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2-22 00:22:08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1篇

1.1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以农耕为主要特色的地缘文化对于体育的发展与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历史上的割据时期,重视体育是强国之本。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与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体育事业或者说体育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应该占有的分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的文化与理念汲取发展的营养,同时替代那些落伍的,无法适应时展需求的传统思想,从而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1.2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也是隐性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价值取向。简单来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对其发展的态度与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文化,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失衡的阶段与状态。一方面是学生及家长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试图通过所谓的体育考试来减轻高考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在高校的体育学科的设置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应付心理比较突出。在舆论引导方面,我国的体育赛事所产生的体育明星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在如此多元的体育社会价值取向面前,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从体育文化的本原价值来进行引导,我们的体育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才会变得有章可循。

1.3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

除了上文提到的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隐性因素外,体育设施的缺乏让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了无本之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设施的人均分配使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部分地区的高校,甚至因为某些体育器材与设施的缺乏,而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正常的运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与制约了我国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的学生数量与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器材及资金的相应配置方面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这些都是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显性因素,应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

1.4师资结构不合理

体育文化在具体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学历层次、专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种不合理的教师结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我们体育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与开展。同时,在面对具有丰富特性的学生面前,体育教师自身的修养与专业素质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但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教学思想,例如功利主义,短视主义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进行改进与提高。

2、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2.1加大对硬件设施的建设

从目前的校园体育设施的配置来看,各种教学器材的缺乏是校园体育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障碍。一方面,要从财政预算等方面,为校园体育设施的增添与维护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在体育设施的使用及维护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校园体育设施的利用水平与使用效果。这种对于硬件的建设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软件建设。只有将两者进行非常有效的匹配才会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保障制度的实施体育文化的发展

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章与相关的基础的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这些规章制度,在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与教师在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与完善校园体育等规章制度的同时,应该从国家保障学生及体育教师相关基本的权益的基础上,充分明确体育文化事业的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只有发挥制度对于校园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到作用,那么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才会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2.3转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树立终生体育思想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这种可循环的体育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全世界都主张终身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出发,树立一种终身体育,全民运动电费文化氛围。一种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参与者。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我们只有将这种精神力量更多的作为一种生命的正能量来传递到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我们的体育文化将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2.4通过多种方式高校体育活动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大学是一个文化的集中地,拥有积极思想的年轻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希望与主力军,他们有着无比饱满的激情来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建设。所以,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为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比赛项目,来提高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举行一系列的论坛或者讲座,来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领悟,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氛围。

3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2篇

1.1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以农耕为主要特色的地缘文化对于体育的发展与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历史上的割据时期,重视体育是强国之本。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与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体育事业或者说体育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应该占有的分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的文化与理念汲取发展的营养,同时替代那些落伍的,无法适应时展需求的传统思想,从而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1.2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也是隐性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价值取向。简单来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对其发展的态度与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文化,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失衡的阶段与状态。一方面是学生及家长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试图通过所谓的体育考试来减轻高考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在高校的体育学科的设置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应付心理比较突出。在舆论引导方面,我国的体育赛事所产生的体育明星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在如此多元的体育社会价值取向面前,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从体育文化的本原价值来进行引导,我们的体育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才会变得有章可循。

1.3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

除了上文提到的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隐性因素外,体育设施的缺乏让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了无本之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设施的人均分配使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部分地区的高校,甚至因为某些体育器材与设施的缺乏,而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正常的运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与制约了我国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的学生数量与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器材及资金的相应配置方面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这些都是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显性因素,应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

1.4师资结构不合理

体育文化在具体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学历层次、专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种不合理的教师结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我们体育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与开展。同时,在面对具有丰富特性的学生面前,体育教师自身的修养与专业素质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但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教学思想,例如功利主义,短视主义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进行改进与提高。

2、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2.1加大对硬件设施的建设

从目前的校园体育设施的配置来看,各种教学器材的缺乏是校园体育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障碍。一方面,要从财政预算等方面,为校园体育设施的增添与维护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在体育设施的使用及维护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校园体育设施的利用水平与使用效果。这种对于硬件的建设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软件建设。只有将两者进行非常有效的匹配才会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保障制度的实施

