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园安全防控(合集7篇)

时间:2023-06-27 15:56:27
校园安全防控

校园安全防控第1篇

关键词:校园安全;防控模式;治安联防

一、现有校园安全防控模式

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职责。确保校园安全和稳定,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学校应当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管理规范、防范有力的安全工作运行格局,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要通过严密的防范和防控,防到犯罪分子不能对孩子下手。”首先,应由校长亲自挂帅,领导学校的安全工作;各级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严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园安全应急制度、校园安全自检制度、师生外出审批制度,以及校园安全报告制度等。再次,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真正使责任落实到实处。

2.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安全意识。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阶段安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其次,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不能靠空洞说教,不能用灌输的方法让师生被动接受。而应该精心设计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以及自护自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要创新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举办相关讲座,聘请校外法制人员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法制教育,还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演练,训练师生员工防范危险,解决“如何获得安全”的问题。

3.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许多规定散见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缺乏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导致现有的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从法律层面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致使一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稳定、模式不统一、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学校及师生在安全责任的认定上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在维权时存在司法救济途径不顺畅、救济手段缺乏刚性。因此,《校园安全法》的制定就显得非常必要。这部法律的制定,不仅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而且势必有力地推进校园安全的法制化,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安全。

二、当前校园安保制度防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园安保制度存在着保卫人员配置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以及执法权受限制等问题,因而难以适应学校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

1.领导思想上不重视、组织不健全。学校领导对安全保卫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即使谈到安全保卫工作往往只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很少抓落实。因此相应地对于安全保卫组织的建立和指导重视不够,造成学校安全保卫队伍人心不稳、工作热情不高、安全保卫队伍的年龄、知识等结构不合理,无形之中削弱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力量。

2.管理制度不落实、检查缺乏经常化。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治安管理制度。如学校内部保卫工作制度、治安责任人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但是有些学校对这些制度不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对校门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重要部位的检查与管理未能经常化,造成这些部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爆炸、中毒、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

三、校园安全防控模式的建构

面对一起起突如其来的校园安全事故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让行凶者接受法律的严惩,更重要的是必须避免此类惨案的再度发生。在考虑社会治安防控问题时,应把学校安全纳入防控体系,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学校及相关各部门积极配合的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势在必行。

1.设立校园警察、推行驻校警务战略。学校保卫工作法治化、完善校园立法组建校园警察队伍、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是有效保障校园安全的正确选择,也是时展的大趋势。在我国以校园警察取代校园保安,以高度训练有素的专业警察来保护学生的安全,负责校园安全的巡逻检查、治安事件处理以及学校安全工作的培训指导,必将大力提高校园安全的保障力度。在管理方面校园警察可实行警方与校方双重管理,在勤务机制上由警方全权负责,在行政架构和需求上由校方和警方共同管理。在我国应根据主城远郊不同区域和治安复杂情况采取校警与保安联勤模式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整体联动、交叉巡逻的勤务机制。设立由学校和公安机关共同领导的校园警察,可以使校警双方更密切更配合地共抓校园治安。

2.警校合作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与建设。首先,公安机关与学校应通力合作共同查找校园安全隐患漏洞,制定并严格落实学校内部防范措施和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其次,公安机关应督促并指导学校加强治安防范安全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物防和技防水平,提升校园安全防范等级。学校须加大安全防范设施投入,譬如电子监控、自动报警等。再次,指导校园保卫人员的安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保安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防范犯罪制止犯罪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保安工作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校园安全防控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重要基地,不仅承担着提供优质教育的职责,还应负有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学习生活环境的责任。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只有构建好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才能充分确保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埋头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源是否优质,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而言,也应坚持和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为师生服务,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安全管理理念。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存在,但其作为辅助部门很难得到足够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就给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障碍。校园安全管理必然要得到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短缺、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多数高校往往在发生一定影响恶劣的校园安全事故后,校园安全问题才会引起足够重视。

3、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职能不明确,政令不畅通等原因致使这些制度无法贯彻执行,大都流于形式。往往多数人认为,校园安全就是学校保卫部门一个机构的责任,在教学单位中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全员重视、全员配合。

4、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愈浓厚校园环境愈安全,越发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宣传和教育,高校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存在渠道少、方式单一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尚不足以使校园安全知识人人皆知。现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门也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一些校园安全宣传的展览、讲座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到宣传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宣传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对策

