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市场分析政策(合集7篇)

时间:2023-06-25 16:04:22
市场分析政策

市场分析政策第1篇

摘要国家在管理宏观经济时会采取许多经济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两者间相互配合、相互依托,以此来调节我国宏观经济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快速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实际,分析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这两种经济管理手段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并且对当前两者的配合情况进行概述,找出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市场 财政政策 互相配合

宏观调控是我国最为基本的经济政策,既可以调整国民经济的走势,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能够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参与体最大的自由,而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方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相关理论概述

所谓货币市场,是指由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所构成的金融市场,国家对于货币市场的调整,主要依靠调整货币供应量、银行利率、信贷规模调整、收放现金供应和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实现。

相比货币市场,财政政策的概念更为广泛,主要是对于社会的总需求进行调节,其主要手段是政府预算的调整、税率变化、税种增减、公债、刺激性财政支出、专项补贴等等。两者中货币市场一般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财政政策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其财政资金的无偿性决定了其在非经济领域亦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由于货币市场的对象是单纯的经济领域,所以其起效时间短、效果直接,但是从长远来看,货币市场更应该侧重于调整,暂时的维护经济的稳定,但是无法真正解决我国宏观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改进产能结构、调整收入分配、调整国民负担,能够在本质上解决经济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能够治本的经济手段。

二、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配合中的问题

由于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的不同属性,所以两者之间虽然能够互相配合,但是由于两者的属性、方法不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必然具有相互间的矛盾和阻碍。

1.关于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之间“松”与“紧”的问题。任何政策都必然具有“松”与“紧”的问题,且都是由现实的环境和政策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在经济生活中,对于“送”或“紧”的要求更为严格,否则极易引发经济过热或经济减缓,所以,两者之间必须掌握平衡。比如,当社会经济膨胀时,便需要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而在税收、公债等问题上,两者也有着一定的矛盾。

2.财政透支引起的矛盾。目前,我国财政透支总额较多,这就导致了流通总量的增加,继而影响了和商品供应的平衡,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的产生,这就导致了货币市场的虚假繁荣。但是财政政策一旦收缩,货币市场极易产生泡沫,或者大量带有投机性质的热钱流入实体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基础造成一定的损害。

3.财政信用的发展不利于两者相结合。近年来,财政信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即财政所无偿集中的资金以信用的形式进行的借贷活动。这样的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资金的可用性,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无法保证预算资金的平衡,进而将这种不平衡转移到了金融机构,极大地影响到信贷的平衡,间接地导致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三、对于处理财政政策和货币市场相互配合问题的建议

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市场的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两者的有效配合,应当有以下几条途径:

1.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从本质而言,是国家为了调控宏观经济而采取的一种以经济方式为载体的行政手段,其本身有着很重的政策趋向性。但目前我国对于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的立法相对不完善,导致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做法不一致,不能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正常局面,这无疑不利于经济工作的展开。所以,国家必须加快有关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的立法,使得政府采取这两种手段时能够有法可依,进而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两者的配合。

2.做好协调工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之一,故对于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这两种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财政和银行部门应当加强联系、做好协调,并且树立确认职责、分口使用、分开管理、自我负责的观点,不能各行其是,更不允许互相推诿情况的发生,使货币市场和财政政策这两种手段能够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3.坚持财政自我平衡。财政的平衡是货币市场平衡的基础,不能或者少用从银行借款、透支的办法来解决财政问题,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甚至有可能导致财政愈穷、货币越热、通胀越重的恶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就是不能实施“赤字”政策,应当加强税收管理、节约不必要开支、优化产能结构,做到量入未出,将赤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来维护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货币市场与财政政策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宏观经济领域还是微观经济领域,两者都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做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种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协调和配合,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毅.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

市场分析政策第2篇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调控;互动;政策建议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而且越来越密切。股票市场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需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变化、利率变化等调控手段也在影响着股票市场。在我国股市深刻变化的今天,对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关于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一)在关于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关系方面

