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畜牧经济(合集7篇)

时间:2022-10-01 04:58:39
畜牧经济

畜牧经济第1篇

畜牧生态经济内涵

畜牧生态经济是科学合理利用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积极使用科学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畜牧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有机循环,是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建立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就是要把畜牧业生产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达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即可持续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生态畜产品的消费需求。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始重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一些畜牧业较为发达地区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从减少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和满足日益增加的对生态畜产品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生态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态畜牧产品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畜牧生态发展理念还远未普及,畜牧资源不能科学开发利用,畜牧业污染较为严重,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国家对生态畜产品的认知和生产、监管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等,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还需要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具体来说,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思想上认识不足,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生态畜产品市场不成熟以及畜牧龙头企业国际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众都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大力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各种媒介,建立多个层面和全方位宣传体系,大力普及和宣传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推行生态生产和消费,树立畜牧生态生产和消费观。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或生态消费意识,是每一个消费者应有的素质要求。消费者应该主动学习和实践生态消费,自觉树立低碳、适度的消费新观念。生态生产就是要求畜牧生产企业要把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生产经营理念,逐步转变到更加注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注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上来,积极培育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采用生态生产新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新技术,稳步增加生态畜产品的供给。主动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消费,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生态消费链。

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对畜牧业的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作用,国外许多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欧洲共同农业法》以及《澳大利亚洁净食品计划》等。在我国,为了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支持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维护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秩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鼓励畜牧生态消费的具体措施,在政策上鼓励消费者消费生态畜牧产品,在经济上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畜牧产业走集约化和规模化之路,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研发生态消费产品,严格控制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要建立和健全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计划、规划,自觉强化生态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构建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扶持力度。争取将畜牧业发展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畜产品加工、兽药饲料生产、畜产品及兽药饲料物流、生态养殖等高端畜牧园区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畜牧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要逐步建立、完善生态畜牧业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建立生态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价格补贴政策。最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完善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成立畜牧担保公司或畜牧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关金融机构形成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改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生产条件,健全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加大畜禽良种补贴力度,鼓励品种改良与推广,全面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补贴政策。建立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从最初的畜牧饲料生产加工,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控、科学化养殖到最终畜牧产品的上市和客户信息的反馈,要坚持全过程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要制定政策,推动优势生态畜产品生产区的建设,推进绿色畜牧循环经济发展,打造出“绿色、科技、生态、安全”的生态畜牧聚集区和安全畜牧聚集区。

畜牧经济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一些科技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很低。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关于畜牧业与畜牧经济的概述

所谓畜牧业,就是指利用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利用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经济,就是指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畜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去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非常落后,依然采取过去的粗放型放牧的方式,坚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数量少,质量低,因此依靠传统畜牧的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与科技含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水平依然很低,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值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新型的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转化。同时,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不配套的,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短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主要是粮食,虽然粮食总产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增幅不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可以应用在畜牧业上的粮食总数开始减少,再加上畜牧业养殖用地的减少,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当前我国畜牧业饲料用粮的数量占据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的养殖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的农牧民还在延续以往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畜牧业发展处于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他们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受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的培训,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无法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四、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技术与水平;其次要转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生产观念,帮助农牧民树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畜牧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实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升人们对畜牧产品深加工的认识,各省市的农牧部门要从产业化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产品深加工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畜牧深加工商业基地,积极促进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三)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就要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收支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管理部门,全程监督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

畜牧经济第3篇

搭建技术平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桥梁纽带

农业科研与生产的现状普遍是上游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游生产成果需求欲高;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对接渠道不畅;农民渴望先进科研成果,却不知到哪里寻找,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水平提高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问题[5]。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为了将畜牧科研最大限度地贴近生产实际,通过创建研发平台、建设区县分院、举办论坛会展、创办科技企业等形式,架起了畜牧科技成果与养殖技术需求的“鹊桥”。

创建研发平台,打造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桥头堡”畜牧科技要服务“三农”工作,就必须拥有过硬的创新能力及条件设施。“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着力打造法定质检、人才培养、科技孵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普宣传、产业体系、工程技术、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条件平台,目前,已拥有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庆)养猪工程实验室、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原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个部级条件平台,养猪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市级条件平台,西南地区猪遗传资源保存中心、胚胎工程实验室等2个联建平台,蜜蜂博物馆、桑树资源保护及生态利用示范园等4个自建平台。正在建设的重庆市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转基因平台、水禽科研基地等,主要用于开展高水平畜牧兽医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熟化与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综合服务等,即将成为畜牧科研迈向“三农”一线的“桥头堡”。

