顾翻阅。培训结束时,每位学员的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各自的收获。

感悟集。学习园地是培训班的一个亮点,课间总能聚集许多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大家相互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期间共收集到300余条学员的感悟,且把这些感悟装订成集,作为学员学习生活的一个美好纪念。

学习论文。学习的真谛是能力而非信息的获得,学习期间每位学员将学习所得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学习论文,41份论文分别从多个角度设定主题,涵盖了公司系统生产、管理、建设、安全、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

工作改善4A计划。培训设计始终遵循“学以致用”的培训理念,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分别制定了个人的“工作改善4A计划”,计划中详细描述如何按步骤将学习所得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各项工作业务能力,最终实现行为的转变。

制定行动计划作为学习成果的重中之重,密切联系了学员实际工作,优化了学员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增强了全局意识,提升了系统思考能力。由于行动计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这样就促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利用信息反馈进行培训评价和改进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顺利开展,达成培训的最终效果,在培训中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全面收集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建议,以及对活动安排、课程设置等信息,以此进行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估。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培训管理、后勤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在对评估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复查的基础上,对培训效果再次进行跟踪调查,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及提出的有效建议。

“456项目体系”的鲜明特色兼具推广性

干部培养体系第4篇

【关键词】基层团学干部 培养体系 青马工程

一、引言

基层团学干部队伍一直是高校开展团学工作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队伍数量庞大,直接贴近基层团员,但是同时由于“准入”标准较低,导致这批干部队伍的能力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培养基层团学干部,组建基层团学干部培养体系一直是各个基层团总支的目标和任务。要真正的考察基层团学工作环境,结合基层团学工作特点,进行合理的构架和准备,并切实提高基层团学干部能力,同时更要将对团学干部的态度确立为“育人”而非“用人”。以此来提高基层团学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有效的为基层团组织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于是,我们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基层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构建实践,现将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呈现。

此套基层团学培养体系共由“一个借鉴、立足基层”和“四大模块、两条主线”组成。首先,一个借鉴是指充分借鉴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法,尽力吸收青马工程的成熟和精华成分。“青马工程”从其学员的遴选过程,学制淘汰规则及学员人数控制看,都是一种培养优秀团学精英干部的教育方式。

立足基层则是要时刻抓住基层团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善于挖掘基层团学工作环境的有利部分,立足基层,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一个借鉴、立足基层是我们此套培养体系的核心理念和精神。要充分理解精英培养与基层培养的区别,才能真正的将这套体系在基层团组织得到有效并高效的推广。

关于此套体系的具体教学和培养方案,我们总结为“四大模块、两条主线”。其中四大模块即:理论与技能培训,实践平台搭建与检验 ,反馈机制的设立和辅助式体系制度。两条主线即“培训学员能力主线”和“体系构建完善主线”。两条主线主要是要明晰我们这个体系不仅是培训基层团学干部,更是一个体系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过程,两个主线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交流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不做过多赘述,下面就主要对四大模块进行简要阐释。

二、四大模块

1.理论与技能培训

(1)思想理论深化:活动前培养思想,活动中落实意义,活动后挖掘高度。

(2)领导力培养:充分利用基层资源,采取教师领导力讲座和优秀学生干部领导力经验分享的形式,对“领导力培养”进行“输入”。通过后期大量的团学活动,由团学干部自行组队组织,进行领导力的“实操”,达到“输出”的效果。

(3)创造力培养:在策划阶段,创造能力较高、创新意识较强并对这一点有强烈兴趣的学生集中进行培训,在每次活动前组成专门的策划小组,从源头保证团学活动的寓教于乐创新性。并且乐于参与的团学活动。

(4)交往力培养:开设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及如何与领导、下属相处等一些极为实用的课程进行开设,并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集体素质拓展、座谈分享会及“换位思考大演习”等形式,提高团学干部交往力。

(5)新媒体技术相关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法:线上开设每位干部专属的微博等进行新媒体的学习更新。线下进行视频、PS等教学工作,并下发作业,整体教学步骤按照基础入门――技能提高的形式。

2.实践平台的搭建与检验

基层团组织的最大一点优势在于丰富的团学活动以及广阔的团学活动实践平台。这一点也是我们“立足基层”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要做到“为我所想,为我所用,为我所练”。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置在团学干部的相关课程培训后,将所即将承办的团学活动当作作业或课题直接进行任务下发。我们把实践平台当作检验能力、成果的平台,也同时是检验体系有效性的平台。

3.反馈机制的设立

“边做边反思,每个环节要反思,每个群体要反思,每批干部更要反思”。用反思后的反馈意见来进行体系的随时调整和修改。我们需要紧跟每一个环节,及时收集意见对我们的培养体系做出调整。在反馈人员上,我们主要针对三类人群:任课老师、团学培养体系学员――新兴团学干部及基层团学干部直接学生领导、团总支主席团成员。