体育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章与相关的基础的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这些规章制度,在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与教师在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与完善校园体育等规章制度的同时,应该从国家保障学生及体育教师相关基本的权益的基础上,充分明确体育文化事业的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只有发挥制度对于校园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到作用,那么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才会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2.3转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思想

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这种可循环的体育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全世界都主张终身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出发,树立一种终身体育,全民运动电费文化氛围。一种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参与者。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我们只有将这种精神力量更多的作为一种生命的正能量来传递到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我们的体育文化将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2.4通过多种方式高校体育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

大学是一个文化的集中地,拥有积极思想的年轻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希望与主力军,他们有着无比饱满的激情来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建设。所以,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为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比赛项目,来提高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举行一系列的论坛或者讲座,来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领悟,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氛围。

3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3篇

1.1高职办学目标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走势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强调能力本位。[2]随着学院的发展,学院的各项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对接”的教育模式,从整体上确定了三种职业素养:充沛的职业体能、扎实的专业的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我院培养人才的标准。而仔细进行分析,除了在专业技能素养外,职业体能,实质上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充沛的体能来满足煤矿主体专业的生产要求,而吃苦耐劳的精神,则是体能的进步要求,虽然现在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煤矿井下生产条件下,大多数还是从事基本的身体活动或是长时间的工作耐劳要求。故由职业素养的要求促使学院加大重视了学生体能的培养,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手段只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解决措施,而缺乏从系统论,学生体能的根本来源(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来看待学生体能发展问题。体育课程的改革只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文化是最好的孕育培养人的载体,故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到了迫切突出的位置上来。

1.2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技术应用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夯实基础,培育快乐文化,突显特色,实施“六大主题教育”,为“创建示范高职教育,打造一流培训基地”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所企业办学下的高等职业技能院校,抓好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来,而且成立了学院党政领导一手抓的机制,最为明显的则是学院积极加大以“养成、关爱、欣赏、智趣、感恩、幸福”组成的“六大主题教育”,旨在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我们学院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提升学院“质量立校、品牌强校、和谐兴校”的三大工程建设。于此同时成立了德育导师工作室,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把企业文化中的4E和6S的员工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引入学院的道德文化建设上来。但从学院体育发展角度来看,学院先后改善了体育硬件条件,建立了带有灯光的标准草坪操场,体育测试体育馆,塑胶篮球场地,体育教学场所与条件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即使学院每年举办一般常规的体育活动,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1.3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顽强毅力”;校园体育文化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六大以来,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上面的这三个文件精神可以看出,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应该从建设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入手,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加快其现代化进程,使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健康服务,为和谐校园文化服务。

1.4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有关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在相关的论述当中很多,诸如: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相关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激励价值、竞争价值、人文价值、健康价值、审美价值。[3]不论综述如何,校园体育文化本身对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健康意识和品德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办学理念的统一

人是“身心”合一的个体。身一般客观是指身体方面,而心则是作为基于身体之上的精神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来统一的。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办学的学校定位于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而学院的办学理念正是教育的方针政策与学院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的具体体现。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多,最为显著的则是勇于奉献、争创一流。[4]它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时代特色。勇于奉献,是人类社会崇尚的美德,是大同煤矿工人长期以来艰苦奋斗、勇挑重担、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真实写照。“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爱企敬业强调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理念。从勇于奉献,爱岗企业,体现出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人们做过调查,煤矿工作是高危行业,因为其生产条件环境极其恶劣。对员工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奉献与爱岗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前提的。而体育之功能的团队拼搏意识无疑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心齐人和”的强大精神动力。学院的校训“立德立身、修业修能”,它是做人做事、齐家治国的永恒追求,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其中“立身”即为立足安身、处世为人,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成功之事。首先指人的思想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对于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待人接物,有了独立、自觉、正确的观点。另外,作为工科类院校,立身还有强魄健体之义。此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院发展总思路:质量立校工程、和谐兴校工程、品牌强校工程中的和谐兴校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院的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个有益于。“三个有益于”,即“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于职工的共同进步,有益于学院的科学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作为其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贯彻学院精神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