陆蓉(2003)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度量了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她认为货币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楚尔鸣(2005)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作用于股票市场的效应明显,但传导过程中的“q”渠道和“财富效应”渠道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宋宸刚、谭晓蓉(2001)还对股市泡沫的产生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作了分析,这个研究对当前股市或许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深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方面,苟文均(2000)分析了资本市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条件,探讨了货币政策变革的基本方向。栾怡(2001)开始注重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江其务(2001)、许祥秦(2001)在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失效问题时提到股票市场的因素,进而陈柳钦(2002)系统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重点阐明了我国资本市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阻碍因素。刘志阳(2002)则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机制模型并进行检验,得出结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相关度在逐步增强,这使得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较大冲击;当局应对现有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调整,重点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利率取向和最终目标的股价参考。刘岭(2003)进一步通过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讨论了QFII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许崇正(2003)则详细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原因,并且与陈建新(2003)提出了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对策。

(二)在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关系方面

1.与最终目标的关系研究。Borio.C(1994)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央行没有理由去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只有当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时,货币政策才应干预资本市场。而国内学者钱小安(1998)在研究了资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后指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执行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应在确定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Friedman(2000)通过对美国股票价格在一个较长时期中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股票价格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就我国情况,谢平、焦瑾璞(2002)认为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政策机制紧缩效应与股票市场的关联在增强。央行为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当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同期,易纲等人(2002)借助模型分析发现,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股市。当股市价格偏离稳态越来越远时,经济运行将是不安全的。因此,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应同时考虑股市价格和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但是央行的根本目标仍是维护币值的稳定。较权威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2)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对股市波动央行应关注但没必要盯住。

2.与中介目标的关系研究。货币需求方面:Friedman(1988)认为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Friedman&McComac(1991)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具有负向影响。国内学者易行健等人(2004)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估计了包含股票市场成交额的季度货币需求函数,得出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减少了各个层次货币需求的结论。进而赵明勋(2005)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倾向于减少狭义和广义的货币需求,且对广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小于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

具体到股票二级市场,据石建民(2001)、高莉、樊卫东(2001)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二级市场对货币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相关关系。股票二级市场对M1需求的影响要大于对M2的影响。

货币供给方面:周英章、孙崎岖(2002)对中国1993—2001年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股市价格波动明显领先于货币供应量且对货币供应结构的稳定性构成较强的正向冲击,从而加大了央行货币调控的难度,削弱了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故建议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股价波动。在股票价格对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影响方面,王维安、杨靖(2003)通过对中国1999~2002年的实证分析认为,股价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转换效应是存在的,替代效应作用于短期,而转换效应会在一段时滞后显现。金德环、李胜利(2004)则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股市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市价格和M0、M2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它可以用货币供应量M0和M2来解释,但股价变化不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

(三)在股票市场与利率手段的关系方面

Rigobon&Sack(2001)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标准普尔500指数每升降5%就可能导致利率升降25个基本点,利率对股市波动的反应强烈。国内学者王军波、邓述慧(1999)通过分析央行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发现利率政策在短期和长期上对股价波动幅度、股票成交量等都有显著的影响,只是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有反常现象,而长期影响则是稳定的。但是高俊峰(2004)在分析利率政策对我国股市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后,则认为我国利率政策对股市的短期效应非常明显,但长期效应与理论分析有出入。他认为长期效应还要受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相互间沟通程度以及长短期证券工具的丰富程度的制约,而这恰是我国的不足。具体到利率调整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方面,李敏、金光(2004)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该影响存在时滞,这一时滞约在15到30天之间;而且利率调整不对股票交易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二者的互动分析

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一)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

1.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它们所成立的前提是: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一体的,没有阻滞。也就是说,要具有充分发展的金融市场,这样的市场资金配置效率高,现实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接近于此。

近两年我国股票市场成功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股市发展态势良好,这是有利因素。但种种制约因素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财富效应来响应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分割,一体化程度不高,货币和证券两种资产自身的联接效应以及两种资产价格的联接效应还有市场之间市场交易的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不明显。②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太强,股票价格易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市场信用体系并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急需完善。③市场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

2.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影响。传统意义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只关注实体经济价格水平,不顾及虚拟经济资产价格的目标取向,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尴尬和无奈。事实证明:股票价格已不能再排除在货币政策视野范围之外。随着资本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流通市值占GDP比重日益提高以及股指和GDP的相关度日益加强,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必然会日益加深,这其中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股价波动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完善已提出迫切要求。