高校校园安全绝不是校园内某个管理部门或者某几个管理人员的事情,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协调好各方力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1、以人为本,确立系统、和谐的系统化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对学校师生的尊重与关心,努力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命令式”向“服务型”转变。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增加政治安全服务、治安安全服务、安全教育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和窗口服务的功能,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塑造良好形象,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校园安全水平。主动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明确职责,使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形成有效合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安全管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确保其更好地为校园安全服务。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还应以系统化、精细化为目标。只有确保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系统化、精细化,才能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切中要点、抓住关键,全面梳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全面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防控体系。

2、有效整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创建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力防范肩负着重要任务和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教育,强化其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增加投入,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物防实施是校园安全防控的一道关键防线,高校应该增加投入,在校园内合理配备物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提升校园安全系数。在建设好物防设施的同时,还应当配套好相关管理制度,保证物防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引进技术,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技术防控作为人防和物防的重要补充,在校园安全防控中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将先进科技引入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监控枢纽,构建一个以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以适应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3、营造氛围,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设置、编排、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课程的考核等,力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安全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将安全教育付诸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实践让其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安全知识。

依托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安全宣传阵地。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依托社团活动,将安全文化宣传和组织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社团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安全文化传播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开拓安全宣传新渠道。在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宣传过程过,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媒介和平台,还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移动网络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扩充校园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校园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创立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武育.高校校园安全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2] 刘兵.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3] 郭永强.试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预警机制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校园安全防控第3篇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埋头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源是否优质,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校园管理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而言,也应坚持和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为师生服务,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安全管理理念。

2、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存在,但其作为辅助部门很难得到足够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就给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障碍。校园安全管理必然要得到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而目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短缺、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多数高校往往在发生一定影响恶劣的校园安全事故后,校园安全问题才会引起足够重视。

3、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职能不明确,政令不畅通等原因致使这些制度无法贯彻执行,大都流于形式。往往多数人认为,校园安全就是学校保卫部门一个机构的责任,在教学单位中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措施保障全员重视、全员配合。

4、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愈浓厚校园环境愈安全,越发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宣传和教育,高校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存在渠道少、方式单一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尚不足以使校园安全知识人人皆知。现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门也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一些校园安全宣传的展览、讲座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到宣传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寥寥无几,所以宣传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对策

高校校园安全绝不是校园内某个管理部门或者某几个管理人员的事情,要做好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协调好各方力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1、以人为本,确立系统、和谐的系统化安全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对学校师生的尊重与关心,努力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命令式”向“服务型”转变。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增加政治安全服务、治安安全服务、安全教育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和窗口服务的功能,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塑造良好形象,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校园安全水平。主动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明确职责,使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内部形成有效合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安全管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确保其更好地为校园安全服务。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还应以系统化、精细化为目标。只有确保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系统化、精细化,才能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切中要点、抓住关键,全面梳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全面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防控体系。

2、有效整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创建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力防范肩负着重要任务和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加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教育,强化其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增加投入,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物防实施是校园安全防控的一道关键防线,高校应该增加投入,在校园内合理配备物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提升校园安全系数。在建设好物防设施的同时,还应当配套好相关管理制度,保证物防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引进技术,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技术防控作为人防和物防的重要补充,在校园安全防控中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将先进科技引入校园安全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监控枢纽,构建一个以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智能化的技术防控体系,以适应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3、营造氛围,加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设置、编排、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课程的考核等,力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安全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将安全教育付诸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实践让其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安全知识。

校园安全防控第4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一、高校安全信息的特点

安稳工作情报先行。校内安全保卫情报信息是指在维护校园安全和校园政治稳定的工作中,通过秘密手段或公开方式获取的各种相关情况、消息、资料以及对其分析、判断、综合、提炼或研究的成果,主要反映校园内社会动态和动向等情况。高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当代大学生都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内外社会焦点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情感丰富、心理脆弱、涉世不深,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观点容易片面,情绪容易偏激,高校主体的特殊性决定大学校园是群体性事件易发场所。同时,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和高校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上升趋势。高校不稳定事件易受社会高度关注,传播扩散快,且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将情报信息工作深入到师生群体非常必要。

二、高校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组成

一般来讲,围绕参与高校活动的师生两类群体,构建学校—学院—师生三级完整的校园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是保障信息安全重要工作,以重庆理工大学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构建为例。