3.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织领导与建立相关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且成立了院党政领导一手抓的领导小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美育、体育上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如在学院德育工作开展中,建立了德育导师领导小组,建立相关机制,各系部门成立了德育导师站,而且还提出了六大主题教育,把这项工作从上到下进行系统的开展。其次,从学院特点出发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深层认识。由于本校是工科院校,采矿机电作为主干专业,学院男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即使认识到岗位体能的重要性,但仅停留在课程的教学改革单独阵线上,而没有把培养目标的实施系统化,即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在实施机制上,建立工会、团委、学生会、体育教研室、学生处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的“正能量”激励机制、校园体育文化的评价机制与考核机制。

3.2发挥体育教学主阵地作用

学院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体育教学方法为“直接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不足,体育教学内容为基本的三大球,对于职业素养相关的道德品质与技能缺乏斜街。其次,虽然在采矿机电两系的体育课堂中,突出专业体能训练。但是在学院突出专业建设,把体育课压缩为一年的体育教学,使得学生在培养体育兴趣与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掌握上比较困难,学生的目标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的“个人修行”。最后教师教学科研深入开展不够,如相关的职业体能的训练内容与标准的研究,如何最大的发挥课堂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如何协调体能训练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关系等等,这都有待于体育教师在实施前而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

3.3发挥学院社团作用,创新学院体育活动

目前,学院里成立了许多相关体育的社团,如滑轮社、足球社、街舞社、武术社等等。这些社团都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它们在促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兴趣有限、教师指导不够、活动引导与保障不足而导致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发挥社团之功效,在学院的体育影响中不是很强烈。一般情况下,运动会或课外体育活动都归结为隐形的课程体系。它们可以和正式的课程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潜以默化的作用。而在我院的运动会开展中,仍然存在着先前的传统模式。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普及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参赛人数少,积极性不强,流于形式与投入不成比例。对于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上,总是以“运动”的形式呈现,缺乏创新的“职业体能或职业素养”开发项目。另外,从学院课外活动组织体制来说,从学校开始设置下的以学生处和团委组织下的运动竞赛,现在却成了系部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制的变化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这个群体的积极性,使活动的受益者真正的是广大学生,而且在学生中形成相对的体育氛围。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体育竞赛有时却成了“游戏趣味赛”,虽然激发了一些学生参与,但是在这个项目的参与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体育拼搏精神,学生的身体活动量、团队精神”等等,有时显得不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活动体制的变化与组织者,不论是谁,要区别趣味体育与真体育的价值。第二要以学生处与团委牵头,搞一到两项传统的项目,以体育活动月形式,办成传统的精品体育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群体的运动参与有深远意义。第三,学院体育活动要在普及性做文章,为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服务,使学生真正在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受

3.4组建特色体育项目的业余运动队

学院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创建自己的业余体育训练队———篮球与足球队。这是校园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丰富旷工文化生活,提高旷工的团队合作力,同煤集团每年在矿工节期间都安排企业间的篮球比赛,每个生产矿都有自己的矿篮球队。学院隶属于同煤集团下的二级单位,为了融入企业的文化,学院可以组织校篮球代表队与各生产矿之间展开比赛,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此外,大同是山西的足球发展重要城市,大同有很深的足球底蕴,可以联系大同地区及周边地区的足球爱好者展开比赛,一是宣传校园之功能,而是对于促进学院业余代表队的训练提升,为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服务。