联合组建分院,开通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直通车”畜牧科技要服务“三农”工作,就必须让科技成果走向“三农”一线,尽快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为全面提升重庆市畜牧业科技水平,带动区域畜牧经济发展,重点选择畜牧资源、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县,通过出资、派人、带成果技术、办企业等方式,先后在武隆、南川、云阳、酉阳、黔江、石柱建立了6个分院,分别对生猪、牛羊、蜜蜂、土鸡、水禽、牧草等畜牧生产中普遍性、方向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常年驻扎分院的科技人员第一时间将先进技术、最新成果运用于畜牧生产,同时,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到研发环节,真正成为畜牧科技走向“三农”一线“直通车”的列车长。

举办论坛会展,激活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大战场”重庆市“三农”工作中的畜牧业,代表的是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要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就必须放眼全国、跟进世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通过打造论坛会展平台,集合国际国内畜牧智力资源并为我所用,形成了国内广泛参与、国际持续关注的畜牧科研服务“三农”的“大战场”,共同挑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共举办和承办大型论坛会展12次,尤其是连续成功承办5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畜牧科技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及国内的40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先后派遣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学术交流活动30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134场(次)。在这些大型交流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为重庆市畜牧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重庆市畜牧产业快速发展[6]。

创办科技企业,增强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反哺力为增强畜牧科研走向“三农”一线的反哺能力,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根据实际,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和联办科技型企业[7]。例如,组建的重庆泰华牧业集团是重庆四大农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饲料、兽药、种畜禽的生产与经营,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全国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各研究所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分别建立了畜牧科技企业。

创新服务模式,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实践者

培养技术能手,建立一支畜牧科研对接“三农”工作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示范推广的核心要素[8]。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根据单位的工作职责和性质,从两个方面培养人才:一是基层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用性人才,二是深层次剖析表象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两者在工作中和业务上相互交叉、随时沟通、双刃齐下,逐步构建起了一支敢打硬仗、勇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畜牧科技综合服务多功能部队。例如,通过自筹经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催生了新的学科,带动了团队成长,拓展了“三农”畜牧科技服务范围。“十一五”以来,共投入400余万元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选派200余人(次)科技人员进修、读硕、读博。目前,拥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72人,博士23人、硕士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在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西部突出贡献专家等共计16人。此外,还聘请知名院士、专家为名誉所长、科技顾问。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科技人才队伍中,一批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国畜牧业界小有名气;另一批常年扎根基层、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深受业主好评和敬重,全院人才素质快速提升,人才结构科学合理。

畜牧经济第4篇

一、*年工作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标,牢固树立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发展观念,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这两个重点,扎实推进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坚持科技兴牧,人才强牧战略,努力抓好生猪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和特色基地建设,推动我市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年,牧业产值达到64.2亿元,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农民人均增收牧业贡献达到50元。

(一)生猪出栏300万头,同比增加3.4%;

(二)肉羊出栏191万头,同比增加1.0%;

(三)肉牛出栏5.76万头,同比增加20%;

(四)肉兔出栏3200万只,同比增加8.0%;

(五)家禽出栏6310万只,同比增加15%;

(六)肉类总产量达到39.7万吨,同比增加5.0%;

(七)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750万元,同比增加

25%。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以提高免疫质量为中心,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队伍的素质建设,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业生产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要以提高免疫质量为中心,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队伍的素质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免疫质量,确保我市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要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新的《动物防疫法》,提高对搞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是事关畜牧业成败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再认识,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保障,认真做好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免疫、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引种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疫情风险;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充分发挥疫情监测网络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对饲养、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确保检疫“四到位”。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实施,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我市动物重大疫病清净无疫。

二是要以提高免疫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应急机制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队伍的素质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提高免疫质量。

三是要加强产品质量监测管理,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和市场准入三个环节,以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动物疫病防制,饲料使用规范以及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机制,以质量监控执法为保证,进一步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无公害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积极扶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依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规模适度”的原则,做好规划布局,抓住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时机,大力发展以适度规模畜禽养殖为主的规模畜禽养殖,不断提高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年全市建立20个畜禽养殖小区(“一村一品”村),扶持发展年出栏50头—300头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1200户、3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100户,肉牛、肉兔、肉鸡、蛋鸡等特色优势畜禽适度规模户700户(其中重点户100户),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化程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年达到25%以上,2011年达到45%以上。