三、高校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1.加强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高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校园稳定高度重视是构建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保证。依托学校保卫部门构建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控组织机构,各二级学院及部门一把手亲自抓信息安全稳定工作,二级部门设置专门的信息安全防控人员与防控措施。另外,学校应当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有了领导的重视以及健全的组织良好的组织保障是学校整体信息安全防控才有长效的保障。

2.安全信息收集体系构建。校园安全信息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学生和教师,其中学生舆情是校园安全信息的重要内容,院系信息防控体系尤其重要,主要设计学院学办、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了解学生情况,熟知学生言行,并直接处理和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他们既有学生群体中的师长,也有学生的知心朋友,有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积极发挥他们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收集各类情报信息,将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处理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教师是高校工作的另一支重要的主体力量,构建教职工收集体系成为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主体工作。依托二级学院联席制度,让信息安全工作人员挂靠到各个学院兼职辅导员,配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所在学院学生情况,在敏感时期“全天候”值班,时上报和处理各类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能情况。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及时收集如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教学改革、后勤住房等重大改革,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改革的推行引发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情报信息,及时上报或处理,维护学校教师群体的安全稳定。

3.高校信息安全研判体系构建。以安全信息研判工作为先导,完善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师生群体“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和警民联动防范绿色通道,制定二级联席制度,监督考核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相关制度。以制度促队伍建设,每月分别将信息员队伍到二级学院、信息中心、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处置、师生关注热点等工作情况进行归纳、梳理,完成《学生公寓分片管理工作日报表》、《二级联系制度月报表》、《突发事件处置中队工作数据日报表》,形成安全稳定研判基础信息资料。研判专职人员对收集体系上报的各类信息开展综合研判,开展对舆情信息的调研和分析,建立舆情的快速捕捉、筛选和反馈机制,收集、掌握预警性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各个敏感时期或发生重大事件对学校的影响和学校存在的治安、交通、消防等问题及师生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不稳定因素苗头,制定安稳方案、对隐患的整改情况和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研判情况每日上报,每月形成《校园安全稳定情况综述》上报学校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高校信息员队伍构建。高校信息员队伍是信息采集研判的基础和源泉,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队伍的创新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要采取多层次、多样化、跨地域、跨民族、留学生、社团、宗教和人文社科讲座、国外无政府组织等去建立一支负责、可靠的信息员队伍。同时制定高校舆情预警机制,通过各类信息员采集的信息,对舆情进行预警、研究分析,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密切关注校园BBS、微博、微信、QQ及大学生经常关注的一些网上论坛等,及时对各类敏感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建设和维护健康有序的大学校园舆论环境,确保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注重信息员的管理。高校信息研判部门要坚持实行与信息员定期一对一面谈,信息员定期上报校内外各类动态。设立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保证对信息员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严格实行信息员筛选制度,对不能很好履行信息员职责、敷衍了事的信息员进行定期淘汰。定期举行优秀信息员的评选活动,对工作表现积极、提供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信息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5.信息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构建。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源,通过大数据信息搜集平台发现、分析和研判潜在的异常信息、异常人员、异常轨迹等情况,及时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事件进行跟进,做到事前有分析,事中有预警,事后能查证。构建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在相关专职人员收集、研判下,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学校领导和上级管理机关提供精确情况和决策依据,从而预防各类危害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

校园安全防控第5篇

摘 要 结合亲自参与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实践,介绍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一键式”安全管理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 安全管理;互联网+;学校安全防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54-05

1 建设背景

近年来由于不安定因素、自然灾害、校园暴力、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教基一厅〔2014〕2号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学校每月进行安全演练,做好应急预案。要求各学校要切实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确保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一直深深触痛社会的神经。学校急需打造一个安全防控体系管理平台来满足安全需求。

2 现场会

2016年1月15日上午,安吉县教育局安全科在凤凰山小学召开了《安吉县校园安全管理现场会》。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军民、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徐文高、全县所有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及县消防大队的部分官兵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之前首先观摩了凤凰山小学的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全校1449名学生在2分30秒钟内全部撤离到操场安全地带。师生和县消防大队的官兵们模拟了救人场景(如图1所示)。这样一系列的任务,学校的组织者都是通过手机APP软件一键式完成的,如图2所示。