3.5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作用,做好体育文化宣传工作

体育资源这个问题上主要谈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关于维护与更新问题。当前学院的资源问题上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进入了一个“衰变期”也就是它自建成后,到现在有五个年头。场地需要维护。传统的老器械,及时的更新,要满足学生锻炼身体之需要。第二就是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如学院建设全院的校园广播系统化了很大的资金。而现在从早晨起来,广播只能在广场听到,学院的操场上,一点也没有音乐。运动与音乐的关系相当大,即便是散步中的老师,有点音乐它会忘掉身体的困倦,激励起坚持锻炼的信念。还有就是操场上的花费25万元的照明灯,也就是偶然举办晚会时用下,就连晚上举行盛大的体育比赛也没有。所以在这里明显的表现出资源浪费。第三,丰富的场地器材资源利用存在着不平衡,足球场地下午活动的学生还是少,没有充分达到资源的有效最大化利用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第四,就是器械的充分利用上和补给上,可以利用学校的环境,在生态园里,适当的设置摆放几个乒乓球案,或是增设几个羽毛球场地。还有就是适当的免费开放对于学生的体育场馆问题。让学生可以用上体育器械。在宣传上,首先是在课程中对于体育文化知识的传递。虽然有些文中提到了当下的课程中的理论课时少,但是在传授技能的课程中,适当的穿插体育文化还是有益的。还有就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体育宣传工作。如在学院的体育场地上,因为四周用护栏围起来,所以在护栏上可以做一些宣传广告的提示牌。内容可以为健康的重要性(周立波秀的关于健康,如果你现在不花钱,就是把钱省下,给将来的医院留着)、体育名人名言等其他形式。也可以在灯柱上张贴运动标语。因为这样的花费是永恒的花费,是文化建设的投入,总要比在运动会上,邀请外人的表演,或是奖品更实际。创造出有一种想健身参与的环境。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途径来进行特色体育文化工作的宣传,如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报纸、多媒体设备等传播媒介来进行广泛的图片、新闻、信息传播。如每周可以选一周的播报《体育》栏目,介绍当前的有关体育赛点新闻动态。或是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讲座例如健身指导,比赛规则讲座,如何欣赏比赛等等。

3.6深入实施企业快乐工作法,不断挖掘企业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衔接

快乐工作,就是以愉快的心情,快乐的心态面对工作,把工作快乐化。快乐工作是一种文化,员工离不开工作,不仅是因为工作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工作已经成为员工的一种追求,一种需要,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的理念与思想。快乐工作是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理论的新时代诠释,是大同集团公司精心化人性化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院积极贯彻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快乐工作法,为员工开设活动室和娱乐健身场馆,充分建设美好和谐校园,让大家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广场,公园、文体中心等阵地,有序合理的安排员工健身娱乐。工会要利用矿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庆日坚持开展好旷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学院中的教师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以员,教师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员工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干好工作,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岗位成为播散快乐的场所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潜默移化的作用。

4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4篇

1.1体育文化

在人类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心理倾向等一系列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文化也逐渐在岁月的积累中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通过考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的体育文化,进而对当地的民族心理与大众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说,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与组成部分。

1.2校园体育文化

在体育文化的内涵中,由于体育活动的对象与场地的不同,我们会对其有一个进一步的划分,其中校园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之一。在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周围教学环境的互动是该体育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作为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例如参与群体大多是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体育文化的发展大多围绕学校及周边的环境展开等等。

2、制约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因素

2.1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以农耕为主要特色的地缘文化对于体育的发展与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历史上的割据时期,重视体育是强国之本。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与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体育事业或者说体育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应该占有的分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的文化与理念汲取发展的营养,同时替代那些落伍的,无法适应时展需求的传统思想,从而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2.2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也是隐性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价值取向。简单来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对其发展的态度与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文化,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失衡的阶段与状态。一方面是学生及家长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试图通过所谓的体育考试来减轻高考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在高校的体育学科的设置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应付心理比较突出。在舆论引导方面,我国的体育赛事所产生的体育明星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在如此多元的体育社会价值取向面前,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从体育文化的本原价值来进行引导,我们的体育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才会变得有章可循。