(三)着力抓好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畜禽品改。

着力抓好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推进畜禽品改,全年生猪良种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他畜禽良种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一是抓好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建设,积极扶持“畜旺”、“多利”、“祥福”、“牧兴”、*种畜场等生猪种源龙头企业,建设20个规模适度、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外种猪场、洋二杂母猪制种场和扩繁场(户),逐步形成一种“一级顶天立地、二级星罗棋布、三级铺天盖地”的三级良繁体系,大力推进以优质外三杂肉猪为主的生猪品种改良。二是大力发展*黑山羊,推进肉羊品改。开展*黑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开展*黑山羊高繁品系和3—4月龄肥羔品系的培育研发。大力推广*黑山羊,增大优质*黑山羊覆盖面,使优质*黑山羊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建立肉、奶牛良繁基地,抓好牛改。*年建立以荣县金花、东兴、古文等乡镇的肉牛良繁基地,实行“西杂”品改,为全市肉牛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牛源,促进肉牛业的发展。同时在贡井区建设、长土、艾叶等乡镇推广奶牛细管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推进奶牛品改。四是积极扶持建设肉兔良繁体系。扶持建设*市润琴种兔场和3个存栏种兔500只的父母带种兔场,引进齐星、齐卡配套系或加利福尼亚、新西兰等优良肉兔品种,发展存栏种兔50只以上扩繁场户400户,存栏种兔30只以上适度规模养兔户250户的肉兔养殖基地乡镇5个,促进肉兔血缘更新和品改。五是积极扶持建设小家禽种源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小家禽良繁体系。要以市场带动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名、特、优、新为重点,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要求,建设一批集中度高、外向度高、品牌响亮的种禽场和商品场,形成小家禽良繁体系统的基本框架。

(四)大力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生产清洁、防疫安全、管理科学”等原则,科学统一规划布局,开展“人畜分离、独立建圈、生态隔离”的圈舍标准化改扩建,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标准化饲料兽药使用规程、标准化防疫规程”等标准化生产规程,推进“八统一分”的标准化生产,加强生产纪录记载备案工作,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抓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沼气配套,着力发展“畜—沼—农”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处理好生产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推进健康养殖。

(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小区)+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深化产业化经营。

要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大力推进以“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小区)+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指导和管理,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要引导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体现优质优价和最低保护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管,在龙头企业的考核认证上,要把建立基地和带动农户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二是着力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年市畜牧局将成立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市畜牧业协会,各区县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养殖协会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有效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畜牧业市场体系。

(六)扎实抓好“两带”及重点畜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点抓好越溪河、旭水河及自荣路、大牛路沿线的果畜产业带、菜畜产业带建设,积极引导和扶持生猪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等特色优势畜牧业的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推动畜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两带”建设中,要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积极培育和发展荣县金花、东兴、大安区庙坝等乡镇的肉牛产业,贡井区建设、长土、艾叶等乡镇的奶牛产业,荣县望佳、沿滩区永安、富全、自流井区高峰、农团、大安区大山铺、新民、贡井区桥头、成佳、五宝等乡镇的肉鸡、蛋鸡产业,富顺县东湖、骑龙、飞龙、代寺等乡镇的白鹅产业等特色优势畜牧业,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畜牧经济第5篇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昆山市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巩固养殖基地、发展养殖小区、稳定发展猪禽、大力发展牛羊、加快发展奶业、突出肉牛蛋鸭两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目前畜牧业已逐渐从过去的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为加快我市发展畜牧业,壮大我市畜牧经济,本文适时提出健康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以利于制定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对畜牧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强县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农村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扶持政策,精心谋划发展措施。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积极抓好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把握市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快实施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奶业、肉牛、肉羊、生猪优势区域建设。要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品种,走优质高效路子,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推广进程,提高畜产品质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发挥本地优势、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3强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实现优势畜禽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基础,是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现实途径。各乡镇都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要充分利用荒山、草场、滩涂、林地等作为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积极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开展畜牧业生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直接对接,将养殖小区和优势产业带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引资建成标准化圈舍,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合理有偿租赁给农户使用。

4增加投入,增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农民自筹、企业积累、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外引内联、多方筹措的原则,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重点、集体投入为补充的畜牧业投入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要求,继续加大财政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投入,保持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选择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示范带动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立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特别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各级金融部门,对畜牧业生产和加工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优先贷款,为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有步骤、分阶段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行动、每月一周补免补防、夏季猪病防控、免疫抗体监测、防控效果评价等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我们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务必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提高畜禽免疫密度与抗体合格率;要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对场地、栏舍、器具、设备等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各区要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宣传,签订免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责任书,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落实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夏季“保安全、促增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畜牧经济第6篇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三稳定”就是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生产。随着我县养殖密度的增大,必将给疫病传播造成了隐患。因此,我们要在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的同时,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的生产。

畜牧经济第7篇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