会议围绕着“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校园安全管理主题进行。从凤凰山小学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汪丽娟的《数字化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汇报和巨龙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的使用介绍中,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在学校安全管理上的运用,将是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趋势。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学安”软件实时上报校园任何角落的安全隐患,按照流程分派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同时在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启动疏散和报警,并下派相关指令给各个责任人。同时广播引导学生做到有序疏散。还能连接学校监控系统,通过手机“云眼”,监控任何监控点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喊话”指令,做到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凤凰山小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特色是将学校的相关设备管理整合到一个手机APP软件中,实现消防、安保、物管、广播、逃生演练、隐患发现、家校联系、安全知识宣传、文件传达、平安监控等一站式管理,构建了快捷、高效的指尖办公模式,实现了校园的数字化智能管理。

3 平台介绍

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平台采用先进的虚拟化技术,统一的云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中间件技术和资源索引技术,形成集中统一管理、多级分布共享、弹性平滑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图3)。

实现分级管理一键、安全信息自动采集、专业资源持续更新、智能广播个性应用、移动互联随时随地。智能语音终端与校园广播网的对接,支持手机、PC、Pad、电话远程控制与信息的即时。信息化平台融合校园监控、校车监控系统、校园访客系统、校园考勤系统,实现统一监控与统一应急指挥与管理。学校安全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设施设备。

远程智能语音终端(图4) 远程智能语音RS-8001终端产品,是基于TI AM335X高性能CPU,集成CDMA/CDMA2000,

GSM/WCDMA等模块(选配),支持10/100 Mbps有线以太网络接入,支持多种方式连接到广播管理系统。该产品通过和云服务系统平台配合使用,完成授权GSM电话接打,录音;短信收发,自动播报;预置音频内容的定时、定次数播放等功能。

该终端产品可以通过RS485总线和RS-6001型分区控制模块连接,完成各种分区单元的控制。

智能分区控制设备(图5) 智能分区控制RS-6001终端产品用于实现多路继电器开关的受控通断;同时,实现两个输入源(功放,远程智能语音终端)的同时播放仲裁。

即:6001提供多路开关的控制,控制命令通过RS485总线传递,也可通过前面板的按键控制;同时6001提供对接收机和第三方功放(打铃器)输入音频播控的仲裁。

安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图6) 管理平台具备一键、信息自动采集、专业资源自动更新、智能广播个性应用、移动互联等特性,融合校园广播、校园监控、校车监控、访客系统、校园考勤等系统,实现统一应急指挥与管理。

安全知识资源库 安全资源知识库主要有常用铃声、平安校园、文化校园、安全知识库四大类,从类型上划分为交通安全、卫生安全、课间安全、消防安全、运动安全、周边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防暴反恐、与人交往、心理防护、假日安全、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经典诵读、节日常识、文明礼仪、美文欣赏、名言感悟、成语故事、校园歌曲、幼儿安全教育和幼儿行为习惯,等等。

手机APP软件 智能手机APP软件,支持安卓、苹果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实现广播管理与、语音喊话、应急指挥调度、一键启动应急预案、信息接收与、安全巡检、隐患编辑及上报、安全信息实时查询、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教育备课等功能。

4 学校的核心应用

安全教育广播 提供包括平安校园、交通安全、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意外伤害等在内的安全教育广播专业资源,按照设定时间每天进行安全知识广播,实现校园安全广播“周周有专题,天天有广播”。

应急广播 在发生类似校园袭击突发事件时,校长通过手机立刻启动校园广播,手机变成随身话筒,指引师生避险。

应急预案 将应急预案电子化,通过手机一键启动预案,预案小组老师通过手机自动收到任务分工指令,立即参与行动,广播同时启动,指引疏散,真正实现“由演练变实战”的提升。

安全信息推送 老师、家长通过手机可接收到教育局、疾控中心、公安局指挥中心、气象局、应急指挥中心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的安全信息。

统一接入管理 将校园视频监控、校车监控、校园安全设施管理统一接入,校长通过PC或手机查看各学校现场视频、监控校车,学校安全员通过手机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设备状况进行排查。