4.辅助式体系制度――学分制培养方式与交流性心理辅导

(1)学分制培养方式

学分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蕴含着个人本往、学习自由、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等理念。在基层团学干部培养中引入学分制模式,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弹性代替刚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将有利于团学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基层团组织的教育资源。我们根据上述课程进行团学干部的课程学分设置,让他们自行选择。并继续学习和发扬“青马工程”中的精华成分,在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检验中,成为团学干部成长的新平台。

(2)交流性心理辅导

干部培养体系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措施

团学干部作为高校基层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道路中,团学干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影响巨大,通过团学干部来引领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正确认识团学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团干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取得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要求,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坚定性、群众性。其中,政治性是灵魂。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共青F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团学干部,作为自己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

2.团学干部是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骨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

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中,团学干部发挥着带领引导作用、组织管理作用、桥梁助手作用、榜样表率作用,是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3.团学干部是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高校共青团组织凭借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组织优势,对学生开展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成长服务。团学干部通过组织开展各色的校内外活动,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公共生活政治实践素质、社会交往社会融入能力、 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目前团学干部存在的问题

1.团学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能力不足

新媒体由于其信息及时、开放自由、交互性强等特点,符合当前学生追求自由,个性开放的特点。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影响着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得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水平,削弱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造成部分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不利于团学组织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职能的发挥 [2] 。

2.团学干部培养内容不成体系

面对共青团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培训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够;培训内容针对性适用性不强,培训形式不够丰富;培训效果缺乏有效检验,重使用、轻培养,培养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培训 “一刀切”、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三、促进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

“五位一体矩阵式”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体系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共青团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缩出来的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体系,是根据系统性、针对性、差异性的原则,以开展“迷你课堂”系列培训为主要载体,以多横多纵立体网格式为切入方式,始终保持和增强团学干部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以组织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为依托,对不同层面的以及不同工作职责的团学干部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培养。

1.思想政治武装团学干部头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团学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学生群体中起到重要的引领及影响作用,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要有明确且坚定地政治立场。

(1)组织团学干部通过例会以及定期理论学习、报告会等的形式,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团纪念活动精神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先进性,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2)通过团学例会、部门例会,在学院会议室、党团活动室定期组织学生骨干进行学习交流并分享感想。进一步理解及加深学习精神的精髓,入脑入心。

(3)结合党团重要纪念日及革命先进事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学习长征精神系列活动、一学一做系列学习活动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思想意识,引领广大学生,牢牢把准政治方向,不忘初心跟党走。

2.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促进团学干部技能提升

以“迷你课堂”为抓手,主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团学干部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对团工委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副部长、部委,各团支部委员、各社团负责人等学生骨干进行培训,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引导团学干部加强基本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各部门各层面的工作所涉及的基本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开展服务。包括公文写作、办公软件、活动策划与组织等。

(2)引导团学干部加强拓展能力的提升,主要对团学干部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交与礼仪、摄影与新闻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进行技能培训。使得团学干部能力得到补充性提升,更好的服务学生。

(3)引导团学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在团学干部群体中,筛选一小部分干部通过对其进行执行力、心理素质、统筹协调能力、思维格局等方面的培训,打造出一支高精端队伍,在团学干部群体中发挥领导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协调开展活动。

3.推动从严治团新步伐,完善制度管理

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团学干部的管理制度的建设,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纪律约束就像一盘散沙很难达到培训的目的。

(1)根据团学干部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我们为团学干部量身定做团学干部工作日志,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工作流程,使工作更加条理化,制度化,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

(2)要求各部门制定部门工作月历,并制定团工委学生会工作月历,明确各阶段主要工作,使得各项工作计划性开展,充分准备,有的放矢。

(3)制定团学干部管理、考核工作制度,对团工委、学生会各部门及所有团学干部进行阶段性考核,评比部门之星及干部之星,强化纪律意识。各部门制定各部门工作管理及考核指定,促使负责工作的有效开展。

(4)定期召开团学工作例会(主席团例会、团学干部例会,部门工作例会、部门委员例会),并丰富例会形式。

4.构建文化,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团队的内驱力,有助于提升团学干部归属感、自豪感、参与感及成就感,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仪式教育、办公文化熏染及活动交流三个方面构建动科学院团学干部队伍家文化。

(1)仪式教育:举办团学干部聘任大会,增强仪式感及自豪感,提高团学干部责任及担当意识,全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并通过新任全体学生联谊见面会,增强团学干部的归属感,使团学干部迅速融入团学组织大集体中,提升组织凝聚力。