3.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中介目标的影响。我国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定为货币供应量,与其相应的操作手段是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多少和货币乘数的大小。股票市场的发展将深刻影响货币供应量。因为伴随其发展,大量社会闲置资金将进人股市,银行、企业和居民的原有货币需求将发生变化,从而基础货币在他们之间的分配比例也将改变,这将影响基础货币的创造能力。而且由于股票价格的上涨,居民会减少现金持有,更多地进行证券投资,从而造成流通中现金漏损减少,货币乘数增大。股票市场的发展还将使居民、企业、机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资金配置的互动加强,这将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上更多的采用利率手段,因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将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从而帮助央行实现货币政策意图。

(二)货币政策调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调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股票价格的变动上。上文提及的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手段,实质上就是央行通过利率变化来改变货币和证券这两种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吸引资金由货币市场流向资本市场,最终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同样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当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将增加,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而就短期看居民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变化不大,投机需求则会出现较大变化,于是股票价格将被推高。

四、政策建议

为了实现我国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的良好互动,政府应在如下三个方面调整完善政策:

1.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关注股价波动

2006年来我国股市发展迅猛,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位置愈发重要,股指与GDP的相关度也在加强,这意味着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会日益明显。而央行将股票价格纳入货币政策视线将适逢时机。

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股票市场的深入发展将使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越来越不具有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利率手段将成为可行的目标取向。而这要求政府有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以有效联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市场分析政策第3篇

【关键词】 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传导路径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分析货币政策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如王来福、郭峰(2007)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长期的持续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但在其长期动态影响逐渐减弱,并最终回归到原点。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大于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

第二个方向,是研究房地产价格在货币政策宏观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何平、吴义东(2007)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与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房地产价格有助于预测未来通货膨胀。

现有关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房地产价格上,较少涉及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内部的传导机制。

二、房地产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理论分析

由于房地产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货币政策的变动自然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供给。宽松的货币政策伴随的充足流动性供给会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消费,相反,从紧的货币政策则会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供给的调控效应是短期利率能够影响房地产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价格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消费形势的变动必然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改变。房地产价格的改变会通过Tobin Q效应渠道、资产负债表效应渠道和预期效应等渠道反过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化又会要求货币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货币政策通过供求层面传递到价格,价格再通过与投资和消费的相互作用为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提供依据,货币政策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房地产市场中传导并实现相关的政策意图。

三、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信贷总量指标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指标并没有显著影响。尝试把信贷总量指标替换为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的数据,实证结果没有显著的改善。这样的结果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虽然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业对信贷资金有比较大的需求,就我国信贷总量而言,房地产业所占比例并不很大。

其次,房地产业的资金来源并不局限于信贷资金,还有自有资金、外资、预收款等,信贷资金所占比例有限。

货币供应量指标仅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产生影响,对需求则没有显著影响,这和我国之前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实际也是吻合的。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对房价上涨的预期等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旺盛的需求,几乎是有多少供给就有多少实现的需求,表现在模型中就是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调节作用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实际实现的需求。在这样一个需求庞大而供给有限的市场中,由需求推动的一个上升的房地产价格趋势也就自然形成。

四、结语

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内部的传导路径及其效果。结果显示:信贷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没有显著的影响,货币供应量能够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层面起到调节作用;货币政策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遵循“货币供应量――房地产供给(投资)――房地产需求(消费)――房地产价格”这样的传导路径,但是货币政策的整体传导效率不高。

与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关系的大多数研究不同,关注的重点并不在房地产价格,而是尝试研究货币政策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内部的传导路径及其效果。在实证数据的选择方面,没有选择投资额、销售额这样的总量指标,用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表示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可以剔除房地产价格等物价变动的干扰,更好地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只是对货币政策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内部的具体传导路径及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这样的传导路径和效果的形成原因以及该如何优化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内部的传导机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窦尔翔,李洪涛.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1)

[2]丁晨,屠梅曾.论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

[3]付红.房地产价格周期的实证分析―基于国际比较的长期视角[J].中国物价.2007(9)

市场分析政策第4篇

[关键词] 成品油 市场 可控性

我国成品油市场主体现状目前可以“双头垄断”市场结构来加以描述,我国成品油市场相对封闭,市场由国家石油公司垄断掌握,绝大多数小企业没有油品外贸进口权;我国市场绝大部分成品油供应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来完成,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经营的大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会改变。虽然我国成品油零售、批发市场已相继开放,关税、贸易壁垒也陆续宽松,并且长期来看市场化程度肯定会逐步提高,但由于成品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需求缺口的逐渐增大,成品油市场将仍是政府高度控制的一个领域。研究如何控制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不仅是实现国家与企业的宏观一致性,而且对石油市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成品油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国家石油资源的高效配置,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系统可控性原理