2.3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

除了上文提到的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隐性因素外,体育设施的缺乏让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了无本之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设施的人均分配使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部分地区的高校,甚至因为某些体育器材与设施的缺乏,而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正常的运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与制约了我国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的学生数量与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器材及资金的相应配置方面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这些都是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显性因素,应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

2.4师资结构不合理

体育文化在具体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学历层次、专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种不合理的教师结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我们体育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与开展。同时,在面对具有丰富特性的学生面前,体育教师自身的修养与专业素质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但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教学思想,例如功利主义,短视主义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进行改进与提高。

3、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加大对硬件设施的建设

从目前的校园体育设施的配置来看,各种教学器材的缺乏是校园体育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障碍。一方面,要从财政预算等方面,为校园体育设施的增添与维护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在体育设施的使用及维护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校园体育设施的利用水平与使用效果。这种对于硬件的建设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软件建设。只有将两者进行非常有效的匹配才会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2建立健全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保障制度的实施

体育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章与相关的基础的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这些规章制度,在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与教师在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与完善校园体育等规章制度的同时,应该从国家保障学生及体育教师相关基本的权益的基础上,充分明确体育文化事业的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只有发挥制度对于校园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到作用,那么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才会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3.3转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思想

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这种可循环的体育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全世界都主张终身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出发,树立一种终身体育,全民运动电费文化氛围。一种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参与者。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我们只有将这种精神力量更多的作为一种生命的正能量来传递到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我们的体育文化将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4通过多种方式高校体育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

大学是一个文化的集中地,拥有积极思想的年轻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希望与主力军,他们有着无比饱满的激情来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建设。所以,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为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比赛项目,来提高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举行一系列的论坛或者讲座,来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领悟,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氛围。

4、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5篇

1.1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就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的熏陶,当体育文化变成一种有效的文化教育方式时,学生就会在潜意识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规则,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就必须要遵守这些体育规则,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一定会受到相应惩罚或是大家的谴责,所以,体育文化的熏陶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改变不良行为,及不断完善自己.

1.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校园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开展运动会,加大奖励制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学生更大的鼓励.校园的体育氛围,能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体育文化有很多特征,但是体育文化本质上就是竞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增加这种竞争意识,将这种劲头也会带入到学习中.体育活动讲究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为了赢得比赛,参赛学生就必须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形成了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如趣味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设置混合项目,如男女混合跳大绳等团体活动,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

校园体育文化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养成学生优秀的品质.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认输,遇到极限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遇到伤病时咬牙克服,等等.当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后,就可以将这种文化变为经典,并不断地传承下去,让其能够造福更多的人.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全面的文化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基础,需要学校、师生、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1学校方面

(1)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表现为体育教学、项目竞赛、课外体育兴趣培养以及与兄弟学校体育交流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加强体育文化思想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构建体育文化的重视,将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长期工程对待.应采取多种手段发挥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使学校、学生受益.学校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等手段,向学生普及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可以结合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和学校运动员参加重要比赛时的动人事例,鼓励学生学习、感悟他们的体育精神,让大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体育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校要为体育文化开展提供宽容有效的教学机制.在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考虑到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针对男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订制不同的体育课程.鼓励女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时,应该注意结合女学生的生理结构,迎合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安排开展女学生喜欢的,又符合她们身体承受强度的体育活动,进而达到女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如啦啦操、基础舞蹈、剑舞、篮球、瑜伽等课程.

(3)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需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体育规章制度,在规章的限度内安排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弘扬体育文化.学校要重视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锻炼环境.