考勤系统(图7) 校领导(或负责考勤学校领导)到办公区查看老师到校情况,通过手机APP查阅教职工实际到校情况,可设置请假(事假、病假)、旷工等状态和具体信息,考勤人员保存考勤,将信息提交到系统平台,平台将会根据不同情况给未到校用户发送信息(病假类为慰问信息,事假为安全叮嘱信息,缺勤未通知警示信息)。

教师或者学校领导随时可以查看学生考勤情况,并可以根据条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将会根据不同情况给未到校用户家长发送信息(病假类为慰问信息,事假为安全叮嘱信息,缺勤未通知警示信息)。

智能安全检查系统 利用先进的二维码和NFC感应技术,建设安全巡查上报系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利用 NFC感应技术可直接对安全关键点进行安全排查,并上报排查结果。主要包括校车安全、消防设施安全、应急通道、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电器安全、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巡查等。实现了教育机构或者安全部门对下属部门进行检查评分的信息化支持。支持对检查单位的各类检查项目进行评分,以及发现问题的汇总。支持发现问题可以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和上报。

安全隐患管理系统(图8) 隐患上报学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方式或者管理系统进行隐患情况上报,并可以对本人上报的隐患信息进行管理。支持发现问题以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与上报。

隐患查看用户可以查看本单位其他人员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和处理结果。教育局用户可以按照学校查看管辖范围内所有安全隐患信息和具体处理情况,也可以看到下级上报上来的隐患项目。

隐患处理学校管理人员接收到隐患信息后可以对隐患信息进行指派人员处理、上报上级处理等。指派处理人员时系统自动给被指派处理人员发送即时消息通知,用户点击后可以查看隐患具体信息并给予及时的处理。

5 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力量,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适宜的环境里,利用高效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社会培养健康活泼、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符合21世纪时代需求的下一代,是每个父母的期望,更是每一位置身于教育事业人士的首要任务。学校应努力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搭建智慧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管理平台,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教育主管部门放心、让校长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受益。

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管理平台,让学校形成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级平台建设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管理平台--校平台主要作用是提供课堂授课功能,同时提供本校校本资源及教师、学生的个性资源等的存储备份功能。学校在使用课堂授课功能时,优先使用校平台,当校平台出现问题时授课切换到上级平台,此时资源服务由上级平台提供;校平台能自动从上级平台同步系统资源。

校级平台主要由校级资源库和安全教育授课系统组成,校园资源库通过校园网络与省、市、县安全信息化云平台资源库相连,实时同步更新资源。安全教育授课系统通过教室多媒体进行学生安全教育。

校园广播设备接入(图9) 语音终端通过宽带互联网与安全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相连,智能分区控制设备上联远程智能语音终端,下联学校分区控制功放。手机、电脑、Pad等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与安全防范云平台相连进行安全管理与控制。

校园安全防控第6篇

科学、规范、持序开展肺炎、易发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普及及隐患排除等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向学校蔓延,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彻底排除,确保学校安全稳妥开学及师生健康安全。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快速反应。组建局(校、园)开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卫健、疾控、公安(派出所)、安委(办)等行业部门配合,确保摸排、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稳定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稳控有力。

(二)一校一策,职责分明。按照属地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校(园)应及时做好开学所需物资采购、设备安装、校园消杀灭等工作。“一校一策”制定切实可行开学工作方案,及时向区教育体育局审批报备。

(三)系统联动,联防联控。落实校(园)长主体责任,主动谋划、统筹思考、及时掌控开学筹备情况,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卫健等部门报告和联系,及时精细做好家长或社会告之工作,建立完善联防联控和校园安全排查消除隐患机制,加强督查督办,形成统筹合力,协同推进工作落实落地。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开学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学准备、组织开学、指导检查、统筹协调等日常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返校前

1.完善组织领导,落实分工责任。成立由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校(园)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疫病预防等校园公共卫生及安全排查处置工作,明确疫情报告人。明细和压实责任,落实防控物资和经费。

2.再细“两案九制”,确保落地落实。即再细化开学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报告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换气、消毒制度,做好模拟演练。确保设备设施、应急物资、医务人员等准备充足。