通过分析经济系统可以发现某些经济变量是可以直接控制的,通过直接控制这些变量的取值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这类变量运用控制学的概念定义为控制变量或决策变量;而经济系统的另一类变量是描述经济系统行为的一些变量,它的取值不是可控制的,只能够通过对控制变量的选择来间接的影响它。

1.经济系统模型

在研究一个经济系统时,我们首先要建立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为:其中,是n维状态变量,为m维控制变量。假设我们已知经济目标函数为,那么我们经济最优控制即为求决策变量使它在某个集合U 内,并使最大或者最小。

二、经济系统最优控制

在这一个经济系统中,是描述经济对象的状态方程,且一般情况下为微分方程,是初始时刻经济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是对所采取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的度量,积分区间是计划最优策略的时间范围,被积函数在经济问题中常表述为在瞬间t,相对于控制和状态的纯收益,则给出了相应于控制和,经济系统在计划期的总的纯收益。

由于目标函数是区间上的函数的函数,因此称为目标泛函。如果存在策略变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经济系统的初始状态转移到0的状态,该经济系统就是为能控(可控)的经济系统。

常规上,我们用常系数线形微分方程描述经济系统的状态方程:

则经济系统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能控性矩阵:

的秩为n,其中n为经济系统状态变量含状态变量的个数,这个数也称为状态空间的维数。

三、国内成品油市场能控性建模分析

按照双寡头垄断的理论假设,中石油与中石化垄断成品油市场的生产与销售,公司在周期k内的产量分别为,其各自初始产量已知。公司均以利润最大化决定自己的产量,在解自身利润最大化问题时,假设竞争对手保持前一周期的产量,即符合COURNOT预期。

公司i的利润函数为 式中p为成品油市场销售价格,ci为公司i的成本。假设

于是公司i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这时利润最大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为:

由此得出,即利润最大化的解必须满足的差分方程组。

三、寡头垄断型成品油市场可控分析

1.决策变量控制模式分析。为分析政府对寡头垄断市场控制的可能性,设政府可以依靠一个决策变量的影响市场,例如税收政策、出口补贴等,它可以使公司的单位产出成本下降,这时公司i的成本函数改为。这时满足的差分方程组化为:记,则得到寡头垄断系统的状态方程组,其中

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于是矩阵秩为1,因此该系统不能完全能控的,也就是说不能通过一个决策变量达到寡头垄断市场的控制政策效果。

2.策略变量控制模式分析。假设每个公司的成本可以引入一个策略变量,即对公司ui可以引进策略变量,使其成本函数为。

则模型修改为,其中

系统 的能控性矩阵为 的秩为,该系统完全可控。表明如果能对每一个公司引进一个策略变量影响他的成本函数,则可以对寡头垄断市场进行控制。

成品油市场的市场控制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一个重点问题,成品油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区域结构的市场可控一直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关心的焦点与难点,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成品油市场主体的监控管理通过直接的决策变量如税收、价格补贴、区域限制等手段是不能达到的(短时间内),相对而言,通过引入间接影响市场主体决策的策略变量,分别对不同的市场主体产生非完全一致的经济调控手段,应该是能够实现市场的动态可控,从而实现国家与企业的政策一致性。

市场分析政策第5篇

低碳电力市场设计基本问题

规则的设计问题。在电力系统并网设计时,需要考虑并网增加容量是否满足系统要求,特别是清洁能源供电是否稳定。一般条件下,电网运行机构要对发电企业并网的技术进行确定,通过分析电网的安全目标,确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此外,规则设计还要保证并网规则体现出公平性,让不同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智能电网及其定价机制的设计。在对各个节点电力市场时,要保证电力调度与用户行为结构相一致。电力市场模型要保证用户电价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要采取电力市场管制措施。发电容量充裕性的设计问题。

如何对清洁能源的发电容量进行度量,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清洁能源的电力资源可用率较低,难以确定等效的可用发电量。未来大量清洁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在进行低碳电力系统规划的时候,需要电力系统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政策来引导用户进行规划和投资建设。在低碳电力市场设计时,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引导的投资模型,保证低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协调用户的投资建设,确定改革的方向。