2.2师生方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坚实后盾,其言行举止、体育水平、能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这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2)开展校外体育活动.学校应经常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形成体育锻炼观念、提高体育素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弘扬校园体育文化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3)建立以培养兴趣、强健体魄为主要目的的社团组织.学校应支持建立如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官方社团,可在教师中选拔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担当辅导员,指导社团工作,带领学生骨干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学校应在资金上给予一些援助,为体育文化的普及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参与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校园风气,成为一种时尚,进而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2.3社会方面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体育 校园文化 构建

一、校园文化

体育是高校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学校里除了正常的学习上课之外,还有很多课堂以外的东西,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有它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学校相伴而生,但人们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则相差甚远,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大不一样。诸如,校风、学风、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等,仍然是每个学生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议论的话题。体育对于校园文化来讲,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体育界则更是一个热点。

近些年,人们对校园文化的谈论很多,各界的人士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但对什么是校园文化却尚未形成很一致的认识。综合各家之见,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传播艺术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各类文化艺术社团,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把校园文化限于美育的范畴。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办学中的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型文化两部分。这种认识的显著特点就是认为校园文化不仅包括非物质文化,而且包括了物质文化;认为诸如学校的教职工队伍构成和状况、教学科研设备状况、学校的校容校貌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三是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仅包括学校的思想、意识、观念、习惯及情感领域。这些人士认为,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

对上述三种看法,我们认为各有其长和其短,不能完全同意。我们理解的校园文化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与行为规范。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二、体育与校园文化

提到校园文化,人们觉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把握。其实校园文化贯穿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并通过人们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课外体育活动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所以说体育在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以愉悦的、娱乐的形态出现的,它是一种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怡身养心、提高修养的活动,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因而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所以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教育的重要补充。

作为体育这门学科来讲,在学校里主要表现为体育课活动、体育代表队的活动及群体性体育活动等。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大纲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相对固定的学生所实施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教育的过程。

体育代表队是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学生运动队,可以把学生中的体育尖子和骨干组织起来,通过他们的“提高”来带动全校学生的“普及”;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加强校内外的交流,沟通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也可以争取在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这方面树立学校的形象,振奋广大学生的精神。

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普及为主,重在参与”的方针,注意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加强指导和帮助。

在长期群体性体育活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当你在适当的时候走进校园时,体育锻炼场面展现在校园的多个角落时,这时你所感到的绝不仅仅是体育本身,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三、体育对校园文化的构建

体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体育能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呢?

(一)体育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

1.体育节

体育节一般有“体育周”和“体育日”两种形式。

“体育周”是集中利用一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除了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宣传教育等内容外,还可以开展诸如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活动。它不仅可以活跃“体育周”的气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体育日”一般是学校结合有意义的节日,以一天或半天时间开展体育活动。由于时间较短,可举行各种专题讲座或图片资料展览等活动,也可举办一些小型分散的体育文化活动。

2.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可表现为全校性活动、班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各种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

利用年级、班级、小组活动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时,首先应处理好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的关系。既要完成体能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课间和课外活动气氛,要认识到体育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体育课

广义理解,体育课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这里强调的是要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的知识。不仅把体育课理解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还要把它理解成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认识上的飞跃,也是体育课内容充实的依据。

4.日常教育

把校园体育文化体现在校园与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一是校园体育文化媒体宣传,利用标语、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体,宣传校园体育文化;第二是校园体育文化渗透,这是指学校的任何领域均要渗透一些体育文化的精神。谈到学习,就要宣传学习与健康;谈到劳动,就要宣传劳动与健康;谈到思想,就要宣传精神与健康,使校园体育文化深入人心。

(二)展开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方式

1.知识讲座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讲座内容可配合体育教学任务、国内外体育比赛、体育形势、体育项目介绍等。

2.组织体育比赛

分观摩校内比赛和校外比赛两种,由于条件所限,在观摩国内外高水平比赛时,可组织学生在校内通过录象或电视实况转播来观摩比赛。组织学生观摩比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其体育知识。

3.体育知识竞赛

学校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具有简单易行等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4.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既可以宣传体育文化,又可以提高演讲者的写作水平、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配合其他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一起开展。

5.图片资料展览

可利用板报和橱窗等定期或不定期展出。内容可以是专题,也可以是一般知识介绍,或者与体育形式教育配套。

6.发挥媒体的作用

体育文化的传播需要媒体的配合。校刊、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均是媒体传播的主要方法。媒体具有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可介绍有关体育消息、新闻、政策和法规性文件、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学校体育活动信息等。