3.强化联防联控。区教育体育局将统筹协调、加强与区直相关部门联系,共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联系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和督促学校落实《食堂疫情防控的十条措施》;区卫生健康局督促各校(园)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幼儿园)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标体系》,加强疫情和其他易发流行性疾病防控指导,对传染性疾病严格按相关流程处置;市公安局分局负责督促派出所对辖区学校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段进行巡逻,负责协调交警支队和区交通运输局加强对城区学校上、放学时校园周边的交通管理,确保学生路途安全;区综合执法局加大对辖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保证校园周边道路畅通;区应急局加强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除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安排辖区内学校所在的村、社区统筹做好校内住户特别是非教职工住户人员的管控工作,同时要协助学校做好上、放学时段学生接送秩序的维护工作。

4.做好物资储备。保障专项工作经费,完善基础设施,备足备齐测温设备(每班配备一个)、口罩、消毒器械、消毒水、洗手液、肥皂、药品等防护物资,设置充足的水龙头等,强化预防性消毒,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工作要求。

5.改善校园环境。各校(园)利用开学前的时机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内教室、宿舍、食堂、会议室、厕所、卫生间等重要公共场所的保洁、消毒和安全隐患排查排除,彻底清理卫生死角。要合理规划和设置(临时)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6.开展师生健康筛查。全面摸清师生底数并建档。详实摸清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数量及其在校内各年级、班级的分布情况。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返校时必须提交健康卡,健康卡内容包括:返校前14天个人旅行史和居住史、自身健康状况、家庭密切接触成员健康状况、假期是否前往疫情较重地区、是否接触疫情较重地区高危人员等。对来自省内外疫情较重地区师生实行14天居家隔离观察,决不允许带病返校返岗。不符合到校工作和学习条件的师生员工,要延缓报到,并做好安抚工作。

7.全员培训加强防控。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全员培训教职工学习教育部的《中小学校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和《幼儿园病毒肺炎防控指南》。通过QQ群、微信群等非接触性途径,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防控意识,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学校要结合实际拟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一日常规”并认真执行。

8.实现停课不停学。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校(园)和学生实际,做到一校一案、一班一案、一生一策,加强师生互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线上学习实效。

9.做好返校后教学准备。做好提前返校准备,提前拟定好教学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做好课程安排、教师配置到位,对不能及时返岗的教师,要安排其他教师补位,保障开齐开足课程。

(二)返校后

1.精心组织报名返校。科学有序组织报名工作,延长报到时间,师生分年级分时段进校,防止学生、家长在校园内外集聚,学生家长原则上不得进校。寄宿制低段学生家长确需进校的,务必佩戴口罩,速进速离。返校的教职员工、学生要填写健康卡,不允许带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上班上学。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形式收取学生需要交纳的费用,提前告知家长缴费方式,原则上不得组织学生及家长到校集中缴费。实行“两点一线”上学模式,倡导师生往返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确需乘坐公共交通的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后,勤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2.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各校(园)以班级为单位,上好开学健康安全第一课,根据《中小学校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和《幼儿园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学生每天足够的睡眠和1小时校内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自我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时,做好家长的教育和沟通工作。

3.严格落实公共卫生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开展常态化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普及、宣传和导化及卫生保洁工作,确保校园清洁美好,全员健康卫生。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寝室、图书室等人群高度密集场所要保持通风换气,定时清洁消毒,不留卫生死角。对师生员工经常接触的门把手、课桌椅、水龙头等,使用消毒液消毒。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严禁有感冒、发热、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员工上岗。进一步加强食堂工作人员、食材等管控,强化日常消毒,确保饮食安全。食堂应配备体温检测和洗手消毒设备,对就餐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洗手消毒。疫情防控期间,食堂管理员应对从业人员每天进行晨检(必要时每餐前检查),并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发现有发热、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在岗人员,责令其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就诊。学校食堂原则上应采取轮流、错时或分散就餐,尽一切可能减少人员集中。

4.开展晨午晚检报告制度。在校门口增设进校体温检测站点和人员,确保每一名进入学校人员先测体温再进学校。做好返校师生的健康筛查和监测工作,切实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安排专人每天向区教育体育局安全管理股报告)。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要切实加强每日晨检、午检和住校学生健康巡查,若发现师生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健康状况异常者,应立即隔离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缺勤的原因,加强跟踪管理。对患有传染病的师生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待症状消失经医院检查无传染性,出具痊愈证明,由学校疫情报告人审核后方可返校复课。

5.做好医校联动。按照就近的原则,各校(园)要和附近的医院加强联系,作为疫情防控联动单位,负责接收、诊断有发热等症状的教职员工和学生。

6.疫情应急响应。校(园)若出现疑似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将疑似人员快速隔离,及时报告局分管领导和区疾控中心,火速组织专业人员诊断,视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