政策分析

碳减排限额方面的政策分析。通常情况下,碳排放定价需要有比较宽的经济有效性范围。从欧洲碳排放政策来看,碳排放政策的可信度是该政策的决定因素,此外还要考虑政策面临的政治风险。碳减排政策要保证收取足够的费用,也可以形成一个碳交易的市场价格机制,保证低碳发电技术投资可以获得利润,有了低碳技术投资的回报率,才能加速社会低碳技术和基础设施投资。在我国碳排放税制和碳排放限额制都是可行的政策选择,两个不同的政策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选择政策,也是有待继续进行研究的问题。护政策是个长期的市场运行机制,保证使用低碳技术发电成本回收。实行价格保护政策可以促进低碳发电技术的发展,扩大低碳发电规模。目前还有直接通过投资税赋信用和直接进行经济补贴来降低低碳发电技术的投资成本。

市场分析政策第6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货币;股票价格;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21.0;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3―0139―03

在现代金融理论中,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对货币政策 效应的影响不断加大。比如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变动已经引起 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关注。这正是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机 制的作用所在。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函数发生 变化。在短期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股票市场及股价波动分别 通过财富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动, 第一,财富效应;股价的上升增加了人们的财富,财富与收入 的比率增加,人们的货币需求增加。第二,交易效应。股票市 场规模扩张和股价上涨引起了股市交易量的扩大,而扩大的 交易量需要更多的货币作为媒介,货币需求也相应增加。第 三,替代效应。股价上升引起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增加股票的 比重,减少组合中的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需求。一般而言, 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股价上涨一般会增加对货币的 需求。若考虑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间接效应:经济增长引 起持久收入增长,会放大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货币需求总体 上趋于上升。在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总量作为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仅仅考虑的是货币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 之间的关系,没有亢分考虑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因而 货币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间的关系并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的全 貌。资本市场的发展所引致的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流通速 度F降,部分抵消了货币供应量扩大的产出增长程度,削弱了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因此,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 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股票市场与投资的实证检验

采用1991~2004年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刃)、上证指数 (sP),一年期贷款利率(R)、年度固定资产贷款额(LEND)的 数据,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的4.4%。高莉(2001)的分析表明:1992~1999年间财富效 应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作用仅为0.0396,而1995~ 1999年更低,为0.019。夏新平(2003)分别利用年度数据和 季度数据,结论是我国的财富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投资与消费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二、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传导低效的原 因探析

通过股票市场对投资和财富效应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 得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传导低效的结论。那 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状况呢?我们认为,我国当前金 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一)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偏小,缺乏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的 市场基础

截至2004年底沪深两市股票市价总值为37055.57亿 元,而股票流通市值仅为11688.6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 27.14%。而2004年底,美国为139%、英国为163%、香港地 区为200%、印度为93%、泰国为114%。从投资者开户数来 看,2004年底为7211.43万户,相对于我国大约4亿户家庭来 说,只有大约18%左右的家庭投资股市,若剔除机构开户数 和重复开户数,则比重更低。而财富效应等股市传导机制的 影响是以一定规模的资本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

一定规模的、成熟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反映资金供求状 况变化,并将这种对中央银行调控措施做出的敏感反应通过 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传递至实际经济。我国股市成立至 今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不可否认已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 西方发达的股市相比,规模仍然偏小,从而资本市场对经济、 金融的影响程度有限,通过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难免要受到限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割约束

目前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造成了货币 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割,致使金融中介不能同时直接参 与两个市场,利率变动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内部的供求情 况,资产组合的变动也相对缓慢和不彻底,这必然影响到货币 政策尤其是利率变动的传递速度。

在市场分割条件下,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较低,使不同 的资产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替代性和竞争性,导致利率结构 扭曲,利率体系不合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分割影响了 人们的合理预期,破坏了长短期资金利率结构,使货币政策的 意图难以通过货币市场反映到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中,经济 主体也难以通过失真的市场信号做出合理的预期,因而不能 对各种金融资产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使货 币政策对资产结构调整作用非常微弱。

(三)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低下

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众多学者对此作了深入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不再详述。基本上达成共识的观点 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不高,处于弱效率或非效率状态。 表现在股票价格变动不能反映基本经济运行和信息披露不规 范两方面。