(三)培养观摩体育比赛能力的方法

通过培养观摩体育比赛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多参与有关体育方面的活动,在校园里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育风气,展现校园体育,促使校园文化的发展。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美等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的兴趣,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变“看热闹”为“看门道”

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战术知识,是欣赏体育比赛的前提,除了在教学中介绍,还可以利用体育知识讲座、图片资料展览等手段。

2.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观赏体育比赛与观看文艺演出、电影一样,同样能产生强烈的情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3.观摩比赛

观摩比赛可以分为观看录象、观看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几种。学校内组织观摩有一定的优越性,观看前可对所观摩项目的规则、技战术特点等做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内容,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

4.组织讨论

观摩比赛不是凑热闹,通过观摩可使学生学到许多东西,如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优美的体育动作等。观摩后组织讨论可使学生对比赛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观赏水平。讨论可对某一方面进行分析,也可对整个比赛进行评述。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从中也可了解学生的观摩能力及其对规则和技战术的认识,从而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辅导。

5.组织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观摩能力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如,如何欣赏足球比赛、体操比赛是如何评分的等。专题讲座可在观摩前或观摩后进行,也可以结合规则和技战术讲解等。

6.组织体育知识竞赛

学生观摩比赛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体育知识竞赛活动来提高。在观摩比赛前后,组织有关知识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增进知识,使观摩活动受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培养观摩体育比赛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多参与有关体育方面的活动,在校园里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育风气,展现校园体育,促使校园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把体育融入校园文化当中,使体育在校园当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也就是体育文化,进而使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快、更好、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第7篇

多民族组成的中国传统体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如:汉族的武术、导引养生;蒙古族的摔跤、射箭;朝鲜族的荡秋千、跳板;回族的扔石锁、拔河;苗族的划龙舟等,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各自特殊的地域及受众人群基础上,校园体育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体育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强调体育教育模式的一致性,而是强调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并把具有特色和代表意义的体育项目作为传播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多层面、多角度地构筑传播民族体育文化的平台。

2、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性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校园体育文化强调健康与进取的同时更注重个性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德国注重军事性体操运动、瑞典强调个体完善的体操运动、英国培植竞争和协作意识的“竞技运动自治”、美国讲究商业运作的高校体育模式,欧美的校园体育文化逐渐走向成熟。中国近代的校园体育文化被赋予了鲜明的具有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著名教育家徐一冰认为“强国之道,首重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充分说明了当时中国校园体育文化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得为国防和生产服务成为校园体育的基本目标。“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口号的提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其它形式,充分体现“快乐体育”的主旨,其思想在顺应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指南针。

3、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性

校园体育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整合是迅速而高效的,改革开放20年来主流文化一方面经过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要求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从而促进和保障了体育文化的迅速崛起和全面繁荣,另一方面,又确保了官方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主要性与效能性,通过各种经济、行政、立法等手段实现了对体育文化并行不悖乃至于相互协同发展,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的世俗、多元、平民取向与主流文化的思想、统一、国家取向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与平衡,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从体育目标实现的指导思想上来看,现存“身心双健”的一元论和“重身轻心”、“重心轻身”二元论的两种对立观念,由于在体育实践中对身心关系理解的偏颇,一方面出现将道德教育任务强加到体育文化建设中,损坏了体育文化的游戏法则,另一方面一味的注重身体各形态指标的完成,背离了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近几年来,校园体育文化受市场经济的导向,使其内容通俗、无深度感,娱乐性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审美层面上,校园体育文化追求无目标、无个性、程式化,理想与现实、通俗与高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4、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性

校园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广大人民群众有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形态,纵观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体育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目标和昭示着人文价值理念。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体育文化作为文化范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将更加突出的通过其它形式表现出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最终在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师生的文化人格。 5、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性

校园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在体育的生态哲学,其基本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生态哲学理论的研究,使广大师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共性共荣的生态世界观及其相应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符合道德的生产方式以及全美感的改造自然的方式。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的提出,发展体育绿色艺术将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倡导资源节约、能源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