7.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校(园)禁止校外人员进入,尽量避免举行开学典礼等大型集体活动。合理安排开学课程,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尽量避免过近接触。各校(园)要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错时使用图书室等学校公共场地,指定课余活动区域、进出路线等,并使用标牌、地贴、划线等清晰标志,引导学生错时分区活动,避免不同班级交叉聚集。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要组织教师通过电话、微信、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做好答疑、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互联网+教学”,利用网络推送优质学习资源以弥补日常教学不足。对于因病耽误学校考试者,学校应妥善安排补考。

8.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为将疫情带来的教学损失降到最低,区教育体育局将按省市主管部门要求,适时调整作息时间和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9.加强师生关怀抚慰。要加强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关爱,体现政治关怀、学习关怀、情感关怀、人文关怀。做到情况摸排到位,教育宣传到位,学习安排到位,生活保障到位,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关爱和保护。对少数特殊家庭子女或未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要组织教师精心集中补习辅导,保障学习质量。

五、工作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有效控制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疫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大局为重,防疫为先,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和市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执行肺炎疫情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要求,做到疫情响应不解除不返校、物资保障不充分不开学、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开课,确保平稳安全开学,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校园安全防控第7篇

[关键词]高校安全体制

近段时期以来,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频发,造成了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充分体现了校园安全保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同时也给高校的校园安全敲响了警钟。高校校园安全工作是治安稳定的重点区域,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涉及政治稳定的敏感部位,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校园进一步开放,校园治安情况日益复杂,校园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很可能在高校诱发。因此,校园安全管理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敌对势力的渗透

当前,面临着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敌人,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相互勾结,利用所谓的民族、宗教、人权、台湾、等问题制造事端,加紧进行“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等图谋和破坏活动。企图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领土完整。他们把“和平演变”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2.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学生素质的差异化、教学资源的滞后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都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逐步被打破,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校园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办学区域。致使违法犯罪隐患大量存在,校园治安管理难度增大。

3.学生自主性增强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

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们在社会心理、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仍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导致学生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同原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中僵化和缺失的应对措施发生激烈的冲突,加上享有管理特权的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强制性遵照执行,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

4.校园周边地区不良治安形势的影响

一是校园周边开设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动、暴力、色情、迷信的娱乐项目的影响。这些不健康的东西,腐朽了学生的心灵,动摇了学生的心理;二是校外环境卫生的脏乱差、机动车超速行驶、三无人员伺机作案等现象所带来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三是学生在外租房居住引发的非法同居,以及在校外受到不法伤害等案件时有发生。而与此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安全思想麻痹,自我防范意识差的情况,给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又提供了可趁之机。

5.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体制的不顺畅

一是受执法权限的限制,保卫工作难以全面展开,致使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不能及时得到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二是高校保卫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员配置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难以胜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三是缺乏科学性、技术性的防范管理,防范措施薄弱。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1.建立校园安全法,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许多规定散见于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缺乏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规范。导致现有的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从法律层面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致使一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稳定、模式不统一、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学校及师生在安全责任的认定上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在维权时存在司法救济途径不畅通,救济手段缺乏刚性。因此,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仅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而且势必有力地推进校园安全的法制化,确保高校的稳定和安全。

2.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职责

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和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管理规范、防范有力的高校安全工作运行格局。首先,要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的各种组织机构,做到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防止责任泄露。其次,建立、健全一套完整、严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真正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真正使责任落到实处。

3.建立学校安全日常检查机制,消除隐患

安全隐患是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克服麻痹思想,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1)应当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落实对学校所有的教学、生活设施,集体活动场所,道路交通,校园网络等设施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查机制;(2)采取自查、抽查和重点检查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影响或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的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在认真分析基础上,分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规划,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治,杜绝安全隐患、化解潜在矛盾,在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必须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3)要把检查问题、解决问题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结合起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在整治的基础上还要建章立制,从而进一步促进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和整治工作的深入化,形成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4.建立校园安全防控机制,实现整体覆盖