从总体股票价格变动来看,正如前所分析过的,我国股票 价格与经济增长间的相关性不高,股市并没有呈现出国民经 济“晴雨表”的特征;从个股的价格变动来看,庄家炒作的影 响要远大于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在股票价格变动不能与货 币政策最终目标建立有效联系的条件下,货币政策通过股市 传导的效应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不规范表现在:第一,信息披露不 充分。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只公布对自 己有利的信息,甚至虚假信息。这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全 面准确的信息,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第二,信息披露分 布不对称。大多数投资者不能获得应该获取的信息,极少数 投资者却能通过采取不法手段获得公司的内幕信息,严重损 害了大多数投资者的权益,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第三,信息 披露存在时滞。有的上市公司故意拖延信息的公布,不按期 公布财务报告,不及时公布重大投融资事项、委托理财事项 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降低了市场效率。

总之,一个缺乏效率的资本市场无法充分及时地把所有 可得信息,包括货币政策意图的信息反映在资本的价格上,必 然阻碍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

三、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变革货币政策,使之能更加有效地 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作出结果合乎意愿的反应。但是,货 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系列中 间经济变量来间接影响股权价格和实体经济的,这就决定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变革与操作的复杂性。因此, 我们要通过完善资本市场,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提高 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一)加快资本市场主体建设

继续推进公司制改革,完善出资人制度,从根本上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弱化等问题。培育一批 治理规范、业绩优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放宽资本 市场准入条件,适时创建中小企业板块市场,使中小企业成为 资本市场的生力军。大力培育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 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 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弱化资本市场的政策,开发和发 挥其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等功能。切实实现资本市场“三 公”原则,制定相同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标准,保证不同的市场 主体能享有同等的待遇,鼓励民营企业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 和重组,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更富有效率的产业中去。

(二)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资本市 场融资渠道

改变债券融资相对滞后状况,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理清 思维主线,从计划经济思路转向市场思维;理清逻辑主线,建 立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发行模式和以OTC为主的交 易模式;理清法制环境、制度建设的主线,改善金融生态,不断 提升会计准则要求,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建设评级体系,加快 修订新版《破产法》等。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创造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完善资本市 场客体结构。在充分考虑风险和期限的基础上准确确定金融 中介机构中长期信贷的利率、债券利率及股息率等并保持一 个合理的比例结构。发展和规范期货交易、垫头交易、期权交 易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及其他金融衍生市场。

(三)稳步推进国有股流通改革,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 置问题,加快市场化进程

对于需要国家控股的行业和企业,根据国有股所负担的 经济社会职能、产业分布和组织结构状况以及股权分散程度, 合理界定国家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所需要的最低资本份额和 股权比例,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对 非控股行业和企业的国有股,遵循股权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多 种办法,如国有股回购、配售、发行债券、股转债、缩股、存量发 行与流通等,加快减持国有股,使民间资本成为其主要的资本 形式;加快可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步伐,使之与公众 股同股同权,突破主板市场股权配置的缺陷保证投资者的知 情权,营造国有股、法入股、公众股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 股市运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四)开辟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

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资本市 场与货币市场缺少有机的联系,使得中央银行的各种货币政 策工具不能协调运作,容易产生政策冲突,导致货币政策有效 性减弱。因此,我们要建立规范的证券融资渠道,有步骤地使 银行与证券业、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资金互相融通,提高资金 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资金供求量;进一步扩大券商进入同业拆 借市场的数量,完善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 的国债回购市场;更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将传统 的存贷业务扩展到投资银行业务,在参与企业的兼并重组和 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重组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五)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机制

首先,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应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性, 可以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主动调节市场利 率和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市场进而影响资本市场。其次,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或操作目标应该从数量型指标――货币供应 量转向价格型指标――利率。利率不但稳定,还有其可测性、 可控性和即时性,利率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 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地反映出来,利率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能 反映经济的动态,也易被中央银行观察到,因而利率能作为中 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佳操作目标。再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 标应关注以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一般来 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股票价格,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 货币政策时,必须关注资产价格指数,将其作为政策制订的参 考因素。

参考文献:

[1]杜宏宇,岳军.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J].经济问题,2005,(1).

[2]贺菊煌等.消费函数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0.

[3]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2001,(3).

[4]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5]夏新平.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 步与对策,2003,(5).