(2)办公文化:为团学干部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和便利,可以进一步强化归属感。同时在办公场所内布置三个主题文化墙。传承墙,制作动科学院团工委学生会“群英谱”中;榜样墙,对团学干部及部门考核,将周期的部门之星及干部之星展示在榜样墙,提高榜样引领作用;文化展示墙,将各部门创意照、工作照等展示在这个版面,共同组建团学大家庭,构建团学组织家文化。

(3)活动交流:邀请专业素质拓展团队为团学干部开展素质拓展活樱提升团学干部凝聚力及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团学交流文艺、体育活动,各部门也积极营造自己的部门文化,形成了一直不仅具坚定的思想意识、较高的业务能力、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的队伍,更形成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富有团队文化的高素质队伍。

5.依托实践平台,对团学干部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对学生的培训培养,提升了学生干部的理论基础,树立了规矩意识,营造了文化氛围。同时,通过组织部门工作活动、团学干部积极自发组建社会实践干部队伍、通过承担学院及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等,积极为团学干部搭建实践平台,使得团学干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实现对团学干部进行的进一步培养。

四、工作总结

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影响因素较广,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实现对团学干部的进一步培养。在共青团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依照共青团四维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继续完善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干部培养供给侧,从严治团,努力培养出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学生骨干队伍,凝聚青年,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参考文献:

干部培养体系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生干部培养

学生干部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的角色,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先锋。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中,学生干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时代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意义重大。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当前,在大学校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和谐高校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整个高校的团结和稳定。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参与力量。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干部,使学生干部在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的同时,充当学生与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桥梁,既可以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脉搏,又可以把学校的意图贯彻到学生中去,对高校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大背景的不断变化,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都悄然发生变化,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通过学生骨干的正确行为,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群体的行动趋向,发挥舆论和行动的双导向性作用,规范学生的一般行为的同时影响学生的行为流向;通过学生干部的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总结经验,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促进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拥有宽广视角,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干部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能力;能从价值观的层面给学生干部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干部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塑造健康完美的个性;可以以全新的理念让学生从内心深刻地感觉到责任感并不是一时冲动,激发对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指引学生干部成为一个拥有完善知识结构、具有健全人格、富有责任感的人,可以促进学生干部全面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良莠不齐的各种外来文化和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此背景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科学的价值观,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也存在着一些新的特点。同时高校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式上仍有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1、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价值观念及其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个人化、务实化倾向。部分大学生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同时更重视个人价值,个体本位意识的不断强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名利、轻服务意识,多形式主义、少吃苦耐劳精神,忽视了社会责任;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功利化倾向严重,更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理想信念选择的重心更趋向于务实和生活化。

2、教学实践独立化。实践教育途径是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单纯的政治理论、道德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实现学生道德的知行合一是关键。当前部分高校出现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社会实践现象,对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不够,使得教学与实践独立化。老师们往往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只学到了课本理论知识,而对现实生活缺少分析,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就会无所适从,无法正确认识校园内外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对社会的评价,引发知行脱节现象。

3、培养管理脱节化。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学生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培训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仍以传统的室内讲授法为主,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培训内容较陈旧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学生干部在培养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选拔优秀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部分选拔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督,有造假或拉选票行为。对学生没有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干部的培养缺乏长期规划,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考核制度、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执行力低。

三、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对策探讨

大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就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课堂教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学生干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党团学组织的作用,创新利用新型教育媒介,培养学生骨干树立远大的理想,全面提高其综合实力。

1、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及榜样示范的作用。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干部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榜样引领是途径。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活动与纪念日的契机,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干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升投身发展的时代责任感,培养学生干部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和培育好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学生对先进典型产生情感认同;创新榜样教育形式,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增加认知认同;分层设计榜样教育内容,让各层面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榜样目标;增强大学新生榜样教育的延续性,创造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构建大学新生榜样行为的实践平台,促进行为认同。

2、强化实践引领,充分发挥知识教育及社会实践的作用。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是基础。通过党校团校、讲座报告、学生干部培训班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做专题辅导报告,引导学生干部吃透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同时,注重知行合一,结合新的形势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提供锻炼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厂矿企业、农村山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和乐善仁义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从而增强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干部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3、强化管理引领,充分发挥培养制度及激励机制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价值取向。高校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学生干部管理相结合。一是重视制度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相关制度,使培养工作有章可依,有制可循。二是重视考核与奖惩。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骨干的理论素质进行考核,并以此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三是对学生干部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并且把不定期的指导和定期的培训相结合。四是重视激励机制。运用晋升、赞赏、评优等手段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评选周、月、学期“干部之星”,树立身边的典型,积极宣传先进,利用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导向,从而对学生干部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4、强化文化引领,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及网络媒体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依托党团学等学生组织,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着眼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组织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富有朝气活力、反映新时代大学生特色并且与作为传播知识、文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相适应的文体活动,例如,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节等活动,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让学生骨干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明确奋斗目标,在实践中实现价值认同和能力提升。另外,要充分注重利用网络媒体,借助电子邮箱、BBS和QQ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网络教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核心价值观论坛、学生骨干论坛,提供学生表达和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场合和条件,帮助学生骨干提高价值观信息识别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 出国与就业,2011(3)。