校园治安防范,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但由于校园面积大,开放性强,人员交往及流动人口多等特点,因此,有必要树立“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防控”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的手段,逐步实现对校区防控的整体覆盖。(1)抓好政治稳定。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等组织在高校的“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等图谋和破坏活动能及时发现并控制,确保师生思想稳定。(2)严格依法办校、诚信办学。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在宿舍关系、失恋困扰、经济困难、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方面产生的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师生的正当权益。(3)拓宽学生信息的收集、反馈、处理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接受学生意见和建议。定期分析、主动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状况,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对可能引发学生集体情绪的矛盾要密切关注,高度重视,避免激化,维护校园的稳定。(4)严格校内外大型活动的审批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5)要加大科技创安工程的力度,整合校园内相关资源,建立完善以校园110指挥服务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统一指挥、信息畅通、反应快速、责任明确、处置有效、覆盖学校及周边的全方位覆盖、全天侯控制、全方位服务的新时期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5.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校园安全事件情况复杂、演变迅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应把校园安全危机管理纳入了学校制度化管理的范畴,逐步建立健全应付突发性事件的工作协调运作机制,加强应急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预案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对学校在校内及周边发生“两抢”,“两盗”等动态犯罪,重特大恶性案件、火灾事故、意外伤亡事件、外来人员校内肇事、和不可预测的事件等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应付的能力和水平。一旦有突发事件或报警,立即启动整体防范联动网络的各种力量,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预案指令位置,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切实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首先,针对可能对校园安全存在潜在威胁的确定和不确定的隐患,设计出相应的危机预警预案和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其次,建立矛盾调解、处置体系,从源头上预防、消灭矛盾的发生。一旦突发生安全危机事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和处置预案,各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协同运作,优化整合资源,发挥整体功效,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同时,要立即向110、119、120等相关部门报告,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整体联动防范格局。最后,在校园安全危机后应进行信息反馈工作,消除可能导致学校、家长或社会出现不稳定的紧张、失衡的状态,确保事件得以根本解决。并应当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利用这些活生生的教材,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的危机应对技能,增进学校整体的抗逆水平。

6.建立警校共建、校地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治安联防

高校保卫部门由于没有执法权,难以处理校内发生的治安问题和适应高校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但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绝大多数职能又是由保卫部门来承担完成的。因此,要依靠社会各界,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防止缺位,内外兼治的办法,建立学校安全防范体系,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学校安全工作的社会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贯彻公安部“八条措施”、教育部“六条措施”,本着以“单位保卫为主,治安防范指导为辅”的原则,以优势互补,全方位共建为形式,以拓宽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容、提高共建水平为重点,以提高育人铸魂事业为目标,注重实效的“校地共建、警校共建”平安校园的社区治安联防工作机制。一是要成立由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共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共建联动工作机制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学校要主动与周边派出所,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校地互动、警校互动,共建平安校园的协作机制;各学校设立“警校共建工作站”、“校园110”、“一校一警”,建立“警校共建”联系卡制度。二是建立校园治安援助机制。公安机关应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维护校园及周边正常的治安秩序的有关规定,同工商、文化、税务、城管等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联手出击,注意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清除隐患,预防突发事件,保一方平安。三是建立宣传教育机制。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及后果,防微杜渐;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中的劣迹、违法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帮教,重点转化;警校共建活动进入课堂,充实法制教学力量,促进法制教学改革。

7.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安全意识

重视宣传教育,确立安全意识是校园安全的前提与保障,而安全意识要靠安全教育的制度化来养成。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工作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努力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力争把安全教育寓于学校生活的每一时段,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一是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安全防护能力与水平。通过校园网、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举办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主题活动,在师生中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从教师选任、教材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在安全知识、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构成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形式、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另外,要注重岗位培训。对学校从事特殊工种的师生员工要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操作技能,持证上岗。四是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对师生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服务。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障碍,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自伤、自残、他伤事故的发生,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五是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一是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建立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避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方向。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诸如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有关的安全知识在网络上公开宣传和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害、自我抗险能力。六是落实安全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机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和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对来校滋扰闹事、扰乱校园秩序的社会人员给予严厉打击,决不姑息,从外部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对那些严重违规违纪、屡教不改的学生在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校规校纪予以处理,决不手软,以儆效尤。

安全工作无小事。通过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树立牢固的校园安全防线,维护校园良好秩序,而且可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巩固师生思想稳定,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我们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立即行动起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师生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力 叶志坚 方克明: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 2003.2

[2]教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