市场分析政策第7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A股市场;逆回购;传导机制;良性互动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规模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整个市场的运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影响股指变动的因素也更加复杂。从设立之初到现在,我国股市的涨跌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联系。理论界和公众都普遍认为A股市场受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影响过度,并将这种市场特征形象地称为“政策市”。政府往往会通过调整股市的有关政策,诸如国有股的减持、印花税率的调整等来影响股市的交易活动,或者通过舆论来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因此我国股市经常受到宏观政策和政策传闻的影响,造成我国股市的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股票市场中社保基金等长线投资较少,短线投资居多。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中两者的资金性质基本一致,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巨大。从上述内容来看,只有充分了解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投资者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最佳的投资机会。

一、货币政策对A股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货币发行量来调整其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或者通过影响股票市场的基本面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间接影响。

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迅速的。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投资者或市场的预测都会对股价和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国股票市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并不灵敏。首先,利率变动和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另外利率调整一般可以预测。这使得我国利率的调整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减弱,另外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利率调整所带来影响可能还会被其他因素所抵消。

而理论上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影响到股票价格。例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引起利率的减增从而作用于股票价格。而乘数效应又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结合我国2013年的实际情况,分析货币政策、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对A股市场的影响

(1)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实施“积极一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并减少货币量的投入。由货币的传导机制―托宾Q理论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变动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这使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收益下降,从而引致公众调整资产组合并促使股价相应下降,企业投资支出减少,从而阻碍生产的提高。这个传导机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时,如果股票价格下降,对企业来说,融资的成本就会更高,因为每一股只能带来更少的资金,因此,一个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股票价格下降,增加资本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投资和产出。紧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制约了资金的松动渠道,供求失衡成为阻碍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

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中性特征对股市的影响并没有理论上所说的那么大。而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市场上的资金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短缺。近年来股票价格一跌再跌并不是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收得太紧,而是因为股市本身的机制、运作等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使得市场上的资金没有进入股市的意愿。实体经济中资金并不缺乏,如果股市本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央行即便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也同样不会流入股市。

(2)逆回购

我国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而逆回购无疑成为2013年中央银行运用最频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作为短期投放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已经趋于常态化。年底通常是资金紧张的时候,拆借利率的急剧走高也反映了这种市场状况。2013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开展了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的重启,使得当时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开始趋于稳定,且连续数日攀升的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亦有所回落。尽管投放规模较小,但却释放出了年末央行维持资金面稳定的信号,表明央行在防止资金面紧张再度重演的决心很大,有助于舒缓当前股票市场紧张情绪,稳定股票市场信心。央行增量资金的持续注入有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加上财政放款的推进,后续资金利率不大可能达到过于极端的水平。而资金的进入和利率的降低则有利于促进A股市场股指的上涨。

但逆回购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的放松,仅仅表明货币当局为了解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需求、保持银行体系适中的流动性水平、平抑资金价格波动、维护货币市场利率稳定而进行的最优操作选择。

(3)汇率

在央行重启逆回购并注入流动性及财政存款投放的帮助下,国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近期跌幅创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人民币大涨。在人民币中间价意外升至逾8年新高的带动下,12月27日的美元兑人民币首次跌破6.0700,收盘创20年最低记录,这使得人民币中间价刷新了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最高记录。

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来影响股市。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又是通过进出口这个链条传递,进出口依存度越大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敏感。例如纺织、家电等板块受到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的影响利润率降低,影响股票走势。

(4)存款准备金率

相比于逆回购的活跃,2013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比较少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防止通货膨胀的快速升温。对资本市场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使市场流动性不足得到一定的舒缓。相比于2010~2011年两年间中央银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不同,2012年,央行曾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考虑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2013年中国银行间出现的几次短暂的“钱荒”所作出的决定。在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这样能给市场一个清晰的政策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使A股市场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性。

三、总结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或内容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而不断的变化和扩充。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因此我们应逐步赋予经济稳定更加丰富的内涵,经济稳定既要包括物价稳定,也应包括银行体系的稳定和汇率稳定,将来还要包括资产价格和A股市场的稳定,保持整体的稳定状态。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与A股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关联关系,一方面,A股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A股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央行无论推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都会对A股市场产生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但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货币政策与A股市场联动效应并不明显。我们应该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协调货币政策与A股市场发展间的关系。例如: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高金融协作监管水平;通过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和培养机构投资者来提高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只有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才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钱攀攀.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 2011(7).

[2]高婧.论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福建金融,2012(3).

[3]周运兰,阮梦琦.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现象剖析[J].财会月刊,2011(4).