2 侯彦杰,杜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

干部培养体系第7篇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创新型团学干部是与学生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群体,是维护党和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基础,也是开展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下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意义出发,阐述了相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高职院校;创新型团学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2-02

加强和改进创新型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新型团学干部是与学生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群体,是维护党和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基础,也是开展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创新型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是面对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下各级高职院校和党组织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意义

1.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是维护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整个现代大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纲领。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大学发展政策的必然选择和行动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真实、具体的行动,而不仅是说一说,或者是说和做分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离不开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观念、体制、制度、作风等的障碍制约,这些问题不解决、不排除,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无法实现。

2.创新型团学干部作风将影响和关系到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与学校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文化水平,特别是作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党的竞争力。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保持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风格,做真实的人,爱学生群体的人,追求为学生造福的人,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人,才能确保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坚持把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并结合实际,强化党员和学生干部作风的积极改变,但随着时代大环境的改变,在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受到不良环境和风气的影响,也存在部分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在工作开展方面的问题。过于保守、进取意识不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发展的重大任务时,缺乏紧迫感、危机感。一些创新型团学干部在工作中过于放松、缺乏思考、缺乏勇气、不敢尝试,工作标准不高,注重在过于泛化的形式上做文章。有些创新型团学干部还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无法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

其二,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一些创新型团学干部不同程度存在害怕学习,不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一些创新型团学干部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愿意开展理论的学习,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足够的理论水平,或者是忙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学习。也有部分人为了满足少数人的要求,开展学习有时候也是出于“面子工程”,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等。

其三,在做事风格方面的问题。一些党员和学生干部不习惯走学生路线,他不想听也不愿意听从学生群体的声音,不愿意接受广大学生群体的意见,不能保持与学生学生群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群体面前总是显得自己很高贵,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其四,在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一些创新型团学干部没有严格的根据党和现代大学建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失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愿意接受太贫穷节俭的生活,形成了享乐、炫耀、浪费的恶劣习惯;没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好习惯,沉迷于吃喝,等低俗品味的东西。

三、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建议

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下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关键是要强化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严明纪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1.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问责制

创新型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应该放在工作开展的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形成统一的领导,工作开展中,相关组织要协调纪检监管部门,各自侧重一个明确的任务重点,坚持务实高效,使整个工作机制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建立一个学生干部、学生群体共同参与监督和问责的体制和工作机制。

2.提升创新型团学干部学习的意识

党员和各级领导学生干部必须牢固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努力走在学生学生群体前面,带头搞好学习。只有创新型团学干部加强学习,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衡量自己,测试自己,认真寻找自身缺点,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具有一个好的做事风格,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尊严的生活,扎实开展工作。

3.必须进一步深化创新型团学干部的学习内容

第一,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的武装。第二,需要学习创新的方法。创新型团学干部在理论研究中,要侧重理论的应用,注重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关注理论研究、实际问题新的发展。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第三,要加强和改善学习方式。创建系统的学习方式,建立创新型团学干部学习的综合评价和检查方法,以检查和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使用学生干部、管理考核创新型团学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创新型团学干部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4.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必须在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系统中得以体现。多年来,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创新型团学干部的工作作风,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定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很少有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创新型团学干部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思考、学习和工作作风,注意自己的做事风格、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改变。二是必须继续改善选拔任用创新型团学干部方式。选择更加开放、注重竞争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创建创新型团学干部解决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三是继续完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估,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完善评估和激励体系,做到责任明确,确实加大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创新型团学干部的惩罚,奖励那些成绩突出的创新型团学干部,使他们具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更好的工作,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5.确保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监督措施的实施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是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范围。严格约束创新型团学干部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创新型团学干部的腐败问题。通过调查,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和警告创新型团学干部,提醒每一个创新型团学干部,促进新的风气的建立,抵制邪恶作风的影响。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群体、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依靠教师党员和学生群体的支持和参与,加大过程监管,加强舆论监督,加强创新型团学干部的公共责任,监督监视和管理脱节的现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创新型团学干部的监督,把创新型团学干部工作培养机制和趋势扼杀在萌芽之中,建设一个和谐的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易玲.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2]陈燕,杨敏.浅析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开展[J].教育与职业,2011(30).

[3]许高峰,董白云,巴清宏.中央企业共青团创新引导青年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11(8).

[4]陈涛,高静,潘伟国.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